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预测与政策准备(彭迪云等)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分析作者:唐晓丹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年第03期[摘要]当前,随着我国东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进程的加快,中部地区迎来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
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的相关理论,从东中部产业结构梯度性、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等角度分析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可能性,同时指出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时所面临的问题,最后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字]中部;东部;产业转移;产业结构[作者简介]唐晓丹,南京大学商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产业组织,江苏南京,210093[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08)03-0112-0004一、引言随着全球产业转移浪潮的进一步升级,东部地区逐步加大向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力度。
中部地区只有理解产业转移带来的深刻影响并提前做好产业布局,迎接即将到来的产业变迁,从而加快自身发展,才能逐步缩小同东部地区的经济差距,分享中国经济快步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成果。
产业转移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水平有差异的国家或地区,其企业根据比较优势原则,通过贸易和投资将一个产业的一部分或全部生产转移到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现象。
国际学术界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主要有:刘易斯的“劳动力部门转移论”;劳尔·普雷维什的“中心—外围”理论;赤松要的“雁行模式”;小岛清的“边际产业扩张论”;约翰·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弗农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本文的理论基础源于弗农的产业梯度转移理论。
产业梯度转移理论是建立在客观存在的地区二元结构基础上,源于弗农提出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主张产业和要素从高梯度到低梯度有序发展,重视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的差距,认为较为发达地区属于高梯度地区,不发达地区属于低梯度地区。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应在高梯度地区优先发展,而传统产业应在低梯度地区发展。
产业结构的升级逐步而有秩序地由高梯度地区向低梯度地区转移。
再掀改革开放热潮

2019年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出现了自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少有的明显的下行压力,我们认为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国内投资主体信心不足所致,而不是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所带来的外贸与投资渠道的冲击。
具体说来,消费和固定资产投资出现了明显下滑,消费增速出现了高达1.5%的下滑,主要原因是汽车消费的巨幅下降所致;固定资产投资中民间投资与制造业投资增速下滑严重,制造业投资增速已降到了2.7%的历史低点;股票市场上半年尽管总体上升,但中间出现了巨大的波动,反映出投资者信心不足、心态焦虑的现象;房地产投资上半年数据表现虚高,实际投资也出现了下滑;货币政策总体上讲宽松有度,宏观杠杆率略有上升,但风险基本可控。
对于包商事件,我们认为这是监管部门主动刺破脓包、化解风险的有力举措;财政政策上半年加快支出的节奏,加大减税的力度,但是由于财政制度的原因,实际利用财政资金的效果并不好,资金使用速度非常慢,大部分财政资金仍停留在相关部门的银行账户上。
中国经济虽然短期内遇到下行压力,但未来仍充满潜力。
中国科技创新近年来不断走上新的高点,而且未来潜力巨大,应该进一步出台政策加以释放。
在产业升级方面,传统产业包括钢铁行业的更摄影 / 彭常青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最大的增长点就是中等收入人群的扩大,我们分析中国经济完全有可能利用15年时间让目前4亿多的中等收入人群数量翻倍。
A BS T R A CTSPromote further and wider Reform and Opening-upIn the first half of 2019, China's macro-economy experienced downward pressures. We believe that the main reason behind this is the lack of confidence of domestic investors, rather than the。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经济结构转变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1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结构转变 结构 经济集约增长 经济奇迹 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经济发展效应 经济发展 经济全球化 经济保障 纵向联系 索洛残差法 精神赡养 粮食安全 粮食产量增量贡献率 粗放型增长 策略 竞争范式 福建 社区建设 社会转型期 社会结构 社会分化 生产的制度结构 生产性服务业 甘肃 理想类型 环境全要素生产率 环境保护 牙买加 熵值法 演进 演化博弈 湘西自治州 消费增长 海峡西岸经济区 流动模式 河池市 民工(技工)荒 民主社会主义 正面影响 次贷危机 横向并购 格局 未交增值税 明细科目 旅游地 方向性环境生产函数 新经济地理学 新经济 新型工业化战略 新型工业化 教育人力资源开发 效率壁垒 政策取向
区域产业竞争力 劳动年龄人口 功能 剖析 制度 利益集团 创新 分配模式 出口信贷 农民工群体 农村经济发展方式 农村经济发展 农发行信贷政策 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农业现代化 再分配失灵 公共财政体制 公共服务体制 偏离-份额分析、主成分分析 供给劳动力 体制转轨 优化 人民内部矛盾 人口转变 产业融合 产业结构演进 产业可持续竞争力 产业发展 产业升级 二元经济结构 主产区 中部地区 中心环节 中国特色 两极分化 两国模型 世贸组织 专业社会工作 上海市 一体化 kernel估计 "生男偏好" "三农"问题
江西科技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DOC)

格式示例附件1密级:学号:可直接复制黑体一号居中,单倍行距本科生业论文(设计)黑体小二号居中,单倍行距宋体小三号,单倍行距学院: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完成日期:学士学位论文原创性申明本人郑重申明:所呈交的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设计)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表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申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江西科技学院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请在以上相应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手写): 指导老师签名(手写):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迄今为止,2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使中国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然而,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差距拉大,地区之间竞争加剧,各地从本地利益出发,结果导致国内统一市场难以真正形成,区域间经济合作难以有效开展。
因此,国家提出要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正是在这种指导思想下提出,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
……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现实看,区域之间的联合与合作已成为一种趋势。
打破各个区域独立发展的思维方式,确立区域协调、互动发展已是时代的要求。
为此,除政府应适时调整区域政策以外,还必须引入市场机制,倡导区际开放,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同发展。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图从区域经济关系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以中东部的经济合作为主线,景下实现中东部互动发展的理论、模式与对策。
关键词:统筹区域发展;中部崛起;互动发展So far, the process of market-oriented reform has made Chinese economy change a lot. However, while China ’s economy is growing, economic disparity between regions isenlarged. Different regions have implemented local policies, which do damage to market integration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between regions. Therefore, the state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Mid-China ’s Rising was ……1.1.1 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 4 ……第3章中东部互动发展与经济合作的基础和条件分析 (14)……第7章 结论与展望参考文献 ..................................................................................... 62 附 录 ...................................................................................... 63 致 谢 . (64)第1章1.1 概述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力的增强,面对地区发展差距,特别是东西部差距的不断扩大,我国政府正式把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逐渐向中部地区转移的趋势加剧,中部地区作为重要的承接地区之一,其产业转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优势,吸引着大量东部地区的企业纷纷向中部地区转移产业。
这种产业转移不仅能够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发展,还能够缓解东部地区的产业过剩和资源环境压力,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
产业结构单一、技术水平较低、创新能力不足等是中部地区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
如何有效推动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中部地区发展的重要课题。
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找到解决方案,推动中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是当前经济发展的热点问题,深入研究该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路径和规律。
这对于指导中部地区的产业升级和优化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中部地区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研究这些问题可以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和建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也反映了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关系,研究这一问题有助于探讨中部地区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路径。
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推动中国经济整体实现高质量发展。
1.3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中部地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过程中的转型升级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找出中部地区在产业转移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和实施路径,促进中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技术焦虑会阻碍老年人IT使用吗?

◎2024年第2期◎信息行为*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开放数据环境下社会信息公平问题及治理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8CTQ025)研究成果。
技术焦虑会阻碍老年人IT 使用吗?*袁顺佳,罗博,张晋朝,徐梦洁0引言为实现人类目的的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的总称即为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IT),其通常表现为IT系统,该系统为解决个体和团体所面临的任务而开发,由软硬件、程序、数据和人员组成[1]。
个体对信息技术使用的信念与态度对使用行为具有重要影响[2]。
在人口老龄化与数字化转型的双重背景下,老年人IT使用与数字融入成为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
尤其在新冠疫情期摘要在老年人IT 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技术焦虑对IT 使用相关变量的作用不尽一致,研究结果分歧不利于指导实践。
为消除这种分歧,文章采用Meta 分析法,对收集的45项研究的相关系数进行整合,并对调节效应进行分析以探究结果异质性的来源。
研究发现:老年人技术焦虑与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使用意愿呈较弱的负相关关系,被试特征(学历、技术使用经验)、社会背景(地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信息通信技术发展水平、文化背景)与技术类型是不同研究结果异质性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老年人技术焦虑IT 使用Meta 分析引用本文格式袁顺佳,罗博,张晋朝,等.技术焦虑会阻碍老年人IT 使用吗?[J].图书馆论坛,2024,44(2):103-113.Does Technology Anxiety Hinder Senior Citizens ’IT Use Willingness?YUAN Shunjia ,LUO Bo ,ZHANG Jinchao &XU MengjieAbstractIn current empirical researche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enior citizens ’IT use willingness ,as for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anxiety on the variables related to IT use ,the results are not consistent.The inconsistency of research results not only challenges relevant theories ,but also is not good for guiding practice.By means of meta-analysis ,this paper first integrate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45studies ,and then analyzes the moderating effects ,so as to make clear why and how the inconsistency of research results arises.It is found out that seniorcitizens ’technology anxiety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the perceived ease of IT use ,the perceived usefulness of IT as well as their IT use willingness.Besides ,senior citizens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i.e.,their educational and technical experiences ),their social background (i.e.,their geographical ,economic ,technological and culturalbackground )and different types of technology applied are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inconsistent research results.Keywords senior citizen ;technology anxiety ;IT use ;meta-analysis103信息行为间,信息化疫情防控、线下活动转至线上,使得不使用以及不善于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群体陷入数字困境。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专题:“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Coordinated Regional Development and Territorial Spatial Optimization in 15th Five-Year Plan编者按区域协调发展和优化国土空间发展格局是政府、学界和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刊》长期关注主体功能区定位及优化实施。
《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樊杰研究员及其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的团队长期致力于地域功能理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双评价方法、区域可持续发展模式、现代空间治理体系的研究;在国家“十三五”和“十四五”发展规划的研究阶段,《中国科学院院刊》曾分别刊登主要基于该团队研究成果的“‘十三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2016年第1期)和“‘十四五’规划的区域战略与空间治理”(2020年第7期)专题,收到多方良好反馈。
时值“十五五”即将到来,为更好地编制《全国主体功能区优化实施规划》,樊杰研究员牵头开展了前期研究;目前已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思考和战略创新、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及其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的途径、综合功能区支撑新发展格局的探索,以及促进高品质空间安全和高质量空间发展良性互动的政策配套等方面形成系列成果。
基于此,本刊特组织“‘十五五’区域协调发展与国土空间发展格局优化”专题,旨在为研制“十五五”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为我国在“十五五”时期高质量发展发挥智库作用。
本专题由《中国科学院院刊》编委、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樊杰研究员指导推进。
引用格式:樊杰. “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Fan J. Theory, strategy and path of China’s regional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during 15th Five-Year Plan period. Bulletin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2024, 39(4): 605-619, doi: 10.16418/j.issn.1000-3045.20240321003. (in Chinese)“十五五”时期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探索、战略创新与路径选择樊杰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1001903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北京101408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扶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区域重大战略实施等举措,我国区域协调发展态势良好。
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选择

中部崛起的财政政策选择
石丁;彭玉凤
【期刊名称】《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27)001
【摘要】财政政策是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之一.中部地区财政实力较弱影响了财政作为宏观调控手段作用的发挥,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缺陷不利于实现中部地区均衡发展,现行的资源税制度也无法使中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中部崛起,必须调整中部地区的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制定针对中部地区的财政援助政策,加大对中部地区工业化的支持力度;(2)加大对中部地区转移支付政策力度,增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能力;(3)鼓励中部地区结合自身产业结构特点,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税收激励措施;(4)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加快区域开放;(5)加大对节能减排工作的支持力度,实现中部地区可持续发展.
【总页数】5页(P27-31)
【作者】石丁;彭玉凤
【作者单位】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河北经贸大学,财税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6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812.0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结构服务化是社会经济从产品型经济向服务型经济转型的必 要条件,是服务性经济活动成长壮大并成为经济活动主导方式的必 要过程。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日本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劳动力占比变化 美国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劳动力占比变化 日本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美国工业化后期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
51
53.6
53
6
3
-
1.8
1.4
40
36
-
28
26.1
54
61
-
70.2
72.5
注:表中加粗字体数据是2006年数据,斜体字数据是2007年数据。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三、钱纳里“标准产业结构模型”
阶段 收入变动范围(人均美元) 1964年美元 1970年美元 1982年美元 <100 <140 <364 初级产品生产 工业化阶段 国家类型 不发达国 家
69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二、库滋涅茨定律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西蒙•库滋涅茨在“配第-克拉克”定律的基 础上,对人均产值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作了深入考察,从三次产 业占国民收入比重变化的角度揭示了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 库滋涅茨把三次产业划分为“农业部门”、“工业部门”和“服 务业部门”,认为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农业部门实现的国民收 入在整个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下降之中,工业部门国民收入 的相对比重大体是上升的,而服务部门国民收入的相对比重始终保 持上升的态势 “库滋涅茨定律”的主要贡献在于揭示了国民经济生三大生产部 门产出结构变化规律。
在工业化初、中期,流通服务业的增加值与劳动力占比都是呈现 显著上升的态势,个人服务业与社会服务业在工业化初、中期也大 致呈现上升的趋势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美国工业化初、中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 日本工业化初、中期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变化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二、产业结构演进中的工业化规律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2.霍夫曼对工业化阶段的划分 1.工业化过程及其阶段 传统工业化过程三个阶段:重工业化→高度加工化→技术集约化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0.1~0.3% 0.4%及以上
低于0.4% 劳动密集型 产业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调查 与分析
一、中部地区三次产业发展总体情况
2.1 中部 地区产业 结构演进 与经济增 长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A物流服务业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B批发零售业 C金融地产业 D商务服务业 E社会服务业 F休闲娱乐业
工业化后期以来美国服务业内部产出结构变化 工业化后期以来美国服务业内部劳动力结构变化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第一产业 1980 72 55 43 29 2000 37 17 1960 9 11 15 20
第二产业 1980 13 16 23 31 2000 20 25 1960 14 18 23 31
第三产业 1980 15 29 34 40 200来自 43 58发达国家或地区
18
7
4
38
35
27
44
58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17世纪英国的经济学家威廉•配第的研究。他在其著作《政治算 术》一书中,描述了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第三产业转移 的现象 英国经济学家柯林•克纳克考察了20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世界 主要国家的劳动力在主要经济部门之间的分布结构变化,印证了配 第揭示的劳动力转移现象。同时认为,“劳动人口从农业转移到制 造业,再从制造业移向商业和服务”,这是所有国家经济进步过程 中最具一般性的规律。 克拉克对“配第-克拉克”定律成因提出了两点解释:一是需求 的收入弹性的作用,二是由投资报酬(技术进步)差异导致的效率 因素的作用
1.2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演进的 理论基础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一、配第-克拉克定律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三次产业劳动力结构(%)
1.2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演进的 理论基础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国 家或地区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 下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 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 上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 1960 77 71 62 49
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拐点,应该是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由稳定 增长迈向逐渐下降的转折点。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美国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1819~2006年)
日本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变化(1885~2006年)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二、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的判定指标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三、产业结构演进的服务化趋势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2.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的服务化演进
与工业化前期相比,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内部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 化。传统流通服务业的产出与劳动力占比持续下降,以金融、保险、 房地产、商务服务为代表的生产服务业上升趋势明显。生产服务业 的快速发展,与工业化后期来自工业生产的中间需求迅速增加密切 相关。而以教育、医疗卫生为代表的社会服务业,以及以休闲娱乐 业为代表的个人服务业也保持了缓慢增长的势头。
1.3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拐点及 其实证考 察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与人均GDP: 大致为人均GDP达到现价3000美元左右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与劳动力结构: 大致为第二产业劳动力占比35%左右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与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大致为0.9~1.1左右左右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与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大致达到33%左右
二、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的判定指标
1.3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拐点及 其实证考 察
发展阶段衡 起步期 成长期 量指标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与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年 均增长率 工业就业年 均增长率 服务业就业 年均增长率 主导产业 20%以下
成熟期
城市化率50%是产业结构服务化演进的临界点和关节点
第一产业
1960 1980 1990 2000 2008
第二产业
1960 1980 1990 2000 2008
第三产业
1960 1980 1990 2000 2008
48
33
31
32
24.8
25
35
36
24
27.7
27
32
33
44
47.5
24
13
12
11
10.1
30
37
37
35.4
36.9
46
50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预测与政策准备
南昌大学课题组
秋记与你分享
静思笃行 持中秉正
目 录
中部地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调查与分析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一、 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性及其秩序因素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1.三次产业之间的渐次更替演进规律 从三次产业的横向结构看,产业结构演进一般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 导、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导,最后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 2. 三次产业内部的高端化演进规律 从三次产业的内部结构看,产业结构演进规律表现为在科技进步的 带动与支撑下,三次产业从低端向高端发展的特征 3. 三次产业结构演进中的秩序因素 三次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是产业结构演进的秩序因素;它决定 了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程度发展的有序性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美国工业化初、中期三次产业劳动力占比变化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1.1 从工 业化到服 务化:产 业结构演 进的规律 与趋势
工业化初、中期美国服务业内部劳动力结构变化 工业化初、中期美国服务业内部产出结构变化
准工业化 国家
6
2 400~3 600
3 360~5 040
8736~13104
发达工业 国家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四、贝尔“后工业社会”理论
社会发展阶段 人均收入水平 (1974年美元) 50~200 200~600 600~1500 1500~4000 4000~20000 以知识与技术为基础的服务经济社会 以机器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 社会特征
1.2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演进的 理论基础
格物致新 厚德泽人
产业结构服务化拐点理论及其 国际例证
二、库滋涅茨定律
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结构(%)
1.2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演进的 理论基础
不 同 经济 发 展 水 平的 国 家或地区
低 收 入国 家 或地区 中 等 收入 国 家或地区 发 达 国家 或 地区
1.2 产业 结构服务 化演进的 理论基础
前工业社会 早期工业化 工业社会 工业化 发达工业化 后工业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