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培训(以太网培训)PPT课件

合集下载

IP基础培训PPT课件

IP基础培训PPT课件
子网划分机制、CIDR、VLSM
17
TCP/IP基础-IPv4与IPv6
18
TCP/IP基础-私有地址
19
TCP/IP基础-单播、广播、组播
组播:现在有IGMP和CGMP(Cisco专 有的)两种协议,可以进行主机和网络 设备之间的组员关系的维护。
20
TCP/IP基础-TCP与UDP及TCP的几个关键技术
DOD 1960s ~90s
协议(protocol):规定网络设备如何交 互信息的规则和约定集合的正式表述。 PDU: Protocol Data Unit IEEE、ANSI、TIA、EIA、ITU(CCITT)
5
数据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常用介质




双 绞 线
6
数据网络基础-数据通信常用介质
21
TCP/IP基础-TCP的几个关键技术
22
TCP/IP基础-TCP的几个关键技术
23
TCP/IP基础-TCP的应用层
24
TCP/IP基础-几个重要的协议之ARP ARP/RARP
25
TCP/IP基础-几个重要的协议之DHCP DHCP
目的 IP 地址为 255.255.255.255(32 位均为一),目的 MAC 地址为 FF-FF-FF-FF-FF-FF (48 位均为一)。网络中的所有主机都会收到此广播 DHCP 帧,但只有 DHCP 服务器才会作 出应答。服务器使用 DHCP 提供报文响应,为该客户端提供 IP 地址建议。然后,主机向该服 务器发送 DHCP 请求报文,要求使用建议的 IP 地址。服务器用 DHCP 确认报文响应。
2
数据网络基础-设备组成&网络功能
➢ 带宽:水管的粗细、车道数的多少 ➢ 网络设备:泵/阀门、交通灯/路标/地图 ➢ 分组:水、车

以太网

以太网

直通网线制作示例图
交叉网线制作示例图
百兆以太网标准
IEEE802.3u规定了快速以太网标准,也叫做百 兆以太网。IEEE802.3u在物理层使用 100BaseTX或100BaseFX标准。IEEE802.3中规 定物理层采用4B/5B编码,可以适应半双工或 全双工工作方式。工作在半双工状态下时,在 数据链路层同样采用CSMA/CD介质占用规则。 100M以太网在采用光纤连接时物理标准为 100BaseFX。工作方式和传输距离与10M以太 网相同。
Ethernet 组成
Ethernet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双绞线,同轴细缆,同轴 粗缆,光纤; 转发器或集线器; 网桥; 交换机。
Ethernet地址
为了标识以太网上的每台主机,需 要给每台主机上的网络适配器分配一个 唯一的通信地址,即Ethernet地址或称 为网卡的物理地址、MAC地址。
以太网帧的结构
以太网的帧前面都有一段前同步信号,作为帧 开始的标记,以及同步发送方和接收方的时钟。 前同步信号包括64位二进制码,前面62位是连 续的“1010……”间隔,最后两是“11”,称为 “开始标记”。前同步位没有意义,虽然它也 是帧的组成部分,但严格地说不属于帧的有效 字段。
以太网帧的结构
数据传输形式
a.单播unicast:数据包从源节点发送到目的节点, 用目的节点的地址为数据包编址,将数据包发 送到网络上,由网络将数据包最终传送到目的 节点。 b.多播multicast:由单一数据包组成,被复制后 发送到网络上某些特定的节点:源节点用多播 传输的地址为数据包编址,然后将其发送到网 络上,数据包在网络上得到复制并被传送到多 播地址指定的节点上去。 c.广播broadcast:由单一数据包组成,被复制后 发送到网络上所有节点。方式类似于多播。

以太网 ppt课件

以太网 ppt课件

t=
B B 检测到发生碰撞
IP 数据报 46 ~ 1500
数据
IP 层
4 FCS MAC 层
MAC 帧
物理层
以太网 V2 的 MAC 帧格式
当传输媒体的误码率为 1108 时, MAC 子层可使未检测到的差错小于 11014。
FCS 字段 4 字节
字节 6
6
目的地址 源地址
2 类型
IP 数据报 46 ~ 1500
数据
IP 层
A 不接受
只有 D 接受 B 发送的数据
B
B向 D 发送数据
C 不接受
D 接受
E 不接受
以太网的广播方式发送
总线上的每一个工作的计算机都能检测到 B 发 送的数据信号。
由于只有计算机 D 的地址与数据帧首部写入的 地址一致,因此只有 D 才接收这个数据帧。
其他所有的计算机(A, C 和 E)都检测到不是 发送给它们的数据帧,因此就丢弃这个数据帧 而不能够收下来。
具有广播特性的总线上实现了一对一的通信。
为了通信的简便 以太网采取了两种重要的措施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即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以太网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 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这样做的理由是局域网信道的质量很好,因 信道质量产生差错的概率是很小的。
以太网提供的服务
无连接: 在发送和接收适配器之间没有握手 不可靠: 接收适配器不向发送适配器发送应答
或否定应答
传送给网络层的数据报流可能有丢包 如果应用程序使用TCP,将能弥补丢包 否则,应用程序将发现丢包
以太网的MAC协议:CSMA/CD
从总线拓扑到星型拓扑
直到20世纪90年代,总线拓扑流行 后来,星型的集线器 目前星型的交换机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网络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operator port] [established] [log] Access-list-number 使用在100-199之间的一个号标识列表 Permit | deny 指出该条目是否阻塞指定的通信量 Protocol 可以是IP、TCP、ICMP、GRE或IGRP Source和destination 识别源与目的的地址 Source-wildcard与destination-wildcard 指示通配符掩码。0意味着该对应位置必须匹配,1指
➢ 第二步:ip access-group命令将一个已经存在的扩展访问控制列表应用到接口 上。对于每个协议、每个方向、每个接口来说,只允许有一个访问控制列表:
Router(config-if)#ip access-group access-list-number {in | out}
Access-list-number 指明了要应用到接口上的列表号。 In | out 规定是将访问控制列表用做输入过滤器还是输出过滤器。如果没有指定
网络通信协议
➢NetBEUI ➢IPX/SPX ➢TCP/IP
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
➢总线型结构 ➢星型结构 ➢环型结构 ➢复合结构
总线型结构
总线型拓扑结构采用单根数据传输线作为通信介质,所有的站点都 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直接连接到通信介质,而且能被所有其他的站 点接受 。通信介质为同轴电缆。
总线结构的优缺点比较
➢ 第一步:Access-list命令在标准IP通信量过滤器列表中创建一个条目: Router(config)#access-list access-list-number {permit | deny} source-address [wildcard mask]
Access-list-number 标识条目所属的列表。它是一个1到99的号。 Permit | deny 指明该条目是允许还是阻塞指定的地址 Source-address 标识源IP地址 Wildcard mask 标识地址域中那些位要进行匹配。默认掩码是0.0.0.0(匹配所有位)

FTTH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90页)

FTTH基础知识培训课件(PPT90页)

PON的分类
PON及FTTX简介
APON EPON GPON
基于ATM的无源光接入技术,遵循ITU-T G.983系列 标准APON和BPON等同 ,基本已被GPON替代
基于以太网的无源光接入技术,遵循IEEE 802.3ah系列标 准,适宜承载基于以太网的业务,简单、低成本、中等性 能,满足公众住宅客户需求,是目前的主流应用,分光比 在1(2):32以下。
基于ATM/GEM的无源光接入技术,遵循ITU-T G.984系列标准, 完善支持多业务接入,复杂性稍高,完备性、性能与安全性较好, 可满足综合业务接入需求,是APON的升级,分光比在1:64以下。
PON的定义和组成
PON及FTTX简介
• 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网络的定义 PON是一种应用于接入网,局端设备(OLT)与多个用户端设 备(ONU/ONT)之间通过无源的光缆、光分/合路器等组成 的光分配网(ODN)连接的网络。 在OLT(光线路终端)和ONU(光网络单元)之间的ODN (光分配网 络)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的光接入网。
• 在国外已有数百万线(覆盖用户超1000万)的规模商用 • 在国内部署也已经覆盖接近100万用户
• 高清IPTV等业务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也使得EPON进入规模部署阶段,是目 前“光进铜退”的主流实现技术
• 在这样一个阶段,对EPON标准与技术以及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讨论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
PON保护方式
全保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式
PON及FTTX简介
骨干光纤保护方式
PON技术的优势
PON及FTTX简介
• 相对成本低,维护简单,容易扩展,易于升级。PON结构在传输途中 不需电源,没有电子部件,因此容易铺设,基本不用维护,长期运营成 本和管理成本的节省很大 • 无源光网络是纯介质网络,彻底避免了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极适合 在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使用。 • PON系统对局端资源占用很少,系统初期投入低,扩展容易,投资回 报率高 • 提供非常高的带宽。EPON目前可以提供上下行对称的1.25Gb/s的带 宽,并且随着以太技术的发展可以升级到10Gb/s。GPON则是高达 2.5Gb/s的带宽。 • 服务范围大。PON作为一种点到多点网络,以一种扇出的结构来节省 CO的资源,服务大量用户。用户共享局端设备和光纤的方式更是节省 了用户投资。 • 带宽分配灵活,服务有保证。G/EPON系统对带宽的分配和保证都有 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实现用户级的SLA。

计算机网络培训ppt课件

计算机网络培训ppt课件

大数据技术
大数据定义
大数据是指数据量巨大、复杂度高、处理速度快 的数据集合。
大数据处理流程
大数据处理流程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 处理、数据分析和数据可视化等环节。
大数据应用场景
大数据应用场景包括商业智能、预测分析、社交 媒体分析、金融风控等。
物联网技术
物联网定义
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对任何物品进行普遍感知和连接,并进行信息交换,实现智能化识 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个网络。
07
计算机网络发展趋势 与新技术
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定义
云计算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计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共享的软硬件资源和信息可以按需 提供给计算机和其他设备。
云计算服务模式
云计算的服务模式包括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 SaaS)。
云计算优势
云计算具有弹性可扩展、高可用性、高可靠性、资源池化等优势。
无线局域网的适用场景
无线局域网适用于需要移动接入和灵活组网的场景,如企 业、学校和家庭等。
虚拟专用网络(VPN)
VPN概述
VPN的分类
VPN的安全性
VPN的应用场景
虚拟专用网络(VPN)是一种远 程访问技术,通过公共网络(如 Internet)建立加密通道,实现 远程用户对内部网络的访问。 VPN可以提供安全的远程接入、 数据传输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网络设备配置与调试
配置IP地址
为网络设备分配唯一的IP地址,以便 在网络中进行通信。
配置网络掩码
确定网络设备的子网范围,以便在同 一网络内的设备能够相互通信。
配置默认网关
为网络设备指定默认的路由器,以便 将数据包转发到其他网络。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十三讲 以太网高速

计算机网络课件第十三讲 以太网高速

3. 快速以太网与普通以太网的共同点与区别是 什么? 什么? 答:快速以太网保留着传统以太网的所有 特征,包括相同的数据帧格式、 特征,包括相同的数据帧格式、介质访问控制 方法与组网方法。快速以太网将传输速率从普 方法与组网方法。 通以太网10Mbps提高到 提高到100Mbps,将每个比特 通以太网 提高到 , 的发送时间由100ns降低到 降低到10ns。 的发送时间由 降低到 。
源节点 高速缓存 数据帧
交换机
端口- 端口-地址表
高速缓存
目标节点
特点:误码率低,数据传输时延大。 特点:误码率低,数据传输时延大。
b. 直通交换方式 直通交换方式(Cuthrough)
源节点
交换机
端口- 端口-地址表
目标节点
特点:误码率高,数据传输时延小。 特点:误码率高,数据传输时延小。 c. 无碎片直通交换方式(Modified Cutthrough) 无碎片直通交换方式
交换机
交换机
总线
5.4.2 局域网交换机 1. 局域网交换机工作原理 交换机检测从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中的源地址和目 标地址,根据“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 标地址,根据“端口号/MAC地址映射表”找出对应帧 /MAC地址映射表 的输出端口,从而实现端口之间数据直接传输,并可 的输出端口,从而实现端口之间数据直接传输, 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进行并发数据传输。 在交换机多个端口之间进行并发数据传输。
(2)环型拓扑结构中的结点通过网卡,使用点 点线路连 )环型拓扑结构中的结点通过网卡,使用点-点线路连 接构成闭合的环型。 接构成闭合的环型。环中数据沿着一个方向绕环逐站 传输。环型拓扑中的多个结点共享一条环通路, 传输。环型拓扑中的多个结点共享一条环通路,要确 定环中结点何时可以插入传送数据帧, 定环中结点何时可以插入传送数据帧,同样需要解决 介质访问控制的问题。 介质访问控制的问题。 (3)星型结构往往包含了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逻辑结 )星型结构往往包含了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构是指局域网的结点间相互关系, 构是指局域网的结点间相互关系,而物理结构是指局 域网的外部连接形式。逻辑结构属于总线型与环型的 域网的外部连接形式。 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看成星型的, 局域网,在物理结构上可以看成星型的,最典型的是 总线型的以太网和环型的令牌环网。 总线型的以太网和环型的令牌环网。

以太网技术原理课件(PPT 56张)

以太网技术原理课件(PPT 56张)
1000BaseT是一种使用5类UTP作为网络传输介质的千兆以太网技
术,最长有效距离与100BASETX一样可以达到100米。用户可以采 用这种技术在原有的快速以太网系统中实现从100Mbps到 1000Mbps的平滑升级。
万兆以太网
已经开始部署,预计未来将有大规模的应用 标准为IEEE802.3ae
HUB设备工作原理:
1
2
3
4
5
OUT IN
OUT
OUT
OUT
HUB仅仅改变了以太网的物理拓扑
冲突域
LAN
LAN
HUB
LAN
LAN
LAN
HUB对所连接的LAN只做信号的中继,所有的物理设备构成了一 个冲突域。
由HUB组建以太网的实质
实际上网络中由HUB组建以太网,仍然存在以下缺陷:
冲突严重;
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
上述原则中存在三 处严重的错误,你 知道是什么吗?
正确答案
1.接收网段上的所有数据帧; 2.利用接收数据帧中的源MAC地址来建立MAC地址表(源地址自学习), 使用地址老化机制进行地址表维护; 3.在MAC地址表中查找数据帧中的目的MAC地址,如果找到就将该数据帧 发送到相应的端口(不包括源端口);如果找不到,就向所有的端口发 送(不包括源端口); 4.向所有端口转发广播帧和多播帧(不包括源端口)。
目 标
学习完此课程,您将会:
了解以太网相关标准 掌握以太网技术原理和发展过程
内容介绍
第1章 以太网相关标准
第2章 以太网技术原理
以太网的诞生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使用同轴
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碰撞检测(CSMA/CD) 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兆以太网出现
千兆以太网迅速发展
100M快速以太网
共享式转向LAN交换机 10M以太网发展成熟 以太网产生
70年代 80年代
90年代 92年 96年 2002年
共享式以太网传输介质
• 在共享式以太网之时,使用一种称为抽头的设备 建立与同轴电缆的连接。须用特殊的工具在同轴 电缆里挖一个小洞,然后将抽头接入。此项工作 存在一定的风险:因为任何疏忽,都有可能使电 缆的中心导体与屏蔽层短接,导致这个网络段的 崩溃。同轴电缆的致命缺陷是:电缆上的设备是 串连的,单点的故障可以导致这个网络的崩溃。
第1章 以太网发展史
1.1 以太网起源及原理简介 1.2 以太网发展及标准协议
以太网发展简史
• IEEE802.3 以太网标准 • IEEE802.3u 100BASE-T快速以太网标准 • IEEE802.3z/ab 1000Mb/s千兆以太网标准 • IEEE802.3ae 10GE以太网标准
10Base5:粗同轴电缆(5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500米)
10Base2:细同轴电缆(2代表电缆的字段长度是200米)
共享式以太网的缺点
• 在共享式以太网中,所有的主机都以平等的地位连接到同 轴电缆上,但如果以太网中主机数目较多,则存在以下严 重问题: – 介质可靠性差 – 冲突严重 – 广播泛滥 – 无任何安全性
模型分类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网络定位
为高性能的PC机和工作站提供 100Mbit/s的接入 提供接入层和汇聚层的连接,提供汇聚 层到核心层的连接,提供高速服务器的 连接
提供交换设备间的连接
快速以太网传输距离
技术标准
线缆类型
传输距离
100BaseTX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EIA/TIA 5类(UTP)非屏蔽双绞线 2对
100m
100BaseT4
EIA/TIA 3、4、5类(UTP)非屏 蔽双绞线4对
100m
多模光纤(MMF)线缆
550m-2km
100BaseFX 单模光纤(SMF)线缆
2km-15km
千兆以太网
• 千兆以太网是对IEEE802.3以太网标准的扩展, 在基于以太网协议的基础之上,将快速以太网的 传输速率100Mbps提高了10倍,达到了1Gbps。
其中介质可靠性差是共享式以太网的主要问题。
标准以太网
• 标准以太网(10Mbit/s)的网络定位
模型分类 接入层 汇聚层 核心层
网络定位 最终用户和接入层交换机之间的
连接 通常不使用
通常不使用
IEEE802.3 线缆
名称 10BASE-5 10BASE-2 10BASE-T 10BASE-F
电缆 粗同轴电缆 细同轴电缆
双绞线 光纤
最大区间长度 500m 200m 100m 2000m
快速(100M)以太网
• 数据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是一种高速 局域网技术,能够为桌面用户以及服务器或者服务器 集群等提供更高的网络带宽。
• IEEE为快速以太网制订的标准为IEEE802.3u
快速以太网
• 快速以太网(100Mbit/s)的网络定位
• 以太网被设计用来满足非持续性网络数据传输的需要, 而IEEE 802.3规范则是基于最初的以太网技术于1980 年 制 定 。 以 太 网 版 本 2.0 由 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Intel和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与IEEE 802.3规范相互兼容。
(六)最小帧长与最大传输距离
• 最大传输距离:通常由线路质量、信号衰减程度 等因素决定。
• 最小帧长(64字节):由最大传输距离和冲突检 测机制共同决定。
• 规定最小帧长是为了避免如下情况发生:即某站 点已经将一个数据包的最后一个BIT发送完毕,但 这个报文的第一个BIT还没有传送到距离很远的一 个站点。而站点认为线路空闲而发送数据,导致 冲突。
几种网络
局域网(LAN) 广域网(WAN) 城域网(MAN) 企业内部互连网(intranet) 企业外部互连网(extranet) 虚拟专用网(VPN)
以太网的诞生
• 以太网最初是由Xerox公司开发的一种基带局域网技术, 使用同轴电缆作为网络媒体,采用载波多路访问和冲突 检测(CSMA/CD)机制,数据传输速率达到10Mbps。
00e0.fc39.8034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五)以太网帧结构
DMAC
SMAC Length/T
DATA/PAD
FCS
Length/Type值
含义
Ethernet_II 802.3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类型
Length/T <= 1500
代表了该帧的长度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 CD:冲突检测 – 边发送边检测,发现冲突就停止发送,然后延迟一个随机 时间之后继续发送。
冲突检测: 由于两个站点同时发送信号,经过叠加后,会使线路上电压的摆动值超 过正常值一倍。据此可判断冲突的产生。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三)广播域
• 广播转发给所有端口
Switch
Memory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一)冲突域
• 更多终端设备意味着更多的冲 突
• 使用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 测(CSMA/CD)机制
以太网原理---几个概念
(二)CSMA/CD
• CS:载波侦听 – 在发送数据之前进行监听,以确保线路空闲,减少冲突的 机会。
• MA:多址访问 – 每个站点发送的数据,可以同时被多个站点接收。
(四)以太网的MAC地址
• MAC地址有4 8位,但它通常被表示为12位的点分十六进制数。 • MAC地址全球唯一,由 IEEE对这些地址进行管理和分配。每个地址
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供应商代码和序列号。其中前24位二进制代表 该供应商代码。剩下的24位由厂商自己分配。 • 如果48位全是1,则表明该地址是广播地址。 • 如果第8位是1,则表示该地址是组播地址。
数通基础知识培训 ——以太网技术原理
网络监控中心
我们知道局域网包含以太网,令牌环和令 牌总线等等,这些技术当中以太网技术以 其简明高效的特点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第1章 以太网技术发展史 第2章 以太网端口技术 第3章 以太网设备介绍 第4章 交换机配置示例
第1章 以太网发展史
1.1 以太网起源及原理简介 1.2 以太网发展及标准协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