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一-人教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 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共3篇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1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人教版高一必修一)尊敬的教师们,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教版高一英语必修一的一篇课文——《大堰河我的保姆》。
本篇课文紧扣主题,讲述了作者在大堰河跟随保姆度过的难忘时光,其描述生动自然,语言简洁明了。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这篇精彩的作品。
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大堰河这一人文景观的基本情况。
2、学生能够用英语适当描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
3、学生能够掌握本文的重点词汇、语法结构及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重点1、生词词汇的学习;2、借助图片等形式加强对大堰河的感性认识和理性了解;3、文章风格的分析和模仿。
三、教学方法1、交际法;2、任务型学习法;3、情景训练法;4、示范法;5、互动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Step 1. Warming up1.问候学生并引导他们回忆自己曾经拥有或现在拥有的保姆或者人生导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的重要性并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 录放相关图片,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图片的看法,引导学生感悟大堰河的人文景观和与自己的生活有何联系。
Step 2. Pre-reading预习让学生看一遍文章,并回答下列问题:1. 什么是大堰河?2. 作者和保姆一起做了什么?3. 保姆在哪里工作过?4. 报纸怎么报道了大堰河?Step 3. While-reading1.将文章分段或句子放在幻灯片上,并给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参照图片想象故事发生的情景。
2. 让学生暴读文章,展示自己的朗读技巧,教师可借助语音阅读软件评估学生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朗读技巧,并进行相应的指导。
3. 阅读完毕后,让学生跟读文章,特别是有一些难读的单词和长难句。
4. 教师解释生词,注重释义及用法的提取和解析,引导理解和记忆。
5.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文体和叙事结构特征,让学生自主翻译并分类。
6. 让学生结合图片,连线图片与段落或句子之间的联系,理解文本并完成课堂任务,比如小组合作完成一个关于大堰河的简短视频或海报。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所选诗歌风格多样,具有较强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这首诗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
诗作通过对大堰河悲惨身世和勤劳善良品质的描写,倾诉了诗人对乳母深深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揭露了旧中国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这首诗在形式上自由奔放,具有独特的韵律和节奏,是现代自由体诗的典范之作。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诗歌,但对于现代新诗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往往能够感受到诗歌的情感,但对于诗歌的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的分析还不够深入。
此外,由于时代背景的差异,学生对于旧中国农民的生活状况和社会现实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和认识,这也会给他们理解诗歌的主题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把握诗歌的意象,理解诗歌的主题。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如排比、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感受旧中国劳动人民的苦难,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珍惜。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深情。
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意象的象征意义。
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自由体诗的特点。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3篇

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高中语文必修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精选3篇(一)《大堰河—我的保姆》是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中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大堰河和作者之间的关系,展现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与尊重。
在这篇说课稿中,我将围绕课文的主题和教学目标展开,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设计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
一、教材分析1. 教材内容:《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由郁达夫创作的散文,通过复杂鲜明的描写,展示了中国古代农村的水利建设和守望的艰辛和智慧。
2.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农村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了解作者对大堰河的特殊情感;理解大堰河与作者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培养学生尊重传统文化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对自然的描写,理解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教学方法1. 情景再现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大堰河的雄伟景象,进一步理解作者与大堰河之间的情感关系。
2.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大堰河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课堂讲授法:通过分析课文,讲解一些重要的文学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涵。
四、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1)通过播放宣传片或展示图片,给学生展示大堰河的雄伟景象。
(2)导入问题:你们对大堰河了解多少?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什么样的重要作用?2. 导入课文(1)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片段),全班讨论并记录问题。
(2)扩大讨论:你认为大堰河是如何帮助作者的?你有什么特别的感受?3. 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组,让每个小组讨论一个问题:“大堰河对个人的意义”或“大堰河对社会的意义”。
(2)小组展示并进行讨论,班级总结并展示。
4. 深入理解(1)讲解作者用于描写大堰河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大堰河的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主要学习现代新诗,所选诗歌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经典。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诗人艾青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以真挚的情感、质朴的语言,塑造了大堰河这一勤劳善良、命运悲惨的农村妇女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旧世界的愤怒控诉。
这首诗在结构上采用了自由诗体,不拘格律,不押韵脚,自由灵活,富有节奏感。
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排比、反复、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
同时,诗歌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大堰河的生活场景和性格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鲜明。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但对于现代新诗的理解和把握还不够深入。
在学习这首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前两首诗歌,对现代新诗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对于诗歌中所蕴含的深刻情感和社会意义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的生活阅历相对较少,对于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缺乏直接的感受,这也会给他们理解诗歌带来一定的困难。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诗人艾青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的生字词,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大堰河的勤劳善良和悲苦命运,体会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细节描写,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主题和社会意义,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受诗人的情感。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一、说教材: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欣赏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大堰河——我的保姆》是现代诗人艾青的一首带有自传性的叙事抒情诗。
诗人通过回忆大堰河一生的悲苦经历,倾诉了对乳母深深的怀念与感激。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
根据这一要求及对学生主体地位的突出与强调,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把握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在其中所体现的真挚感情。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来表达诗人情感。
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
因而把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怀念、同情、赞美、讴歌之情,定为本课教学重点。
2、体会诗歌中对比、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使用。
探究诗歌中的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的真挚感情,培养学生感恩之心。
二、说教法:对于教师的作用“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读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1、这首诗较长,又是本单元的重点课文,教学中要予重视,课时上要多费一些时间,既要指导学生弄清诗中所写的内容(包括人物、事件和思想感情),更要把握作品的主题。
2、要突出朗读教学。
这首诗是诗中的精品,非常适合反复诵读、咀嚼。
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在读熟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写作背景或诗人的生活经历,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要注意的是,诗歌教学中,更应该注重学生自主阅读,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和独特的情感体验。
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精选4篇)

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精选4篇)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篇1以下是小编收集的人教版高中语文《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欢迎大家阅读!《大堰河——我的保姆》出自人教版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单元,是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这首诗是现代诗人艾青的成名之作,也是他走向世界诗坛的起点。
诗人通过追忆大堰河短暂一生的悲苦经历,抒发了对养育他的乳母的刻骨铭心的真挚怀念与赞美。
新课标对鉴赏文学作品的要求:“能够感受形象,品味语言,能够得到感染与启迪”。
对诗歌作品的理解和鉴赏历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难点。
这个单元的鉴赏重点是情感与意象,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
教学这个单元的诗歌,要让学生反复诵读作品,揣摩诗人表达的情感,以丰富心灵,陶冶性情。
“情”是诗的内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毛诗序》中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因此,教学本课的一个原则就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根据这一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和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2.通过综合性研究学习,获得诗歌鉴赏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揣摩诗歌语言,培养诗歌的鉴赏能力。
2、实践“读(诗)—品(意)—悟(方法)”的合作探究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鉴于本诗是叙事抒情诗,即通过撷取生活中一些典型细节,来塑造人物形象,表达诗人情感。
因此,抒情是本诗的侧重点。
因而把“通过品味典型意象来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感”定为本课教学重点,而把“体会本诗运用的多种修辞手法”作为教学难点。
说教法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点拨是重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
因此,这堂课我借助多媒体的手段,将“现代诗歌赏析方法”贯穿课堂,运用朗读法,启思点拨式教学方法,启发学生思考、探究,期望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高一必修一)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今天面试的第一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的设计进行说明。
本课安排一个课时完成。
第一方面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手势)选自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讲读课文。
这篇课文是艾青一首带有自传性质的诗歌,诗人以饱含真情的笔墨,回忆了自己的乳母大堰河的生活片段,表达了他对大堰河真挚的怀念和热烈的赞美以及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之情。
对于高一的学生而言,虽然经过了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具备了基本的诗歌鉴赏能力,但是诗歌的鉴赏水平还停留在初步阶段。
因此,本诗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而且有助于加深他们对旧社会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理解。
第二方面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结合新课标的要求,“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因此,我将本文教学目标确立如下:1、了解作家及作品创作的背景,2、分析诗中的细节描写和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并揣摩其表达效果。
3、把握大堰河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体会诗人对大堰河深挚的怀念和对旧世界的仇恨和诅咒。
第三方面教学重难点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及本文的特点,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从细节描写中去分析和鉴赏大堰河的形象。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人对如大堰河般广大劳动妇女的赞美讴歌之情,领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第四方面教法与学法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朗读法来教学,以“读”贯穿始终,以“情”为突破口,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分析,在分析中理解,在理解中感悟,在感悟中升华,力求在朗诵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目标,其中参插问答法、启发法加以辅助,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法、质疑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来鉴赏诗歌。
第五方面教学过程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育人功能”理念的指导下,本文的教学过程分为五个环节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3min同学们,你留心过你母亲牵着你过马路时那种小心翼翼吗?你观察过在你回家时你母亲脸上微扬的嘴角吗?你还记得电话那头你母亲对你的反复叮咛吗?你体会到你母亲对你浓浓的爱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堰河——我的保姆》,去认识一位伟大的母亲。
大堰河—我的保姆

《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文章是《大堰河——我的保姆》。
(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说课。
一、教材分析《大堰河——我的保姆》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一单元的第三篇文章。
本诗通过追述大堰河勤劳善良、受尽苦难的一生,抒发了自己的真挚怀念和热情赞美,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赞颂和对黑暗世界的诅咒。
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
二、学情分析本诗具有鲜明的叙事性质,语言平实,学生能够初步解读文中的怀念和赞美之情。
但高一学生对诗歌的分析感悟能力还比较薄弱,缺乏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和探究。
所以对本诗的艺术价值把握不到位,在教学过程中,应力求引导学生准确体味诗歌那种不假雕饰的真情流露,学习排比、反复、对比等艺术手法。
同时结合实际,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针对以上分析,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借助叙事抒情的艺术手法。
2.学习排比、对比、反复等表现方法的运用。
3.能够赏析大堰河的人物形象。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强烈的抒情性,通过分析诗歌,揣摩诗句,掌握“从文本出发,从语言入手”赏析诗歌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诗人对大堰河真挚而深沉的爱,感悟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其中,教学重点是对本诗艺术手法的赏析和强烈情感的体悟。
教学难点是学习本诗借助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抒发感情的特点。
四、教学方法为更好实现教学目标,我将采用诵读法,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点拨法组织教学。
诵读是诗歌和语文学习的重要方式,我会将诵读贯穿学习始终,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把握作者情感,进一步提升学生诵读水平。
同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文本自我解读、自我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
采用分小组讨论的合作探究形式,努力提高讨论质量,培养学生思考、交流的良好习惯,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必修一第3课《大堰河——我的保姆》说课稿《大堰河——我的保姆》是艾青的代表作。
这首诗是诗人1933年于狱中创作的。
在诗中,诗人用朴素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怀深情地追忆自己的保姆——一位勤劳善良而又命运悲惨的中国旧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本课在教学时,侧重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真挚的情感,以真情去感染学生。
运用讲解法、朗读法、讨论法,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通过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理解诗中细腻的细节描写、大量排比句式、反复修辞的使用和铺陈手法的运用,把握诗歌的情感。
拟定两课时。
教学设想:第一课时:简介作者,介绍此诗的创作背景,范读课文,营造气氛,初步感受诗歌内容,分析诗中“大堰河”的形象,大致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
第二课时:在朗读的基础上,集中分析一些精彩感人的细节,体会诗中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深入理解诗人蕴涵于诗中的深挚的感情。
教学重点把握诗中的细节描写、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理解诗中人物形象及其所寄托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叙事诗的抒情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课时安排两课时。
三维目标1.分析、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体会诗人在这个形象中寄托的深厚感情。
2.分析诗中细节的描写和排比句式的运用及其对诗歌感情表达的作用。
3.朗读法,通过朗读体会句式运用的妙处和诗人的情感。
4.合作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深层含意。
5.思维拓展,感知不同文体的不同特征。
6.感受诗人的真挚感情,培养对劳动人民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你们已经认识了不少人,如果现在你要写诗讴歌你最尊敬的人、你最感激的人、你最爱的人,你会选择谁呢?你又会选择写这个人的什么事呢?生我会写妈妈。
写妈妈在我生病的时候背我去看病,在我做错事的时候耐心地教育我。
生我也写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对我生活上的照顾的确不少,我选择写她引导我学会读书并且爱上读书的事。
生我写我的父亲。
我听过不止一位同学说,怕自己的父亲,因为父亲较为严厉。
但我与我父亲的关系就像两兄弟。
在生活中,父亲教给我很多日常的生活知识,在学习上,父亲和我一起探讨难题。
生我想写我的外祖母。
我父母一直在外地工作,我一直是跟随我的外祖母一起生活的。
我的外祖母是一个很时髦的人,从她身上你一点也看不出她是一个老年人。
她为人可活泼呢,有时我觉得她比我更像一个小姑娘。
师父母或祖父母往往是照顾我们的生活,引领我们成长的人。
我想不少同学在初中或小学的时候都写过类似写人的记叙文吧。
(学生笑)同学们选择父母等作为写作的对象可以说是再正常不过的。
然而,著名的诗人艾青,却把心中的赞歌献给了自己的保姆——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
今天我们来欣赏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这位优秀的诗人,他把他心中最美最真的赞歌献给他的保姆。
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师我们一起来听课文的录音。
一边听,同学们一边思考:从诗中我们可以看到诗人有着怎样的童年生活呢?从诗中的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的?【讨论:在诗中可以看到“我”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生童年生活不幸。
师诗中哪里告诉我们“我”的童年生活不幸?生没有父母之爱。
诗中写道:因为我/我做了生我的父母家里的新客了。
生可能“我”很小就被家庭抛弃了。
因为有一句诗:我呆呆地看着檐头的我不认得的“天伦叙乐”的匾。
这句诗既是说“我”不认识那四个字,也应该是指“我”没有享受过家庭的快乐。
师分析得好。
对“天伦”的理解很正确。
生大堰河很疼爱“我”。
因为诗中两次重复写到“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
生大堰河对“我”的疼爱还有一句:大堰河,深爱着她的乳儿。
这一句也是两次重复写到的,更直接写对“我”的疼爱。
师同学们都能分析诗中的诗句,看到诗人童年生活的影子。
下面我们来看一段资料,这是艾青在多年之后,回忆对他的童年生活的回忆。
【多媒体课件显示】我出生在浙江省金华县畈田蒋村一个姓蒋的地主家庭。
我是这个家庭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按理说这是要喜庆的。
但因为母亲难产,算命先生说我会“克死”爹娘。
父母迷信,因此不喜欢我,一生下来就遭到家庭的歧视。
很快,就被送到本村一位贫苦的农妇家里抚养。
这位妇女很小的时候从一个叫“大叶荷”的邻村卖到我们村,这个村离我们村大概五华里。
“大堰河”这名字,小时候只是听口音的,1973年我回家乡,乡亲们谈起这首诗时告诉我,“大堰河”其实是“大叶荷”的误写,我们家乡的土音“大叶荷”和“大堰河”完全一样。
所以,我在诗里写道:“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她卑微到连自己的名字也没有,从哪里来就叫哪里的名。
我在“大堰河”家一直住了五年。
诗里写了:“我是地主的儿子,在我吃光了你大堰河的奶之后,我被生我的父母领回到自己的家里。
”五岁那年,因为我要去念书了,被父母带回去了。
在“大堰河”家里的五年,使我感染了农民的那种忧郁和伤感,使我对中国农民有了一种朦胧的初步印象。
回到父母家里,我是在一种被冷漠、被歧视的空气中长大的。
所以,我长大一点后,总想早点离开家。
师这是艾青的一段自述。
师童年的生活中,没有家庭的温暖,只有大堰河给了小艾青母亲般的爱。
艾青由此对大堰河是怀着多么深挚的感情啊。
而这一首诗的创作还有一个特定的背景。
它是艾青在狱中写成的。
师艾青在1932年四五月间从法国回到上海。
不久,他参加了“左翼美术家联盟”,与江丰、力扬等一些美术青年,组织了“春地美术研究所”(即春地画会)。
1932年7月12日,他们十二人就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押在第二特区法院看守所。
后来,江苏省高等法院第三分院以“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主义”“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第六条、第十条,刑法第九条、第四十二条”为罪名,判处他有期徒刑六年。
一天早晨,艾青从看守所的窗口看到外面下雪,想起了大堰河这位以淳朴的感情深爱着他的保姆,一口气写下了这首诗。
诗人自己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完全是按照事实写的,写的全是自己的真实情感,写完之后也没有什么改动。
因为看守所的生活也不允许我反复修改。
”深入探讨,整体感知师 怀着真挚的感情,用朴素的笔调,诗人在诗中塑造了大堰河怎样的形象?可以从哪些诗句中看出来?生 大堰河是勤劳的。
诗中第4节写了她一连串的劳动。
煮饭、补衣服、帮小儿子包扎伤口。
还有第七节也是写她劳动:洗衣、洗菜、喂猪、晒大豆和小麦。
师 概括得好。
我们把这两节诗读一读,看一看大堰河的劳动生活,诗人通过对大堰河劳动生活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一生劳作的大堰河的勤劳形象。
【第一、二小组同学读第4节,第三、四小组同学读第7节】生 大堰河的生活很贫困。
诗中写到“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就是说,她只能以做保姆为生,还有她的“园地”被典押。
还有,诗中第10节写大堰河死时的情景,“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师 读得很细致,连诗人描写大堰河下葬的细节也注意到了。
的确,诗中的大堰河虽然辛勤劳作一生,但生活却仍然极端贫困。
生 我认为大堰河是善良的。
她生活虽然贫困,她喂养我虽然是迫于生计,但她对我仍还有真挚的感情,真心地关爱我,虽然“我”并不是她的亲生儿子。
在第8节诗中的细节描写,最能表现大堰河对“我”的爱。
课堂小结大堰河是一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的劳动妇女,她勤劳、善良,却也受尽欺凌、尝尽艰辛。
诗人用真挚的情、用朴素的笔去怀念大堰河,去讴歌大堰河。
布置作业把这首诗改写成“我和大堰河的故事”,可以对诗中内容进行取舍,可以对诗中的人物和情节展开合理的想象,但是不能随意地胡编乱造。
板书设计大堰河的形象⎪⎩⎪⎨⎧尝尽艰辛受尽欺凌善良勤劳通的劳动妇女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第二课时导入新课师 上一节课,我们品读了艾青写给大堰河的诗。
现在,我们来听听同学们写的“我和大堰河的故事”。
【三位学生读出他们改写的小故事。
教师简要点评】推进新课创设氛围,合作学习【学生朗读全诗,体会诗人是如何抒发感情的】师 上一课我们侧重分析了诗中大堰河的形象。
而这是一首抒情诗,在诗中,诗人又是如何抒发感情的?生 这首诗中使用最多的是排比的句式。
如第4节中的八个排比,这八个排比,具体地写了大堰河繁重的劳动,赞美了她勤劳的品格。
生 第4节运用排比句描写大堰河的功劳,我觉得写得很具体。
就是排比句的运用使这种描写变得非常具体可感,形象生动,让我们仿佛真的看到了大堰河一刻不歇地劳动的身影。
生 第4节的排比句是具体地描写了大堰河的勤劳,也可以看出她无时无刻不在关心和照顾着她的乳儿,也是歌颂她善良的品格的。
师分析得很细致,几位同学的分析正是对这首诗中排比句的运用和它的作用的最好的分析。
排比句的运用使内容凝练,又具体丰富。
这是从内容上分析的,在诗歌的音韵上有什么效果呢?同学们自己读读第4节,感受一下排比句在音韵上的作用。
生排比的句子句式是基本相同的,很整齐。
读起来朗朗上口。
生我觉得读起来很有气势,似乎一气呵成。
生我还觉得像海浪一样,一拨接一拨,一句接一句,很有节奏感。
师同学们对诗歌的感受力很强。
我们可以作这样的归纳:排比句在诗中的使用能使诗的语言凝练,内容具体丰富,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
我们再看看诗中还有哪些诗节使用了排比句,是否也都具有这样的特征呢?生诗的第3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9节、第10节、第11节、第12节,全都是运用排比句式。
师这首诗中最主要运用的句式就是排比。
除此之外,还有哪种修辞手法在诗中大量的运用呢?生是反复。
师对。
这首诗中还使用了多处反复,既有句子的反复,也有词语的反复。
请同学们在诗中找出反复的例子,并且分析它在诗中的表达作用。
生在很多的诗节中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包括第1节、第3节、第4节、第6节、第7节、第8节、第10节。
生还有词语的反复。
如第10节,“同着”这个词反复使用了五次。
第12节中“呈给”这个词反复使用了八次。
我认为反复的作用应该是强调吧。
生我觉得反复修辞与排比句式的使用,在作用上有很多的相似点。
师请说说有哪些相似点。
生内容上的铺陈使得内容都很丰富,音韵上都很整齐,节奏感也很强。
生一节诗的开头与最后一句的反复还得令结构上首尾响应,结构可以说是非常完整,像一个完整的圆。
师排比和反复虽然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在表达效果上却有相似处,同学们可以发现,有些地方既使用了反复,那么排比就会伴随着同时出现,如第12节。
反复运用“呈给”,也同时使用了排比句,是一连八个句式相似的句子。
其他诗节中也有类似的现象。
师全诗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和反复修辞表达了酣畅淋漓的抒情效果。
排比句式与反复修辞的大量使用,使诗人的情感如千里黄河一泻汪洋,势不可挡。
我们再次诵读诗,体味诗中的抒情效果。
深入研讨,挖掘主题师“大堰河”这个极普通极普通的劳动妇女,在当时的社会,她的地位是极低下了,她甚至没有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