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病变CT PPT课件
合集下载
肝脏疾病影像诊断ppt课件

右纵沟:宽,前为胆囊窝,后为下腔V窝,前缘 斜向肝门,位于右叶与方叶之间。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左纵沟:窄,前为肝圆韧带,后为静脉韧带,分 别划清左叶与方叶和左叶与尾状叶的界限。
21
22
3 肝脏的分叶、分段 23
肝脏的分叶、分段 1954年法国的Couinand根据门静脉和肝静
脉分布对肝脏进行分叶、分段。 后经Bismuth修正得到认可,既符合外科
19
1.位置与外 形
右上腹,呈楔 形
新生儿肝脏较 大,占腹腔的 1/2以上
正常人肝上缘 与膈平高,下 缘不超过肋弓, 平静呼吸上下 移动2~3cm。
20
2.肝韧带裂与肝门肝裂
脏面上看,有两条纵沟和一条横沟,略呈“H”型, 将肝脏分为右叶、方叶、尾状叶和左叶
横沟为肝门,内有肝管、门静脉,肝固有动脉、 淋巴管和神经出入,称为肝门肝裂,前方为方叶, 后为尾状叶。
解剖实际,并被手术切除所证实。
24
二、肝脏生理 血运丰富,每分钟内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
约1.5L 肝动脉占30%,门脉占70% 肝A为肝脏的营养血管,门脉为功能性血管。
25
26
27
28
29
30
生理功能 物质代谢:糖、蛋白、脂肪的分解、合成
酶的合成与分泌(GOT、GPT)谷丙、谷草 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的产生
15
(一)检查前准备 (二)常用扫描序列: 1T用.R长(自T重旋R复,回时较波间长序)T列E,(。短SET)E((回spi波n 时E )间),T1采用T2短采 2.短自转时间反转恢原序列(STIR) 脂肪抑
制,抑制皮下脂肪,腹膜后脂肪信号。 3.梯度回波(GRE),快速小角度激发成像
TR、TE时间短,成像时间可为十几秒数+秒,采 集时病人屏气,可减少呼吸运动伪影。
肝脏占位性病变ppt课件

3
肝脏占位性病变
• 肝脏良性肿瘤 • 肝脏恶性肿瘤 • 肝脏弥漫性疾病 • 肝脓肿 • 肝囊肿
4
肝脏良性肿瘤
• 肝血管瘤 • 局灶结节样增生 • 其他少见肿瘤
脂肪瘤 神经鞘瘤
5
肝血管瘤的CT表现
CT平扫圆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缘清楚,密度均匀 病灶内更低密度区
CT增强病灶早期边缘明显强化 逐渐向中心充填 延迟扫描等密度 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 时间密度曲线:延迟强化
53
肝岛
54
肝脓肿
• 细菌性肝脓肿 • 肝包囊虫肝脓肿
55
肝脓肿CT表现
◆ 病变密度及形态 ◆ 病变边缘 ◆ 病变周围特点“环征” ◆ 多房或单房 ◆ 脓肿壁的强化
CT增强特点:延迟期病变较动 脉期缩小,边缘延迟期强化与肝 实质密度一致
56
肝脓肿
M/55岁
57
肝包虫病
囊内囊
58
肝包虫病
“双边” 或“浮莲59”
小肝癌(HCC)
进展型肝癌(HCC)
48
肝硬化-分化不良性结节
49
小HCC
CT-动脉期
CT-静脉期
CT-平衡期
50
肝脂肪变性的CT特征
◆ 密度:低于脾脏密度 L/S<1 ◆ 平扫肝内血管造影征 ◆ 增强扫描 ◆ 局限性脂肪肝 ◆ 正常肝岛:与肿瘤鉴别诊断
51
脂肪肝 F/55Y
52
局限脂肪肝
6
肝血管瘤
7
肝脏血管瘤
8
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
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低密度 CT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早期迅速均匀显著强化
门脉晚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迅速或逐渐下降 平衡期及延迟期边缘可呈不完整的薄层环状强化
肝脏占位性病变
• 肝脏良性肿瘤 • 肝脏恶性肿瘤 • 肝脏弥漫性疾病 • 肝脓肿 • 肝囊肿
4
肝脏良性肿瘤
• 肝血管瘤 • 局灶结节样增生 • 其他少见肿瘤
脂肪瘤 神经鞘瘤
5
肝血管瘤的CT表现
CT平扫圆或卵圆形低密度病灶, 边缘清楚,密度均匀 病灶内更低密度区
CT增强病灶早期边缘明显强化 逐渐向中心充填 延迟扫描等密度 中心更低密度区无明显强化 时间密度曲线:延迟强化
53
肝岛
54
肝脓肿
• 细菌性肝脓肿 • 肝包囊虫肝脓肿
55
肝脓肿CT表现
◆ 病变密度及形态 ◆ 病变边缘 ◆ 病变周围特点“环征” ◆ 多房或单房 ◆ 脓肿壁的强化
CT增强特点:延迟期病变较动 脉期缩小,边缘延迟期强化与肝 实质密度一致
56
肝脓肿
M/55岁
57
肝包虫病
囊内囊
58
肝包虫病
“双边” 或“浮莲59”
小肝癌(HCC)
进展型肝癌(HCC)
48
肝硬化-分化不良性结节
49
小HCC
CT-动脉期
CT-静脉期
CT-平衡期
50
肝脂肪变性的CT特征
◆ 密度:低于脾脏密度 L/S<1 ◆ 平扫肝内血管造影征 ◆ 增强扫描 ◆ 局限性脂肪肝 ◆ 正常肝岛:与肿瘤鉴别诊断
51
脂肪肝 F/55Y
52
局限脂肪肝
6
肝血管瘤
7
肝脏血管瘤
8
局灶性结节增生CT表现
CT平扫:多呈等或稍低密度中央瘢痕低密度 CT增强:动脉期及门脉早期迅速均匀显著强化
门脉晚期及延迟期强化程度迅速或逐渐下降 平衡期及延迟期边缘可呈不完整的薄层环状强化
肝脏正常及病变CT诊断(一)

CT横断面上,肝总管表现为肝门部 环形影,而胆总管的环影则出现在胰头或 钩突。胆囊位于肝下面肝右叶和方叶之间 的胆囊窝内,横断面呈圆形或卵圆形,横 径2.5 ~ 3.5cm,大于4.5cm为增大,其内 密度均匀,CT 值0 ~ 20Hu,胆囊壁光滑、 均匀,其厚度约1~2mm,超过3mm为增 厚。增强扫描扩张的肝内胆管因肝实质的 增强而显示更清楚。
2.门静脉及其属支:门静脉主干由脾 静脉和肠系膜上静脉在胰头颈的后方、下 腔静脉前方汇合而成。在CT图像上沿脾静 脉右行至下腔静脉前方,可见门静脉断面。 平扫时与胰头部分重叠,可造成胰头增大 的假象。门静脉主干向右上方斜行,通过 肝十二指肠韧带进入肝门。在肝门内门静 脉主干分成左右2支,左支较长,右支较短, 门静脉分支在叶和段内通过。
肝右 叶
肝左 叶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肝尾 叶
胃
脾
门静脉 主干
肝左 叶
胃
肝右 叶
脾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肝右 叶
门静 脉
胃
膈脚
下腔 静脉
腹主 动脉
脾
条和冠状面平行,与左外叶后缘相切。右
叶和左外叶前后径比值的正常范围是1.2-
1.9。右叶的横径为尾叶横径的2-3倍。
(二)肝脏门管系
肝脏有3套血管系统,门静脉、肝 动脉、肝静脉。其中门静脉、肝动脉和 肝管相伴而行,共同包在结缔组织鞘内, (即Glisson氏系统)称为门管系。
1.肝静脉:起于小叶的中央静脉, 逐级汇合,最后合成三大支,即肝左静脉、 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于肝脏的近膈面处 汇入下腔静脉,即第2肝门所在。肝静脉 在叶间裂和段裂内通过,肝中静脉通过正 中裂,将肝脏分成右叶和左叶,肝右静脉 将右叶分成右前叶和右后叶,肝左静脉将 左叶分成左内叶和左外叶。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一)

• 肝裂增宽,胆囊外移
肝硬化
• 继发性改变 – 脾大,脾梗塞: 脾外缘>7个肋单元 脾前极、主A前缘水平线 厚度>5cm 比较肝、脾下缘 体积测量 –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 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 腹水
肝硬化:贲门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左膈静脉扩张迂曲
肝CT正常表现
• 腹部大体解剖:肝、胰腺、胆道 • 断层解剖表现:第二肝门、肝门 • CT正常表现:平扫、增强
肝脏大体解剖
• 肝脏大体形态:脏面“H”沟 – 横沟为肝门 – 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 韧带裂 – 右侧沟宽浅,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肝脏血管
• 肝脏血管:肝A、门V和肝V(类圆或分支状低密度) – 肝A:腹腔A→肝固有A,门V前,肝总管内侧 – 门V:肠系膜上V和脾V,分左、右支,肝门后部 – 肝V:三支,汇入下腔V,左肝V于左叶段间裂内; 中肝V于左、右叶裂内;右肝V于右叶段间裂内
肝脏分段示意图
肝叶
– 肝叶 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 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 右叶 线的右后外侧部 左叶 肝圆韧带裂左侧部 方叶 肝门前方,左、右叶之间部 尾叶 静脉韧带裂与下腔V之间部
肝段
• 肝段:依门V和肝A系统分支进行的分区
– 纵向:右、中、左肝V;横向:左、右门V主干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ct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韧带裂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右前叶上段ct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正常肝脏平扫ct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ct门静脉期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
肝硬化
• 继发性改变 – 脾大,脾梗塞: 脾外缘>7个肋单元 脾前极、主A前缘水平线 厚度>5cm 比较肝、脾下缘 体积测量 – 门静脉扩张,血栓形成 – 侧支循环形成:脾门脾周、胰周、贲门胃底、 食管下段及腰旁静脉血管增粗扭曲 – 腹水
肝硬化:贲门胃底静脉曲张
肝硬化:左膈静脉扩张迂曲
肝CT正常表现
• 腹部大体解剖:肝、胰腺、胆道 • 断层解剖表现:第二肝门、肝门 • CT正常表现:平扫、增强
肝脏大体解剖
• 肝脏大体形态:脏面“H”沟 – 横沟为肝门 – 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 韧带裂 – 右侧沟宽浅,前胆囊窝,后腔静脉窝
肝脏血管
• 肝脏血管:肝A、门V和肝V(类圆或分支状低密度) – 肝A:腹腔A→肝固有A,门V前,肝总管内侧 – 门V:肠系膜上V和脾V,分左、右支,肝门后部 – 肝V:三支,汇入下腔V,左肝V于左叶段间裂内; 中肝V于左、右叶裂内;右肝V于右叶段间裂内
肝脏分段示意图
肝叶
– 肝叶 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 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 右叶 线的右后外侧部 左叶 肝圆韧带裂左侧部 方叶 肝门前方,左、右叶之间部 尾叶 静脉韧带裂与下腔V之间部
肝段
• 肝段:依门V和肝A系统分支进行的分区
– 纵向:右、中、左肝V;横向:左、右门V主干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ct左侧沟窄深前肝圆韧带裂后静脉韧带裂各叶分界为解剖上肝叶和压迹以及胆囊窝与下腔v连线cantlies右前叶上段ct肝门附近的门静脉胆管和肝动脉主干以及第二肝门附近的肝静脉较粗大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正常肝脏平扫ct肝静脉和门静脉显示为低密度树枝状阴影ct门静脉期
肝脏常见病变CT诊断
肝癌CT、MR诊断PPT课件

冠状位T2WI
轴位FS T2WI
轴位DWI
轴位lava
50
51
病例三
A.动脉期显示肝右叶类圆形肿块周边呈环状强化(箭), 中心呈片状强化;B.门静脉期显示肿瘤中心呈高密度 强化
52
病例四
图1 CT增强显示左肝外叶肿块,边缘明显增强。 图2 肝左叶外侧殷肿块延迟增强,其远侧胆管扩张。
53
鉴别诊断
54
肝细胞癌
胆管细胞癌
中年较多发 肝炎病史,肝硬化基础
老年多见 胆道结石、炎症、寄生虫病史
大体病理:质软,出血、坏死、囊 质硬,出血、坏死少见,囊变罕见(
变多见; 病灶坏死更彻底(密度更 凝固坏死+粘液,密度偏高),可见
低)
钙化
AFP+
CA199+
增强:“快进快出”,多血供
"慢进慢出", 少血供
罕见胆管扩张
39
AFP 癌胚抗原
51ng/ml↑ 11.39ng/ml↑
<10ng/ml <5.00ng/ml
40
平扫
41
动脉期
42
门静脉期
43
• 延迟9min
44
• 平扫 • 动脉期 • 门脉期 • 延迟9min
45
46
李朋远,男,60岁
病例二
47
48
动 脉 期 门 脉 期
延 迟 脉 期
49
12
如何理解肝癌的“快进”?
1、何谓“快进”? 比相对正常的肝脏强化早、幅度大
2、哪些疾病有“快进”特点? 肝细胞癌、血管瘤、FNH、腺瘤
13例一14Fra bibliotek 例一15
例二
肝脏的CT影像诊断最全版ppt课件

❖病理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 肝细胞弥漫变性 坏死 ❖ 纤维组织增生 ❖ 肝细胞结节再生 ❖ 肝小叶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被改建 ❖ 肝变形、变硬 ❖ 门静脉高压 ❖ 肝功能损害
肝硬化- 病理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 临床与病理 ❖ 临床表现各有不同,在原发病基础上多出现肝大,
高血脂症。 ❖ 根据脂肪浸润程度和范围,脂肪肝分为弥漫性和
局灶性脂肪肝。 ❖ 大体病理可见肝大,肝脂肪含量可高达40%-50
严格执行突发事件上报制度、校外活 动报批 制度等 相关规 章制度 。做到 及时发 现、制 止、汇 报并处 理各类 违纪行 为或突 发事件 。
❖肝脏密度异常:
❖ 肝内胆管积气 最常见原因为外科术后 ❖ 门脉积气 常见肠系膜坏死,小儿坏死性小肠; ❖ 肝实质积气 产气杆菌引起的肝脓肿 ❖ 弥漫性肝密度增高 原发或继发性血色素沉着症; ❖ 肝内局限性钙化
肝硬化-CT表现
❖ 早期肝硬化患者CT表现可为正常或增大。 ❖ 中晚期表现为: ❖ ①肝缩小,全肝萎缩; ❖ ②肝轮廓呈结节状凹凸不平; ❖ ③肝叶比例失常,常是尾叶与左叶较大而右叶较小; ❖ ④肝门及肝裂增宽; ❖ ⑤脾增大; ❖ ⑥可伴有腹水。
肝脏常见病变影像诊断PPT课件

2019/11/14
16
肝右叶后上段海绵状血管瘤
MR横断面平扫示肝右叶后上段 内有一分叶状近椭圆形病灶,其 内信号均匀,T1WI(A、B)呈 低信号,T2WI(C~F)呈高信号, 边界清楚,轮廓光滑,大小约 4.0×5.2cm;增强扫描(G)早 期边缘见结节状强化,延迟后 (H~J),病灶内部逐渐填充, 呈均匀高信号
1,肝大小及形态所见与CT相同。 2 , 肝 脏 再 生 结 节 在 T1WI 上 一 般 呈 等 信 号 , 在
T2WI 上呈低信号,当结节有等信号或高信号时,提 示癌变。 3,MR门脉造影可观察侧支循环开放情况,对分流 术和肝移植提供重要术前信息并评价术后分流 情况,代替有创性门脉造影。
2019/11/14
3,动态增强扫描,典型血管瘤早期为边缘增强, 可呈结节状,与血管密度相同。
4,随延迟扫描强化向中央扩展,约数分钟至10 分钟肿瘤与肝组织完全呈等密度或略高密度。
5,瘤内血栓或纤维化部份始终为低密度。
6,少数肿瘤从中央开始强化或混合强化。
2019/11/14
14
【影像诊断】
三、MRI
1,典型的海绵状血管瘤在T1WI像上为均匀稍 低信号,质子像上呈均匀稍高信号。
33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4,肝硬化表现 5,增强扫描:常规增强扫描只能观察到门静脉期
或肝实质期,肿瘤呈不规则强化, 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中央坏死区 呈裂隙状更低密度区。
2019/11/14
34
【影像诊断】
二、CT诊断 6,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 造影剂呈“快进快出”表现。 采用专用压力注射器以2.0~3.0ml/s速度 注射80~100ml对比剂,开始注射后延迟 16~20s开始扫描为动脉期;延迟50~60s开 始扫描为门静脉期;延迟至110~120s扫描 为平衡期。
肝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PPT幻灯片课件

原发性肝癌MRI表现
T1WI
T2WI
T1加权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象
肝脏平面显象-胶体99mTc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象( SPECT ) 阳性显象-67Ga,99mTc-PMT 肝血池显象-99mTc-RBC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肝动脉造影表现
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动脉变形(移位、扭曲、扩张) 动静脉瘘 造影剂湖 门脉癌栓
肝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AFP阳性
无占位: -妊娠 -睾丸或卵巢肿瘤 -活动性肝病:AFP与ALT绝对值和动态变化 有占位:原发性肝癌 少数转移癌(胃、胰腺……)
活动性肝病
AFP多在 400 μg/L 以下 AFP动态变化与ALT波动相关 AFP异质体LCA结合型 < 25% 定位诊断(-)或为硬化结节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
非上皮细胞肿瘤----血管瘤,血管肉瘤 其他细胞瘤----纤维瘤,畸胎瘤,癌肉瘤 未分化肿瘤 造血及淋巴瘤 转移瘤 上皮性异常病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瘤样损伤----错构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常见肝脏肿瘤
原发性 恶性 良性 肝细胞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 肝囊肿病 肝母细胞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继发性 胃肠道、肺、 泌尿生殖系统转移 癌肿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AFP异质体
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 肝癌-- > 25% 良性肝病-- < 25% 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DCP
异常凝血酶原(γ-羧基凝血酶原,des- γ-carboxy prothrombin,DCP) 正常值 < 300 μg/L 阳性率70%,有助于AFP低浓度或(-)肝癌的辅助诊断,但小肝癌阳性率明显降低,不能用于早期诊断
T1WI
T2WI
T1加权
增强动脉期
增强静脉期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放射性核素显象
肝脏平面显象-胶体99mTc 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显象( SPECT ) 阳性显象-67Ga,99mTc-PMT 肝血池显象-99mTc-RBC
原发性肝癌影像诊断 -肝动脉造影表现
肿瘤血管 肿瘤染色 动脉变形(移位、扭曲、扩张) 动静脉瘘 造影剂湖 门脉癌栓
肝占位病变鉴别诊断 -AFP阳性
无占位: -妊娠 -睾丸或卵巢肿瘤 -活动性肝病:AFP与ALT绝对值和动态变化 有占位:原发性肝癌 少数转移癌(胃、胰腺……)
活动性肝病
AFP多在 400 μg/L 以下 AFP动态变化与ALT波动相关 AFP异质体LCA结合型 < 25% 定位诊断(-)或为硬化结节
世界卫生组织肿瘤组织学分类
非上皮细胞肿瘤----血管瘤,血管肉瘤 其他细胞瘤----纤维瘤,畸胎瘤,癌肉瘤 未分化肿瘤 造血及淋巴瘤 转移瘤 上皮性异常病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 瘤样损伤----错构瘤,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常见肝脏肿瘤
原发性 恶性 良性 肝细胞癌 肝海绵状血管瘤 胆管细胞癌 肝囊肿病 肝母细胞瘤 肝细胞腺瘤 局灶性结节性增生 继发性 胃肠道、肺、 泌尿生殖系统转移 癌肿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AFP异质体
小扁豆凝集素(LCA)结合型 肝癌-- > 25% 良性肝病-- < 25% 单克隆抗体
原发性肝癌肿瘤标记 -DCP
异常凝血酶原(γ-羧基凝血酶原,des- γ-carboxy prothrombin,DCP) 正常值 < 300 μg/L 阳性率70%,有助于AFP低浓度或(-)肝癌的辅助诊断,但小肝癌阳性率明显降低,不能用于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