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_7.开国大典(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范文第【1】篇〗7.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汇集、宣告、旗帜、检阅”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心情。

3.学习文章中有关场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新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1.理解文章内容。

2.通过学习文中描写毛主席和群众的点面结合的写法,学习场面描写。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情感。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学生结合课外搜集的相关资料简单说一说。

)2.师:1949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课件出示:开国大典的情景)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看当时的情景,感受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二、自学课文,扫清生字词障碍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不熟悉的字多拼读几遍。

(2)借助字典掌握生字的字形,注意字的书写。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的方法理解词语。

(4)标出自然段序号,不理解的句子可以做上标记。

2.学生按要求自主学习。

3.指名交流自学成果。

三、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哪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内容?(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记叙的。

典礼进行时的部分是全文的重点。

)2.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理清课文脉络。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上毛主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新中国诞生了。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阅兵式盛况。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人教版部编本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体味伟大的革命精神。

2.知道《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

3.掌握《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通过阅读文章理解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4.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

2.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

3.熟悉《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难点:1.理解文章中的某些语言和文化难点,如“浴血奋战”、“抱残守缺”等。

2.理解文章描写的历史事件和人物。

三、教学流程1. 导入环节(5分钟)介绍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了解时代背景和历史背景,对开国大典文章的阅读以及后续知识构建有重要的作用。

2. 阅读教学环节(30分钟)独立阅读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独立阅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

老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对于学生有不懂的地方也可以进行解释和补充。

小组讨论老师从班级中挑选数名同学展开小组讨论,让同学们针对文章中的一些难点和思考问题进行讨论,了解每一个同学对文章的理解并进行交流。

3. 知识点讲解环节(15分钟)根据学生在阅读和讨论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进行详细的解答。

对于一些难点词汇的解释要尽量避免简单地翻译,更要让学生了解文化内涵。

4. 学生练习环节(20分钟)1. 阅读理解练习提供几道阅读理解题目,帮助学生通过题目巩固和理解文章中的知识点。

2. 语言表达练习要求学生就《开国大典》这篇文章进行写作练习,例如:根据文章的内容自由发挥,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体会。

5. 课后作业环节(5分钟)提供适当的阅读资料,让学生自主阅读,鼓励学生探究更多的知识。

四、教学反思此次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理解《开国大典》的意义和作用,通过阅读文章来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解读文本的能力。

针对这次教学,我认为在引导学生思考的环节中应多提出一些问题,将学生的思维进一步引导到多个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和思考能力。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教案教案:《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 了解《开国大典》的背景和内容,理解国家成立的重要意义。

2. 学习感受《开国大典》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思考能力,进一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内容。

2. 理解国家成立对中华民族的意义和影响。

3. 学习感受文章中所表现出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

【教学难点】1. 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2. 思考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教学准备】1. 课文《开国大典》。

2. 影音资料、图片等相关材料。

3. 学生课本和笔记本。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5分钟)1. 让学生观察图片或播放相关视频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提前思考:你所了解的《开国大典》有哪些内容?对国家成立有什么意义?Step 2 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课本阅读课文《开国大典》,并师生共同解读文章中的生词和短语。

2. 学生自主阅读,理解文章的大意和基本内容,并回答以下问题:a. 《开国大典》是在哪一年举行的?b. 文章中提到了哪些庄严的场面和活动?c. 为什么国家成立对中华民族来说意义重大?d. 你觉得文章中表现出了哪些精神和价值观?3.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讨论文章中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

Step 3 分析语言运用(15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和感情表达,如比喻、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并指导学生总结其作用和效果。

2. 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英雄人物的形象描写和情感表达,理解作者通过语言的运用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态度。

Step 4 学习感受与讨论(15分钟)1. 引导学生认识到《开国大典》所表现出来的英勇坚毅、团结奋斗的精神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

2. 分组讨论:学生自由组成小组,讨论并总结《开国大典》中的精神和价值观对大家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Step 5 拓展学习(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相关材料、查找相关视频、图片等,进一步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语文上册教案-7《开国大典》  人教部编版

部编六上语文7《开国大典》教案教材分析:本课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来叙述。

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领悟本课按照事情发展顺序,重点突出、有详有略地记叙的表达方法,感受宏大的场面。

教学重难点:体会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成立感到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学习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谈话导入。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组图片,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看到了旧中国落后的一面、看到了人民受压迫的一面,看到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2、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

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

从此,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让我们一起跟随历史的车轮回到1949年的10月1日,这是不平凡的一天,这是划时代的一天,在这天发生了什么事情?《开国大典》请大家和老师一起书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直观的感受,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贫穷落后,体会到开国大典的重要性。

二、理清脉络,概括文章内容。

1、课文你读过了吗?好的。

那老师来考考你,请你迅速的浏览课文,告诉老师课文的主要内容。

1949年10月1日,30万群众聚集在(天安门广场),满怀(无比喜悦和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开国大典,瞻仰(第一面五星红旗升起),聆听(毛主席宣读公告),观看(阅兵式),会后举行了(盛大的群众庆祝游行)。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7.《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新人教版

开国大典教课目的:1.认识“擎”、“诞”等8个生字,会写“盏”、“栏”等13个生字,会读“磋商、聚集、预约”等个词语。

2.能按事情发展的次序,理清课文的脉络,领会课文场面描绘的方法。

感觉新中国出生的激动、骄傲之情,并培育学生热爱党、珍惜重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难点:1.要点:认识开国大典的盛况及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的伟大历史意义。

2.难点:关注场面描绘的方法。

教课准备:1.对于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阅兵过程中的影像资料。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出示“开国大典”的一段视频。

2.导入题目,板书:7.开国大典解说题意。

“开国”就是一个新的国家出生,“开国大典”指为迎接新中国的出生而举行的盛大、浩荡的典礼。

4.这开国大典终究写了哪些内容呢?请同学们自由朗诵课文,读通畅。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念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字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状况。

(1)检查生字读音。

政委(zhèng)来宾(bīn)擎着(qíng)出生(dàn)电钮(niǔ)仰望(zhān)聂(nie)荣臻(zhēn)(2)指导易混杂的字。

“爆”与“暴”不一样,与“火”亲密关系。

“帜”是左右构造,左面是“巾”,与布有关,右边是“只”表示读音。

“距”是左右构造,左面是“足”,右边是“巨”,不是“臣”,要注意比较。

检查字或词语的理解状况。

擎:举。

〖puxuew〗五更天:大概清晨四五点钟。

就位:到自己应到的地点上。

肃立:恭顺、威严地立着。

仰望:恭顺地看。

翻江倒海:形容力量富强,阵容浩荡。

3.自由朗诵课文,注意读通畅。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诵课文,并归纳出主要意思。

1)朗诵要高声、不添字、许多字、不断留、要流畅。

2)用自己的话归纳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述次序,议论分段,对要点部分进行分层理解。

第一段(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以前天安广的状况。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7 开国大典 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7 开国大典 教案

7 开国大典板块一探究课题,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好,欢迎来到状元成才路慕课堂,我是云朵老师,今天我们来学习第7课《开国大典》。

(板书课题)谁能为我们解读一下课题?生:“开国大典”就是庆祝建国的重大典礼。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之日。

这一天,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中华人民共和国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

师:你对课题的把握真到位!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开国大典》,去体验新中国成立带给人们的无限欢欣,去感受开国大典的重大意义吧!让我们齐读课题。

(生读:开国大典)板块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梳理脉络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生自读课文) 2.检查交流自读成果政 府 宾 栏 汇 爆 宣 帜 阅 制 坦 距 隆 射师:注意 “政、帜、制、射”是翘舌音,其中,“政”还是后鼻音。

“宾”是前鼻音,“栏”和“隆”的声母是边音l 。

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这几个字。

(生跟读),通过对背景的简述、对课文题目的解析,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我会读政府 外宾 八盏 石栏 汇集 爆发 宣布 旗帜 制服 坦克 距离 发射 隆隆声 阅兵式 我会认擎qínɡ着 电钮niǔ瞻zhān仰 聂niè荣臻zhēn师:注意“擎”是后鼻音,“瞻”是翘舌音,“聂”的声母是鼻音n ,“臻”是翘舌音。

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读一读。

(生读)师:“率”是一个多音字,只有在表示两个相关的数在一定条件下的比值时读l ǜ,其他情况都读shu ài 。

我们可以放在句子中来认识:他做事的效率(l ǜ)极高,而且从不草率(shu ài )行事。

3.指导书写师:这一课的生字中有两个容易写错的字,分别是“爆、隆”。

“爆”的右下方不是“水”,“隆”不要漏写“生”上的短横。

(播放书写视频) 4.梳理脉络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是用怎样的顺序记叙开国大典的?记叙了哪几个场面?简要说说开国大典的过程。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含反思

第七课开国大典教案一、教学目标1. 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背景和历史意义,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2. 理解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掌握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掌握开国大典的基本程序和重要仪式,理解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2. 难点: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3. 疑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疑问及如何解决。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引导学生进入本文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全文,教师进行领读和讲解,帮助学生掌握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同时加深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3. 课文解读:讲解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通过分析大典中的重要事件和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4. 情感体验:通过学生的分享和交流,引导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民族自豪感和荣誉感,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

5. 总结与提升:通过总结和拓展,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和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解与演示:通过教师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重要概念和关键词汇。

2. 分析与实践:通过分析开国大典的程序和重要仪式,让学生深入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意义和影响,通过实践和模拟,让学生感受开国大典时的情感体验。

3. 互动与交流: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 课堂练习:学生在课堂上完成相应的练习题目,教师进行实时指导。

2. 作业:学生回家后继续阅读全文,并写一篇读后感。

3. 评价方式: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六、辅助教学资源与工具1. PPT课件:用于展示文章的结构和重要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2. 影像资料:播放开国大典的影像资料,加深学生对开国大典背景的了解。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开国大典》精品教案+说课稿

7 开国大典【教学目标】1.会写“政、委、盏”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教学过程】典礼)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1)认读生字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重点指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注意读准“盏、帜、制”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都(dōu dū)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dū),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都(dōu)很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开国大典
【教学目标】
1.会写“政、委、盏”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一盏、栏杆、、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抓住群众激动、兴奋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抓住群众的表现和主席言行的语句感受人民对领袖的无比爱戴和为新中国诞生而欢欣鼓舞的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感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梳理文章脉络,了解课文大意。

3.朗读课文,感受典礼的盛大。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3.读课题:是呀,这是为了庆祝一个新的国家诞生而举行的庆典,多么盛大而又隆重呀!带着这样的理解,再来读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对课题的解析、朗读,让学生从整体
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灯盏、石栏、汇集、爆发、旗帜、阅兵、制服、坦克、距离、隆隆声、发射(重点指导生字“政、盏、帜、制”为翘舌音;前鼻音“盏、栏、坦”,后鼻音“政、隆”等。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指导读有关民族的词语:灯盏、旗帜、制服,注意读准“盏、帜、制”的字音。

(2)学习多音字:都(dōu dū)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今天首都北京天安门热闹非凡,因为今天是国庆节。

②读一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dū),也是一座文化城市,每年来这里旅游的人都(dōu)很多。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典礼把高山推开,把大海翻倒过来。

形容声势巨大,不可阻挡。

排山倒海隆重举行的仪式。

瞻仰指事物在一定阶段内发展的顶点。

高潮怀着敬意看。

诞生形容物体缓慢上升。

徐徐上升出生。

(4)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2)
(3)(4)(5)
(7)(8)
(17-29)
(9-12)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2.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群众进场
7 开国大典典礼仪式新中国成立了
阅兵式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群众游行
课后反思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

本课的写作方法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场面描写表现开国大典的盛况,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为了让学生体会感受这种方法,做到学以致用,我采取以下方法教学。

1.情景感受,以读促思。

在朗读感悟大典盛况的环节,我首先播放了开国大典的视频资料,三十万人汇聚天安门广场,排山倒海的气势深深吸引着学生。

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那一刻,以及盛大的阅兵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人们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以
及毛泽东的伟人风采。

带着这种自豪和骄傲,让学生读读、想想、再读读,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感受大典现场的热烈气氛。

2.点面结合,感悟写法。

本文的写作特点之一,是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通过主席的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表现伟人的领袖风采。

如学习“升国旗”部分,以合作学习的方式,自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出描写人物活动的语句,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写出批注。

在交流学习中,我尽力引导学生通过人物动作、神态描写去想象当时情景,感受毛泽东的风采。

通过群众的动作描写,抓住关键词、句,揣摩体会人们的思想感情,感受新中国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