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北京语文作文评析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解析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解析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科目的考试已经结束了,今年北京高考语文卷重点考查了哪些内容?专家们对2020年高考语文试卷进行了解析,一起来看吧。
一、坚持“立德树人”的总目标,体现以“考”育人的自觉当今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高考不仅是为国选才的重要途径,也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
2020年高考语文北京卷,引导考生关注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价值,培养家国情怀。
例题分析①多文本阅读的考查,选择了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实现人类首次月背软着陆,取得了“人无我有”重大成就的相关材料。
②大作文第1题以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最新消息为素材,以此引发考生的联想与思考。
③语言基础运用的考查,选取一则“扶贫攻坚”的新闻报道材料,引导考生了解和关注国家迈进“小康”社会的步伐和取得的成就。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改变了世界的运行节奏,也改变了这一届考生原本紧张而不失规律的备考生活,但他们也因此见证了全体中国人携手抗击疫情的伟大历程,得到了不一样的人生体验和收获。
高考语文积极正面引导考生从这场“特殊”的人生经历,认知责任与使命。
2注重选材的思想性,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审美情趣。
突出素材的思想性和文化性,关注个体生命成长,传递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化考生对语文学科内容及现实生活的思考与体验。
古代诗歌考查,选取李白《寄东鲁二稚子》一诗,诗人借“桃树”这一形象,构造了优美的意境,洋溢着一个慈父对儿女的怜爱、思念之情。
散文阅读考查,选取了沈从文具有独特的美感的《从音乐和美术中认识生命》一文。
作者通过对自然万物及人世间的种种细节的观察与叙写,表达出对音乐与美术的独特理解,提醒人们重视具体事实与感官经验,去发现蕴含在平凡生活中的美与诗意。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评价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评价十年苦读为今朝,迎考心态很重要。
不能临时抱佛脚,越看越想心越慌。
考前定要休息好,从从容容发挥高。
祝你高考顺利,金榜题名!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北京2020年高考作文评价2020年北京卷大作文“稳中求变”,选材思路与考查目标更显成熟。
“稳”的一面,继续二选一作文题的审题构思与文体差异性。
“变”的一面,与2015年、2020年读写一体,作文题从文学作品阅读中延伸出来的方式不同,直接命出议论文和记叙文各一题,这也是避免命题的单一性和模式化。
今年高考(精品课)作文题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关心国家民族的发展,弘扬传统文化中的正能量。
议论文“说纽带”和记叙文“共和国,我为你拍照”,都与当下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学生不会无话可说,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话题和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体现了作文命题的选择性和开放性。
语文学科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不仅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同时也要熏陶人文精神。
今年的作文试题在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信、培养家国情怀,关心民族发展,传承并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了新的尝试。
先说说第一题,议论文。
议论文是一个命题作文。
“说纽带”似乎题目有点大,乍一看,起码是要能掌控一方的人才有资格或能力说清楚,说得更透彻。
可细想一下,题目出得还是很有时代感、北京特色和考试选拔意义的。
概括言之,有如下特点。
一是题目选材范围很大。
选择面大,可写的东西多。
可以写个人生活,人与人的交往,家庭的联系,社会生活的各个侧面,以至于国家民族之间的联系,就像前不久召开的“一带一路”。
二是题目的背后隐含的写作角度很多。
可以谈纽带的含义,作用,价值等,还可以写怎样充分组织培育好纽带。
议论文一般意义上的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都可以写。
三学生感受具体,可以快速入题。
“一带一路”峰会刚刚开过,北京的孩子感受更为深切具体。
而且北京作为我国的首都,孩子们会从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方面,理解北京的纽带作用,学生不会没有话说。
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 深度解析及下水作文

【高考进行时】2020年高考北京卷作文深度解析及下水作文北京卷(一)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题目解析】在纷杂的信息社会寻找自我定位福建郭培旺两题传统,议论记叙,井然截然,这种形式上的坚持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议论文以简驭繁,言简意赅,直面时代,回扣个体,试图深度理解新闻,在大时代中寻找个人位置。
记叙文以小寓大,微点出发,闹中取静,试图讲述个人故事,回应时代变奏,有柳宗元伐竹取道之妙。
下面分而述之。
两周前的新闻素材,赫然出现在高考作文中,人们情绪复杂。
命题专家多方搜寻,几番修改,竟抵不住新近发生的一条新闻。
断然不是随性,那么,这个命题行为如何解读呢,这个材料为何能击中命题者心窝,如何能契合北京卷乃至当下中国的写作命题理念呢?而且,700字的篇幅要求,在当下的高中作文中是非常仁慈的。
北京卷似乎并不那么在乎字数,那么,它更看重的是什么呢。
高考作文研究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解读表象下的“深刻本质”,搜寻规律式的应对路径。
其实,我们无意诛心揣测,也不必深挖细扣。
写作有其最朴素的大道、至道,不神秘,无诀窍,不必搞投机,钻套板。
任何一个题目,若能静心思考,调动所知,倾心为文,都有其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精细钻研题目,不若勤勉挚爱写作。
一个上学十载、读书不少、即将毕业、年岁渐长之时,更应该做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任何题目都可以坦然面对,叙己经历、论己见解,与人交谈、与心对话。
我们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精神、丰满的灵魂、丰沛的情思。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命题说明:本题来自202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北京卷),查看更多作文解析请关注“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
命题方向责任担当:国家认同、社会责任科学精神:理性思维学会学习:勤于反思实践创新:问题解决、劳动意识审题限制性1.典型任务的限制。
从命题样式上看,高考北京卷的第一道作文题采用了材料加话题的命题样式,要求以“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主题进行写作,并且只能写议论文,这是一个典型任务的限制。
话题的设置实际上是对考生写作方向的一个引导,话题隐喻了“个体和团体”之间的关系,考生只需由此联想开去,思维的起点是单颗卫星和全部卫星的关系,思维的落点是个体和团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不可替代的功用。
如果只关注材料本身所反映的前沿科技,就算是游离于主题之外的立意。
此外,如果在论证时牵扯整个论证系统,那也一定只能是一般的关联,而不能把整个卫星天网作为论证的重点。
2.价值判断的限制。
就作文命题取材来讲,北斗组网是我国科技进步和自主研发建设取得突破的重大标志事件,既有科技意义,更有战略意义,如此取材,旨在引导考生关注重大时事,激发自信力,生发自豪感。
就作文题旨来讲,旨在引导考生认识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即每一个个体对于整体都有其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开放性1.立意是开放的。
本题的表达重点应该是,在整体的背景下,如何理解与分析个体(每一颗)的价值定位与追求。
个体作为团体的组成部分,虽然渺小,但并不需要妄自菲薄,可以找到合适的位置,然后不断努力,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最新解析及优秀范文

2020高考北京卷作文最新解析及优秀范文北京卷(一)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
不少于700字。
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
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作文解析】两题传统,议论记叙,井然截然,这种形式上的坚持依然令人肃然起敬。
议论文以简驭繁,言简意赅,直面时代,回扣个体,试图深度理解新闻,在大时代中寻找个人位置。
记叙文以小寓大,微点出发,闹中取静,试图讲述个人故事,回应时代变奏,有柳宗元伐竹取道之妙。
下面分而述之。
两周前的新闻素材,赫然出现在高考作文中,人们情绪复杂。
命题专家多方搜寻,几番修改,竟抵不住新近发生的一条新闻。
断然不是随性,那么,这个命题行为如何解读呢,这个材料为何能击中命题者心窝,如何能契合北京卷乃至当下中国的写作命题理念呢?而且,700字的篇幅要求,在当下的高中作文中是非常仁慈的。
北京卷似乎并不那么在乎字数,那么,它更看重的是什么呢。
高考作文研究者的第一反应,往往是解读表象下的“深刻本质”,搜寻规律式的应对路径。
其实,我们无意诛心揣测,也不必深挖细扣。
写作有其最朴素的大道、至道,不神秘,无诀窍,不必搞投机,钻套板。
任何一个题目,若能静心思考,调动所知,倾心为文,都有其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与其精细钻研题目,不若勤勉挚爱写作。
一个上学十载、读书不少、即将毕业、年岁渐长之时,更应该做的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任何题目都可以坦然面对,叙己经历、论己见解,与人交谈、与心对话。
我们更需要的是丰富的精神、丰满的灵魂、丰沛的情思。
何况,考场之上,学生大概也无暇思考这个问题,而是如跳水一般径直钻入材料,在“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这句话上团团打转,观点再明晰些,思考领域再广泛些,议论文写得再深刻些。
北京高考语文命题作文优秀范文分析

命题作文一.根据材料,完成作文。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不断地行走在拼搏奋斗的路上,学业上取得的成绩、工作上获得的成果、事业上赢得的成就等,这些都不是终点,而是新征程的起点。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以“起点与终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例文:起点与终点我抚过盛唐战马的长鬃,掠过乐山大佛的眉间,再去埃菲尔铁塔上与阳光舞蹈,亲吻高贵的自由女神,或者在死海掬一捧清泉,撒作撒哈拉千年的眼泪……在这一次贯穿古今,惊心动魄的旅行中,我匆匆走过无数的起点和终点,它们本是平行的直线,却偶然在我的放行中相遇。
于是,终点也是起点,他们演绎出许许多多美丽的神话。
乌江滚滚东逝水,带着美人宝马的悲鸣,在生命的最后一刻舞出绝美。
这里曾经有一位英雄,他顶天立地睥睨人世,却把乌江作为人生的终点。
殊不知“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的霸业也无可挽回地成为大汉最凄惨的背景。
面对人生的终点,项羽选择放大痛苦,就此罢手,而李白却给出了不一样的选择。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大唐盛世,有多少有识之士梦想走上仕途,拜将封侯。
对于生性豪放的李白,贵妃捧砚,力土脱靴是何等的荣耀,这也许是寒门]学子,青云直上的顶峰,也许是达官显贵,钟鸣鼎食生活的终点。
但这样的终点,却使他“不得开心颜”。
于是,在唐风宋雨中,便有了一个真诚直率,寄情诗酒的“诗仙”。
权力的终点却给千古文坛一朵奇葩的起点。
从古到今,有无数的旅者挣扎于生命的探索。
这些旅程的起终就像苍穹的繁星,带着神秘的光辉缓缓谢幕。
海子没有回到他心仪的大海,却以卧轨结束了年轻的脚步;凡高将太阳的色彩铺满画布,海明威创造了征服世界读者的“桑地亚哥”,他们却都在艺术的高峰饮弹自尽。
王国维、老舍、川端康成……在这些与死神的婚礼中,他们失去了起点,也看不到终点。
有人说,高处不胜寒。
大师在起点与终点的徘徊留给我们沉沉的心痛。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解题
2020年北京卷高考作文,在命题风格上保持了固有传统,尊重了试题的稳定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卷作文所选择的素材提到了6月23日的时事,此时离高考只有两周时间,材料之新让人出乎意料,这也起到了很好的“反押题”作用。试题重在启发考生思考个人如何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同发展,体现了“立德树人”的命题原则。这种小切口、大主题的命题思路,有利于考查考生的发散性思维,引导作文教学注重对学生审辨式思维的培养。
2020年高考作文北京卷深度解析及范文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世间风急浪高,祖国需要勇于担当、艰苦奋斗的你我。古之圣贤,数不尽的头悬梁,锥刺股;数不尽的“闻鸡起舞,朝五晚九”。反观当下的佛系少年,退缩与逃避反倒成了他们炫耀的资本,“独上小楼成一统”的漠视与麻木也成了他们之间争相效仿的“文艺小清新”。鲁迅曾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作为新时代的勇士,我们更要明确责任担当,同心戮力,共克时艰,用奋斗之姿共绘明日蓝图。
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

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真题解析2020年北京卷高考语文作文题目为《清风徐来》。
解析:本篇文章通过审题,分析题意,展开观点,提供具体论据,以及总结结尾等方式来完成解析。
《清风徐来》这个题目中,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关键词:清风和徐来。
首先,我们可以从字面上理解,清风徐来意味着一种清新、宜人的感觉。
那么在作文中,我们可以从物理事物、人情世故或者个人经历等多个角度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可以从自然界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清风徐来,往往是夏季的一个美好时刻,不仅给人们带去了凉爽的感受,也给大自然注入了一丝生机和活力。
在大热的夏天,清风的到来让人们心情愉悦,给人们带来了清凉,让人们能够在户外自由活动,更好地享受夏季的美好。
其次,我们可以从人情世故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清风徐来往往意味着一种宁静与和谐。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下,人与人之间能够互相理解、包容和与和谐相处。
这种和谐的状态不仅能够提高人们的幸福感,也能够促进社会的稳定与进步。
最后,我们可以从个人经历的角度来解析清风徐来的意义。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有自己经历过的那些“清风徐来”的时刻。
这些时刻也许是我们小学时期的一次校外郊游,也许是我们在大学时期与好友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还有可能是我们在工作中获得的一次突破和荣誉。
这些时刻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动力。
综上所述,《清风徐来》不仅仅是描述清风的到来,还代表着一种美好的状态和感受,不同的人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体会这种美好。
无论是从自然界、人情世故还是个人经历来解读,《清风徐来》都代表着一种美好、宜人的境遇。
让我们珍惜这样的时刻,去分享、去感受,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这种美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北京语文作文评析: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2020-07-07 14:59:41
2020年北京高考语文大作文题目:
今年高考大作文题仍为“二选一”,分别为: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整个系统55个卫星织成一张“天网”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
以材料“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
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人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字数仍要求不少于700字。
2020北京高考作文评析
1、总评
大作文依旧采用二选一的模式,议论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富有时代气息。
整个文题
能够激活考生思辨能力,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考生要关注年初到考前的时政热点和新闻。
2、议论文审题立意
考生应该看清今年的作文题命题者的意图,从“结合时代背景发挥自我价值、个人与集体、大我与小我、命运共同体、责任担当、文化自信,积极态度”解构。
(1)个人价值——对自我价值的追求;个人在集体中的作用——对社会集体所做的贡献。
现实生活中多是“大我”与“小我”牵手并肩的画面,社会才能和谐进步。
(2)命运共同体
(3)责任担当
3、记叙文审题立意
记叙文部分倾向于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多角度地对现实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
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要学会辨别和思考,综合分析。
构思过程中要善于联系实际,体现生活场景、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细节。
引导语给出的思维导向,包括“引发感悟”“影响生活”“振奋”“愧疚”“辨别真
伪”,其中,我们应该重点关注“辨别真伪”,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合理想象,故事紧扣“信息”,体现写作意图。
在写作时,尤其需要体现对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的细节刻画,通过适当的环境描写,烘托人物形象、性格和心情,渲染气氛,暗示社会环境,揭示主旨。
4、寄语
高考大作文真正的核心,在于考生们关注时代、思考生活的意识是否强烈和主动。
今年题目中同样也预留了这样的空间。
只要考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具体事件与现象,并且思考它与现实或者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强烈的当代意识,那么这篇作文就是优秀作文。
在新高考已经呼啸而来的今天,未来的考生们能不能及时转变自己的作文观念,能否认真看看自己的生活、想想当今的世界,已经成为决定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