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一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必修一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12.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标志着中国完全 “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 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 腹地置于列强控制下便于镇压反帝运动; 清朝完全成为 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 帝国主义统治 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中国的工具。 通过外交途径加强对清政府的控制
二、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5、影响: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4、影响: ◆对日本:
①获得巨大政治经济利益;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和国力的增强; ③刺激了日本的军国主义 倾向。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 花费:6097万日元。 甲午战争,中国失 日本在甲午战争中 去的是国土、财富, 乃至尊严,而日本失 攫得赔款:5836万 去的却是理智。一场 日元。1894—1904 受益颇丰的赌博,让 年:日本公司总数 东辽 日本毫不犹豫地走上 从2844家增到8895 了一次次国运的军事 家,公司股本总额 豪赌,最终,这个疯 24500万日元增至 狂国家的赌运在二次 92100万日元。 大战后走到了尽头。
一、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1895-1898年间,国 4、影响: 内新创建的商办厂矿 ◆对中国: 企业,资本在万元以 ①宣告洋务运动的彻底失败 上就有六十多家,其 ②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中80%属于轻工业。 ③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不仅原来较好的上海、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民族危 广州、汉口、天津等 机空前严重; 城市,民族工业有所 ④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 发展,其他一些地方 救亡运动不断高涨 . 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 ⑤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 业。 义的发展。
对中国:完全沦为;两大矛 盾合流 对帝侵华的影响:
嘿嘿,你们 的地盘,我 做主
侵华方式由政治瓜分变为 “以华制华”政策。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4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支持。
和。”
《马关条约》的签订
思考:为什么说《马关条约》加深了中华民族
的危机? ⑴危害:半空殖前民严地 重化 。程度大大加深了,民族危机
割三地
进一步破坏中国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 分中国的野心
赔二亿 加剧了人民负担,使列强进一步控制了
中国经济命脉
开四口 使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内地
设工厂
直接掠夺中国原料和劳动力,严重阻碍 中国民族资义的发展
国在远东发展势力;
侵略。
德法想乘机在中国夺取新
(4)清政府: 的侵略权益;
寄希望于各国
俄国采取不干涉政策。
的“调停”,
材料1反映了西方列
不认真备战。 强对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持
腐败懦弱
什么态度?
一、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2: 1894
(1894---1895年)
年3月,日本外相
1、背景:
(1)世界形势:自由资本 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1)根本原 因:帝国 主义侵略 加剧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2)直接原 因:教会势 力活动猖獗 ,人民群众 反洋教斗争 迅速发展。
义和团的基层组织——“坛”
男练义和团, 女练红灯照。
砍倒电线杆, 扒了火车道。
烧了毛子楼, 灭了耶稣教。
杀了东洋鬼, 再跟大清闹。
——揭帖
慈禧太后承认义和团合法地位后,义和团民进入京津地区
西摩尔(1840--1929),英国远东舰队司令,海军中将。 西摩尔于1900年6月10日凌晨,率2000兵力自塘沽下舰, 兵锋直指北京,对中国不宣而战。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 尔的率领下,在大沽口登陆,从天津向北京 进犯,挑起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高一历史必修1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 ppt

高一历史必修1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岳麓版 ppt
第15课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 八国联军侵华
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 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的事迹, 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一、甲午战争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1.中日战争爆发的背景 文
2.战争的经过 图 3.战争的结局及影响 文
下一页
背景: (1)前提条件——明治维新 (2)侵略政策——大陆政策 图 (3)政策实施—— 琉球问题(中国已处于弱势)文 日侵朝鲜(七十年代开始)文 侵华准备(精心策划,准备充分)文 (4)外交条件:各国不同程度支持日本的扩张 (5)导火线:朝鲜东学党起义
返回
甲午战争前日本侵略朝鲜的事件
返回
1.1876年—打开大门。日朝《江华条约》。 2.1882年—驻兵特权。汉城发生兵变,群众烧 毁日本使馆。日朝《仁川条约》。 3.1884年—策动政变。日本企图在朝鲜建立亲 日政权,史称“甲申政变”,但失败。 4.1885年—牵制中国。中国与日本就朝鲜问题 进行谈判,各自从朝鲜撤兵。中日《天津会议专 条》,(又称《天津条约》或《朝鲜撤兵条约》 )。条约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 , 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
宁死不 屈的义和团 团民
课堂设问
应该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运动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 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粉碎了帝 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 朝的改革运动。 但是,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义和团的组 织具有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其口号具有盲目仇 外的弱点;其斗争结果不能促使中国走向进步, 只能更加落后。
冯国璋 袁世凯
段祺瑞
张勋
返回
二、八国联军侵华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1.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4.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历史必修ⅰ岳麓版4.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读图识史 图1 《马关条约》签订时的场景
导读:1895年《马关条约》在日本春帆楼签订,日本提出了割 地、赔款、设厂等要求,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思考1:为什么说《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为 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提示:《马关条约》中割地面积扩大,赔款数量增加,通商口
岸开设到内地,并且条约中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反
《马关条约》内容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特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赔二亿: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 割三地:割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 开四口: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图示法理解本知识点
要点精析
重难点一
中日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从中国方面看 (1)清政府统治腐朽,经济落后国力贫弱。 (2)军事上武器装备落后、经费不足,军队战斗力差。 (3) 慈禧太后和李鸿章避战求和、妥协退让的方针致使清
谓“购岛闹剧”实质说明了什么?
提示: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澎湖列 岛等岛屿;实质表明日本对战争罪行的不反省及法西斯军国 主义思想的泛滥。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简析:(1)根本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制定了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具体原因:日本爆发经济危机,社会动荡。 (3)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课程标准 列举(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 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
屈的斗争精神。
课标解读
1. 了解甲午中日战争及八国联军侵华的目的。
2.认识台湾人民的反割台斗争、义和团运动的重大意义。 3.感受中国人民的英勇不屈的爱国情怀。

高一历史必修1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必修1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历史必修1 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课标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内容和危害。

难点:认识分析甲午战争战败对中国政局的影响,理解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化及甲午战争后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自主探究](一)甲午中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1、背景(1)明治维新后,日本逐渐形成了侵略、夺取、占领全中国,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对外扩张政策。

(2)是中日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1)1894年7月,日本在海面偷袭清军运兵船,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2)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

(3)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这是继《》以后的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3、影响:(1)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其深重的危机。

俄、德、法“”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各国纷纷在中国划分,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2)清政府为挽救统治危机,进行了改革。

(3)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各种形式的的斗争。

(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原因:(2)概况:19世纪末,广大人民群众的斗争汇集成了义和团运动,他们怀着朴素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清政府无力镇压,只好,义和团在中国北部迅速发展。

义和团提出“”的口号,势力迅速遍及京津。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在逃亡西安的途中发出“剿匪谕旨”,义和团运动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3)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运动。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目的:(2)经过:1900年6月,八国联军在英国海军中将西摩尔的率领下从进犯北京,遭到义和团的顽强阻击,义和团还向北京和发起猛烈进攻。

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后,慈禧太后和光绪帝逃往西安。

(3)结果及影响:1901年,八国联军胁迫清政府签订了《》,这是帝国主义家给中国的严重不平等条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1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2.1 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普三 天军 同败 庆绩 ,, 万割 寿地 无求 疆和
这副对联是慈禧过60大 寿时,有人气愤地书写,出现 在北京街头的,声讨慈禧、李 鸿章等人。上联说的就是慈禧 做寿,下联的三军败绩割地求 和指的是什么?与慈禧做寿又 有什么关系?要明了这些问题, 就要学习甲午中日战争,这是 继鸦片战争后,又一段丧权辱 国的历史。
1、时间:1895——1898 年
2、原因:《马关条约》的刺激,列强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3.开始标志:三国干涉还辽 4、形式:租借地、势力范围 5、影响: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1、背景:美西战争,美国缺席;美国成为工业强国, 实力大增;但军事力量不足以与列强抗衡。
2、时间:1899年 3、内容:承认“势力范围”;机会均等;全境开放 4、目的:占领整个中国市场 5、实质:国际共管体系
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 总理在答台湾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 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万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问题: (1)这首诗写与那一年? 1896年 (2)为什么“四万万人同一哭”?
甲午战争失败,日本强占台湾
(3)“春愁”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 见的词语,作者以此为题目抒发了 怎样的情怀。领土被割的悲愤和爱国之情
政府打算拨出3千万两银子的专款,为慈禧太
后③举李办盛鸿大章的“庆寿避典战礼求。慈和禧”的政颐和策园,也
是挪用了海军经费建成的 。
明①治日天本皇先:进领的导资明本治主维义新制,度走上资 本主义道路
②明治天皇励精图治
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励
山 Sha东nD省on宁gSh阳en第gN四ing中Yan学gDiSiZ着个h③ 久on其 铜g日X他板ue本的。“臣大民为陆战”舰政捐策出,口蓄袋谋里的已最后一

高一上学期历史4.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一上学期历史4.14 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兰村坎字团告示》中说:“扶清灭洋,替天行道,出力于国家而 安于社稷,佑民于农夫而护村坊。” ——摘自《义和团运动史料丛编》 材料二 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
下生灵四分之一也……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观上刺激了中华民族的真正觉醒。
【探究总结】 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 1.对中国:被日本打败,大大降低了中国国际地位。列强看
到清政府软弱可欺,继而掀起瓜分狂潮,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
民族危机。战争中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朽,中华民族开始
真正觉醒,各阶层兴起救亡图存的斗争。
2.对朝鲜:进一步被日本控制,日本的“大陆政策”向前推
堪一击、任人宰割的景象。围着大饼的
是手中握有匕首的列强,他们迫不及待
地对着“大饼”下刀,唯恐落于人后,大
饼的主人则只有振臂疾呼,望“饼”兴叹。
材料二
甲午战争后中国赔偿的2亿两白银,相当于中国当时全
国财政收入3年的总和,把当时中国的国家财富几乎都掏干了。
材料三 1895-1911年外商在上海开设纱厂9家,纱锭近24万枚。
辽东半岛 但要中国 (2)干涉还辽:在列强干涉下,交还中国的_________, 追加3 000万两白银。 4.影响: (1)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 瓜分中国狂潮 的序幕。 (2)刺激了西方列强,拉开了列强_____________ 军事改革 。 (3)清王朝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开始进行_________ (4)中国的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不同形式的救亡图存斗
西什库 教堂。 _______
(4)结果: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剿杀。 (5)意义。 ①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精神。 帝国主义 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 ②打击了_________ 革运动。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高中历史必修一(岳麓版)第14课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第14 课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目标导学】1.掌握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列强侵华的史实,义和团运动。

2.理解列强侵华的原因及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扶清灭洋”口号;认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知识梳理】一、中日甲午战争1.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侵略扩张野心不断膨胀,逐渐形成侵略、夺取、占领,进而征服的扩张政策。

(2)直接原因:1894年,朝鲜爆发,日本借机大举派兵入朝。

2.过程:1894年,日军在偷袭清军运兵船;9月,中日海军在展开决战,爱国官兵北洋舰队丁汝昌、邓世昌反抗。

3.结果:战败签约,1895年,清政府被迫签订。

内容:中国割让、、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两白银;开放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本。

后来,在列强干涉下,日本才同意中国追加3000万两白银作为“”,交还了中国的辽东半岛。

影响:是继《南京条约》之后危害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列强侵略深入;外国资本挤压,严重阻碍了;巨额战争赔款,使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得不举借外债。

4.影响:(1)民族危机的加深:战争宣告了的破产。

甲午战后,中国国势艰危,民生凋敝。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序幕,列强竞相在中国,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2)民族的觉醒:清王朝开始进行,中国的和以不同的形式展开了的斗争。

请思考1:下列形势图反映了三个不同时期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变化。

请通过口岸分布的特点,说明中国民族危机是怎样不断加深的。

二、义和团运动1.起源:又名,原是民间结社组织。

怀着朴素的爱国激情,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2.口号:,表明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

3.发展: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的策略。

19世纪末,势力迅速遍及。

4.结果: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义和团运动失败。

5.历史意义:体现了中国人民的英勇斗争精神,打击了的嚣张气焰,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

请思考2:义和团运动失败的原因是什么?说明了什么?三、八国联军侵华1.背景:(1)原因:甲午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不断高涨,由民间组织的义和团自发组织的反帝爱国运动,将斗争矛头直指帝国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一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一、甲午战争
1、时间:1894-1895
2、导火线:朝鲜爆发东学党起义
3、条约:清政府被迫接受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2亿两白银;开放重庆等地为新的通商口岸;允许日被在华设厂。

4、影响: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中国腹地,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
外国资本的挤压,严重阻碍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各阶层民众展开救亡图存的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维新变法,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清王朝开始进行改革。

二、义和团运动
1、时间:1898
2、原因:民族矛盾
3、口号:“扶清灭洋”
4、条约:《辛丑条约》在北京设使馆区,允许外国驻兵保护;准许各国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惩办“首祸诸臣”等
5、影响:体现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
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王朝的改革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