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外古诗词诵读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优质课教案_9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部编版语文八上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课件
2.说说《如梦令》“惊起一滩鸥鹭”一句“惊”字的妙处。 (2分)
3.这两首词分别是词人南渡前后的作品,他们在情感上有何不 同?(2分)
参考答案:
1.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2.既写出船行速度之快,又生动的 写出了鸥鹭被吓得惶恐失措的情态。 3.前一首:愉悦欢快、热爱生活 后 一首:悲伤愁苦、孤单寂寞。
思想情感:
这首词通过对“溪亭日暮”、“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三幅画面的描画,反应了词人早 年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 热爱自然的感情。
当堂检测:
1.李清照的《如梦令》:追忆郊游地点、时间及由于风 景迷人而忘了归路的诗句是:_常__记__溪__亭_日__暮____, ___沉_醉__不__知__归__路_______。 2.翠绿的荷叶,嫣红的荷花,给人以凉爽幽静,清香扑 鼻的感觉,诗人杨万里赞其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 荷花别样红”,而词人李清照却在《如梦令》中嗟叹: __兴_尽__晚__回__舟______,_误__入__藕__花__深_处_______。 3.写词人奋力划船,惊起水鸟的句子是:_争__渡___, _争__渡___,_惊__起_一__滩__鸥__鹭_。
阅读下面两首词,回答问题。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 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 许多愁。 1.找出《武陵春》中词人化虚为实,描摹愁思的句子。(2分)
拓展阅读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仍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醉花阴(李清照)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二)

部编教材八年级(上)课外古诗词(二)

诗词赏识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 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词旧景对比,产生了一种时光流逝的慨 叹,抒发了作者今是昨非的惆怅情思。
诗词赏识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 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不尽的幽 思。
诗词赏识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 “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再次形成对 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赏析: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借景抒情表达 了作者伤春怀旧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蕴含哲理:美好事物的消逝,常常会伴随着 新事物的重现。美好事物的消逝往往会伴随着新 事物的出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 抒发了作者伤春怀旧、青春易逝的感慨。(千古 奇偶)
背景
公元1049年(仁宗皇祐元年),欧阳修移知颍州, “爱其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于是 慨然已有终焉之意也。迩来俯仰二十年,思颍之念未 尝少忘于心,而意之所存亦时时见于文字也”(《思 颍诗后序》)。并与梅尧臣相约,买田于颍,以便日 后退居。公元1067年(英宗治平四年),欧阳修出知 亳州,特意绕道颍州,“盖将谋归休之计也。乃发旧 稿,得自南京以后诗十余篇,皆思颖之作,以见予拳 拳于颖者非一日也” (《思颍诗后序》)。数年后, 终于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得以如愿归居颍 州。几次游览后,创作了《采桑子》十首。
作品鉴赏上阕
上阕主要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西湖清 丽、恬静、淡远的春景:蜿蜒曲折的绿水、长 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笔调轻松 而优雅。“西湖好”是一篇之眼,“短棹”二 字已将休闲的意思委婉写出,因为是短棹,所 以轻舟缓慢而悠闲地飘荡在湖面上,游人有足 够的时间来观赏两岸春色。“绿水逶迤,芳草 长堤”两句写足由湖心经水面到堤岸,再整体 向远处推进的动态画面。而“隐隐笙歌处处随” 一句又从听觉的角度将西湖的欢乐情调刻画了 出来,“隐隐”和“处处”都凸显出轻舟的流 15 动感。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一、教学内容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诵读部分。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诗词背景及作者简介: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其创作《如梦令》的背景。
2.诗词朗读:学习正确的诗词朗读节奏和韵律,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
3.诗词解析:分析诗词的字词、句式、意象等,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
4.诗词赏析:从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深入解读《如梦令》的意境和美感。
5.诗词背诵:通过反复朗读,达到熟练背诵《如梦令》的目标。
6.创作练习:启发学生借鉴古诗词的写作手法,进行诗词创作练习。
7.拓展阅读:推荐与李清照相关的一首诗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素养:通过学习《如梦令》,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欣赏能力,培养文学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如梦令》这一古诗词。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欣赏古诗时,是否曾感受到诗中的画面和情感?”例如,《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让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黄昏时刻。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古诗词的魅力。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朗读的节奏、意象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分析。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如梦令》相关的诗词意境或艺术手法。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诗词朗读练习,让学生们感受诗词的韵律美。
6.增进团队合作精神:课堂讨论与创作练习中,培养学生协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课件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1-课件
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读到“惊起一 滩鸥鹭”时,我感受到了一种强烈 的生命活力。
都二
能分
运浇
用灌
好,
“八
二分
八等
定待
律;
”二
,分
我管
们教
一,
起八
,分
静放
待手
花;
开二
。分

➢ Pure of heart, life is full of sweet and joy!
绩 ,













我们,还在路上……
作者简介: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 (今山东)人。所作词, 前期多反映其悠闲生活, 后期多悲叹身世,寓故国 黍离之悲,情调感伤。给 辛稼轩、陆游等爱国词人 以深刻的影响。
李清照词,令慢均 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 被称为“易安体”。现传 《漱玉词》。
如梦令
注释
宋·李清照
• 沉醉:大醉。
• 古人有“诗中有画”的 说法,一首诗就是一 幅画,甚至有时候一 个词语就是一幅画, 读读这首词,你能从 这首词中读出哪些画 面?
• 溪亭日暮
• 藕花深处
• 一滩鸥鹭
我感受到了词 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 喜和深深的陶醉。花 香、酒气,使词人暂 时摆脱了封建社会名 门闺秀的重重枷锁, 显现出她开朗、活泼 ,好奇、争强好胜的 少女的天性。
• 常记/溪亭/日暮, • 兴尽:兴致尽了。
• 沉醉/不知/归路。 • 归路:回家的路。
• 兴尽/晚/回舟, • 藕花:荷花。
• 误入/藕花/深处。 • 争渡:这里指奋力划
• 争渡,争渡,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2·如梦令-优质课件.ppt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外古诗词2·如梦令-优质课件.ppt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R·八年级上册
走近作者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 1155年?),号易安居士,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 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 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 才女”之称。
诗词解读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 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 起一滩鸥鹭。
• •
THE END 8、For man is man and master of his fate.----Tennyson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11:0311:03:108.5.2020Wednesday, August 5, 2020
9、When success comes in the door, it seems, love often goes out the window.-----Joyce Brothers成功来到门前时,爱情往往就走出了窗外。 11:038.5.202011:038.5.202011:0311:03:108.5.202011:038.5.2020
• 4、All that you do, do with your might; things done by halves are never done right. ----R.H. Stoddard, American poet做一切事都应尽力而为,半途而废永远不行 8.5.20208.5.202011:0311:0311:03:1011:03:10
• 7、Although the world is full of suffering, it is full also of the overcoming of it.----Hellen Keller, American writer虽然世界多苦难,但是苦难总是能战胜的。20.8.520.8.520.8.5。2020年8月5日星期三二 〇二〇年八月五日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市公开课一等奖省优质课获奖课件
第4页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这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友好,把 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作者所创造词 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 “溪亭”,时间是“日暮”。
第5页
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 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 显露了作者心底欢愉,“不知归路” 也波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情致。
第6页
第7页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一连两个“争渡”,表示了主人 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焦灼心情。 正是因为“争渡”,所以“惊起一滩 鸥鹭”,把栖息在洲渚上水鸟都吓飞 了。至此,词戛然而止,言尽而意未 尽,耐人寻味。
第8页
这是一首忆昔词,寥寥数语, 似乎是随意而出,却又惜墨如金, 句句含有深意。开头两句,写沉醉 兴奋之情。接着写“兴尽”归家, 又“误入”荷塘深处,别有天地, 更令人流连。
【李清照】(1084年— 1155年),号易安居士, 汉族,齐州济南(今山 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 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 代表,有“千古第一才 女”之称。
第2页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 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 渡,惊起/一滩/鸥鹭。
第3页
我经常记起有一次在溪边亭子 里游赏,直黑往回划船,却不小 心划进了荷花深处。抢着划呀,划 呀,却惊动满滩水鸟,成群从水面 飞起。
第9页
最终一句,纯洁天真,言尽而意 不尽。 全词不事雕琢,富有一个自 然之美,以女词人特有方式表示了她 早期生活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 以尺幅之短给人以足够美享受。
第10页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诗词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李清照及宋代词坛概况,让学生了解《如梦令》的创作背景。
2.诗词朗读: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如梦令》,感受古诗词的韵律美。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诗词的朗读技巧、意象解读和艺术手法的运用。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如梦令》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诗词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艺术手法的表达效果等。
2.诗词创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诗词创作活动。学生可以尝试仿写《如梦令》,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和韵律知识。
在诗词解析环节,我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我发现,通过对比分析、实例讲解,学生们对这些难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但同时,我也注意到部分学生在这一环节显得有些吃力,可能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学习需求,适当调整教学策略。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在分组讨论中积极发言,对诗词的情感体验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在诗词创作环节,学生们也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了具有个人特色的诗词。这让我意识到,给予学生充分的信任和鼓励,他们的潜能是无限的。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在小组讨论过程中,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为了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引导,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此外,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意识到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仍需加强。因此,我计划在接下来的课程中,加强对学生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真正体会到诗词的魅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语文人教版(部编)八年级上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课件1 (共23张PPT)(优质版推荐)

赏 菊
叹 惜 图
意象
却道海棠依旧。 风
东篱把酒黄昏后,相 有暗香盈袖。 思
知否,知否? 酒 莫道不销魂, 图
应是绿肥红瘦! 花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归纳小结
如梦之旅
情感基调(找关键文字)


想象意境(抓景物特征)

知人论世(结合作者经历)
课外练习:
1、李清照被人称作“李三瘦”, 原因是三首词中的三个瘦字极有代 表性,今日已学两首,请你收集她 另一首带“瘦”字的词句。
47. 不是境况造就人,而是人造就境况。48.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屠格涅夫49. 成功的时候,都说是朋友。但只有母亲——她是失败时的伴侣。——郑振峄 50.在我们的一生中,没有人会为你等待,没有机遇会 为你停留,成功也需要速度 51.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相信你自己,别让别人的一句话将你击倒。人生没有对错,只有选择后的坚持,不后悔,走下去,走着走着,花就开了。52.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忍别人受不了的气,付出比别人更 多的,才会享受的比别人更多。53.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之舟都需要自己掌舵,自己掌控。懂得,是跌倒了依然会选择站起,失败了依然会选择重来,受伤了依然会选择坚强;懂得,是在黑暗中依然不迷失方向,在生死关头依然不乱了 方寸,在灾难包围中依然会微笑前行。54.思路清晰远比卖力苦干重要,心态正确远比现实表现重要,选对方向远比努力做事重要,做对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重要。成长的痛苦远比后悔的痛苦好,胜利的喜悦远比失败的安慰好。 55.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再深的痛,过去了就把它忘记,就算全世界都抛弃了你,——你依然也要坚定前行,因为,你就是自己最大的底气。56.人生路上常有风雨,需要一个好的心态。再难的路,只要不放弃,一直走下 去,总会走到终点;再重的担子,笑着是挑,哭着也是挑,又何必让自己难堪;再不顺的生活,撑一撑,也就过去了,笑容,最终会出现在脸上。57.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58.只有 对过去既往不咎,才能甩掉沉重的包袱;只有能够看轻自己,才能做到轻装上阵。只要不放弃,就没有什么能让自己退缩;只要够坚强,就没有什么能把自己打垮。59.学会驾驭自己的生活,即使困难重重,也要满怀信心的向前。 不自怜不自卑不哀怨,一日一日过,一步一步走,那份柳暗花明的喜乐和必然的抵达,在于我们自己的修持。真正想做成一件事,不取决于你有多少热情,而是看你能多久坚持。60.永远不要沉溺在安逸里得过且过,能给你遮风挡 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只有让自己更加强大,才能真正的撑起一片天。61.人生中谁都有梦想,但要立足现实,在拼搏中靠近,在忍耐中坚持,别把它挂在嘴边,常立志者无志。62.人这一辈子,其实做不了几件事,所以想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个时间是什么时候?(日暮),那么藕花深处有什么呢?请你读出寂静的藕花深处。
5为什么会“误入”呢?不认识回家的路吗?景色太美了,情不自禁。李清照突然一个激灵,要回家了,这个时候(天色已晚),这时,李清照心里(生:非常着急。)
6所以词中写到:“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谁来告诉我,鸥鹭是什么?多少的鸥鹭呢?数的清吗?
同学们,快看!一大群鸥鹭拍着雪白的翅膀,飞向了天空
师:此时的藕花深处还寂静吗不了,热闹
师:找同学读(老师看到了几十只的鸥鹭,你能读吗)
(多一点了,但是,还是不够多)
师:好一幅热闹的画面啊,一起读
除了看到很多只鸥鹭鸟,在这句词里,你仿佛还看到了什么?
(李清照在拼命的划桨)
现在你用心的读,你还听到了……
兴是高兴 开心之意
2师:老师想再找一个同学读一读,把李清照兴尽晚归舟的闲适心情读出来。你心里、眼里仿佛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用力的想,让我们把画面看清楚。谁再读?让我们看清画面。
点评:很有词的感觉,让我们仿佛进入了词的情境。
3老师又有一个新想法,你们能不能把这首词读到脸上,用肢体语言表现出来呢?(师配乐范读,你看到了什么情景?)
(讲解沉醉)
李清照被什么陶醉了?(溪亭日暮,讲解)那天李清照和她的小伙伴们可能在做什么?(吟诗作对,唱歌,弹琴。。。。)是啊,怎么不让人沉醉呢?
所有同学站起来读这句话。
4玩够了,得回家了呀(读34句)
这首词还出现了一个生字——藕,藕花是什么呀?(荷花)
让我想起了一首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三、课题
这首词的题目是?
你们上当了!“如梦令”是词牌名。他有题目吗?(讲解词牌名)
四、课文讲解。
1、请同学们先自由的读读这首词,你们知道吗,在古代啊,词都是用来唱的,同学们读的时候一定要读出节奏感。(找两个同学读词)
(评:你读的真好,读的通,读出了节奏)
老师有个疑问,为什么你读“兴尽晚归舟”读第四声呢?
师:这些声音都交织在一起,男生读,读出这壮观的场面
7孩子们,还记得《知否知否》吗?你能不能将这首词也用那首歌的曲子唱出来呢?(学生齐唱)
总结:宋词可真美啊,尤其是将他们谱上曲子的时候。孩子们以后碰到宋词都可以试着用曲子唱出来。
8老师不禁想起了这首词的开头(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时常记起…就这样,少年时候的一次郊游慢慢变成李清照一生难忘的回忆。
课题:《如梦令》
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较快,有较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在情感方面他们能进行自我教育。经过一年多新课程理念的熏陶和实践,学生已有了初步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吟诵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学习,想象词所描绘的情景,感悟词人的快乐心情及对大自然、美好生活的热爱。
9这首词原本是没有题目的,你能不能帮这首词起个题目呢?
五 拓展
请同学们利用课后的时间将这首词改写成现代文。
板书
如梦令
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 Nhomakorabea藕花深处
一滩鸥鹭
教学重难点:1、品读字词,想象词境,并能用语言表达出来。
2、有感情地吟诵,并能吟出“沉醉”的感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视频——《知否知否》歌曲。
同学们停过这首歌吗?大家都知道这是电视剧《知否知否》的插曲,那有人知道吗?这还是一首词,名叫《如梦令》,有人知道这首词是谁写的吗?
二、介绍作者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