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超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017中 国大数据产业分析报告

2017中国大数据产业分析报告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大数据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2017 年,中国的大数据产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变革,展现出了强大的活力和潜力。
一、大数据产业的发展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的普及,数据的产生和积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的态势。
这些海量的数据中蕴含着巨大的价值,如何有效地收集、存储、处理和分析这些数据,成为了企业和政府面临的重要课题,也为大数据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2017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的规模与增长2017 年,中国大数据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大数据产业的市场规模达到了_____亿元,同比增长了_____%。
在大数据产业链中,数据采集、数据存储、数据处理和数据分析等各个环节都取得了显著的增长。
其中,数据采集环节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传感器等设备的广泛应用,使得数据的来源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数据存储方面,云计算技术的成熟为大数据的存储提供了更高效、可靠和低成本的解决方案。
数据处理和分析环节,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数据分析的能力,投入大量资源进行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
三、大数据产业的应用领域大数据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各个行业带来了创新和变革。
在金融领域,通过对客户交易数据、信用记录等大数据的分析,金融机构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风险,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例如,银行可以根据客户的消费习惯和信用状况,为其提供定制化的理财产品和信贷服务。
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数据可以帮助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患者信息,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对医疗数据的分析,还可以进行疾病预测和防控,为公共卫生决策提供支持。
在电商领域,大数据被用于用户行为分析、商品推荐和供应链管理。
电商平台可以根据用户的浏览历史、购买记录等数据,为用户推荐个性化的商品,提高用户的购买转化率和满意度。
此外,大数据在交通、教育、能源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着这些行业的智能化发展。
超融合:为IT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新特区

超融合:为IT基础设施提供技术新特区作者:佚名来源:《中国信息化周报》2017年第36期据统计,2015年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突破1亿美元,2016年达到1.7亿美元,同比增长70%。
同时2017年的IDC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超融合市场规模达到5635万美元,越来越多的厂商进入超融合市场,如华为、H3C、联想、浪潮、书生云、SmartX、达沃时代等,不少企业已成功把产品投入实践,引领了IT基础设施的巨大变革。
然而面对如此火爆的市场,超融合的产品将如何继续发展?超融合是什么简单来说,超融合是以软件为核心定义数据中心,是指在用一套单位设备中不仅仅具备计算、网络、存储和服务器虚拟化等资源和技术,而且还包括缓存加速、重复数据删除、在线数据压缩、备份软件、快照技术等元素,而多节点可以通过网络联接起来,实现规模化的无缝横向扩展,形成统一的资源池。
2007年,HPE最早提出的超融合架构,意在把孤立的计算、存储和网络集成为一个统一平台进行管理。
它不仅能够缩短部署时间、降低运维难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此前企业在IT投入上的成本。
因此,超融合自诞生以来就得以快速发展,成为了企业级市场的新宠。
目前,中国的超融合市场虽然处于起步阶段,但发展持续升温,不仅有Nutanix等国际厂商争相入驻,还有本土众多的超融合解决方案也应运而生。
然而,当前市场的超融合设备,大多数只是在物理节点上集成了存储和计算资源,而缺少了网络部分的模式,只能算是半融合,就像是从宜家买家具一样,回家后还得重新组装,而真正的超融合应该是像哆啦A梦一样,从“兜”里掏出来就能用,将繁琐的安装部署过程极简化。
真正的超融合是什么超融合应该是一种整机柜交付的方式,更是一种产品形态,代表让企业IT基础设施开箱即用的用户体验,以及用户无需管理维护超融合机箱内设备的新型运维方式。
超融合还为“去TCP/IP”等技术革命提供了一个改革特区。
在超融合一体机中,舍弃了效率低下的传统以太网和TCP/IP协议,依靠速度更快的PCIe或者SAS总线,使得所有连接可以看成是系统内部互联,延迟与速度都有了更好的变现,整台设备就像一台计算机一样运转,从而免除了客户的组装环节。
超融合科技成果研究报告

超融合科技成果研究报告
摘要:
超融合科技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新兴技术,它融合了虚拟化、软件定义存储和网络等多种技术,通过共享计算、存储和网络资源实现高效的数据处理和管理。
本研究报告对超融合科技的发展现状和应用情况进行了调研和分析,并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一、超融合科技的定义和特点
超融合科技是一种将计算、存储和网络功能集成在一起的技术,它具有以下特点:高效的资源共享、灵活的扩展性、简化的管理和操作以及高度集成的软件定义功能。
二、超融合科技的发展现状
超融合科技自问世以来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市场规模逐年增长。
目前,超融合科技已得到广泛应用于各行业,包括金融、制造业、医疗等。
同时,超融合科技也取得了一定的技术突破,如软件定义存储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的进步。
三、超融合科技的应用情况
超融合科技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情况丰富多样。
在金融领域,超融合科技被用于构建高效的核心交易系统;在制造业中,超融合科技被用于物联网设备数据的处理和管理;在医疗领域,超融合科技被用于患者数据的集中管理。
四、超融合科技的前景展望
超融合科技在未来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随着云计算和大数据
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存储和计算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超融合科技将扮演重要角色。
未来,超融合科技有望进一步提升性能和效率,并在更多领域展开应用。
综上所述,超融合科技是一种以高效的资源共享、灵活的扩展性和简化的管理为特点的技术,目前已取得了显著的发展并在各行业中得到广泛应用。
超融合科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并有望提升性能和效率,为各行业带来更多实际应用的机会。
超融合行业市场调研报告

01
行业发展概述
Professional presentation template
01
行业定义
超融合基础架构(HCI)是一种软件定义的IT基础架构,将计算、存储、网络融合一体, 通过虚拟化平台将传统“硬件定义”系统所有资源池化,通过软件定义的手段实现控制 管理与底层硬件解耦。HCI用户可通过虚拟化平台对资源进行统一管理,并可便捷按需拓 展,仅需关注软件层面控制策略,不需管理底层硬件具体实现。HCI通过虚拟化管理程序 集成的软件实体,即虚拟化计算(hypervisor)、虚拟化存储(软件定义存储)和虚拟 化网络(软件定义网络),满足用户对IT基础设施的需求。HCI利用标准服务器(通常为 商用x86服务器)、万兆网络、SSD硬盘与HDD硬盘交付完整的IT基础设施,实现完整 的软件定义基础架构。超融合产品包括两大类:(1)超融合软件系统:部署在通用的x86服 务器上,实现软件定义存储+软件定义网络+信息化,满足传统三层架构功能,知名厂商 包括Nurtanix、VMware等;(2)超融合一体机:一体机可开箱即用,用户可对系统简 易进行扩容、维护,当前此类产品占市场超60%销售份额,是各大厂商主流产品。
数据量暴增与虚拟化趋势下超融合提供高可靠架构
在企业应用数据量的爆发下,企业服务器系统与存储系统需要不断扩容,传统IT架构 计算与存储分离的架构导致存储网络成为整个系统的性能瓶颈,传统IT架构利用率低 、管理复杂、不具备高可用性、难以实现横向线性扩展。在云计算与虚拟化的发展 浪潮下,基于传统IT架构发展的私有云系统加剧IT系统性能和管理压力,不断有云工 作负载因为成本或性能问题转回本地。而超融合系统提供分布式、易扩展的计算和 存储资源,多套单元设备可通过网络聚合,实现模块化的无缝横向扩展与对资源池 的便捷管理,可交付具有高性能、高可靠性、易运维的企业私有云。超融合的虚拟 化集群与分布式存储支持在线无缝扩展,有利于用户在资源和性能不足时,简易添 加超融合节点以实现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的扩展,满足企业业务拓展需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7年超融合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2 正文目录 一、企业数据中心进阶:3.0时代云数据中心来临 .................... 5 1.1、当前痛点:企业数据中心架构的虚拟化瓶颈已凸显............... 5 1.2、技术拐点:数据中心性能横向扩展成为关键,进入群雄并起的云计算时代................................................................ 6 1.3、产业爆发点:“商品化”的超融合架构,引领“企业数据中心”架构升级.................................................................. 9 二、详解“超融合”产业趋势:从存储架构升级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行业变迁彰显确定趋势................................................... 10 2.1、超融合之初:存储架构经历了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过程........ 11 2.2、超融合现状:融合“计算+存储”,Server SAN成存储主流趋势 ... 13 2.3、超融合未来发展:融合网络层之后,构建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最终目标................................................................. 15 2.4、行业规模快速成长、市场空间巨大;产业拐点已经到来.......... 16 三、产业各方积极布局,海外映射下看国内市场机遇................. 18 3.1、海外超融合领军企业:核心虚拟化公司、超融合新兴公司........ 18 3.2、国内主要参与者:服务器厂商、新兴技术型厂商................ 22 四、主要公司分析............................................... 26 4.1、中科曙光.................................................. 26 4.2、天玑科技.................................................. 27 4.3、创意信息.................................................. 29 五、风险提示................................................... 30
图表目录 3
图 1:当前2.0时代下数据中心的“计算虚拟化+集中存储”架构 ....... 5 图 2:虚拟化数据中心性能瓶颈凸显 ................................ 6 图 3:互联网厂商优化数据中心架构,实现性能的线性扩张 ............ 7 图 4:开源云平台: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推动云计算快速发展 ............ 7 图 5:VmWare:打造自动化的企业就绪型云计算基础架构 .............. 8 图 6:开源VS商业软件:各有优势,重点看企业业务需求 ............. 8 图 7:超融合:实现云数据中心单元开箱即用的“商品化”特点,免去配置、扩容的复杂性 .................................................... 9 图 8:数据中心架构发展历程:步入以超融合为基础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3.0时代 ........................................................... 10 图 9:超融合标杆厂商Nutanix:Server SAN架构,实现计算、存储的融合 ............................................................... 11 图 10:存储架构演变:DAS、NAS/SAN .............................. 12 图 11:DAS、NAS/SAN、Server SAN的存储架构演变.................. 13 图 12:超融合构建新时代企业数据中心 ............................ 14 图 13:超融合架构将在企业数据中心市场中大有作为 ................ 14 图 14: Wikibon 2016 预测:Server SAN势不可挡.................. 15 图 15:超融合最终形态:实现“计算、存储、网络”融合,实现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 16 图 16:超融合市场将飞速崛起:行业规模迅速扩大,天花板高 ........ 17 图 17:超融合颠覆千亿企业数据中心架构实现 ...................... 18 图 18:HCI加速VmWare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落地普及.......... 19 图 19:VmWare推进超融合架构的三种市场策略...................... 19 图 20:Nutanix:将独立的多层传统硬件通过软件融合并扩展 ......... 20 图 21:Nutanix:性能线性扩展、打造新时代数据中心平台 ........... 20 图 22:Nuntanix营收快速增长,掘金企业数据中心千亿美元市场(单位:百万美元) ..................................................... 21 图 23:Nutanix标杆客户持续确立................................. 22 图 24:软件定义数据中心趋势下,国内厂商获得弯道超车机遇 ........ 23 图 25:中科曙光打造“DELL+EMC+VmWare”的中国版本 ............... 24 图 26:华为在超融合核心技术方面具备全面的深厚积累 .............. 24 图 27:天玑数据作为新兴技术型厂商代表之一,已经构建迭代更新的产品体系 ........................................................... 26 4
图 28:云计算时代下实现IT全产业链布局,开启转型征程实现价值链延伸 ............................................................... 27 图 29:政务云卡位区域信息化机遇,掘金智慧城市巨大市场 .......... 27 图 30:公司数据库一体机、存储云平台、私有云平台全面布局,卡位企业数据中心升级机遇 ............................................... 28 图 31:进军客服云,初探企业SAAS服务成果显著 ................... 29 图 32:从基础架构升级到云运维、大数据平台,构建企业数据中心全面解决方案 ......................................................... 30 5
一、企业数据中心进阶:3.0时代云数据中心来临 1.1、当前痛点:企业数据中心架构的虚拟化瓶颈已凸显 企业数据中心当前处于虚拟化数据中心阶段。在1.0的数据中心时代下,企业数据中心通过计算、存储、网络等硬件的物理堆叠,由于计算/存储以及网络资源都是通过项目前期资源预估进行整体设计,其硬件架构一旦成型扩展性能差;同时项目初始阶段,访问量较小的情况下将导致前期所配置的计算以及内存资源出现较大的闲置。在2.0时代下,企业数据中心迎来虚拟化时代,通过“计算资源虚拟化+集中化存储”的架构,将计算、内存资源通过虚拟化的方式组成资源池,打破应用孤岛;将资源池按需分配给各种应用,实现计算效率以及内存利用率的提升。
图 1:当前2.0时代下数据中心的“计算虚拟化+集中存储”架构
在业务互联网化的新时代下,虚拟化数据中心性能瓶颈凸显:当前IT基础设施已经从企业的内部信息化支撑转型升级至业务支撑,业务互联网化的趋势明确。虚拟机的快速增长导致更高的存储访问需求,而集中式的存储架构在“计算”与“存储”之间存在明显的性能瓶;随着多样化业务的上线,存储相关的更多竖井化管理和配置、扩容复杂度将快速上升。传统虚拟化数据中心在互联网时代的冲击下,互联网企业率先遇到瓶颈,Google在业务不断扩张下率先遇到了数据中心2.0时代性能瓶颈的挑战;同时前期苏宁云商、12306等首次上线的传统架 6
构均面临同样的困扰。 图 2:虚拟化数据中心性能瓶颈凸显
1.2、技术拐点:数据中心性能横向扩展成为关键,进入群雄并起的云计算时代
在当前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业务飞速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数据呈现大爆发;上层应用对于数据处理以及数据读写的实时性要求极高。因为性能瓶颈的存在,单纯存储模块的线性增加并不能实现整体数据中心架构的系统级线性扩容;互联网厂商率先遇到数据中心的性能瓶颈,同时也率先通过架构优化实现数据中心性能的横向线性扩张,由此数据中心架构向“云计算”时代转变。 7
图 3:互联网厂商优化数据中心架构,实现性能的线性扩张 “开源软件”与“商业软件”成为企业数据中心在向云时代转型的两种路径。云计算时代下,涌现出诸多开源软件,比如云计算管理平台Openstack、开源虚拟化解决方案KVM、分布式存储平台Ceph等,企业客户可以基于开源项目的良好兼容性搭建自己的云数据中心架构,比如构建“Openstack+Ceph”的分布式存储的云架构系统,形成数据中心性能的弹性扩张;而“商业软件”方面以VmWare为代表,其逐步扩展产品线,由计算虚拟化拓展至存储、网络虚拟化,并提供一整套的软件定义数据中心(SDDC)的云计算基础架构。
图 4:开源云平台:作为基础技术支撑推动云计算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