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全面版
2012届高三语文专题复习精品试题解析:【专题9】现代文阅读(3)小说阅读

【专题九】现代文阅读(3)小说阅读【考纲解读】2011年“考试大纲”明确要求:“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现代文阅读”中,要求学生“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并提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等三项九条具体的测试要求。
散文阅读属文学作品阅读,高考测试除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综合能力外,还要考查学生初步鉴赏评价的能力。
“理解”和“分析综合”包括七条具体要求,是阅读方面基本的能力要求,能力层级分别属于B级和C级。
而“鉴赏评价”包括两条具体要求,要求学生能对所给文章的思想内容进行评说,对其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进行初步赏析。
这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较高的一种能力要求,能力层次属于E级。
【高考体验】(2011陕西卷)文史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血的故事林海音南腔北调的夏夜乘凉会,一直聊到月上中天,还没有散去的意思。
大家被彭先生的故事迷住了。
彭先生是张医师的朋友。
张医师最近常鼓励大家去验血型。
大家都没有动过大手术,对于血的一切不够亲切。
今晚又谈到了血型。
这位彭先生说,作为现代的国民,血型不可不验,而且它或许还有意想不到的妙用呢!这时,钱太太开腔了:“干脆说罢,我就怕验出是AB型的!”钱太太所以这么说,实在也怪张医师,他曾说AB型是不祥之兆。
“我丈母娘就是AB型的。
”这时,彭先生忽然冒出来这么一句话。
钱太太“咯”地笑了:“还管丈母娘的血型呢!”张医师紧接着说:“提到彭先生的丈母娘,你们别笑,这里还有段恋爱悲喜剧呢!倒是可以请彭先生讲给你们听。
”“谈起来,是五年前的事了,”彭先生躺在藤椅上,仰着头,喷着烟,微笑着,他倒真是在做甜蜜的回忆呢!“那时秀鸾在秘书室做打字员,天天从我办公桌的窗前经过。
2012年高考小说阅读复习

或者说
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解读人物形象?
回归课本
思考:下面这些文字运用了哪些手法刻画了王熙凤怎 样的性格特点?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 有人笑道,说:“我 来迟了,不曾迎接远 客!”黛玉纳罕道: “这些人个个皆敛声 屏气,恭肃严整如此, 这来者系谁,这样放 诞无理?”心下想时, 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 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 进来。
尽量分点,标出① ② ③。
五、几个命题要点:
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来自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 4.理解小说标题
5.概括探究主题
6.品味语言特色
7.分析写作技巧
第二部分
题型剖析
命题角度一:情节
知识储备:
1、情节的运行方式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情节的摇摆 在一个小说中,即使开端和结局都很简单,作家也绝 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跑到底的,而是让他千折百回,最终 才抵达胜利的彼岸,即体现出情节的曲折性。情节的摇摆
是面包;有对比冲突线索,如鲁迅的《祝福》,祥林
嫂与鲁四老爷的矛盾冲突,就是构成情节的主要线索。
还有人物线索、情感变化线索等。
3.抓住小说中的场面
《面包》也可以从场面入手,第一个是卧室内的场
面,第二个是厨房内的对话场面,第三个是第二天晚 饭时的场面,抓住这些场面,就能概括出本文的故事 情节。
常用答题模式
究)
究)
象的理解)
命 题 分 析
通过以上表格的综合比较,可以得出浙江卷近几 年在小说阅读这一考点上的几个特点: 1.涉及的阅读文本以外国小说为主, 往往选取独立成篇的现代微型小说。 2.命题题量和分值相对固定:5小题,总分20分,围 绕小说的几个要素命题。且必有一个题目为探究性题 目,考查对作品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此题的 答题方向是基于一定范围内的开放性。 3.从考查的能力范围上来说,以考筛选、理解、概括、 分析能力为主,鉴赏评价能力偶有涉及,探究类的题 目有但命题角度每年不尽相同。
2012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指导正式版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
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 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
;渲染气氛等。
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 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息。
⑤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含蓄俏皮,富于情趣
《柔弱的人》
• 答案:
• 例:“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张红了脸,牵 动衣襟,但一语不发……”(1分)【先指出所 选的句子】该处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写出尤丽娅 对“我”的强词夺理感到愤怒与不安,想争辩却 又不敢出声,不满却无奈。(2分)【分析句子 具体的内容】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软弱的性格。 (1分)【作用】另外,该处描写在结构上使上 下文衔接自然,为下文“我”的进一步扣钱蓄势 。【附加作用】
•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 XX是一个……的人。
•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 性格(思想品质)。
•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 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例题(一)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 人物形象。(5分)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③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2012届高三语文小说阅读4

考情报告 三年高考 知识构建 思维技巧 决胜· 预测演练
着,汉子们并不理会,仍一头一头推过去。之后是运驮子, 就玩一般了。这边的汉子也一个接一个飞身小过去。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 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 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这索由 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倒 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 抓住。猛然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 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 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唿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 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 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黏汗,风吹得身子抖起来。顺风出一 口长气,又觉出闷雷原来一直响着。 (选自《阿城精选集》,有删改)
弟临走时,悄悄叮嘱我:爸老了,有时犯糊涂,在你这里, 你精心点。我说,你放心吧。 弟走后,父亲说,看看,你弟变能干了。我说,是,弟一直 都很能干。父亲对弟的赞许是在他走后说出来的。 (改编自李丽娟的作品) 5.文章开头写弟弟迷恋音乐,这对后文叙事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拨]鉴赏人物形象题。这一题型也是平时训练重点,只需找 出和人物相关的内容,再根据内容概括形象的特点即可。 [答案]①“懒懒”地说话、“稳稳”地坐在马上:表现他在怒江 天险前的从容不迫,胸有成竹;②敲一敲溜索,“吼”“我” 过江:表现他认真负责,关爱部下;③瞟一眼,问一声:表 现他受人尊敬,与手下配合默契;④一声唿哨、最后一个过 溜索:表现他的英雄气概,粗犷豪迈。
2012年广东省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

2012年高考语文复习----小说阅读范围:1.一般篇幅在1200左右,微型小说或者删改后的短篇小说。
2.选取长篇、中篇、短篇小说的一个片断、某一个情节或某一个场景进行考查。
试卷阅读材料的选择,应以现当代的中外名篇或名家之作为主,作品内容应是具有较强的文学性或审美情趣、具有深刻现实意义的作品,特别是近年发表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时文,更是命题人选材的重点。
3.重视《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标(实验)》推荐小说。
考向:2007年是广东省首次采用选考题型的年份,此后,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材中,基本是散文与小说轮换考查。
2007年是散文阅读,2008年则考了小说阅读,2009年回到散文阅读,2010年又是小说阅读。
选材上,两年都是选自外国名家名篇。
2008年所选作品是巴西作家若昂·吉马朗埃斯·罗萨的《河的第三条岸》,2010年是西德作家沃尔夫冈·博歇尔特的短篇小说《面包》。
题型则相对稳定,2010年难度开始降低,广东高考小说的命题主要围绕着以下五个关键词:环境: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情节:着重于情节的概括、情节的特点分析、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理解、情节的合理性探究。
人物:人物个性特征分析、主要人物的辨析、人物性格发展的合理性探究。
主题:着重小说意蕴主旨的全面理解或小说主旨某一侧面的归纳、合理性探究。
探究:从思想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各个方面探究小说的深刻思想;从不同方面入手,探究民族心理与人文精神;立足自我,感悟和体验文本,独立思考,提出自我的见解。
第一讲把握小说情节,赏析人物形象考点一:把握小说情节小说情节是在小说提供的特定环境中,由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人与环境间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解决的整个过程。
在情节方面设置的题型通常有:1.概述情节;2.对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
题型一概述情节必修三中的小说《项链》的故事情节极具特色。
第一部分为引子,叙述马蒂尔德因为天生美丽而幻想过高雅奢华的生活,因而不满意自己的处境。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2章第2节小说阅读课件新人教版

(据郝运译文删改)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新人 教版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新人 教版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 的两项是( )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新人 教版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新人 教版
【命题揭秘】本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谈观点,要先说出自己的观点,再概括选 文中的事实进行佐证。
【参考答案】观点一:使主题思想更加集中、深刻。 ①以小见大,揭露当时法国上层社会的不良风气和多种 黑暗现实;②讽刺官场中趋炎附势、官官相护、相互推 诿的丑恶现象;③揭示出一个道理:如果社会需要保护 人,如果大家都寻求保护人,社会就会失去“保护”, 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公正的思考与追求。
山西省2012届高考语文复习第1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部分第 2章第2 节小说 阅读课 件新人 教版
观点二: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①抓住“保护人”时刻想要保护他人的这一突出心 理特征,采用夸张的语言和动作描写,惟妙惟肖地刻画人 物性格;②以“保护人”为线索,使对比手法更加突出, 有利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前后反差;③通过“保护人”含义 的变化,淋漓尽致地集中呈现小说的讽刺特色。 观点三:使情节结构更加紧凑、有序。 ①以“保护人”的故事构成情节发展的主体,使结构 主干突出,不枝不蔓;②以“保护”与“被保护”为纽带, 聚拢各种人物矛盾,使结构层次分明,井然
他突然坐下来,伏在珀蒂帕的桌上写道:“总 主教大人:我荣幸地向阁下报告,最近有一个桑蒂 尔神父欺我为人忠厚,用尽种种诡计和谎话陷害我。 受他花言巧语哄骗,我竟至于……”
201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题1

2012届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复习题 1一、(2011·野寨中学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有钱无钱钱百万姓钱名百万。
钱百万姓钱却没有钱,钱百万的钱只能看不能用。
钱百万的钱不是假钞,不是冥钱,是货真价实的钱币,只是不能流通罢了——钱百万的钱,全是古钱。
人称钱百万是古庙镇一怪:乃钱币爱好者也。
每天,钱百万都不忘把那些收集的钱币拿出来反反复复地摩挲欣赏,组合排列,辨识鉴定,乐此不疲。
钱百万的钱币使小镇人大开眼界,其中有空首布、有齐刀、有秦半两、有汉代厌胜钱、有永安五铢、有开元大钱、有北宋铁母、有太平天国珍钱,更多的是清代的钱币,真可谓洋洋大观。
钱百万是退休的小学教师,那点可怜的退休金还不够他每月搜罗两三个钱币。
钱百万唯有从牙缝里抠,平素鱼肉几乎是不进门的,常常素菜一碟、白饭一碗,自得其乐。
幸好早先这些古钱币在小镇人心目中并不金贵,半送半卖给钱百万的。
近年开放了,小镇人渐渐明白:这些古钱币其实老值钱呢。
因而再不肯轻易售之于钱百万。
渐渐有了专做古钱生意的,在小镇上收了贩到市里、省城里。
古钱价被越抬越高。
钱百万开始望钱兴叹。
看中的,爱不释手的,却无钱购之。
钱百万先后发现了圜钱、饼钱、永乐钱异品等,看得钱百万心儿痒痒,又恨恨不已。
钱钱钱,我钱百万姓钱名百万,拥钱“百万”想集几枚喜之爱之的古钱却阮囊羞涩,这钱币岂不是不集还罢,越集越气。
那些发了的大款,仿佛洞察了钱百万的心理,三天两日有人上门来拜访钱百万,意欲高价收购钱百万的古钱珍藏。
头几次来的,无不被钱百万骂了个狗血喷头。
后几次来的,钱百万快人快语:“免开尊口”。
再后来上门的,钱百万傲然不理。
来人不急不躁,只叙家常,不谈钱币。
说起来钱百万家也真可怜,屋里摆设像开阶级教育展览,除了钱币别无它物。
来人很诚恳地说:“人生在世,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这些钱币是能吃是能用,还是能带到棺材里?苦了一辈子,没享半点清福,怨不怨?凭你的经济实力,再想觅个看得上眼的古钱币比登天还难,与其空守着,还要提心吊胆别人来偷来骗,倒不如趁早出手,也免操了那种种的心思,乐得眼不见心不烦。
2012年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第三部分文学类文本阅读:第一节——小说阅读ppt

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 宗旨,结合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一是烘托 人物的心情,二是烘托周围的气氛,三是推 动情节的进一步发展,四、暗示社会环境, 五、突出主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 章作答。 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 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 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 情节发展。
2012年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部分
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第 一 节
考点分析
2011年高考全国文学类文本阅读考点分析一览表
省份 全国新课标卷 全国大纲卷 北京卷 作品标题 血的故事 针挑土 祁连雪 作者 林海音 芳菲 王充闾 体裁 小说 散文 散文
天津卷
上海卷 重庆卷 山东卷 广东卷 江苏卷
塔上的树
又见鹭鸶 论诚意 审丑 严冬海猎 这是你的战争!
小说
小说 散文 散文 散文 小说 小说
命题特点
1.选考文本散文、小说双峰并峙。选文范围广泛,体裁倾 向明显。从近几年命题选材来看,—是涵盖古今中外的名家 名作,有短篇文章,也有长篇节选,字数约1000字左右。 2011年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小说选材占了7题,比率为历年 之最。二是散文为命题首选,其次是小说,戏剧文本因选材、 理解等原因进入命题者视野的可能性不大。 2.选文注重文质兼美。散文选材侧重语言优美,情理交融, 意蕴深刻。小说选材侧重现当代中外名家名作,偶尔涉及古 代名著,强调文学性和审美趣味。 3.题型稳中出新。题型主要采用主观题或主、客观混合的 形式,以主观题为主。新课标省市的主观探究题注入了生机 和活力,对学生的创新解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4.考查重点突出,侧重考查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能 力,个性化阅读、有创意的解读能力等。 5.命题的具体性。主要是从文本出发,不出大而空的题目, 而是切口小,小中见大,对考生答题质量要求高:开掘要深, 答题点要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 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 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命题者在为小说 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 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3.本文的人物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 例分析。(6分)
思路:分析人物的语言特色,首先要善于 抓住能够表现人物性格特征的语言。
①村里那么多赢人、出众的女子,你咋就… ②你… …对我的印象呢? 体现了山村初恋情侣的羞涩。符合山村情侣的身 份和心理。
③老人经的事稠 “稠”“鳖熊”均属于方言, ④你是个鳖熊! 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生活气
三要素
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侧面描写(间接描写) (环境描写衬托对比等)
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
• 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 • 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 ⑵语言描写: •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
情节的发展。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 栩如生、跃然纸上。 • ⑶心理描写: •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 /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 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社会环境是重点,主要指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它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
物的身份、地位、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历史 背景等等。
自然环境指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地点、 气候、时间、景色、场面等。
作用: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心情
;渲染气氛等。
三要素
(一)人物形象的揣摩: 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 人为中心。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 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 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成功的细 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 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场景细节描写 服饰细节描写 动作细节描写 心理细节描写 语言细节描写
3.小说中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小说的环 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也有重要的 关系。
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 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是小说必须具备的三 要素。其中,人物形象又是主要要素。
小说阅读训练题型概略
• 一、环境类题 • 二、人物类题(或“形象类”) • 三、情节类题 • 四、主题类题 • 五、理解含义类题 • 六、技巧类题 • 七、作用类题
1.小说的情节结构
三要素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人物性格
参考答案:
母亲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 家庭妇女。(先用一句话概括人物形象)她对 父亲的理想不理解,不支持,知道父亲的行动 后,她只有一句“如果你出,出就呆在外面, 永远别回来。”对于父亲的举动,她觉得羞辱 。(语言和心理描写分析)但对父亲,她虽不 理解,在物质方面是支持的,把食物放在“我 ”很容易偷到的地方。(行动描写分析)可见 她是一个善良勤劳想过幸福生活但又守旧的家 庭妇女。
、表现主旨的。小说的情节一般分为开端 、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有时为了 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为 了深化升华主题在结尾加上“尾声”。故 事情节一般都是虚构的。故事来源于生活 ,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 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 有代表性。
2.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
父亲的形象呢?
例题(二):
小说训练题《日月行色》
4.简要概括本文女主人公的形象特 点与文章主旨。(4分)
(1)女主人公的形象特点:美丽﹑淳 朴﹑灵性。(根据文中相关的描写进行 概括) (2)文章主旨:本文通过描绘一对青 年情侣约会的情景,表现了山村青年男 女纯朴的爱情之美。(通过……,表现 ……
例题(三):小说训练题《日月行色》
常见题型:
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某个人物形象。 2、XX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3、XX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4、分析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
讨论:分析人物形象有哪些方法?
分析人物形象,一般可从四方面进行揣摩:
第一,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 教养、气质等,因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 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息。
⑤灵性人是鳖熊的奴! 含蓄俏皮,富于情趣
《柔弱的人》
• 答案:
• 例:“尤丽娅·瓦西里耶夫娜骤然张红了脸,牵 动衣襟,但一语不发……”(1分)【先指出所 选的句子】该处神态描写生动传神,写出尤丽娅 对“我”的强词夺理感到愤怒与不安,想争辩却 又不敢出声,不满却无奈。(2分)【分析句子 具体的内容】神态描写突出了人物软弱的性格。 (1分)【作用】另外,该处描写在结构上使上 下文衔接自然,为下文“我”的进一步扣钱蓄势 。【附加作用】
高考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 :
小说阅读指导
散文和小说的主要区别
• 1、散文重在抒情,小说主要是叙事; • 2、散文一般比较真实,小说多数是虚构
; • 3、散文以第一人称为多,小说多种人称
均有; • 4、小说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重在刻画
人物形象,而散文没有这么突出。
知识链接
小说概念及三要素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 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 活的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
• 2、要根据提问角度组织语言表达,如:
• XX是一个……的人。
• 作为什么人,他怎么样,表现了他怎样的 性格(思想品质)。
• 文章通过什么描写(或通过什么情节), 表现了XX什么样的性格特点。
例题(一)08年广东卷《河的第三条岸》 2、结合作品,请简要分析“母亲”这一 人物形象。(5分)
思路:①描写人物的手法有哪些? ②研读文本有关人物的描写部分。 ③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第二,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 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第三,小说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 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 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答题应注意:
Attention
• 1、表述人物形象的语言一般都要通过自 己分析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