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概念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例: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在其他栏记录泵入速度:如果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统一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例5%GS250ml+维生素K1 80mg+止血敏4.0,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和溶质的总和,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次日七时总结一次,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
夜班12点以后来的病人可以不反馈到体温单,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在医疗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进行准确记录是非常重要的。
这不仅可以帮助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还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
因此,正确的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出入量记录。
出入量记录是指对患者24小时内的饮食摄入、液体输注以及尿量、呕吐量等排泄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下面,我们将介绍如何正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
1. 准备工作。
在记录患者的出入量之前,首先需要准备好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包括计量杯、尿量杯、尿盆、呕吐物收集器等。
同时,需要确保记录表格的准确性和完整性,记录表格应包括日期、时间、摄入量、排泄量等项目。
2. 准确记录饮食摄入量。
对于患者的饮食摄入量,需要准确记录每一餐的摄入情况,包括食物种类、数量、摄入时间等。
此外,还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有进食不良反应或者呕吐情况。
3. 确实记录液体输注量。
对于患者的液体输注量,需要记录每次输液的种类、剂量、输液速度等信息。
同时,需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输液情况,及时记录输液量的变化。
4. 准确记录尿量。
对于患者的尿量,需要使用尿量杯进行准确测量,并记录每次的尿量和排尿时间。
如果患者使用尿袋,也需要记录尿袋内的尿量情况。
5. 注意记录呕吐量。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情况,需要使用呕吐物收集器进行收集,并记录呕吐的时间、次数以及呕吐物的性状。
6. 定时记录。
出入量记录需要定时进行,一般每隔4小时进行一次记录。
对于重症患者或者需要严密监测的患者,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增加记录频次。
7. 注意事项。
在记录出入量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记录时要尽量准确,避免遗漏或者错误记录;第二,记录时要保持记录表格的整洁和清晰,便于医护人员查阅;第三,对于特殊情况,如排尿困难、呕吐过多等,需要及时通知医生。
总之,正确的出入量记录方法对于患者的治疗和护理非常重要。
通过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可以及时发现患者的身体变化,为医生提供重要的诊断依据,保障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正常人体每天出入量

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 食物水700粪150内生水300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一、水的平衡(一)体液的含量及分布人体体液及其组成成分比较恒定,只在较小范围内波动。
人体内体液总量与性别、年龄及胖瘦有关,正常成年男性液体总量占体重的60 %,女性为55%,婴幼儿为70 %~80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脂肪量增多,体液量将减少。
体液中细胞内液男性占体重的40%,女性占35%,细胞外液占20%;细胞外液中组织间液为15%,血浆为5%。
正常情况下,体液比例相对恒定,各部分之间又不断地进行交换,保持动态平衡,维持内环境的稳定,保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例题:关于正常体液含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 成人男性的体液总量占体重的60%B 男性多于女性C 成人多于老年人D 婴儿多于成人E 肥胖者多于肌肉发达者正确答案:E(二) 24小时液体出入量的平衡正常成人24小时液体出入量为2000~2500ml摄入量(m1) 排出量(m1)饮水1000~1500 尿1000~1500食物水700粪150内生水300无形失水850 呼吸蒸发350 皮肤蒸发500入量2000~2500 总出量2000~2500当出现异常时,如入量不足或丢失过多超出调节范围将出现脱水;相反,入量过多或排出过少将发生水潴留,甚至水中毒。
了解这些变化,有助于预防体液失衡的发生。
1.无形失水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不显性失水。
即使在高度缺水时,这部分水的丢失也是不可避免的,是人只要在进行正常生理活动就必然丢失的水分。
24小时出入量

24小时出入量的记录看法摄入量包括每日的饮水量、食品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静脉药品只需写溶质名称, 静脉用药只需要写溶质名称, 例 : 静脉注射泵生理盐水30ml+多巴胺 200mg只需记录为“多巴胺组”, 在其她栏记录泵入速度: 若是溶剂里加入多种药物, 一致记录医嘱中第一种溶质名称, 例 5%GS250ml+维生素 K1 80mg+止血敏 4、0, 只需记录维生素K1组, 每种液体记录的量为溶液与溶质的总与, 肌肉注射不算入量。
排出量主要为尿量 , 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胃肠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溢出量等液体以毫升为单位记录, 出入液量由夜班护士于第二天七时总结一次, 并将总量记录在体温单前一日的相应栏内。
夜班12点以今后的病人能够不反响到体温单, 总结要写。
灌肠液、膀胱冲洗液不算出入量。
一、记录 24h 出入量的临床意义正确地记录 24h 出入量就是反响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响病人的病情变化 , 及时认识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拟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够进食需要经过补液保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与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 24h 出入水量约 2000 ~2500ml摄入量 :饮水约 1000 ~1500 mL 、固体食品水约 700 mL 、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 共计 2000~2500mL排出量 :肾排出约 1000 ~ 1500 mL 、大肠排出约 150 mL 、呼吸蒸发约 350 mL 、皮肤蒸发约 500 mL, 共计 :2000~2500mL水的摄入路子有饮水量、食品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路子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 ,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溢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 :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

临床护理准确记录24h出入量管理要点出入量是指患者24h内的摄入量与排出量,护理人员有必要掌握正确地测量和记录患者每日液体的摄入量和排出量,以作为了解病情、做出诊断、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入量:进入体内的所有液体,包括:饮水量、食物中含水量、输液量和输血量等。
出量:从体内排出的所有液体,包括:包括大小便、出血、呕吐物、痰液、引流液等。
记录患者出入量是基础护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内容,在临床工作中,多种原因导致护士记录患者出入量有误差,影响患者的治疗,准确记录患者的出入量,对了解患者病情、协助诊治至关重要。
进行出入量管理第一、评估与监测液体潴留情况(1)了解患者病史,密切监测临床症状,包括既往史、服药情况、出汗、呼吸情况、发热、纳差、突发液体丢失情况(如腹泻,呕吐)等。
(2)完善体格检查,包括生命体征,患者的意识,皮色、皮温、皮肤弹性、颈静脉充盈度,评估外周水肿情况,是否存在端坐呼吸,目前液体摄入量,患者的尿量、体重、腹围等。
通常患者发生血管舒张表现为血容量降低,但事实为水肿、液体较多。
患者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有:脉搏细速、血压下降、皮肤湿冷、毛细血管充盈差。
反之,患者出现血压增高、肺部湿啰音、呼吸困难、氧饱和降低。
(3)关注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肌酎、尿比重。
第二、液体出入量平衡管理首先我们了解一个公式:出入量平衡=24小时入量-24小时出量(若为正值则为正平衡,负值则为负平衡)出量大于入量:常见于尿崩症,休克,过度使用利尿剂,大量呕吐腹泻,过度通气。
注意观察有无低血容量休克表现,意识瞳孔变化,生命体征,末梢循环情况等,及时通知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竭。
注意观察有无心衰,水肿发生,有无呼吸困难,水肿,颈静脉怒张,咳出粉红色泡沫样痰等,及时通知医生。
第三、利尿剂治疗动态调整利尿剂使用时需要持续密切监测患者本身的服药依从性、对利尿剂的反应、电解质、肾功能、血尿酸等指标。
记24小时出入量、护理文书书写规范

当患者有上述疾病时,机体对液体的调节功能发生紊乱,通过 记录24小时出入量,了解患者体内液体平衡情况,对动态掌 握病情,确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
记出入量的方法
称重法
(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伤口渗液或汗液 (4)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临时文书:
入院介绍 出院指导
巡视卡
护理文书的重要性及法律意义
1、反映患者病情发展和动态变化,是医生观察诊 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2、反映患者住院期间的医疗护理过程,在医疗护 理团队内部各成员之间传达、传递病人的重要信 息,是医疗护理诊断、判断病情变化、制定医疗 护理方案的重要依据;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 患者。
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 此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
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 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 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概述
什么是护理文书 1、护理文书是护士在医疗、护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字、符号、图表
常用食物含水量表
食物
排泄物含水量的计算 方法:
米饭
单位
原料 含水 重量 量 食物 (g) (ml)
1 中碗 100
240
松花 蛋
单位 1个
原料重量 (g)
含水量(ml)
60
34
大米粥 1 大碗 50 400 藕粉 1 大碗 50
210
大米粥 1 小碗 25 200 鸭蛋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

24小时出入量记录方法为了更好地监测和管理患者的液体摄入和排出情况,医护人员需要进行准确的24小时出入量记录。
下面将介绍一种简单而有效的记录方法,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份出入量记录表格。
表格的左侧为时间段,包括每小时或每两小时的时间点;右侧分为“液体摄入”和“液体排出”两栏。
在液体摄入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口服液体的种类和数量,例如水、果汁、牛奶等;在液体排出栏中,我们需要记录患者的尿量和其他排泄物的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摄入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种液体的具体种类和数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摄入情况。
其次,需要注意记录患者是否有饮食限制或禁食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实际液体摄入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静脉输液或其他液体补充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摄入情况。
在记录患者的液体排出方面,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需要记录每次排尿的具体时间和尿量,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排尿情况。
其次,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有腹泻、呕吐或其他排泄物的情况,以便了解患者的其他液体排出情况。
最后,需要记录患者是否接受引流管或其他排液治疗,以便医护人员了解患者的全面液体排出情况。
在记录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及时、准确地填写出入量记录表格,确保每一项数据都得到记录。
同时,需要注意记录患者的特殊情况,如尿失禁、呕吐后无法准确测量等,以便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
通过以上方法记录患者的24小时出入量,医护人员能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液体平衡情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希望医护人员能够认真执行这一记录方法,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提供更好的帮助。
24小时出入量

宜兴市十里牌医院2015年普外科护理业务学习时间:2015-05-12主持人:郑也承内容:24小时出入水量参加人员签名:阅后人员签名:液体是组成人体物质的体液部分,它构成人体的内环境,正常体液保持着恒定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出现呕吐、腹泻、高烧、大汗、创伤、手术、感染、禁食、胃肠减压等各种病理现象时,均可能出现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
一、记录24h出入量的临床意义准确地记录24h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300 mL,共计2000~2500mL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皮肤蒸发约500 mL,共计:2000~2500mL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1℃,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四、出入量测量方法称重法(1)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宜兴市十里牌医院
2015年普外科护理业务学习
时间:2015-05-12 主持人:郑也承内容:24 小时出入水量
参加人员签名:
阅后人员签名:
液体是组成人体物质的体液部分,它构成人体的内环境,正常体液保持着恒
定的动态平衡,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当人体出现呕吐、腹泻、高烧、大汗、创伤、手术、感染、禁食、胃肠减压等各种病理现象时,均可能出现水与电解质代谢紊乱、酸碱失衡。
一、记录24h 出入量的临床意义
准确地记录24h 出入量是反应机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重要指标,可直接反应病人的病情变化, 及时了解病情、协助医师进行明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二、适用范围
针对那些不能进食需要通过补液维持生命的重症患者,以及有过多体液丧失需要
及时补充和纠正者。
三、水的摄入与排出
正常成人24h出入水量约2000〜2500ml
摄入量:饮水约1000〜1500 mL、固体食物水约700 mL、代谢氧化内生水约
300 mL ,共计2000~2500mL
排出量:肾排出约1000〜1500 mL、大肠排出约150 mL、呼吸蒸发约350 mL、
皮肤蒸发约500 mL ,共计:2000~2500mL
水的摄入途径有饮水量、食物含水量、输入的液体量等。
水的排出途径有①显性失水:主要为尿量,其次包括大便量、呕吐量、咯血量、痰量、肠胃减压量、腹腔抽出液量、各种引流液量、伤口渗出量等。
②非显性失水:皮肤蒸发、呼吸蒸发等。
人体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皮肤和呼吸蒸发的水分,每日约850ml,因为是不显的,又称为非显性失水。
在异常情况下,失水量可能更多,如体温增高可增加水分蒸发,体温每增高「C,每日每公斤体重将增加失水3〜5ml;明显出汗失水更多,汗液湿透一身衬衣裤约失水1000ml ;气管切开病人呼吸失水量是正常时的2〜3倍;大面积烧伤和肉芽创面的病人水分丢失更为惊人。
四、出入量测量方法
称重法
(1 )固体食物含水量:用标准秤取得食物重量,参考食物含水量表即可。
(2) 尿量:使用尿垫的病人,称湿尿布的重量再减去干尿布的质量。
(3) 伤口渗液或汗液
(4) 粪便量,呕吐物:咯血,痰液。
(参考大便含水量来记录)
量杯法
(1) 饮水量记录,口服水剂药物:用有容量刻度标记的专用器皿记录患者饮水量, 若为糊状食物或牛奶应量好水量再加溶质仅记含水量。
(2) 固体药片需水送服时饮水量及粉针剂需溶媒稀释的溶媒体含量等。
(3) 留置导尿和使用尿袋的病人,需用量杯记量。
(4) 胃肠减压抽出液量
(5) 胸腹腔抽出液量及各种引流管
五、记录方法记录同一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在同一横格上开始记录;对于不同时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应各自另起一行记录。
12 或24h 就患者的出入量做一次小结或总结。
需要时可分类总结,并将结果填写在体温单相应的栏目上。
入院当天或开记录24 小时出入水量医嘱的时间,不满24 小时的,按照实际记录时间计算。
如:中午12 点入院开始记录,至第二天早上7 点时,记做19 小时总结。
六、记出入量的内容:(越准确越能反映病情)
1、入量:即进入病人体内的量。
包括饮食、水、输液量、输血量等。
2、出量:包括尿量、呕吐量、大便、胃肠减压、抽出液体(如:腹水、胸水、胃液等)、各种引流量(如:腹腔引流液、胆汁、尿液)、出血量等。
注意:出量记录处记录量外,还需要观察其颜色、性质并记录。
如:化脓性感染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黄色脓性液体,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等。
如:消化道出血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血、咖啡色液体、或草绿色胃液等。
如:泌尿系手术后病人:可能引流液为鲜红色血液、暗红色、淡红色血性液体或是引流液为清亮尿液等。
不同性质的引流液反映病情的不同状态。
护理记录单均应详细记录。
七、注意的事项
1、出量小于入量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肾衰或者休克患者,此时患者容易出现心衰、全身水肿或电解质紊乱,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全身水肿有无加重,呼吸是否浅快或伴有呼吸困难,是否伴有大量粉红色泡沫痰,行血气分析检查,同时及
时报告医生
2、入量小于出量常见于尿崩症(下丘脑病变)、利尿剂过量、大量呕吐或腹泻、过度换气,此时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血液粘稠、脑梗、心梗、肾梗或电解质紊乱,此
时应测中心静脉压,观察皮肤颜色及弹性、眼窝是否凹陷、意识情况及肢体是否偏瘫、血压是否下降,同时及时报告医生。
大便中的水分
1便秘:含水量约5-15%。
硬度类似老玉米粒
2正常排便:含水量约20-30%,硬度类似面团或香蕉肉。
3糊状便:此类型便含水约50-80%。
4稀便(水样便):含水量达80%以上。
常见食物含水量
含水100% :鲜奶、饮料、茶水、水
含水>90% :粥、汤、豆腐、新鲜蔬菜和水果
80% ±:酸奶、冰激凌、稠粥
70% ±:米饭、薯类、新鲜鱼虾、肉、蛋、豆腐干、摊饼
30% ±:馒头、饼、面包、火烧、面条、各种肉类熟食、粉丝、腐竹、点心、
干货(做熟)
各种水果含水量
(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