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形成及控藏作用

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形成及控藏作用徐宏节;陆建林;于文修;王保华【摘要】长岭断陷火山岩厚度大,岩石类型多,相态类型齐全,储层发育.火山岩储层不受埋深限制,在深断陷具有良好储集能力,高孔低渗、低孔高渗特色明显;储集空间类型以气孔、溶蚀孔隙及与裂缝的组合为主,裂缝的存在改善了储层的渗流能力;储层类型以双孔双渗为主,少数具有似均质渗流等特征.火山岩优质储层的形成受多重因素控制,有利相带是火山岩储层发育的基础,构造运动是储层形成的关键,风化淋滤及溶解作用是优质储层形成的重要条件.发育在断裂带附近构造高部位的火山机构成藏条件较为有利.%In the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 volcanic rock formation is very thick. There are various types and facies of rock. Reservoirs are well-developed.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volcanic reservoir is not restricted by burial depth. It is favorable for reservoir in deep fault depression,characterized by high porosity and low permeability or low porosity and high permeability. Reservoir space is mainly composed of bubble pore, solution pore, fissure and their combination. Fissures improve the seepage ability of reservoir. "Double porosities and double permeabilities" is the main reservoir type. Some reservoirs have homogeneous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The formation of good volcanic reservoir is controlled by multiple factors. Favorable facies belt is the foundation. Tectonic movement is the key. Weathering leaching and dissolving also play important roles. The volcanic reservoirs near to the high position of tectonic fault are favorable for accumulation.【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1(033)003【总页数】5页(P239-243)【关键词】火山岩;火山岩相;储层特征;控藏作用;长岭断陷【作者】徐宏节;陆建林;于文修;王保华【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东北油气分公司,长春130062;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22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断陷带中南部,断陷层系火山岩发育,火山岩由于缝洞及气孔发育,储集性能好,是断陷层的主要储层,也是主要勘探目的层系。
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描述

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描述Ξ陈志良1,林小云1,2,刘 建1,2(1.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2.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荆州 434023) 摘 要: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对长岭断陷火山岩储层特征进行了细致研究。
通过研究,基本查明该地区的火山岩岩石类型、岩相分布状况、储集空间特征,同时分析了影响储层物性的多种因素,为下一步火山岩油气勘探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长岭断陷;火山岩;岩相;储集层 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坳陷区,总面积为8000k m 2(图1)。
其深层主要是指登娄库组(K1d )、营城组(K1yc )、沙河子组(K1sh )和火石岭组(K1h ),断陷层埋藏深度一般在2000~4000m 左右。
断陷次一级构造单元呈近南北向带状分布和断凹、低凸相间排列的构造格局。
断凹带的断陷层系地层一般发育较全,厚度较大,最厚可达6000m ,最薄也有近1000m ;断凸带的断陷层发育不全,登娄库组、营城组、沙河子组和火石岭组都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并发育较厚的火山岩。
由于火山岩储层的研究起步较晚,对火山岩储层研究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研究模式因此,在长岭断陷深层火山岩储层特征研究过程中,借鉴了沉积岩的储层研究方法,并将该方法和火山岩地质特征相结合,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取得了如下几方面的认识〔1〕。
图1 长岭断陷区域位置图1 火山岩发育特征及其分布规律1.1 岩石类型长岭断陷共有近10口井钻遇火山岩,从喷发岩到浅层侵入岩、从基性喷发岩到酸性喷发岩均有发育(表1)。
从钻探情况将研究区火山岩归结为表1中十一种类型,已钻遇的熔岩类火山岩有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代表基性喷出岩的玄武岩最发育,其次为代表中性喷出岩的安山岩,流纹岩,英安岩次之,流纹岩和英安岩都属于酸性喷出岩;火山碎屑岩类主要有凝灰岩;侵入岩类有基性的辉绿岩,和酸性的斜长花岗岩和花岗碎斑岩;火山沉积岩类主要为沉凝灰岩、沉火山角砾岩、凝灰质泥岩〔2〕。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

应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气成藏以塔中奥陶系储集层为例1. 本文概述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对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显得尤为重要。
在我国,塔里木盆地作为重要的油气生产基地,其奥陶系储集层的研究对于理解油气成藏机制、提高油气勘探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应用流体包裹体技术,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过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该区域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流体包裹体作为地质流体活动的直接记录者,能够提供油气藏形成和演化的重要信息。
本文首先对流体包裹体的基本概念、形成机制及其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进行概述。
接着,详细介绍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的地质背景、流体包裹体的岩相学特征及其在油气成藏过程中的作用。
通过分析流体包裹体的显微测温数据,探讨了油气成藏的温度、压力条件及其演化历史。
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建立了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的动力学模型,并对油气勘探前景进行了评价。
本文的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深化对塔中奥陶系储集层油气成藏机制的认识,而且对于指导我国类似盆地的油气勘探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2. 塔中奥陶系储集层地质概况塔中地区位于中国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的东部,是一个典型的油气富集区。
该地区的奥陶系储集层是塔里木盆地内重要的油气储层之一,其发育和分布对于油气成藏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奥陶系储集层主要由碳酸盐岩组成,包括石灰岩、白云岩和泥质灰岩等。
这些碳酸盐岩在沉积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和成岩作用,形成了复杂的储集空间系统。
储集空间主要包括溶蚀孔洞、裂缝和晶间孔等,其中溶蚀孔洞是最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
这些储集空间的形成与分布受到了多种因素的控制,包括沉积环境、成岩作用、构造运动以及流体活动等。
在地质历史上,塔中地区经历了多期的构造运动和热液活动,这些活动对于奥陶系储集层的形成和演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构造运动导致了储集层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有利于油气运移和聚集的构造格局。
热液活动则提供了丰富的流体来源和能量,促进了储集空间的溶蚀和扩大,同时也为油气的生成和运移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规律[1]](https://img.taocdn.com/s3/m/4ef725ccda38376baf1fae9d.png)
保存。
4.3胶结作用
东营凹陷古近系碎屑岩胶结物以碳酸盐矿物为主,
其次是次生加大的石英和自生粘土矿物。从对储层性
质的影响大小来看,碳酸盐的胶结作用最重要,它使储
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大大降低。
碳酸盐胶结强弱与成岩演化程度有密切关系:成
岩早期主要为方解石胶结,分布深度为1000~1900m
在该深度范围主要分布原生粒间孔隙经胶结物占据后
剩余的粒间孔隙,即胶结剩余粒间孔隙。当埋深超过
1650m后开始出现溶蚀作用,在不同的深度段溶蚀作
用的程度不同,形成不同的孔隙组合类型。其中在
1650~1900m深度范围,溶蚀作用相对较弱,形成溶
蚀孔隙与原生孔隙并存的混合孔隙段;超过1900m以
后,因岩石受早期的胶结作用而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
压实作用显得不重要,溶蚀和胶结作用基本上占了主
导地位,储集空间基本上都属于次生孔隙(图1)。
东营凹陷古近系埋深一般为1600~5300m,碎屑
岩储层的原生孔隙不发育,主要储集空间为溶蚀作用
产生的各种次生孔隙。
2次生孔隙发育特征
由于构造特征、埋藏史和古地温梯度的差异,造成
根据对东营凹陷不同地区、不同沉积微相、不同岩
石类型储层物性的研究可以看出,随着埋藏深度增加,
其孔隙度和渗透率都是不断下降的,只是下降的速度
不同而已。成岩早期,压实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
大,后期影响较小。
通过对北部陡坡带不同岩性、不同碳酸盐胶结程
度下8000多个样品的孔隙度随埋深的变化研究发现,
图1 东营凹陷不同地区孔隙垂向演化与分布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特征与形成机理分析_钟大康

长石岩屑砂岩、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 西部挤压型 盆地的优质储层主要发育于滨岸环境和辫状河三角 洲环境; 中部克拉通盆地优质储层形成于河流-三 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之中(表 1), 中西部 盆地储层岩石类型以石英砂岩为主, 也有少量岩屑 砂岩.
1.4 物性较好 尽管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目前埋藏深度很
2.3 异常高压
异常高压对于形成深层优质储层形成起了很重 要作用,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异常压力起到延缓岩石的压实作用: 当砂岩 内部孔隙中的流体排出不畅时, 随着埋藏深度的增 加, 上覆地层负荷增大, 容易在砂岩储层中形成异常 高压, 延缓岩石的压实作用, 使孔隙得到了很好的保 存, 在地下深部形成优质储层. 这种机理在中国东部 和西部盆地深层优质储层形成过程中都存在[26~28].
关键词
深层 优质碎屑岩储层 特征 形成机理 控制因素
随着中国浅层勘探开发的难度日益加大以及油 气勘探的不断深入, 在全球石油供应日趋紧张的形 势下, 将勘探开发的目标由浅层转向深层已经是一 种必然的趋势, 深层(埋深>3000 m)碎屑岩油气藏的 勘探是中国油气储量新的增长点[1~4]. 因此, 加强深 层碎屑岩储层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外对 深埋优质储层的成因作过一些研究, 提出绿泥石包 壳、超压泄压、热循环对流和深部酸性流体的溶蚀等 在深埋藏优质储层形成过程中的作用[5~11], 而国内在 这方面所作的工作相对薄弱一些[12~17].
1 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基本特征
纵观中国不同地区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发育与 分布状况认为,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具有如下 基本特征:
1.1 分布的深度范围广 中国深层优质碎屑岩储层的深度分布范围较广,
从 3000~6000 m 均有发育, 但大部分分布于 3500~ 4000 m 的深度[5~16]. 东部断陷盆地深层优质储层分 布较浅, 多为 3000~3500 m, 尤其是松辽盆地, 仅
长岭断陷东部腰英台深层气田成藏特征

长岭断陷东部腰英台深层气田成藏特征佚名【摘要】腰英台气田的主体构造由断层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为了搞清该气田的构造、储层和气藏特征,在区域构造演化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构造解析和储层分析技术,对工区主体构造进行了构造、储层特征研究,探讨了深层气藏的成藏特征,分析认为,腰英台主要为受构造、岩性双重控制的构造—岩性气藏,从而构建了本区复式油气成藏模式,对指导本区及类似地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期刊名称】《内蒙古石油化工》【年(卷),期】2012(000)015【总页数】3页(P133-135)【关键词】成藏特征;深部层系;火成岩;天然气;腰英台气田;长岭断陷【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长岭断陷位于松辽盆地中央断陷区南部,是在古生界变质基底隆起背景上发育的断、坳叠置的晚中生代火山岩、碎屑岩盆地。
长岭断陷东部具有“东西分块、南北分带”的构造格局(右图)。
腰英台气田位于达尔罕断凸北端的腰英台鼻状构造带上,是一个上下叠置坳陷层为油、断陷层为气的大型气田。
本文深层系指断陷层、断坳转换层及坳陷层底部。
1.1 长岭断陷构造演化特征,奠定了该区具备形成大中型油气田的基本条件受区域构造演化的控制,长岭断陷构造特征及演化总体表现为早期裂谷、中期坳陷、晚期褶皱的特点。
构造演化史分为裂(断)陷阶段、坳陷阶段和萎缩褶皱阶段。
裂陷沉降阶段从晚侏罗世持续到早白垩世晚期登娄库组(Kld)沉积时期。
长岭断陷初始形成时期,苏公坨、北正镇-龙凤山、长岭牧场、查干花等基底断裂发育,该时期为火石岭组地层发育早期,在沉积过程中伴随着控陷断裂的强烈活动,岩浆向断陷边界上涌,形成了大规模的火山岩;裂谷中期长岭断陷范围扩大,该时期是沙河子组地层发育阶段,形成一套以碎屑充填沉积为主,夹火山岩的地层,与下部火石岭组相比,具有分布范围明显扩大,火山岩比例明显减少,碎屑岩比例增大,碎屑岩沉积中泥岩比例增多的特征;裂谷后期营城组发育初期伴随着强烈的火山喷发作用,长岭断陷再次发育裂陷,形成了广泛分布的火山喷发岩。
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

OFFSHORE OIL第38卷 第2期2018年6月V ol. 38 No. 2Jun. 2018收稿日期:2018-01-24;改回日期:2018-02-28作者简介:于雷,男,1985年生,本科,工程师, 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勘查技术与工程(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从事地震地质研究工作。
E-mail :32055404@ 。
文章编号:1008-2336(2018)02-0007-06长岭断陷龙凤山次凹构造特征与成藏条件分析于 雷(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东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吉林长春 130062)摘 要:龙凤山次凹的勘探成功表明该区带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巨大,在原有的二维资料基础上部署北201井已经获得了高产工业油气流,依托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结合最新勘探进展,以该区域构造应力分析及断裂形成机制作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了龙凤山次凹整体构造演化特征和断裂发育特征,探讨了成藏地质条件,从而为在龙凤山次凹寻找有利油气富集区带提供可靠依据并为下一步勘探部署及研究工作提供了指导性建议。
关键词:构造特征;断裂发育;成藏条件;主控因素中图分类号:TE121.2 文献标识码:A DOI :10.3969/j.issn.1008-2336.2018.02.007Tectonic Characteristics a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ofLongfengshan Subsag in Changling Fault DepressionYU Lei(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Research Institute, Northeast Oil and Gas Branch, Sinopec, Changchun Jilin 130062, China )Abstract: The successful exploration of Longfengshan subsag indicates that this zone is rich in oil and gas resources, with enormous exploration potential. Well Bei201, designed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two-dimensional data, yielded industrial oil and gas flow.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together with the latest exploration progress, the author, taking the tectonic stress analysis and fault formation mechanism as a starting point,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overall structural evolution and faul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in the study area and discussed the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The study provides a reliable basis for searching advantageous oil and gas-rich zones in the study area and guidance for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research.Keyword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 fault development;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conditions; main controlling factor龙凤山次凹位于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次凹南缘,北正镇断阶带东南端,是嫩末时期构造反转形成的鼻状构造背景上的断陷。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基性火山岩的时代与其成因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基性火山岩的时代与其成因的报告,600
字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基性火山岩的时代与成因报告》
本报告旨在阐述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基性火山岩的时代及其形成原因。
首先介绍长岭断陷,它位于中国东北部的松辽盆地内,断陷的宽度约3.5公里,深度在5-6公里。
该断陷由一系列均向南北向变形组成,并且出现了大小不一的断层。
在该断陷中,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基性火山岩。
其次,基性火山岩属于火成岩,由多种岩石组成,其中包括钙镁系岩石,如玄武岩、安山岩、片麻岩、黑云母等,以及质量较轻的钾长石系岩石,如微晶石、杂岩、珊瑚岩等。
基性火山岩属于浅源型火山岩,具有较强的柱状结构,并且显示出钙镁系火成岩的特征,如钙镁铁矿物及矿物组合的特殊类型等。
最后,经过对长岭断陷中基性火山岩的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其形成的时代跨越从二叠纪到中新纪,即大约251—125 Ma。
在该时期,因太平洋和波罗的海板块交汇、碰撞,及松辽盆地作为中国东北部构造带中块体滑动而造成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形成,并在该断陷充沛的火山活动环境中形成基性火山岩。
总之,松辽盆地长岭断陷中的基性火山岩主要形成于251—125 Ma间,是板块构造运动和火山活动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写一篇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的
报告,600字
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的报告
本报告主要讨论的是长岭断陷的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的成因。
断陷位于归兰凹陷西部,整个断陷分为上古生界、中古生界、寒武系三个时期,深部储层主要是碎屑岩,沉积构造特征复杂。
研究表明,长岭断陷深层储层碎屑岩成岩作用以及晚期成岩作用活动较强,为了开发利用,必须深入研究其地质构造特征以及控制成岩作用的因素。
研究发现,长岭断陷深部碎屑岩成岩作用主要是沉积热液活动和深部热水流体活动引起的,受到地质构造、地球温度、混油破裂活性、含水量变化等多种因素影响,进而诱发形成特殊的压实作用和断层作用,使砂岩碎屑岩发生粒间、粒芯成岩,致密度变大,孔隙率降低,形成异常高孔带。
此外,研究发现长岭断陷异常高孔带的形成也受热液流体的作用,在水压驱动的排液过程中,高温热液带来的热液压能力较强,把原有的低孔低渗岩屑破碎,有利于形成孔隙。
热液流体还能滤洗岩石中的碳酸盐,使岩石孔隙得到开发和扩大,从而形成异常高孔带。
本研究对于明确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成因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作为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
开发利用的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本报告针对长岭断陷深层碎屑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异常高孔带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深层储层成岩作用以及成因的讨论,为深层储层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