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代诗歌鉴赏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意象集锦
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其丰富的意象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古代诗歌中,意象常常被用来描绘自然景物、表达感情、表达主题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古代诗歌意象的集锦。
1. 春天的意象
* 春风:春天的风吹过,带来温暖和新生的希望。
* 绿色:春天是大自然复苏的季节,大地上绿油油的一片,给人们带来活力和喜悦。
* 花朵: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各种花朵竞相绽放,为人们带来美丽和香气。
2. 秋天的意象
* 枫叶:秋天是枫叶红遍大地的季节,枫叶如火焰般绚烂,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 哀愁:秋天是收获和离别的季节,落叶飘零,给人们一种哀愁和寂寞的感觉。
* 丰收:秋天是农作物成熟的季节,金黄的稻谷和果实让人们感到丰收的喜悦。
3. 冬天的意象
* 雪花:冬天是白雪皑皑的季节,纷飞的雪花给人们带来纯洁和宁静的感觉。
* 寒冷: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凛冽的寒风让人们感到冰冷和无助。
* 火炉:冬天是取暖的季节,火炉的余热和燃烧的火焰给人们带来温暖和安慰。
以上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集锦,这些意象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让读者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表达的主题。
无
论是描绘春天的温暖,秋天的哀愁,还是冬天的寒冷,都能在古代诗歌的意象中找到深深的共鸣。
古代意象诗歌鉴赏大全

古代意象诗歌鉴赏大全可以这样说,无论是浪漫派也好,写实派也好,没有想象〔幻想〕,便不成其为诗人。
比方,以豪放著称的李白,当然想象丰富,诗风雄奇……我在此整理了古代意象诗歌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古代意象诗歌鉴赏11、蝶恋花·春景苏轼?〔宋代〕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际何处无芳草。
花儿残红褪尽,树梢上长出了小小的青杏。
燕子在天空飘舞,清亮的河流围围着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忧,处处都可见茂密的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听见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围墙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荡秋千,少女发出悦耳的笑声,墙外的行人都可听见。
渐渐地,围墙里边的笑声就听不见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多情的自己被无情的少女所损害。
2、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柳永?〔宋代〕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阑通栏)独上高楼,伫栏长倚,细细春风迎面吹来,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充满天际。
碧绿的草色,迷漫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谁能理解我悄悄凭倚栏杆的心愿?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本想尽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
与他人对酒高歌,才感到牵强求乐反而毫无兴味。
我慢慢消瘦衣带宽松也不懊悔,为了她我情愿一身憔悴。
3、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宋代〕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厨通:橱;销金兽一作:消金兽)薄雾充满,云层浓密,日子过得郁闷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
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人比一作:人似)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芳香溢满双袖。
此时此地怎么能不令人伤感呢?风乍起,卷帘而入,帘内的人儿因过度思念身形竟比那黄花还要瘦弱。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

古代诗歌常见的100种意象关键信息项:1、意象名称2、意象含义3、相关诗歌举例4、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11 意象名称:月亮111 意象含义:在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赋予多种含义。
它可以象征团圆,因为月圆之时人们渴望亲人相聚。
同时,月亮也能代表思念,游子望着明月思念故乡,爱人借月遥寄相思。
此外,月亮的阴晴圆缺还寓意着人生的无常和悲欢离合。
112 相关诗歌举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李白《静夜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11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通常传达出孤独、寂寞、思念、惆怅等情感,营造出清幽、静谧、悠远的氛围。
12 意象名称:柳树121 意象含义:柳谐音“留”,古人常借柳表达挽留、惜别之意。
柳枝的柔软、细长也常被用来形容女子的柔美和婀娜多姿。
122 相关诗歌举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12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多传达出离别、伤感、忧愁的情感,营造出凄楚、哀怨的氛围。
13 意象名称:梅花131 意象含义:梅花在严寒中独自开放,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孤傲的品质。
也常被用来隐喻诗人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志向。
132 相关诗歌举例:“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王安石《梅花》)“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陆游《卜算子·咏梅》)13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坚韧、不屈、高雅、脱俗的情感,营造出清冷、高洁的氛围。
14 意象名称:菊花141 意象含义:菊花一般在秋季开放,不与百花争艳,象征着隐逸、淡泊、高洁的品格。
142 相关诗歌举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过故人庄》)143 意象所传达的情感或氛围:传达出闲适、悠然、超脱、清雅的情感,营造出宁静、淡泊的氛围。
15 意象名称:鸿雁151 意象含义: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春季北归,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
古代诗歌鉴赏意境大全

古代诗歌鉴赏意境大全1. 唐诗意境唐代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鼎盛时期之一,其诗歌作品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精妙的意境而闻名。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唐诗意境示例:-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王之涣《登鹳雀楼》- 春江花月夜,穿越千年人未老。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山色空翠微,云间野径迷。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2. 宋词意境宋代是中国文学史上另一个重要时期,其代表性作品之一就是宋词。
宋词以其婉约的风格和深邃的意境而著称。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宋词意境示例:- 泪到眉头尽是春。
——李清照《如梦令》-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无晴野水长天白。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3. 元曲意境元曲是中国古代戏剧形式之一,其以其抒情的曲调和细腻的描写而备受喜爱。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元曲意境示例:- 江河水清,菊花黄。
——关汉卿《汉宫秋》- 世间此意无人想。
——郑光祖《南柯一梦·移家别》- 古井无波平,沙塔一声倒。
——郑光祖《拜师》4. 先秦诗经意境先秦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之一,其以其质朴的风格和丰富的意境赢得了文学界的赞誉。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先秦诗经意境示例:-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采薇》- 天作高山以临北海。
——《北方有佳人》- 列子往寇,岂不尔思?——《螽斯》以上是一些古代诗歌中的意境示例,展示了古代诗歌作品丰富多样的情感和意象。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韵味和深远的意境,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请注意,以上摘录的内容仅为示例,具体的古代诗歌意境鉴赏还需要详细学习和理解。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一、地点类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
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
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
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
以折柳表惜别。
“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
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竹:气节、积极向上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浮萍:漂泊不定三、动物类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
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
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

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总结(共7篇):意象鉴赏诗歌古代古代诗歌鉴赏常见意象古代诗歌鉴赏意象教案动物类意象篇一:古代诗词意象总结17.红豆——爱情、相思1.月——思乡,怀人、思亲、思人、乡愁、18.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无奈、圆满、缺憾,边愁19.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烘托情思是常畏逆境、高洁、谦虚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用的笔法。
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日20.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乡的代名词。
情。
2.菊花——清高人格的写照高尚、纯洁、高21.丁香——愁思或情结洁、坚贞、坚强、顽强22.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3.梅花——高洁人格的写照隐者高士的象征23.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24.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借指以诗传情。
4.松——孤直、顽强、高洁傲岸,岁寒三友25.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之一26.花落——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5.莲——爱的象征和哀愁。
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莲与怜谐音,所以可借以表达爱情。
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6.梧桐——凄凉悲伤27.桃花——象征美人如崔护《题都城南庄》7.杜鹃鸟——悲苦、哀怨、凄凉、悲苦、乡“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愁乡思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相传,蜀王让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之事联系在一起。
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到28.鹧鸪——乡思、羁旅行役春天,杜鹃会一直啼叫到满口是血。
另外,杜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鹃的啼叫好象在叫:“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也叫子规,常唤起游子思乡之情。
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8.秋蝉——高洁,悲凉凄切,人生短暂,怜29.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惜生命信、消息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
秋后的蝉是活不久的,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一番秋雨后,蝉只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如岁寒三友中的“松”,中国文化赋予它“坚韧挺拔”的性格,“竹”则赋予“刚正有节”的节操,“梅”则赋予它“傲霜斗雪”的风骨,“水仙”则是“冰清玉洁”的象征,“杜鹃”则代表一种悲剧氛围。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

中学语文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总结意象是诗人在进行诗歌创作中借助的某一形象,附着了诗人的思想情感,所以了解诗歌中的意象,必定会有助于同学们去理解全诗的。
今日给大家整理了一份诗歌鉴赏中常见的意象,有点长,可以(保藏)下来渐渐看,希望会对你们品鉴古诗词有帮助哦~诗歌鉴赏常见意象一、边塞怀古诗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 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 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 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斗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 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
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怜悯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 关山:关塞山河。
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二、送别诗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等1.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孤独之情。
2. 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
3. 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 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 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 罗幕:精致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 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子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
8. 危楼:高楼,多指女主子公远眺远处,思念心上人。
9. 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悲伤。
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厚喟叹和哀愁。
10. 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 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意象大全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附:“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 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 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借以表达自己以梅花自许,亦一梅花许人,对于友人具有梅花一样品格的赞赏;同时也含有对友人的慰藉之情。
梅花成为传达友情的信物。
折梅寄友后又逐渐代表一种情绪,诗人看到梅花就不由得想起远方的朋友。
自己对友人的感情也像梅花,虽遭严寒而不凋谢。
颇有一种友情坚贞,与友为善的意味在其中。
折梅代书亦是诗人高雅情操的表现。
“梅花使”便成了驿使的美称,而“梅驿”成了驿所的雅称;“梅花约”是指与好友的约会。
)(7)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8)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梅花的地理习性与文化内涵(1)梅花传说在江西大庾岭上甚多,于是称此岭为梅岭。
古人认为此岭是南北的分界线,因有十月北雁南归至此,不再过岭的传说。
(2)于是,梅岭人远在异乡时若见到梅花便会勾起无限乡愁、乡思。
(3)由于梅树原产地广泛,在西藏自治区、西南及长江中下游直至台湾省均有野生梅花。
因此便有了“民族融合”的象征。
在辛亥革命时期,梅花的五福也象征了汉、满、蒙、回、藏等五大民族的大团结。
(4)梅性耐瘠薄,对各种土壤有较强的适应性,又特耐整形、修剪、抗根癌,不遭根线虫的危害,喊少发生其他毁灭性的病虫害,而花芽分化甚易。
故梅成为长寿树种,使人有鹤发童颜、枯木逢春之感。
3、菊花(黄花、东篱)——临秋而开,颜色淡雅——凌冰傲霜,不畏权贵;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君子。
(1)临秋而开——凌冰傲霜,不畏权贵,坚守晚节——志士在万物枯残萎败,大地呈现一片肃杀萧条景象的秋季,菊却缓缓吐蕊,以细弱的花枝迎受大自然严苛的考验,不因环境艰险而退缩,不因无润枝大叶、巨根高干而妄自菲薄,凭着傲骨展现盈盈生机,有着凌冰傲霜之气;即便老残将死,却依旧飘逸着清芬,进放着热力,宣示它不死的斗魂;菊发华于岁暮霜降之际,既不与春花争妍,又不夺夏绿风采,只本本分分守着志节,终于成为冬寒之前大地赠与人类的微笑,在那微笑里散放着历经风霜的个性芬芳,坚守着晚节。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仁人志士,正人君子。
(2)颜色淡雅——淡薄名利,不求闻达——隐士菊以“色”而言,无倾国之色;以“香”而言,无馥郁浓香;以“味”而言,无滋口甜甘;以“姿”而言,无娉婷媚态。
它不以诱人为能事,人们为它所吸引,大抵出于对它素朴本质的疼惜珍爱。
菊的淡雅素朴,也在历代的诗文中人格化,人菊合一,成为文人淡薄名利、不求闻达的精神载体。
当其人格化之后,菊的这种性格就变为现实社会中的隐士。
4、松柏——岁寒后凋,高大挺拔——正气凛然,坚贞高洁——高洁之士“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松柏生长环境恶劣、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
在文人笔下,松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已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5、莲:爱情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双关)。
表达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6、梧桐:凄凉、悲伤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望秋先殒”,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
7、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1)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2)草木繁盛: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草——随时序而流转碧草连天——触动忧思思念绵绵——表现离别羁旅之情“一年一度春草绿”,草随时序而流转,易于触动久别的忧思;在空间的展布上,碧草连天,似将人的思念引向远方,遥无涯际。
古诗文中凡写到离别远行、抒述离愁别恨,常以草来作寄托或映衬。
8、芭蕉:孤独忧愁、离情别绪、凄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
9、红豆:爱情、相思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南州记》称为海红豆。
《本草》称其为“相思子”。
10、豆蔻:少女美貌、清纯、风华绰约11、竹:正直、坚贞、顽强、不屈不挠、不畏逆境、高洁、谦虚(1)古人把竹子的自然形状跟人的道德追求联系起来。
自居易的《养竹记》就将竹子“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
(2)玄学家、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谈玄论道,而这些画面也越来越多进入他们的诗作中。
12、黍离:对国家今盛昔衰的痛惜伤感之情(亡国之悲)。
13、丁香:愁思或情结14、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15、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16、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17、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18、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19、落花——花落春归——伤春悲秋,青春易逝(多用在惜春词中,惜春词多是一曲曲飘逸着缕缕幽怨的生命悲歌,写作者大多从暮春时节残红飘零的景象中感悟到人生苦短,韶华易逝,青春难再。
)19、桃花:象征美人20、兰——清雅幽香、姿态优美——追求淡泊——君子隐士兰,古代通指香草,包括许多花与叶皆有香味的植物,如泽兰、藿香等,是用来作为熏蒸、沐浴、辟邪之用,而不是观赏。
大约到唐代后期,人们发现生于山野溪谷之间,悬崖峭壁之上,有香味的另一类兰草,其花优美,才开始栽种开发。
兰花值得观赏的一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
“兰”“兰草”“兰蕙”这些称谓,才逐渐用来专指我们今天所说的“兰”,也就是国兰。
兰花是中国的传统花卉,有着很深的文化内涵和外在的审美特征。
兰花,清馨不浊,香气纯正,花姿优美,体态匀称,叶型矫健,交错变化,韵味飘逸。
因古典诗歌中常写其清雅幽香,芳草自怜,因为兰花的幽香和姿态优美,故兰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东西。
如兰交——喻志同道合之人,兰途——美好的前途,兰质——如兰一般的品质。
21、牡丹:富贵美好22、杨花(柳絮)——飘忽不定——离愁别绪——游子思妇、好友相别杨花,暮春时节,漫天飞舞,飘飘洒洒,给人一种飘忽不定、漂泊不归的感觉,最容易勾起离别者的愁绪。
23、桑梓。
家乡,表现怀乡之情。
24、斑竹/湘妃竹。
泪水,悲伤。
25、木叶。
表现惆怅落寞的心境。
26、桑榆。
比喻人的晚年。
27、红药。
代悲苦。
二、动物类1、蝉:(1)品行高洁。
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
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
(2)悲凉凄切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折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渲染气氛,思想、离愁、羁旅等)(3)人生短暂,怜惜生命蝉在白露到来时,必死无疑,给人无可奈何的伤悲之感。
诗人常以蝉喻指自我生年不满百的悲剧情怀,凄冷的人生风雨,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怜惜生命的主观感受。
2、杜鹃(杜宇、布谷、子规)——叫声凄切——悲凉凄清——忧愁忧思、羁旅思归(1)以杜鹃啼血来喻悲苦之情,或多用作离愁的寄托。
中国几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经把杜鹃鸟定位为一种悲鸟,一种悲愁的象征物。
(2)由于其叫声古人认为有“不如归去”的意象,又与思乡念家的情感相连。
3、鹧鸪:乡思、羁旅行役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4、鸿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
(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5、乌鸦:衰败、荒凉、小人、俗客庸夫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搭配。
6、蟋蟀:思乡古人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了起来。
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7、鸳鸯:夫妇恩爱8、精卫:复仇、奋斗、不畏艰难(用精卫填海来比喻有深仇大恨,立志必报;也比喻不畏艰难,努力奋斗。
)9、青鸟:信使10、燕子:燕子属候鸟,随季节变化而迁徙,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因此为古人所青睐,经常出现在古诗词中,或惜春伤秋,或渲染离愁,或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4)书信,幽诉离情之苦。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
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
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
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
”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身世浮沉之苦。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间。
11、猿啼:凄清、哀伤、悲凉(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12、飞鸟:(自由的灵魂)某种理想、愿望,自由,与自然同一的宁静、和谐,乡愁(1)比喻人生理想的实现人类从远古以来就有自由飞翔的梦想,人类借以实现精神遨游的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