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和气温
温度和气温

2、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 得的气温和地点。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室外 阴凉通风处的 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百页箱
清晨8℃ 上午16℃ 中午25 ℃ 下午20℃ 傍晚15 ℃
气温的单位是? 摄氏度 °C 怎样观测气温? 百叶箱
气温和气温的测定
玻璃管
刻度 液面ຫໍສະໝຸດ 液泡温度计的使用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的温度一样吗?
你是怎么知道的?
在操场上,太阳晒的背上很热,做操时流汗了 在教室里挺凉快,没有出汗
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 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
5.从时间气温表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最 低的时间和及气温的变化情况。
二、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5.在下雨时,测量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三、选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A.早晨 B.上午 ),最低气温在( )。 D.傍晚
C.下午
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 )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
A.高于 B.低于 C.平视
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和 实际气温相比( )。
温度对大气的影响很大,是天 气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 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 知道当地的气温。
中国气候之气温与温度带

寒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大豆、谷子
青稞
两年三熟或一年 两熟。冬小麦、 玉米、谷子、甘 薯
中温带
高原气候区
暖温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双季稻、油菜
亚热带
水稻,一年三熟。
热带
寒温带 D
C
高原气候区
中温带
B
暖温带
F
A 亚热带 E
热带
为什么 会最低 温呢?
夏季高温区: 东南部
雪 峰
气 温 由 高 变 低
( 地 势 影 响 气 温 分 布 : 海 拔 高 气 温 低 )
草 地
火洲——吐鲁番
吐鲁番位于新疆东北部,盛产优质葡萄。 吐鲁番——最低、最热、最旱、最甜 火焰山——《西游记》中描述:唐僧取经路过 此地,只见到处烈焰滚滚,犹如一片熊熊火 海……
以下
一、气候复杂多样
(一)南北气温的差异
1、冬季
南温北寒,越往北气温越低 南北温差大 0°C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
读图填表
地名 纬度 温度 (°C)
16 °C
规律
漠河
53°N
以下
北
纬 度 由 低 到 高 气 温 由 高 到 低
北京 广 州
40°N
24~28 °C 28°C
23°N
以上
28°C
海 口
冬季景观
北方 南 方
北 方
冰雕节
南方
春节景色
中国的气候
在
地名 纬度 漠 河
北 京 广 州
温度
(°C)
规律
北纬
气 温 差 异 大
53°N
-32°C
海 口
度 由 低 40°N -8~0°C 到南 高北 气相 23°N 8~16°C 温 差 由五 高十 到多 20 ْ°N 16°C 低度 以上 南
中国气候(气温、温度带)

-20 ℃ 24 ℃
广 州
13 ℃
28 ℃
南方温暖,北方寒冷, (4) 两地1月平均气温相差约 ℃, 这反映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的特点是 南北温差大 ; 33
下列是哈尔滨和广州的各月平均气温变化图, 读出两城市的一、七月的平均气温:
一月平 均气温 (℃) 哈 尔 滨 七月平 均气温 (℃)
-20 ℃ 24 ℃
寒温带 温度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分布范围
寒温带 黑龙江北部 内蒙古东北部 <1600 一年一熟, 林业为主
高原气候区
≥10℃ 积温(℃) 作物熟制
3. 温度带的划分:
(1)积温 ≥10℃持续期内的日均温之和 : 积温反映了一个地区气候对农作物所能提供的热量条件。 五个温度带和一个高寒气候区. (2)温度带:
28°C
2、北方白昼时间 3、夏季风。受夏季风影响程度不同,北方晴 天多,气温回升快;南方雨季长,阴天多,日 较南方长。 照时间减少。
特点 东部等温线与 海岸线较接近平行, 西部等温线较弯曲, 而且一些地方的等 温线出现闭合。 影响因素 海陆位置作用增 强,特别是东部季 风区受来自海洋的 夏季风控制。 西部地形起伏大, 占主导因素。
四、等温线与季节和海陆分布
陆地
冬 夏
1月 A
7月 B
赤
1月 C 7月 D
道
冬 夏
海洋
7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 1月份 全球陆地等温线向南弯 北弯曲,全球海洋等温线向 曲,全球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 南弯曲.
中国的气候
学习目标
1、气候的两个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中国冬、夏气温分布特点及成因?
3、气温---积温---温度带---农业的关系
气温的概念

气温的概念气温是指物体中分子热运动引起的热量大小的度量。
在常见的物理学中,物质的温度可以用其分子的平均动能来表示。
这个平均动能,即温度,与分子的平均速度以及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气温是天气预报中的重要参数之一。
气象学认为,气温是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的结果。
当大气分子与物体接触时,它们之间会发生能量交换,从而导致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
温度的变化会影响物体的状态和性质,例如固体可以变为液体,液体可以变为气体。
温度的度量单位是摄氏度()、华氏度()、开氏度(K)等。
摄氏度是以水的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0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摄氏度。
华氏度是以冰点和沸点之间的差作为参考,将这个差分为180个等分,每个等分为一华氏度。
开氏度是绝对温度,以绝对零度(−273.15)作为零度,刻度上每个等分与摄氏度相等。
气温的测量常用温度计完成,常见的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和电子温度计。
水银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原理制作的,通过测量温度对应的液体柱长度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电子温度计通过测量物质的电阻、电压、电流或其他电学特性的变化来确定温度值。
气温的变化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气温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太阳辐射、天气系统(如高压系统和低压系统)、地理位置、海洋气候、地表特征等。
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例如,在高温天气中,人们容易出现中暑等身体不适症状;而低温天气可能导致冻伤、道路结冰等问题。
为了更精确地描述气温变化,气象学引入了一些相关概念。
例如,气象学中的平均气温是指一段时间内或一个特定地点上的平均温度。
而气象学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则分别表示某个时间段或特定地点上的最高和最低温度。
气温的测量和记录对于气象学、气候研究以及气候变化预测都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气温的长期变化进行观测和分析,可以揭示出气候变化趋势,为气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气温是衡量物体热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与大气中空气分子和物体之间的能量交换有关。
与温度搭配的词语

与温度搭配的词语有: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通常在36.5℃左右波动,是衡量人体
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2.气温:指空气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气温的测量
对于气象预报、气候变化研究以及日常生活都有重要意义。
3.水温:指水的温度,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水温对于海洋
生物、渔业和水资源管理都有重要影响。
4.室温:指室内空气的温度,通常在20-25℃左右。
室温对于人体
舒适度和室内环境调节都有影响。
5.体温过低:指人体内部温度过低,可能导致身体机能障碍和生
命危险。
体温过低常见于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下或严重疾病
导致身体产热不足。
6.体温过高:指人体内部温度过高,可能导致高热惊厥、脱水、
心力衰竭等严重后果。
体温过高常见于感染、炎症、中暑等疾
病。
7.温差:指两个不同温度之间的差异,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表示。
温差对于人体舒适度和生物适应能力有影响。
8.温室效应:指地球大气层中的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
吸收红外辐射并重新辐射回地球表面的过程,导致地球表面温
度升高。
温室效应对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都有重要影响。
9.恒温动物:指能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保持体温相对稳定的动物,
如哺乳动物和鸟类。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的代谢率和调节能力,
能够适应更广泛的环境条件。
10.气温变化:指气温在不同时间或空间范围内的变化,包括日夜
温差、季节温差、地区温差等。
气温变化对于生态系统和人类生活都有重要影响,如气候变化对农业、水资源、能源等方面的挑战。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
四季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全球气候的变化和地域特征,按照一年
四季的自然规律将一年分成四个季节,也就是春季、夏季、秋季、冬季。
每个季节的气温分别有不同的标准,下面将分步骤阐述这个话题。
第一步,春季气温划分标准。
春季是从冬季转向夏季的过渡季节,气温随着冬季的结束逐渐升高,天气逐渐转暖。
一般来说,春季的气
温在5℃至20℃之间,平均气温约为10-15℃之间。
如果超过这个范围,则不再属于春季范围。
第二步,夏季气温划分标准。
夏季是一年中气温最高、降水量最
多的季节。
夏季的气温通常在20℃-35℃之间,平均气温达到了大约
25-30℃,如果高于这个温度范围,则不再属于夏季范围。
第三步,秋季气温划分标准。
秋季是从夏季转向冬季的季节,气
温逐渐开始降低,天气也逐渐变凉。
秋季的气温通常在5℃-20℃之间,平均气温在10℃-15℃之间,如果气温低于5℃或者高于20℃则超出秋季范围。
第四步,冬季气温划分标准。
冬季是一年中气温最低的季节,气
温通常在-10℃至10℃之间,平均气温在-5℃至5℃之间。
如果气温低
于-10℃或者高于10℃则超出冬季范围。
总的来说,四季的气温划分标准是根据一年四季的自然规律和地
域特征进行的科学计算,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四季气温的特点,
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参考,也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防范气候变化
对生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

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我先和学生回顾了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此基础上,出示气温计,让学生观察气温计,交流使用气温计应该注意的事项。
继而,进行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通过对测量的温度进行比较和分析,引导学生明确只有室外阴凉通风的地方的气温才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我在教学中加以尝试。
又发现了一下几点问题:1、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的温度在复习了用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基本方法,提出应注意的问题后,学生开始测量教室内的温度,各小组交流测到的实际温度,学生观察数据后发现,各组测量的温度有一定差距,最高的30摄氏度,最低27.5摄氏度。
为什么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温度会不同,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认为,有的是读数不准确造成的数值上的误差;有的是有阳光透进窗户、电风扇正在使用或者开窗通风这些环境因素造成的这样的讨论,意在引导学生注意如何减少测量中的差异,使测量得到的结果更正确,体现数据的科学性。
让学生自己寻找误差的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的温度在学生讨论现在这个时间内教室内外的温度哪个会高一些时,他们有的认为是室外的温度高,有的认为室外的温度低,我肯定了学生的猜想,引导学生讨论采取什么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他们就想到到室外去测量。
我把学生分成2大组,分别要求在向阳处、背阴处测量当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
每个小组按地点不同把测量到的温度写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这些数据后,才发现自己刚才的猜想并不完全正确,阳光下的温度的确比教室内高了2~3摄氏度,但背阴处的温度却比教室内低了1~2摄氏度。
通过讨论,学生终于明白室外背阴处测到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所以,我们每天记录天气日历时,要选择室外通风阴凉的地方去测量气温。
对比室内温度、室外温度,让学生明白室外温度更适合反映当地的气温。
而室外温度中,向阳处与背阴处相比较,背阴通风处测到的空气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当时的气温。
)篇二:温度和气温教学反思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学过并会用温度计。
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

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温度与气温的实验报告引言:温度和气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
温度是物体内部分子热运动的程度,而气温则是指大气中分子的平均热运动程度。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不同温度下的气温变化,探究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器材:温度计、温度计夹子、水槽、冰块、热水壶。
2. 实验步骤:a. 将温度计夹在水槽的一侧,确保温度计的水银柱完全浸入水中。
b. 在另一侧的水槽内加入适量的冰块,使水温降低。
c.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d. 记录下此时的温度,作为冰点温度。
e. 将热水壶倒入水槽的另一侧,使水温升高。
f. 等待一段时间,直到温度计的水银柱稳定在一个数值上。
g. 记录下此时的温度,作为沸点温度。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测量,得到以下结果:1. 冰点温度:0℃2. 沸点温度:100℃讨论与分析: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冰点温度和沸点温度分别对应着水的固态和气态。
这是因为在冰点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减缓,形成了固态的冰;而在沸点温度下,水分子的热运动加快,形成了气态的水蒸气。
此外,我们还可以观察到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
温度计的读数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加,随着水温的降低而减少。
这说明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冰点温度为0℃,沸点温度为100℃。
2. 温度与气温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联,随着温度的升高,气温也会相应增加。
实验的局限性和改进:尽管本次实验取得了一定的结果,但仍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温度计读数的误差,这可能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其次,实验中只涉及了水的温度变化,对于其他物质的温度与气温关系没有进行研究。
为了进一步完善实验,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 使用更加精确的温度计,以减少读数误差。
2. 扩大实验对象范围,研究不同物质的温度与气温关系。
结语: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温度与气温之间的关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操作
根据数据作图
清晨5℃ 中午20 ℃ 上午14℃ 傍晚10 ℃
1.在温度计上标出上面的温度
1.根据上面的气温,画出气温数据柱形温为35℃,那么 由此可知是( )。 A.春季 B.夏季 C .秋季 D.冬季
四、简答 想一想,气温的高度与那些因素有关?气温 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答:气温的高低与季节、天气状况以及一天中的 不同时刻等因素有关。气温的变化规律是:夏季 气温较高,冬季气温较低;晴天气温较高,阴雨 天气温较低;中午气温较高,早晚气温较低。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 日历中重要的数据。通过观察和测 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就可以知 道当地的气温。
3.温度与气温
测量
温度
玻璃管
刻度 液面
液泡
温度计的使用
小活动:测量手心温度
1、要把温度计放在手心1-2分钟。
2、温度计的液柱稳定时再读数。 3、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平行。
室内外温度记录表
4.不同天气状况,都会影响气温的高低变化。( )
5.在下雨时,测量量当地的气温比较准确。( ) 三、选择 1.一天中最高气温在( A.早晨 B.上午 ),最低气温在( )。 D.傍晚
C.下午
2.读温度计时,视线应( )温度计内液柱的顶端。 A.高于 B.低于 C.平视
3.测气温时,把温度计放在阳光下,测得的结果 和实际气温相比( )。 A.相等 B.偏高 C.偏低
日气温变化折线统计图
你能从图中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一、填空
1.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 记录数据。通过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 度,可以知道当地气温。
2.温度计上,以零度为界,零上度数越大,表示 温度越高;零下度数数越大,表示温度越低。
3.测量教室里的气温,温度计挂在既不被太阳直 射又通风的环境。
室外 阴凉通风处的 温度更能反映 当地的气温。
百页箱
安装温、湿度仪器用的防护设备。作用是防 止太阳对仪器的直接辐射和地面对仪器的反 射辐射,保护仪器免受强风、雨、雪等的影 响,并使仪器感应部分有适当的通风,能真 实地感应外界空气温度和湿度的变化。白天, 空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弱于任一种温度 感应元件;夜晚,空气的红外辐射能力又弱 于任一种温度感应元件的表面。任何直接暴 露在空气中的测温元件,其测量值在白天将 系统偏高于气温,夜间则系统偏低。为避免 这种辐射误差,必须对测温元件采取有效的 辐射屏蔽措施。百叶箱是其中的一种,广泛 安装在气象台站网的气象观测场上。
4.测量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 气温,下午2时的气温最高,清晨温度最低。 5.从时间气温表中,要以看出一天中气温最高、 最低的时间和及气温的变化情况。 二、判断 1.在同一时刻,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一样的。( ) 2.气温的变化随着区域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
3.一天中,气温往往不会发生变化。( )
时间: 年 月 日
测量点 教室里 走廊上 阳光下 大树旁 气温℃
1、测量室内温度。把温度计放在桌面(或手持于身前)两 分钟,读出温度计上的温度,并记录
2、测量室外温度。选择室外不同的地点测量气温。记录测 得的气温和地点。
教室里
阳光下
室内外温 度的比较
走廊上
大树旁
1、室内外的温度相同吗?哪儿的温度高? 2、哪一个温度可以反映当地的气温?
气温的测量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气温的测量
地点:( 操场 ) 清晨 8:00 上午 10:00 中午 13:00 下午 16:00 傍晚 18:00
测量时间
气温℃
10
16
25
20
15
气温数据柱形统计图
25℃ 20℃ 16℃ 10℃ 15℃
清晨
上午
中午
下午
傍晚
什么时间气温最高?什么时间气温最低? 一天中气温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