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1、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国际背景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
指明方向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国内背景
②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③阶级 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④思想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结 论: 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压迫 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三)教学过程
五四风雷 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崛起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知识点一:五四风雷 【自主学习】
结合教材的引言、资料回放及第一子目的正文回答:
(1)五四运动的背景是什么?
(2)五四运动的过程怎样? (3)为什么说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有哪些表现? (4)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结合第二子目的正文和图片、历史纵横回答:
(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2)中共一大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什么?中共一大的 内容有哪些?
1、诞生的条件 ①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有了较快发展 ②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③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壮大。 ⑤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 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共合 作领导北伐战争的史实 • 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社 会变革的影响
3、教材地位与作用: 课标要求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的史实,让学生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 共产党诞生对中国社会变革带来的巨大 影响。五四运动被看作是中华民族伟大 复兴的真正起点,五四运动无疑是本节 课的重点。因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感悟 和理解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进步、 民主、科学的精神在当代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中也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本
重点分析: 1.概述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和国 共合作领导北伐战争的史实 2.认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 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难点分析: 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教材图解(思维导图+微试题):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人教新课标)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思维导图】
【微试题】
1.1919年5月9日,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在衡阳越级通电大总统徐世昌:“彼莘莘学子,激于爱国热忱而奔走呼号,前赴后继,以草击钟,以卵击石……其心可悯,其志可嘉,其情更可有原!”该材料说明( )
A.北洋军阀支持五四运动
B.学生爱国热情影响广泛
C.学生运动导致军阀分化
D.北洋军阀内部派系林立
答案:B
2.“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在另一种条件下继承了辛亥革命没有做完的事业”。
材料中的“事业”是指( )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帝反封建
C.建立民主政治 D.实现国民平等
答案:B。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注意事项:
1.作业完成过程中,同学们要注重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论文和PPT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在完成作业时,注意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教师将根据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反馈,同学们要重视作业质量,以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二、学情分析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了解可能相对有限,但对于革命、战争等话题具有较强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以下几点:
1.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概念、背景和意义可能存在模糊认识,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进行引导和讲解。
-利用历史文献、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生动展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和过程,帮助学生形成直观的认识。
-创设历史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模拟辩论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体验历史事件,提高他们对革命事件的理解和感受。
-设计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历史事件进行整合,形成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2.教学过程设想: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革命歌曲、展示历史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学生在分析历史事件时,可能过于关注表面现象,缺乏深入剖析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问题,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品质。
3.学生在价值观方面,可能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具有一定的崇敬之情,但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教师应通过情境创设、情感引导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感。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4单元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定义、背景和意义,掌握其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高中历史】新民主主义的崛起ppt

4、意义
(P67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段)
1、性质: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特点(各阶层作用):
青年学生—先锋
工人阶级—主力军
3、作用: 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
4、影响: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昔日爱国学生走过的路,今日的五四大街。
五四纪念碑
五四纪念碑碑文
她是春雷,唤起人民伟大的爱国意识, 她是种子,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伟大精神, 她是丰碑,凝聚着中华民族蓬勃发展的无穷力量, 她是号角,奏出浩气长存的时代壮歌! 遥望北大红楼,注目民主广场, 我们赞美不朽的五四精神。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我们走向明日的辉煌!
1915年1月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灭亡 中国的“二十一条”,其主要要求:
(1)延长日本租借旅顺、大连及南满铁路、安奉 铁路权为99年。 (2)中国政府须聘用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 顾问。 (3)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 (4)承认日本在东三省南部及內蒙东的特殊权利。 (5)规定我沿岸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 (6)汉冶萍公司由中、日合办。 (7)中国警政及军械厂由中日合办。
五 四 精 神
爱国精神 民主精神 科学精神 创造精神 奋斗精神
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P67第三段) 内部: (1)阶级基础:工人运动的发展 (2)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组织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 外部:共产国际的帮助
2、中共一大 (P67最后一段、P68第一段)
(1)时间、地点
1919年初巴黎和会
意大利 首相 奥兰多
英国 首相 劳合·乔治
法国 总理 克里孟梭
美国 总统 威尔逊
“公理战胜”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了三个大问题: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它上承辛亥革命,下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和胜利。
从整个历史发展的角度看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成立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本节内容包含的一些知识,是以后历史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会考、高考的必考内容。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有关无产阶级或中国共产党在五四运动、中共诞生、国共第一次合作、国民大革命运动等重大事件中的基本史实。
引导学生学会从多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认识中共与国民党两个政党所代表的不同阶级利益,历史地、辨证分析评价国民革命运动。
过程与方法:(1)利用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坚信中共的诞生是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2)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2、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述法、;对比分析法、谈话法、问题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屏幕出示一组图片:图片一:日本政府签订“购岛”合同师:看到这样的图片,大家是什么心情?(愤怒)图片二:从大家的情绪看,大家都很愤怒。
是的,我们应该愤怒,愤怒的中国民众大规模反日游行,绝不允许一寸国土的流失。
[课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课件]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https://img.taocdn.com/s3/m/29c63f7427284b73f24250fd.png)
有人说: 正是因为国民党背信弃义, 才导致大革命失败
(二)失败的原因:
1、客观 2、主观
(1)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
(1)中共坚持右倾机会主义 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
中山舰事件 整理党务案
蒋介石夺取了国民党和军队 的最高领导权
蒋介石(1887—1975)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有没有胜利的可能? 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一、长征的开始
1、时间:
1934年10月
2、原因:
直接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 败 根本原因: “左”倾错误的泛 滥
二、长征的转折
——遵义会议
内 容
遵义会议(1935年1月)
②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
①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
4、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二)外部:
共产国际的帮助
共产主义小组分布图
二、中共“一大”
1、时间: 1921年7月23日 2、地点: 上海 3、内容: 4、意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 来了光明和希望。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党的名称 奋斗目标 中心工作 中央机构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三、五四运动的意义
(一)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 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二)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开端。
全国规模
具有广泛 群众基础
青年学生的先锋作用 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李大钊、陈独秀等的领导作用
反帝:
导火线
打倒军阀, 推翻国际帝国主 义的压迫, 统一中国为真正 的民主共和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说课稿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X号选手,今天我有幸来到充满神奇力量的革命圣地——延安,心情十分激动!踏上革命老区这片热土,时刻都感受到这里厚重的革命气息。
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从南湖的游船辗转上井岗山,爬雪山过草地,胜利到达延安。
一路走来,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回望过去,我们追寻中国革命的遗迹,重温建党初期的历程。
通过本课来探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源头,我本节课说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析教材、明学情、定目标、讲策略、说过程。
一、析教材本课属于政治模块“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这个单元下的一个学习要点,是中国近代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转折。
本课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伟大复兴的重要转折点,它开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近百年历史的重要起点。
本课课标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概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
二、明学情本课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
高一学生具备强烈的探究欲,他们的分析能力、辩证思维较初中明显增强,且有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
本课内容高一学生在初中历史学习时接触过,但认识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认识,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定目标根据新课标和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时空观念:通过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过程中的大事件并形成时间轴,构建时空体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史料实证:精选史料、创设情境,通过丰富而详实的文字、图片等资料,丰富学生认知,掌握三个子目基本史实,理解其发生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
家国情怀:通过历史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领会“五四精神”,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民族觉醒,万众一心,心系民族命运、国家发展,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教学设计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导学案相关习题,进行解题方法指导
学生自主完成习题。
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
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分层设计,面向不同学生;课后复习,巩固知识。
结束
展示问题,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集体朗读
感悟历史
八、板书设计
第14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一、五四风雷——青年人的强国梦
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的未来梦
五、重点难点
重点:五四运动、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
难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意义;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六、教学策略
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以导学案为依托,教学中运用图片等,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利用“设置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归纳”方式开展探究,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三、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中国人民的国家梦
九、作业设计
(一)必做题
1、下面是是“红色记忆”栏目的一名记者向观众介绍中共成立的情况的文章,请结合课本内容诊断出其中的几处毛病:
1921年7月1日,中共一大在北京秘密召开。大会通过党纲,确定了党的名称,并制定党的奋斗目标是在三民主义的指导下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决定今后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资产阶级,领导学生运动。大会还成立了党的中央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书记。
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总结材料的能力。了解了五四运动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而非偶然。
自主探究二
从“新”一字,通过提示,使其学会结合所学知识,系统化的思考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第二目,完成导学案,根据提示写出:中共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何理解“新”的含义?
通过列举的方法,是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理解问题,明白“新”的内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10历史1 赵伟伟【课表要求】概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史实,认识其对中国社会变革的影响;历史地、辩证地分析评价国民大革命。
【学情分析】这一课的所授对象是高一学生。
他们刚刚进入高中,对于高中的学习和生活有新奇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更具好强好胜的心理,对于知识的渴求量比较大。
并且他们在通过了初中三年对历史知识的学习,有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由于初中对历史科目的重视性偏低,很多知识学生们都会遗忘,学到了也是皮毛。
而高中的历史知识在初中的基础上又加深加量,更系统全面化,如果是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同学,则有更大的吸引力。
而且由于高中历史并入高考部分,所以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的重视都加大。
因此对于学生而言,他们在学习历史的态度上是端正积极的。
在课堂上,老师尽量把知识细化,同学们感兴趣的知识点可以讲述的多一些,增加他们获得知识的成就感,课堂的形式多样化,避免单一。
课堂的主角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活跃气氛。
【学习内容分析】本课处于高中历史必修一的第四单元,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主要从鸦片战争,一直到解放战争,中国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征求民主自由,建立新中国等一系列大的运动。
每一课中的反侵略斗争都是中国近代民主化进步的一次推动,为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目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这一条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主线非常明确清晰,并且是每一次的运动都为下一次的运动做好了铺垫,都受到上一次运动的影响。
第14课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是本单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次次失败,一次次顽强的拼搏,使得中国社会在求民主的道路上不断走下去,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过渡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阶级发生了转换,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起,中国的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运动出现了崭新的局面,我们找到了更加适合自己的革命道路。
这一课是新民主主义的开端,在中国近代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上起的是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本课分为三个小目,分别为五四风雷,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这三目都彼此相关,五四运动的爆发,使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因此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的政党领导革命,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才有了国共合作的进行北伐的基础。
因此这三个目在时间上已经做好铺垫,前者都为后者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国民党一大、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北伐战争和大革命的失败。
(2)利用图片,中共“一大”到“三大”会议决议等史料,在学习“五四运动”和中共成立的基础上,了解并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培养运用历史材料说明历史问题的能力。
(3)提问、启发、讨论、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前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史实,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伟大历史意义。
(4)比较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异同,认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培养分析和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利用收集和分析史料的方法,进一步认识到历史材料是认识历史的重要途径,了解和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主要史实。
(2)提问、启发、对比、讨论的方法,概括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史意义。
(3)比较归纳的方法,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
(4)采用问题情景教学法。
情景的设置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也可以通过教师的语言描述,来再现历史,然后通过教师提问或者学生发现问题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对比中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伟大历史作用,坚定坚持共产党领导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
(2)通过学习“五四风雷”中学生的先锋作用,培养学生秉承“五四”精神,努力报效中华的道德情操。
(3)通过学习在国共合作促成的国民革命高潮——北伐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为祖国民族独立进步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操。
(4)回顾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的历程,培养连续的、全面的历史观,认识到近代中国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民主是一代代先进中国人奋斗不息、努力不止的结果,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从而培养为国家民族发展而奋斗的历史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五四运动、中共成立、国共合作及北伐战争难点: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的依据;中共成立对社会变革的影响、国民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教学方法】教法:主要通过讲授和提问、思考来学习本课新知识。
在知识的学习中注重以前知识的迁移和补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突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新的特点是什么,并能让学生们理解。
并结合图片、故事、视频等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学法:重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性学习发散思维。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图片、视频、材料等,把原本死板的课本知识生动化。
【课型】新课讲授【教学板书】一、五四运动背景内容意义二、中国共产党诞生时间党纲内容三、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国共合作标志北伐内容失败标志【教学设计】教师内容学生预期效果导入根据这些大事年表,同学们阅读课本,并把这些时间和事件找出来本课书的大事年表列出来1919年初巴黎和会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1919年6月5日起上海工人罢工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1923年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决定国共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合作形成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1926年北伐1927年初国民政府由广州迁往武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4月18日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阅读本课书的内容,根据大事年表找出对应的时间事件通过大事年表,同学们可以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基本的史实,掌握最基本的历史知识命政变,标志国民革命失败讲授新课五四风雷首先来看第一件大事,五四运动。
那五四运动为什么会发生呢?在五四运动之前,国际国内又有什么大事发生呢?我们一起来看。
1912年之后,袁世凯所建的北洋政府是什么样的?民族资本主义有了短暂的春天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各国对中国的态度是如何的?1915年的新文列出五四运动之前的国际国内大事年表1912年袁世凯篡夺临时大总统位置,以他为领袖建立北洋政府1912-1919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1915年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科学,宣传马克思主义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1919年巴黎和会给出材料给出材料给出材料给出材料学生们通过这些大事年表,自我分析五四运动发生的背景是什么?学生总结北洋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尖锐在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因此工人阶级的力量不断壮大一战爆发后,美日不在欧洲战场,因此加紧侵华,因此我们依旧要反帝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老师引导,能够积极思考化运动1917年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1919年巴黎和会的结果因此,我们总结以上的原因,人民积怨已久,在这样一个触碰点下,爆发了五四运动(老师要给学生补充山东问题,“二十一条”等厉害概念)五四运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第一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二个阶段又是怎么发展的?图片材料材料国际:①日美加紧侵华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国内:①政治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②经济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③阶级工人阶级队伍壮大④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新文化运动解放思想导火线(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时间:5月4日-6月初中心北京先锋学生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要求惩办三个卖国贼时间6月初起中心上海主力工人阶级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的思想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革命的希望巴黎和会,我们作为战胜国,外交却失败了整理背景的课堂笔记阅读课本,概括内容学会阅读课我们说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那这个胜利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在课本上能找到吗?五四运动的发生有什么意义呢?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呢?新在哪?我们来新旧对比(教师引导)内容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结果取得初步胜利释放学生罢免卖国贼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性质: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特点:青年学生是先锋;工人阶级是主力军。
作用: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开始走上同工人相结合的道路,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工人中去,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影响: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新的奋斗目标——共产主义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表格对比)在课本上标注在老师的引导下思考,回顾以前的知识本,抓住重点新旧知识的对比中国共产党诞生既然在五四运动之后,工人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学会读文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那他们该如何革命呢?我们来看毛泽东的一段话这段话要说明什么?工人阶级迫切需要自己的政党,因此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那党是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呢?我们根据前面学的五四运动来分析,五四运动有没有对其产生影响?请同学们在课本里找出来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
——毛泽东经济基础:阶级基础:思想基础:组织基础:外部条件: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具体内容时间地点代表内容意义工人阶级需要自己的革命党在老师的引导下,注意联系前一目的知识,作为背景考虑,分析原因阅读课本字材料注意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突破口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就领导了一系列的工人运动,但结果是怎么样的呢?能顺利进材料: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惨案”结果都失败了行吗?在国民党方面,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命运又是如何?因此,他们有合作的基础,就是联合起来才能壮大力量,战胜敌人国共合作之后,迎来了国民革命的高潮时期,这就是孙中山革命材料原因:“打倒列强,除军阀”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只有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才能战胜敌人国共合作的内容标志合作方式同样是失败快速阅读课本,找出北伐的主要内容北伐战争尽管北伐战争取得了重大成果,但结果却依旧失败。
影响1924——1927年为国民革命时期北伐战争(国民革命歌)目的:对象:成果:国民大革命失败(1)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2)1927.4.18 蒋介石建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3)1927年汪精卫“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全面失败的标志(4)宁汉合流理解宁汉合流由主客观两方面来分析分析问题把握全面我们来思考,国民大革命为什么会失败,又有什么教训呢?失败原因:客观:敌人力量强大;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