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16课〓三国鼎立教育精品.ppt
(最新)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精品课件

讲授新课
一单官击渡之此战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观察和思考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结级合课本内容及下列材料,归纳官渡 • 第三级
之战是•在第四怎级 样的背景下发生的?曹操为什 么能赢?• 第五级
6
讲授新课
单东击汉此末处年编军阀辑割母据版形标势题图 样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 匈
• 第四级 • 第五级
曹操 败 ①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 水战,水土不服 ②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 满;松懈、轻敌;战术失误
18
讲授新课
单官击渡此之处战编辑母赤版壁标之题战样式
曹操
曹操
政• 单治击:此处挟编天辑子母以版文本样式兵多将广
令诸• 第侯二级招贤纳士 经济:• 第实•三第级行四级 屯田,
观察和思考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 第二级三国鼎立局 • 第三级
面是怎样形成的? • 第四级 • 第五级
原因何在?它的 形成有何历史意 义?
21
讲授新课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20年,曹丕自
称皇帝,国号魏,
•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定都洛阳。
• 第二级
• 第三级
魏
• 第四级 • 第五级
蜀
• 第五级
D、巨鹿之战
27
随堂训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2.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的战役是 • 单(击此A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
A•、第赤二级壁之战 B、•三第•三顾第级四茅级 庐 C、官渡•之第五战级 D、巨鹿之战
28
பைடு நூலகம்
随堂训练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
第16课 三国鼎立 课件ppt (29张PPT)

——
汉跨土“
室有,益
《 可荆高州
三 兴、祖险
国 矣益因塞
志 。,之,
……··” 以沃蜀成野志 则帝千
霸业里
诸 业。,
……
葛 可天
亮 成府
传 ,若之
》
三、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建立魏国, 定都洛阳。
221年,刘备建立蜀汉, 定都成都。
229年,孙权建立吴国,
定都建业。
➢229年,三国鼎立局面
正式形成。
翻 车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虽没有 改变政权割据的状况,但它形成局 部性统一,给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 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定的社会环境, 促进了经济发展,也为后来的全国 统一奠定了基础。
课堂小结
东 曹操 官渡之战(200年) 统一北方
汉 末 年 军 阀
孙权
魏 赤壁之战(208年) 蜀
官渡之战
一、官渡之战(公元200年)
及至袁绍据河北,兵势强盛, 孤自度势,实不敌之;但计投死 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曹操《述志令》
经过
袁绍
十万人
延津
● 曹操
三四万人
夜袭乌巢,烧 毁袁军粮草
以少胜多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 大败袁军。为曹操统一北方 奠定了基础。
2070年
“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 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
兵马沿江西 进。
赤壁初战,曹操水军失 败,退至乌林,会合陆 军,隔江与孙刘联军对 峙。
赤壁之战概况
时间
公元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和孙刘联军
战争特点
以少胜多
曹操败(孙刘出奇制胜,火烧赤壁)
2019秋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学课件:第16课 三国鼎立(共19张PPT)

课时达标
1.“北平袁绍,南拒孙刘,青梅煮酒间,问天下 英雄有几?因事设奇,唯才是举,铁槊赋诗处,笑
人间霸业如何!”这段材料称道的人物应是( D )
A.刘备 B.孙权 C.诸葛亮 D.曹操
2.《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 环计”等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
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C )
户数(万)
人口(万)
兵力(万)
魏
103
443
60
蜀
28
94
10.2
吴
52.3
230
23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三国鼎立局面形 成的历史意义。
三国鼎立局面的出现,是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过渡,是 历史的进步。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统治者都不满足于 偏安一隅的现状,都力图打破均势,统一全国。因此 ,各国都重视发展生产,整顿政治。这一时期,我国 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各方面均有较大成就。
诸葛亮。“东和北拒”指联孙抗曹的战略;“水 面偏能用火攻”指赤壁之战中火烧曹军。
材料二:(魏国)数年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三国志》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状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状况?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后,魏国出现粮仓充盈的景象 。因为曹魏统治者注意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
材料三:
国家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1.魏:220年,⑦曹__丕_________称帝,国号魏,定 都洛阳,东汉结束。魏国兴修水利工程,北方生产 恢复和发展起来。 2.蜀:221年,⑧__刘__备________称帝,国号汉, 定都成都,史称蜀汉。蜀汉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 系,加速了⑨_西__南___地区的开发。
• C.司马光《资治通鉴》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6课 三国鼎立 (共23张PPT)

东汉末年
1.群雄并起 政权林立 2.经济衰微 3.人口锐减
三国时期
局部统一
多
少
魏 吴
蜀 经济恢复发展
人口增多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 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草船借箭
如何正确看待历史类的文学作品?
《三国志》的记载
《三国演义》的描述
用奇谋孔明借箭 献密计黄盖受刑
建安十八年 (213年) (孙)权乘大船来观军, 公(曹操)使弓弩乱发, 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 权因回船,复以一面受 箭,箭均船平,乃还。
2019/ 1/ 11
谢 谢 大 家
220 年, 曹丕 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三国鼎立的形成,是局部的统一。它结束了东汉末年的军阀混 战的局面,促进了各地经济的发展,为西晋的统一奠定了基础。
221 年, 刘备 称帝,国号汉, 史称蜀汉,定都 成都。
孙权称帝,国号吴, 229 年Fra bibliotek 定都 建业。
魏国
措施:重视农业生产,大 力兴修水利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文学作品中有真实的历史, 但作者为了增强小说的趣味 性,也便于我们理解,会适 当地进行创作。所以我们要 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注意 辨别。
要以正规的史学著作为依归。
三国鼎立
袁绍
公元200年 官渡之战
曹操
公元208年赤壁 之战
曹操
三 国 鼎 立 蜀 221年 刘备
220年 曹丕 洛阳 魏
吴 229年 孙权
孙权刘备联军
成都
建业
1.电视剧《三国》的热播引起了人们对曹操的关注。下列与曹操有关的 史实是( )。 ①招贤纳士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自立为帝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公元200年发生的官渡之战的作战双方是( A.刘备与孙权 B.袁述与袁绍 C.董卓与孙权 D.袁绍与曹操 )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5张)

第16课三国鼎立课件(25张)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历史与社会学科第三单元“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中的第7课时“三国鼎立”。
具体内容包括: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以及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知道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2.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难点:理解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分析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导入:教师简要介绍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关注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
3. 课堂讲解:教师详细讲解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分析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历史特点。
4. 例题讲解:教师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了解历史现象背后的原因。
5.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7. 拓展延伸:学生分组讨论,探讨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三国鼎立板书内容:1. 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2. 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3. 三国时期的历史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课本内容,简要描述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
答案:三国鼎立的形成过程:东汉末年,宦官专权,导致朝廷内部矛盾激化。
公元184年,黄巾起义爆发,标志着东汉末年的的开始。
起义失败后,曹操、刘备、孙权等地方势力逐渐崛起,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答案:政治特点:三国时期,各国政权割据,战争不断,政治动荡。
2019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6课《三国鼎立》精品课件(含视频)

02 请找出赤壁之战的时间、地点 、人物、结果、影响?曹操失 败的原因?
03 找出三国分别建立的时间、建 国者、都城,巩固措施?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官渡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之战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三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国 鼎 立
赤壁 之战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结果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
影响 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三国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鼎立
三国经济发展: 魏 蜀 吴
官渡之战
曹操
袁绍
参战方兵力 袁绍——约110000人 曹操——20000人
曹操赤脚迎许攸
伤亡情况 袁绍——约100000人 曹操——约8000人
官 渡 之 战
公元200年
袁绍
官渡 之战
主要指挥官 孙、刘联军——刘备周瑜 曹军——曹操
草 船 借 箭
主要指挥官 曹军“伤亡过半”,多为荆州降兵
课堂思考
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在赤壁之战 中却以强而失败,你能分析原因吗?
孙、刘联军
①组成联军,战略得当 ②采用火攻,战术得当 ③利用气候、地理 条件
曹操
客观:官兵来自北方,不习水战,水土不服 主观:因实力强大而骄傲自满;松懈、轻敌;
刘备
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 幽州涿郡涿县人,三国时 期蜀汉开国皇帝,谥号昭 烈皇帝,史家又称为先主 。《三国志·先主传》,刘 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 靖王刘胜的后代。他为人 谦和、礼贤下士,宽以待 人,志向远大,知人善用 ,素以仁德为世人称赞。
参战方兵力 孙、刘联军——5万 曹操军——20万(称80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6课《三国鼎立》【 课件】 (共13张PPT)

课程导入
《曹操》林俊杰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若是英雄,怎么能不懂寂寞? 独自走下长坂坡,月光太温柔; 曹操不啰唆,一心要拿荆州,用阴谋阳谋明说暗夺淡泊。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儿女情长被乱世左右,谁来煮酒?
尔虞我诈是三国,说不清对与错,纷纷扰扰千百年以后,一切又从头。
新课讲授
曹操
一、官渡之战
(3)结果:以少胜多
(4)意义:统一北方打下了基础 3、胜败原因分析:
歼灭袁军的主力,为以后统一北方打
下了基础。
(1)曹操:善于用人,不仅屈尊出迎许攸,而且采纳了许攸的建议,派兵 袭击袁军的囤粮处,抓住战机发动进攻;
(2)袁绍:骄傲轻敌,听不进正确意见。
新课讲授
长江上、中、下游三州地图
刘璋据长江 上游益州地 区
第四单元 第十六课
三国鼎立
学习目标
1 2 3 4
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
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通过对历史事实和文艺作品中描述的情节进行比较,提高对历 史事实和文艺创作的分辨能力; 魏、蜀、吴三国发展、巩固统治的措施。
刘表据长 江中游荆 州地区
孙权据长江 中下游扬州 地区
新课讲授
赤壁之战Βιβλιοθήκη 二 、赤壁之战(1)时间:公元208年 (2)交战双方:曹操和孙刘联军 (3)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4)结果:曹操失败 (5)作用: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新课讲授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为什么事隔8年,曹操却以20万大军败
在孙刘联军之手?
1、曹操势力日益壮大的原因:
(1)政治上:
“挟天子以令诸侯” 重视人才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三 国 鼎 立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背景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曹操势力逐渐壮大 时间 200年 交战双方 曹操、袁绍
结果 曹操以少胜多 影响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背景 刘备、孙权势力成为曹操统一全国的障碍 时间 208年 交战双方 曹操、孙刘联军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3.孙吴开发江南
吴
吴国船只
吴国造船业发达,促进了海上交通的发展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3.孙吴开发江南
这是大陆与台湾联系的最早记 录。同时也说明了台湾自古以 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统一全国
220年,曹丕自称皇帝 ,国号魏,定都洛阳
魏
221年,刘备称帝,国 号汉,史称蜀汉,定都
成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
蜀 吴
222年,孙权称王 ,229年,吴国建 立,定都建业。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上册 第16课 三国鼎立(共22张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