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四 Word
实验四Word表格和图形处理

Word 2000 表格和图形处理一.表格的制作(一)表格的创建1.自动创建简单表格:(1)使用“插入表格”菜单命令创建表格――“表格/ 插入/ 表格..”①固定列宽→数值……固定列的宽度自动……将页面宽度平均分布给各列②根据窗口调整表格→在Web版式下,使表格宽度随窗口变化③根据窗口内容调整→列宽自适应内容的宽度④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可选择多种格式(2)使用“插入表格”按钮创建表格2.手工绘制表格→有的表格除横、竖线外还包含了斜线,对于这类表格还可采用手工绘制的方法。
3.文字和表格的转换:段落标记、逗号、空格、制表符、其他字符(二)表格的编辑1.在表格中输入和编辑(将插入点移动到单元格中即可输入文本)①可按Tab健将插入点移动到当前单元格的下一个单元格②按Shift+Tab键移动到上一个单元格③按上、下箭头键可将插入点移动到上、下一行相应的单元格中2.选定表格:单元格、行、列和全表★单元格的选定与单元格内部文字的选定的形式不同。
3.修改行高、列宽①用鼠标拖动的方法调整表格的行高、列宽②表格/表格属性/行高、列宽选项卡4.移动或者复制单元格、行或列5.插入单元格、行或列6.删除单元格、行或列7.合并单元格8.拆分单元格和表格9.表格标题行的重复(三)表格格式化1.缩放表格→左键表格右下角拖动2.改变行高和列宽→①拖动鼠标②精确设置→“表格属性”③自动调整→“表格 / 自动调整”3.排版表格中的文本→①“表格 / 表格属性 / 单元格”②“表格 / 绘制斜线表头”4.设置表格边框和底纹①边框的设置:定位→格式/边框和底纹/应用范围”→预览★或用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②底纹的设置:定位→“表格/边框和底纹/底纹”5.表格自动套用格式:定位→“表格/表格自动套用格式”6.表格在文档中的排版①改变表格的位置:鼠标拖动、定位“表格/表格属性”→“表格”→“对齐方式”②文字环绕表格:文字环绕→定位→……(四)表格的计算与排序① Word对表格的单元格命名原则(包括Excel):行用数字表示,列用字母表示(如:A1表示第1行第1列;B3表示第2行第3列)②表示n个不连续的表格,则用逗号分隔(如――B2,C3,D6)③表示n个连续的表格,则用冒号分隔(如――B2:C6)1.表格的计算:定位→“表格/公式”2.表格排序:①“定位”相当于全选②先选择后排序二.插入图表、文本框、图形框等对象(一)插入剪贴画和图形文件、图表1.插入剪贴画:定位→“插入/图片/剪贴画”2.插入图片文件:定位→“插入/图片/来自文件”★插入图片默认方的环绕方式为“嵌入型”△“插入”→①插入②链接文件③插入和链接3.插入图表:定位→“插入/图片/图表(二)绘制图形(“视图/ 工具栏/ 绘图”)1.绘制基本图形(“绘图”工具栏)<Shift>、<Ctrl>★如需绘制正方形或圆形,单击“矩形”或“椭圆”按钮后,按住Shift键,再拖动鼠标即可。
实验四 word高级应用一

实训四word高级应用一
【实训目的】:学习在Word中进行长文档排版编辑的步骤和方法。
【实训准备】:
1.复习有关理论知识。
2.每位同学在桌面上建立一个文件夹,文件夹的命名方式是:“学号姓名”,例如“063380101张守信”。
将完成的实验内容放在该文件夹中。
3.将文件夹压缩并通过服务器上传到教师机中指定的文件夹中。
【实训软件】:office2007
【实训内容(含操作步骤)】:
给定一个未排版的论文,对该论文进行排版和编辑
1)新建立一个word文档,设置或修改样式,主要修改三级标题和正文样式,
三级标题样式分别是“标题一:宋体,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和段后各
0.5行,标题二:宋体,四号,加粗,左对齐,标题三:宋体,小四号,加
粗,左对齐,每一级标题都设置自动更新,正文:宋体,小四号,左对齐,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矩为固定值18磅。
”
2)将未排版的论文的内容全部复制到新建立的文档中.
3)在大纲视图中对相应的标题设置相应的级别。
4)设置多级符号,设置三级符号,每一级对应相应的标题,每一编号从1 开始。
5)在每一章的结尾处插入一个分节符,并在下一页开始新节。
6)对相应的图或表加上题注,先加一个标签,设置编号为使用章节号,并用连
字符“-”,对每一个图或表都加个题注。
7)生成目录,插入一个目录,标题只要三级标题和标题
8)插入页眉和页脚,每一节设置不同的页眉和页脚
9)在页眉中使用域,使之显示章节号和章节名称
10)在页脚中插入页码,页码从第一章的首页开始
【实训报告】。
(word完整版)实验4 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炉甘石洗剂(学生用)

实验二混悬型液体制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
掌握混悬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混悬剂的质量评定方法。
3。
了解各种附加剂对混悬剂稳定性的作用二、实验原理混悬液为不溶性固体药物微粒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体系,可供口服、局部外用和注射。
优良的混悬剂应符合一定的质量要求:(1)外观粒子应细腻,分散均匀、不结块.(2)粒子的沉降速度慢,沉降容积比F (V/V)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颗粒沉降后,经振摇易再分散,以保证均匀,分剂量准确.混悬剂的稳定剂一般分为三类:(1)助悬剂;(2)润湿剂;(3)絮凝剂与反絮凝剂。
混悬剂的制备方法有分散法和凝聚法,分散法为主要制备方法,其流程为:固体药物→粉碎→润湿→分散→助悬、絮凝→质检→分装即,将固体药物粉碎成所需粒度的微粒,再根据主药的性质混悬于分散介质中并加入适宜的稳定剂.对于亲水性药物,可先干燥粉碎至一定的细度,再加入处方中的液体进行研磨,通常1份药物加0。
4~0.6份液体分散介质为宜(遇水膨胀的药物配制时不采用加液研磨);对于疏水性药物,先加入一定量的润湿剂或高分子溶液与药物研磨,使药物颗粒润湿,在颗粒表面形成水化膜,再加液体研磨至所需要求,最后加分散介质至足量,即得.混悬剂的稳定性直接决定其质量好坏,因此需对稳定性进行研究,所用的方法有:1.微粒大小的测定:微粒大小直接影响其稳定性;2.沉降速度的测定:反映助悬剂、絮凝剂的稳定效果;3.沉降容积比测定:评价助悬剂和絮凝剂的效果;4.絮凝度的测定:比较絮凝剂的絮凝程度;5.流变学测定:确定混悬剂的流动类型;6.重新分散试验:评价混悬剂的再分散性;7.x电位的测定:评价混悬剂的稳定性.三、实验药品和仪器药品:炉甘石、氧化锌、纯化水仪器:天平、乳钵、烧杯、玻棒、量筒、具塞刻度试管、滴管、120目筛或100目筛等四、实验内容炉甘石洗剂的制备(不同助悬剂对炉甘石洗剂稳定作用的比较)[处方] 见表1[制法]①炉甘石、氧化锌过120目筛或100目筛;②将各稳定剂按处方量配成的胶浆或溶液(10ml):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0.1g,加水10ml,溶胀后加热溶解成胶浆;(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称取0.1g使用)西黄蓍胶0.1g,加乙醇数滴(3~4滴)润湿均匀,加水10ml于研钵中,研成胶浆,全部移至烧杯备用;吐温-80 0.4g,加水10ml溶解备用;三氯化铝0.024g,加水10ml溶解;(实验前提前配好,用时每组量取10ml使用)枸橼酸钠0。
实验四 Word文稿的基本操作

实验四Word文稿的基本操作一、实验目的1. Word文档的创建与保存2. 字符的输入3. Word文档字符格式的设置4. Word文档段落格式的设置5. Word文档页面格式的设置6. Word文档节格式的设置二、实验内容在可写硬盘D盘的根目录中新建一个以本人本人学号、姓名和实验编号为文件名的作业文件夹(例如,121234567张三实验四),完成以下内容:1. 使用“空白文档”模板建立一个Word文档文件,文件名为:学号姓名.doc(例如,081212345张三.doc,输入文件名时不需要输入“.doc”)。
2. 在新建的Word文档中输入素材文件夹“玄武湖.txt”中四段文字,输入文章标题(根据文字内容自定标题),每段前输入一个小标题(根据文字内容自定),标点符号以全角显示。
输入文字时请练习自动图文集词条的添加及自动更正功能。
3. 替换操作:自选在四段文字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用作被替换的文字,自定义替换后的文字以及文字的格式。
(例如,将“南京”全部替换为“金陵”,同时给“金陵”加上文字效果:闪烁背景)4. 设置字符格式:(1)设置文章标题格式:居中,加下划线,黑体,加粗,三号字,字符间距加宽3磅。
(2)设置每段小标题格式:使用标准样式库中的“标题2”样式。
(3)设置四段文字格式:楷体,五号字。
5. 设置段落及节的格式:(1)文章标题格式:段前1行,段后1行,1级大纲级别。
(2)修改标准样式“标题2”的格式并应用到整个文档:仿宋体,加粗,四号字;段前0磅,段后0磅,单倍行距。
(3)第一段首字下沉2行,距正文0.2cm,首字字体为黑体。
(4)第二段添加蓝色1磅带阴影边框,填充浅黄色式样为20%的底纹。
(5)在第三段之前插入一个分节符,分节符类型为“下一页”。
设置第三段文字分两栏显示,栏间加分隔线。
(注意:将视图方式从“页面”视图更换为“普通”视图,观察分栏文字前后的分节符。
可以尝试通过Del键删除分节符,在切换视图看有何变化,可通过快捷键Ctrl+Z撤销删除恢复原状。
(完整word版)玉米中淀粉含量的测定

实验四 玉米粉中淀粉含量的测定(旋光计法)二、实验原理淀粉具有旋光性,在一定条件下旋光度的大小与淀粉的浓度成正比。
用氯化钙溶液提取淀粉,使之与其他成分分离,用氯化锡沉淀提取液中的蛋白质后,测定旋光度,即可计算出淀粉含量。
四、操作方法1。
把样品研磨并通过40目以上的标准筛,称取2g 样品,置于250ml 烧杯中。
2.加水10m1,搅拌使样品湿润,加入70ml 氯化钙溶液,盖上表面皿,在5min 内加热至沸并继续加热15min 。
加热时随时搅拌以防样品附在烧杯壁上.如泡沫过多可加1~2滴辛醇消泡。
3。
迅速冷却后,移入l00ml 容量瓶中,用氯化钙溶液洗涤烧杯上附着的样品,洗液并入容量瓶中。
4。
加5mI 氯化锡镕液,用氯化钙溶液定容到刻度,混匀,过滤,弃去初滤液,收集滤液装入旋光管中,并于旋光计中测定样品溶液旋光度。
五、计算 100m 203L 100(%)⨯⨯⨯⨯=α淀粉式中:α-—旋光度读数,度;L —-观测管长度,dm;M-—样品质量,g203-—淀粉的比旋光度,度六、说明1。
氯化钙溶液可以作为淀粉的提取剂,是因为钙能与淀粉分子上的羧基形成络合物,使淀粉与水有较高的亲合力而易溶于水中.2。
淀粉溶液加热后,必须迅速冷却,以防止淀粉老化,形成高度晶化的不溶性淀粉分子微束。
3.氯化锡溶液的作用是沉淀蛋白质,因为蛋白质也具有旋光性(左旋性).蛋白质含量较高的样品,如高蛋白营养米粉,用旋光法测定时结果偏低,误差较大。
思考题:1.样品加盐酸处理时,煮沸时间少于或多于15分钟会对测定结果产生什么影响? 答:因为淀粉水解成葡萄糖才有旋光,控制加热时间是为了水解完全保证测定的准确性。
若煮沸时间少于15min,淀粉可能水解不完全;如果煮沸时间多于15min ,会发生副反应,产生糊精,也会影响实验结果。
2.为什么过滤时要弃取初始滤液15mL?答:一是因为本小组在用滤纸做漏斗时未用蒸馏水先弄湿滤纸,直接倒需要过滤的浑浊液,因此会有部分未通过滤纸,直接从滤纸与漏斗的缝隙处流入烧杯;二是为了在滤纸表面形成滤饼层,此样液固体含量较高,适合使用滤饼层过滤,通常,过滤开始阶段得到的是浑浊液,对实验结果会有影响,所以要舍弃前15ml.。
(3.14)实验四Word基本编辑二及图文混排操作要求

(3.14)实验四Word基本编辑⼆及图⽂混排操作要求实验四Word 2010基本编辑⼆及图⽂混排⼀、实验⽬的1.掌握Word 2010⽂档与⽂字处理软件的基本操作,包括:1)基本操作:新建、打开、保存、保护、打印(预览)⽂档。
2)基本编辑操作:插⼊、删除、修改、替换、移动、复制;3)字体格式化;段落格式化;页⾯格式化;4)表格操作:表格的创建和修饰,表格的编辑;5)⽂档的审阅:繁简互化和修订;6)图⽂混排:图⽚、⽂本框、艺术字、图形等的插⼊与删除、环绕⽅式和层次、组合等设置。
⼆、实验内容重命名“Word基本编辑⼆.docx”为“本⼈10位学号.docx”,按照下述要求完成对其的编辑操作,最终效果可参考“最终效果⽂档.pdf”。
1)在第⼀⾏前插⼊⼀⾏,输⼊⽂字“蛇”(不包括引号),并居中、⿊体、三号。
2)对“(⼆)⾎循毒”和“(三)野外急救”部分中间段落存在的⼿动换⾏符(软回车),替换为段落标记(硬回车)。
3)删除⽂档中所有的多余空⾏。
(提⽰:⼀个段落标记替换两个段落标记)4)删除第⼆段中所有的空格,并将第⼆段⽂本繁体转化为简体。
5)设置⽂档“指定⾏和字符⽹格”,每⾏38个字符数。
6)以修订⽅式执⾏操作:为第⼆个段落设置⾸字下沉效果;设置完成后退出修订⽅式。
7)为第⼀⾏⽂字“蛇”设置超链接,链接到:/doc/e848a89b6137ee06eff918a1.html 。
8)将“⽬录蛇”下的两⾏⽂字“蛇的种类及其习性”和“蛇毒的成分及毒理”“双⾏合⼀”,并调整字体为“三号”后,置于“⽬录蛇”右侧。
9)对表格“眼睛蛇科品种简介”设置重复标题⾏,将表格外框线设置线宽为1.5磅。
10)对⽂章中所有的“蛇”字(不包括题注)加粗、红⾊显⽰。
11)对“第1章蛇、第2章蛇的种类及其习性、第3章蛇毒的成分及毒理”中的所有段落(不包括章名、⼩节名、表)使⽤⾸⾏缩进2字符、1.4倍⾏距。
12)表格操作。
将“中⽂学名:蛇(Snake)门:脊索动物”所在⾏开始的5⾏内容转换成⼀个4列的表格,并要求“根据内容调整表格”。
(完整word版)实验4元件伏安特性的测定

实验4 电阻元件伏安特性的测量【实验目的】1.验证欧姆定律;2.掌握测量伏安特性的基本方法;3.学会直流电源、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等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V~特性实验仪1台、专用连接线10根、电源线1根、保险丝(1A,FB型电阻A321已在电源插座中)2根、待测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小灯泡各2只。
【实验原理】1.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在某一电学元件两端加上直流电压,在元件内就会有电流通过,通过元件的电流与端电压之间的关系称为电学元件的伏安特性。
在欧姆定律R=式中,电压U的单位U⋅I为伏特,电流I的单位为安培,电阻R的单位为欧姆。
一般以电压为横坐标和电流为纵坐标作出元件的电压-电流关系曲线,称为该元件的伏安特性曲线。
图4-1 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图4-2 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对于碳膜电阻、金属膜电阻、线绕电阻等电学元件,在通常情况下,通过元件的电流与加在元件两端的电压成正比关系变化,即其伏安特性曲线为一直线。
这类元件称为线性元件,如图4-1所示。
至于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等元件,通过元件的电流与加在元件两端的电压不成线性关系变化,其伏安特性为一曲线。
这类元件称为非线性元件,如图4-2所示为某非线性元件的伏安特性。
在设计测量电学元件伏安特性的线路时,必须了解待测元件的规格,使加在它上面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均不超过额定值。
此外,还必须了解测量时所需其它仪器的规格(如电源、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等的规格),也不得超过其量程或使用范围。
根据这些条件所设计的线路,可以将测量误差减到最小。
2.实验线路的比较与选择a 电流表内接b 电流表外接图4-3 电流表的内、外接线路在测量电阻R 的伏安特性的线路中,常有两种接法,即图4-3 (a)中电流表内接法和图4-3 (b)中电流表外接法。
电压表和电流表都有一定的内阻(分别设为V R 和A R )。
简化处理时直接用电压表读数U 除以电流表读数I 来得到被测电阻值R ,即I U R /=,这样会引进一定的系统性误差。
探针法测电阻率word版

实验四探针法测电阻率1.实验目的:学习用四探针法测量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率和扩散薄层的电阻率及方块电阻。
2.实验内容①硅单晶片电阻率的测量:选不同电阻率及不同厚度的大单晶圆片,改变条件(光照与否),对测疑结果进行比较。
②薄层电阻率的测呈::对不同尺寸的单面扩散片和双而扩散片的薄层电阻率进行测Mo改变条件进行测呈(与①相同),对结果进行比较。
图1四按针法測电阻率躱建图(切四淀舒测启泪率装簣(小半无筲犬祥品上採针顿的分布及半球等势面k)正方形排列的四探针酬直线枠列的四探针图形3-实验原理:在半导体器件的研制和生产过程中常常要对半导体单晶材料的原始电阻率和经过扩散、外延等工艺处理后的薄层电阻进行测量。
测量电阻率的方法很多,有两探针法, 四探针法,单探针扩展电阻法,范徳堡法等,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四探针法。
因为这种方法简便可行,适于批量生产,所以目前得到了广泛应用。
所谓四探针法,就是用针间距约1亳米的四根金属探针同时压在被测样品的平整表而上如图la所示。
利用恒流源给1、4两个探针通以小电流,然后在2、3两个探针上用髙输入阻抗的静电计、电位差计、电子亳伏计或数字电压表测量电压,最后根据理论公式计算岀样品的电阻率m式中,C为四探针的修正系数,单位为厘米,C的大小取决于四探针的排列方法和针距, 探针的位置和间距确左以后,探针系数C就是一个常数:V:,为2、3两探针之间的电压,单位为伏特:I为通过样品的电流,单位为安培。
半导体材料的体电阻率和薄层电阻率的测量结果往往与式样的形状和尺寸密切相关,下面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进行讨论。
(1)半无限大样品情形图1给岀了四探针法测半无穷大样品电阻率的原理图,图中(a)为四探针测量电阻率的装置:(b)为半无穷大样品上探针电流的分布及等势而图形:(c)和(d)分別为正方形排列及直线排列的四探针图形。
因为四探针对半导体表而的接触均为点接触,所以, 对图1 (b)所示的半无穷大样品,电流I是以探针尖为圆心呈径向放射状流入体内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分栏操作
2.Word2010的表格制作
● 表格的建立及内容的输入 ● 表格的编辑
(添加或删除行、列、单元格; 修改行高列宽、合并单元格等)
●表格的格式化
(字体、边框底纹等)
●表格生成图表
3.Word的图形及页面排版
● 在文档中插入图片及图文混排 ● 公式编辑器 ●页面排版
实验任务:
1.基本任务:按照P170的实验指导 进行实验 2.巩固任务:Word操作练习题 3.高级应用任务:将未排版的毕业 论文按标准格式要求进行排版
实验四 P170 Word
湖南科技大学 动和退出
● Word文档的新建保存与打开
● Word文档的编辑操作
(选定、复制、移动、增删、修改
文字等)
●样式的使用
1.Word2010的基本操作
● 字符的格式设置 【字体】
● 段落的格式设置 【段落】
● 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