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附录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寓意新人教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考点附录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寓意新人教

附录古代诗歌中的常见意象及寓意高考语文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于中飞钢凿敲打石料的叮叮声,是在一个初秋的清晨骤然响起的。

那时候,远方的天际飘浮着绚丽的朝霞,火红的朝阳把整个天地映衬成一片耀眼的红。

四叔裸露着黝黑的胸膛,在石料堆里把赢瘦的腰身紧紧绷成一张弓。

四叔说,我要为老郑立尊像。

四叔曾是方圆百里最有名的石雕工匠。

一块块大小形态各异的石头到了四叔的手里,立刻就有了生命,花鸟虫鱼、龙凤狮子、菩萨罗汉……四叔因材施艺,相石、打坯、雕刻、封蜡、润色;或浮雕,或镂雕,或圆雕。

四叔能把石头玩出花儿来。

据说,四叔雕的观音菩萨,不论站在哪个角度,都能让人感受到菩萨洞悉万物的眼神。

早些年的时候,方圆百里的庙宇都以有四叔雕琢的观音像为荣。

四叔存有这个念头时日已久。

这个念头日日夜夜抓挠着四叔的心,令他寝食难安。

其实,如果不是两年前的那次意外,四叔早就实现了他的心愿。

那次意外,让四叔的视力接近于零。

确切地说,现在的四叔是个瞎子。

一个瞎子要为人雕刻石像,听上去匪夷所思。

其实,很多时候,瞎子的感受要比我们这些正常人来的真切得多。

石是好石,青褐色,高约两米,略圆,底端略粗,像一根倒立的萝卜。

看材质,细腻软绵,似釉了一层彩,散发出温润的光泽。

这石头是四叔托人在市面上转悠了半年多才寻得的。

石雕用石有讲究,沙粒要细,密度要紧,不能有明显的纹路。

其次,还要选用向阳石坡的石头;向阳的石材,久经风吹日晒,该风化的已风化,不会龟裂崩刀,雕琢起来放心。

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最全归纳

2018届高三语文古代诗歌意象最全归纳

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2、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历览前代诗词,“梅花”意象中所表达之意主要有:(1)引领众芳,敢为天下先的勇气。

(2)凌寒不屈的顽强(3)高洁脱俗的风骨、不同流合污的心志(4)隐者高士的象征诗人在受挫时感到尘世的不如意,并受道家逍遥哲学的影响,于是寄情于山林风物,渴望清净无争的生活,梅花也便有了隐者高士的意象。

(5)清冷淡雅的美人梅花自古便有“霜雪美人”的意象,柳宗元《龙城录》中记载梅花传说,隋开皇中赵师雄于寒冬时节在罗浮山中见一淡妆素服的美人,此女便是梅花所化。

于是,后世常以梅花比美人,不仅因为它本身具有美人姿态,还因为它有清冷淡雅的美。

(6)传递情感与祝福的媒介梅花在成为春之使的同时,也成了传递友情的工具。

也有抒发对友人情人的相思之情。

当然,梅花还是人与人之间传达祝福的媒介。

梅子的成熟又比喻少女的怀春。

五瓣梅花形状代表“梅开五福”,即“快乐、幸运、长寿、顺利、太平。

”又有“梅具四德”之说:“初生为元,开花为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

”喜鹊在梅花枝头欢跃鸣叫的图案,常被冠以“喜报早春”、“喜报春光”、“眉样添喜”、“喜上眉梢”,取谐音或寓意。

“和和美美”、“十全十美”亦取其谐音。

“竹梅双喜”常用作新人的祝福语。

3、菊花⊙高尚、纯洁、高洁、坚贞、坚强、顽强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知识储备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诗经·小雅·采薇》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
醉?总是离人泪”,
”李煜《浪淘沙》
腑,
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
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
:“寒山转苍翠,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
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含解析)

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诗歌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

对于叙事诗而言,诗中的“人”和“事”是形象;对于写景诗、状物诗而言,诗中的“景”和“物”是形象;对于抒情诗而言,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形象。

近年来从考查题型来看,高考主要从以下三大角度命题:人物形象鉴赏、事物形象鉴赏、景物形象鉴赏。

题型一鉴赏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类。

一类是主人公形象,即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如《氓》刻画了勤劳善良而又清醒刚烈的女主人公形象。

王昌龄的《出塞》塑造了戍边战士忠心报国、献身边塞的形象。

另一类是诗人形象。

诗人“我”的形象也就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实际上是“诗化了的作者”,是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古典诗歌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对其描绘可以是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者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

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需要读者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去进一步补充。

教材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九类人物形象形象类型举例分析忧国忧民,心系社稷“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描写了一片萧条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历经磨难,坚持追求“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离骚》)展现诗人不愿同流合污、执着追求真理的志士形象。

胸怀宽广,豪放洒脱“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定风波》)让我们看到一个在风雨中拄着竹杖、穿着草鞋、吟啸徐行、豪放洒脱的词人形象。

征战沙场,保家卫国“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五)》]中我们仿佛看到了一群英勇作战的战士们,即使战争的艰辛与磨难,也不能改变他们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

寄情山水,热爱田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表现了一个归隐田园、从事农耕、热爱田园生活的诗人形象。

高考一轮备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一轮备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

高考一轮备考语文常见古诗词意象从1988年语文高考初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中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下面是查字典语文网整理的语文罕见古诗词意象,请考生掌握。

古诗词的笼统包括人的笼统以及物的笼统。

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客观之意,便发明出一定的意象。

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开展中,有些事物所包括的客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上去,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

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重复出现的。

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停止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罪恶的笼统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笼统表现高洁的情操。

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王吉«咏竹»那么言:〝岁寒别有十分操,不比寻常草木同。

〞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要香如故。

〞2021年北京卷调查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经常惹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抬头思故土〞,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现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2021年湖北高中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

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漂泊,究竟什么时分能重返故土,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分类整理1、树木类:树的曲直:事业、人生的坎坷或顺利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竹:气节、积极向上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好折柳:是汉代惜别的风俗。

后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能触发往事如烟,常被用来抒发兴亡之感。

红叶:代称传情之物,后来借指以诗传情。

松柏:坚挺、傲岸、坚强、生命力松: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

梧桐:梧桐是凄凉、凄苦、悲伤的象征。

2、花草类: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桃花:象征美人兰:高洁牡丹:富贵、美好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禾黍:黍离之悲(国家的今盛昔衰)岁寒三友(松、竹、梅)、菊花象征人高洁的品格红豆: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

菊:隐逸、高洁、脱俗菊花: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

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梅花: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莲: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3、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鸿鸽::理想、追求鱼:自由、惬意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瘦)马:奔腾、追求、漂泊乌鸦:小人、俗客庸夫、哀伤沙鸥:飘零、伤感鸟:象征自由(孤)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消息鸿雁:书信——对亲人的思念。

寒蝉:秋后的蝉是活不了多久的,一番秋雨之后,蝉儿便剩下几声若断若续的哀鸣了,命在旦夕。

因此,寒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

鸳鸯,指恩爱的夫妇,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唐人卢照邻《长安古意》)。

2018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2018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2016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2018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2018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

2016高考语文归纳最全的古代诗歌意象一、草木类1、柳:⊙惜别,留恋,祝愿。

古代诗歌中离情常常与柳相关合,以折柳表惜别,其原因首先是由于二者之间具有一种“同构”的关系,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依不舍”之情;由于“柳”、“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更由于柳之易活,寄托了送别人对离人的美好祝愿。

例1: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该诗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词·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说的是今夜听到《折杨柳》的曲子,又有何人不引起思念故乡的感情呢?”例2: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蛾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折柳赠别的习俗在唐时最盛,唐代西安的灞陵桥,是当时人们到全国各地去时离别长安的必经之地,而灞陵桥两边又是杨柳掩映,这儿就成了古人折柳送别的著名的地方。

后世就把“灞桥折柳”作为送别典故的出处。

故温庭筠有“绿杨陌上多别离”的诗句。

柳永在《雨霖铃》中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表达别离的伤感之情。

自灞桥折柳的故事产生以后,柳和离别已似乎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

例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例4:周邦彦《兰陵王·柳》:“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

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

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

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例5:《送别》诗:“杨柳青青着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柳这一特殊意象的形成,是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具有一定的约定俗成性。

★像“柳”这样的意象,中国古典诗歌中还有许多。

这些事物是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文化赋予了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中6大类意象集释
1.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
诗经·小雅·采薇》
“南浦”多见于南方水路送别的诗词中,它成为送别诗词中的常见意象与屈
醉?总是离人泪”,
”李煜《浪淘沙》
腑,
只是近黄昏。

”王维《使至
金陵怀古》“征帆去棹残阳里
:“寒山转苍翠,

它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拔,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
用来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如许浑《登洛阳故城》
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古诗常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如王昌龄《芙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