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教育功能pptConvertor

合集下载

第二章教育功能

第二章教育功能

(入学年龄确定 )
C.遗传素质的差异为人身心发展的个 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搬运夫与哲学家之间的原 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 ,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造成的。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发展有影响作用。 如:运动方面、思维特点、各种能力。
D.遗传素质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但是历史上有“遗传决定论”的说法
少年期(11.12-14.15)青年初期(14.15-17.18)
顺序性阶段性—教育要循序渐进、阶段性的安排教育内
容,注重适合年龄特征。
不均衡性—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强“关
键期”的教育。不均衡性指身体发展的高峰期:1-1.5; 10-11、12岁(两个高峰期)。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和身心发展的成熟期等有利时机及时给予相应的教育。
总之,教育者既要掌握人的身心发展的一 般规律,又要深入了解个别学生的特点, 前者可以有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资源,后 者则要靠教师独立的借助于心理学、社会 学、教育学等科学研究方法,充分的,不 间断的了解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个别学生, 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才能因势利导 的发挥教育的效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2、教育学中“人”的概念。
种子说: 园丁说:学生是花,教师是园丁。 花园中一颗“善”的种子。强调了人的生物因素

3、心理学中“人 ”的概念。
人是发展的,是连续的、整体的、顺序的 、阶段性的、不均衡的、差异性的。
身体发育有不均衡性, 心理发育也有不均衡性。
(二)人的身心发展的概念。
<鲁滨逊漂流记> 20多年救回 心理异常 地窖中生活
B.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着心理发展的 过程及阶段
“三翻六坐九打爬” 六个月婴儿学走路 4岁儿童学高等数学

教育学PPT课件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学PPT课件第二章教育功能



(三)从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 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正向功能是“贡献性”功能;负向功能是“损害 性”功能 显性教育功能是依照教育目的,教育在实际运行 中所出现的与之相 符合的结果。 隐性教育功能是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 期的功能.


教育名言

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了给予学生的各种知 识,但却没有规定给予学生的最重要的一样 东西,这就是幸福。我们的教育信念应该是: 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 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自己的一生。

学校是青少年个体社会化的主要场所,个体 教育史社会化的途径,学校教育在促进个体 社会化中的功能主要表现为:
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2.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 3.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育促进 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 独特性和 创造性的形成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在教育活动内部发生的,所以也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是教育的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
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 积极影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 极影响和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
学生在某一门学科上学业落后,考不及
格,这倒并不可怕,而最可怕的是他那 冷漠的态度。 ——苏霍姆林斯基
一个知识不完全的人可以用道德来弥补, 而一个道德不完全的人很难用知识去弥 补。

——但丁

教育功能概述课件

教育功能概述课件
第二章 教育功能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第一节 教育功能概述
举例:教育的另类功能.doc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教育的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显性功能就像是理想的实现,付出总有回报,梦想总 会成真;而隐性功能更像是“无心插柳〞,是一种意 外的收获。比方,幼儿园的创办,最初主要是为了照 管儿童,但它同时也具有教育作用;再比方我们的学 校教育,本来是要促进社会的开展,但它同时也会复 制现有的社会关系。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开展和 社会开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一是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树立正确的 权力观 和科学 的发展 观,权 力必须 为职工 群众谋 利益, 绝不能 为个人 或少数 人谋取 私利
2.教育功能
文化系统 其他系统
教育系统
社会系统 政治系统
经济系统
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教育表现为一种活动。教育活动是由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等要素构成,这些 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那么构成了教育活动的内部构造。教育 内部构造的运行,是教育者借助教育手段,以教育内容〔显 性和隐性的内容〕作用于受教育者,其结果是影响受教育者 的身心开展。所以,教育的内部功能就表现为对受教育者身 心开展所起的作用,它是由教育自身的构造决定的。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所以它具有个体功能, 这种功能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构造所决定的, 比方教育者的水平、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 及设施等,都会影响个体开展的方向和水平。 当然了,外部社会也会对个体功能产生影响, 但这种影响是通过教育系统内部的要素的变化 实现的,而且,这种个体功能是在教育内部实 现的,所以也被称为教育的本体或固有功能。

《教育功能》课件

《教育功能》课件
能力。
传承文化
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 通过教育可以传递人类文明成 果,保持文化的多样性和创新 性。
推动社会发展
教育培养了具备各种能力和素 质的人才,为社会的政治、经 济和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
促进社会公平
通过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可 以减少社会阶层差距,促进社
会公平和稳定。
02
教育功能分类
知识传授
《教育功能》ppt课件
• 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 教育功能分类 • 教育功能实现方式 • 教育功能的影响因素 • 教育功能的评价与改进
01
教育的定义与目的
教育的定义
广义定义
教育是一种有意识地培养人的活动,是传递和保存人类文明 成果的重要手段。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 多个方面。
狭义定义
学校教育
01
学校教育是教育功能实现的主要 方式,通过学校教育可以系统地 传授知识、技能和思想观念,培 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02
学校教育的内容包括课程设置、 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需要注 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教学 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教育功能实现的重要补充 ,通过社会教育可以帮助学生了解社 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培养社会 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收集学生对教学内容、 方式等的反馈,了解教 育功能的有效性和满意
度。
过程评价
对教学过程进行实时监 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 纠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结果评价
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 测试和评估,以衡量教
育功能的实际效果。

调整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调 整和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育
功能的有效性。
创新教学方式

第2章 教育功能.ppt

第2章 教育功能.ppt
24
(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
个体的个性化
个体的个性化是一个尊重差异性的求 异过程,它反映的不是对社会的简单顺从 和适应,而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变革 和创造,因而个性化的核心是个体在社会 实践活动中促进自主性、独特性和创造性 的形成。
25
作为培养学生的重要场所,学校教育 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个性化。
34
向控我 功制们 能教应 呢育该 ?的怎
负样
35
因此,要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 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
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 是要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 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 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 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 用,是由教育活动的内部结构决定的,也称为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教育的固有功能。
• 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 用,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生,是 教育的衍生功能,也称教育的工具功能。
6
(二)从作用的方向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 和负向功能
18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学习生活技能 内化社会文化 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
自己所处的角色,自觉按照角 色所规定的行为规范办事
19
影响社 会化的 因素
家庭
学校 同伴群体 大众传媒 职业组织 社区
20
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场所,学校教育是个体社会化 的途径,学校教育主要通过以下方面实现个体的社会化。
1.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教育代表一定社会的要求,传播社 会中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受这种 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学生就易 于形成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 思想意识,从而认可并自觉维持 现存社会的种种关系。

教育学原理——教育功能(课堂PPT)

教育学原理——教育功能(课堂PPT)
(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个体的社会化是个体学习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习 惯和各种思想观念,将社会所期望的价值观、行为规范内化, 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和行为要求,以适应社会需 要的过程。
17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社会化的具体内容:
❖学习生活技能 ❖内化社会文化 ❖形成社会性的发展目标 ❖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
6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二)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这是美国社会学家默顿20世纪50 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正向功能(enfunction)是那些 有助于一个特定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 可以观察到的结果。
负向功能(dysfunction)是不 利于体系的适应或调整的可以观察到 的结果。
默顿(R.K.Merton, 1910-2003),美国社会学 家,结构功能主义的代表 人物之一。
A—正向显性功能 B—正向隐性功能 C—负向隐性功能 D—负向显性功能
客观 意向
正向 负向
主观意向
显性 隐性
A
B
D
C
12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2.把对象与性质结合起来划分
把教育功能分析的内容和性质
结合起来,可以从四个方面对教育 功能进行分析(见右图)。
分析维度
人的 社会 发展 发展
A—教育对人的正向功能
7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按照默顿的思想,教育功能也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正向教育功能:是指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 响和作用。 负向教育功能:是指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 和作用。
8
第一节 教育功能的概述
(三)教育的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教育学原理第二章
• (2)信息社会需 要教育融合文化, 信息化为教育融合 文化提供技术支持。
• (3)人员往来和 教育内容交流是发 挥教育融合文化的 主要途径。
4.教育的文化创 造功能
• (1)教育作为文 明进步的灯塔,不 能没有文化创造功 能。
• (2)按社会发展 需要,遵循文化的 时空特性,构建新 的文化特质和体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四)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统一 1.个体社会化是其个性化的基础 2.个体个性化是其社会化的基础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二、教育的个体谋生和享用功能
(一)教育的个体谋生功能 1.教育赋予学生知识或技能,使个体习得谋生本领 2.教育把潜在劳动力再生产为现实劳动力 3.教育使个体习得社会角色行为规范及其意识,适应新的环境
习过程的情意发展;培育积极个性倾向性,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特征优势, 完善个体心理生活。
第二节 教育的个体功能
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正向功能
(二)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 1.个体社会化即个体由自然生物体到社会活动主体的变化过程
(1)学习是个体社会化的途径,学习内容是个体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行为 习惯和各种思想观念。 (2)社会欲达到的目的:个体认同或践行社会期望的价值观(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 友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生活必需的知识、技能,遵循行为要求。 (3)个体社会化的标准:掌握生活技能和职业技能;认同社会文化;习得社 会性发展目标;学会身份认同。
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教育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它发生于 教育活动内部,是教育的本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即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由教育培养的人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而发生的功能,是教育本体功能在社会结构中的衍 生,也叫工具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要受社会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 社会性质制约。

第二章教育功能PPT课件

第二章教育功能PPT课件
2.阶段性--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 教育内容和方法
3.可塑性--最大程度促进学生发展
.
5
4.不均衡性--注意适时和及时 同一方面在不同阶段的不均衡 不同方面在同一阶段发展的不均衡 关键期 5.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
6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 的,主要有遗传、环境和教育
.
9
外电援引俄赤塔州警方27日的一份声 明说,女童与亲戚一同生活,和他们在 一起的还有许多猫和狗。由于家人从不 允许她外出活动,这名女童虽然能听懂 俄语,但不会说话,习惯于通过吠叫与 人交流。声明说,儿童保护机构工作人 员发现这名小女孩时,“她穿着脏兮兮 的衣服,像只小狗一样跑到众人面前”。
.
10
目前,这名女童已由儿童保护机构 接管照顾,正在接受精神治疗。声明说, 女童现在胃口不错,但喜欢从盘子里舔 食食物。一旦工作人员离开,她还会跳 到门前大声吠叫。
警方表示,将对这户人家涉嫌虐待 儿童的行为展开刑事调查。
.
11
青春期教育
开展青春期性教育比较成功的国家 马来西亚:4岁小孩也要学性知识 一份由妇女、家庭与社会发展部、教育部、
.
13
高中时是在体育保健课和家庭生活课 里有性教育的课程,关于避孕、性病, 还讨论伦理道德方面和流产。在初、高 中,日本每所学校里都有专门由专家学 者成立的“协助者协会”,负责向学生 提供各种性咨询、性教育,并编写性教 育指导手册。日本学生的性知识主要从 学校那儿获得,尽管家长也会主动和孩 子讲一些相关知识。
第二章教育功能
教育的本体功能(或个体功能) 教育的社会功能
.
1
教育与人的发展
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对社会生产的作用,归根 到底要看教育能否促进人的发 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考并回答我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为什么存在?教育究竟能够干什么?教育有什么用?第二章教育功能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活动是一种独立的系统: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

教育活动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教育、政治、经济、文化、人口、科技等共同组成一个大的社会系统,教育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一个子系统。

这个大的社会系统又处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

教育功能与教育本质的联系与区别联系: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所以教育功能必然是且只能是通过对人的作用而显现,教育功能被教育本质所决定;区别:教育功能的发挥虽然被教育本质所决定,但同时也受社会其它因素的影响,本质是恒定的、唯一的,而功能是弹性的、多样的。

第一节教育功能概述5二、教育功能的类型(一)从教育作用的对象看教育的个体功能:教育的本体功能教育的固有功能教育的社会功能:教育的派生功能教育的工具功能(二)从教育的层次上进行分类基本功能:教育的根本的、基础的、恒常的、稳定的功能;派生功能:由基本功能引发出来的功能(三)从教育作用的客观性能进行分类筛选功能协调功能(四)从教育作用的性质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教育的正向功能:是指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一种贡献性的功能。

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响和作用,是一种损害性的功能。

这是根据美国社会学家默顿(R.K.Merton)20世纪50年代末提出的功能分析的一个维度。

9三、关于教育功能的理论1.古代教育的政治伦理功能观认为教育最大的作用就是为一定社会巩固政治制度、规范、稳定社会秩序。

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教育功能主要指向为政治伦理服务。

著名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成为主宰中国两千年的教育价值观与教育功能观。

古希腊大哲学家柏拉图为建设“理想国”而百般强调教育的教化作用,认为这种作用比理想国中的立法、理财与充实军备更为基本和重要。

欧洲中世纪曾被宗教教育所统治,而宗教教育更突出地强调教育的教化作用。

2.近代教育的发展个体功能观认为培养人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发展人也就成为教育最本位的功能。

个性化教育将成为未来教育的主要特征。

英国斯宾塞(H.Spencer,1820-1903)的《教育论》。

批判传统教育不重实用的弊端。

主张教育目的应切合实际需要。

重视发展儿童的心智。

3.现代教育的改造社会功能观现代教育功能观区别于近代教育功能观的最突出的方面是:近代教育功能重心指向于发展个体,而现代教育功能重心指向于改造社会。

夸美纽斯把教育称做“改良社会的手段”。

美国教育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活”,以便获得良好经验去改造社会生活;“学校即社会”,提出学校教育是改造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希望通过改造学校去改造社会。

4. 当代教育的功能主义结构决定功能功能的整合稳定与和谐的重要第二节教育的个体功能一、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地位(一)什么是个体发展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

(二)影响人的发展诸因素及其作用影响人的发展有四因素:遗传、环境、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

1.遗传是人发展的物质前提遗传是指人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等。

这些遗传的生理解剖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第一,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1)人的发展必须以正常的遗传素质为前提,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

(2)这种发展的可能性还是无定向的。

具体的发展过程和方向还有赖于出生后的发展与教育。

第二,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格塞尔双生子爬梯实验。

第三,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评析“遗传决定论”主要论点:遗传决定论强调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发展及其个性品质早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决定了,发展只是这些内在因素的自然展开,环境与教育只是一个引发的作用。

代表观点:高尔顿(《天才的遗传》)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评价:片面夸大了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的作用,否定了教育、环境以及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影响。

2.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环境是围绕在个体周围的并对个体自发地发生影响地外部世界。

(1)自然环境与人的发展(2)社会环境与人的发展(3)家庭环境与人的发展小结:环境对个体发展的作用第一,环境是个体发展的客观条件第二,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第三,环境对个体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限制你更想生活在哪里呢?我国的教育是重书本、重理论、重积累、重抽象知识、重应试技能。

国外的教育是重应用,重实践、重创新、重生活知识、重职业技能第四,环境对人作用的大小与环境本身的性质、变化和个体发展水平相关。

评析“环境决定论”主要论点:人纯粹是环境的产物,个体发展是环境影响的结果。

代表观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

——华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墨子“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荀子评价: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者把人看成是环境的消极适应者,片面夸大环境的作用。

3.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植物的形成在于栽培,人的形成在于教育。

”——卢梭“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为一个人。

人是教育的产物。

”——康德环境对个体发展:自发性、离散性教育对个体发展:自主性、集中性26第一,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1)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2)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3)促进个体的职业身份的社会化(4)促进性别角色社会化社会化的内容接受一定社会的文化价值和社会规范个人追求目标与社会要求相一致掌握必须的技能学会认同身份和在每一场合下自己所处的角色第二,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1)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2)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3)开发人的创造性评析“教育万能论”主要论点:对于人的成长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教育,否认先天观念。

代表观点:“白板说”——洛克“人受了什么样的教育,就成为什么样的人”。

——爱尔维修评价:把教育的作用夸大到可以决定一切,否定遗传素质差异、主观能动性和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思考:为什么在同样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每个人的发展和成就都不一样?人的主观能动性4.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决定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一种内在需要和动力,是一种积极的学习动机和发展渴望,也是影响人的发展的最高层次的内因。

唯物辨证法中提到:“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人世间的事情永远不会有绝对结果,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万丈深渊。

—巴尔扎克小结:影响人发展的四因素在人身心发展过程中的地位1.内因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主观能动性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外因环境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二、遵循个体身心规律,促进教育个体功能发挥(一)顺序性和阶段性——施教必须循序渐进,具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二)稳定性和可变性——施教应该恰当安排教材内容,选择教法,进行可塑性教育(三)不均衡性——施教应该重视关键期,适时而教(四)个别差异性——施教不能一刀切,应因材施教(五)整体性——施教应该重视为身心全面和谐发展教育适应个体的身心发展水平,不是要迁就学生现有的水平,而是立足现实水平,提出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要求,促进发展。

“跳一跳,摘桃子。

”第三节教育的社会功能通过教育的个体功能来实现表现在经济、政治、人口和文化等方面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一)教育的经济功能什么是经济?我们这里讲的经济是物质资料的生产,以及与其相适应的交换、分配和消费。

思考:教育对经济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材料:1924年,前苏联教育经济学家斯特鲁米林发表了《国民教育的经济意义》一文,用统计的方法得出“一年的学校教育比起同样时间的工厂工作平均能提高工人劳动生产率约1.6倍”的结论。

1962年,他又评价了1940-1960年间苏联教育的经济效果。

统计数字表明,在这期间国民收入增长部分中约有30%是由于劳动者教育水平提高而获得的。

据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美国舒尔茨的计算结果称:美国在1929-1957年这一时期内,教育投资的收益在劳动收入中的比重为70%,在国民收入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33%。

日本学者用舒尔茨的方法,推算出日本在1940-1955年期间,国民收入增长部分中约有25%是由于增长教育投资而获得的。

我国的教育经济学家研究认为,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教育收益占国民收入增长额的24%;1964-1987年期间教育对国民收入增长额的贡献为36%左右。

由此可见,教育对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为什么教育会对经济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呢?1. 教育具有培养劳动力的功能2. 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3. 教育具有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二)社会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制约着一个社会的教育目的教育是培养人的过程,至于培养什么样的人,这首先是由政治经济决定的。

但由于一定的政治经济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之上的,所以在确定培养人的规格和内容时就必然受到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

2.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着教学内容选择与传递1)内容选择从时间纵向上看,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巨大差异,教育内容也存在着巨大差异。

老三艺:文法、修辞、辩证(古希腊)新三艺:数学、科学、现代外语(现代西方国家)从横向上看,不同经济地区的教育内容不同。

2)内容传递老式:黑板、粉笔、口新式:多媒体、网络、语音教室3.生产力发展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速度和教育结构的改变教育结构主要是指学校教育结构。

即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构成、学校系科的专业设置等。

二、教育的政治功能(一)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礼记·学记》教育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教育为社会培养各种政治人才。

其二,教育培养具有一定政治素质的社会公民。

2. 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1)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

(2)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

(3)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俄国卡萨林女皇就曾说过,如果农民到了受教育的时候,就是她的统治垮台的时候。

列宁明确地指出:“文盲是站在政治之外的,必须先教他们识字,不识字就不能有政治,不识字只有流言蜚语、传闻偏见,而没有政治。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政治对教育的影响主要是指政治决定着谁的知识最有价值,教育是为谁服务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