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导练】2017年春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5单元 18 阿炳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阿炳在1950》获奖教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第18课《阿炳在1950》获奖教案语文版

《阿炳在1950》获奖教案【文本解读】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片“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可视为一篇报告文学。

从内容上看,文字稿在“面”上写了阿炳的坎坷一生,在“点”上写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过程和《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

正是这个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正是1950这个新中国建国伊始的时候,阿炳艺术生涯的这个转折才得以实现。

所以文章不仅赞扬了阿炳虽饱经沧桑却仍对音乐有着执着追求的坚韧,而且讴歌新中国,讴歌党的文艺政策的主旨也跃然纸上。

文章分“录音之前”“录音过程”“录音意义”三个部分展开。

电视专题片在报道上是声画结合的,而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则是不见其电视画面,只闻其文字“声音”的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的结合体。

也就是说,将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是电视专题片文字稿最重要的文体特点。

基于这个特点,文章多角度、多层面地展示了阿炳人生的特点,再现了1950年为阿炳录音的过程和《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

这样,让人读来如有亲历之感,突出了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真实性与文学性的文体特点。

【教学取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1、了解阿炳坎坷的人生和抢救《二泉映月》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经过和意义。

2、探究电视专题片文字稿“解说词”和“人物同期声”结合起来写人叙事的文体特点。

3、了解、欣赏、感悟《二泉映月》。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二泉映月》的发现、抢救、传承的过程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教学难点是掌握电视专题片文字稿的文体特点和感悟《二泉映月》。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重点突破,长文短教;教学设计按板块式教学模式设计。

两个板块:1、初读文本,整体感悟;2、精读文本,合作探究。

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以读代讲,整体感知,合作探究。

以读代讲:因为文章很长,要给还没有接触课文的学生上本课的第一节课,如果不读,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我们采用了自由朗读、默读浏览、角色朗读、单独朗读、男女对读、对比读、层次读等多种读书方式。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课件

原创新课堂2017春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课件

3.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每当提到常香玉等许多德艺双馨的老一辈艺术家,我们都有一种高山 .. 仰止 的感觉。 .. B.阿炳一生会演奏的曲目有三百多首,除了录下的几首流传下来外,其 余的我们再无缘听到,成了千古绝唱 了。 .... C.从对体育的理解看,邓亚萍与一般的乒乓球爱好者是截然不同 的。 .... D.感谢杨荫浏教授等人的努力,他们使我们听到了阿炳这些享誉世界 的 .... 旋律。
内容梗概
条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 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 一个是月的世界。
结构恢宏,开阖有致,故事完整,情节紧凑,笔触细腻,流畅灵
写作特色 秀,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这部小说是运用象征 手法,其中每一个情节的安排,每一个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有它特 定的寓意。
快件,花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一些 ,由此推算,他赚的钱不会太多 。
觉得这个行业,真不是他这样的笨小子能做好的。 ⑥转眼到了“五一”,放假前一天快中午的时候 ,听到楼道传来清晰 的脚步声 ,随后有人敲门 。竟然是他 ,丁军辉。他换了件浅颜色的西 装, 皮鞋依旧很亮。手里提着一袋红红的橘子 ,进了门没说话 ,脸就 红了 。他把橘子放到茶几上 ,看起来很不好意思 ,说,我的第一份业 务, 是在这里拿到的 。我给大家送点水果 , 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工作 ,
⑤这一时期无锡人民在街头巷尾经常听到他用胡琴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松花江上》等爱国曲子。 A.④③①⑤② B.①⑤③④② C.③⑤①④② D.②⑤①④③ 【解析】这段话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
__________的力量(2016,烟台) ①他,是个快递小子,20岁出头,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看就 知道刚做这行,竟然穿了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时,脸会 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 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 ②那次他是第一次来 ,送名片 ——丁军辉。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 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 清脆的响声。有同事说,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也不怕累。 ③几天后又见到他。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就给他打了电话。电 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 紧张。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谨慎地 用双手将零钱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严的交接仪式。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学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18《阿炳在1950》学案 (新版)语文版

18.阿炳在1950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勒.令(lè)聆听(líng)便携.式(xié)衣钵.(bō)潇洒(xiāo)步履.(lǚ)搀.扶(chān)享誉..(xiǎng yù)糯米(nuò)截.然不同(jié)巅峰(diān)诞.生(dàn)旋律.(lǜ)耗.尽(hào)2.读准多音字重.重的一笔zhòng其他读音:chóng组词:重复二、重要词语1.聆听:认真地听。

2.稀罕:稀奇。

3.继承:①依法承受死者的遗产或权利。

②把前人的作风、文化、知识等接过来;继续前人的事业。

4.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5.当家:主持家务,泛指主持公务。

6.潇洒:(神情、举止)洒脱,大方。

7.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温和,不粗暴。

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一样。

9.纯粹:①成分纯正,没有杂质。

②副词,表示只具有某种倾向、动机等。

10.报酬:由于使用别人的劳动、物件等而付给的钱或实物。

11.施舍:把财务送给穷人、出家人或慈善机构。

12.乞怜:显出可怜的样子,乞求别人同情。

13.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

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14.巅峰:顶峰。

1.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的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的是什么?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的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的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的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点拨:阿炳是不幸的又是幸运的。

不幸的是他遭受了太多的生活痛苦,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生活无着,音乐只能做为谋生的手段,很多曲目没能很好地保存下来,真令人扼腕痛惜。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18课《阿炳在1950》教学设计 语文版

18.阿炳在1950学习目标1.识记、理解并积累生字词;了解阿炳的人生经历;学习本文多角度、多侧面展现人物命运的写法。

2.解说词中将记叙、议论、抒情和说明融为一体的表达方式。

3.感受我国民间艺术的魅力,培养对祖国民间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导语设计1: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任何人都可以在音乐中找到自己心灵的家园。

人生因为音乐的存在而有滋有味。

在音乐的熏染下,我们会变得沉静、温和、从容、豁达,我们的情感由坚硬变得柔软,由粗糙变得精细。

那么你知道著名乐曲《二泉映月》吗?导语设计2:播放二胡独奏《二泉映月》导入新课,你知道这首曲子的原创作者吗?他是丧失视力的阿炳,在这首曲子里表达了他人生经历中的酸甜苦辣,请认真品味。

二、自主学习——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稀罕(xī hɑn) 截(jié)然不同巅(diān)峰耗(hào)尽高山仰(yǎnɡ)止千古绝唱(jué chànɡ)2生词注解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的人,就会有人景仰他。

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的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千古绝唱:千百年来音乐造诣最高的作品。

3背景追溯1950年秋天,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打算到无锡录一部分道教音乐用于研究,顺便为无锡民间艺人瞎子阿炳创作并演奏的作品录音,正是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得以名垂中外音乐史册。

三、合作学习——探究与交流(一)整体感知1简介电视专题片文字稿2简介《二泉映月》3分角色朗读课文4阅读,理清思路,梳理结构(全文可分二部分,概括段意)5讲析第一部分(第1~23自然段)。

(1)默读这部分,思考这部分内容。

(2)提问: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交流点拨】①《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②阿炳因自编自演《金圆券害煞老百姓》被勒令不准在公开场合卖艺。

③阿炳的坎坷人生和艺术生涯。

④阿炳的性格特点。

(3)提问:在写法上,本段有什么特点? (同桌讨论同答)【交流点拨】①用倒叙的方法引出《二泉映月》被发现的过程。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18、阿炳在1950

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导学案18、阿炳在1950

18、《阿炳在1950》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电视专题片的文字稿的文体特点。

2、认识阿炳及其名作《二泉映月》。

3、了解课文的内容,领悟中心思想。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关于阿炳: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

后因患眼疾而双目失明。

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

华彦钧3岁时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

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

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

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22岁时父亲去世,他继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

34岁时双目先后失明。

为谋生计,他身背二胡,走上街头,自编自唱,说唱新闻,沦为街头艺人。

一二八事变发生后,他又编唱《十九路军在上海英勇抗击敌寇》的新闻,并用二胡演奏《义勇军进行曲》。

在抵制日货的运动中,他用富有激情的语言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

他的许多新闻唱出了群众的心声,深得一般市民的喜爱。

每天晚上还走街串巷,手操二胡,边走边拉,声调感人。

蜚声国际乐坛的《二泉映月》,就是这一时期创作的。

他的琴艺十分高超,可将琵琶放置在头顶上弹奏,还可以用二胡模仿男女老少说话、叹息、欢笑以及鸡鸣狗叫的声音。

民国36年,他肺病发作,卧床吐血,从此不再上街卖艺,在家以修理胡琴为业,艰难度日,度日如年。

1949年7月23日无锡解放,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等乐曲获得新生。

1950年暑期,中央音乐学院师生为了发掘、研究和保存民间音乐,委托杨荫浏教授等专程到无锡为他录制《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3首二胡曲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3首琵琶曲。

1950年12月4日阿炳病逝,终年57岁。

2、背景说明:本文是中央电视台系列专题片《记忆》中的一个专题片“阿炳在1950”的文字稿。

专题片主要介绍了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也就是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年——1950年。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18.阿炳在1950

语文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导学案)18.阿炳在1950

18* 阿炳在1950【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阿炳坎坷的一生过程与方法1、了解其代表作《二泉映月》的形成及其在音乐界的影响;2、掌握电视专题片(电视解说词)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感受祖国山河的美,提高对美的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1、了解电视媒体声画结合的特点,将解说词与同期声结合起来叙事写人。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课文内容,理解文章表现的中心。

难点:理解阿炳的生活经历和艺术生涯,为阿炳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小传。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放《二泉映月》磁带,欣赏这首名曲。

导入课文,板书课题。

二、走进阿炳: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东亭人。

当地雷尊殿道士华清和(号雪梅)之子。

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

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

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

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

三、预习检测:检查词语解释:截然不同、高山仰止、千古绝唱、如痴如醉、昭君出塞。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二泉映月》:此曲录完后,还没有名字。

阿炳经常在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拉琴,所以命名《二泉映月》,它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含义,可说和内容无关。

2、全文可分为三部分:(一)“1950年秋天——我们已无缘听到了”。

为瞎子阿炳的演奏录音的缘由,并介绍了他的艺术生涯和坎坷人生。

(倒叙、插叙;敢叛逆、有骨气)(二)“1950年2月——催第(瞎子阿炳的妻子)也随之而去”。

详写为阿炳录音的经过,略写录音三个月后饱经沧桑的阿炳即吐血病故。

(三)“这六首被抢录下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末尾”。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学案(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18《阿炳在1950》学案(新版)语文版

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勒.令〔lè〕聆听〔líng〕便携.式〔xié〕衣钵.〔bō〕潇洒〔xiāo〕步履.〔lǚ〕搀.扶〔chān〕享誉..〔xiǎng yù〕糯米〔nuò〕截.然不同〔jié〕巅峰〔diān〕诞.生〔dàn〕旋律.〔lǜ〕耗.尽〔hào〕2.读准多音字重.重一笔zhòng其他读音:chóng组词:重复二、重要词语1.聆听:认真地听。

2.稀罕:稀奇。

3.继承:①依法承受死者遗产或权利。

②把前人作风、文化、知识等接过来;继续前人事业。

4.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思想、学术、技能等。

5.当家:主持家务,泛指主持公务。

6.潇洒:〔神情、举止〕洒脱,大方。

7.和风细雨:比喻方式温和,不粗暴。

8.截然不同: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

截然:形容界限清楚,像割断一样。

9.纯粹:①成分纯粹,没有杂质。

②副词,表示只具有某种倾向、动机等。

10.报酬:由于使用别人劳动、物件等而付给钱或实物。

11.施舍:把财务送给穷人、出家人或慈善机构。

12.乞怜:显出可怜样子,乞求别人同情。

13.高山仰止:原意是品德像大山一样崇高人,就会有人景仰他。

文中形容人们听到好音乐作品后,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14.巅峰:顶峰。

1.仔细阅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表达感情,你认为阿炳最值得庆幸是什么?如果不是黎松寿偶然拉响?二泉映月?旋律,如果不是1950年杨荫浏、曹安和到无锡录音,如果不是吕骥造访和热心推荐,如果这些不经意中发生故事并没有发生,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

点拨:阿炳是不幸又是幸运。

不幸是他遭受了太多生活痛苦,双目失明、身患重病、生活无着,音乐只能做为谋生手段,很多曲目没能很好地保存下来,真令人扼腕痛惜。

但他又是幸运,他总算熬到了新社会,遇到了那么多热心于民间音乐开掘专家、教授,使他6首曲目得以录制和流传。

语文版八下语文18.阿炳在1950

语文版八下语文18.阿炳在1950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18.阿炳在1950自主积累一、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勒.令(lè)携.式(xié)金圆券.(jùan )B步履.(lǘ)纯粹.(cuì)衣钵.(bō)C巅.峰(diān)糯.米(nuò)尽.管(jìn)(pí)(pá)D立即.(jí)推荐.(chén)琵琶..二、请选出每组词语中书写有误的一个字,并在后边括号中改正过来。

1.切然不同世界经典飞越国界耗尽生命()2.步履蹒跚激动不己享誉全球颠峰状态()3.蜿转柔美旋律动人如痴如醉非常得意()4.继承衣钵卖艺生涯生命决唱热心推荐()三、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

的经典音乐作品。

⑴这时的阿炳和他的听众肯定想不到,若干年后这样的旋律会成为享誉世界....享誉世界:的身影是再熟悉不过了。

⑵三四十年代的无锡人对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两人步履蹒跚..蹒跚:⑶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高山仰止:⑷其实阿炳与一般寄生于社会的叫花子截然不同。

....截然不同:四、阿炳被抢录下来的作品有几首,最著名的是什么?答:能力训练五、阿炳是一个什么人?根据课文内容,为阿炳写一个100字左右的小传。

答:六、1950年对于阿炳是怎样的一年?答:七、这六首被抢录下来的乐曲成了阿炳的绝唱!……我们也许就听不到这一段千古绝唱”文中这两个“绝唱”的意思一样吗?如果不同,请分别解释:答:拓展开放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我见过一个母亲,一个阳光下守望的母亲。

母亲就站在七月炙热的阳光下翘首望着百米外的考场,神色凝重。

母亲脸上早已狼藉着豆大的汗珠,汗水早就将她的衣衫浸得水洗一样,她的花白的头发凌乱地贴在前额上。

母亲就这样半张着嘴,一动不动地盯着考场,站成了一尊雕像。

②树阴下说笑的家长停止了说笑,他们惊讶地望着阳光下的母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 阿炳在1950
名校讲坛
1.主题解说
文章主要通过介绍阿炳在世的最后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这位民间艺术家录音的经过,介绍了阿炳的人生经历,也叙述了《二泉映月》成为世界名曲的经过,赞扬了阿炳饱经沧桑却仍然坚强不屈的性格。

2.重点突破
文章在叙事上最大的特点是什么?这样设计有什么好处?
提示:由多个人、多角度地叙事。

这样多角度、多层面地叙事,增强了所述人物、事件的真实性;众多人物的同期声采访既增添了历史感,也增添了现场效果;与此同时,也增加了电视画面的可看性。

3.难点攻克
文章标题为“阿炳在1950”,联系全文内容说说以此为题有何用意?
提示:1950年是阿炳生命的最后一年,也是他人生最重要的一年。

这一年中央音乐学院的两位音乐家来到刚解放的无锡,为民间艺术家阿炳录音,这次录音改变了阿炳的命运,挽救了阿炳的艺术生命,并使《二泉映月》名垂中外音乐史册。

这个标题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4.结构图解
录音前生活无着、流
成为阿炳落街头
的绝唱录音后登台演出、荣
录改变了人于身后
音生命运成为各大交响乐团经
的典曲目
意在世界音世界级指挥家高度评价
义乐史上留全国二胡比赛必奏曲
下了重重代表中国民族音乐的
一笔经典曲目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聆.听( ) 享.誉( ) 糯.米( ) 衣钵.( )
便xié( ) xiāo( )洒 diān( )峰步lǚ( )
2.下列形近字的组词有错误的一组是( )
A.懦弱糯米孺子儒家
B.荟萃憔悴国淬粹火
C.玲珑山岭聆听年龄
D.堵塞要塞山寨比赛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注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年是1918年,阿炳正式继承父亲的衣钵
..,成了雷尊殿的新当家。

衣钵:原指佛教中师父传授给徒弟的袈裟和饭碗,后泛指传授下来的思想、学术、技能等。

B.三四十年代的无锡人对阿炳和他的老伴催弟两人步履蹒跚
..的身影是再熟悉不过了。

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C.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
种高山仰止
....的感觉。

高山仰止:抬起头望见高耸的山峰,形容尊敬崇拜的情感。

D.阿炳常到无锡棚下街一带卖唱
..,因为这里商店、码头、渔船较多。

卖唱:在街头或公共场所歌唱挣钱。

4.(2014·桂林)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位忠于爱情、深明大义的老人,让我们读懂了什么才是伟大的人生。

B.复兴端午,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继承。

C.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能否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我市寻找“最美少年”活动于5月份启动,将一直持续到10月份。

5.分析下面句子的作用。

(1)阿炳来到三圣阁后,我们就拿借来的琴给他拉一拉,阿炳说好的,这个琴可以用。

录的时候实际上没有先拉拉试试,直接就拉了。

(2)我们现在听到阿炳的音乐,不管是阿炳亲自演奏的,还是其他人改编的版本,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6.今年是著名音乐大师阿炳诞辰122周年,你所在的班级要开展纪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

近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锡阿炳故居纪念馆二期修缮工程竣工,纪念馆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10月份阿炳文化艺术节。

修缮后的阿炳故居纪念馆,主打精致和格调,展厅内配以最新的声光电技术,以充分挖掘这位世界文化名人的历史文化价值。

(摘自《新民晚报》) (2)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者,请你撰写一段纪念阿炳活动的开场白。

(50字左右)
(3)右图是纪念馆前的阿炳雕像,请用简明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月光如泪(节选)
赵丽宏
在中国的民间音乐中,二胡拉出的曲子也许最能撩拨听者的心弦。

我以为,用二胡拉悲曲远胜于奏欢歌。

很久以前,我听过瞎子阿炳用二胡拉《二泉映月》的录音,这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

单纯的声音,缓慢悠扬的旋律,带着些许沙哑,在冥冥之中曲折地流淌。

说它是映照着月光的泉水,并不勉强。

然而乐曲绝不是简单地描绘自然,这是从一颗孤独寂寞的心灵中流淌出来的声音,这声音饱含着悲凉和辛酸,是历尽了人间悲苦沧桑后发出的深长叹息。

这是用泪水拉出的心曲,听着这样的音乐,我的心灵无法不随之颤抖。

我想,阿炳当年创作这首曲子,未必是描绘二泉,而是对自己坎坷凄凉一生的感叹。

一把简简单单的二胡,竟能将一个艺术家跌宕的人生和曲折的情绪表达得如此优美动人,实在是奇迹。

在感叹音乐的奇妙时,我也为中国有二胡这样美妙的乐器而自豪。

后来,我听到小泽征尔指挥庞大的波士顿乐团演奏《二泉映月》。

阿炳的二胡独奏,变成了许多小提琴的合奏。

在交响乐团奏出的丰富的旋律中,我眼前出现的仍是映照着月光的二泉,仍是阿炳孤独的身影,他黑暗的视野中看不到泉水,也看不到月光,然而谁能阻止他向世界敞开一个音乐家的多情的胸怀?谁能改变他倾诉苍凉心境的美妙语言?我看到,站在指挥席上的小泽征尔,深深沉醉在《二泉映月》的旋律中,他的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十多年前,在旧金山街头,我曾很意外地听到一次二胡独奏。

那是在一条人迹稀少的街上,一阵二胡琴声从远处飘来,拉的正是《二泉映月》。

在异国他乡,听到如此熟悉的中国乐曲,当然很亲切。

可是走近了我才发现,拉二胡的竟是一个沿街行乞的中国人。

这是一个中年男人,低着头,阖着双眼,沉浸在自己的琴声里。

他拉得非常好,丝毫也没有走调,而且,把那种凄楚无奈的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

我远远地看着他,不忍心走到他身边,然而琴声还是一声声扣动了我的心弦。

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在旧金山街头,是我听得最伤感的一次。

7.阅读全文后,说说你对文章题目“月光如泪”的理解。

8.作者说阿炳的《二泉映月》是“世上最动人的音乐之一”,他的理由是什么?
9.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为什么指挥乐团演奏《二泉映月》的小泽征尔“眼睛里闪烁着晶莹的泪光”。

10.作者一生中听过无数次《二泉映月》,但认为在旧金山街头听到的是令他“最伤感的一次”,为什么?
参考答案
18 阿炳在1950
1.líng xiǎng nuó bō携潇巅履
2.B
3.C
4.A(解析:B项语序不当,“发扬”“继承”调换顺序;C项一面和两面搭配不当,删掉“能否”;D项“一直”“持续”语义重复。

)
5.(1)从侧面烘托出阿炳深厚的功底和他对音乐的热爱。

(2)阿炳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底层人民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因此都会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让我们欣喜之余景仰之情油然而生。

6.(1)无锡修缮阿炳故居纪念馆(2)示例:同学们,《二泉映月》是我们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今天让我们一起乘着月色来到清澈的二泉旁,静静地聆听乐曲中流溢出的辛酸、愁苦、悲鸣以及对未来的渴望……(3)阿炳雕像头戴礼帽、佝偻着身子,左手握弦、右手持弓,低着头,全部注意力都倾注在搁于腰间的二胡上。

整座塑像呈现一种夸张的动态,人们似乎能听到二胡里飘出的悲愤之声。

7.题目中的“月光”指的不是真实的月光,而是阿炳二胡曲《二泉映月》中的月光,是带着阿炳对人生悲叹的月光,因而这一月光就具有了情感象征的意义,是“如泪”的月光。

8.《二泉映月》的乐曲是阿炳孤独寂寞心灵的表露和叹息,饱含着深深的悲凉和辛酸。

9.音乐是没有国界的,虽然创作《二泉映月》的阿炳看不到泉水,看不到月光,但是小泽征尔却从阿炳的音乐中感受到他多情的胸怀,美妙的语言,并深深地受到感染。

10.“我”以前听阿炳的演奏,是从录音中体验阿炳的心灵和情感;听小泽征尔指挥乐团演奏是多人用小提琴演奏;这次则是真实地聆听一位流落异国他乡,命运如同阿炳一样的演奏者用二胡演奏《二泉映月》,表达其悲凉的身世。

因而,使作者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二泉映月》,也深深地被感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