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免疫疑难知识点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疾病知识点总结在高中生物的学习中,免疫系统疾病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了解这些疾病的成因、症状、诊断和治疗方法,对于我们理解免疫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系统,能够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以及体内异常细胞(如癌细胞)的侵袭。
它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淋巴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等)和免疫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组成。
免疫系统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发挥作用:一是非特异性免疫,这是人类生来就有的防御功能,包括皮肤和黏膜的屏障作用、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等;二是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是后天获得的,具有针对性和记忆性。
二、免疫系统疾病的分类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分为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两大类。
1、免疫功能过强导致的疾病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常见的过敏原有花粉、动物毛发、某些食物(如海鲜、牛奶)、药物等。
自身免疫病:是指自身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起的疾病。
常见的自身免疫病有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风湿性心脏病等。
2、免疫功能低下导致的疾病先天性免疫缺陷病:是由于遗传因素导致的免疫系统发育不全或缺陷引起的疾病,如先天性胸腺发育不良。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是由后天因素(如感染、药物、肿瘤等)导致的免疫系统受损引起的疾病,其中最为严重的是艾滋病(AIDS)。
三、常见免疫系统疾病的详细介绍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发生机制:过敏原进入机体后,刺激 B 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
这些抗体吸附在某些细胞(如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
当相同的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抗体结合,使这些细胞释放出组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和腺体分泌增多等,从而出现过敏症状。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

必修三生物免疫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细胞、免疫蛋白和淋巴器官三大部分组成,包括单核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细胞、NK细胞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抵御病原体、清除异物、抑制肿瘤细胞和灭活毒素等。
3. 免疫系统的特点:免疫系统的特点主要有特异性、记忆性、多样性和调控性等。
4. 免疫系统与健康:免疫系统对维护机体健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免疫功能出现异常,就会发生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病、肿瘤等。
二、免疫系统的先天免疫1. 先天免疫的特点:先天免疫是机体最基础的免疫系统,它对于所有的病原体具有一定的效应,它不具有特异性、记忆性和调控性等特点。
2. 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先天免疫的细胞成分主要包括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NK细胞、巨噬细胞等。
3. 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先天免疫的蛋白成分主要包括溶菌酶、抗菌肽、补体蛋白等。
4. 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的作用:先天免疫在病原体抵御中主要通过屏蔽作用、破坏作用、聚合作用和激活作用等。
5. 先天免疫对机体的保护作用:先天免疫可以迅速对抗进入机体的致病微生物和异物,并阻止其在机体内扩散和破坏。
三、免疫系统的后天免疫1. 后天免疫的特点:后天免疫对抗病原体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它可以产生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以及特异性T细胞和B细胞等。
2. 后天免疫的特异性:后天免疫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即能够特异地识别和应对不同的抗原。
3. 后天免疫的记忆性:后天免疫还具有记忆性,一旦机体遇到同种抗原再次进入机体,后天免疫系统就会迅速产生反应,迅速清除抗原。
4. 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后天免疫的细胞组成主要包括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和树突细胞等。
5.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 后天免疫的蛋白组成主要包括抗体、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和调节T淋巴细胞等。
6. 后天免疫的效应:后天免疫的效应主要包括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免疫效应。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学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
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
骨髓和胸腺是免疫细胞产生、分化和成熟的场所。
脾、淋巴结和扁桃体等是免疫细胞集中分布的场所,它们就像是免疫系统的“兵营”,时刻准备着应对外来的威胁。
免疫细胞包括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
淋巴细胞又分为 B 淋巴细胞(简称 B 细胞)和 T 淋巴细胞(简称 T 细胞)。
B 细胞在骨髓中成熟,T 细胞在胸腺中成熟。
吞噬细胞则能吞噬和处理病原体,将抗原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包括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能够特异性地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从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分泌的,能够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
溶菌酶存在于泪液、唾液、血浆等体液中,能够溶解细菌的细胞壁,发挥杀菌作用。
二、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具有防卫、监控和清除三大功能。
防卫功能是指抵御病原体的攻击,防止疾病的发生。
这就像是我们身体的“保卫军”,时刻警惕着外来的“敌人”。
第一道防线是皮肤和黏膜,它们能够阻挡病原体的侵入。
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能够对病原体进行非特异性的吞噬和消灭。
第三道防线是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能够针对特定的病原体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或效应 T 细胞,进行更精准的打击。
监控功能是指监控体内已经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并及时将它们清除。
这就像是身体里的“警察”,时刻监督着细胞的“一举一动”,防止它们“犯错”。
清除功能则是将体内衰老、损伤或癌变的细胞清除掉,保持身体的健康和稳定。
三、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当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暴露出其特有的抗原。
抗原传递给 T 细胞,T 细胞将抗原传递给 B 细胞。
同时,T 细胞分泌淋巴因子,增强 B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免疫是人体应对外界病原微生物入侵的一种主动防御机制,也是生物体具有自我识别和自我保护的能力。
本文将介绍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包括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应答过程以及免疫的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构成。
1. 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包括骨髓、胸腺和淋巴结。
骨髓是造血和免疫细胞产生的场所,胸腺是淋巴细胞分化和发育的场所,淋巴结则是免疫细胞活化和增殖的地方。
2. 免疫细胞免疫细胞包括白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白细胞分为粒细胞和非粒细胞,其中粒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则包括T细胞、B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单核细胞包括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
3. 免疫分子免疫分子包括抗体和细胞因子。
抗体是由B细胞分泌的,能与病原微生物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从而中和病原微生物或促进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细胞因子是由T细胞、巨噬细胞等分泌的一类蛋白质,能调节免疫应答的程度和特性。
二、免疫应答过程免疫应答是指免疫系统对病原微生物的识别和消除过程,包括先天性免疫和获得性免疫。
1. 先天性免疫先天性免疫是指通过遗传等方式获得的非特异性抵御机制。
它包括屏障防御、炎症反应和非特异性免疫细胞的参与。
(1)屏障防御屏障防御包括皮肤、黏膜和黏液等。
它们通过物理和化学性质,阻碍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
(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成分转移以及炎细胞的浸润等。
这些过程能够引起红肿热痛的炎症症状。
(3)非特异性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等。
它们能吞噬和杀伤病原微生物,起到非特异性的防御作用。
2. 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是指通过免疫应答后,获得针对特定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力。
它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1)细胞免疫细胞免疫主要依赖于T细胞的作用。
活化的T细胞能够识别和杀伤被感染细胞或异常细胞。
(2)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主要依赖于抗体的作用。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归纳

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归纳免疫是生物体为应对病原微生物或其他异己生物入侵而产生的一系列防御反应。
它是保护我们身体免受疾病侵害的重要机制。
而高三生物课程中,对于免疫的学习尤为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高三生物免疫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Ⅰ.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主要包括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大部分。
1. 先天免疫:由宿主的遗传系统决定,具有非特异性的抗原识别和排除机制,如皮肤、黏膜屏障,巨噬细胞和破坏性酶等。
2. 获得性免疫:由先天免疫进化而来,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原识别和清除机制,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途径。
Ⅱ. 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和分子1. 白细胞:主要包括巨噬细胞、B淋巴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它们是免疫系统中的主要执行细胞。
2. 抗体:由B淋巴细胞分泌,是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抗原,协助巨噬细胞清除病原体。
3. 细胞因子:是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分子,能够调节免疫反应的强度和方向,如IL-1、IFN-γ等。
Ⅲ. 免疫反应的过程1. 抗原识别:通过抗原递呈细胞将抗原信息展示给T淋巴细胞,引发免疫反应。
2. 淋巴细胞激活和增殖:被抗原刺激后,T淋巴细胞会激活并大量增殖,形成克隆细胞群。
3. 克隆选择:激活的T淋巴细胞会与抗原相互作用,发生选择性增殖和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和记忆T细胞。
4. 效应反应:效应T细胞可直接杀伤感染细胞,记忆T细胞具有长期免疫记忆功能。
5. 抗体生成:受激活的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Ⅳ. 免疫系统的调节1. 免疫耐受:机体内部或外部的调节机制,防止过度的免疫反应导致自身组织损害。
常见的免疫耐受机制有自身免疫,免疫抑制细胞等。
2. 免疫记忆:体内长期保存着先前感染过的病原微生物信息,一旦再次感染,免疫记忆能迅速启动免疫反应,有效清除病原体。
Ⅴ. 免疫疾病与疫苗1. 免疫疾病: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导致的疾病,如自身免疫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等,例如风湿病、哮喘等。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免疫的知识点总结一、免疫系统的基本概念1. 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是由多种细胞和分子组成的复杂网络,包括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粒细胞、肥大细胞等各种免疫细胞及各种免疫相关分子,如抗体、细胞因子等。
2. 免疫系统的功能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识别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以及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等。
3. 免疫系统的类型免疫系统主要分为先天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类型。
先天免疫是指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主要由天然免疫和炎症反应组成;获得性免疫是指机体在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特异性和记忆性免疫应答的防御机制。
二、先天免疫系统1. 天然免疫天然免疫是机体天生具有的抵御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侵害的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它包括生体障碍、炎症反应、天然免疫细胞和天然免疫分子等多种防御机制。
2. 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机体对外界损伤和感染的一种非特异性保护反应,其特征是血管扩张、渗出、白细胞浸润和局部组织变性等。
3. 天然免疫细胞天然免疫细胞包括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4. 天然免疫分子天然免疫分子包括溶菌酶、抗微生物蛋白、补体等多种免疫分子,它们能够直接清除病原微生物。
三、获得性免疫系统1. 抗原和抗体抗原是能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物质,抗体是免疫应答中产生的特异性蛋白质,它与抗原结合并清除抗原。
2. 淋巴细胞淋巴细胞是获得性免疫的主要细胞类型,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
3. 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主要包括T辅助细胞、T杀伤细胞和T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感染和受损细胞。
4. 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是具有抗体分泌功能的免疫细胞,它们能够识别和清除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异物。
5. 免疫记忆免疫记忆是指机体在初次接触到特定抗原后,产生的特异性和持久性免疫应答。
四、免疫调节1. 免疫调节细胞免疫调节细胞包括T调节细胞、B调节细胞等,它们能够调节和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
高中生物免疫重难点解析

高中生物免疫重难点解析1.免疫的概念传统的免疫概念认为,免疫是机体对再次侵入的病原菌不再感染,如人不会再次得天花、麻疹等疾病,即抗感染免疫。
随着免疫学的不断发展,对免疫的研究已远远超出了抗感染免疫的范围。
现代免疫概念认为,免疫为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异物的生理功能,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其作用在于识别“自己”和排除“异己”,以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相对稳定。
2. 免疫的特点①识别自身和外物只消灭外物而不消灭自身。
病原是外物,所以被消灭。
器官移植时,外来器官是外物,所以常被自身排斥而移植不会成功。
②特异性患天花后只对天花免疫,患麻疹后也只对麻疹免疫,而不能对其他传染病免疫。
③记忆感染一次天花后,终生“永志不忘”,如再有天花病原侵入时,它便能在病原为患之前迅速消灭,而不再发病。
3. 免疫的功能①防御感染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②自我稳定及时清除体内衰老、死亡、损伤的细胞的功能。
例如人体对衰老、死亡的红细胞或白细胞的分解排除作用。
③免疫监视有随时识别和清除体内因突变产生的异常细胞的功能。
机体内有些细胞可以自发突变,可以受理化因素作用或病毒感染等诱因而发生突变,成为不正常的细胞。
如果无免疫监视功能及早将其加以识别、清除,可能会发展成恶性肿瘤。
4. 与免疫有关的细胞5.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的区别与联系6. 免疫系统为什么能识别自我和非我?当一种细菌或病毒进入机体后,巨噬细胞便会立即启动免疫应答。
首先巨噬细胞对它所遇到的所有细胞的表面都进行识别性检查。
大多数哺乳动物和人类有核细胞的表面都具有一些组织相容性复合体的糖蛋白,简称MHC。
人体的MHC又称为人类白细胞抗原(HLA)。
身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都镶嵌有MHC。
MHC是遗传决定的,种类极多,构象千变万化,除同卵双生外,不同的人MHC不同,和人的指纹各不相同一样。
由于每个人的MHC都起着一种自我标记的作用,因此免疫系统能够将人体自身细胞与外来入侵者或被感染的细胞区别开来。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

高中生物免疫系统知识点1、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2、免疫系统的组成(课本35页图会画)。
免疫器官有哪些?有什么作用?免疫细胞包括那些?他们的来自于?t细胞,b细胞产生的部位和成熟的部位分别是?免疫活性物质有哪些?一定是免疫细胞产生的吗?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就是?(对内?对外?)。
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就是?泪液、唾液中的溶菌酶属第几道防线?如何区分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系统存有什么特点?如何区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4、b细胞要增殖分化,一般要受到____和_____的双重刺激。
5、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全过程。
(画流程图,图上必须涵盖吞噬细胞促进作用和二次免疫系统过程)6、二次免疫的'特点是?二次免疫产生的浆细胞来自于?抗体是如何和合成分泌的?抗体的作用是?7、唯一一个并无辨识促进作用的细胞就是?唯一一个识别能力,但无特异性识别能力的细胞是?唯一一个可以产生抗体的细胞就是?既可以参与体液免疫,又参与细胞免疫的细胞是?既参予特异性免疫系统又参予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细胞就是。
8、什么是自身免疫病?它是由免疫功能过____引起的?什么就是过敏反应?过敏应当的特点就是?什么叫做过敏原?它就是由免疫系统功能过___引发的?过敏反应实质上就是一种异常的体液免疫(抗体溶解在某些细胞表面)。
9、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叫做什么病?(举例)hiv和aids的中文名字叫什么?艾滋病病人的轻易死因往往就是由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发的轻微病毒感染或者恶性肿瘤等疾病,为什么?hiv步入人体后主要反击什么细胞?将可以引致什么后果?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就是?10、疫苗通常是?器官移植遭遇的最小问题就是?排挤反应本质上就是一种_____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抑制剂的促进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各位聆听! 欢迎批评指正!
2019-5-7
(一)MHC-I类分子途径
步骤:
1.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与转运
• 泛素化降解:内源性抗原泛生物素化,经蛋白酶体降解为 多肽片段。
• 荷肽:经降解的抗原肽,转移至内质网(ER)腔内与新组 装的MHCⅠ类分子结合,该过程依赖于ER表面的抗原加工 相关转运物(transporter associated with antigen processing,TAP)。
• B细胞若仅表达mIgM,在接受抗原刺激后易 形成耐受性,若同时表达mIgM和mIgD,则 受抗原刺激后可被激活。故mIgD可作为B细 胞分化发育成熟的标志,活化的B细胞或记 忆B细胞的mIgD逐渐消失。
六
、
Ag
单
机体
机体
克
Ag
隆
抗
B1 B2 B3
Ag
B1 B2 B3
体 的
合成并分泌抗体
合成并分泌抗体
C基因片段的排列顺序是:5’-Cμ- Cδ- Cγ3 -Cγ1- Cα1Cγ2-Cγ4-Cε-Cα2 -3’
L(κ/λ)链:包括V、J、C 基因片段。
• 重链V区的基因 由V、D、J三个J两个基因 片段组成。
mIgM与mIgD的共表达
• 幼稚B细胞的分化过程中,首先表达mIgM, 后表达mIgD;mIgD是B细胞的重要表面标 志。
Y
Y Y
Y
取每孔的上清液与目标 抗原决定簇进行抗原抗 体反应,若呈阳性,说 明该孔内的杂交瘤细胞 克隆为我们所需要的细 胞株
Ag
B1 B3
B2
小鼠 骨髓瘤细胞
细胞融合
B1 B2
B2
B1
B2 B3 选择培养(HAT培养基)
筛选杂交瘤细胞
B2
B3 克隆化建株
Ab1
Ab2
Ab3
P32~33:单抗可以识别抗原分子的特 殊部位,例如可识别一个蛋白侧链上 5或6个氨基酸基团的构象,或多糖分 子中5或6个糖残基。由于其识别抗原 部位的专一性,单抗比一般抗血清优 越得多。原因是一般抗血清中的抗体 是一群识别不同抗原部位的抗体混合 物。
• 机制:两种或两种以上抗原间存在某些共 同表位或相似表位——共同抗原
二、膜蛋白与分泌蛋白的区别
三、抗体与受体的异同
RNA选择剪切
四、抗原-MHC复合体的形成及类型
按抗原的合成部位分类
• 内源性抗原 ----在机体细胞内合成的抗原。
• 外源性抗原 ----来源于细胞外的抗原,机体内抗原
提呈细胞可将其摄入,加工处理后,递呈 给T细胞。
Common epitope
cross reaction
Cowpox vaccine
Smallpox virus
Bm cell
交叉反应与交叉抗原
• 概念:指抗体(或抗原)除可与其相应抗 原(或抗体)发生特异性反应外,有时还 可与其他抗原(或抗体)发生反应。 具有 相同表位的不同抗原,成为交叉抗原。
(二)MHCⅡ类分子途径
步骤:
1. 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 • 外源性蛋白抗原被APC摄入后在胞内形成内
体(endosome),并随内体转运至溶酶体 或融合为内体/溶酶体。溶酶体可将蛋白抗 原降解为适合与MHCⅡ类分子结合的含有 10-30Aa的短肽。
五Ig的基因结构
H链:包括V、D、J、C 基因片段。
一
些
Ab1 Ab2 Ab3
Ab1 Ab2 Ab3
问 题
多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
筛选抗体
• 将杂交瘤细胞克隆混合 液充分稀释后加入每个 小孔,最终使每个小孔 中最多含有一个杂交瘤 细胞克隆(单克隆)
• 用特异性抗原决定簇对 每个孔的杂交瘤细胞克 隆进行检测,选出针对 目标抗原决定簇的抗体 阳性细胞株
Y Y
高中免疫学知识扩展
德清一中 沈杰
一、抗原和抗原决定基的问题
抗原的结合价(antigenic valence)是指能 和抗体分子结合的功能性表位的总数。
–仅含一个表位的抗原为一价抗原 –天然抗原一般是大分子,由多种、多个抗原决定基组成,
是多价抗原,可以和多个抗体分子交互结合。
多
多
价
价
抗
抗
原
原
20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