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

(一)高一必修1知识点小结第一课:烛之武退秦师一、《左传》简介《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它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它与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谷梁赤的《春秋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左传》的记事,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充分反映了这250多年里,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状况。

《左传》以《春秋》的记事为纲领,善于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和对战争的描摹,因此,《左传》既是宝贵的先秦历史文献,也是的散文作品。

二、正音氾(fán)南佚(yì)之狐夜缒(zhuì)而出若不阙(quē)秦逢(páng)孙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ú)人之力不及此三、通假字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助词,相当于“了”2(秦伯说—“说”通“悦”,高兴3(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4(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四、古今异义词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为”,古意:“把??当做”,今意:认为。

“东道主”,古意“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意:请客的主人。

2(行李之往来。

“行李“古意:出使的人,今意:出行时带的包裹。

3(共其乏困。

“乏困”古意:缺少的东西,今意:精神不佳。

4(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夫人”古意:那个人,今意:成年男子的配偶。

5(亦去之。

“去”古意:离开,今意:往。

五、特殊文言句式(一)省略句1(晋军函陵省略介词于2(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省略主语烛之武3(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4(夜缒而出。

省略宾语烛之武5(敢以烦执事。

省略宾语这件事情6(许君焦、瑕。

省略主语晋惠公(二)倒装句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有何厌,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于晋无礼2(且贰于楚也——且于楚贰也3(佚之狐言于郑伯—于郑伯言4(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于君有益六、重要虚词总结归纳1(以?以其无礼于晋(因为,连词)?敢以烦执事(拿,用,介词)?越国以鄙远(表顺承,连词)?焉用亡郑以陪邻,(表顺承,连词)?若舍郑以为东道主(把,介词)2(而?今急而求子(才,连词,表顺承)?夜缒而出(表修饰,连词)?若亡郑而有利于君(表顺承,连词)?朝济而夕设版焉。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高一语文必修一、二文学常识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课本文学常识梳理必修11.词:又叫诗余、长短句、曲子词,起源于隋唐之际,盛行于宋。

根据长短来分,有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和长调(91字以上)三种,词的一段叫阙,也叫片。

依据创作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雨巷》作者戴望舒,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因成名作《雨巷》而被叶圣陶赠予“雨巷诗人”的美称。

3. 《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新月诗派”代表人物,曾提出现代诗歌创作的“三美”(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主张。

4.艾青,原名蒋海澄,现代著名诗人。

作者把个人的悲欢融合到民族和人民的苦难与命运中,表现出对光明的热烈向往与追求,富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是继郭沫若、闻一多等人之后推动一代诗风的重要诗人,被誉为“卓越的民族诗人”。

代表作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北方》、《向太阳》。

5.《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又称《左氏春秋》、《春秋左氏传》。

因为《左传》、《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

通史: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司马迁著。

断代史: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断代史,东汉班固著。

《后汉书》作者是南朝范晔。

编年体: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历史事件,如《春秋》、《左传》、宋朝司马光的《资治通鉴》。

国别体:以国家为依据记录历史。

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

6.《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由西汉末年刘向编订。

7.《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史记》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鲁迅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7.《记念刘和珍君》选自杂文集《华盖集续编》。

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 《木兰诗》(别 称《木兰辞》 )并称“乐府双璧” 。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 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 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5-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 叫总角, 后来用总角指 代少年时代。
-4-
《离骚》 《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 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 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 体”。《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 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 、“骚”并 称,“风”指《国风》 ,代表《诗经》 ;“骚”,指《离骚》 ,代 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 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又称“诗三百”,共收诗 305 篇。内容分为 “风”“雅”“颂”,主要手法是 “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 风、雅、 颂、赋、比、 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 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 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 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
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 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据
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
[JP3] 也会
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高一语文知识点总结(人教版)一、古代文学1. 古代文学的特点:以史为鉴、开宗明义、韵文锋芒、大开笔墨、争奇斗艳、千人一面。

2. 古代文学的体裁:诗、词、曲、赋、文、笔记、杂剧等。

3.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山海经》、《左传》、《红楼梦》等。

二、现代文学1. 古代文学与现代文学的区别:思想更多元、艺术更开放、语言更自由、题材更广泛、形式更多样。

2. 现代文学的体裁: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

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品:《骆驼祥子》、《红高粱》、《边城》、《红岩》等。

三、古诗词1. 古代诗歌的形式:诗经体、风雅颂、律诗、绝句、小令等。

2. 古代诗歌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象征、对仗、夸张等。

3. 古代诗人的代表作品:屈原、杜甫、李白、白居易等。

四、现代诗歌1. 现代诗歌的特点:自由发挥、抒发情感、抒发思想、形式多样、语言自由。

2. 现代诗歌的代表诗人:贺知章、王之涣、徐志摩、余光中等。

五、古代散文1. 古代散文的体裁:春秋笔法、词章、杂记、议论、游记等。

2. 古代散文的特点:说明清楚、文字简短、语言质朴、寓意深远。

3. 古代散文的代表作品:《老子》、《庄子》、《后汉书》、《齐民要术》等。

六、现代散文1. 现代散文的特点:情感真挚、抒发思想、文字流畅、语言生动、内容广泛。

2. 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胡适、鲁迅、茅盾、巴金等。

七、小说1. 小说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背景、主题。

2. 小说的分类:神话、传说、长篇、中篇、短篇、言情、小说、科幻、推理、武侠等。

3. 小说的代表作品:《红楼梦》、《西游记》、《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八、戏剧1. 戏剧的元素:剧本、舞台、演员、观众。

2. 戏剧的分类:古典戏曲、现代戏剧、话剧、音乐剧、戏曲等。

3. 戏剧的代表作品:《雷雨》、《茶馆》、《白毛女》等。

以上只是语文知识点的一个简要总结,具体的知识点还需要根据人教版的教材内容进行深入学习。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整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文学常识整理本文将介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文学定义文学是运用语言艺术地再现现实生活、展示人们精神世界的艺术形式。

文学体裁- 诗歌:古体诗、近体诗、民间诗歌- 散文:古代散文、现代散文- 小说:传统小说、现代小说- 戏剧:昆曲、京剧、话剧、音乐剧、电影、电视剧文学修辞- 比喻:用某种形象说法直接点明所要表达的意义,或为使所要表达的思想更加深刻、生动、形象而采用的一种修辞方式。

- 比拟:指用类似事物来比方所要表达的人或事。

- 对比:通过对比两个事物的相似点和差异点,来强调其中一方的某种性质或思想感情。

- 借代:指用不同的词语代替所要表达的意义。

- 排比:用一系列相同或相似的词句,把几个意义相同或相似的词语排列在一起,以加强修辞效果。

- 暗示:通过合理地安排语言,使句子的字面意义和所表达的深层意义相符合,使读者自己去进行思考和理解。

- 省略:因语言表述方式的特殊需要,可以不按照语法规则来表达完整的语句,让读者推断出上下文的意思。

常用修辞手法- 借景抒情:借助自然景物抒发感情,以表现诗人的心情。

- 擬人:把无生命的事物或抽象的概念赋予生命,以形象化地表现出来,使文章生动、形象。

- 反复:反复使用同一字符、同一词组或同一句式,以达到一种强调作用,让文章更加生动有力。

- 夸张:为了加强语言效果和鲜明的形象,有意或夸大所要表达的内容,使表达更加生动。

- 借物: 把生物或非生物事物当成表达文学情感的形象符号,增强文章中的形象的象征性和艺术性。

本文简要介绍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所涉及的文学常识,包括文学定义、文学体裁、文学修辞和常用修辞手法等,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上)一、文学常识1.文学四大奇书:《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

2.小说常见的叙事方式:一、完全叙述法,二、交叉叙述法,三、倒叙叙述法,四、回忆叙述法,五、插叙叙述法。

3.小说的叙述结构:一、线性结构,二、环形结构,三、辐射结构,四、平行结构,五、错综结构。

4.小说的人物特点:一、个性独特,二、形象丰满,三、构思合理,四、情感真实,五、有代表性。

5.诗歌形式:一、四行诗,二、五言绝句,三、七言绝句,四、五言律诗,五、七言律诗。

6.诗歌的结构:一、抒情结构,二、叙事结构,三、议论结构。

二、文化常识1.中国古代文化的精华:一、思想文化,二、文艺文化,三、物质文化,四、社会文化。

2.唐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诗歌,二、艺术绘画,三、语言文字。

3.宋代文化的代表:一、经学思想,二、官僚文化,三、社会艺术。

4.元代文化的代表:一、文学思想,二、美术雕塑,三、音乐舞蹈。

5.明清文化的代表:一、文艺流派,二、书法篆刻,三、科举制度。

6.中国古代文化的主要思想:一、儒家思想,二、道家思想,三、佛教思想。

三、文学批评常识1.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诠释、评价、批判。

2.文学批评的主要理论:结构主义、形式主义、意识流批评、后现代主义。

3.文学批评的主要标准:真实性、艺术性、表现力、感染力。

4.文学批评的主要对象:创作思想、主题内容、艺术形式、表现手法。

5.文学批评的主要手段:分析比较、批评评论、评价鉴赏、修辞研究。

6.文学批评的主要作用:指导艺术创作、提高文艺水平、推动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信。

高一语文必背知识点(下)四、文艺评论常识1.文艺评论的主要内容:艺术创作、文化文明、社会现象、时代价值。

2.文艺评论的主要任务:分析阐释、评价评判、推介指导、思考启示。

3.文艺评论的主要形式:书评、报告文学、文学评论、文艺批评。

4.文艺评论的基本观点:审美立场、意识形态、社会价值、艺术感受。

高中文学常识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文学常识

高中文学常识 高一人教版语文必修文学常识

文学常识(第9之前必须掌握)史书的体例分类:(1)编年体。

主要特点是以年代为线索编排有关的历史事件。

如《左传》、《资治通鉴》等。

(2)国别体。

主要特点是以诸侯国为单位,分别记叙历史事件。

如《战国策》,由西汉刘向编撰,共分十二国策。

再如《国语》。

(3)纪传体。

主要特点是通过记叙人物活动,反映历史事件。

创始人是西汉的司马迁,他的《史记》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例如:前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二十四史》。

(4)通史。

主要特点是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

如《史记》。

(5)断代史。

主要特点是只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朝代的历史。

如《汉书》。

以上的五种体例是按不同的标准分的。

实际上,同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归入不同的体例。

如《三国志》,就既是纪传体史书,又是国别体史书,同时还属断代史。

1、《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春秋》而作。

起自鲁隐公元年(前722年),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4),它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记述的是公元前630年秦晋联合攻打郑国前发生的一场外交斗争。

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

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

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

选文篇幅虽短,但善于叙事,处处注意伏笔与照应,详略得当,写得波澜起伏,生动活泼;说辞语言十分精彩,人物形象也栩栩如生。

2、《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

记录了周室王朝和鲁国、齐国、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的诸侯国的历史。

3、《战国策》又称《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的史料编订的,全书共三十三篇,分为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和社会面貌,着重记载了策土谋臣的策略和言论。

人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完整版)

必修一文学常识归纳一、1、左丘明,春秋末期史学家。

鲁国人(今山东苍山人)。

姓丘名明,因其父任左史官,故称左丘明。

相传曾著《春秋左氏传》(或称《左氏春秋》,简称《左传》)。

2、《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

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编次,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240多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一些事件,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

《左传》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因其均为《春秋》注释)。

二、1、刘向,原名更生,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作品有《说苑》、《新序》、《战国策》。

2、《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西汉末刘向编定为三十三篇,书名亦为刘向所拟定。

三、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

作品《史记》(原名《太史公书》),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成就了《史记》-----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全书130篇,52万余字,包括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和七十列传,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实录、信史”,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列为前“四史”之首,与《资治通鉴》并称为史学“双璧”。

因此司马迁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史圣。

与司马光并称“史界两司马”,与司马相如合称“文章西汉两司马”。

四、1、孔子,名丘,字仲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左传》
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全称《春秋左氏传》,别称《左氏春秋》,和《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晋侯、秦伯
分别指晋文公和秦穆公。

周朝时期,受分封诸侯的爵位共有五等,分别为公、侯、伯、子、男,由此可见当时晋国的级别比秦国要高。


在文中是对男子的尊称,相当于现在的“您”。

在古汉语中,用作第二人称的敬称代词主要有“子”“君”“公”“阁下”“卿”“殿下”“足下”等。

寡人
通常用作古代君主的自称,意为“寡德之人”,表示自谦,在春秋战国时期使用较为普遍。

执事
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

大夫
官职等级名。

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

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

《战国策》
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

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

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共33篇,分为十二策。

《国语》是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古代对人的敬称。

如燕人称荆轲为荆卿。


临行祭路神,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古代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

变徵是徵的变调,音调悲凉;羽,声调激愤。

中庶子
管理国君的车马之类的官。

郎中
宫廷的侍卫。

民间又称医生。

箕踞
坐在地上,两腿张开,形象像箕,是一种轻慢傲视对方的姿态。

东向
在中国古代,君臣议事于朝廷之上,是以向南的座位为
尊的。

但在宾主之间,一般以向东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向南的座位,再其次是向北的座位,最末位是向西的座位,因此古人常常以请人东向坐来表示对人的尊敬。

望其气
中国古代方士的一种占候书,望云气以测吉凶征兆。

据说,凡是有皇帝命的人,即使在登基之前,周围[JP3]也会有五彩绚丽的天子气出现。

文中的“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采,此天子气也”就是这个意思。


项羽的名,自称名表示对对方的尊重。

在古代,名和字是有着严格的区别的。

名一般指人的姓名或单指名,一般在出生几个月后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

亚父
对年长者的尊敬称呼,表示仅次于父亲。

参乘
坐在车右侍卫的人,又叫陪乘。

古代乘车之法,尊者居左,驭者居中,陪乘者居右,负责行车安全。

《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到汉武帝。

分本纪、世家、列传、书、表五类,共130篇,50余万字。

本纪记帝王,世家述诸侯,列传叙人臣,书记礼、乐、
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等,表记各个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鲁迅评价该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关中
函谷关以西,今陕西一带。

季父
叔父。

古代兄弟或姊妹间长幼排序为伯、仲、叔、季。


特指黄河。

江,特指长江。

竖子
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与《荆轲刺秦王》的“竖子”结合起来理解)
《诗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又称“诗三百”,共收诗305篇。

内容分为“风”“雅”“颂”,主要手法是“赋”“比”“兴”。

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诗经》“六义”
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体制;后三者指的是诗的不同表现手法。

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总角
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来用总角指
代少年时代。

《离骚》
《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楚辞体”是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以《离骚》为典型代表,故又称“骚体”。

《离骚》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先河。

“风骚”
《诗经》和《楚辞》分别是先秦时期北方中原文化和南方楚文化的辉煌结晶,中国文学史上往往将“风”、“骚”并称,“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

《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文学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的两大源头。

《孔雀东南飞》
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

它北朝的《木兰诗》(别称《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结发
古代成婚之夕,男作女右共髻束发。

后称原配为结发夫妻。

罗敷
古代美女的通称。

伏惟
下级对上级或晚辈对长辈说话表示恭敬的习惯用语。

新妇
古代年轻妇女对夫家的长辈或平辈的自称。

下九
古代农历每月十九为下九,是妇女欢聚的日子。

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

六合
古人结婚要选好日子,要年、月、日的干支(干,天干,指甲、乙、丙、丁……;支,地支,指子、丑、寅、卯……;年月日的干支合起来共六个字,例如甲子年,乙丑月,丙寅日)都相适合,叫六合。

又指东、西、南、北、天、地。

青庐
用青布搭成的篷帐,是举行婚礼的地方。

盛行于东汉到唐。

黄昏
十二时辰之一,是戌时(相当于现在的19时至21时)。

人定
是亥时(相当于现在的21时至23时),这里指夜深人静的时候。

十二时辰
汉代命名为夜半、鸡鸣、平旦、日出、食时、隅中、日中、日昳、晡时、日入、黄昏、人定。

又用十二地支来表示,以夜半二十三点至一点为子时,一至三点为丑时,三至五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