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战术原则

合集下载

战争的战术原则

战争的战术原则

战争的战术原则战争是人类历史中无法忽视的一部分,而在战争中,战术的运用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战术原则是指在战争中指导战术行动的基本准则和规律。

本文将探讨战争的战术原则,以分析其重要性和影响。

一、灵活性和机动性战争的战术原则中,灵活性和机动性是至关重要的。

在战场上,敌我双方往往会面临着不断变化的局势和战术需求。

只有拥有灵活性和机动性,才能在战术层面上做出及时反应和调整,有效应对敌方的策略和战术,以取得优势。

二、集中和分散原则集中和分散原则是战争中常被运用的战术原则之一。

集中指的是集中兵力、集结火力,形成有力的攻击力量,发起有力的进攻;分散则是指将兵力分散到各个战场,通过各个击破战术,消耗敌方的兵力和资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战场环境和敌我兵力情况,灵活运用集中和分散原则,可以在战场上取得战术上的突破。

三、突破和包围原则战争的战术原则中,突破和包围原则是通常被运用的策略之一。

突破指的是以少量兵力在敌人防线上找到破绽,集中火力进行攻击,形成突破口,削弱敌人的防御;而包围则是利用兵力优势,将敌人包围困击,形成局部优势,逐个歼灭敌人的战斗力。

通过灵活运用突破和包围原则,可以有效地瓦解敌人的战斗力,实现战术目标。

四、歼灭和消耗原则歼灭和消耗原则是战争中常被运用的战术原则之一。

歼灭指的是以优势兵力迅速消灭敌人的主力,削弱敌人作战能力;而消耗则是通过持续战斗,消耗敌人的战斗力和资源,逼迫敌人降低战斗意志,最终取得战争胜利。

在实际战场中,根据兵力情况和战术需求,运用歼灭和消耗原则,可以最大化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争取战争的胜利。

五、隐蔽和伪装原则隐蔽和伪装原则是战争中常被运用的战术原则之一。

隐蔽指的是把自己的行动和意图隐藏起来,迷惑敌人,减少敌人对我方兵力和意图的了解;而伪装则是通过伪装装备、部队、行军路线等多种手段,混淆敌人的视听,增加敌人的判断困难。

在战争中,隐蔽和伪装原则的运用可以降低我方的损失,增加敌人的不确定性,为我方在战场上的行动赢得战略上的主动权。

六大战术原则

六大战术原则

三猛:猛打、猛冲、猛追
猛打、猛冲:必须拼命打,只管拼命打,第一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二梯队打,第二梯队打不下来就换第三梯队打;照原计划硬打下去。猛追:(追击溃敌时)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拥上去,发扬冒险精神,不要怕情况不清楚,追就是了。以乱对乱,冒险扩张战果,死追、硬追、穷追。一切战术中最重要的战术就是死打。打光就打光,完蛋就完蛋。
六大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

一点两面: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敞开两面甚至三面)。
集中兵力于一点上,采取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那么开始突击时只有两三个排进入战斗,(形成)逐次增兵逐次消耗的“添油战术”、“头尖尾巴长”,形成后劲最大的尖刀。7/9—8/9的兵力放在点上,2/9—1/9的兵力放在面上;放在点上搞集中兵力的绝对化。集中兵力打开一个口子,以保证打垮敌人。一点打垮了,其余的就会垮。只搞自己与自己的点与面的兵力对比,只在两面部署兵力,反对四面包围。四面包围是平均主义,缺乏重点是逼敌作困兽之斗。
其它野战军往往会犯四野以前曾经犯个的错误,就是在突破口被打开后,突击部队进入的数量不够。我军的突击部队一般只有一个连或一个营,这样守城的敌人在发现我军打开突破口后,往往一面用火力阻止我后续部队前进,同时用预备部队向我进入突破口或城内的突击部队进行反击,使我突击部队遭受重大损失、甚至全歼我突击部队,重新控制突破口,使我攻城失败。这样,对突破口的反复争夺,就会造成我军伤亡个大,进展很慢。
中心是一个“慢”字。“慢”的时间用以侦察地形、敌情、布署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不管情况与任务怎样,反正我要准备好了才打,没有准备好就不打。你有千条计,我有老主意。不要害怕由于准备而产生的新困难,一不怕(因为自己准备而)敌人工事加强,二不怕敌人增援,三不怕敌人跑了。不能打急了,打急了就不能实现“慢”字。一开始进攻的时间不准快,只准慢。不管上边怎么催,总是要准备好了再打,没准备好就不打。

游击战16字诀

游击战16字诀

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是:
敌进我退,敌驻我扰,
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这十六个字概括了游击战的基本战术原则:
1. 敌进我退:当敌人进攻时,游击队不应正面硬抗,而应选择撤退或转移,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利用地形和机动性消耗敌人的力量。

2. 敌驻我扰:当敌人驻扎或停顿时,游击队应进行骚扰战术,如突袭、破坏补给线、制造混乱等,使敌人无法安定,降低其战斗力和士气。

3. 敌疲我打:当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动后变得疲劳、疏忽或者战斗力下降时,游击队应抓住时机发动攻击,利用敌人的弱点取得战斗优势。

4. 敌退我追:当敌人开始撤退时,游击队应迅速跟进,继续打击敌人,尽可能扩大战果,同时防止敌人重新集结和反击。

这些原则是在长期的革命战争中总结出来的游击战术精华,尤其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验证。

它们体现了游击战的灵活性、主动性、持久性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思想。

彭德怀司令所说的十条战术原则。《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司令所说的十条战术原则。《红星照耀中国》

彭德怀司令所说的十条战术原则。

《红星照耀中国》第一,游击队不能打打不赢的仗。

除非有很大的胜利把握,否则不同敌人交战。

第二,游击队如果领导得好,所采用的主要进攻战术就是奇袭。

必须避免打阵地战。

游击队没有辅助部队,没有后方,没有供应线和交通线,而敌人却有。

因此在长期的阵地战中敌人具有一切有利条件,总的来说,游击队获胜的可能与作战时间长短成反比例。

第三,在交战之前,不论主动或是被动,必须制订了缜密的详细的进攻计划,特别是撤退计划。

任何进攻,事先如不充分准备好预防措施,游击队就有遭到敌人出奇制胜的危险。

游击队的极大有利条件就是优势运动能力,在运用这种能力方面如有错误就意味着灭亡。

第四,在发展游击战中必须注意民团,这是地主豪绅的第一道,也是最后一道的最坚决的防线。

从军事上来说,民团必须予以消灭。

但从政治上来说,如有可能,就必须把它争取到群众一边来。

一乡的民团不解除武装,群众是发动不起来的。

第五,在与敌军正常交战时,游击队的人数必须超过敌人。

但是如果遇到敌人正规军在移动、休整或防范不严的时候,可以用一支小得多的部队,对敌人战线上的要害进行侧翼奇袭,行动要迅速坚决。

红军的许多“短促突击”都是用几百个人的兵力对成千上万的敌军进行的。

这种突然进攻要完全成功必须要突然、迅速、勇敢、果断、计划周密,挑选的是敌人最薄弱的又是最重要的环节。

只有高度有经验的游击队才能取胜。

第六,在实际战斗中,游击战线必须具有最大的弹性。

一旦看出他们对敌人兵力或准备或火力的估计如有错误,游击队员应该能够像发动进攻那样迅速地脱离接触而后撤。

每一单位必须有可靠的干部,充分能够代替在战斗中伤亡的指挥员。

在游击战中必须大大依靠下级的随机应变。

第七,必须掌握牵制佯攻、骚扰伏击等分散注意的战术。

在中文中,这种战术叫作“声东击西的原则”。

第八,游击队要避免同敌军主力交战,要集中在最薄弱的或最致命的环节。

第九,必须提防敌人找到游击队主力。

为此,游击队员在敌人前进时应避免集中在一个地方,应该在进攻之前经常变换位置——一天或一晚上两三次。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

谈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离开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离开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这是苏联军事学校的一个标语,其意在使实践和理论融合起来。

我们中国工农红军是从反帝、反封建的土地革命战争中产生出来的,确实有了不少的实践经验,可是因为环境关系,一般缺乏理论研究。

在帝国主义指使、帮助国民党军阀所进行的四次“围剿”的大举进攻中,和帝国主义将直接与中国工农武装冲突的前夜,担任土地革命、民族解放、推翻封建制度、建立全国苏维埃政权伟大任务的红军,更须从实践和理论中来提高军事技能,特别是红军指挥员和政治委员更要以身作则来提高军事技能。

我现在想联系实际战斗的经验,来抓住军事理论的研究,提出以下几个战术的基本原则。

一、红军军人要以唯物的辩证法来研究和运用战术。

首先要知道事物是变动的,情况是迁移的,决不容有一成不变的老章法来指挥军队。

我们的作战决心必须根据任务、敌情和地形来定下。

任务、敌情、地形既然是时常变换,因而我们决心就不同,而运用战术的原则也就更不同了。

比如说,遭遇战斗,就应迅速动作夺取先机之利;对防御之敌的进攻,就应有分出接敌、进攻和冲锋等段落的部署。

“喝汤”和“啃骨”当然不是一样的动作。

二、无论大兵团、小部队,在进攻中每一动作,都要选定主要突击方向而集中其最大兵力在这一方向来决战。

其他次等方向只留出可以箝制敌人的兵力,但须积极动作吸引敌人的注意力向着本身,借此保障主要突击方向容易进攻。

如有人想处处顾全,平分兵力,结果到处没有力量,将演出东不成西不就甚或失败的结果。

三、一般说来,战略要寻找敌人的主力,战术要寻找敌人的弱点。

如有人运用战术专寻找敌人硬处打,则敌人软处也必成为硬处了。

倘因此而不能争取战术的胜利,则战略的目的也就不容易达到。

要知道,战斗的完全胜利,是由许多小的胜利总合起来的。

如有人不去争取小的胜利,则大的胜利又将由何处积累起来?四、要求得大兵团协同动作,一定要每个兵团、每个部队在受领本身任务时,明了首长决心的要旨,以及本身的任务在首长决心中占何等地位。

六个战术原则

六个战术原则

六个战术原则中国近代军事家林彪元帅可谓功勋卓著、战功显赫。

其中,林彪军事思想中较为典型的有“六个战术原则”,尽管是步兵战术,归纳起来只有25个字,通俗、易懂、实用,堪称是我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步兵战术的教案。

下面简单介绍这“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四组一队中所谓四组,即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支援组。

一队,就是以上四个组编成的突击队。

四快一慢:四快就是1,向敌前进要快;2,抓住敌人攻击准备要快;3,突破扩张战果要快;4,追击退却敌人要快。

一慢是,发起总攻时机要慢。

三猛战术就是猛打、猛冲、猛追。

一点两面是一个进攻的战术、歼灭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弱点突破,打开口子向纵深扩大战果,同时以一部分兵力,从另外方向对敌实施钳形攻击,形成两面、三面或者四面包围。

【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

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

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

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

战术六大原则特种部队

战术六大原则特种部队

战术六⼤原则特种部队战术1.集中原则集中是针对⽕⼒⽽⾔的。

⽆论是C T的跑位,还是T的r u s h,除⾮确有必要,决不要脱离⼤部队。

在交⽕时,让尽量多的枪⼜指向同⼀个敌⼈。

2.分散原则分散是针对交⽕时⼈员的位置的。

在确保⽕⼒集中的原则下,在交⽕时尽量让⼈员分散,这样在交⽕时,敌⼈往往会有所犹豫,不知该先射击哪⼀个;⽽且敌⼈杀掉⼀个我⽅队员后,必须将枪⼜⼤⾓度翻转,才能重新瞄准。

集中和分散两原则必须结合使⽤,以D u s t中C T的右路防守为例:C T 应尽量抢占呈扇形环绕洞⼜的各个射击位置,尽量集中⽕⼒,对r u s h之敌进⾏“轮奸”。

3.运动原则。

快速的运动,是实现局部以多打少的必要条件。

辽沈战役的初期,林彪总是让部队不分昼夜的急⾏军。

过量的体⼒消耗,让到达战⽃位置的部队战⽃⼒下降不少,甚⾄出现过跑死⼈的现象,但由于部队运动快,因此战⽃打响的地点,我军总是能集中绝对的优势兵⼒,这样才使得我们的劣势兵⼒,反⽽呈进攻态势。

在S F中,运动还有⼀点好处:长时间的静⽌,眼睛总盯着固定的画⾯,常常让⼈精神松懈;⽽运动起来,画⾯不停闪动,神经紧崩,才能保持较⾼的反应速度。

4.情报优先原则在战场上,情报员就是指挥员。

对于C T来说,⼀句“e n e m y s p o t t e d”意味着敌⼈的⼤规模r u s h,就应该⽴刻集中兵⼒,予以围歼。

对于T来说,⼀句“g o g o g o!”或者“s t o r m t h e f r o n t”则意味着发出信息者已经确定前⽅敌⼈防守薄弱,应该即刻r u s h,⽽“e n e m y s p o t t e d”接“t e a m,f a l l b a c k”,则意味着情报员确认前⽅敌⼈重兵布防,⽴刻改变进攻⽅向。

运动原则和情报原则也是结合使⽤的。

以D u s t2T为例,开始的时候,T应该选择⼀个R u s h⽅向,进⾏两路包抄。

同时⼀个Aw p e r在出⽣地正对C T出⽣地⽊门的狙击点上数前往B点布防的C T⼈数,从⽽决定发出“s t o r m t h e f r o n t”还是“t e a m f a l l b a c k”。

六大战术原则范文

六大战术原则范文

六大战术原则范文在战争中,战术原则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基本准则,是指导军事行动的重要理论依据。

六大战术原则包括:集中兵力、迅速行动、突然出击、机动灵活、战斗保密和有序指挥。

下面将对这六大战术原则进行详细解释。

首先,集中兵力是指将有限的兵力集中到一个或几个决战方向,以形成数量和质量上的优势,达到集中兵力、乘胜追击的目的。

集中兵力可以充分发挥兵力的火力、机动和控制能力,有利于实施歼灭战和节约兵力的原则。

在集中兵力时应注意分散和集中的平衡,充分调动各兵种的资源,提高兵力的利用效率。

其次,迅速行动是指在敌情、地形等因素有利的情况下,快速行动,抢占有利地形,实施打击。

迅速行动有助于出击的意外性和突然性,减少敌方的准备时间和抵抗能力。

同时,迅速行动还能够有效地保护我方兵力,防止敌方对我方兵力的打击。

迅速行动需要具备准确的情报和周密的计划,以确保军事行动的顺利进行。

第三,突然出击是指在敌方没有准备和预警的情况下,突然发动攻击。

突然出击能够出人意料,打乱敌方的部署和计划,造成敌人的混乱和惊慌。

突然出击时需要保持速度和灵活性,采取集中力量、快速攻击的方式,迅速取得战略和战术上的胜利。

突然出击需要具备准确的情报和精确的计划,以确保攻击的效果和结果。

第四,机动灵活是指在战斗中,根据敌情和形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和改变战斗部署和计划。

机动灵活能够有利于应对敌方的反击和抵抗,调整兵力和资源的使用,保持战斗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在机动灵活时需要保持快速、准确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充分发挥指挥员和士兵的智慧和能力。

第五,战斗保密是指在战斗前、战斗中和战斗后,保守和控制军事行动的信息和情报,防止敌人获取我方的情报和计划。

战斗保密有助于出人意料和迷惑敌人,提高我方的成功概率和战斗效果。

战斗保密需要严格的保密措施和管理,充分保护军事行动的机密和安全。

最后,有序指挥是指在战斗中,保持指挥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指挥员的权威,确保战斗力和战斗力的有效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个战术原则中国近代军事家林彪元帅可谓功勋卓著、战功显赫。

其中,林彪军事思想中较为典型的有“六个战术原则”,尽管是步兵战术,归纳起来只有25个字,通俗、易懂、实用,堪称是我军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步兵战术的教案。

下面简单介绍这“六个战术原则”一点两面、三三制、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

四组一队中所谓四组,即突击组、火力组、爆破组、支援组。

一队,就是以上四个组编成的突击队。

四快一慢:四快就是1,向敌前进要快;2,抓住敌人攻击准备要快;3,突破扩张战果要快;4,追击退却敌人要快。

一慢是,发起总攻时机要慢。

三猛战术就是猛打、猛冲、猛追。

一点两面是一个进攻的战术、歼灭的战术,就是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弱点突破,打开口子向纵深扩大战果,同时以一部分兵力,从另外方向对敌实施钳形攻击,形成两面、三面或者四面包围。

【怎样当好一名师长】一、要勤快。

不勤快的人办不好事情,不能当好军事指挥员。

应该自己干的事情一定要亲自过目,亲自动手。

比如,应该上去看的山头就要爬上去,应该了解的情况就要及时了解,应该检查的问题就要严格检查。

不能懒,军事指挥员切忌懒,因为懒会带来危险,带来失败。

比方说,一个军事指挥员,到了宿营地就进房子,搞水洗脸洗脚,搞鸡蛋煮面吃,吃饱了就睡大觉。

他对住的村子有多大,在什么位置,附近有几个山头周围有几条道路,敌情怎么样,群众条件怎么样,可能发生什么情况,部队到齐了没有,哨位在什么地方,发生紧急情况时的处置预案如何,都不过问,都不知道。

这样,如果半夜三更发生了情况,敌人来个突然袭击,就没有办法了。

到那种时候,即使平时很勇敢的指挥员,也会束手无策,只好三十六计,跑为上计,结果,变成一个机会主义者。

机会主义和打败仗,常常是因为没有思想准备,没有组织准备,工作没有做到家,懒的结果。

因此,不论大小指挥员都要勤快,要不惜走路,不怕劳累,要多用脑子,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脚到、手到。

事情没有做好以前,不能贪闲。

贪闲就隐伏着犯错误的根子。

什么事都要心中有底,“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雷打不动的干部,牛皮糖式的干部,不管有多大本事,都不是好干部。

二、要摸清上级的意图。

对上级的意图要真正理解,真正融会贯通,真正认识自己所受领的任务在战役、战斗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打破框框,有敢于和善于在新情况中找到新办法的创造性;才能有大勇,才能决心强、决心狠,敢于彻底胜利,有强烈的吞掉敌人的企图和雄心。

指挥员的勇敢集中表现在歼敌决心的坚定顽强上面。

指挥员的大勇建立在革命的最高自觉性和正确理解上级意图的基础上面。

三、要调查研究。

对于敌情、地形、部队的情况和社会情况,要经常做到心中有数。

要天天摸,天天琢磨,不能间断。

这样做,不能看作是重复,实际上这不是重复,而是不断深化不断提高的过程,是取得正确认识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平时积累掌握的情况越多,越系统,在战时,特别是在紧张复杂的情况下,就越沉着,越有办法。

急中生智的“智”,才有基础。

因此,调查研究工作要贯串在各项工作中,要贯串在每一次战役、战斗的整个过程,反对打莽撞仗、糊涂仗,反对急性病,反对不亲自动手做调查研究的懒汉作风。

特别是敌情,必须切实摸透。

因为敌情是活的,敌人必然会极力隐蔽、伪装他们的真实企图和行动。

要尽一切可能不间断地侦察,查清敌人的部署和动向,看他扮演什么角色是主角还是配角是主力还是非主力是骄兵还是败兵能集中多大兵力向我们进攻和阻挡我们的进攻。

查明敌主官的特性,看他惯用和擅长用什么战法,根据他当前的企图判断他可能采用什么打法,等等。

只要摸清了敌情、我情、地形的底,决心就快,就硬,就坚定。

就不会被任何假象所迷惑,就不会被任何困难所吓住。

如果情况不清,就会犹豫不决,举棋不定,坐失良机,或者勉强下了决心,一遇风吹草动,听到畏难叫苦和不正确的建议,就容易动摇,可能一念之差,前功尽弃。

四、要有个活地图。

在熟读地图的基础上,要亲自组织有关指挥员和参谋对作战地区和战场进行实地勘察,核正地图,把战场的地形情况和敌我双方的兵力部署都装至脑子里去,做到闭上眼睛面前就有一幅鲜明的战场图影,离开地图也能指挥作战。

这样,在你死我活、瞬息万变的战斗情况下,可以比敌人来得快,争取先机,先敌一着,掌握主动,稳操胜券。

指挥员和参谋必须熟悉地图,要经常读地图。

熟读地图可以产生见解,产生智慧,产生办法,产生信心。

读的方法是把图挂起来,搬个凳子坐下来,对着地图看,从大的方向到活动地区,从地区全貌到每一地段的地形特点,从粗读到细读,逐块逐块地读,用红蓝铅笔把主要的山脉、河流、城镇、村庄、道路划出来,边读,边划,等到地图差不多快划烂了,也就差不多把地图背熟了,背出来了。

五、要把各方面的问题想够想透。

总之,对每一个问题不能含糊了事。

问题回答完了,战役、战斗的组织才算完成。

当然,在战争环境中,要考虑的问题很多,不可能一次都提完,也不可能一次都回答完,整个战役、战斗的过程,就是不断提出问题和不断回答问题的过程。

有时脑子很疲劳,有的问题可能立即回答不了。

这时,除了好好地和别人商量以外,就好好地睡一觉,睡好了,睡醒了,头脑清醒了,再躺在床上好好想一想,就可能开窍,可能想通了,回答了,解决了。

每一次战役、战斗的组织,要让大家提出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要让大家来找答案,而且要从最坏的最严重的情况来找答案。

把所有提出来的问题都回答了,再没有问题没有回答的了,这样,打起仗来才不会犯大错误,万一犯了错误,也比较容易纠正。

没有得到答案的问题,不能因为想了很久想不出来就把它丢开,留下一个疙瘩。

如果这样,是很危险的,在紧要关头,这个疙瘩很可能冒出来,就会使你们心中无数,措手不及。

六、要及时下达决心。

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可以下决心打呢指挥员必须以最大努力组织战役、战斗的准备工作,力求确有把握才动手,不打无把握之仗。

但是任何一次战斗都不可能完全具备各种条件,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

一般说有百分之七十左右的把握,就很不错了,就要坚决地打,放手地打。

不足的条件,要通过充分发挥人的因素的作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充分发挥人民军队特有的政治上的优势,充分发挥指战员的智慧和英勇顽强的战斗作风来弥补,以主观努力来创造条件,化冒险性为创造性,取得胜利。

七、要有一个很好的很团结的班子。

领导班子思想认识要一致,行动要协调、合拍,要雷厉风行,要有革命英雄主义的气概。

都要勤快,都千方百计地办好事情,完成任务。

不互相扯皮,不互相干扰,不抱旁观者的态度。

如果领导班子不好,人多不但无用,反而有害。

八、要有一个很好的战斗作风。

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

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

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

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

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那里,那里就碎。

好的战斗作风要靠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要在紧张、残酷的战斗中才能锻炼出来。

不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让他打几次就打出来了,因为已经见识过硬仗、恶仗的场面,有了体会,有了经验,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有好的战斗作风的部队才能打好仗,打胜仗。

好的战斗作风首先是不叫苦,抢着去担负最艰巨的任务,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猛打猛冲猛追。

特别是要勇于穷追。

因为把敌人打垮以后,追击是解决战斗、扩大战果、彻底歼灭敌人最关键的一招。

在追击时,要跑步追,快步追,走不动的扶着拐棍追,就是爬、滚,也要往前追,只有抓住敌人,才能吃掉敌人。

做工作也要有好的作风,说了就要做,说到那里做到那里,要做得干脆利索,要一竿子插到底,一点不含糊,不做好不撒手。

好的作风的养成,关键在于干部。

强将手下无弱兵,干部的作风怎么样,部队的作风就会怎么样。

因此,首先要抓好干部,要干部做出样子,影响带动部队。

只要干部作风好,指挥好战斗,多打胜仗,即使是新建的部队或者原来基础较弱的部队,也会很快打出好作风来,像铁锤一样,砸到那里,那里就碎。

好的战斗作风要靠平时养成,要靠实际锻炼,要在紧张、残酷的战斗中才能锻炼出来。

不敢打硬仗、恶仗的部队,让他打几次就打出来了,因为已经见识过硬仗、恶仗的场面,有了体会,有了经验,知道怎么打了,百炼成钢就是这个道理。

九、要重视政治,亲自做政治工作。

部队战斗力的提高要靠平时坚强的党的领导、坚强的政治工作。

连队的支部一定要建设好,支部的工作要做活,就是要把所有党团员的革命劲头鼓得足足的,充分发挥他们的模范作用、带头作用,通过他们把全连带动起来,通过他们去做政治工作,提高全体指战员的阶级觉悟。

有了坚强的党支部的领导,有了坚强的政治工作,就可以做到一呼百应,争先恐后,不怕牺牲,前赴后继。

战术、技术也要练好,特别是技术,如果枪打不准,战场上就不能消灭敌人,就不能解决战斗。

因此,军事训练不能马虎,党政工作要领导好训练。

艺高人胆大,胆大艺更高,部队有了高度的无产阶级觉悟,有了好的战斗作风,再加上过硬的作战本领,就如虎添翼,就可以无敌于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