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合集下载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水利概况
金水区是中国河南省郑州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郑州市的西南部。

金水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水利概况:
1. 地理位置优越:金水区位于中部地区黄河中游平原的南缘,地势平坦,地质条件良好,有利于水资源的储存和利用。

2. 丰富的河流和湖泊:金水区境内有多条河流和湖泊,如金
水河、金水湖、汇通潭等。

其中,金水河是金水区的母亲河,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支流,为区域水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 强大的水利设施:金水区拥有一系列完善的水利设施,包
括水库、水闸、泵站等。

这些设施可以调节水流,并保障农田灌溉、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需求。

4. 水资源开发与利用:金水区积极进行水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通过修建水利工程,提高了农田的灌溉水平,提供了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同时,金水区还注重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的保障,建设了一系列水处理厂和供水管网,确保了市民的日常用水需求。

总的来说,金水区水利概况良好,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完善的水利设施,为农业生产、城市供水和工业用水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同时,金水区还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努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

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郑州市概况 (2)2郑州市生态环境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水环境问题突出 (2)2.2 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 (3)2.3绿地、湿地相对不足 (3)2.4农业生态有恶化趋势 (3)2.5资源过度开发的负面影响 (4)3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对 (4)3.1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4)3.2编制生态城市建设整体规划 (4)3.3加强生态功能区的建设与管理 (4)3.4重视资源开发过程中的生态环境保护 (5)3.5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5)3.6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 (5)3.7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体系和工作机制 (5)结论 (6)致谢 (6)参考文献 (6)浅谈郑州市生态环境问题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郑州市生态环境存在的水环境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缺乏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问题,继而提出应努力提高公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促进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使用,适宜开发后备资源,提高水问题的处理力度和处理深度,加大城市资源环境整治力度,以及强化绿化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以促进城市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力争把郑州建设成为经济生态同发展的生态城市。

关键词:生态问题;环境污染;城市资源On the Zhengzhou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blemsand countermeasuresAbstrac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xistence of Zhengzhou water ecological issues outstanding, the lack of land resources and the destruc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and other issues, and then the efforts should be made to raise public awareness of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ctively develop a circular economy, promote the ration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s and conserve, develop appropriate back-up resources to enhance efforts to deal with water issues and deal with the depth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efforts to increase the city, and the strengthening of green building, conservation of biological diversity, to promote the city as a whol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mprovement and strive to build itself into Zhengzhou with economic and ecological development of eco-city.Keywords:ecological problem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urban resources引言郑州作为中原第一大省,在经济走在最前列的同时各方各面的种种生态环境问题也尤其突出,如果不加强对生态问题的关注,生态问题势必会成为郑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瓶颈,成为人类生存发展的最大威胁。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郑州市环境条件概况
简介
郑州市是河南省的省会,位于中原地区。

城市总面积7600平
方公里,全市共辖6个市辖区和4个县。

郑州市总人口超过1400万,是中国内陆城市之一。

气候
郑州市属于中亚热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区,四季分明,降雨集中,气温适宜。

年平均气温14.5℃,年降雨量709.2毫米。

空气质量
郑州市空气质量常年处于中度污染水平,主要污染物为PM2.5、PM10和二氧化硫等。

政府采取了多项措施,如限制工业排放、推
广新能源汽车等,积极改善空气质量。

水质
郑州市的水源主要来自黄河和淮河。

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
水质受到严重污染,超标物质主要有重金属、硒和氟等。

政府大力
治理水环境,保障人民健康。

垃圾处理
郑州市垃圾处理规范化程度较高,垃圾分类得到普及。

市政府推行垃圾分类新政,得到市民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总结
郑州市在环境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同时也存在一些环境问题。

政府将继续加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贾小成
【期刊名称】《环境科学导刊》
【年(卷),期】2002(021)002
【摘要】郑州市水土流失严重,主要是不合理开发资源,道路基础设施建设、非生态农业生产等原因造成的.应加强管理,科学地综合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开发与保护并重,实施符合环保政策导向和生态保护战略加以防治.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贾小成
【作者单位】郑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河南,郑州,45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池州市贵池区普丰村的水土流失现状与原因及防治措施 [J], 贡家芳;胡宏祥;刘晶;何方;张震;黄界颍
2.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马关义
3.新疆灌区盐碱地改良利用中的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J], 张继新;张颖慧
4.高速公路水土流失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J], 陈雷;孙西平
5.郑州市水土流失原因及防治措施 [J], 樊津江;何颖;杨蕾;贾小成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

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

18EXPERIENCE 区域治理郑州市地下水资源动态分析及管理建议*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利与环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汪月月,盛春美,孙梦雲,魏世辰摘要:水是生命之源,而地下水是水资源很重要的一部分,其密切关系到人类生活和经济建设。

地下水是郑州市主要的供水来源,文章通过分析郑州市近些年来地下水的水位、水质等变化情况,对其造成的环境地质问题和污染问题给出相应的保护建议,以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地下水;动态变化;问题;建议中图分类号:TV211.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4595(2020)37-0018-0002一、郑州市气候及水资源情况郑州市总面积约为7446.2平方公里,全市水面面积约为11.4平方公里。

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以及郑州市生态水系工程的开展,郑州市的水域面积将会不断增加。

郑州境内流域面积较大的河流有29条,分属于黄河和淮河两大水系,其中黄河流域6条,淮河流域23条。

流经郑州段的黄河长约150.4公里,黄河是郑州市主要的生活用水水源地。

郑州市属暖温带-北亚热带过渡型大陆型季风气候,冷暖适中、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干冷同季。

春季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朗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

根据2019年《郑州市水资源公报》,郑州市地下水资源量为5.2876亿m³,其中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3.6427亿m³,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2.0988亿m³,平原区与山丘区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4539亿m³。

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中,降水入渗补给量1.1605亿m³,地表水体入渗补给量0.8073亿m³,山前侧渗量0.1310亿m³,井灌回归量0.1163亿m³,总补给量为2.2151亿m³;扣除井灌回归量后,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0988亿m³。

[1]二、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从近十几年的地下水实测资料分析看,地下水的水位变化与开采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开采量少,地下水位埋深下降、开采量增加,则地下水位埋深上升、水位下降。

郑州地理

郑州地理

一、目的为保障公司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降低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带来的损失,提高公司应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储存、运输和使用危险化学品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

三、应急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应急指挥部是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应急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负责组织、指挥、协调应急工作。

2. 应急救援组应急救援组负责现场救援、人员疏散、物资保障、信息报送等工作。

3. 技术支持组技术支持组负责事故现场的技术鉴定、检测、评估和应急处理建议。

4. 应急协调组应急协调组负责与政府相关部门、周边单位及媒体沟通协调,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四、应急处置流程1. 紧急报警发现化学品泄露及火灾事故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现场救援(1)切断泄漏源:迅速采取措施,切断泄漏源,防止事故扩大。

(2)人员疏散:按照应急预案要求,组织人员迅速疏散至安全区域。

(3)现场警戒:设置警戒区域,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

(4)灭火救援:根据火灾情况,组织人员进行灭火救援。

3. 医疗救护(1)伤员救治:对受伤人员进行现场急救,并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2)卫生防疫:对事故现场进行消毒,防止疫情传播。

4. 物资保障确保应急物资充足,为现场救援提供有力保障。

5. 信息报送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确保信息畅通。

五、后期处理1. 事故调查: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查明事故责任。

2. 责任追究:根据事故调查结果,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3. 整改措施:针对事故原因,制定整改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4.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急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由公司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2.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 本预案如与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为准。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郑州市地质条件概况
简介
本文档旨在概述郑州市的地质条件。

郑州市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和交通枢纽。

了解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于该
地区的发展和规划至关重要。

地质特征
郑州市地质条件多样,包括以下主要特征:
1. 地质构造:郑州市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地质构造复杂多样。

主要构造类型包括隆起、断裂和褶皱带等。

2. 地质年代:郑州市地质年代较古老,包括古元古代、寒武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和四至新生代等。

3. 地质类型:郑州市地质类型多样,包括河流沉积、湖泊沉积、河湖交互演化沉积等。

主要岩石类型有沉积岩、火山岩、变质岩等。

4. 地形地貌:郑州市地形地貌变化较大,包括平原、丘陵、河
谷和山地等。

地貌类型多样且地貌起伏较大。

影响及应用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对该地区的各项活动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并在以下方面得到应用:
1. 作为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依据。

2. 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指导。

3. 对资源勘探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4. 对城乡规划和环境保护提供了重要参考。

结论
郑州市的地质条件多样,对该地区的发展和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和研究地质条件,可以有效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指导基础设
施建设,优化资源开发利用,以及实现可持续城乡发展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对郑州市地质条件的概况,希望能为您提供有用的信息。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
1. 简介
本文档旨在对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进行简要概述,并提供相关信息供工程建设参考。

2. 地理背景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地处黄河中游平原。

地理位置使得郑州市的工程地质条件受到一定影响。

3. 地下水位
郑州市地下水位较高,特别是在黄河附近地区。

这对工程建设中的基础设施选择和水利工程的设计都提出了一定要求。

4. 土壤类型
郑州市土壤类型主要包括黄土、粉土和河道沉积物等。

工程建设中需要根据土壤类型采取不同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工程措施。

5. 地震活动
郑州市位于中国地震活动带,地震频发。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考
虑地震对建筑结构和地基稳定性的影响,采取相应的地震防护措施。

6. 地质灾害风险
郑州市存在着一定的地质灾害风险,如滑坡、塌陷和地面沉降等。

在工程建设中需要充分考虑这些风险,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7. 工程建设建议
基于以上地质条件特点,建议在郑州市的工程建设中:
- 选择合适的基础处理方法,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
- 采取合理的防水措施,应对地下水位较高的情况;
- 结合地震设计规范,设计抗震设施;
- 对可能出现的地质灾害风险进行充分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防
护措施。

以上为郑州市工程地质条件的简要概述,希望能对工程建设提
供一定的参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市水土流失概况
郑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偏北地区,属黄河中上游、伏牛山脉东北翼向黄淮平原过渡交接地带,郑州市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形呈阶梯状降低,地貌以中山——低山——丘陵——平原过渡,山地丘陵平原之间分界明显(山地水土流失模数在200~2000t/a.,丘陵水土流失模数2500-5000t/a.km2).全市现代地貌结构的基本轮廓是:西部多山地丘陵,占总面积的2/3,东部平原占总面积的1/3,其中山地2377km2,占31.9%;丘陵2255km2,占30.3%;平原2815 km2,占37.8%。

可见,郑州市从地质地貌分析是易造成水土流失的地区。

郑州市水土流失现状
郑州市总面积7446.2km2,原有水土流失面积3795km2,尽管已累计治理2655km2,实际保存2200 km2,仍有1500km2需要治理,而郑州市水土资源相对匮乏,水土流失和水土资源紧缺的形势比较严重,水力侵蚀面积1108 km2,风力侵蚀面积383km2同时,由于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还有5~10km2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在发展。

郑州市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 矿产资源开发建设
郑州市现共有矿山企业1672个.其中煤矿830个(国有重点煤矿6个,地方国有煤矿33个,乡镇煤矿791个,全年生产原煤188.63Mr),有色矿山238个,建材矿山555个.化工矿山23个,其它矿山26个。

就煤矿开采,郑州市目前大多为竖井。

1.开采出的煤露天堆存,随风产生的煤尘造成空气污染;2.煤矸石堆存侵占耕地或依山坡堆放,易形成泥石流及滑坡灾害,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或矸石截流山谷,造成洪水灾害,并直接威胁地表水体及地下水体;3.井下开采破坏了岩体内部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使地表产生变形,变形波及和影响位于开采范围内的房屋,农田及流水冲沟,形成地表沉陷,并影响公路设施建设;4.植被减少使涵蓄水的功能下降,导致地表径流增加,洪水暴涨暴落,影响地下水和干旱地区季节性河流补给。

郑州市因采矿、采石等,共破坏植被54.31Mm2,损坏地貌10.1Mm2,其中损坏梯田37.5Mm2,累计堆放排弃量40Mm3。

开发建设项目集中的地区,土地生产力平均下降60%,部分土地甚至弃耕绝产。

郑州新密市煤矿开采造成的地面沉陷,房屋裂缝倒塌,使数以万计的百姓有房子不能住,心惊胆颤防地震。

尤其是1999年一场山洪造成百余人伤亡,数百间房屋被冲,农田淹没,损失上亿元。

2 水资源的污染与过度开发
2.1 地表水系污染严重
郑州市境内河流数十条,分属黄淮两大水系,由于地形复杂,郑州市降雨分布很不均匀,总的趋势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渐递减,淮河流域大,黄河流域小。

郑州较大的河流有贾普河及其支流贾鲁支河、东风渠、熊耳河、金水河、七里河、潮河、颖河、双洎河、索河、枯河、伊洛河等,上述河流中,除伊洛河天然水量较大外,其它现状天然水量很小或为季节性河流,所有河流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贾鲁支河及其支流汇人了郑州市区全部城市污水,双洎河汇人了新密、新郑数百家造纸等工业废水,至郑州出境断面多项指标超V 类水质标准。

区域内水库、湖泊容量明显减少,沿河低洼湿地及黄河滩地等湿地保护也不完善。

有些水利工程失效,湖泊水库淤废,失去其蓄水调洪等重要作用,以及黄河郑州段连年断流也加剧了地区的荒漠和干旱。

2.2 地下水过度开采
郑州市城镇周围及排污河流两侧浅层地下水已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深层地下水质良好。

近几年由于人为污染报废井近二十个,地下矿物资源尤其是煤炭资源造成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城市地下水的过量抽取也造成区域地下水位下降,现整个城区地下水已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漏斗,边缘已延伸到中心城区以外,水位下降最多在100米以上。

2.3 道路基础设施的建设
郑州市目前正在建设“九桥九路”。

1、在城市道路施工过程中因清理现场,减缓坡度或修筑路基而占用土地,破坏植被;2.清除天然植被和表层有机物质造成植被面积减少,保水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和土壤肥力下降;3地面硬化不渗透面积增加,水的滞留能力将减少,地表径流洪峰值提高,水的汇流速度将增加,从而增加城市水灾的危险度,同时,地下水补给量减少,地下水水位下降;4.导致附近水体的沉积物淤积和水混浊,改变水生生物栖息环境,影响水生植物光合作用的进行,致使生产力下降和水生动物食饵减少;5.土地资
源的不合理使用所导致的景观破坏,会产生区域性水文、气象的负面效应。

2.4 非生态农业生产
城市化的发展,郑州市耕地面积在“九五”以5km2/a在减少,水资源在农业上利用效率低,且郑州市许多耕地灌溉用水以污灌为主,不良的灌溉及排水系统导致一些耕地,土壤盐渍化,污染当地土壤和地下水,破坏了原有土壤内自然生态平衡,加速地面植被破坏和
水土流失,过量施用化肥、农药,有些耕地每亩用化肥达13.9kg,农药1 甚至3l【g,破坏土壤和植被之间的营养物质循环,从而使土壤微生物结构及有机物分解过程发生变化,有些地区土壤已出现薄层化、石质化和贫瘠化。

这更将大大降低土壤持水能力。

相关理论计算表明:在菁满产流的条件下,当降水量小于300mm时,无侵蚀土壤(厚lOOcm)、轻度侵蚀土壤(厚75cm)及中度侵蚀土壤(厚50cm),均能持水而不产生径流,当降雨等于或大于
300mm时,超渗产流现象开始从侵蚀土壤中出现,并且径流随着侵蚀度的增加而增大。

在石质土地上,降雨几乎全部为径流25 项目建设单位法制观念淡薄郑州市生产建设项目(包括已建、在建、扩建、改建)共有4000家左右。

有些建设项目投有严格按照国家及市颁布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建设生产,工程营运期补偿措施不到位,甚至个别企业无视国家的各种法律法规,在未办理任何环境保护与水土保持相关手续的前提下,擅自开工,尤其是乡镇企业规模小,能耗、物耗高,工艺落后,环保治理设施、措施不到位,甚至是职工生命安全都投保障。

一方面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另一方面是法律意识淡薄。

3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
3.1 科学划分单元,综合治理
以各县(市)行政区域为单元,各部门责任和利益明确,成立统一管理机构,负责管理自然资源区内水土保持、防洪、灌溉、供水、地下水保护、固体废物处理、污水排放、以及森林、草地、娱乐和生态资源,实行上下联动,坚持小流域综合治理,水土同治、长短结合、山水林一体治理、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治理与经济利用相结合,治理与造地相结合,保护与收益相结合。

对造成严重水土流失,危害较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由新闻媒体曝光,发挥社会效应。

3.2 加强管理.依法办事
水土保持法提出“预防为主,全面规划,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强管理,注重实效”的防治水土的方针。

其中,将“预防”作为主要手段,这就要求转变传统认识和管理思想,强化对水土流失轻微、植被尚好的地区的管理制度、防治措施,技术标准和人力物力投入等。

郑州市要结合本地区地理特征与气候条件,出台适宜郑州市防治水土流失的措施和制度。

严格执行“三权”,认真落实各建设项目的“三同时”及限期治理制度在监督执法中,严格按照执法程序,认真查处违法案件;在方案编报审批上,严格按照编制单位的资格等级进行;强化市场运行机制,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依法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做到专款专用。

3.3 推行清洁生产。

节约自然资源
节约资源的重要途径是推行清洁生产,它能最有效地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通过节能、降耗,最大限度地减少所有废弃物的数量和降低污染程度;对产品,减少从原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产周期的不利影响;对服务,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鼓励电场粉煤灰、农田秸杆等废物综合利用及旧宅、砖窑、采石场的复耕,积极开拓煤矸石等废物的综合利用途径。

3.4 开发与保护并重。

建立以台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体系
自然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系统优化,要坚持自然资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并重,以开发促保护,以保护促开发,建立起以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为核心的环境保护体系环境是资源生成的动力,资源环境的恶化反过来影响资源的生产力,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资源生产力。

因此,要把环境保护融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使两者互为一体,持续发展。

3.5 符合环保政策导向和生态保护战略
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报告书的建议中包含一系列可供选择的方案,具有防止生态环境破坏措施和防治污染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并结合经济、技术等因素决定采取的方案。

从克服重大生态障碍,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出发,开发建设活动的水土流失防治,不仅应加强预防工作,恢复被破坏的土地与植被,补偿损失和削弱的生态环境功能,而且有责任参与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工作,如生态系统重建或重要生态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