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8届中考地理总复习 第九章 国土与居民教案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怎么写?在加强野外调查和观测的同时,更加注重应用空间统计、对地观测、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等技术手段,建立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为决策和管理服务。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地理中考综合复习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东、南、西、北四端点,知道我国的领土面积和濒临的海洋,认识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并能运用地图找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
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比较法说明我国的领土大小和邻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培养学生的领土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认识我国的邻海。
教学难点:认识我国疆域的优势。
教学方法运用地图分析法和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思考、分析我国的疆域优势。
教学工具PPT,地图教学过程(双边活动)(师)导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向这幅世界地图,想一想,回忆一下,待会请一个同学来回答。
(播放世界地图) (生)回忆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学了我国的地理位置,我国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和太平洋的西岸。
(师)不错,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所处的半球位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知道我国是一个既邻海又有广阔大陆的国家,我国的地理位置非常的具有优越性。
接下来的这节课,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我们的祖国,并探究一下为什么说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大国。
教授新课:请看地图册上的中国地图,并从中找出我国的最东端、最西端、最南端和最北端,将它标出来,写下经纬度坐标。
(播放中国地图)同学们都找好了吗那个同学能起来分享一下你找到的点,看看是否和大家一致。
(生)阅读地图册,圈点分享我国的最东端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交汇处,即135°5′E附近;最西端在乌孜别里山口即73°40′E附近;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即53°31′N,最南端在南海的曾母暗沙,即3°52′N附近。
地理中考总复习模拟练习习题第9、10章青藏地区、我国的海洋国土随堂演练

第九、十章随堂演练1.(2019·原创题)正在青藏高原旅行的王先生,发朋友圈说旅行中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原因可能是( )A.纬度降低 B.纬度增高 C.海拔降低 D.海拔升高2.(2019·云南模拟)青藏高原的自然特征是( )A.炎热多雨 B.温和湿润 C.干旱 D.高寒3.(2018·开封模拟)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是因为河谷地带( )A.海拔低,气温高 B.日照时间长C.昼夜温差大D.气温低,作物生长期长(2018·临沂苍山一模)读“青藏地区略图”,完成4~5题。
4.青藏地区南部地热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是( )A.处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降水少,气候干燥C.纬度低,太阳高度较大D.海拔高,光照强5.暑假中乘火车从临沂到拉萨旅游,出发前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及理由,正确的是( )A.带上厚衣服——当地是全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B.了解当地风俗——观看蒙古族摔跤活动C.了解当地美食——葡萄干、手抓羊肉、过桥米线D.熟悉基督救的教义——尊重当地居民的宗教习俗(2018·聊城东昌府一模)经国务院批准,我国第十一个国家级综合试验区——“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立,读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分布图,完成6~7题。
6.关于三江源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是长江源区、黄河源区、雅鲁藏布江源区的总称B.位于青海省的南部C.雪山冰川融水是源区内唯一的补给水源D.该区人口稀少,生态环境恶化所带来的影响并不大7.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是因为这里( )①是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②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农副产品③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④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A.①④ B.②④ C.③④ D.②③8.(2018·江西模拟)三江源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区,被誉为“中华水塔”。
读三江源示意图,今后,该地区应( )A.增加农田面积B.加强生态建设C.大力开发水能D.扩大牧场规模9.(2018·贵港平南一模)下列不属于海洋资源利用的是( )A.海滨旅游B.海洋石油开采C.远洋运输D.太阳能电车10.(2018·贺州模拟)在合理利用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措施中,正确的一组是( )①加强近海域捕捞强度,控制发展滨海养殖业和远洋捕捞业②严格禁止近海捕捞③防止海洋污染④禁止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资源⑤实行伏季休渔的政策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11.(2018·三明一模)第二条进藏铁路——川藏铁路建设项目已开工。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地理《世界的国家和居民》教案新人教版

云南省芒市中学高二地理《世界的国家和居民》教案新人教版一、内容及其解析1.内容:这是一堂关于世界的国家和居民的复习课。
主要包括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世界人口问题,世界主要人种及其分布,世界三大宗教和语言,世界的国家和地区,国际发展与合作。
2.解析:本部分内容包括人口和国家,以及世界发展和合作,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及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能够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二、目标及其解析1.目标1、运用地图、资料,说出世界人口增长和分布的特点。
2、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3、世界三大人种的特点,并在地图上指出三大人种的主要分布区。
4、知道汉语、英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
5、知道世界三大宗教的名称及其主要分布地区。
6、知道人类居住地的基本类型。
7、运用数据和实例,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知道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地区分布特点。
8、说出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国际组织在国际合作中的作用。
2.解析(1)重点能举例说明人口问题对环境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2)能够运用地图、资料和相关数据分析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水平差异。
(3)能说出几个主要的国际组织及其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1、掌握人口密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方法,根据人口分布图,比较、分析人口疏密的状况及原因。
2、运用资料,分析聚落与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差异比较难,需要充分举例和联系实际给学生分析说明。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多媒体课件,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布图。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二)教学情景 1.世界的人口(1)增长特点:速度加快,地区差异 (2)分布及原因:分布地区分布规律原因人口稠密地区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地带平原面积广大,气候温暖湿润,很早发展了农业,现代工业、城市发展快人口苔原带、冰原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纬度地区严寒稀少地区热带雨林带 赤道附近 湿热 沙漠地带 干旱地区 干旱 高原山区地势高高寒(3)人口问题A 增长过快——生态方面:森林减少,草原破坏,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社会方面:粮食不足,医疗、卫生、教育、交通、住房、就业等困难。
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七篇

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七篇九年级地理综合复习教案【篇1】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两课时)教学目的1、通过观察地球仪及阅读地图,使学生说出我国的纬度和海陆位置,并能正确表述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以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
2、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我国的四至点,并在图上量算出我国的东西和南北之间的大致距离,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3、使学生能在中国疆域图上辨别及在中国疆域空白图上填注出我国濒临的海洋,主要岛屿、海峡,陆上邻国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4、通过学习我国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辽阔的疆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进行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和建设祖国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及优越性。
教学难点学会阅读中国政区图,形成对我国疆域的空间想像力。
教学用具:《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磁带及录音机,“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中国政区复合投影片、地球仪、世界主要国家面积比较表,世界主要大陆海岸线比较表,“世界政区挂图”。
课时安排:二课时板书设计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1、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2、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二、辽阔的国土1、面积960万平方千米2、跨近50个纬度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播放《歌唱祖国》歌曲录音,用以制造学习气氛,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学习欲望。
听着这优美的旋律,动人的歌词,不禁使我们产生无限的遐想,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地球上处于什么位置?这样的地理位置又有哪些优越性?我国的国土究竟有多大?濒临哪些海洋?我国有哪些陆上邻国?有多少个国家与我国隔海相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些知识,深入地认识我们伟大的祖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
〔板书〕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一、伟大的祖国〔投影〕“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图”。
(活动)读中国在世界上的位置图我国在南北半球中在哪个半球、东西半球中在哪个半球?〔提问〕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界限是什么、从图上看出中国位于哪个半球?〔归纳〕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赤道,东西半球的界限为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
地理学科备战中考总复习课件

40
1.认真解读课标 例:七上世界的气候
41
42
整合课标 确定课标的能力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43
2.整合课标 确定复习目标
44
例:八上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复习课第一课时:地形和气候
45
整合课标 确定复习目标
46
例:人教版七下 第一章 认识大洲 • 认识大洲---课标要求:
1、运用地图等资料简述某大洲的纬度位置和 海陆位置,
区域性
(联系)
(1)欧洲西部和北美洲共同濒临的大洋有 .
(2)与欧洲西部相比,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范围小,主要原因是:
.
(3)目前,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
产业的带动,
是欧洲西部 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棉花生长的适宜温度是 25℃~30℃,开花、结铃、纤维
发育要求在20℃以上,光照充足.18世纪中叶以来,棉纺
生活性
A.
B.
C.
D.
18
时代背景 热点问题
2.2017年9月29号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林博览会 正式开幕,下列园区与所在的省区对应正确的是:(C ) A:拉萨园---① B:成都园---④ C:西宁园--- ③ D:南宁园--- ②
①
②
③
④
19
3.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1~2题,
空间性
48
3.知识点梳理
做思维导图
自转
特征
产生 现象
方向:自西向东(极地上空北逆南顺) 周期:一天(24小时) 绕转轴心:地轴
昼夜更替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 时间差异(东早西晚)
地球的 运动
特征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约365天) 绕转轴心:太阳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模板

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模板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根据教育考试规定,地理教案该如何与时俱进呢?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1【中国的民族】教学目标1.根据图说出中国人口总数和中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比重,通过录像说出中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的特点。
2.能通过调查表和国家有关人口统计表,说出中国人口素质低、即将面临人口老龄化、人口从农村到城市的迁移与农村人口多于城市的现状。
3.根据调查表分析人口与家庭经济生活关系,分析中国人口与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关系;4.根据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提出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
5.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明确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中国面临的人口问题。
教学难点人口与经济发展、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谈话法,图示法,讲授法。
教学媒体录像机、投影仪、板图。
板书设计一、中国人口分布特点(上节课内容)二、中国人口的特点三、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附表投影(1)我国各种文化程度人口比例表我国文盲半文盲占15.85%居世界第一位。
投影(2)世界主要国家每万人在校大学生人数、工程师与科学家人数统计表投影(3)城镇与农村人口比例表1996年我国城镇人口35950万人,农村人口86439万人投影(4)预测我国60岁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表投影(5)家庭调查表(学生一)家庭调查表(学生二)家庭调查表初中地理中考复习课教案23地理复习主要知识点1、热带雨林气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
2、热带草原气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气候的南北两侧。
终年高温,一年中有明显的干季和雨季。
3、热带季风气候:以亚洲南部、东南部的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最为显著。
这种气候终年高温,一年中也可以分为旱雨两季,风向随季节而变化。
旱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干旱少雨;雨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降水集中。
云南省泸西县2018中考地理第二部分世界地理复习讲义

第二部分 世界地理4、海陆分布 (1)从南北半球看,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 海洋集中分布在半球;(2)从东西半球看, 陆地集中分布在半球,海洋集中分布在 半球;(3)无论如何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 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小)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1、目前,全球陆地总共划分为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 洲、 洲、洲、 洲、洲、洲和洲。
(1)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分布在东半球,其中,亚洲和欧洲的大陆部分是一个整体, 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2)赤道穿过的大洲有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跨纬度最多的大洲是洲;跨经度最多的大洲是洲。
2、各大洲分界线二、四大洋地球上的水域共分为个大洋,按面积从大到小分别是 洋、洋、洋、第二节海陆变迁一、海陆变迁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人:(德国)。
2、大陆漂移学说大约2 亿年前,地球上只有一块大陆,大陆周围是一片大洋。
后来,大陆分裂成数块,并缓慢地漂移分离。
经过漫长的岁月,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这种海陆分布的变化,至今还在极其缓慢地进行着。
3、提出依据:非洲大陆西岸与南美洲大陆东岸轮廓线十分吻合。
二、板块运动(一)板块构造学说1、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七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成。
七大板块分别是: 板块、 板块、板块、板块、板块、 板块、 板块。
2、各板块处在不断运动之中,当板块运动时,分属不同板块的大陆便出现漂移的现象。
3、一般地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板块 与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
(二)板块运动1、板块运动导致地球表层有的地方张裂,有的地方受到挤压。
张裂的地方常常形成和,挤压的地方出现、和海峡震带、地震带。
第二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一、天气与生活1、天气:指一个地方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
2、人们经常用阴晴、风雨、冷热等来描述某个地方的天气状况。
3、天气的特点:天气是的。
二、看图识天气1、天气预报中的卫星云图,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云层厚的地方一般是阴雨区。
云南省2018届中考地理总复习读图册课件:认识国家

(4)读图, 铁 在巴西分布最广, 石油 主要分布在巴西东部沿海地区, 煤 主要分布在巴西南部地区。在圣保罗 和里约热内卢所在地,主要工业部门 为纺织工业、 钢铁工业 、 造船工 业 、 汽车工业 、化学工业等。圣 保罗是巴西最大的 汽车 工业中心, 里约热内卢是巴西最大的 造船 工业 中心和最大的 港口
1.日本 2.俄罗斯 3.印度 认识国家 4.澳大利亚
5.巴西 6.美国
1.日本 (1)日本地理事物
北海道岛
组成日本的四大岛 日本周围的海与大洋
首都
岛
太
州 东京 本
九 州 岛
洋
平
(2)工业区
名古屋工业区 濑户内海工业区 北九州工业区
京滨工业区
阪神工业区
(3)日本陆地面积狭小,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 平原 面积狭小,主要 分布在 沿海地区 ;日本位于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地带, 地处 环太平洋 火山地震带,境内多火山、地震; 富士山 是日本的 第一高峰,是一座 活 火山 (4)日本工业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其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 是 ABDE (多选) A.城市和人口集中,是国内最大的消费地 B.工厂靠近码头,陆地交通便利 C.便于处理工业废料 D.加工贸易型经济的影响 E.沿海平原集中,填海造陆价格低 (5)日本经济是以加工贸易为主的经济,其工业原料主要依靠进口的原因 是 国内矿产资源种类丰富,但多数储量太少(或日本地域狭小,资 源贫乏)
乌
叶 尼 塞 河河
勒 拿 河 贝 加)工业区:工业区:A 新西伯利亚工业区 ,B 乌拉尔工业区 , C 莫斯科工业区 ,D 圣彼得堡工业区 ;城市:a 符拉迪沃 斯托克(海参崴),b 摩尔曼斯克 ,c 圣彼得堡 ,d 莫斯科 ; e 波罗的 海,f 西伯利亚大 铁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市(京) 天津市(津)
上海市(沪)
湖南省省 江(赣) (湘) 西
台湾省 (台)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海南省(琼)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例1】读“中国政区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领土最东端在 A
A.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 道中心线的相交处 B.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C.新疆的帕米尔高原上 D.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2)下列关于我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我国濒临的海洋自北向南依次是 渤海、东海、黄海、南海 B.我国跨寒、温、热三带,大部分在北温带 C.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深受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影响 D.地势西高东低,许多大河滚滚东流入海
【例2】关于右图所示省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该省区的简称是湘 B.该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 C.图中山脉为东北—西南走向 D.濒临海洋,海港众多
黑龙江省漠河以 北的黑龙江主航 道中心线上
东西差异主要表 现为时间差异
南 海
约4°N
南北差异主要表 现为气候差异
南沙群岛的 曾母暗沙
2.行政区划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
黑龙江省
(甘/陇)
西藏自治区 (藏)
甘
青海省
肃
(青)
省
四川省 (川/蜀)
云南省 (云/滇)
北河
省
(冀)
考点二
人口与民族
1.人口
人口特点: 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
计划生育: 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人口的基本国策 a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b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
人口分布特点: 分布不平衡,东多西 少
原因: 东部地区多平原和丘陵, 气候湿润多雨,交通便利, 经济发达,人口稠密;西 部地区以高原、山地为主, 干旱少雨,交通不便,生 产力低,人口稀少
【例2】我国是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的分布特点是 A
A.大杂居,小聚居
B.均匀分布
C.大聚居,小杂居
D.汉族相对集中在北方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A.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人口总数减少 B.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尚未改变 C.我国人口增长速度加快,人口总数增加
D.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可以取消
D
(2)下列选项与实情不符的是 A.我国自然资源的人均占有量可能减少
B.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老龄化,社会养老负担会加重 C.我国的环境状况、资源利用等方面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 D.我国劳动力充足,经济快速发展,已进入发达国家行列
2.民族 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汉族主要分 布地:东部 和中部
少数民族主 要分布地: 东北、西北、 西南
壮族:人口最 多的少数民族
【例1】2010年我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查,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 口为13.397亿(不包括港、澳、台地区)。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10 年内增加7390万人,增长率下降了0.5个百分点。读图,回答问题。
第九章 国土与居民
考点一
中国的疆域与政区
考点二
人口与民族
考点一 中国的疆域与政区
1.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 东半球、北半球
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南部小部分位于热 带,无寒带
亚洲
太 平
洋
约73°E
新疆帕米 尔高原上
约53°N 约 135°E
渤 海
黄 海
东海
黑龙江与乌苏 里江主航道中 心线的相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