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名称 实验一 燃烧焓的测定

合集下载

燃烧焓的测定

燃烧焓的测定

宁波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实验日期同组姓名指导老师实验名称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机测定萘的摩尔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有机物B的△cHm(B,T)是指在1mol指定相态的B物质在温度T和恒压P下完全燃烧索放出的热量Qp,其值与以B为反应物(Vb=1)的燃烧反应的△rHm相等。

1molB物质在恒容条件下完全燃烧索放出的热量Qv,其值与以B为反应物(Vb=1)的燃烧反应的△rUm相等。

若系统中的气体均视为理想气体:Qp=Qv+△nRT ①△rHm=△rUm+RT∑V b(g) ②本实验采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热。

测量的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萘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量热计本生及氧弹周围介质(水)的温度升高。

通过测定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就可以求出样品的燃烧热,实验测得的是恒容反应热Qv,通过①和②算出萘的△cHm。

氧弹式量热计中的量热计可看做一个等容绝热系统,△U=0△U =△cU B+△cU(引烧丝)+△U(量热计)m B Qv,B+l Q l+K△T=0通过测已知标准摩尔燃烧焓的苯甲酸来测定K,再通过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得到△T算出,△cU B 代入②得△cHm(B,T)苯甲酸的反应式:C7H6O2+15/2O2=7CO2+3H2O Vb= -1/2萘的反应式:C10H8+12O2=10CO2+4H2O Vb= -2Q1=-6.699J/mol △cHm(苯甲酸,s,298.15K)=-3226.7KJ/moi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氧弹量热计、压片机、万用表、贝克曼温度计、温度计(100℃)、点火丝、容量瓶(1000ml)、氧气钢瓶及减压阀试剂:萘(A.R)、苯甲酸(A.R)四、实验步骤1、热容量K 的测定①截15cm 左右的引燃丝,中间部绕成环状。

②称0.8~1.0g 苯甲酸,压成片状,去掉粉状物,再在天平上准确称量。

实验一燃烧热焓的测定

实验一燃烧热焓的测定

实验一燃烧热(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了解氧弹量热法的实验原理,掌握燃烧焓的测量技术。

2、学会雷诺校正图的校正方法,掌握Qp与Qv的关系。

3、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二、实验原理:燃烧焓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它是指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与氧气完全燃烧生成规定的燃烧产物时的反应焓(变)。

所谓规定的燃烧产物是指C变成CO2(气)、H变成H2O(液)、S变成SO2(气)、N变成N2(气)、Cl变成HCl水溶液等。

例如,甲烷在298K时的标准摩尔燃烧焓为:CH4(g)+2O2(g)→ CO2(g)+2H2O(l)= -890.31kJ·mol-1对于燃烧焓的测定来源于量热实验,所依据的是热力学公式:(推导)是反应在恒压条件下测量的恒压热。

对于燃烧反应,实验要在恒容容器中进行,所测量的是反应的恒容热。

由于和的测量条件不同,需按下式进行换算:(推导)式中为气体产物与气体反应物的物质的量之差,R为摩尔气体常数,T为反应的热力学温度。

本实验是利用量热计来测定萘(C10H8)的燃烧热,所测得的是恒容热。

量热计测量的原理是将一定量的待测物质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量热计的温度升高,通过测量燃烧反应前后此温度的变化值,就可以计算出该样品的。

其计算式为:式中m为待测物质的质量,为待测物质的恒容热,为点火丝的恒容热(本实验使用的是镍铬合金丝,其=3240 J·g-1);为点火丝的质量;为样品燃烧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变化值;C为量热计的热容量,它是指量热计(包括量热计中的水)温度升高单位温度时所吸收的热量。

通常用已知的物质标定量热计热容量C,一般采用高纯度的苯甲酸作为标准物质(其恒容热=26460J·g-1)。

当已知量热计热容量C之后,就可以利用上式通过实验测定其它物质的恒容热。

燃烧过程中量热计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中的曲线abcd所示。

其中ab段表示实验前期,b点相当于开始燃烧之点;bc段相当于燃烧反应期;cd段则为后期。

燃烧焓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焓的测定实验报告

燃烧焓的测定实验报告燃烧焓的测定实验报告引言:燃烧焓是热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物质燃烧过程中释放或吸收的热量。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某种物质的燃烧焓,探究其燃烧特性,并进一步了解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准备:实验室内,准备好量热器、点火器、天平等实验器材。

2. 实验样品准备:选择某种常见有机物质作为实验样品,如甲醇、乙醇等。

将样品称量并记录质量。

3. 燃烧装置搭建:将量热器放置在三脚架上,将实验样品放在量热器内,使其与空气完全接触。

4. 实验操作:点燃实验样品,观察燃烧过程,并记录燃烧时间。

5.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出燃烧焓。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成功测定了某种有机物质的燃烧焓。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实验样品在点燃后燃烧迅速进行,释放出明亮的火焰和大量的热量。

燃烧过程中,我们使用量热器测量了温度的变化,并利用计算公式计算出了燃烧焓。

在实验中,我们注意到燃烧焓的测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燃烧过程中需要充分供氧,以保证燃烧反应的进行。

其次,实验样品的质量和燃烧时间对燃烧焓的测定也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注意控制这些因素,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燃烧焓的测定结果可以用于评估物质的燃烧特性。

不同物质的燃烧焓差异较大,这与其分子结构和化学键的强度有关。

通过测定燃烧焓,我们可以了解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进而推断其燃烧产物和反应路径。

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例如,在实验样品完全燃烧后,我们观察到量热器内的温度明显上升,这说明了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大量热量。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气体,如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这些现象都与燃烧反应的特点密切相关。

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测定了某种有机物质的燃烧焓,并了解了燃烧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燃烧焓的测定对于研究物质的燃烧特性和能量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探索更多物质的燃烧焓,并深入理解燃烧反应的机理和热力学性质。

一、燃烧焓的测定

一、燃烧焓的测定

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姓名提子序号同组姓名指导老师胡爱珠杨建平实验日期实验名称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摩尔燃烧焓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计的实验技术二、实验原理C10H8(s)+12O2(g)=10CO2(g)+4H2O(l)C7H6O2(s)+15/2O2(g)=7CO2(g)+3H2O(l)△rH m=△rU m+∑ν(g)RT Qp,m =Q V,m + ∑ν(g)RT m B Q V,B+lQ B+K△T=0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氧弹式量热计、压片机、贝克曼温度计、温度计(100℃)、引燃丝(15㎝)、量筒(1000ml)、氧气钢瓶及减压阀等试剂:萘约0.6g,苯甲酸约0.8g四、实验步骤1、热容量K的测定(1)截取15cm引燃丝,将其中部绕成环状。

(2)称取苯甲酸约0.8g,压成片状,敲击,去除没压紧的部分,再次称量。

(3)拧开氧弹盖放在专用支架上,引燃丝两端固定在两电极柱上,药片放于坩埚中,使引燃丝与药片表面接触,盖上氧弹盖。

(4)将氧弹放于充氧器底盖上,充进1Mp的氧,查漏。

(5)量取3000ml的水倒入内桶,氧弹放于内桶底座上,点火插头插在氧弹电极上,将贝克曼温度计的传感器竖直插入量热计盖上的孔中。

(6)打开电源,按“搅拌”。

约5分钟后,开始初期的读数,隔半分钟读数一次,读第10次的同时按“点火”,仍半分钟读一次,直至两温差小于0.005℃时,再读数10次。

(7)停止搅拌,取出传感器,拔掉引火导线,取出氧弹并擦干外壳,用放气阀放掉氧气,打开氧弹盖,检查燃烧是否完全。

(8)取出引燃丝,量其剩余长度。

2、萘的燃烧焓测定(同上)五、数据记录与处理室温:21.4℃大气压强:100.38KPa5-1、苯甲酸燃烧的记录苯甲酸的质量:0.8705g 引燃丝初始长度:15.0cm引燃丝剩余长度:5.8cm125-2、萘燃烧的记录5-3、苯甲酸燃烧的温度曲线图5-4、萘燃烧的温度曲线图(1)计算K值:△C Hm(苯甲酸)=-3226.7KJ/mol,Q引燃丝=-6.699J/cm△C Um(苯甲酸)=△C Hm(苯甲酸)-∑ν(g)RT=-3226.7-(-0.5)*8.314*(273.15+21.4)/1000KJ/mol=-3225.48KJ/mol △T=20.42-18.91K=1.51KK=-( m B Q V,B+lQ B)/ △T=-(-0.8705/122*3225.48*1000-6.699*9.2)/ 1.51=15282.27J/k(2)计算萘的燃烧焓:△T=18.95-17.49=1.46KQv,B=-(lQ B+K△T)/m B=-(-6.699*11.7+ 15282.27*1.46)/0.5350=-41558.38J/g△C Um= Qv,B*128/1000=-5319.47KJ/mol△C Hm=△C Um+∑ν(g)RT=-5319.47KJ/mol+(-2)*8.314*(273.15+21.4)/1000KJ/mol =-5324.37KJ/mol六、结果与讨论1)一般恒压燃烧热Qp(萘,1atm,25℃)= -5153.8kJ/mol,实验在近似25℃条件下测得萘的燃烧焓为-5324.37KJ/mol与经验值比较接近,故此实验较为成功。

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二 燃烧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掌握有关热化学实验的一般知识和技术。

2.掌握氧弹的构造及使用方法。

3.用氧弹式量热计测定萘的燃烧焓。

二、预习要求1.明确燃烧焓的定义。

2.了解氧弹式量热计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

3.熟悉贝克曼温度计或热敏电阻温度计的调节和使用。

4.了解氧气钢瓶和减压阀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原理当产物的温度与反应物的温度相同,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而不做其它功时,化学反应吸收或放出的热量,称为此过程的热效应,通常亦称为“反应热”。

热化学中定义:在指定温度和压力下,一摩尔物质完全燃烧成指定产物的焓变,称为该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摩尔燃烧焓,记作ΔC H m。

通常,C、H等元素的燃烧产物分别为CO2(g)、H2O(l)等。

由于上述条件下ΔH=Q p,因此ΔC H m也就是该物质燃烧反应的等压热效应Q p。

在实际测量中,燃烧反应常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如在弹式量热计中进行),这样直接测得的是反应的恒容热效应Q V(即燃烧反应的摩尔燃烧内能变ΔC U m)。

若反应系统中的气体物质均可视为理想气体,根据热力学推导,ΔC H m和ΔC U m的关系为:(1)式中,T为反应温度(K);ΔC H m为摩尔燃烧焓(J·mol-1);ΔC U m为摩尔燃烧内能变(J·mol-1);v B(g)为燃烧反应方程中各气体物质的化学计量数。

产物取正值,反应物取负值。

通过实验测得Q V值,根据上式就可计算出Q p,即燃烧焓的值ΔC H m。

测量热效应的仪器称作量热计,量热计的种类很多,本实验是用氧弹式量热计进行萘的燃烧焓的测定。

在盛有定量水的容器中,放入内装有W克样品和氧气的密闭氧弹,然后使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传给水及仪器,引起温度上升。

设系统(包括内水桶,氧弹、测温器件,搅拌器和水)的热容为C(量热计每升高1K所需的热量),而燃烧前、后的温度为T1、T2,则此样品的摩尔燃烧内能变为:(2)式中,ΔC U m为样品的摩尔燃烧内能变(J·mol-1);M为样品的摩尔质量(g·mol-1);W为样品的质量(g);C为仪器的热容(J·K-1),也称能当量或水当量。

燃烧焓的测定

燃烧焓的测定

实验1:燃烧热(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恒温式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焓;2、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焓与恒容燃烧焓的差别;3、了解恒温式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恒温式热量计的实验技术;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二、实验基本原理:燃烧焓是指1mol物质在等温、等压下与氧进行完全氧化反应时的焓变。

完全氧化即指如碳被氧化成CO2(气),氢被氧化成H2O(液),硫被氧化成SO2(气)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物质在定体积燃烧时,体系不对外作体积功,则燃烧热等于体系内能的变化,即:(1.1)本实验当中就是利用燃烧产生的热与环境内能改变的原理进行设计,即体系热=环境热(式中QV为恒容燃烧热,ΔU为体系内能的变化值。

)设体系的恒容热容为C V,则若将n mol 被测物质置于充氧的氧弹中使其完全燃烧。

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体系温度升高ΔT,即可根据下式计算实际放出的热量:(1.2)则恒容摩尔燃烧热QV.m 可用下式计算:(1.3)将实验中测得的恒容燃烧热代入热力学基本关系式,可求得恒压燃烧热 Qp: Qp =ΔH =ΔU +Δ(pV) = Q V + pΔV (1.4)(式中ΔH 为反应的焓变,p 为反应压力,ΔV 为反应前后体积的变化。

)由于凝聚相与气相相比,其体积可忽略不计,则ΔV 可近似为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体积变化。

设反应前后气态的摩尔数变化为Δn,并设气体为理想气体,则 pΔV=ΔnRT (1.5)则: Q p = Q V +ΔnRT (1.6)反应热效应的数值与温度有关,燃烧热也如此。

其与温度的关系为:(1.7)(式中ΔCp 为燃烧反应产物与反应物的恒压热容差,是温度的函数。

)通常,温度对热效应影响不大。

在较小的温度范围内,可将反应的热效应看着与温度无关的常数。

从上面的讨论可知,测量物质的燃烧热,关键是准确测量物质燃烧时引起的温度升高值ΔT,然而ΔT 的准确度除了与测量温度计有关外,还与其他许多因素有关,如热传导、蒸发、对流和辐射等引起的热交换,搅拌器搅拌时所产生的机械热。

燃烧热(焓)的测定

燃烧热(焓)的测定

燃烧热(焓)的测定【实验目的】1.用恒温式热量计测定萘的燃烧焓2.明确燃烧焓的定义,了解恒压燃烧热与恒容燃烧热的差别3.了解恒温式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恒温式热量计的实验技术4.学会雷诺图解法,校正温度改变值【实验原理】燃烧焓是指1mol物质在等温、等压下与氧进行完全氧化反应时的焓变。

“完全氧化”的意思是化合物中的元素生成较高级的稳定氧化物,如碳被氧化成CO2(气),氢被氧化成H2O (液),硫被氧化成SO(气)等。

燃烧焓是热化学中重要的基本数据,因为许多有机化合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都可通过盖斯定律由它的标准摩尔燃烧焓及二氧化碳和水的标准摩尔生成焓求得。

通过燃烧焓的测定,还可以判断工业用燃料的质量等。

由上述燃烧焓的定义可知,在非体积功为零的情况下,物质的燃烧焓常以物质燃烧时的热效应(燃烧热)来表示,即ΔC H m=Q p·m。

因此,测定物质的燃烧焓实际就是测定物质在等温、等压下的燃烧热。

量热法是热力学实验的一个基本方法。

测定燃烧热可以在等容条件下,亦可以在等压条件下进行。

等压燃烧热(Q P)与等容燃烧热(Q V)之间的关系为:Q P=Q V+Δm(g)=Δξ∑v B(g)RT (2—1)或Q p·m=Q v·m+∑v B(g)RT式中,Q p·m或Q v·m均指摩尔反应热,∑v B(g)为气体物质化学计算数的代数和;Δξ为反应进度增量,Q p或Q v则为反应物质的量为Δξ时的反应热,Δm(g)为该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物质的量变化,T为反应的绝对温度。

测量其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样品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使热量计本身及其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温度升高,测量了介质燃烧前后温度的变化,就可以求算该样品的恒容燃烧热。

其关系如:Q v=-C vΔT (2-2)上式中负号是指系统放出热量,放热时系统的内能降低,而C v和ΔT均为正值。

系统除样品燃烧放出热量引起系统温度升高以外,其他因素:燃烧丝的燃烧,氧弹内N2和O2化合并溶于水中形成硝酸等都会引起系统温度的变化,因此在计算水当量及发热量时,这引起因素都必须进行校正,其校正值如下:(1)燃烧丝的校正:Cu-Ni合金丝:-3.138J·cm-1(2)酸形成的校正:(本实验此因素忽略)。

燃烧焓的测定...,

燃烧焓的测定...,

宁波工程学院物理化学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化工112 姓名田飞成序号 11402010239同组姓名姚志杰何斌指导老师付志强姚利辉实验日期 2012、3、18实验名称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萘的摩尔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量热机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氧弹式量热机测定萘的燃烧焓,测量的基本原理是将一定量待测萘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量热计本身及氧弹周围介质的温度升高。

通过测定燃烧前后量热计(包括氧弹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值,就可以求出该样品的燃烧热。

实验测得的是恒容反应热Q V,通过Qp = Qv + △n·R·T即可计算得到萘的摩尔燃烧焓ΔC H m。

整个量热计可看做一个等容绝热系统,其热力学能变ΔU为零。

ΔU可表示为:ΔU=ΔC U B+ΔC U引燃丝+ΔU量热计=0已知m B,Q V,B,ΔT,则上式为:m B Q V,B +lQ l+KΔT=0实验测得热容量K后,根据上式计算Q V,B,进而换算为样品的摩尔热力学能变ΔC U m(B,T),再算出样品的摩尔燃烧焓 c H m(B,T)。

本实验用已知标准摩尔燃烧焓的苯甲酸[ΔC Hөm(苯甲酸,s,298.15K)= -3226.71kJ/mol]来测定量热计的热容量K,Ql= -6.699J·cm-1。

重复实验,测定萘的摩尔燃烧焓。

由于量热计无法做到完全绝热,因此燃烧前后温度差的测量值须经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

三、实验仪器、试剂仪器:氧弹量热计一台,压片机一台,万用表一只,贝克曼温度计一支,温度计(0℃~100℃)一支,点火丝,容量瓶(1000ml)一只,氧气钢瓶及减压阀一只试剂:萘(A.R),苯甲酸(A.R)实验装置:四、实验步骤1、热量容K的测定⑴准确截取15cm的引燃丝,将引燃丝中部绕成环状。

⑵称取苯甲酸0.7763g,在压片机上压成片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称实验一燃烧焓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用氧弹量热计测定奈的摩尔燃烧焓;
2.了解热量计中主要部分的作用,掌握氧弹热量计的实验技术。

二、实验原理:
1.有机物B的燃烧焓∆c H mΘ(B,T)是指在1mol指定相态的B物质在温度T和恒压
(pΘ)条件完全放出的热量(Q p),其值与以B为反应物(γB=1)的燃烧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变∆c H mΘ相等。

若此燃烧反应系统中的气体均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下列关系:
Q p=Q V+∆nRT(式1)
∆c H mΘ=∆r U mΘ+RT∑V B(g) (式2)
2.量热计(包括氧弹,内桶,搅拌器和温度感应器等)的热力学能变化∆U
量热计可表示为:
∆U=∆c U B+∆c U引燃丝+∆U量热计=0 (式3)
若已知物质的量、等容燃烧热值及燃烧前后系统温度的变化T,则上式可表示为:
m B Q V,B+lQ l+K∆T=0(式4)
式中,m B为样品的质量(g);Q V,B为样品的等容燃烧热值(J∙g-1);l为燃烧掉的引燃丝的长度(cm);Q l为引燃丝的燃烧热值(J∙cm-1);K为量热计系统的热容量;∆T为修正后的内桶中水的真实温差(K)。

本实验先用已知Δc Hθm(苯甲酸,298.15K)= -3226.7 kJ/mol 来测定量热计的热容量K,之后再重复实验,测定未知样品萘的摩尔燃烧焓。

其中用到的引燃丝的燃烧热值Q l = -6.699 J/cm。

由于量热计无法做到完全绝热,因此燃烧前后温度差的测量值须经雷诺温度校正图校正。

3.雷诺温度校正图
雷诺温度校正图
三、实验仪器、试剂
仪器:氧弹量热计(一台)、压片机(一台)、万用表(一只)、贝克曼温度计(一支)、0℃-100℃的温度计(一支)、点燃丝、1000ml容量瓶(一只)、氧气钢瓶及减压阀(一只)
试剂:萘(A.R.)、苯甲酸(A.R.)
实验装置图:
图1、氧弹式量热计原理构造结构图
四、实验步骤
1.热容量K的测定
2.萘的恒容燃烧值测定
称取0.6g左右的萘,实验步骤同上。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实验数据:
数据处理:
1.按作图法求出苯甲酸燃烧所引起的温度的变化值,计算量热计的热容量。

由图一可知:△T1=285.70-284.07=1.63K
C7H6O2(s)+ 15/2 O2(g)→ 7CO2(g)+3 H2O(l)
根据(式1)得到
Q V,B(苯甲酸,298.15K)=Δc Hθm(苯甲酸,298.15K)-△nRT
=-3226.7×103-(7-7.5)×8.314×(13.80+273.15)=-3225.5 kJ/mol=-26.4×103J/g
Q l = -6.699 J/cm,l=12.90-5.40=7.50cm,m B=0.9063g
根据(式4)得到
K=(-m B Q V,B– l Q l)/△T1=(-0.9063×(-26.4×103)-7.50×(-6.699))/1.63=14.7×103 J/K
图一
2.按作图法求出萘燃烧所引起的温度变化值,并计算萘的恒容燃烧热。

图二
由图知△T2=286.00-284.12=1.88K
C10H8(s)+ 12 O2(g)→ 10CO2(g)+4 H2O(l)
l=13.00-6.30=6.70cm,m B=0.6768g
=(-K△T2-lQ l)/ m B
根据(式4)得到:Q V,B
(萘,298.15K)
=(-14.701×103×1.88-6.70×(-6.699))/0.6768=-40.770×103J/g=-5218.6×103 kJ/mol, 即△c U m=-5218.6×103 kJ/mol
根据(式2)得到:Δr Hθm =∆r U mΘ+RT∑V B(g)
=-5218.6×103+8.314×286.95×(-1)=-5221 kJ/mol
由数据手册查出萘的标准摩尔燃烧焓△c Hφm=-5153.9 kJ/mol,计算本次实验的误差。

相对误差=(测量值-真实值)/真实值=(5221-5153.9)/5153.9×100%=1.30%
六、结果与讨论
1.结果:Δr Hθm =-5221 kJ/mol
相对误差=1.30%
2.讨论:
实验注意事项:
1)压片时不松不紧,以保证样品可以完全燃烧。

且不会散开;
2)点火丝不要插入药片的小孔,以免燃烧时药品融化,把点火丝埋于小孔
内,影响点火质量;
3)如果实验失败需重新再做,应把氧弹从水桶中提出,清楚其内的全部氧
气,再做,否则易爆炸;
4)往桶内添水时,应注意避免把水溅湿氧弹电极。

误差原因:
(1)可能由仪器本身引起的,绝热性不够好;
(2)没控制好氧弹式量热计夹层水和量热容器水之间的温度;
(3)数据处理中,用雷诺法校正温差,观测燃烧前后的一系列水温和时间的观测值误差,造成校正曲线的不准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