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新题型示例语文模拟试题(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一)一、积累与运用(1-7小题,每小题2分,8小题4分,共18分)1.下列词语的注音,全部正确的是(2分)2.下列错别字最多的一项(2分)A.如坐针毯睡眼惺松有例可援断壁残垣B.奄奄一息提心掉胆无原无故无精打采c.吹毛求疵越俎代庖跟跟跄跄通霄达旦D.众说纷纭海市蜃楼不屑置辨腰缠万惯答:( )3.下列句子中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2分)A.他那半醉的脸上现出这样的神气:“我要揭你的皮,坏蛋!”就连手指头也像一面胜利的旗帜。
B.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采的敞着,面对着上帝创造的这个世界,就跟许多饥饿的嘴巴一样:门口连一个乞丐也没有。
c.“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
”人群里有人说。
D.火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
答:( )4.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2分)A.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玉帛朝服(穿戴)衣冠B.肉食者鄙(鄙视,小看),未能远谋。
且焉(哪里)置土石c.能谤讥于市朝,闻(使……听到)寡人之耳者惩(苦于)山北之塞D.吾妻之美(认为……美)我者,私我也。
聚室(家)而谋日答:( )5.下边不是病句的一项(2分)A.目前,集市上出现了少数人欺行霸市,哄抬物价,甚至殴打工商管理人员,严重损害了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因此,整顿集市秩序是当务之急。
B.她是一个年纪很轻的聪明美丽的少女。
c.当然,要搞好跨学科渗透和综合,并非易事,需要下一番功夫不可。
D.权威人士强调:国内接连发生特大煤矿爆炸事件,各级各类主管部门必须加强防范意识,尽量防止此类事件再发生。
答:(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威尼斯商人》(节选)通过写安东尼奥和夏洛克关于“一磅肉”的矛盾冲突及鲍西娅机智地解决这个矛盾冲突,塑造了夏洛克这个惟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的典型形象,以及安东尼奥等一组崇尚正义、慷慨仁爱、忠于友谊的人物形象。
B.戏剧利用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多种艺术因素,共同塑造舞台艺术形象。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

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答题卷及参考答案 (一)
中考是高中升学的重要关口,语文作为重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们备
考的重中之重。
为了提高学生的备考效果,各省市根据中考命题规律,会组织模拟考试,模拟真实考试环境,检验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同时
为学生提供参考答案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不足,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
文水平。
其中的语文模拟试卷不仅考察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而且还考察学生
的语言理解和文化知识水平。
试卷内容包括阅读理解、完型填空、语
法填空、作文等。
全套试卷按照考试的难度以及题型特点设置分值,
注重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阅读能力。
试卷上每一道题都有其特殊的考点和知识点,因此在做题前,学生需
要通读全文,仔细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解题。
在答题
卷的作答过程中,需要注意答题卡的规范填写,如写清题号、字迹工整、横线不能乱划等。
同时需要注意时间分配,把握好整个试卷的阅
读和解答时间。
在参考答案中,可以了解到每道题的解题思路和关键点,学生可以通
过对答案的认真研读弥补自身的不足,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避免在
考试中犯同样的错误。
总之,模拟考试是对中考备考的一个必要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
考试经验和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发现不足,掌握考试技巧,更好地备
战中考。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

中考语文模拟测试卷及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近代以来,自由和平等作为西方的重要价值观而在我国广为流行。
也有学者认定中国古代哲学中早已具备自由平等思想。
这种比附最早出现在章太炎的著作中。
章太炎是一位民主革命家和社会活动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
戊戌变法前后,康有为撰写文章,把孔子描绘成托古改制的祖师爷,试图借古圣来论证变法维新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章太炎则选择了佛教和老庄学说,首次提出庄子思想就是自由平等的思想,有新人耳目的效果,也让国人在哲学上提高了民族自信心。
不过,我们认为现代的自由平等观与庄子精神并不契合。
罗祥相认为庄子哲学与西方哲学家的哲学理论,在概念内涵、思想重点以及思想的时代背景乃至对世界的经验和思考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一些根本性的差异。
不仅“逍遥”无法对应“自由”,“齐物”也无法对应现代的“平等”。
今天我们所说的平等是一种社会价值,它认定一个社会中的全部成员,都应当有平等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
庄子的齐物思想与现代平等观之间的区别甚为明显。
首先,二者包含的范围不同:庄子的“齐物”就是平齐万物或者万物齐一,而现代的平等主要是指人与人的关系。
其次,二者的受众不同:庄子的“齐物”所面对的是个体,主要针对士阶层,以隐士为中心,而现代平等观面向社会上的一切公民。
再次,二者的目的不同:庄子的“逍遥”为人们描绘了一个“无待”的精神世界。
庄子的“齐物”意在指出进入“逍遥”境界的途径。
平等则是公民为之奋斗的终极的价值追求。
笔者以为类似于“道”“命”“逍遥”“齐物”这样的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无法也没有必要硬译为现代汉语。
“逍遥”“齐物”与现代社会中的自由平等或许有若干的相似之处,但它们绝对不能等同,等同起来就容易引起误解和混淆。
九年级语文中考模拟试卷及答案 (1)

初中所学的古诗中,找出描写夜晚景色的连续两句填在横线上:,。
(3)孔子说,“诗言志”,请用你学过的古典诗词中的一句表达你的志向:“,。
”(4)夜初中生活即将结束。
同学们分别在即,请用李白《行路难》中“,。
”作为相互赠言,表达同学之间的相互激励之情。
(5)阅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回答问题。
(4分)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①题目中的“乐天”指的是谁?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名著积累。
(12分)①下列是文学名著中的选段,按要求填空(6分)(甲)迎神赛会这一天出巡的神,如果是掌握生杀之权的,——不,这生杀之权四个字不大妥,凡是神,在中国仿佛都有些随意杀人的权柄似的,倒不如说是职掌人民的生死大事的罢,就如城隍和东岳大帝之类。
那么,他的卤簿中间就另有一群特别的脚色:鬼卒、鬼王,还有活无常。
(乙)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丙)玄德乃辞二人,上马投卧龙冈来。
到庄前下马,扣门问童子曰:“先生今日在庄否?”童子曰:“现在堂上读书。
”玄德大喜,遂跟童子而入。
至中门,只见门上大书一联云:“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⑴甲段节选自写的《》一书中的《》一文。
(1.5分)。
⑵乙段节选自写的《》,这部小说的主人公是。
(1.5分)。
⑶丙段选自《》一书,其中的“先生”指,与文段相关的故事是(用一个四字成语回答)。
(3分)②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你一定读了不少文学作品,积累了不少知识,请从以下名著中选出其中一部:《水浒》《繁星·春水》《格列佛游记》《安徒生童话》《名人传》,完成下列题目。
语文中考模拟习题含答案

2021年中考模拟语文试卷第一卷〔选择题31分〕1.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黄晕(yùn)一霎(shà)那山中蜃(shèng)景毛骨悚(sǒng)然....B.荒唐(miù)鸟臀(tún)目溯(shù)迎而上龙吟凤哕(huì)....C.唠(láo)叨荷(hè)担者睡眼惺(xīng)忪恃(shì)才放旷....D.沉湎(miǎn)颤(chàn)巍巍成吉思汗(hán)蹑(li è)手蹑脚....2.以下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2 分A.带挈金銮殿鸡毛掸子花鬘抖擞B.旁骛文绉绉闲情逸致张皇失措C.遒劲名信片蓦然回首月明风清D.陨落玉簪花油光可签藏污纳垢3.以下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A.乌鲁木齐“7?5〞事件是境内外“三股势力〞精心筹划和组织的一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
中国政府依法采取果断措施,完全是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维护各族人民的权益。
B.据美国媒体6月5日报道,两名巴西官员透露,法航AF447航班失事的原因可能是读速器出现故障,航班不能在风暴中正常航行造成的。
C.美国方案在东欧的捷克和波兰部署反导系统,以防范伊朗等国可能发动的导弹袭击,这一方案遭到俄罗斯特别是国际社会的质疑。
D.这种力,是一般人看不见的生命力,只有生命存在,这种力就要显现,上面的石块,丝毫缺乏以阻挡它的迸发。
4.以下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怎样衡量一个人的记忆好坏呢?一般有以下四个标准:记忆的广度,记忆的速度,记忆的长久性,记忆的准确性。
B.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任何人,无论他头上“光环〞多么耀眼,在法律面前,也是一个“普通公民〞。
C.他写一个人物,常常要一年、数年,甚至二、三十年才能完成。
D.朱老总最爱兰花,有人说他平生有两大爱好——一是篮球,二是兰花。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

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与答案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24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 )(2分)A、亵渎(xi)、刹那(sh)、强聒不舍(guō)、大动干戈(gān)B、载誉(zǎi)、繁衍(yǎn)、公正不阿 (ā )、气冲斗牛(dǒu)C、教诲(huǐ)、即使(j)、一抔黄土(pǒu)、自惭形秽(hu)D、卑劣(li)、自诩(xǔ)、心宽体胖(pn)、挑拨离间(jin)2.选出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 )(2分)A、殒落、断章取义、心无旁鹜、无与伦比B、谀辞、重蹈覆辙、面面相觑、怒不可遏C、赋与、涕泗交流、媚上欺下、正襟威坐、D、布署、恪尽职守、不二法门、略胜一筹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A北京电视台的几个经济类节目都办得绘声绘色,编导很有水平。
B季节有自己的变化规律,它总是春、夏、秋、冬循序渐进。
C金碧辉煌的落日映在空中,十分好看。
D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4、下面一段文字中划线的①、②、③、④处,有两处存在语序不当的错误,请找出并改正。
(只许调整语序,不得增减字数)(2分)历史常给人以警示。
假如当初商纣王能①广开言路,察纳忠言,何至于落得②众叛亲离,葬身火海的下场呢?假如当初蔡桓公听从扁鹊的劝告,又何至于③一命呜呼,病入膏肓呢?反过来说,假如当初秦孝公不采纳商鞅实行变法的建议,又何以能称雄于六国呢?假如当初唐太宗听不进魏征的逆耳忠言,又何来“贞观之治”呢?由此可见,④善纳人言者,昌;不善纳人言者,亡。
处(填序号)调整为:处(填序号)调整为:5、猜猜“我”是谁?(4分)(1)夏天的“凉”友,冬日的“火”伴。
(家用电器)( )(2)由此登堂入室,任君平步青云。
(店铺)( )(3)修筑窄轨铁路,经受了风寒、饥饿等艰苦考验,完成了不朽名著,成为坚强的化身。
( )(4)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
中考语文新题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在我国广袤的疆域上,黄河作为一条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然而,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黄河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长河,流经九个省区。
B. 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
C. 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成为我国重要的生态问题。
D. 黄河上游的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
2. 下列关于水土流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森林覆盖率低,导致土壤侵蚀。
B. 农业生产方式落后,过度开垦土地。
C. 水资源短缺,导致土地干旱。
D. 气候变化,使降水量减少。
3. 下列关于治理黄河的措施,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加强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B. 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减少土地开垦。
C. 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D. 发展高科技农业,提高农作物产量。
4. 下列关于黄河治理的意义,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改善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B. 保障黄河流域水资源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C. 传承黄河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D. 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5. 简述黄河治理的紧迫性。
6. 简述治理黄河的主要措施。
二、古诗文阅读(3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7. 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善于利用万物而不与之争。
B.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人本来就有死亡,有的比泰山还重,有的比鸿毛还轻。
C.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没有蛇鳝的洞穴就无法寄托,是因为心思过于急躁。
D.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交往清淡如水,小人之间的交往甘甜如蜜。
8. 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君子/之交淡如水B. 君子之交/淡如水C. 君子/之交/淡如水D. 君子之交淡/如水9. 下列对文言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讲述了君子之交和小人之交的不同。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

中考模拟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倔强(jué jiàng)B. 蹒跚(pán shān)C. 蹊跷(qīqiào) D. 踌躇(chóu chú)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受益匪浅。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篇文章的论点明确,论据充分,结构严谨。
D. 同学们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了体质。
……20.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像一头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笑声如银铃般清脆。
C. 他的眼神里充满了坚定。
D. 这些话像春风一样温暖人心。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______的《水调歌头》。
2.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游山西村》中的名句。
3.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唐代诗人______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诗句。
4.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______的《春晓》中的名句。
5.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是东汉末年文学家______的《龟虽寿》中的名句。
三、阅读理解(共3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1.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谪:______(2)属:______2.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3.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什么思想?(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我的母亲》母亲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她不仅给予了我们生命,还教会了我们如何做人。
……1. 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哪些情感?2. 母亲在作者心中扮演了哪些角色?四、作文(共40分)以“我的梦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广东省中考新题型示例:2011中考语文模拟考试题(一)说明:1、全卷共6页,满分为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2、答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的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3、本试卷设有附加题,共10分,考生可答可不答;该题得分作为补偿分计入总分,但全卷最后得分不得超过120分。
一、基础运用(26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12分)(1)求之不得,,悠哉悠哉,。
(《关雎》)(2)蒹葭苍苍,。
,在水一方。
(《蒹葭》)(3)行拂乱其所为,,。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用夸张手法渲染战斗气氛的句子是,。
(《雁门太守行》)(5)补全《左迁蓝关示侄孙湘》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4分)(1)孔乙己很tuítáng( )地仰面答道,“这,下回还清罢。
这一回是现钱,酒要好。
”(2)它伸出它如盖的浓阴,来yìn bì()树下的幽花芳草。
(3)附近的树全被吹断,房屋也dǎo tān()了不少。
(4)狗娃没法站着撒尿,趁老头蒙眬打鼾,nièshǒu nièjiǎo()下船,拨开芦丛巡视方便处。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B.通过这次植树劳动,使他更喜欢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C.夏天的华蓥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季节。
D.老师经常讲:中考是人生关键的一步,这一步一定要走好。
4、从A组中至少选用两个词语,并且从B组中至少选用一组关联词语,写一段描述某人性格的话。
(80字以内)(3分)A 恻隐骄奢饶恕虔信吹毛求疵乐此不疲B 因为……所以……既……也……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4分)某学者就“初中生语文学习方式与学习效率之关系”对三个平行班(每班50人)进行了调查以下是调查的数据统计。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二、阅读理解(44)(一)文言阅读(10分)阅读下文,完成9-11小题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各组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时时而间.进B.吾妻之美.我者有何间.焉徐公不若君之美.也C.朝服衣冠.D.皆朝于.齐衣冠.楚楚业精于.勤,荒于嬉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8.文章第一自然段写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沾沾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的道理。
第二自然段写邹忌以的方法委婉进谏。
第三自然段写齐王纳谏及其结果。
(2分)9.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本文结构严谨。
三段分别写了比美、讽谏、纳谏,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具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
C.邹忌从妻、妾和客人说话的语气中明白了他们都故意用假话逢迎自己,以达到自己的目的,维护自己的利益。
D.邹忌用生活小事向齐威王委婉进谏,道理由浅入深,具有说服力。
(二)(11分)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郝铭鉴①这些年来,关于社会阅读率的调查,有关部门做得很认真,很细致,逐年公布。
每次都会引起一阵惊呼,建立中国读书节的倡议也随之提出,一浪高过一浪。
毫无疑问,这一调查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从中可以看出社会的文化变迁,看出民族的精神走向,为出版计划的制订、文化政策的调整,提供重要的参照系。
然而,我们应该明白,阅读力是阅读率的基础。
没有阅读力,何来阅读率?所以, 阅读力比阅读率更值得关注。
②所谓阅读力,笔者认为,是指对文字为主的精神产品识读、理解和消化的能力。
阅读力表现出一个人的文化素养,也表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
当今阅读力的现状为何?个人不敢妄加判断,但我也不想讳言,确实看到了一些“不祥之兆”。
③比如,在中学教材里,鲁迅正面临挑战。
他的文章虽不如“谣传”那样“大幅削减”,但确实“有所调整”。
《药》啊,《为了忘却的纪念》啊,这些传统篇目已淡出视野。
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据说是因为中学生“读不懂鲁迅”。
校园里流行的一首顺口溜便是证据:“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
”当年鲁迅的文章一经刊载,读者奔走相告,先睹为快;而今鲁迅却成了一种障碍,一种压力。
世事变迁,让人感慨系之。
这种情况的出现,当然有种种原因,但阅读力的下滑,应该算做一条吧。
④比如,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
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
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做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
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⑤比如,出版市场上“图”书大受青睐,不仅有动漫、绘本,还有“画说”、“图解”。
我们迎来了一个“读图时代”。
出版物形态的改变,反映了出版技术和出版观念的进步,我们是应该举双手欢迎的;但是从阅读主体来说,则不能一概而论,不排除其中有阅读力下滑的因素。
有些人之所以读图,是因为他们只能读图。
传统的阅读习惯正在慢慢消失:读图代替了读文,读屏代替了读书,读博客代替了读经典,读故事代替了读思想……于是,“轻阅读”“浅阅读”“软阅读”成了流行风景。
阅读率虽在保持,阅读力却在萎缩。
⑥笔者以为,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也应该是一项当务之急。
阅读力当然是在阅读实践中形成的,问题是这种阅读实践不能被娱乐牵着鼻子走,而应该是一场知识挑战,一种思想训练。
让我们从认真读书开始吧。
今年年初,温家宝总理和网民聊天时,曾说了这样一段语重心长的话:“我非常希望提倡全民读书。
我愿意看到人们坐地铁的时候能够手里拿上一本书。
我一直认为,知识不仅给人力量,还给人安全,给人幸福。
多读书吧,这就是我的希望。
”⑦“多读书吧”,温总理的这句话,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明天。
(选自2009年12月11日《解放日报》,略有改动)10.作者在文中阐述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11.第②段中的“不祥之兆”在文中具体指什么?请分项列举。
(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利用关于阅读率的社会调查引出阅读力的问题,引人思考。
B.本文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如引用了温总理倡导多读书的话来证明论点。
C.作者认为提升阅读力刻不容缓,而提升的途径应该是在阅读中形成,读有思想有深度的书。
D.本文第⑤段运用了对比论证方法,将读图与读文、读屏与读书、读博客与读经典,读故事与读思想对比,证明了现代人阅读力下降的观点。
(三)(15分)烧炭工和绅士亚米契斯(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
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
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
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
回到家里。
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
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
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
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
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
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老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
”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
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
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
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
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
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
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
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
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
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
”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13.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4分)(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14.烧炭工来到学校时作者刻意描述了他的外貌“全身黑乎乎、个子矮小”,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15.结合你对本文的理解,选出不恰当...的一项()(3分)A.本文主要讲了烧炭工的儿子被绅士的儿子(诺比斯)羞辱了,烧炭工向绅士讨回公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