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O及SBR工艺流程教材(PPT38张)
合集下载
《SBR工艺》PPT课件

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主要是技术 型操作管理,要求操作人员具有一定的文化 程度和技术水平;
间歇周期运行带来曝气、搅拌、排水、排
泥等设备利用率不高,增大了设备费用和装
机容量。
30
精选PPT
SBR工艺的优点及机理:
优点
沉淀性能好 有机物去除效率高 提高难降解废水的处理效率 抑制丝状菌膨胀 可脱氮除磷,不需新增反应器 工艺简单,无二沉池和污泥回流
几种工艺的比较:
传统SBR
间隙进水 间隙出水
ICEAS
连续进水 间隙出水
DAT-IAT
连续进水 间隙出水
CASS
间隙进水 间隙出水
三沟式氧化沟 连续进水 连续排水
UNITANK 连续进水 连续排水
MSBR
27
连续进水 连续排水
精选PPT
变水位运行 变水位运行 变水位运行 变水位运行 常水位运行 常水位运行 常水位运行
且价格低廉,但它滗水深度调节范围小,不能在滗水深
度变化大的情况下使用。同时与其它类型滗水器一样需
20
要水位差,增加了污水处理厂的总水头损失。 精选PPT
三沟式氧化沟:
中沟是曝气区,两条边沟按曝气、沉淀、排水周期 运行;
污水按时序轮换从边沟和中沟进入,从边沟排出; 在三沟之间水流方向按时序变换; 从整个氧化沟来看,进水连续,出水也是连续的; 脱氮除磷效果不太理想 ; 理论容积利用率约为58% ,实际只有50%左右 。
32
精选PPT
SBR为什么会有一定的脱氮除磷效果?
通过好氧条件下增大曝气量、反应时间、与污泥 龄,可强化硝化反应与脱磷菌过量摄磷;
缺氧条件下通过提供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可 加快反硝化过程;
ao处理工艺优秀课件

•首段厌氧池,流入原污水及同步进入的从二沉池回流的
含磷污泥,本池主要功能为释放磷,使污水中P的浓度升
高,溶解性有机物被微生物细胞吸收而使污水中BOD浓度
下降;另外,NH3-N因细胞的合成而被去除一部分,使污
水中NH3-N浓度下降,但NO3-N含量没有变化。
•.
•9
• 在缺氧池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 将回流混合液中带入的大量NO3-N和NO2-N还原为N2释放 至空气,因此BOD5浓度下降,NO3-N浓度大幅度下降,而 磷的变化很小。
A/O生物除磷工艺
•.
•6
A/O生物除磷工艺特点
【1】效率高,该工艺对废水中的有机物,总磷等均有较 高的去除效果。 【2】流程简单,投资省,操作费用低 【3】工艺要求短泥龄,控制氨氮硝化,保证除磷效果。 【4】氮去除较差,
•.
•7
A2/O 工艺
厌氧/缺氧/好氧法(A/A/O 法) 采取厌氧、缺氧、好氧状态交替处理,以提高总氮和磷
碳源的投加位置可以是缺氧反应器,也可以是厌氧反应
器,在厌氧反应器中投加碳源不仅能改善除磷,而且能增加
硝酸盐的去除潜力,因为投加易生物降解的COD能使起始的
脱氮速率加快,并能运行较长•的. 一段时间。
•18
弥补碳源不足的工艺对策2
改变进水方式
取消初次沉淀池或缩短初次沉淀时间,使沉砂池出水中 所含大量颗粒有机物直接进入生化反应系统,这种传统意 义上的初次沉淀池污泥进入生化反应池后,可引发常规活 性污泥法系统边界条件的重要变化之一就是进水的有机物 总量增加了,部分地缓解了碳源不足的问题,在提高除磷脱 氮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成本。
【5】与常规AA/O工艺相比,倒置AAO工艺的流程形式和规 模要求与传统法工艺更为接近,在老厂改造方面更具推问题的工艺对策
污水处理工艺介绍PPT课件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沉淀池
• 沉淀池的作用:沉淀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后泥 水分离的构筑物,多为分离颗粒较细的污泥。在生 化之前的称为初沉池,沉淀的污泥无机成分较多, 污泥含水率相对于二沉池污泥低些。位于生化之后 的沉淀池一般称为二沉池,多为有机污泥,污泥含 水率较高。
平流式沉淀池
竖流式沉淀池
辐流式沉淀池
利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质 进行分解和转化。
机械格栅
沉砂池
沉砂池一般是设在生化构筑物之前的泥水分离的设施。分离的沉淀物质多为颗粒较大的砂子,沉 淀物质比重较大,无机成分高,含水量低。污水中的砂如果不预先沉降分离去除,则会影响后续 处理设备的运行。最主要的是磨损机泵、堵塞管网,干扰甚至破坏生化处理工艺过程。
缺氧生物处理 (除氮)
好氧生物处理
曝气生物滤池BAF 氧化沟(CLR) 序批式活性污泥法(SBR) 循环式活性污泥法(CASS)(SBR的一种变形) 膜生物反应器(MBR) 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AA/O) 稳定塘 生物接触氧化法
污水处理大致流程
污
物
化
生
消
水
理
学
物
毒
进
处
处
处
出
水
理
理
理
水
污水处理的核心思想:
气浮工艺
氨氮吹脱工艺
AAO工艺
氧化沟工艺
SBR工艺
曝气生物滤池BAF
生物接触氧化
MBR工艺
消毒工艺
专题四-SBR工艺pppt课件

(1)变形方法
可看作传统活性污泥法和传统SBR工艺有机组合的一种形式. 主体构筑物被隔板分成两大小相同的部分串联 IAT池中污泥间歇回流至DAT池(沉淀工序后)
最新版整理ppt
23
(2)各区功能
DAT池:相当于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气池,池中连续曝气,呈完全混 合式流态,完成绝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
IAT池: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
和空间控制,实现较好的脱N除P效果
最新版整理ppt
29
最新版整理ppt
30
(2)UNITANK工艺特点
• 构筑物采用矩形池,与传统处理工艺的圆形池相比,可共用池壁,布 置紧凑,有利于平面布置,还可节省时间土建费用和占地面积
• 结构一体化,便于完全加盖封闭或建在地下,有利于保温,还可避免 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由于池壁不受单向水压,且共用水平底板, 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最新版整理ppt
33
7.加压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P-SBR)
工艺特点
• 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 • 进水阶段采用常压曝气---使活性污泥再生,恢复其活性 • 反应阶段采用加压曝气---曝气压力随COD的降低而降低,直到
恢复至常压,若需脱氮,则在停止曝气后进行厌氧搅拌,完成反硝 化 • 容积负荷率高,降解速度快,供氧均匀,脱氮效率高,适用于不同行 业污水的处理可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和含氮污水的处理.
• 排出沉淀后上清液,剩下一部分处理水,起到循环水和稀释水 的作用
• 沉淀后的活性污泥,作为下一周期回流污泥使用,剩余污泥则 排放.
(5)闲置工序
• 微生物内源呼吸恢复活性,DO浓度下降,起到一定的反硝化 作用而进行脱氮
• 闲置后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活性污泥比表面积大,故新周期 进水中可发挥较强的有机物吸附能力
可看作传统活性污泥法和传统SBR工艺有机组合的一种形式. 主体构筑物被隔板分成两大小相同的部分串联 IAT池中污泥间歇回流至DAT池(沉淀工序后)
最新版整理ppt
23
(2)各区功能
DAT池:相当于活性污泥法中的曝气池,池中连续曝气,呈完全混 合式流态,完成绝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
IAT池: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
和空间控制,实现较好的脱N除P效果
最新版整理ppt
29
最新版整理ppt
30
(2)UNITANK工艺特点
• 构筑物采用矩形池,与传统处理工艺的圆形池相比,可共用池壁,布 置紧凑,有利于平面布置,还可节省时间土建费用和占地面积
• 结构一体化,便于完全加盖封闭或建在地下,有利于保温,还可避免 对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由于池壁不受单向水压,且共用水平底板, 提高了结构的稳定性
最新版整理ppt
33
7.加压曝气-序批式活性污泥法( P-SBR)
工艺特点
• 进水-反应-沉淀-排水-闲置 • 进水阶段采用常压曝气---使活性污泥再生,恢复其活性 • 反应阶段采用加压曝气---曝气压力随COD的降低而降低,直到
恢复至常压,若需脱氮,则在停止曝气后进行厌氧搅拌,完成反硝 化 • 容积负荷率高,降解速度快,供氧均匀,脱氮效率高,适用于不同行 业污水的处理可用于高浓度有机污水和含氮污水的处理.
• 排出沉淀后上清液,剩下一部分处理水,起到循环水和稀释水 的作用
• 沉淀后的活性污泥,作为下一周期回流污泥使用,剩余污泥则 排放.
(5)闲置工序
• 微生物内源呼吸恢复活性,DO浓度下降,起到一定的反硝化 作用而进行脱氮
• 闲置后微生物处于饥饿状态,活性污泥比表面积大,故新周期 进水中可发挥较强的有机物吸附能力
AAO及SBR工艺流程全解

由 Q V 1 n 各反应器容积可按下式求得:
m
m V q nN
(5-4)
式中
V——各反应器容积,m3;
n——周期数; N——每1系列的反应器数量; q——每1系列的污水处理量。
1/m——排水比;
反应器容积修正: 由于存在最大流量的变化这一原因,应在式(5~4)计 算反应器容积(V)的基础上再增加⊿q 这一安全调节容积。 其计算式为: q r 1 V m
CASS工艺
4. CASS工艺
CASS工艺是Goronszy教授在ICEAS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
(1) 生物选择器 (2) 缺氧区 (3) 好氧区 (4) 回流污泥和剩余污泥 (5) 滗水器
图5-4循环式活性污泥法工艺(CASS)的组成
CASS工艺
5. CASS工艺与ICEAS工艺的对比
1) 增加了污泥回流; 2) 加大了预反应区的体积;
A2/O缺点
• • • • •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还要大 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高 用于中小型水厂费用偏高 沼气回收利用效益差 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A2/O存在问题
• 该工艺要求同时取得脱氧除磷的高效果是困难的。其原 因是: • 硝化反应要求低的有机物负荷,高的回流污泥比,但 高的回流比将大量NO3-带回厌氧池,反硝化的进行影响 聚磷菌对磷的释放,因为聚磷菌生长要求高有机物负荷, 低污泥龄和低的污泥回流比,并在低NO3-浓度的厌氧条 件下,聚磷菌释放磷,才能为在好氧池聚磷菌吸收磷提供 条件,所以工艺流程中将污泥回流分别回流到厌氧池和缺 氧池,即污泥在厌氧池的回流率为10%,以利于聚磷菌在 厌氧池中良好繁殖,将磷从污泥中释放出来;90%污泥回 流至缺氧池,以利于NO3--N在缺氧池进行反硝化,减少 因NO3-的反硝化作用对聚磷菌的抑制。
AAO及SBR工艺流程课件

A2/O
工艺流程
A2/O简介
A2/O生物 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生物消
化及反消化工艺跟除磷工艺的综合,生物池通过
曝气装置、推进器(厌氧段跟缺氧段)及回流渠
道的布置分成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在该工
艺流程中BOD5,SS和各种形式57存%在的氮磷一一
被去除。A2/O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
修正后反应器容积 V′=V+⊿V
式中 V’——各反应器修正后的容积,m3; ⊿V——反应器必要的安全容积,m3;
CASS 设计参数与计算公式
•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20. 8.320.8. 3Monday, August 03, 2020
•
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 怕吃苦 才能在 知识的 海洋里 自由遨 游。。0 9:10:20 09:10:2 009:10 8/3/202 0 9:10:20 AM
(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 菌不能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 小于100
(3)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
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
A2/O缺点
•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还要大 • 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高 • 用于中小型水厂费用偏高 • 沼气回收利用效益差 • 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通过以上措施,CASS反应器强化了以下的功能:
1) 加速对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作用;
2) 强化污泥中磷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的释放; 3) 此外, 缺氧区中还可发生比较显著的反硝化作用; 4) 采用多池串联运行,使废水在反应器的流动呈现出整体推流而在 不同区域内为完全混合的复杂流态,保证了处理效果; 5) 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6)生物选择器防止污泥膨胀问题的发生。
工艺流程
A2/O简介
A2/O生物 脱氮除磷工艺是传统活性污泥、生物消
化及反消化工艺跟除磷工艺的综合,生物池通过
曝气装置、推进器(厌氧段跟缺氧段)及回流渠
道的布置分成厌氧段、缺氧段、好氧段。在该工
艺流程中BOD5,SS和各种形式57存%在的氮磷一一
被去除。A2/O的活性污泥中,菌群主要由硝化菌
修正后反应器容积 V′=V+⊿V
式中 V’——各反应器修正后的容积,m3; ⊿V——反应器必要的安全容积,m3;
CASS 设计参数与计算公式
•
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20. 8.320.8. 3Monday, August 03, 2020
•
勤奋是登上知识高峰的一条捷径,不 怕吃苦 才能在 知识的 海洋里 自由遨 游。。0 9:10:20 09:10:2 009:10 8/3/202 0 9:10:20 AM
(2)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 菌不能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 小于100
(3)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 (4)运行中勿需投药,两个A段只用轻缓搅拌,以
不增加溶解氧为度,运行费用低
A2/O缺点
• 反应池容积比A/O脱氮还要大 • 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高 • 用于中小型水厂费用偏高 • 沼气回收利用效益差 • 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
通过以上措施,CASS反应器强化了以下的功能:
1) 加速对溶解性底物的去除和对难降解有机物的水解作用;
2) 强化污泥中磷在厌氧条件下得到有效的释放; 3) 此外, 缺氧区中还可发生比较显著的反硝化作用; 4) 采用多池串联运行,使废水在反应器的流动呈现出整体推流而在 不同区域内为完全混合的复杂流态,保证了处理效果; 5) 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 6)生物选择器防止污泥膨胀问题的发生。
《SBR及SBR变形工艺》幻灯片

〔5〕待机工序 也称闲置工序,即 在处理水排放后,反响器处于停滞状态, 等待下一个操作周期开场的阶段。此工序 时间应按现场具体情况而定。
三、SBR法的理论分析及工艺特点
SBR法的理论分析
〔1〕流态理论 由于SBR时间的不可逆 性,根本不存在反混现象,所以SBR在时间 上属于理 想推流式反响器。
〔2〕理想沉淀理论 经典的SBR反响 器在沉淀过程没有进水的扰动,属于理性 沉淀流。
〔3〕沉淀工序 本工序相当于活性 污泥法连续系统的二次沉淀池。停顿曝气 和搅拌使混合液处于静止状态,活性污泥 与水别离,由于本工序是静止沉淀,沉淀 效果一般良好。
沉淀工序采取的时间根本同二次沉淀 池,一般为1.5-2.0h。
〔4〕排放工序 经过沉淀后产生的 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一直到最低水 位,在反响器内残留一局部活性污泥作为 泥种。
式曝气池在整个池长的有机物浓度在一定 的范围内从高到低变化,具有一定的浓度 梯度,使得大局部情况下絮状菌的生长速 率都大于丝状菌的生长速率,只有在反响 的末期一段时间内絮状菌的生长没有丝状 菌的生长速率快,但丝状菌短时间内的优 势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同理,SBR系统具有 防止污泥膨胀的功能。
〔3〕 有更高的生化反响推动力
如根据需要,使反响器连续地进展 BOD去除-消化-反硝化反响,BOD去除 -消化反响,曝气时间较长,而在进展反 硝化时,应停顿曝气,使反响器进入缺氧 状态,进展缓速搅拌,此时为了向反响器
内补充电子受体,应投加甲醛或注入少量 有机污水。
在本工序的后期,进入下一步沉淀过 程之前,还要进展短暂的微量曝气,以吹 脱污泥近旁的气泡或氮,以保证沉淀过程 的正常进展,如需要排泥,也在本工序后 期进展。
最初的SBR工艺是在一个池子中依时 间顺序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 全过程,所有的工序都是间歇的,这就是传 统SBR工艺。在操作上,需对进水、曝气、 沉
三、SBR法的理论分析及工艺特点
SBR法的理论分析
〔1〕流态理论 由于SBR时间的不可逆 性,根本不存在反混现象,所以SBR在时间 上属于理 想推流式反响器。
〔2〕理想沉淀理论 经典的SBR反响 器在沉淀过程没有进水的扰动,属于理性 沉淀流。
〔3〕沉淀工序 本工序相当于活性 污泥法连续系统的二次沉淀池。停顿曝气 和搅拌使混合液处于静止状态,活性污泥 与水别离,由于本工序是静止沉淀,沉淀 效果一般良好。
沉淀工序采取的时间根本同二次沉淀 池,一般为1.5-2.0h。
〔4〕排放工序 经过沉淀后产生的 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一直到最低水 位,在反响器内残留一局部活性污泥作为 泥种。
式曝气池在整个池长的有机物浓度在一定 的范围内从高到低变化,具有一定的浓度 梯度,使得大局部情况下絮状菌的生长速 率都大于丝状菌的生长速率,只有在反响 的末期一段时间内絮状菌的生长没有丝状 菌的生长速率快,但丝状菌短时间内的优 势不会引起污泥膨胀。同理,SBR系统具有 防止污泥膨胀的功能。
〔3〕 有更高的生化反响推动力
如根据需要,使反响器连续地进展 BOD去除-消化-反硝化反响,BOD去除 -消化反响,曝气时间较长,而在进展反 硝化时,应停顿曝气,使反响器进入缺氧 状态,进展缓速搅拌,此时为了向反响器
内补充电子受体,应投加甲醛或注入少量 有机污水。
在本工序的后期,进入下一步沉淀过 程之前,还要进展短暂的微量曝气,以吹 脱污泥近旁的气泡或氮,以保证沉淀过程 的正常进展,如需要排泥,也在本工序后 期进展。
最初的SBR工艺是在一个池子中依时 间顺序完成进水、曝气、沉淀、排水、排泥 全过程,所有的工序都是间歇的,这就是传 统SBR工艺。在操作上,需对进水、曝气、 沉
sbr工艺流程简图

sbr工艺流程简图SBR(Sequencing Batch Reactor)是一种有效的生物处理工艺,主要用于废水的处理和去除有机污染物。
下面将介绍SBR工艺的基本流程。
SBR工艺流程分为五个主要步骤:注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静置。
首先,将污水通过管道引入SBR反应器。
在注水阶段,适量的氧气和曝气装置一同引入,以提供氧气供应。
曝气是利用曝气装置(通常是曝气管或曝气头)以气泡形式将氧气引入反应器中,以满足微生物的需氧呼吸作用。
这一步骤的目的是为底污泥提供所需的氧气以促进微生物的繁殖。
接下来是沉淀阶段。
在曝气阶段结束后,停止注水,关闭曝气装置。
此时,底污泥和悬浮物会被依靠重力定居到反应器的底部。
这个过程称为沉淀。
在这个阶段,底污泥会吸附和分解有机物,减少污水中的有机负荷。
然后是排水阶段。
当沉淀完毕后,清水从底部排出,以去除沉积在反应器底部的污泥和颗粒物。
这一步骤可以通过开启底排泥阀门或借助污泥泵来完成。
排泥的频率和时间可根据废水的特性和处理效果进行调整。
最后是静置阶段。
在排水结束后,静态闲置阶段通常被用来提供一段时间,以便水体中残留的悬浮物在静止状态下沉淀。
这有助于进一步净化水体,并且使水体更加透明。
需要注意的是,在整个SBR工艺中,操作人员需要控制好反应器内的溶解氧含量、温度、反应时间等参数,以确保微生物能够充分繁殖和活动。
此外,还需要对进入和排出的污水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调整工艺和处理条件。
总之,SBR工艺是一种灵活可调的生物处理工艺,通过注水、曝气、沉淀、排水和静置等步骤,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
这一工艺在处理废水中的污染物方面具有较高的处理效果,广泛应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和工业废水处理厂等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