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要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1 万以上数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大数的读法和写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1.2 数的读写方法:学生需要掌握任意一个数的读写方法,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

1.3 数的改写和近似数: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将一个数改写成指定单位,如将千米改写成米,以及如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

二、数的运算2.1 四则运算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意义,并能够解决简单的四则运算问题。

2.2 运算定律和简便运算:学生需要掌握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等基本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这些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2.3 估算:学生需要掌握如何对一个数进行估算,并能够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三、简易方程3.1 方程的意义:学生需要理解方程的意义,并能够根据题意列方程。

3.2 解方程: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3 应用问题: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四、多边形面积4.1 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2 梯形面积:学生需要掌握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4.3 面积单位换算: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五、简易代数5.1 代数式和表达式:学生需要了解什么是代数式和表达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5.2 解方程组:学生需要掌握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能够解决相关问题。

5.3 应用问题解方程组:学生需要能够运用方程组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问题。

六、统计与概率6.1 统计图表的认识和应用:学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的统计图表,如柱状图、折线图和饼图等,并能够运用这些图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率知识,如随机事件、概率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全册知识要点梳理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 (b=1时,省略b)变式:(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小数乘法》一.小数乘整数1.计算小数加法先把小数点对齐,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2.计算小数乘法末尾对齐,按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3.积中小数末尾有0的乘法. 先计算出小数乘整数的乘积后,积的小数末尾出现0 ,要再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如:3.60 “0”应划去 .如果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上小数点.如0.02×2=0.044.计算整数因数末尾有0的小数乘法时,要把整数数位中不是0的最右侧数字与小数的末尾对齐.二.小数乘小数1.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2.小数乘法的一般计算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积的前面用0补足,在点小数点.3.规律:(乘法中比较大小时)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4.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1).把因数的位置交换相乘. (2).用计算器来验算三.积的近似数1.先算出积,然后看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求出结果,用约等号表示.2. 如果求得的近似数所求数位的数字是9而后一位数字又大于等于5需要进1,这是就要依次进一用0占位.如6.597 保留两位为6.60.四.连乘.乘加.乘减1.小数乘法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2.小数的乘加运算与整数的乘加运算顺序相同,先乘除,后加减.五.简便运算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同样适用于小数乘法.常见乘法计算(敏感数字):25×4=100 125×8=1000第二单元位置1.行和列的意义: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2.数对可以表示物体的位置,也可以确定物体的位置.3.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先表示列,再表示行.用括号把代表列和行的数字或字母括起来,再用逗号隔开.例如:(7,9)表示第七列第九行.4.两个数对,前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列上.如:(2,4)和(2,7)都在第2列上.5.两个数对,后一个数相同,说明它们所表示物体位置在同一行上.如:(3,6)和(1,6)都在第6行上.6.物体向左.右平移,行数不变,列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物体向下.上平移,列数不变,行数减去或加上平移的格数.第三单元《小数除法》1.小数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2.6÷1.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2.6与其中的一个因数1.3,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2.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以先写商的小数点,再写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按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被除数的整数部分比除数小,不够商1,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然后点上小数点,再继续除;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时,就在余数的后面添0再继续除.(2)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时,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3.商不变的性质:两数相除,被除数与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4.商的变化规律:两数相除,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两数相除,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几倍,商也随着缩小或扩大几倍.5.除法中比较大小时的规律: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小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被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0除外),商大于被除数6.取近似数的方法:取近似数的方法有三种:①四舍五入法②进一法③去尾法一般情况下,按要求取近似数时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选择应用.取商的近似数时,保留到哪一位,一定要除到那一位的下一位,然后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近似数.没有要求时,除不尽的一般保留两位小数.7.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的循环节.8.循环小数的表示方法:(1)一种是用省略号表示,要写出两个完整的循环节,后面标上省略号.如:0.3636… 1.587587….(2)另一种是简写的方法:即只写出一组循环节,然后在循环节的第一个数字和最后一个数上面点上圆点.如:0.3。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梳理一、小数乘法。

1. 小数乘整数。

- 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例如:2.5×3表示3个2.5相加的和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小数点,再把0去掉。

例如:2.5×3 = 7.5,先算25×3 = 75,因数2.5有一位小数,所以从75右边起数出一位点上小数点得7.5。

2. 小数乘小数。

- 意义:表示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2.5×0.3表示2.5的十分之三是多少。

- 计算方法:先按照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例如:2.5×0.3 = 0.75,先算25×3 = 75,因数2.5有一位小数,0.3有一位小数,共两位小数,从75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得0.75。

3. 积的近似数。

-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先算出积,然后看需要保留数位的下一位数字,再按照“四舍五入”的方法求出近似数。

例如:2.5×0.3 = 0.75,如果保留一位小数,看百分位上的5,向十分位进1,0.75≈0.8。

4.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 乘法交换律:a×b = 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 + b)×c=a×c + b×c。

这些运算定律在小数乘法中同样适用。

例如:2.5×0.4×0.3=(2.5×0.4)×0.3 = 1×0.3 = 0.3(运用乘法结合律);(2.5+0.3)×0.4 =2.5×0.4+0.3×0.4 = 1 + 0.12 = 1.12(运用乘法分配律)。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见2.5找4或0.4,见1.25找8或0.8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变式: (a-b)×c=a×c-b×c或a×c-b×c=(a-b)×c减法:减法性质:a-b-c=a-(b+c)除法:除法性质:a÷b÷c=a÷(b×c)第二单元位置8、确定物体的位置,要用到数对(先列:即竖,后行即横排)。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_及总复习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重点知识点】_及总复习

(人教课标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学问点】第一单元《小数乘法》具体内容重点知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乘整数,先按整数乘法的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计算,再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积的小数末尾有0的把0去掉。

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展小数乘小数计算;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面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需要添0补位;末尾有0的要把0去掉。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用“四舍五入”法求积的近似数。

积的近似数首先明确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再看保存的小数位数下一位的数字,假设大于或等于5向前一位进一,假设小于5舍去。

连乘、乘加乘减1.小数连乘的运算挨次:依据从左往右的挨次依次运算。

2.乘加、乘减运算挨次:无括号的,先算乘法,再算加减;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小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其次单元《小数除法》具体内容重点知识1.小数除以整数,依据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计算,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有余数时可在余数小数除法计后补0连续除。

算法则2.一个数除以小数,先去掉除数的小数点,看原来除数有几位小数,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依据除数是整数的计算法则计算。

计算商时,要比需要保存的小数位数多算出一位,然后商的近似数依据“四舍五入”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1.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局部,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消灭,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循环小数。

2.有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

3.无限小数:小数局部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

用计算器探探究规律的步骤:1.用计算器计算。

2.观看觉察规律。

索规律3.依据规律写商。

1.连除解决问题:用总量依次除以另外两个量。

解决问题2.依据实际需要,有时要用“进一法”或“去尾法”截取商的近似数。

第三单元《观看物体》具体内容重点知识1.从不同方向观看同一物体,看到的外形可能是不同的。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与代数(一)小数的乘法和除法1.小数乘法•计算方法:将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在小数乘法中仍然适用。

•积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乘积进行四舍五入。

•特殊情况:当两个小数相乘时,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小,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小;如果其中一个因数比1大,那么积也比另一个因数大;如果两个因数都比1大或都比1小,那么积比1大或比1小。

2.小数除法•计算方法: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进行计算,然后再将结果转化为小数形式。

•商的近似值:根据题目要求,对商进行四舍五入。

•循环小数:当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时,如果结果是一个无限重复的小数,那么这个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例如,1÷3=0.333…。

•除法的性质:除数大于1,商小于被除数;除数小于1,商大于被除数;除数等于1,商等于被除数。

(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1.运算顺序: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则先计算括号内的运算。

2.简便计算:利用运算律(如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估算:对结果进行大致的估计,以判断答案的合理性。

(三)用字母表示数1.代数式:用字母和数字通过有限次的四则运算得到的式子。

2.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

二、空间与图形(一)平行四边形的面积1.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底×高。

2.特殊平行四边形:正方形和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

(二)三角形的面积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底×高÷2。

2.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三)梯形的面积1.梯形面积的计算:(上底+下底)×高÷2。

2.特殊梯形:当梯形的上底为0时,梯形变为三角形;当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相等时,梯形变为平行四边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小数乘法1、小数乘整数:@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 减法:a-b-c=a-(b+c)a-(b+c)=a-b-c@ 乘法: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除法:a÷b÷c=a÷(b×c)a÷(b×c) =a÷b÷c第二单元位置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

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整理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 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位置
(1)用数对表示,先表示出几列,再表示出几行。

如(3,5)表示3列5行。

(2)平移时数对中后面的数字不变。

上下移动时数对中前面的数字不
变。

三、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

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
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

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1/4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

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5)循环小数
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像5.3333⋯和7.14545⋯都是循环小数。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5.3333⋯的循环节是3。

简便记法5.3333⋯可以记做---7.14545⋯可以记做--- 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0.9375是一个有限小数。

小数部分
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0.2142854142857⋯就是一个无限小数.
循环小数一定是无限小数,无限小数不一定是循环小数。

(6)解决问题
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根据实际需要取商的近似数,用(去尾法,进一法)
例如:装水或装油等用进一法,做衣服,包装礼盒用去尾法。

(7)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主要是看它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是小于5,大于5还是等于5。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4或比4小,把尾数都舍去。

如果省略的尾数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把尾数省略后向前一位进一。

⑵进一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要向
它的前一位进1。

如:把400千克粮食装进麻袋,如果每条麻袋只能装75千克,至少需要几条麻袋?因为400÷75=5.33⋯⋯就是说,400千克粮食装5条麻袋还余25千克,这25千克还需要用一条麻袋来装,所以一共需要6条麻袋。

即:400÷75=5.33⋯⋯≈6(条)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进一法。

⑶去尾法:在实际问题中,有时把一个数的尾数省略后,不管位数最高位商的数是几,都不需
要向它的前一位进1。

如:把200张纸订成每本12张的本子,可以订成多少本?因为
200÷16=16.66⋯⋯,就是说,22张纸订成16本还余8章,根据题里的要求,12张纸才能订成一本,余下的8张纸不能订成有12张纸有本子,所以一共只能订成16本。

即:200÷16=16.66⋯⋯≈16(本)这种求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
法。

四、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公式
用字母表示运算定律,简明易记,便于应用。

在含有字母的是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

省略乘号时一般把
数字写在前面例如:4×a=4a
2/4
公式:长方形的面积s=ab长方形的周长c=2(a+b)
正方形的面积s=a2(读作a的平方,a2=a×a)正方形的周长c=4a
(2)用字母表示单位
长度单位千米km米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
面积单位平方千米km2平方米m2平方分米dm2平方厘米cm2平方毫米mm2 质量单位吨t千克kg克g
(3)解简易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求方程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例:x=6是方程4+x=10的解。

方程的基本性质:①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②方程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方程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等式的性质:加数+加数=和;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
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
解方程4x=3×93x-6=18 2(2.8+x)=10.419x-3x=32.16
解决问题:步骤:
①分析,列数量关系;
②②设未知数;
③③列方程;
④④解方程;
⑤⑤答。

常用数量关系:华氏温度=摄氏温度×1.8+32成年男子的标准体重=身高-105 路程=时间×速度总价=单价×数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五、多边形的面积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字母公式:S=ah a=S÷h h=S÷a
(2)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字母公式:S=ah÷2a=2S÷h h=2S÷a
(3)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字母公式:S=(a+b)h÷2
h=2S÷(a+b) a=2S÷h-b b=2S÷h-a
3/4
(4)组合图形的面积
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但周长和形状不一定相同。

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等于两条直角边长度乘积的一半.同底同高的三角形面积是平
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两条平行线间距离相等。

在两条平行线间可以画出无数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

面积单位换算1m 2=100dm2=10000cm21公顷=10000m2
1km2=100公顷=1000000m21dm2=100cm2=10000mm21cm2=100mm2
把一个长方形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高变短了,面积变小了。

六、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间隔数=总长度÷间隔距离
(1)直路栽树:
两端都栽——间隔数加1;
两端都不栽,间隔数减1;
一端栽一端不栽,不加也不减。

(2)环形路栽树:等于间隔数。

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