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高一历史清朝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分析:清政府乘胜求和的原因?
《中法新约》: 清政府承认法国对越南的殖民统治 在中越边界开辟商埠 中国日后在广西和云南修筑铁路应与法国商办 法国从基隆和澎湖撤军
分析各条款给中国带来的危害,理解中国“不 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结论。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9世纪70,80年代) 和中法战争(1883----1885)
第四节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制作人
陶明龙
(1)为什么会出现中国边疆 地区的新危机? (2)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有 哪些表现?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新危机 西北 边疆 西南 边疆 东南 边疆 时 间
1865
地 点
新疆 西藏 台湾
侵略者 俄国
英国 本
结 果
收复 新疆 划界 通商 赔款
1888
1874
(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 (1)国际背景 (2)俄-----新疆:1865.1871.1875.1878.1881.1884 ( 3) 英-----西藏:1888 (4)日-----台湾:1874 (二)中法战争的爆发 (1)刘永福 黑旗军 纸桥大战(越南) (2)马尾海战 1884 (3)镇南关大捷 1885 (三)《中法新约》签订及其影响 (1)内容:法殖越南 中“越”开埠 攫夺路权 法国 撤军 (2)影响:
讨论:马尾海战,中国惨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慈禧)不管他的英勇的部队在帝国边境上所获得的胜利, 而只是想起给他带到家里来的不愉快和庞大的战争消费,只 是想起那些使他自己不舒服的事情。因此,他从来就没有想 到要撤回条约,而是比过去更加急迫要立刻签订和批准条约。
----麦克纳尔
当借谅山一仗之威,与缔合约,则法人必不妄再求? ----李鸿章
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

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一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的历史知识点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知识点一定要有计划并且学会归纳,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历史的学习是一个边学新的历史知识点边巩固的过程,对学历史知识点一定要有计划并且学会归纳,这样才能进步。
以下是我给你推荐的归纳,希望对你有帮助!历史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知识点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他们加紧了侵略扩张,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
2.表现(1)西北边疆①1865年,中亚地区浩罕国军事头目阿古柏在英、俄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军侵入x疆,占领喀什噶尔,随后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
②1871年,沙俄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对当地人们进行残酷的殖民统治。
③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x疆,并于1878年收复x疆。
④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但仍丧失一些领土和主权。
⑤1884年,清政府在x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x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①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x藏南部边境。
②清政府任命驻藏帮办大臣向英国求和,规定了x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
③不久,英国又强迫开放x藏亚东为商埠,其势力侵入x藏。
(3)东南边疆①1874年,日本在美国的支持下侵略台湾,台湾人民顽强抵抗。
②在美英等国的调停下,日本从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从台湾撤军。
二、中法战争(1883~1885年)1.背景(1)列强向帝国主义过渡,扩大对外侵略,中国边疆出现新危机。
(2)法国侵略越南①19世纪70年代,法国侵略军进犯越南北部,攻占河内等地。
②刘永福率黑旗军南下抗法,1883年,在纸桥大战中,斩杀法军统率李威利。
2019-2020年高一历史 第四节 教案三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第一课时 第二章

2019-2020年高一历史第四节教案三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第一课时第二章教学目的:一、基础知识: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左宗棠收复新新疆;《伊梨条约》和新疆行省的设立;黑旗军纸桥大战;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影响;台湾行省的设立。
二、思想认识:1、19世纪70年代以后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争夺殖民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尖锐,中国及周边邻国出现严重的民族危机。
左宗棠收复新疆是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爱国正义斗争。
2、中法战争是中国边疆地区危机的继续和发展,是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的战争。
由于清政府采取妥协退让方针,以胜求和,中国西南门户被进一步打开,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能力培养:1、讲述中国连续地区的新危机,培养学生联系国际背景观察中国近代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特点,并概括出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概况。
2、通过对比左宗棠和李鸿章在对外态度上的不同,培养学生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分析清政府在军事上处于被动的原因及中国不败而败的原因,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马尾海战和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及其影响。
教学难点:左宗棠收复新疆及其评价;中法战争中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的原因。
教学用具:教材提供的图、表、史料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从19世纪70年代,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为适应对外商品输出及争夺殖民市场的需要,列强掀起了一个新的争夺殖民地的高潮。
落后的东方中国及其邻国成为列强争夺的主要目标,造成了对华侵略的新态势。
[学习新课]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西北边疆——俄英侵略新疆和左宗棠收复新疆(1)俄英侵略新疆提问:60年代割占我国领土的情况?1864年通过《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割占了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威胁到新疆的安全。
人教版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危机ppt

阿古柏、俄国
1888年
英国
结合中法战争 中国“不败而败”,法国“不胜而胜”局面 的出现,展望中国前景如何?
5、1884 年,闯入马尾军港的法舰发动突然袭击,中国 军舰11艘被击沉。福建水师 全军覆灭。
6、1885 年,清军老将 冯子才 在镇南关大败法军,并 收复 谅山 等地。
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有何表现?
地区 台湾 新疆 西藏
年代(19世纪) 国别
6、70年代
美、日
6、70年代
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
沙俄 阿古柏
新疆
西藏
英国
中国边疆的危机
云南 广西
越南
法国
朝
日
鲜本Leabharlann 美 国台 湾俄占
阿古柏
哲德沙尔国
心身 忧无 天半 下亩
左宗棠
如何评价左宗棠?
第11课 中国边疆的危机和中法战争
一、中国边疆 的危机
1、美日对台湾的侵略 2、英俄对新疆的侵略 (1)“哲德沙尔国”
的建立
(2)俄英侵入新疆 (3)左宗棠收复新疆 3、英国对西藏的侵略
台湾岛
1、19世纪70年代,勒索中国白银50万两作为 撤出台湾条件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沙俄 D、日本
2、19世纪70年代出兵占领伊犁地区的是 A、英国 B、美国 C、沙俄 D、日本
3、中法战争爆发于 A、1873 B、1882 C、1883 D、1884
4、在台湾率军奋勇抗击法军的大臣是 A、冯子才 B、刘铭传 C、刘永福 D 、左宗棠
二、中法战争 1883--1885
1、战争爆发原因
2、战争经过
(1)马尾战役 1884
(2)法军进攻台湾
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 旧人教版

第四节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学习目标导引目标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是什么?——请把握中国边疆地区新危机的表现、原因。
目标二:为什么法国要发动侵华战争呢?其战况如何?——请把握中法战争爆发的背景、原因、经过、结果。
目标三:《中法新约》最能反映时代特征的是哪一条?——请把握《中法新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材内容详解一、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背景(1)国际:19世纪70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列强加紧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资本输出场所和殖民地。
地域辽阔的中国成为它们争夺的主要目标,中国西北、西南、东南边疆地区随之出现了严重危机。
(2)国内:清政府腐败无能和软弱可欺,助长了列强的侵略气焰。
2.概况(1)西北边疆1865年,中亚浩罕国的军事头目阿古柏,率军侵入新疆,占领喀什噶尔,不久占据了天山南北的广大地区,俄英对其予以支持。
1871年,俄借口"安定边境秩序",派兵侵占伊犁地区,实行殖民统治。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棠率军进军新疆,1878年初,击败阿古柏侵略军,收复新疆。
清政府派曾纪泽出使俄国,交涉归还伊犁问题。
1881年中俄签订《伊犁条约》,中国收回伊犁。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加强了内地同新疆的联系。
(2)西南边疆1888年,英国派兵进攻西藏南部边境。
藏族军民坚决抵抗,但由于英国武力威胁,清政府令驻藏帮办大臣求和,规定了西藏地方和哲孟雄之间的边界,后又开亚东为商埠。
从此,英国势力侵入西藏。
(3)东南边疆1874年,美国支持下的日本军队在琅挢登陆,遭阻击。
在英美等国的“调停〞下,日本向中国勒索白银50万两后撤军。
同步典型例题讲解一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
请回答1~2题。
‘1.19世纪7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最初表现是( )A.总理衙门的建立 B.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C.中国边疆地区出现了新危机 D.《中法新约》的签订2.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台湾危机的加深,淮军将领刘铭传指出:“台湾为东南七省门户,各国无不垂涎,一有衅端辄欲掳为根据。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说课课件高一上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近代前夜的盛世与危机
一、单元框架
二、课标要求
1.6 明至清中叶中国版图的奠定、封建专制的发展与社会变动 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 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 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 通过认识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 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七、单元目标与课时目标
八、教学建议
1、梳理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引导学生运用唯物史 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时空框架下把握这一时期的 王朝兴衰线索,以及统一全国、经略边疆在空间上的反映;
2、引导学生通过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方法深入理解这 一时期的若干重要历史变化和复杂历史现象;
3、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这一主题巩固家国情怀。
明清时 代特征 为“盛世” 与“危机”
(一)明清政治制度使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版图逐渐定型,社会新的发展, 但是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依然无法有效应对国家所面临的内外挑战,故对明清政治 制度作用的辩证认识应该是本单元教学的应有之义;清朝前中期军机处的设立、版 图的开拓与巩固、人口的增加、闭关自守政策的推行等,意在说明其鼎盛与危机的 “一体两面”,是对这种辩证认识的具体运用。
九、教学反思
2、基于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应该“追求理解”,“为理解而教”。这 就要求我们的历史课堂就不能是“填鸭式”,而应该是让学生在情境中体 验、探究的过程,真正理解内化的过程,形成结构化、网络化知识结构的 过程;同时“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形 成理性的思维方式,从而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我们努力 这样做。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1旧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历史上册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教案1旧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的原因;俄英对新疆的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英国对西藏的侵略;日本对台湾的侵略;法国对越南的侵略;刘永福黑旗军的抗法斗争;中法战争的爆发;马尾海战;镇南关大捷;《中法新约》;台湾行省的建立。
2.能力方面:(1)通过对“19世纪中后期边疆危机出现的原因及表现”的教学,培养学生综合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评价左宗棠的教学,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分析历史材料解决历史问题的教学、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最大限度在获取有效信息,学会分析问题、炼达观点的能力。
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原因的教学,加深学生对资本主义扩张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甘用热血荐轩的献身精神。
(2)通过左宗棠收复新疆及镇南关大捷的教学,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保卫祖国的优良传统。
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学会类比联想思维方法,加深对历史现象之间内在联系的认识与理解。
(2)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关于中法战争的历史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资料的方法。
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俄英对新疆的侵略与左宗棠收复新疆是本节课重点。
新疆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沙俄对新疆垂涎已久,但直到鸦片战争后,沙俄才乘中国国力衰弱之际,以阴谋手段割占了新疆西部的大片领土,进而想占领整个新疆。
而英国也想把新疆作为自己的殖民地。
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斗争,粉碎了俄英分裂祖国的阴谋。
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清政府的腐败是我国落后挨打的原因,又可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战役,而《中法新约》则是中法战争及本节课最核心的内容。
学习这一内容既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反抗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可以使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中国不是败在军事上,而是败在清政府妥协求和的外交政策上。
【高一历史试题精选】《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能力培养与测试(一)目录第一清朝晚期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学习目标】
【知识】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鸦片战争
第二节鸦片战争的影响
第三节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四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第五节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第六节太平天国后期的保卫战
第七节新思想的萌发
第一综合测试题第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学习目标】
【知识】
清朝政局变动
洋务运动
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
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和中法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瓜分中国的狂潮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学法指导】
【能力训练与测试】
★第一节清朝政局的变动
第二节洋务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高窟门外,有一条河。过河有一片空地,高高低低建着几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近葫芦,外敷白色。我去时,有几座已经坍弛,还没有修复。只见塔心是一个木的塔群十分凄凉。
有一座塔,显得比较完整,大概是修建年代比较近吧?好在塔身有碑,移步一读,猛然一惊,它的主人,竟然就是那个王圆?! 再小的个子,也能给沙漠留下长长的身影。再小的人物,也能让历史吐出重重的叹息。王圆?既是小个子,又是小人物。我见过他的照片,穿着土布棉衣,目光呆滞,畏畏缩缩,是那个时代到处可 以见到的一个中国平民。他原是湖北麻城的农民,在甘肃当过兵,后来为了谋生做了道士。几经转折,当了敦煌莫高窟的家。
点评三
《道士塔》以鲜活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与诗意的语言,诠释著作者对民族悲剧的悲悯之情。ag用的扑克牌是真牌吗 “我好恨”是全文的情感线索,恨贪婪无知的王道士,恨对民族文化淡漠的昏庸官吏,恨洗劫敦煌文化的外国学者,恨民族国力式微。这种“恨”是与“爱”并存的对称语境,没有对民族文化的无 限钟爱,便不会有对民族悲剧的绵绵之恨。(廖国清)
莫高窟以佛教文化为主,怎么会让一个道士来当家?中国的民间信仰本来就是羼杂互溶的,王圆?几乎是个文盲,对道教并不专精,对佛教也不抵拒,却会主持宗教仪式,又会化缘募款,由他来管管 这一片冷窟荒庙,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