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_《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天气和气候的定义和区别,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2.了解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
3.了解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知道影响气候分布的因素。
【教学重点】1.世界气温分布规律2.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3.世界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表【教学过程】导入:第三章是初中地理的基础,也是重点集中的一章。
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复习课,指导同学们把握好重点,理清气候的学习思路,更好的掌握本章知识体系。
1.知识点一:天气与气候的定义和区别。
解释:区别在于持续时间的长短和变化快慢。
天气时间短,变化快,气候与之相反。
强调:重点掌握风、风向,据图掌握常见天气的符号,这些是考察的重点。
(练习:天气符号、风向风力符号识别练习)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提问:气温、日变化,年变化?日变化:气温值——最高14时,最低日出前后、日较差?年变化(北半球):气温值——最高7月,最低1月、年较差?气温的分布:从赤道向两极逐渐降低。
补充:要会分析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等温线分布图,能够在图上找出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计算出气温年较差;分析影响气温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降水的(时间)季节变化: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全年湿润,夏季多雨,冬季多雨。
降水的分布:赤道多,两极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多,西岸少;中纬度(温带)地区,沿海多,内陆少;(山地迎风坡多,背风坡少)知道世界各地的降水季节分布特点,能够分析世界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会简单总结影响降水的原因。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4.世界的气候。
据图指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和主要气候特征。
影响气候的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精心设计:巩固练习(略)——学以致用强调:判断气候类型是本章的重点内容,要通过气温降水图判断出气候类型的名称,据此分析其主要气候特征和典型的分布地区,这是观察的重点,要熟练掌握。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3章天气与气候章末复习一、教学目标1.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4、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5、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6、能绘制出降水量柱状图,并依据这些气候资料说出气候特点。
7、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二、教学重难点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三、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同学们,第三章学完了。
我们将大多数同学们掌握不太好的几个重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地复习,大家要认真,到底是哪些知识呢呢?大家请看大屏幕:1.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掌握阅读“降水量分布图”的正确方法,总结出降水地区分布规律。
4、能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5、根据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气候特征。
【考点一】天气与气候的特点及区别师:天气就是指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状况,它是经常变化的。
通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词语描述,此外还有冰雹、沙尘暴、台风等。
(图片展示)从身边的事情谈起,让学生感受地理就在身边,学生交流发言。
师: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时间短,变化快。
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同一地点不同时刻天气不同。
气候与天气恰恰是相反的,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生:学生描述我们当地的气候:我国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多年都是这样。
课件展示:师:老师多媒体进行总结归纳,对学生的认识进行点拨提升。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

高中地理《常见的天气系统与气候复习》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能根据天气系统判断未来天气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的特征。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运用天气预报方法,预测未来天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观察自然、了解天气的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常见的天气系统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 气候的形成因素。
3. 天气预报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掌握常见的天气系统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了解气候的形成因素。
(3)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2. 难点:(1)天气系统的识别与判断。
(2)气候形成原因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天气系统、气候形成和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 利用图表、气象资料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4. 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学会分析天气预报。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通过展示天气预报,引发学生对天气系统的兴趣。
2. 讲解:(1)讲解常见的天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系统、锋面系统等)的特征及其对天气的影响。
(2)讲解气候的形成因素,包括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地势、洋流等。
(3)讲解天气预报的方法,如气象资料分析、天气图识别等。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观察天气图,识别各种天气系统。
(2)利用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形成的原因。
(3)进行天气预报实践,让学生学会分析并预测未来天气。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天气系统对生活的影响,如出行、穿衣等。
中考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

天气与气候教案(精选11篇)天气与气候教案篇1[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天气的概念以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2.知道天气预报的重要性;初步学会阅读或收看天气预报和卫星云图,会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的天气符号;3.了解上海主要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措施;方法与过程:1.通过交流讨论,了解天气对人们生活、生产的重要性;2.通过天气播报的形式,了解常用的天气符号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了解灾害性天气的危害及其防范,增强安全应对灾害的避险意识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对学生渗透生命科学教育。
[重点]:识别天气预报中常用天气符号,学会收听或收看天气预报[教学难点]:识别天气图及其应用[教学说明]:天气是人们经常谈论的话题,学生也较为熟悉。
为此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近期天气资料、与天气变化有关照片在课堂中交流信息,激发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讲到天气与人类的关系时援引了一些新闻图片,从实际出发组织学生讨论,认识天气对人类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由于预备年级学生年龄小,思维特点以感性思维为主,所以在课堂中引用两段视频片段,一段是近期的天气预报,让学生看了以后了解天气预报的内容和过程,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播报天气,熟练掌握各种天气符号。
另一段录象是今年的世界气象日主题的宣传片花,旨在使学生认识天气灾害的严重后果,由于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设计一些防灾问题,以图解答,向学生介绍应对措施,增强学生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一.图片引入:出示一组不同天气状况的图片,说说这些图片都与什么有关?板书课题:多变的天气二.新课讲授(一).天气及其影响什么是天气?①天气的概念②出示一组天气图片,说出表示的天气状况,还有哪些天气?③举一反三:说说下列词语哪些表示天气?电闪雷鸣四季如春冬长夏短风和日丽天气与人类①学生交流:a.介绍最近一周来的天气预报(表格罗列数据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曲线变化图)b.介绍最近这段时间来天气变化给校内外带来的影响(学生照相机拍下的照片)②出示一组天气与各行各业相关的图片,学生说说还有哪些天气影响生产的例子.③小结过渡:天气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有时它起着积极的作用,有时也有消极作用,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早做准备,趋利避害。
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

天气和气候教案天气和气候教案(精选7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天气和气候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天气和气候教案篇1学习指导语: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在各种气候下生存,初步学会了一点看天知识,到了奴隶社会,人类对天气变化的认识发展了,殷代甲骨文中就有雨、雪、风、云、虹、晕等天气现象。
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二十四个节气开始产生,它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观察天气季节变化的总结,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是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尽管气象科学已进入高科技现代化时代,但24节气知识在了解、掌握天气变化规律,预测天气方面仍有其独特的作用和特有的应用价值。
同时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顺应天时,敬畏自然,企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情感。
同学们:你们知道24节气产生在哪个地区吗?学习重、难点:绘制、分析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熟练运用地图分析气温、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
运用综合比较的复习方法,归纳影响气候形成的主要因素,实现知能、知情的迁移。
学习过程:一、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1.甲地最热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最冷月是月,月平均气温大约为。
甲、乙、丙三地中,气温年较差最小的是地,位于寒带的是地。
甲、乙两地中,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
2.连线:正确描述各地气温年变化特征甲终年严寒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丙全年高温或终年炎热3.24节气产生在哪个温度带?二、填图观察,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1.五地均位于半球(南、北)。
2.连线:正确描述降水季节变化特征新加坡全年少雨区北京全年多雨区伦敦夏季多雨区罗马全年湿润区开罗冬季多雨区3.24节气产生在哪种降水类型分布区?三、读图分析,24节气产生在谁的家乡?1.根据表格资料填绘牛牛家乡的气温降水柱状图。
月份56789气温1825262519降水5392200210702.完成表格:牛牛红红亮亮甜甜1月(℃)-12-17月(℃)2625气温年较差(℃)2617年降水量(毫米)将以下年降水量数值,填入相应的四个地区中:45、450、700、10003.观察气候差异,分析影响气候的因素:需用地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知识目标1.学会阅读大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城市天气预报图。
2.了解空气质量对人类的影响。
3.知道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两大要素。
能力目标1.初步学会阅读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和简易的天气预报图的技能。
2.能从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中,认识一个地区的气候特点。
德育目标通过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面影响,使学生认识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1.培养学生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2.使学生懂得天气的多变性。
3.分析气候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法、谈话法、探讨分析法等。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教学过程一.选择题(共21小题)1.长春市某中学的地理兴趣小组某天在2时、8时、14时、20时测得气温分别是4℃、8℃、20℃、12℃,则当日该中学所在地的日均温是()A.44℃B.16℃C.11℃D.12℃2.降水概率为0,表示()A.多云B.阴C.肯定无雨D.肯定有雨3.关于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地带终年高温,降水少B.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C.两极地区纬度高,降水丰富D.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多4.降水的主要形式是()A.冰雹B.降雪C.降雨D.大雾5.我们了解天气状况的途径除收听天气预报,还可以拨打电话,电话是()A.120 B.119 C.121 D.1106.我国为了加强对大气进行环境监测,每天发布空气质量日报,其主要评价指标是()A.空气污染指数B.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C.空气的含氧量D.空气的能见度7.下列诗句中,描述气候的是()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8.一年中,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A.1月B.7月C.6月D.12月9.下列条件中,容易形成降水的是()①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气流②从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的气流③从高空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④从地面上升到高空中的气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0.关于世界年降水分布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赤道附近降水多B.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少C.两极地区降水多D.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少二.填空题(共5小题)1.在天气预报图上,表示天气,表示夏秋季节常给我国沿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的灾害.2.一般而言,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不同.夏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冬季,陆地气温比海洋气温.3.在卫星云图上,白色表示,绿色表示.4.天气是指一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长时间、短时间)内的具体状态,它的突出特点是(多变、稳定).教学反思。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

《天气与气候》教学设计(精选3篇)《天气与气候》篇1第三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一.天气及其影响1.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来描述天气。
2.天气的特点:⑴天气反映了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他是经常变化的。
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二.明天的天气怎么样1.卫星云图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
2.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的主要环节:获取情报→接受信息→制作成图表→得出结论→电视播报3.天气预报的内容: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的阴晴,风,气温和降水的情况。
a.气温:大气冷热的程度b.降水概率:表示降水可能性的大小。
降水概率为100%,表示肯定“有雨”;降水概率为0,表示肯定”无雨“。
c.风向是风的来向。
风力是风的强弱,共13级,次数越大,风力越强,所用符号一杠表示二级。
4.天气图:按照专门规定的数字符号,把收集到的同一地点的气象观测记录填在地图上,这种图叫天气图,天气图是气象工作者预报天气的主要工具。
三.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1.空气质量的高低,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可以用污染指数来表示。
新鲜的空气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的空气污染指数大,对人体有害。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气温与我们1.气温:我们把大气的温度称为气温。
气温一般用℃表示,读作摄氏度。
2.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一般在8时,14时,20时,2时。
3.测试气温的仪器:放在百叶箱的温度计(百叶箱要离地1.5米)4.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次数就是日平均气温。
日平均气温=一日之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个月)二.气温的变化1.气温的日变化:一天当中气温有时高,有时低,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2.气温的年变化:大陆:一年当中世界陆地上大多数地方的月平均气温最高气温北半球出现在7月,南半球出现在1月平均最低气温北半球出现在1月,南半球出现在7月,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海洋:一年当中海洋上北半球最高月气温出现在8月,南半球出现在2月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8月,北半球最低气温出现在2月3.气温日较差: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气与气候复习》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5•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6.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
时间的变化特点。
7.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8.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9.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重难点
1•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3.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随
时间的变化特点。
4.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三、教学过程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七年级地理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首先请同学们细读课标中关于这部分内容的要求(大约2分钟时间):
X区分“天气"和“气挨”的概念,井能正确运用。
2一识别总用的天代符号,能看懂简甲的天%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星的鏗响.
/阅读世畀年平均和1月、了月爭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
温分布特点°
5一阅读世畀年降水呈分布图,归纳世畀降水分布牯点。
&一运舄气富、降水呈资料,望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
图,说出%温与降水嵐随时问的变化特点。
7.运H1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娈气倏类型的分布.
乱举例说明烧度任置、海畦分布、地形尊因索对气候的影
接下来,这节课将围绕以上九条课标逐条展开,就像是“闯关游戏”一样,我们
读图归纳世界吒温分布特点、影晌丙索
要把这部分重难点各个击破,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 (鼓舞士气,调动学
生积极性)好,现在开始吧!(男生、女生各为一组,在课堂展开竞赛,看哪一组表现 更积极、回答更准确、反应更迅速)
1.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课件展示列表,学生对比说出“天气”和“气候”的不同之处,并解决相应的 例题)
2.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课件展示常用的天气符号,风向标,卫星云图等,教师指导学生回忆识图并解 决相应的例题)
3.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学生独立解决相应的例题)
(承转:我们已经解决了天气的相关问题,那么,气候包括哪两个要素 气温 和降水。
现在,我们来了解气温的分布)
4•阅读世界年平均和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
(课件展示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世界 1月、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等,教师指 导学生读图归纳世界气温分布特点、每个规律对应的影响因素,并解决相应的例题)
% B •
(P56)
A ■
-B
同箱度地区蔓呂陆地吒溫高于海洋气溫
规律二:夏季陆地比海洋更热,冬季陆 地比海洋更冷(同纬度地区相比)
世辭7壁均气温分布图(北半球夏季〕
A ・
规律一: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承转:以上是气温的空间分布,那么降水的空间分布如何呢?)
5•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课件展示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等,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特点、 每个规律对应的影响因素,并解决相应的例题)
(承转:气温、降水不仅在空间上有一定的分布规律,而且在时间上也有一定的 变化特点)
6. 运用气温、降水量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量 随时间
的变化特点。
(教师指导方法示例,学生对照学习归纳某地气温、降水特点,进而整合归纳某
地的气候特点,用于解题)
(承转:例题中的德国汉堡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这种气候叫做“温带 海洋性气候”,那么全世界有多少种不同的气候呢?气候是如何分布的?
)
7. 运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学生读图找出世界主要气候类型,教师指导方法示例,学生学会归纳某种气候
回归线附近犬陆乘岸 降水多,西岸降水少
至由费料说出气泯、降水虽随时间的变化待点 气温变化特点匕
-30
'■
30
15 0
-15
-45
I 4 7 10 "1 4 7 10
全年温和 冬冷夏热
中纬度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读图归纳世界降永分布特点,影响因素 赤道附近降水务, 两极地区降水少
1 4 7 10
豈李高温 圣季淙利
全年备雨 宣季备雨全卒显润冬聿多雨 全辜少雨 冬季少
雨
夏季少雨
全年高温
类型的分布特点,学生从图中归纳世界气候类型分布的大致规律、分析这些规律背后 影响气候分布的主要因素。
)
8.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9.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直接通过典型例题挖掘回顾知识,学生选出答案并说出原因)
(承转:由此可见,气候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有趣的联系! )
四、 总结全课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天气与气候”,这部分内容是整个初中地理阶段的重点,也是 难点。
因此我们要学会把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利用地图分析解决问题,并联系生产 生活实际,这样就能顺利攻克学习中的一道道难关! 五、 板书设计
(2017 -通辽)读安第斯山南蛊&札B 两地气帳资料图,
导致图中A 、B 两地降水不同的主要因素星(B ) 人纬度位置 艮地形 G 海陆位蜀
D.衣阳辐射
(2017 通辽〉有这样一幅圣诞宣传画:圣 诞老人穿
着红色的T 恤、短裤,踏着滑水板, 背着礼物迎面而来……关于这幅画的解釋最 有可能的是(C > A. 这是件者的新创意 B. 预示全球气候变暖了
C. 这应是澳大利亚的圣诞宣传画
D. 圣诞老人平怕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