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IGBEE无线传感网络

合集下载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介绍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ZigBee介绍

无线传感网络的概念和特点
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传感器节点 组成的网络,用于监测和控制物理或环境参数。
传感器节点具有低功耗、低成本、体积小等特点, 可以大量部署在监测区域。
无线传感网络采用无线通信技术,如ZigBee、蓝 牙、Wi-Fi等,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
无线传感网络具有自组织、自愈、分布式等特点, 可以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
和控制各种物理量
分类:根据测量原理和 功能,可分为温度传感 器、压力传感器、流量 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ZigBee:一种低功耗、 低成本、低速率的无 线通信技术,适用于 无线传感网络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 于工业自动化、智能 家居、医疗设备、环
境监测等领域
特点:低功耗、自组 织、自愈、安全性高、
网络容量大等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 ZigBee介绍
演讲人
传感器与无线传 感网络概述
ZigBee技术的应 用领域
ZigBee技术原理
ZigBee技术的发 展趋势
传感器与无线传感网络概述
传感器的定义和分类
传感器:能够检测和 测量物理量、化学量、 生物量等信号的装置
无线传感网络:由大 量传感器节点组成的 网络,用于实时监测
04
智能化:ZigBee技术不断融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设备的智能化控制
市场前景与挑战
市场前景:随着物联 网技术的发展, ZigBee技术在智能 家居、智能医疗、智 能交通等领域具有广 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挑战:ZigBee 技术需要不断升级以 满足日益增长的数据 传输速度和安全性要 求。
竞争挑战:ZigBee 技术面临其他无线通 信技术的竞争,如 Wi-Fi、蓝牙等。

Zigbee无线传感器应用功耗简介

Zigbee无线传感器应用功耗简介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主要由以下三种功能模块组成:1、协调器(类似网关),2、路由(又称中继)节点,3、终端节点。

Zigbee网络耗电情况究竟如何,笔者根据近几年来Zigbee快速发展,结合自身实际工作经验对各功能模块耗电情况简单分别作些介绍,如有不足之处敬请来信指正。

第一部分、协调器耗电。

在整个Zigbee网络中,协调器作为网络的神经中枢,不能休眠,一旦协调器休眠网络中各节点便会出现群龙无首的局面,当网络点各节点找不到网络领导,通讯会全乱,不知将通讯数据发给谁。

因此不管是哪家Zigbee芯片厂商其提供的协调器不能休眼,协调器会一直处于耗电工作状态。

协调器实际耗电取决于各IC厂家提供的IC性能。

第二部分、路由器耗电。

Zigbee网络中,路由器起中继作用,如路由器休眠,则终端节点便无法通过中继与协调器通讯。

因此,路由器不能休眠,会一直处于耗电工作状态,路由器实际耗电取决于各IC厂提供的IC性能。

第三部分、终端节点耗电。

终端节点实物如图-1所示(各方案厂商会有不同方案),图-1所示是理想状态的Zigbee通讯,图-1即Zigbee除SOC系统外,没有其他外围电路消耗,是比较省电的,此种状态Zigbee终端节点,如CC2530,采用1000mAH电池工作,设定1秒休眠一次,1分钟向外发送一次数据包的工作频率,按本人实测过的数据,1000mAH电池CC2530约可以工作180天左右。

同前述容量电池,如设定1秒休眠一次,1小时向外发送一次数据包的工作频率,理论工作时间会相应延长。

因本人没有实测过那么长的时间,在此不便下结论!实际应用理论测算终归没有实测的准。

图-2所示是Zigbee相对耗电工作状态,图-2此时给Zigbee供电的电池(或市电转换,通常不太计较功耗)除要负担Zigbee芯片工作外还要负担Zigbee 芯片外围电路的供电(如LED灯、DC-DC芯片电压转换等),此时再用理想状态下的Zigbee工作耗电来强调Zigbee省电有些牵强,同前述相同条件1图-2所示Zigbee终端节点通常可以工作12天左右(实际情况要视外围电路难易/复杂度而定,本文仅指具名Zigbee模块和测试条件)。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1. 引言1.1 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概述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的无线通信技术,适用于物联网领域。

本文基于CC2530芯片,对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在传感网络中,节点之间通过无线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和数据交换,构建起一个相互协作的网络体系。

CC2530芯片作为一种低功耗、高集成度的无线通信芯片,具有良好的性能和稳定性,非常适合用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

本文将通过介绍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原理与技术、CC2530芯片的特点,以及网络拓扑结构设计、节点通信协议设计和能量管理设计等方面的内容,来探讨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通过对设计与实现结果进行分析,可以了解到该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同时,也会探讨存在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这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基于CC25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系统,提高其在物联网应用中的实际效果和应用前景。

2. 正文2.1 Zigbee无线传感网络原理与技术Zigbee无线传感网络是一种基于IEEE 802.15.4标准的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

它主要用于构建小型自组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适用于各种物联网应用场景。

Zigbee网络采用星型、树状和网状等不同的拓扑结构,其中最常见的是网状结构,可以实现节点之间的多跳通信,提高网络覆盖范围和可靠性。

节点之间可以通过广播、单播和多播等方式进行通信,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控制。

在Zigbee协议栈中,包括物理层、MAC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其中物理层负责传输数据,MAC层处理数据的接入控制,网络层负责路由和组网,应用层实现具体的应用功能。

通过这些协议层的配合,可以实现数据的可靠传输和快速响应。

Zigbee网络还支持多种不同的信道选择和能量管理机制,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来选择最适合的工作模式,以实现最佳的性能和功耗平衡。

传感网通信协议介绍及选择指南

传感网通信协议介绍及选择指南

传感网通信协议介绍及选择指南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传感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传感网通信协议作为传感网系统中的核心技术,对于传感器节点之间的通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感网通信协议,并为读者提供一些选择指南。

一、ZigBee协议ZigBee协议是一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通信协议,适用于小范围、低速率的传感网通信。

它采用了星型网络拓扑结构,具有自组网、自修复等特点。

ZigBee协议广泛应用于家庭自动化、工业控制等领域。

选择ZigBee协议的优势是其低功耗、低成本和较高的可靠性,但其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场景。

二、Z-Wave协议Z-Wave协议是一种专为智能家居应用设计的无线通信协议。

它采用了低功耗的Mesh网络拓扑结构,能够实现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自组网和自愈能力。

Z-Wave协议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广泛,如智能门锁、智能照明等。

选择Z-Wave协议的优势是其稳定可靠的通信性能和较长的通信距离,但其产品相对较贵,适用于对通信距离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三、LoRaWAN协议LoRaWAN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广域物联网的无线通信协议,具有较长的通信距离和低功耗的特点。

它采用了星型或星状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传感网通信。

LoRaWAN协议在智慧城市、农业监测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选择LoRaWAN协议的优势是其较长的通信距离、低功耗和较低的设备成本,但其传输速率相对较低,适用于对数据传输速率要求不高的场景。

四、NB-IoT协议NB-IoT协议是一种适用于广域物联网的窄带物联网通信技术,具有较低的功耗和较长的通信距离。

它采用了蜂窝网络拓扑结构,适用于城市范围内的传感网通信。

NB-IoT协议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选择NB-IoT协议的优势是其较长的通信距离、低功耗和较高的通信速率,但其设备成本相对较高,适用于对通信速率和可靠性要求较高的场景。

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分析和应用

30.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分析和应用基于ZigBee协议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分析和应用AnaIysiSandApp|.catjOnOfVVireIeSsSensOrNetworkBasedOnZigBeeProtOcO陈靖(闽江学院计算机科学系,福建福州3510108)吴景东(福州大学数计学院,福建福州3510108)摘要无线传感网络是近几年的一个技术热点。

在设备中嵌入标准化的无线网络协议,有利于设备之间的互通和互联。

升级和维护。

在对无线传感网络特点总结的基础上,分析了一种在无线传感网络中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协议标准——ZigBee协议的结构,特点,应用前景与应用方式。

关键词:ZigBee协议,IEEE802.15.4标准,无线传感器网,网络协议Abst怕dW}reIesssensOrnenⅣorkisatechnoIogyhotspOtinrecenlyears.EmbeddedinthedevicewithstandardwireIessnet-workprotocolisbene怕ciaIlosharingandconnectiVitybetWeendevices,Upgradingandmaintenanceofequipment.Thispa.peranalyzesthestructure,characterjstics,applicationmethOdsandappIiCatiOnprOspects0fZigBeeprOtOcOIbasedonlheSummarizedthecharacleristicsofwireIesssensOrnetwOrks.KeywOrds:ZigBeeprOtOcOI,IEEE802.15.4standard,w汁eIesssensOrnetwork,netwOrkprOtOcOI作为互联网在形式上的扩展,2009年8月,美国提出“物联网”的概念,“物联网”发展的4个主要技术为:RFID、传感器、嵌入式智能技术及纳米技术。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无线传感网络(WSN)是一种由大量分布在广阔区域内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用于监测、收集和传输环境中的信息。

近年来,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无线传感网络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农业等。

而ZigBee技术作为无线传感网络中的一种重要通信技术,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本文将重点研究ZigBee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一、ZigBee技术概述ZigBee技术是一种低成本、低功耗、短距离、低速率的无线通信技术,采用IEEE 802.15.4标准,工作在2.4GHz频段。

ZigBee技术通过自组织网络结构和低功耗设计,可以满足无线传感网络对于低数据传输速率、长寿命和区域覆盖面的需求。

在传感器网络中,ZigBee技术能够支持数百个节点的网络连接,且能够实现低功耗待机和快速启动,适用于各种环境监测、智能家居、工业控制等场景。

二、ZigBee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应用1. 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ZigBee技术可以通过部署大量的传感器节点,实时监测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参数,并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进行分析和处理。

由于ZigBee技术具有低功耗和低成本的特点,可以实现对于大范围环境监测的需求,并且能够长时间稳定运行。

2. 智能家居在智能家居领域,ZigBee技术可以连接家庭中的各种智能设备,如智能插座、智能灯具、智能门锁等,实现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

传感器节点通过ZigBee技术实现与智能网关的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为用户提供智能化、便捷的家居体验。

3. 工业控制在工业控制领域,ZigBee技术可以实现工厂内各种设备的监测和控制。

通过在设备上部署ZigBee通信模块,可以实现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和远程控制,提高工业生产的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三、ZigBee技术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发展趋势1. 低功耗设计随着各种传感器节点在无线传感网络中的部署数量不断增加,对于传感器节点的功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CC24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计

基于CC2430的ZigBee无线传感网络节点的设计
第 2 卷第 4 9 期 2 l 年 l 月 o1 2
; 瓣蠡
J CHE I NGDI ANLU ONGXUN T
V 12 N . 0. 9 o4 D e 2 1 e .0 1
基 于 C 23 C 4 0的 Zg e 线 传 感 网络 节点 的设 计 iB e无
梁伟 明 曹 彪
引 言
随着无线通信、 集成 电路、 传感器 以及微机电 系统等技术 的飞速发展和 日益成熟 , 传感器信息 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逐渐向集成化 、 微
靠 。为推动 Z B e i e 技术 的发展 , h cn E br g C i o 、 m e、 p
F e s ae r e c l 、Ho e we Mi u ih Mo o aa h l s ny  ̄ s bs i t tr l 、P i p i
给观 察者 。基 于 Zg e 协 议 、 C 2 3 频芯 片为核 心 的硬 件设 计方 法 , iB e 以 C 4 0射 实现 了一 个基 于 Zge i e的无 b 线传 感 器 网络 节点硬 件平 台 的开发 。 关键 词 无线传 感 器网络 Zg e C 23 iBe C 40
2 无线传感器 网络介 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无中心节点的全分布 网络。通过随机投放的方式 , 众多传感器节点被 密集部署在监控区域。这些传感器节点集成有传
感器、 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模块, 它们通过无线信 道相连 , 自组织地构成 网络系统。传感器节点利
近年来 , 无线传感器 网络被广泛 的应用在预防医
部的数据交的技术提案。它有 自己的无线电标准 , 在数 千个微小的传感器之间相互协调实现通信。这些 传感器只需要很少的能量 , 以接力 的方式通过无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

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研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无线传感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ZigBee技术就是其中一种广泛应用的无线传感网络技术。

本文将针对ZigBee技术的无线传感网络进行研究。

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速率的局域网无线传输标准,它采用了短距离、低速率、低功耗等机制,以适应消费电子、工程自动化、安防、医疗和智能家居等各种传感和控制应用场合。

ZigBee最初由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洛阳钼业公司和美国Motorola公司共同组织的ZigBee联盟提出,目前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IEC共同制定标准。

无线传感网络(WSN)由一组无线传感器组成,每个传感器节点负责采集环境信息并发送数据到网络中心,然后协调器将数据进行处理和向外转发。

ZigBee网络的架构包含三个组成部分:ZigBee节点、ZigBee协调器和ZigBee网络服务平台。

其中,ZigBee节点是ZigBee网络中的最小单元,它可以有多个,每个节点可以完成不同的采集任务。

ZigBee协调器是ZigBee网络的控制中心,用于协调各个节点之间的通信。

而ZigBee网络服务平台则是对ZigBee网络进行监控和管理,发现和排除故障。

ZigBee网络的通信方式分为两种:Beacon通信和非Beacon通信。

对于Beacon通信,ZigBee协调器周期性地在Beacon帧中进行广播,ZigBee节点则在收到Beacon帧后可向ZigBee协调器发送数据。

而对于非Beacon通信,ZigBee节点只需在需要发送数据时发送通知,然后等待ZigBee协调器的回应。

ZigBee技术具有以下特点:首先,ZigBee技术采用了低功耗的无线传输方式,能够延长节点的使用寿命。

其次,ZigBee技术的网络规模较小,因此实现起来较为简单。

此外,ZigBee技术支持多种传输速率和多种通信方式,可适应多种实际应用场景。

最后,ZigBee 技术还具备高度的网络灵活性和可靠性,能够无缝地与其他计算机网络进行集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网
物联网
泛在网
2.1.1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

2.1.1.1 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几个概念 2.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1.3 物联网概述
2.1.1.2 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tworks)概述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部或附近的 大量廉价的、具有通信、感测及计算能力的微型传 感器节点通过自组织构成的“智能”测控网络。
2.1.1.3.2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技术处理的信息流 物联网的基本构架 物联网关键技术
◦ ◦ ◦ ◦ 感知与识别技术 物联网组网与互联技术 物联网服务与管理技术 物联网应用开发技术
物联网技术处理的信息流

物联网要实现
◦ 全面感知、可靠传输、智能处理、自动控制
信息感知
信息传输
信息处 理与控 制
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 物理层
能 量 管 理 平 台
移 动 管 理 平 台
任 务 管 理 平 台
—— 改进的协议栈
依赖于数据传输通道, 同时为网络协议各层 提供信息支持
上层应用 时间同步 定位
QoS
QoS(Quality of Service)服务质量-
传输控制 路由 数据链路 物 理

无线城域网络 (几公里) WMAN (
Wireless Metropolitan Area Network )

◦ WiMax (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即全球微波互联接入( 802.16) 无线广域网络 (十公里) WWAN(
物联网特点及本质

物联网的特点
◦ 对周围世界实现“可知、可思、可控”
可知:能够感知 可思:一定智能的判断 可控:对外产生及时的影响

物联网的本质
◦ 是世界信息化新的推进,实现一个智慧化世界
生活更舒适、生产更高效 网络传输信息,信息承载智慧
有线网、无线网、互联网 ----》传感网、物联网、泛在网

定位技术
◦ 可分为卫星定位、无线电波定位、传感定位等
卫星定位技术有GPS、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小区定位技术 物联网感知层定位
如利用RFID传感,车牌、集装箱图像识别感知物体的位置
物联网网络层定位等
物联网组网与互联技术

物联网组网的作用
◦ 将物体通过网络连接,实现感知和控制信息的传输 ◦ 通过网络将分散多处的物体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虚拟的物体
信息的交互,不再局限于人与人
从人与人的网络交互到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信息交互 预计到2020年,全球可以网络连接的智能物体(smart things)将达到500亿个 (人均6个)
2.1.1.3 物联网概述

2.1.1.3.1 物联网基本概念 2.1.1.3.2 物联网技术 2.1.1.3.3 应用领域

物联网网络的分类
◦ 传感网+专网+公网(Internet) ◦ 无线网络+有线网络

主要介绍内容
◦ 物联网无线网络技术 ◦ 互联网接入技术
物联网无线网络技术

无线个域网络 (几十米) WPAN(
Wireless Personal Area Network)
◦ BlueTooth网络技术(802.15.1 ) ◦ ZigBee网络技术(802.15.4)
WSN

与此同时,无线传感器网络WSN(Wireless Sensor Networks)和M2M技术得到了飞速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源于美国军方对战场的监控与预 警系统的研究,后来逐步迁移到民用研究。无线传 感器网络主要侧重于对目标、环境和物体状态的监 测与控制。
M2M

最早来自于诺基亚,其含义有Machine-toMachine、Man-to-Machine,或者Machine-toMan等,其侧重点在于无线数据通信和信息技术的 无缝连接,从而实现在其基础上的无线业务流程的 自动化、集成化,并最终为用户创造增值服务。
◦ 2.1.1.3.1 物联网基本概念 ◦ 2.1.1.3.2 物联网技术 ◦ 2.1.1.3.3 应用领域
2.1.1.3.1 物联网基本概念

Internet of things (IOT)
◦ 通俗讲,物联网就是使物体上网
将物体通过网络(互联网、局域网、有线网、无线网等)连接起来 ,创造一个满足我们需要的智能化的世界
◦ 自动识别技术 ◦ 传感技术 ◦ 定位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

自动识别技术
◦ 条码识别技术 ◦ 射频识别技术( RFID等) ◦ 语音识别技术 ◦ 生物特征识别技 术 ◦ 图象识别技术 ◦ 磁识别技术等
感知与识别技术

传感技术
◦ 传感器将物理世界中的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转化成供处理 的数字信号
如温度、压力、流量、位移、速度等
物联网基本构架
应急管理
物流管理 应用层 应用层
建筑物监测
农业管理
灾害监测
战场监测 健康监测
服务管理层 服务管理层 目录服务 管理 泛在Web服务
感知环 境建模 与管理
空间信息管理 内容管理
后IP网络 传输层 传输层
接入网 接入网 接入网 接入网 接入网
便携式 RFID阅 读器
传感器网关 RFID 阅读器 传感器节点
传感器网关
感知层 感知层
传感器网关
物联网基本构架

物联网的三层分法
◦ 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
物联网关键技术

感知与识别技术 物联网组网与互联技术 物联网服务与管理技术 物联网应用开发技术、RFID技术、二维码、红外设备等 实现对物体的信息感知、定位和识别 主要包括
泛在网(Ubiquitous Networking)

又简称为U网络,指基于个人和社会的需求,利用 现有的网络技术和新的网络技术,实现人与人、人 与物、物与物之间按需进行的信息获取、传递、存 储、认知、决策、使用等服务,网络超强的环境感 知、内容感知及其智能性,为个人和社会提供泛在 的、无所不含的信息服务和应用。
应用领域

具有十分广阔的应用前景,能应用于军事国防、工 农业控制、城市管理、生物医疗、环境检测、抢险 救灾、危险区域远程控制等领域。
海洋监测网络示例
无线组网示意图
2.1.1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

2.1.1.1 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几个概念 2.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1.3 物联网概述

汇聚节点
◦ 处理能力、存储能力和通信能力相对 较强,它连接传感器网络和外部网络 ,实现两种协议栈之间的通信协议转 换,同时发布管理节点的监测任务, 并把收集到的数据转发到外部网络上 。

管理节点
◦ 对传感器网络进行配置和管理,发布 监测任务以及收集监测数据。
传感器节点结构

传感器节点由传感器模块、处理器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和 能量供应模块四部分构成。
2.1.1 从传感网到物联网

2.1.1.1 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几个概念 2.1.1.2 无线传感器网络概述 2.1.1.3 物联网概述
2.1.1.1 与无线传感器网络相关的几个概念

IOT
◦ (Internet of things)原始含义是物与物相联结的网络 。最早的IOT网络,实际上就是RFID网络,该概念最早来 自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Auto-ID中心研究人员。他们最 早提出将RFID与互联网相结合,实现在任何地点、任何时 间,对任何物品进行标识和管理。随之发展起来的如欧盟 的产品电子代码EPC服务于物流领域,主要目的在于增加 供应链的可视、可控性,偏重于对物品的识别及流动控制 和管理。
队列管理、优先级机 制或带宽预留等机制
拓 扑
能 量 / 安 全 / 移 动
网 络 管 理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特点

1、 大规模网络 1)分布在很大的区域 2)节点部署很密集 2、 自组织性网络 传感器节点具有自组织的能力,能够自动进行配置和管理,通过拓扑 控制机制和网络协议自动形成转发监测数据的多条无线网络系统。 3、 动态性网络 适应如下变化: 1)传感器节点出现故障或失效。 2)无线通信链路带宽变化,甚至时断时通。 3)传感器、感知对象、观察者这三要素可能具有移动性。 4)新节点的加入。 4、 可靠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的软硬件具有鲁棒性和容错性。 5、 以数据为中心的网络 传感器网络是任务型的网络。用户直接将所关心的事件通告给网 络,网络在获得指定事件的信息后回报给用户。 以数据本身作为查询或传输线索。
物联网概念及相互关系

通过条码与二维码、射频标签(RFID)、全球定位系统(GPS)、 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传感器网络等自动标识与信息传感设备 及系统,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各种局域网、接入网、互联网 将物与物、人与物、人与人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 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

◦ UWB网络技术( 802.15.3 ) 无线局域网络(100米左右) WLAN (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
ZigBee通讯速率比较低( 250K/S),通讯距离较小, 功耗较小
◦ 802.11

802.11a,802.11b,802.11g ,802.11n
无线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

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通常包括传感器节点、汇聚节点 和管理节点。
互联网和卫星
汇聚节点
E D C B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