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的成岩演化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长组 长 6储 层是 长 庆 油 田的 主力 产 油 层 位 之 一 , 长
6储层 进 一 步 划 分 为 3个 小 层 , 分别 为长 6 、 长 6 。 和长 6 。 。本文 重点 研 究 长 6 。储 层 , 长 6 。储 层 主 要
等 一好 , 颗粒磨 圆 以次棱 为主 , 结构成 熟度较 高 ,
长石 7 5 卯 2 5 岩属脯
1 储 层 岩 石 学特 征
据 岩心 观察 及 6 6 8块 岩石 薄 片样 品 的鉴 定 资料 统计 , 华 庆地 区长 6 。 储 层岩 性 主要 为浅 灰 色 和灰 色
细砂 岩 , 以岩 屑长 石砂 岩 和长 石砂 岩为 主 , 含 少量 长 石 岩屑砂 岩 ( 图1 ) 。砂 岩成 分 中碎 屑颗粒 体积 分数
喷发 岩 、 石英岩、 千 枚岩 、 白云岩 、 云母 等碎 屑颗 粒含 量较高, 该 区储 层具 有 高长石 低石 英 的特 点 , 表 明岩 石 成分 成熟 度 较低 。填 隙 物平 均 含 量 为 1 5 . 5 , 其 中水 云母 和绿 泥石 含量 较高 , 其 次为铁 方解 石 、 方解 石、 铁 白云 石等 碳 酸 盐 胶 结 物 。该 区颗 粒 分选 性 中
大 型湖 盆 从 发 生 、 发 展 到 消 亡 的 整 个 地 史 演 化 过 程[ z ] 。华 庆地 区位 于鄂 尔 多斯 盆地伊 陕 斜坡 的西 南
部, 西起 白马 , 东 到 马家砭 , 北 自长 官庙 , 南抵 城壕 一 悦 乐一 带 , 面积 约 5 5 0 0 k m。 Ⅲ 3 ] 。华 庆地 区三叠 系延
胶 结 类 型 主要 为加 大 一孔 隙式 、 孑 L 隙式 和薄 膜 一孔
石英
发 育 于水下 分流 河道 , 砂 岩有 效 厚 度一 般 为 1 0 ~2 4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耦合机理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储层成岩演化与成藏过程耦合机理根据岩心观察、常规薄片、铸体薄片、荧光薄片、扫描电镜、粒度分析、高压压汞、包裹体测温等分析测试手段,系统研究了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长7致密油储层特征、成岩作用特征及成岩演化、储层致密史及其与成藏史耦合关系、致密油分布主控因素,并指出该区下一步勘探方向及有利区。
取得的认识有如下几点:延长组长7油层组沉积时期吴堡地区为半深湖-深湖沉积,重力流砂体比较发育且规模大、储层物性好,为长7致密油最有利储集体。
其中,长73时期主要为深湖相泥岩夹薄层浊积砂岩沉积,长72和长71时期逐渐演变为半深湖泥岩与重力流砂体互层沉积,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配置。
长7储层砂岩类型为长石砂岩和岩屑质长石砂岩,填隙物主要为水云母和方解石。
砂岩的孔隙度平均为7.49%,渗透率平均为0.173×10-3μm2,为典型的致密储层。
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各种溶蚀孔隙,以长石溶孔为主,总面孔率平均约3%。
孔隙与喉道连通性较差,主要以纳米级孔喉系统为主,孔喉系统复杂,依据压汞参数将孔隙结构分为3种类型,其中Ⅰ类和Ⅱ类为致密油储产量的主要贡献者。
长7储层成岩作用强烈,普遍达到中成岩阶段A期。
原始沉积组构中黑云母、塑性岩屑及粒度细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基础,强压实作用和碳酸盐类胶结物等成岩作用使储层致密化,长石等易溶颗粒的溶解作用增加了孔隙而使部分砂岩成为有效储层。
储层成岩演化序列与孔隙度演化历史研究表明,在早成岩B期长7储层即已致密。
依据包裹体岩相学和均一温度,结合埋藏-热演化史,研究区石油大规模运聚时间在早白垩世,储层具有边致密边成藏的特征。
通过对油气质点进行受力分析,在不考虑异常压力和水动力条件下,当浮力和毛管阻力相等时确定的储层致密上限孔隙度为12%;依据录井含油产状及地质综合分析法,确定的本区长7致密储层成藏孔隙度下限为5%。
包裹体研究表明,长7致密油为1期连续充注成藏,石油在致密储层中运移的动力为生烃增压形成的异常高压,运移方式为混相涌流,带有幕式成藏特点,主要为垂向近源运移聚集,其运移通道为储层微裂缝与孔喉组成的网络系统。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成岩演化及地质预测技术

地震资料处理是地震勘探的关键环节 之一,主要包括地震信号接收、预处 理、增强、成像等步骤。在东海陆架 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 中,地震资料处理需针对复杂的地质 情况和勘探需求,采用合适的处理方 法和算法,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和信噪比,为后续的地质解释提供可 靠的依据。
地震解释技术
地震解释是利用地震资料推断地下岩 层性质、构造和形态的过程。在东海 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 预测中,地震解释需要综合运用多种 地震信息和技术手段,包括地震波速 度谱分析、地震相分析、地震反射特 征分析等,以获取高精度的地质解释 成果。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数值模拟结果的分析是数值模拟技术 的核心环节之一。在东海陆架盆地西 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中,分 析数值模拟结果需要运用多种技术和 方法,包括数据后处理、图像显示、 统计分析等,以提取有用的地质信息 和预测结果。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与地质预测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
综合地质分析技术是利用多种地质信息和方法,对地下岩层进行全面分析和解释的一种技术手段。在东海陆架 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预测中,综合地质分析技术具有重要地位。通过综合地质分析,可以获取高精 度的地质构造信息、地层界面埋深及起伏形态、岩性组成及分布规律等关键地质信息。
同时,本次研究提出的成岩演化模式和地质预测技术可以为后续勘探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因此, 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继续深入探讨成岩演化的详细过程和具体机制,以及优化和提高地质预测技术的 精度和可靠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数值模拟技术与地质预测
数值模拟技术
数值模型建立
数值模拟技术是通过计算机模拟地下 岩层的物理和化学过程,以揭示地下 地质现象和过程的一种方法。在东海 陆架盆地西湖凹陷深层优势储层地质 预测中,数值模拟技术可以模拟地下 岩层的形成和演化过程,预测不同地 质条件下的储层性质和分布规律。
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写一篇胶莱盆地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的报
告,600字
报告题目: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及孔隙演化
报告内容:
莱阳凹陷位于胶莱盆地的莱阳组储层是一个典型的烃源层,由多种地层断层所改造,并形成了许多有利的成熟度、存储性能及采气性能的储层。
同时,储层成岩作用也是开发莱阳油气田必不可少的一个过程。
从地质学角度来看,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成岩作用主要受到断层控制,包括断裂构造、含油层构造、岩石质量及次生结构特征等因素。
大量构造活动形成了复杂的破坏构造,促使了断裂破碎和岩石质量的改变,以及孔隙的开拓和充填,构成了储层的主要构成部分。
同时,储层温度、压力及液态含水的变化,也是影响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由于构造活动的不断改变,储层内的温度、压力及液态含水会发生变化。
一般来说,随着温度的升高,液态含水量和压力会降低,从而导致岩心凝固、溶液流动等孔隙演化过程,对储层常规测井参数也将产生一定影响。
此外,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也受到水文沉积环境控制,包括上、下层岩性性质、沉积环境及沉积能力等,都是孔隙演化的重要因素。
综合上述因素的影响,我们可以得出莱阳凹陷莱阳组储层的孔隙演化模型,用以对储层的开发有效预测。
综上所述,莱。
储层成岩作用_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滞流型
无动力来源和 流体流动,为正常
压力平衡状态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无水循环 无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慢
温度、pH、Eh 及离子浓度
二、主要成岩作用
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决定了可能发生的各种成岩作用。 流体性质与矿物成分决定矿物是溶解还是沉淀。可以说, 成岩过程是孔隙的形成与消亡的交替过程。因此,依据成 岩作用对孔隙影响,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系统与外界只存在 周期性的流体交换, 异常高压形成幕式
交换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选择性反应
压力、温度及 有机质丰度
物质流为主, 伴随着能量流
开启性水循环 大气水为主 选择性反应
pH、Eh及 离子浓度
能量流为主, 伴随着物质流
半封闭性水循环 有机酸为主, 成岩反应活跃
超压力带 与有机质丰度
③影响孔隙流体和岩石的反应方向:因为化学反应的平 衡常数受温度控制,温度的变化势必引起反应的变化。在 一种温度下,一定的成岩反应可以形成次生孔隙,在另一 种温度下可能形成自生矿物而堵塞孔隙。
④古地温控制下有机质成岩演化序列:有机酸对矿物颗 粒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重要途径之一。有机质随温度的 变化衍生出不同的化学成分,而不同化学成分的有机酸对 矿物的溶解则明显不同。
压力关系示意图
(四)流体
储层中所见到的自生矿物的沉淀与溶解作用是沉积盆地 内大量溶解物质所造成。成岩期间储层中存在着不同成分 的孔隙流体,这种流体是重新分配矿物的动力学条件。因 此,其化学成分和活动程度对成岩作用起着很重要的控制 作用。具体来说,孔隙流体一般包括孔隙水、油和气,孔 隙水的影响最突出。
第二节 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
一、成岩作用的基本要素
苏里格气田苏14井区盒8段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

5 结 论
1 研究 区盒 8段储 层 岩性 主要 为粗 砂 岩 和 中一 粗 ) 粒 石英 砂岩 和岩 屑砂 岩 ,磨 圆度 为次棱 角状 ,分 选 中 等 , 结 类 型 主要 为孔 隙一 胶 薄膜 和再 生孔 隙型 , 有 成 具
3o o
断
块
油
气
田
21 0 1年 5月
分 成熟 度高 、 结构 成熟 度较 低 的特点 。 2 研 究 区 主要 经 历 的成 岩 作用 有 压 实压 溶 作 用 、 ) 胶 结作 用和 溶蚀 作用 ,其 中压 实压溶 作用 和胶 结 作用 使 储层 孔 隙度减 小 , 渗透 性变差 。 而溶蚀 作用 对 于研究 区物 性改善 至关 重要 。 多项 指标 分析表 明 , 区成 岩作 本
毯
—
】
层 与 次生孔 隙发育 段相 对应 ,次 生溶 蚀孔 隙 的形 成是 形 成 有效储 层 的必 要条 件 。 砂岩 孑 隙 中约有 7 . %是 L 85 6 次生 孔 隙 。 生孔 隙 的发 育状 况对 该 区低孔 、 渗砂 岩 次 低 物性 条件 的改 善起 到 了举足 轻重 的 作用 。
1 %~ 75 平 均为 3 .3 2 6 .%, 83 %。
碳 酸盐 胶结 物在 研究 区砂 岩 中非常 普遍 ,体 积 分
数变化 也较 大 ,主要 以粒 间胶 结物 或次 生孑 隙 内填 充 L
物形式 出现 ( 图 1 ) 见 g。
一
33 9 1 9 .6m, 酸 盐 胶 结 ; 一 苏 1 碳 h 4井 , 7 .9I , 屑 溶 蚀 。 3 4 76 T 岩 I
2 . 硅 质胶 结 .2 2
根据 镜下 观察 ,研 究 区盒 8段 砂岩 经受 了较 强 程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

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花庄油田位于中国西北油气田基地内,是中国大陆主要的富氧气藏地区,阜三段是该油田主要的油气储层之一。
本文通过对阜三段储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特征的研究,探讨了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的成岩演化史,对于该领域的研究和勘探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阜三段储层岩石学组分复杂,主要由石英、长石、云母、碳酸盐等矿物组成。
其中,石英和长石为主要结构性矿物,云母较少,碳酸盐普遍存在于砂岩中。
储层的孔隙类型主要是溶孔和颗粒间隙,溶隙主要分布在砂岩中,而颗粒间隙则主要分布在泥岩中。
由于阜三段储层的孔隙度较低,因此对于成岩作用对其孔隙度的影响尤为重要。
通过对阜三段储层的薄片观察和化学分析,可以发现该储层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主要包括压实作用、溶蚀作用、石英胶结作用、粘土矿物脱水作用和碳酸盐溶解沉淀作用等。
其中,石英胶结作用为该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之一,表现为石英颗粒表面包覆有透明的晶界胶状物质。
通过对该胶状物质的SEM分析,可以发现其主要是由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等组成的。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包括颜色、质地和结构等。
在颜色方面,储层中以灰色、灰黄色和灰绿色为主,质地以坚硬致密为主,砂岩中的颗粒紧密堆积,呈现出颗粒间隙很小的特征。
在结构方面,砂岩中普遍存在着各种结构,如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痕层理、横贯层理、斜层理等。
总的来说,花庄油田阜三段储层是经历了多次成岩作用和成岩相变化的储层。
在成岩作用过程中,石英胶结作用是最为突出的成岩作用之一,并对储层的孔隙度及其分布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阜三段储层的成岩相特征完善且复杂,包括颜色、质地和结构等多种方面,为花庄油田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油藏描述第5章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精品PPT课件

③塑性颗粒变形∶ 压实作用可使泥页岩岩屑、碳酸
岩岩屑等变形,压实作用强烈时,可 使之挤入孔隙中形成假杂基。在长期 的压应力作用下,一些脆性颗粒发生 塑性变形,晶格畸变,镜下形成波状 或带状消光。强度较弱的颗粒在压应 力作用下常被压扁、压弯。
④脆性变形∶ 刚性碎屑颗粒被压裂或
压碎。在下第三系砂岩薄片 中,常见石英产生菱面体解 理,长石和方解石产生裂缝, 而后又重新愈合。
KG =
D95 - D5
2.44(D75-D25)
峰值可分为6个等级:
很平坦 KG <0.67 平坦KG :0.67~0.9
中等(正整)KG :0.9~1·11 尖锐 KG :1.11~1.5 6
很尖锐 KG :1.56~3.00 非常尖锐 KG >3.00
二、碎屑颗粒的形态
包括圆度、球度及形状三方面。 1.圆度
1.机械压实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是沉积埋藏阶段在上覆重力
及静水压力下,碎屑颗粒紧密排列,软组分挤 入孔隙,水份排出,孔渗变差的作用,也是油 气藏储层最常见的一种成岩作用。
(1)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应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机械压实作用痕迹:
压实定向结构 紧密接触 塑性颗粒变形 脆性变形
①压实定向结构∶ 常见片状或伸长状颗粒长轴近平行
很稳定,不同类型母岩其重矿物的组成及含量不同,利用重 矿物的组合判断母岩成分,物源方向及沉积环境,划分和对 比地层。
第二节 成岩作用研究
一、碎屑岩的主要成岩作用 二、成岩阶段的划分方案 三、成岩阶段的划分
成岩作用研究
揭示储集层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 征、成岩强度、成岩序列、成岩阶段 等。 ● 研究方法
(2)平均粒径
平均粒径(mz)=
D16+D50+D8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胶结作用的主要类型有碳酸盐胶结、硅质胶结、粘 土胶结、沸石类胶结和一些其它类型的胶结作用。
碳酸盐胶结作用
碳酸盐胶结物中最普遍的是方解石,也有白云石、 铁白云石和菱铁矿。碳酸盐可呈均一组分和混合物充
于孔隙中,呈交代物、结核状或存在于薄的纹层当中。 方解石常见糖粒状,形成粒状结构、镶嵌结构或
不论是长石的分解溶蚀,还是粘土矿物的转化, 在其作用的过程中都提供了丰富的SiO2,这种富含 SiO2的流体运移到合适的层段便发生沉淀,形成颗粒 加大或胶结沉淀。
④ 铝硅酸盐类溶解,长石风化转变为高岭石可放出SiO2, 高岭石强烈风化也能够提供SiO2;
在酸性介质条件下,长石等不稳定组分的溶解可产生 大量的SiO2:
胶结作用
胶结作用是指矿物质在碎屑沉积物孔隙中沉淀,并使沉积物 固结为岩石的作用,是碎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
胶结物可由多种矿物组成,在各种石英砂岩中,大部分胶结物 是碳酸盐和氧化硅。而在一些岩屑砂岩、杂砂岩、和火山碎屑岩中, 其主要胶结物是蚀变了的杂基和化学沉淀的混合物,其成份有粘土 矿物、沸石和其它硅酸盐矿物和铝硅酸盐类矿物。有时氧化铁和石
砂岩中,各个颗粒的接触点上岩重压力(G)占 优势,而在孔隙中则静水压力(p)占优势,当二者 不相等的时候,就会有压力差(∆p=G-p)的存在。同时 如果有一层液体薄膜介于相接触的颗粒之间,就会使 液体薄膜中的饱和浓度比孔隙中大。浓度差导致溶解 组分从接触膜扩散到自由孔隙内,就会有压溶作用的 产生,其速度受扩散速度所限制。压溶速度主要取决 于薄膜厚度,扩散系数,孔隙流体饱和浓度及粒度,
第三章 储层的成岩演化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 第二节 成岩相划分 第三节 成岩阶段的确定 第四节 成岩作用的影响因素 第五节 不同地温场盆地碎屑岩储层的成岩 演化模式 第六节 碳酸盐岩储层的成岩作用
第三章 储层的成岩演化
储层的孔隙结构和分布规律受控于沉积条件,但是, 在储层深埋地下的成岩过程中,其储层的孔隙空间、分 布又受控于成岩作用的改造。
④ 碎屑颗粒接触关系发生变化。随埋藏深度增加,颗 粒接触关系渐趋紧密,碎屑颗粒由彼此分离到相互靠近, 出现由点到线等接触形式。
压溶作用
当上覆地层压力或构造应力超过孔隙水所能够承 受的静水压力时,会引起颗粒接触点上晶格变形和溶
解,这种局部的溶解称为压溶。
压溶是由于固体的溶解度随着直接压力的增加而加 大所产生的。在同一固体表面的一部分比其余部分受到 较大的压力时,就会产生压溶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主要发生在成岩早期,其作用结果是:
① 使颗粒发生压实定向,常见于杂基支撑的粉砂岩、 粉细砂岩中。
② 使软颗粒压实变形,主要是云母、泥质岩屑等受压 弯曲、伸长或被硬碎屑嵌入。
③ 使刚性颗粒被压裂,如石英、长石等刚性矿物,当 上覆压力超过颗粒抗压强度时,颗粒沿其薄弱面破裂,长 石一般沿解理面破裂,石英产生楔形裂隙等。
③ 粘土矿物转变,上下泥岩层中粘土矿物的转化可能是 孔隙水中SiO2的一个重要来源;
泥岩中粘土矿物从浅到深的转化顺序是:
蒙脱石 无序混层蒙脱石
有序混层蒙脱石 伊利石、绿泥石
其中的每一个环节的转化都要释放大量的SiO2
据Hower(1976年)研究,其形成的反应式为:
Si 蒙脱石+Al3++K+→伊利石+Na++Ca2++Fe2++Mg2++ 4++H2O
石英自生加大,常形成石英自形晶面,或相互交错连接的 镶嵌结构。(石英胶结物在砂岩中很普遍,但是在杂砂岩 中少见,甚至完全不存在。)
石英沉淀不一定需要过饱和,只需要几十个ppm的浓度 即可,但要孔隙水不断循环才能形成一定量的胶结物。
孔隙水中溶解的SiO2可有不同的来源:
① 硅质生物骨骼溶解,海相沉积物孔隙中的氧化 硅主要来自于硅藻土、放射虫、硅质海绵等硅质 生物的非晶质氧化硅的溶解; ② 火山玻璃蚀变和土壤水,主要存在于火山碎屑 岩中;
并且细砂要比粗砂压溶作用进行得快。
在石英和含碳酸盐的碎屑沉积中,会发生 较强的压溶作用,而且碳酸盐碎屑中会相对更 容易一些。
石英在周围有粘土薄膜的颗粒间压溶作用 最活跃,因为:
1、粘土膜极大地扩大了压溶物质的扩散 和渗滤通道,使溶解物质很快地扩散出去,使 压溶作用持续进行;
2、有些粘土还有催化作用。
结果
早期胶结抑制了压实、 压溶作用,为后来溶 解作用作了准备
次生孔隙
碳酸盐胶结物在纵向上分布不均,在2000-4000m之 间含量最高,形成几个高碳酸盐含量带。在高碳酸盐含量 带之间往往是高的次生孔隙发育带。
碳酸盐胶结物可形成于不同的成岩阶段,当砂岩 中碳酸盐胶结物呈嵌晶,碎屑颗粒呈漂浮状,则此胶 结物形成于未经压实的浅埋藏阶段;在深埋藏阶段所 形成的碳酸盐岩,往往晶粒较大,多为微-粗晶,成分 上则多含Fe2+、Mg2+。
栉状结构,有时混有粘土在砂粒外围形成方解石与粘 土的环状薄膜,还有大块方解石的斑晶胶结。
白云石常呈菱形自形晶,沿碎屑周围呈断续的薄 膜式胶结,或分散充填于孔隙中。
方解石、铁方解石胶结物
深度浅 属早期胶结
白云石、铁白云石胶结物
深度大 属晚期胶结
胶结方式
孔隙式胶结 部分基底式胶结 嵌晶式胶结
碳酸盐胶结 Φ、K
碳酸盐胶结物会对孔隙起堵塞作用,使有些粒度 较粗、分选良好的砂岩成为低孔渗砂岩。但早期碳酸 盐胶结物可起支撑作用,使压实作用减弱,更重要的 为后来溶解作用,为次生孔隙形成提供有利的物质条 件。
硅质胶结作用
硅质胶结物可以呈晶质和非晶质两种形态。 非晶质的是蛋白石,晶质的为玉髓和石英。 硅质胶结其最常见的形式是石英颗粒光性连续增生,即
成岩作用
可促进次生孔隙发育, 可破坏原生孔隙。
统计结果表明:砂岩次生孔隙约占整个储集空间的30%, 而碳酸盐岩中的有效孔隙几乎全为次生孔隙,由此可见,成 岩作用研究的重要性。
储 第一节 碎屑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 层
的
机械压实作用
成 岩
压溶作用
演
胶结作用化交代作用 Nhomakorabea粘土矿物转化
溶解作用
机械压实作用
沉积物的机械压实作用主要与上覆地层增厚的地静压 力增加有关,其次可能受到后期构造应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