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的条件

合集下载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方法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燃烧是可燃物与氧化剂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随有火焰、发光和发烟现象。

在燃烧过程中,可燃物质与氧化剂生成了与原来物质完全不同的新物质。

许多物质还能在氯、氟中燃烧。

1、燃烧条件①要有可燃物。

凡是能在空气、氧气或其他氧化剂中发生燃烧反应的物质都称为可燃物。

如木材、纸张、汽油、酒精、氢气、乙炔、钠、镁等。

可燃物从化学组成上分为有机可燃物和无机可燃物;从物质状态上分为气体、液体、固体可燃物。

不同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不同,同一可燃物的燃烧难易程度也会因条件改变而改变,甚至在一定条件下为不燃物,而在另一定的条件下成为可燃物。

如铁、铝等在空气中是难燃物质,而在纯氧中则能发生剧烈的燃烧。

②要有助燃物。

凡能帮助和支持可燃物燃烧的物质都叫助燃物。

如空气、氧、氯酸钾、过氧化钠、浓硝酸、浓硫酸等。

发生火灾时,空气是主要的助燃物。

必须指出,有时可燃物和助燃物是合二为一的,这类物质在燃烧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如硝化甘油的爆炸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③要有着火源。

凡能引起可燃物质燃烧的热能源均称为着火源(也称点火源)。

着火源可以是明火,也可以是高温物体,它们可以由热能、化学能、电能、机械能转换而来。

电器开关、电器短路、静电等产生的电火花、炉火、烟头、火柴、蜡烛等,是常见的引起火灾的着火源。

金属与金属、金属与岩石之间的撞击、摩擦所产生的火星,其温度可达1000℃以上,可引燃可燃气体、可燃液体蒸汽以及棉花、干草绒毛等物质。

雷电是很强烈的放电现象,其电火花往往是古建筑、森林的着火源。

上述三个条件在燃烧过程中缺一不可,统称燃烧三要素,是发生燃烧的三个必要条件。

燃烧一旦发生,火焰中必定含有自由基,自由基一旦消失,则燃烧无法继续维持。

从这个意义上讲,维持燃烧持续进行需有四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点火源和自由基。

2、制定防火和灭火措施的依据维持燃烧的四个条件是制定防火措施和灭火措施的依据。

①防火措施:a.控制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PPT

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PPT

05 现场应急处置与救援措施
现场应急处置流程
立即识别火源
发现火情后,首先要迅速识别 火源,判断燃烧物质和火势大
小。
启动应急预案
根据现场情况,立即启动相应 的应急预案,组织人员进行应 急处置。
切断火源
尽快切断火源,防止火势蔓延 。如关闭阀门、切断电源等。
使用灭火器材
针对不同的燃烧物质,选择合 适的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C类火灾涉及气体燃烧,如煤气、乙炔等。使用干粉灭火器可以切断氧气供应并 抑制燃烧。
防止爆炸
在扑救C类火灾时,要注意防止气体爆炸,避免使用不当的灭火方法导致火势扩 大。
D类火灾扑救策略
使用专用灭火剂
D类火灾涉及金属燃烧,如钾、钠等。 使用专用灭火剂可以切断氧气供应并 抑制燃烧。
防止火势扩大
在扑救D类火灾时,要注意防止火势 向周围可燃物蔓延,及时采取隔离措 施。同时,避免使用水或泡沫等不当 的灭火方法,以免火势扩大。
掌握基本消防技能
灭火器的使用
了解灭火器的种类和使用方法,能够在火灾 初期正确使用灭火器进行灭火。
疏散逃生技能
熟悉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掌握火灾 逃生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家庭、学校、单位等场所防火措施
家庭防火
定期检查家庭用电、用气安全, 不乱丢烟蒂,不超负荷用电,确
保家庭消防安全。
学校防火
加强学校消防安全教育,定期组 织消防演练,提高学生自救自护
案例一
某化工厂火灾事故。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切断火源并使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 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组织人员疏散。最终成功将火势控制在初期阶段,避免了重大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
案例二
某商场火灾事故。商场内人员密集,火势迅速蔓延。现场人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人员疏散并使 用灭火器材进行灭火。同时拨打火警电话报警,请求消防部门支援。在消防部门的协助下,成功将火 势扑灭,确保了人员生命安全。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

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火灾,是燃烧引发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你了解燃烧的知识点吗?产生火灾如何灭火呢?下面是作者给大家带来的初三化学知识点之燃烧,欢迎大家浏览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燃烧的条件1、燃烧的定义:燃烧通常指可燃物与氧气产生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2、燃烧的条件可燃物到达着火点(该物质着火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的温度可燃物与氧气/空气充分接触(一)二氧化碳与镁带的反应反应方程式:2Mg+CO2(点燃→)C+2MgO现象结论:具有剧烈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是燃烧(二)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反应方程式:2Na+Cl2(点燃→)2NaCl现象置换反应: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化合物和另一种单质的反应即A+BC→B+AC火柴杆竖直之后为何会逐渐熄灭?答:由于火柴杆的温度会达不到着火点3、特别的燃烧自燃白磷:少量白磷储存在冷水中(隔绝氧气)缓慢氧化:积聚热量引发自然(缓慢氧化,不一定引发自燃例如:铁生锈、食品变质、人类衰老、橡胶老化)爆炸:可燃性气体、液体的蒸发或粉尘在空气中(一定有氧气)浓度到达爆炸极限时,点火或遇火星会爆炸H2,CO,CH4,C2H5OH,面粉中考化学知识点:燃烧与灭火的误区燃烧与灭火的误区误区一: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分析: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中,绝大部分燃烧都是可燃物与氧气在点燃或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的,如木炭、硫、磷、铁、镁的燃烧。

但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光、发热的现象。

因此燃烧不一定都有氧气参加。

误区二:燃烧不能在水中产生,由于水可以灭火分析:只要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在水中仍旧可以产生燃烧现象。

如往80℃的热水中加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往白磷邻近通入氧气,就会发觉白磷在水中燃烧,由于此时白磷燃烧的三个条件均已满足。

误区三: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分析:有许多燃烧产生时,可燃物以固态情势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显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

燃烧基本理论

燃烧基本理论

内容:燃烧基本理论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一)燃烧的本质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具备一个或两个特征不能称为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1.必要条件:任何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

2.充分条件: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氧气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二、燃烧类型燃烧类型主要有闪燃、自燃、着火、爆炸。

(一)闪燃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作闪燃。

(二)自燃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自燃包括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1、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作受热自燃。

2、本身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自然发热经一定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作本身自燃。

(三)着火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当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到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作着火。

(四)爆炸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叫爆炸。

爆炸浓度极限: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

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下限(也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上限(也称为爆炸上限)。

在火场上,常见的爆炸主要有以下三种:1. 气体爆炸: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气体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气体本身具有可燃性;气体必须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有点火源的存在。

2、粉尘爆炸: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能量。

燃烧的条件及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

燃烧的条件及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

燃烧的条件及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过程,当燃料与氧气在适当的条件下接触时,会产生明亮的火焰和释放大量的热能。

燃烧的条件可以通过调节一些影响因素来控制,本文将探讨燃烧的基本条件以及与燃烧反应相关的影响因素。

一. 燃烧的基本条件燃烧反应需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燃料、氧气和点火源。

没有其中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反应都无法进行。

1. 燃料燃料是燃烧反应中的主要能量来源,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石油、天然气等。

燃料中通常存在一些易燃物质,如碳氢化合物,这些物质在燃烧过程中会迅速与氧气反应,释放出大量的热能。

2. 氧气氧气是燃烧反应中的氧化剂,必不可少。

在空气中,氧气的浓度约为21%,这已经足够满足大多数燃烧反应的需求。

在某些情况下,如果需要增加氧气的供应,可以使用氧气气瓶等方式提供纯净的氧气。

3. 点火源点火源是燃烧反应的启动器,可以是火花、火焰、高温等。

当点火源与燃料接触时,点火源会提供足够的能量,使燃料发生自燃反应,并开始燃烧。

二. 燃烧反应的影响因素除了满足基本的燃烧条件外,燃烧反应的速率和效果还受到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包括燃料的性质、氧气浓度和温度等。

1. 燃料的性质不同燃料的化学性质不同,燃烧反应的速率和产物也会有所差异。

例如,木材燃烧的反应速率较慢,产物主要是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而石油燃烧的反应速率较快,产物中可能含有一些有毒物质。

因此,在进行燃烧反应时,需要根据燃料的性质来选择适当的防护和控制措施。

2. 氧气浓度氧气的浓度对燃烧反应的速率有直接影响。

当氧气浓度低于一定的比例时,燃烧反应会变得迟缓或无法进行。

相反,如果氧气浓度过高,则可能会造成过度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能和有毒气体。

因此,在进行燃烧反应时,需要确保氧气供应充足,并注意控制氧气浓度的范围。

3. 温度温度是影响燃烧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燃烧反应速率会增加。

这是因为高温能够提供更多的能量,促使反应物分子之间碰撞的频率增加,进而加速反应速率。

燃烧的条件与火灾的防治

燃烧的条件与火灾的防治

燃烧的条件与火灾的防治火灾是一种具有破坏性和危险性的灾害,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燃烧的条件以及采取相应的火灾防治措施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和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的危害至关重要。

一、燃烧的条件燃烧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与氧气反应产生火焰、热和光的化学反应。

要发生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可燃物质、氧气和引火源。

1. 可燃物质:可燃物质是支持燃烧的基本条件之一,通常包括各种固体、液体和气体。

可燃物质可以是有机物,如木材、油漆等,也可以是无机物,如金属、硫等。

2. 氧气:氧气是维持燃烧的气体,它是空气的主要组成成分。

当氧气与可燃物质接触并达到一定浓度时,就会引发燃烧反应。

3. 引火源:引火源是点燃可燃物质的外部条件,例如明火、热源、电火花等。

引火源的作用是提供启动燃烧反应所需的能量。

二、火灾的防治火灾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巨大,因此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来减少火灾的发生,并在发生火灾时迅速进行扑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火灾防治措施:1. 预防措施:(1) 建筑物防火:在建筑物的设计和施工中,应遵循防火工程设计规范,采用防火材料和措施,如使用阻燃材料、设置消防设施等,以增强建筑物的耐火性能。

(2) 用电安全:电气设备是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之一,因此必须注意用电安全。

定期检查电线、插座和电器设备的安全性,并避免超负荷使用电器设备。

(3) 燃气安全:使用燃气的场所必须安装合格的燃气设备,并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维修。

遇到燃气泄漏时,要迅速关闭燃气阀门,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 合理储存和使用可燃物:在生产和生活中,合理储存和使用可燃物是防止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

禁止将易燃物品存放于易燃区域,并注意避免可燃物质与热源接触。

2. 应急措施:(1) 发生火灾时,要第一时间拨打火警电话,通知消防队进行救援。

(2) 在火灾发生初期,可以尝试使用灭火器进行扑救。

在使用灭火器时,要向着风向喷洒,并确保自身的安全。

(3) 如果火势无法控制,应立即撤离现场,并按照预定的逃生通道迅速撤离楼层。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2020年中考化学知识点之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燃烧及其利用
知识要点1】
燃烧及燃烧的条件
1.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⑴可燃物;⑵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2.着火点: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因此不能说用降低着火点的方法来灭火,而只能是降
温到着火点以下。

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反应

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反应

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反应燃烧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反应,它是燃料与氧气在特定条件下反应释放能量的过程。

燃烧的条件和燃烧的反应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燃烧现象和应用燃烧原理都非常重要。

本文将探讨燃烧的四个基本条件以及燃烧的反应机制。

一、燃烧的四个基本条件1.燃料燃料是指能够与氧气进行反应并释放能量的物质。

常见的燃料包括木材、煤炭、石油、天然气等有机物质,以及氢气等无机物质。

燃料的选择与具体应用有关,不同的燃料燃烧时需要的条件也会有所不同。

2.氧气氧气是燃烧必不可少的条件,它是燃料与空气中发生反应时的氧化剂。

氧气通常来自于空气,占空气中的约21%。

燃料与氧气发生反应后会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

3.点火源点火源是指引起燃烧的初始能量输入。

当燃料与氧气混合到一定浓度时,只需要一次点火即可引发连续自燃的燃烧过程。

常见的点火源包括火柴、打火机、电火花等。

4.反应温度反应温度是指燃料与氧气反应的温度。

不同的燃料燃烧所需的反应温度有所不同,一般来说,燃料的反应温度越高,越容易燃烧。

在自燃温度以下,燃料与氧气的混合物即可自行燃烧。

二、燃烧的反应机制燃烧是一种氧化反应,它的反应机制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引燃、燃烧传导和燃烧维持。

1.引燃引燃阶段是指点火源将初始能量输入到燃料与氧气混合物中,瞬间提高温度以激发反应。

在此过程中,燃料分子的化学键被打断,同时与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较为不稳定的中间产物。

2.燃烧传导燃烧传导是指燃料与氧气之间的反应开始自行传导。

在此过程中,燃料分子逐渐与氧气分子结合形成较稳定的产物,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这种能量释放进一步提高了反应的温度,使反应持续进行。

3.燃烧维持燃烧维持是指在燃料与氧气反应持续进行的同时,释放的能量使周围的燃料继续发生氧化反应。

在此过程中,燃料与氧气不断供应,产物不断生成,反应逐渐由引燃阶段转变为自持续反应。

三、燃烧的应用与安全燃烧有着广泛的应用,包括烹饪、供暖、工业生产等。

燃烧释放的能量在人类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探究三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一定温度 实验器材:木条、煤块、镊子、 火柴 、 酒精灯 操作步骤:… …
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 质 木 木 乙醇( 无烟煤 炭 酒精) 材 250 320 700 ~ 40 240 ~ ~ 558 330 370 750 白 磷 红 磷
着火点 (0C)
燃烧条件的探究
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 结论
小木条燃烧,而玻璃棒不能燃烧 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实验探究二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一定o2(空气) 实验器材:蜡烛(2支)、烧 杯、 火柴
操作步骤:… …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 分别点燃两支小蜡烛,将其中的一 2 支用烧杯罩住。 现象 烧杯罩住的蜡烛火焰渐渐熄灭
结论
燃烧需要一定氧气(空气)
向烧杯水中的白 磷通入氧气
燃烧需要接触 白磷燃烧,发出 氧气或空气
黄光,产生白烟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
① 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者同 时满足
知识检测
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 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 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 ,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 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 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B.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C.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
(一) 操 作 方 法
燃烧的条件
猜想:
燃烧可能需要什么条件?
① 可能需要可燃物; ②可能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③可能需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 温度。
实验探究一
验证燃烧是否需要可燃物 实验器材:小木条、玻璃棒、 镊子、火柴 、 酒精灯 操作步骤:… …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1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玻璃棒,
火灾
(一) 操 作 方 法
谢谢大家!
探究3 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小 块煤块,在酒精灯上点燃 现象 小木条很快燃烧,小煤块没有燃烧 结论
燃烧时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燃烧条件的活动探究

试管里 的白磷
试管里 的红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白磷出现燃烧现 象,产生白烟 红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白磷没有出现 燃烧现象
温度需要达 到着火点才 能燃烧
在烧杯热水 中的白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