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的认识教案

合集下载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

《11到20的数的认识》幼儿园数学教案
教案:《11到20的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并说出11到20的数;
2. 培养幼儿对这些数的数量感知和理解;
3. 培养幼儿对这些数的顺序感知和理解。

教学准备:
1. 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或布贴;
2. 准备11到20的数量物品,如小球、积木等。

教学过程:
1. 导入:简单复习10以内的数,并让幼儿说出10以内的数有哪些。

2. 引入:给幼儿出示数字卡片或布贴,先引导幼儿认识11,然后依次引导幼儿认识12、13、14……直至20。

让幼儿比较这些数的大小和顺序。

3. 认识数量:用数量物品展示每个数的数量,如用小球展示11个、用积木展示12个等。

让幼儿观察并感知这些数量。

4. 播放数数歌曲或唱数数歌曲,帮助幼儿记忆并巩固11到20的数的顺序。

5. 游戏活动:设计一些游戏活动,让幼儿对11到20的数进行巩固和运用,如数数抓小球、数一数教室里有几张椅子等。

6. 结束:回顾一下幼儿学到的内容,让幼儿再次说出11到20的数。

教学延伸:
可以通过数数歌曲、数数图卡等多种方式巩固幼儿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和记忆。


可以通过数数游戏、绘画等活动,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11到20的数的概念和意义。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6《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 教材分析《11到20各数的认识》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认识11到20的整数,学生会数数,理解数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生活实例,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数能力,对数字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对11到20的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数位的概念和加减法运算还需要进一步学习。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11到20的整数,理解数位的概念,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情境,培养学生感受数的意义,提高数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认识11到20的整数,理解数位的概念。

2.难点:能够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和实际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感受数的意义;通过游戏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PPT、图片、卡片、小礼物等。

2.学具:学生准备11到20的数字卡片,用于游戏和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场景,如水果店、动物园等,让学生找出11到20的数字。

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11到20的数字,让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数字。

同时,教师讲解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游戏,如数字接龙、数字猜谜等。

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6篇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6篇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篇1活动目标:1、能正确的感知数字7,知道它们能表示物体的数量。

2、能宁静的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讲话,以及能心情开心的参与小组活动的习惯。

3、培育幼儿的观测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技能。

4、培育幼儿的尝试精神,进展幼儿思维的机敏性、规律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爱好。

活动预备:音乐磁带《黑猫警长》、老鼠卡片假设干、小河假设干条。

活动过程:游戏捕鱼1、老师:今日天气真好,猫妈妈带你们一起出去玩吧!看我们来到哪里啊?〔小河〕让我们一起来钓鱼吧!2、个别幼儿讲解并描述钓了几条鱼,并送到相应的`篮子里。

3、集体送鱼。

认识数字71、老师:小鸭子想吃鱼,我们看看来了几只小鸭子?小鸭子和小鱼哪个多?小鸭子能吃饱吗?那有什么好方法?《添上一只鸭子》,又游走一只小鸭子,现在哪个多?要让他们数量一样多有什么好方法?《去掉一条鱼》2、老师:数字7象什么?数字7除了表示7只小鸭还可以表示什么?游戏猫捉老鼠1、老师:听,谁的声音?〔老鼠〕教室里有很多的老鼠,请宝宝帮忙用添去的方法抓身上幼个点子的老鼠。

2、幼儿操作听音乐玩游戏〔猫捉老鼠〕教学反思:通过这次教研活动,孩子们对7有了初步的认识,也能正确表述7所表示的物体。

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放慢语速,幼儿操作时减削量,用三个数字,这样能缩短幼儿操作时间,让幼儿在评价环节多说一说,平衡语言表述技能与观测技能。

幼儿园认识数字11到20的教案篇2活动目标:1、认识数字6、7,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2、能目测感知7以内的数量,学习按数摆放实物。

3、能仔细倾听同伴发言,且能独立地进行操作活动。

4、让幼儿学习简约的数学题目。

5、有爱好参与数学活动。

活动重难点:感知7以内的数量,知道他们表示的实际意义。

活动预备:1、教具:7只兔,7根胡萝卜。

2、学具:幼儿画册第21页,彩色笔假设干。

设计理念: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3--4岁的幼儿对数的感知和对事物的感知都是较模糊或局部的,观测事物缺乏整体性,较任意,只能径直地、简约地表面化地认识一些四周的事物。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第一部分: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11~20的基本阅读、认识、书写和大小比较能力。

2.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在对11~20进行认识和运用的过程中,培养其数字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学生在感受数字和数学知识的魅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对学习的主动性。

第二部分: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对11~20进行认识和书写,并进行大小比较。

2. 教学难点:11~20数字的认识、书写和大小比较。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1. 11~20的认识和书写:通过数字卡片、数码图片、图片卡片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认识11~20的数字,并进行书写。

要求学生在书写时,注重笔画的书写顺序和正确性,同时注意数字书写大小的规范性。

2. 11~20的大小比较:通过数字比较卡片、数字排序练习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数字大小进行排序,并能够比较大小。

第四部分:教学过程1. 热身阶段(5分钟)通过一些适当的数字、图形、比较大小的练习,帮助学生进入课堂状态。

比如:进行数字口算练习,看看谁能率先回答出来。

2. 正文阶段(30分钟)(1)认识11~20的数字:教师首先拿出数字卡片,分为11~15和16~20两组,让学生看数字卡片,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数字。

然后,教师放出数码图片、图片卡片等图片,让学生看图片,并说出数字。

最后,让学生根据模板进行数字的书写。

(2)比较大小:教师通过数字排序练习,教学生如何进行数字大小比较。

首先,拿出数字比较卡片,让学生进行数字的大小比较。

然后分组进行数字排序练习,组之间进行小比赛。

3. 练习活动(15分钟)(1) 数字计数游戏学生分组,选取一个队长,统一时间内,在教室或操场内,寻找11~20内的数字,以速度计算分数。

(2) 数字大小比较小组竞赛将学生分组,老师给出两个数字,每组学生根据数字的大小进行比较,比较完后,点亮一个LED灯,得到分数。

认识11-20各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11-20各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认识11-20各数(教案)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认识11-20各数。

2.能够正确快速将11-20各数读出来。

3.能够准确理解11-20各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4.能够识别并简单使用11-20各数进行加减运算。

5.了解11-20数的构成方式。

二、教学重点1.认识11-20各数。

2.技能操作:快速读出、简单加减。

三、教学难点1.理解11-20各数之间大小关系。

2.进行简单加减运算。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1.通过生动有趣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11-20各数,并准确读出来。

2.让学生比较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初步了解11-20各数的大小规律,例如12比11大,15比13大。

教师提示:在易混淆的数字间,要排列组合,在图表中加强差异化,以便区分。

步骤二:新课讲解1.向学生介绍11-20各数的构成方式,例如11是十位上有1个10,个位上有1个1。

2.向学生展示一些11-20各数的加减式,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11-20各数的大小关系,比如16=10+6,13=12+1。

教师提示:在示范性计算中,要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图片来展示加减的过程,以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步骤三:新课练习1.让学生互相模仿读11-20各数,听出数学家长的读数是否有错,出现错误即可予以纠正。

2.让学生进行数的对比、排序等活动,通过不同方式理解11-20各数之间大小关系。

3.让学生尝试简单的加减运算,例如:15-4=、20+1=等。

步骤四:巩固和拓展练习1.微课堂巩固训练:学生观看本课巩固训练的视频,巩固11-20各数的学习。

2.课后拓展:将11-20的数列填充完整,如11,__,13,__,15, (18)__,__,20。

五、教学反思教学中要注重师生互动性,师生互动是提供学生个性发展必备的条件,也是提升教学无形境界的保障。

针对学生个别差异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在适合的教学区域读、写、算,在提高学生能力的同时,也可以满足他们的学习习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6《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念出11~20的数词。

2.能够正确书写11~20的阿拉伯数字。

3.能够辨认11~20的数词和相应的数量关系。

二、教学重点1.掌握11~20的数词读法和书写。

2.让学生理解11~20的数词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三、教学准备1.数字卡片 11~20。

2.数码表。

3.用于练习的工作纸。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新知识1.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1,要求学生诵读。

2.教师引导学生找出数码表上对应的数字11。

3.引导学生发现11这个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钟表上的时间等。

第二步:认识12~20的数词1.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卡片12,要求学生诵读,和数码表上对应的数字进行对照。

2.让学生模仿教师的示范,念出13、14、15等数字,理解其阿拉伯数字的表示。

第三步:数词与数量的对应1.让学生用数字卡片进行配对练习,将数词与对应的数量进行匹配。

2.利用实际物体,让学生进行数量的比较,加深对数词和数量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让学生设计一个小游戏,巩固11~20的数词认识。

2.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整理一份小小数词表格,列出11~20的数词及对应的数量。

六、教学反馈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展示自己整理的数词表格,对比讨论。

2.教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鼓励正确回答。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11~20各数的认识,掌握数词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

11到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一:我的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11-20各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是学生在学习了10以内各数的认识,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好铺垫,也为以后100以内乃至更大数的认识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绝大多数儿童在入学前已初步会数20以内的数,但对于数的概念不够深刻。

认识11-20各数,是从一位数到两位数进一步量化的过程,是学生对数的认识的一次飞跃,教学中教师需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让学生逐步抽象成数字。

学生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是培养数感的基础三、教学目标:1、通过猜一猜、数一数、摆一摆、拨一拨等方法,使学生认识11-20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并学会数数,掌握各数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2、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充分感知10个一是1个十,并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联系生活中客观存在的“11-20”各数,使学生体验数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读出、数出11~20各数,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

五、学具教具准备:小棒、橡皮圈、计数器、磁性教具、课件等六、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读一读,排一排。

师:同学们能读出这些数字吗?你能按照从小到大和从大到小的顺序给它们排队吗? 1 5 2 3 7 6 4 9 8 10师:这些数可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10更大的数,11-20各数的认识。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二、实践操作,探索新知。

(一)认识计数单位“十”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智慧老爷为你们准备了什么?(铅笔)师:大家猜猜,有几枝?师:请大家拿出小棒数出10根小棒,捆成1捆。

学生操作活动后,进行师生交流:你是几个几个数的?教师拿出铅笔一支一支带领小朋友数,刚好10支,然后拿出橡皮筋将10支铅笔捆在一起。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11~20各数的认识》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正确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了解十进制计数法;初步培养数感。

2、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和乐于思考的习惯。

3、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写数,体验计数单位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

教学过程:一、主题图引入1、谈话引入教师(课件出示主题图情境):我们熟悉的学具和水果卡片来和我们做游戏了。

(1)引导观察。

教师:这幅图中有什么?试着数一数分别有多少个。

教师:图中学具的数量有的超过10了,是哪一种?它们各是多少个?(2)引入新课。

教师: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比10多的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样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2、初步感知教师:请你想一想,这些学具卡片放置散乱,怎样就能让别人一眼看出有多少?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后得出:所数的物品超过10个时,把10个看作一份更清楚。

教师:下面我们通过数小棒来继续研究11~20各数。

二、探究新知1、教学11~20各数的数法和读法(1)教学11。

教师指导学生先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捆成一搁,10个一就变成了1个十。

接着该怎么数呢?教师指导学生在1捆小棒的基础上再添加1根。

教师:10根小棒捆成1捆,就是1个十,读十;1根小棒是1个一,1个十和1个一合起来是11,读作十一。

(2)教学12。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数出11根小棒了,再添上1根,是多少根?你是怎么知道的?教师:1个十和2个一,是12,读作十二。

(3)教学13~19。

教师指导学生在11的基础上1根1根地继续添加小棒,学生边数边说:1个十和3个一,是13,读作十三;1个十和4个一,是14,读作十四;1个十和5个一,是15,读作十五1个十和9个一,是19,读作十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习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执教人
意见




1、通过学习,让学生掌握十几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Leabharlann 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教学
设计
一、创设情景
(出示)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一天早上,二只松鼠提着一个篮子上山采松果,松鼠妈妈采了14个,松鼠宝宝采了3个,然后就一起高高兴兴地回家去了。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习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教学
后记
南康市实验小学2010 —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板书:11―――20各数的认识
二、讲授新课
1、动手操作,初步感知数位
学生拿出自制的数位筒,让学生往右边的筒里放小棒,边放边数
师: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在左边的筒里放1根小棒来表示这10根。再在右边放4根,这时一共是几根?
问:右边的4根表示什么?
(我们把4所在的位置叫做个位)
左边的1根表示什么?(1个十)
教师课时计划




数学
周次
中心发
言人
执教

课时
教学
内容
第86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写法
完成相应的做一做及练习十六的第3----5题。
执教人
意见




1、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和“个位”,认识计数器,并能正确地书写11―――20各数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迁移类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2)谁愿意把你的算法告诉大家。(指名学生回答)
3、老师小结:小朋友的方法可真多,既可以用数的组成来算,也可以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来算。
三、巩固深化,拓展创新
1、出示做一做1
学生自己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列出四个算式。
2、完成做一做2。做完问学生你有什么发现?
3.练习:
加法
10+5= 10+3=
10+2= 10+7=
3、运用生活化实例,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认识11-20各数
教学
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做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1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19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加几及相应的减法(板书课题)
二、合作探究,领会新知
1、观察例图:盒内的10个和盒外的5个,这样,你可以说出哪些算式?
2、探究算法
1)你能算出得数吗?请你把书翻到86页,试着填一填。然后把你的方法告诉你的同桌。
教学重难点
认识“十位和个位”
教学
设计
三、综合练习:
一一、复习准备:
1、拍手数数。
从1数到20,从20数到1
2、数一数下面的小棒有多少根?
(1)一根一根数
(2)先把10根圈起来,再看有几根。
3、下面每一堆有几个十?几个一?
一捆加一根 一捆加三根2捆
4、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数11―――20各数,并知道1个十和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十几,我们不仅要学会数数,读数而且还要学会写数。
(学生看图,然后让学生根据图意编一个小故事,比一比,看谁编的故事最有趣)
1、指名编故事。
2、有谁能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
(先同桌互相说,然后再指名说)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选择性的板书:
(1)一共有多少个松果?
(2松鼠妈妈比松鼠宝宝多采多少个?
(3)松鼠宝宝比松鼠妈妈少采多少个松果?
(4)松鼠宝宝还要采多少个才能和松鼠妈妈采的同样多?……………
南康市实验小学20 10 —20 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课时计划




数学
周次
中心发
言人
执教

课时
教学
内容
《11~20的认识》
执教人
意见




1、使学生能熟练地读出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并能正确地读、写。掌握各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
2、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推理能力。使学生初步了解十进制,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
3、先解决第一个问题:
问:(1)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松果?用什么方法计算?如何列式?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说一说你的理由?还有谁能说?
(2)14+3=?你是怎样算的?同桌互说算法,然后指名说。
(3)还有不同的算法吗?
(4)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说14+3=?
4、再解决第2--------4个问题:
师:写数时要注意先写十位上的数,要从高位写起。
3、练习。
完成例4中后两个数,四个人一组,摆小棒写数。
讨论:“20”个位上的0该不该写?为什么?(因为个位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表示个位一个也没有)
三、巩固练习
1、用数字卡片摆出,下面各数
十六 十一 十九 十四 十七 二十
2、听老师读数,学生写
121115171620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教学中的加、减法之间的联系,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学数学。
教学重难点
看一幅图写出四个算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
设计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出示以下复习题。
复习:1)卡片出示:
1个十和3个一合起来是( )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我们把1所在的位置叫做十位)
在数位筒上写个位、十位
“那么14该怎么写呢?我们可以借助计数器来写数。”
2、利用计数器写数
出示计数器
观察: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第二位呢?(计数器右边起第一档叫个位,右边第二档叫十位,十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十,个位上有几个珠就表示几个一,合起来就在个位上写几。
让学生写出14,请一名学生板演
4、数学游戏
第90的数学游戏学生自由的完成。
教学
后记
问:用什么方法计?如何列式?你是怎样算的?请你说给大家听?
二、巩固深化
1、完成第88页的做一做的第二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最后教师指名说算法。
2、找朋友。
完成第89页的第1题。
3、比较大小
让学生先在书中完成,然后再全班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要这样填?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给小马虎错误
十一写成101十八写成81二十写成2
4、做练习十四的第3―――5题。
教学
后记
南康市实验小学20 10 —20 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教师课时计划




数学
周次
中心发
言人
执教

课时
教学
内容
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第88页的例5)
执教人
意见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列出四个算式,并计算结果。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习,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10+0= 10+6=
10+8= 10+9=
减法
20 -6= 19-7=
17-2= 14-1=
16-6= 18-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