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饭店实习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饭店实习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饭店实习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的一种直接 的人力 资本 投资 活动 , 只有投 资于培训 和其他
员工发展 项 目, 组织 才 能 真正 获 取符 合 自身 需 要 的 人力 资源 。 ( ) 三 管理手段 以刚性管理为主
形象 、 外语 口语能 力等 , 较少 关注 应聘 学生 的个 人 特质 而
传统模式 下 的实 习生管 理 强调 刚性 管理 。刚性 管理 是和柔性 管 理相 对 立 的管 理模 式 , 它是 一种 以工 作 为 中
长期 以来 , 饭店 基于 人力 成本缩 减 的需要 , 院校 基 而 于为实 习生提供一个 实践平 台的需要 , 级 院校 旅游 管理 各 专业或者酒店管理专 业 的实 习生一 直是饭 店业 的生力军 , 是饭店人力 资源中的重要 组成部 分。但是 , 由于饭店欠 缺 对实 习生的有效 管理 , 习生 的行 业 忠诚度 、 同度都 比 实 认
生的雇 佣关系 , 管理方 式 以要求 实 习生 严格遵 守规章 制度 的刚性 管理为主。显而易 见 , 店 的传 统实 习生管理 模式 饭 强调的是饭店 和实 习生 之 间短期 的 交易关 系 。结 合 相关 文献的研究和对部分实 习饭 店 的访谈 , 饭店传 统实 习生管
理模式可以概括为 以下 4个特征 。 ( ) 一 招聘 欠缺 对实 习生发展潜能的考虑 饭店传统实 习生管 理模 式较 为关 注 应聘 学生 的 外在


个萝 卜 一个坑 ” 欠缺对实 习生特质 和岗位匹配度 的考 ,
虑 , 习生个 性需 求和 个人 价值 并未 得到 充分 尊重 , 谈 实 更
不上对实习生 的未来发展做规划 。 ( ) 二 饭店 重“ 使用” “ 轻 培养”
人力资源管 理 的一个 重要 职 能是 开发 。但 是 饭 店传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创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创新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模式创新酒店使用实习生的运作模式在国内已运行了近1O年,在解决学生就业、缓解酒店用工紧张,为行业储备后继人才方面的同时,各种问题也逐渐显现。

传统实习模式多强调实习生的“员工”角色,实习生更像是酒店的“廉价劳动力”。

随着实习时间的推进,学生的新鲜感、兴奋劲逐渐消退,学生实习的稳定性变差,以种种理由提出请假甚至终止实习的申请。

因此,有必要探索一种新型的实习模式,既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又能为酒店储备行业人才。

上海花园饭店“6+2”实习模式就是一个例证。

近三十年来国内学者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工作展开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酒店实习的效果、类型、时限、过程管理和基地评价等5个方面的问题。

然而针对酒店的实习模式的研究并不多,且大都是从院校人才培养的角度提出实习教学模式。

侯国林【r提出了5种实习模式设想:一是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寻求合作,共同发展;二要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三是校企一体化模式;四为“3+1”模式,即采用3年学习,1年实习的方式;五是实习模式国际化,即让学生到国际旅游企事业单位实习。

吴洪梅、李丽[2-31等学者比较赞同大多数高职高专类旅游专业院校实行传统的“2+1”实习模式,即2年学习理论知识,1年到企业实习。

侯明贤、郑海燕等l5_通过对传统实习模式的分析,分别提出了“适应、思考、研究”三步渐进的实就业为导向的实习模式。

以上学者对实习模式的研究大都从旅游学院人才培养的角度出发,缺少酒店行业的主动参与,且实习模式在具体酒店行业的推广应用难度较大,持续期较短,并未真正达到酒店、院校、学生三赢的局面。

因此,如何让酒店方主动参与实习模式的构建,既有利于实习学生的个人发展,又有利于酒店储备优秀人才,上海花园饭店的“6+2”学习型实习模式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

一、“6+2”学习型实习模式的内涵分析(一)6+2”学习型实习模式的内涵传统实习模式,采取“工作一实习”模式,为实习生提供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并为实习生配备业务娴熟的员工作为师傅,实行师傅导师制度。

如何开展饭店实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开展饭店实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如何开展饭店实习活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互联网思维的兴起,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教育领域也不例外,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饭店实习活动成为了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探讨如何开展饭店实习活动,以达到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目的。

首先,饭店实习活动应该注重实践与理论的结合。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操作的重要性。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学生需要掌握实际操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理论知识。

因此,在开展饭店实习活动时,应该注重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实际操作中,例如让学生担任服务员、厨师等岗位,亲自体验饭店运营的方方面面。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理论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

其次,饭店实习活动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互联网时代,团队合作已经成为了一种必备的能力。

而饭店实习活动正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学生在团队中合作,共同完成各项任务。

例如,在饭店实习活动中,可以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饭店的运营,包括前台接待、服务员、厨师等岗位。

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沟通合作,协调分工,提高工作效率。

这种团队合作的经验对于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非常重要。

另外,饭店实习活动还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互联网思维强调创新和创造力的重要性,而饭店实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创新的平台。

例如,在饭店实习活动中,可以鼓励学生提出改进饭店运营的建议,尝试新的菜品研发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对于他们未来在互联网行业中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最后,饭店实习活动还应该注重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在互联网时代,自我管理能力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能力。

而饭店实习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锻炼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例如,在饭店实习活动中,学生需要自己安排工作时间、制定工作计划,并按时完成各项任务。

浅谈饭店实习生管理开题报告

浅谈饭店实习生管理开题报告
4、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理工科专业应在10篇以上,文科类专业应在15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2篇。)
[1]李铭.酒店实习生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 2009, (31) .
[2]李剑锋.酒店实习生管理问题分析[J].运城学院学报, 2007, (06) .
[3]李伟丽.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生的管理探讨[J].农业与技术, 2010, (02) .
通过分析饭店、学校、实习生三方面的关系可以较为全面的了解到实习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实习生的优势与劣势,然后可以引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就是通过问题了解对策,积极解决问题。
我作为饭店业的一名实习生,我从身边同学身上和自己身上看到了很多的现象,对此深有感触,由此,我选择浅谈饭店实习生管理这个课题。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含论文提纲)
[10]张建宏.浅谈饭店如何用好旅游院校实习生[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9, (02).
[11]矫永慧.新加坡港丽酒店实习员工管理[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07, (09)
[12]滕玮峰.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期间人际关系优化初探[J].消费导刊,2008, (05).
[13]庞明丽.学生酒店实习流失原因与对策研究[J].现代交际, 2011, (08).
[21]Nankervis,A.R.,(1993).Enhancing Productivity in the Australian HotelIndustry: The Role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Research and Practice in Human ResourceManagement, 1(1), 17-39.
(一)研究内容及具体框架
本文研究的重点是饭店实习生管理,及相关对策的研究,因此本文总体上大致由三个部分所组成:

酒店实习总结创新与改进提案

酒店实习总结创新与改进提案

酒店实习总结创新与改进提案酒店实习总结——创新与改进提案一. 序言作为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我有幸在这个学期里获得了在一家知名酒店的实习机会。

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酒店行业的运营模式和相关管理工作,并在实践中意识到一些可以进一步改进和创新的方面。

本文将围绕着这些观察和经验分享,提出一些创新和改进的提案。

二. 提案1:引入智能化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技术在酒店行业中的应用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作为一家高端酒店,通过引入智能化技术可以极大地提升酒店的服务品质和效率。

例如,引入智能客房系统,让客人能够通过手机进行房间预订、入住和退房,同时能够自主控制房间的温度、灯光和音响等设备。

此外,智能化技术还可以应用在酒店的安全管理、设备维护和员工考勤等方面,提高整个酒店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三. 提案2: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关键问题,酒店作为一个大型产业在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方面具有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推行绿色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酒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首先,减少能源消耗,例如通过使用节能灯具、太阳能热水供应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等。

其次,鼓励客人参与绿色活动,例如提供可回收物品分类回收桶和鼓励客人减少洗涤换洗的要求。

最后,与当地社区和环保组织合作,推广环保理念,开展环保活动,向社会传递酒店的环保责任。

四. 提案3:打造个性化定制服务现代消费者对于酒店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标准化服务已经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

因此,打造个性化定制服务是酒店行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和偏好,酒店可以提供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例如,在接待客人时,可以主动了解客人的喜好,并在房间中为其准备符合其口味的水果,以及提供一些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旅游景点推荐,从而使客人感受到独特的体验。

除此之外,酒店还可以通过与当地的艺术家合作,为客人提供特色的文化体验,例如艺术展览、音乐会或定制的文化之旅。

饭店实习报告实习创新

饭店实习报告实习创新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饭店行业作为旅游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其服务质量与创新水平成为衡量饭店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为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行业竞争力,我选择了在某知名连锁饭店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深入了解饭店运营管理,并尝试将创新理念融入其中,以提升饭店的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二、实习单位简介本次实习的饭店是一家以提供高品质服务著称的五星级酒店,位于我国某繁华都市。

饭店拥有客房、餐饮、会议、娱乐等多种设施,是商务人士和游客的理想选择。

饭店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致力于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住宿环境。

三、实习内容1. 饭店各部门参观与了解实习期间,我先后参观了饭店的前台、客房、餐饮、安保、工程等部门,了解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

通过参观,我对饭店的整体运营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前台实习在前台实习期间,我主要负责接待客人、办理入住手续、解答客人咨询等工作。

在此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前台服务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和专业知识,提升客人的满意度。

3. 客房实习在客房实习期间,我负责整理房间、清洁卫生、更换床单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掌握了客房服务的各项技能,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客人的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

4. 餐饮实习在餐饮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餐厅的日常运营,包括点餐、上菜、清洁等工作。

通过实习,我了解了餐饮服务的各个环节,并学会了如何根据客人的喜好提供合适的菜品。

5. 创新实践在实习过程中,我尝试将创新理念融入饭店服务中,具体如下:(1)客房服务创新:针对部分客人对房间清洁度要求较高的情况,我提出了一项“客房清洁度提升方案”。

该方案通过优化清洁流程、增加清洁工具、提高员工培训等措施,有效提升了客房的清洁度。

(2)餐饮服务创新:针对部分客人对餐厅菜品口味和种类需求较高的现象,我提出了一项“菜单创新方案”。

该方案通过引入特色菜品、调整菜品结构、增加菜品口味等手段,丰富了餐厅的菜品种类,满足了客人的多样化需求。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研究

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研究引言:酒店管理是一个多元化、复杂性强的行业,对于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他们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行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例如,在酒店管理课程中,可以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创新思维培养创新思维是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

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创新课程,如创新管理、创业思维等。

在这些课程中,学生可以学习到创新的理论知识,了解创新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是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校可以与酒店业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通过实习,学生可以亲身参与酒店管理的各个环节,了解行业的实际运作情况,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酒店管理相关的竞赛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跨学科融合酒店管理专业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还应该注重跨学科融合。

酒店管理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知识,如经济学、管理学、市场营销等。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跨学科课程,让学生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跨学科的团队项目,让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学习不同学科的知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国际化教育酒店管理是一个国际性的行业,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国际化课程,如国际酒店管理、国际市场营销等。

通过这些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国际酒店管理的最新动态和发展趋势,培养他们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6+2”学习型实习模式研究——以上海花园饭店为例

高职类酒店管理专业“6+2”学习型实习模式研究——以上海花园饭店为例

设, 寻求 合 作 , 同发 展 ; 共 二要 校 内实 习与校 外 实 习
收 稿 日期 :0 1 0 — 0 2 1- 4 2
基金项目 : 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 目( 编号 Y 0 9 89 ) 20 0 7 3 作者简介 : 张雪丽 (9 6 )女 , 17 一 , 浙江温岭人 。 讲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酒店管理 ; 何立萍 (9 9 )女 , 16 一 , 浙江杭州人。 副教授 , 硕士 , 研究方向 : 酒店管 理 ; 昭彦 (9 2 )女 , 郑 18 一 , 浙江浦江人 。讲师 , 硕士, 研究方 向: 区域旅游 、 酒店管理专业教学 。
参 与 , 实 习模 式在 具体 酒 店行 业 的推 广 应用 难 度 且 较 大 , 续 期 较 短 , 未 真 正 达 到 酒 店 、 校 、 生 持 并 院 学
三 赢 的 局 面 。 因 此 , 何 让 酒 店 方 主 动 参 与 实 习模 如 式 的构 建 , 有 利 于 实 者 比较 赞 同大 多数 高 职 高 专 类旅 游 专 - 3
业 院 校 实 行 传 统 的 “ + ” 习 模 式 , 2年 学 习 理 2 1实 即 论 知 识 , 年 到 企 业 实 习 。 侯 明 贤 、郑 海 燕 等 l 过 1 5 _ 通 对 传 统 实 习模 式 的分 析 , 别 提 出了 “ 应 、 考 、 分 适 思 研 究 ” 步渐 进 的实 习 教学模 式 和 严格 挑 选实 习合 三 作 企 业 , 行 轮 岗 制 、 岗 位 选 择 的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实 多 的 实 习模 式 。以 上 学 者 对 实 习 模 式 的研 究 大 都 从 旅 游 学 院 人 才 培 养 的 角 度 出发 , 少 酒 店 行 业 的 主 动 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饭店实习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摘要:为了适应劳动力市场短缺、社会价值观变化对就业选择的影响以及知识经济对饭店业发展的影响等方面的挑战,以短期交易的观点看待实习生的雇佣关系和刚性管理为主的管理手段为特点的传统实习生管理模式必须得到改变,转向寻求一种强调饭店和实习生间的相互责任和长期雇用关系为导向的新型实习生管理模式。

饭店传统实习生管理模式的创新,将为饭店稳定实习生队伍、储备行业人才等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学习型组织; 饭店人力资源管理; 实习生; 创新模式
长期以来,饭店基于人力成本缩减的需要,而院校基于为实习生提供一个实践平台的需要,各级院校旅游管理专业或者酒店管理专业的实习生一直是饭店业的生力军,是饭店人力资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由于饭店欠缺对实习生的有效管理,实习生的行业忠诚度、认同度都比较低,从而导致饭店人力资源储备不足等问题。

由于实习生具有区别于饭店正式员工的特殊性,因此从实习饭店视角出发研究饭店实习生管理创新模式,期望为稳定实习生队伍和储备行业人才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

饭店实习生传统管理模式
饭店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服务行业,人力成本在其总成本中占据了主要的比重。

而饭店使用实习生最大的好处在于节省人力成本,饭
店每年均保留了一定比例的岗位给实习生,为饭店经营节省了不少的成本。

受此利益驱动,长期以来,饭店均本着以短期、交易的观点来看待实习生的雇佣关系,管理方式以要求实习生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刚性管理为主。

显而易见,饭店的传统实习生管理模式强调的是饭店和实习生之间短期的交易关系。

结合相关文献的研究和对部分实习饭店的访谈,饭店传统实习生管理模式可以概括为以下4个特征。

(一)招聘欠缺对实习生发展潜能的考虑
饭店传统实习生管理模式较为关注应聘学生的外在形象、外语口语能力等,而较少关注应聘学生的个人特质和发展潜能。

受饭店劳动力市场短缺的影响,其招聘重“量”不重“质”。

在实习生岗位配置上,饭店强调的也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欠缺对实习生特质和岗位匹配度的考虑,实习生个性需求和个人价值并未得到充分尊重,更谈不上对实习生的未来发展做规划。

(二)饭店重“使用”轻“培养”
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能是开发。

但是饭店传统管理模式对实习生的有效开发不足,饭店提供的培训往往只针对某项工作或者某个岗位的需要,应用范围比较狭窄,甚至不提供培训。

这是因为饭店面临很多现实问题:(1)行业人才流动率太高导致饭店不敢轻易投入培训成本。

饭店投入成本让实习生接受持续性的培训,但是实习生往往在实习结束后就离开饭店,这必然会增加饭店的培训成本。

(2)饭
店各岗位工作时间和班次不同,实习生的培训时间受到很多限制,这也增加了人力资源的开发成本。

所以,考虑到以上因素,饭店往往对实习生重“使用”轻“培养”。

从对实习生的访谈结果来看,实习生普遍反映饭店培训缺乏系统性,内容随意性很强。

这往往导致实习生对培训内容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够。

培训是组织对员工的一种直接的人力资本投资活动,只有投资于培训和其他员工发展项目,组织才能真正获取符合自身需要的人力资源[1]。

(三)管理手段以刚性管理为主
传统模式下的实习生管理强调刚性管理。

刚性管理是和柔性管理相对立的管理模式,它是一种以工作为中心,强调规章制度的管理模式。

饭店在实习生管理活动中,一切照章办事,不讲情面,以形成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的局面。

刚性管理的最大弊端在于无法真正调动实习生的积极性,而把实习生看成是接受监督的对象。

但是,实习生的“学生”身份在实习过程中仍未改变,实习生更需要的是循循善诱,而不是冷冰冰的教条制度。

从现实情况来看,实习生认为饭店管理缺乏人情味是导致实习生流失的重要原因之一。

(四)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人事管理阶段
虽然“人力资源管理”已在企业中深入人心,但是现阶段的饭店人力资源管理扔处在传统的人事管理阶段。

“成本型”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的具体体现[2]。

饭店往往以短期交易的观
点来看待实习生雇佣关系,而该雇佣关系是建立在各取所需的基础上的。

长期以来,饭店过多地看重实习生的廉价劳动力优势,将实习生视为节省饭店人力成本的工具,忽视了对实习生思想上和职业生涯发展上的关心,这也是导致饭店实习生稳定性偏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