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来源及类型

合集下载

成语起源

成语起源
三、寓言传说。源自寓言传说的成语,往往含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如“愚公移山”——记述愚公率领子孙要移走家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作为成语,用来比喻做事有顽强的毅力,不怕困难,坚持到底。
此外,有的成语来源于谚语俗语、名言警句等。源自俗语的,如“亡羊补牢”——《战国策.楚策》:“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源自名言的如“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再如“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用来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同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如“吹毛求疵”、“后来居上”、“一刻千金”、“轻车熟路”、“循循善诱”“当仁不让”“出类拔萃”等等。
<2>来源于人民群众的口语
这种成语在群众口头上普遍运用,广为流传,浅显、通俗,接近口语,生活气息很浓,例如
例如:“狼子野心”最初见于《左传&S226;宣四年)):春秋时,楚人子良生子越椒,其貌如虎,哭声似狼。子良之兄子文认为是不祥之兆,留着他将来必定使敖氏灭族。他说:“谚曰:‘狼予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xù)乎!”意恩是,这小子是狼,怎可养大他呢! 后来越椒长大,果然发动叛乱,以致全家被杀绝。这里的“谚曰”也说明“狼予野心”早在《左传》以前就存在了。
汉语言中成语数目众多,来源纷杂。但大体来说,有两个方面。一是来自有案可稽的书面,如历史故事、寓言故事、小说诗歌、典籍文章等,这类成语大多是文言成语,书面色彩较浓,显得庄重、典雅;一是来自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这类成语生活气息浓郁,大多通俗易懂,为人民所喜爱。下面就对成语的不同来源做简单的说明。

《中华成语千字文》下全文及白话解释

《中华成语千字文》下全文及白话解释

《中华成语千字文》下全文及白话解释
摘要:
一、成语出处与简介
二、成语详细解释与白话诠释
三、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成语的传统文化内涵
五、总结与启示
正文:
一、成语的来源及作用
成语是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表达方式,它通常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成语来源于古代文献、历史故事、寓言和民间传说等,是人们总结经验、表达观点、传授道德观念的重要工具。

二、成语中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1.历史背景:许多成语都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和故事,如“破釜沉舟”描绘了项羽在楚汉战争中英勇奋战的场景。

2.文化内涵:成语蕴含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如“诚实守信”、“仁爱待人”等,为我们提供了行为准则和价值取向。

三、成语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1.沟通交流:成语可以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提高沟通效果。

2.寓教于乐:通过成语故事,我们可以向他人传递道理,启发思考。

3.批判时弊:运用成语讽刺和揭露社会不良现象,如“舌尖上的浪费”。

四、如何更好地学习和运用成语
1.积累:多读书、看电影、听故事,增加成语储备。

2.理解:了解成语的来源、含义和用法,深入挖掘其文化内涵。

3.运用: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尽量用成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五、总结与启示
成语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我们应当珍惜并传承。

通过学习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培养自己的道德品质。

同时,掌握成语运用技巧,能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多彩。

四字成语来历什么

四字成语来历什么

四字成语来历什么由来成语一共有5万多条,其中96%为四字格式,也有三字、五字、六字、七字以上的成语.如“五十步笑百步”、“闭门羹”、“莫须有”、“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等.成语一般用四个字,这大概是因为四字容易上口.如我国古代的诗歌总集《诗经》,就以四字句为多,古代历史《尚书》,其中四字句也有一些.后来初学读的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其中后两种即全为四字句.《四言杂字》《龙文鞭影》初、二、三集,都是四言.这虽然是训蒙书,也足以说明四字句之为人所喜爱、所乐诵.古人有些话,本来够得上警句,可以成为成语.只是因为改变为四字,比较麻烦,也就只好把它放弃,作为引导语来用.例如"宋朝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意思很好,但因字数较多的关系,就没能形成成语,我们只能视为警句,有时可以引入文章.而如"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就容易说,容易记,便可以成为成语.而同在《岳阳楼记》中的一句"百废俱兴",因为是四个字,所以就成了成语.。

所谓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充分体现了汉语的博大精深.它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词的语言单位.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特点:①结构的相对定型性.②意义的整体性.③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④形成的历史性.⑤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来源:①历史故事.②寓言故事.③神话或其他传说.④古典文学作品.成语,chénɡyǔ,idioms(周祖谟)语言词汇中的一部分定型的词组或短句.汉语成语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例如:言简意赅勇往直前相反相成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经年累月千钧一发缘木求鱼削足适履七手八脚细大不捐坐井观天成语有很大一部分是从古代相承沿用下来的,在用词方面往往不同于现代汉语.其中有古书上的成句,也有从古人文章中压缩而成的词组,还有来自人民口里常说的习用语.有些意义从字面上可以理解,有些从字面上就不易理解,特别是典故性的.如“汗牛充栋”、“虎踞龙蟠”、“东山再起”、“草木皆兵”之类,在汉语成语里占有一定的比例.汉语历史悠久,成语特别多,这也是汉语的一个特点.成语是一种现成的话,跟习用语、谚语相近,但是也略有区别.最主要的一点是习用语和谚语是口语性质的,成语大都出自书面,属于文语性质的.其次在语言形式上,成语几乎都是约定俗成的四字结构,字面不能随意更换,而习用语和谚语总是松散一些,可多可少,不限于四个字.例如“快刀斩乱麻”、“九牛二虎之力”、“驴唇不对马嘴”、“前怕狼,后怕虎”,这是常说的习用语;“百闻不如一见”、“真金不怕火炼”、“有志者事竟成”、“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这是一些经验之谈,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属于谚语一类.成语跟习用语、谚语是不一样的.成语大都有一定的出处.如“狐假虎威”出于《战国策·楚策》,“鹬蚌相争”出于《燕策》,“画蛇添足”出于《齐策》,“刻舟求剑”出于《吕氏春秋·察今》,“自相矛盾”出于《韩非子·难势》,都是古代的寓言.如“完璧归赵”出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破釜沉舟”出于《史记·项羽本纪》,“草木皆兵”出于《晋书·苻坚载记》,“一箭双雕”出于《北史·长孙晟传》,“口蜜腹剑”出于《唐书·李林甫传》,都是历史上的故事.至于截取古书的文句用为四字成语的更为普遍.如“有条不紊”取自《尚书·盘庚》“若纲在纲,有条而不紊”,“举一反三”取自《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痛心疾首”取自《左传》成公十三年“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分庭抗礼”取自《庄子·渔父》“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未尝不分庭抗礼”,“奴颜婢膝”取自晋代葛洪《抱朴子·交际》“以岳峙独立者为涩吝疏拙,以奴颜婢膝者为晓解当世”,“胸有成竹”取自宋代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其他采用古人文章成句的也为数很多.如“忧心忡忡”出自《诗经·召南·草虫》,“外强中干”出自《左传》僖公十五年,“以逸待劳”出自《孙子·军争》,“水落石出”出自苏轼《后赤壁赋》,“萍水相逢”出自唐代王勃《滕王阁序》,“牢不可破”出自唐代韩愈《平淮西碑》.在人民口里常说的一些四字习用语也可以归入成语里来.如“咬文嚼字”、“拖泥带水”、“阳奉阴违”、“不三不四”、“心直口快”之类,与成语的结构相同.在成语中也有些是接受外来文化而出现的.如“天花乱坠”、“当头棒喝”、“不可思议”、“不二法门”都是.成语一般都是四字格式,不是四字的较少.如“五十步笑百步”、“欲速则不达”、“醉翁之意不在酒”.成语一般所以用四个字,这与汉语本身句法结构和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有关系.四字的语法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主谓式:名副其实、盛气凌人、杞人忧天、胸有成竹;动宾式:好为人师、莫名其妙、视为畏途;联合主谓式:天翻地覆、水落石出、手舞足蹈;联合动宾式:知己知彼、养精蓄锐、防微杜渐、发号施令;联合名词式:粗心大意、南辕北辙、镜花水月;联合动词式:突飞猛进、勇往直前;动补式:逍遥法外、问道于盲;兼语式:以邻为壑、令人生畏.成语的结构是多种多样的,上面只是简单举例的性质.成语在语言表达中有生动简洁、形象鲜明的作用.它的本身就有不少比喻和对比以及加重的措辞方法.如“阳奉阴违”、“外强中干”、“五光十色”、“一知半解”、“七嘴八舌”、“患得患失”、“不寒而栗”等各有妙用.所以文学家对成语的运用都非常注意.成语是表示一般概念的固定词组或句子,绝大部分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例如"空中楼阁""鼎鼎大名""青出于蓝""有声有色""欢天喜地"等都是四字成语.少于四字的成语,"如"敲门砖""莫须有""想当然"之类,多于四个字的如"桃李满天下""真金不怕火炼""心有余而力不足""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之类,在成语中都占绝对少数.成语跟专名、科学术语、谚语、歇后语、引语和由四个字组成的普通词组,从某些方面看来,。

成语的类型

成语的类型

成语是汉语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语言形式,由四个汉字组成,具有固定的词序和含义。

按照来源、结构、用途等不同角度,可以将成语分为以下几类: 1. 原典成语:来源于文献、史书、典籍等,具有较高的文化内涵。

2. 派生成语:由原典成语演变而来,具有更为广泛的应用范围。

3. 现代新成语:随着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发展而产生的新型成语。

4. 形容词语:用来形容人或事物的特征或状态的成语。

5. 动词词语:表示动作或行为的成语。

6. 名词词语:表示人、物、地点等的成语。

7. 成语典故:成语背后的故事或典故。

8. 成语谚语:常用的成语或谚语,具有一定的民间智慧和哲理。

9. 成语俚语:俗语、俚语中常用的成语。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
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化的发展。

起初,古人没有书面文字,只能依靠口头传播来保存和传承知识和智慧。

由于古人的观察和思考,一些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被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成语。

成语的起源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来源:
1. 原生成语:一部分成语是从古代的民间谚语、口头传说和民间故事中演化而来的,这些成语反映了古人从生活中总结出来的智慧和道德观念。

例如,《史记·张耳陈余列传》中就有“没
齿难忘”的故事,被后人引申为“铭记在心,永不忘记”的意思。

2. 文学成语: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文章等文学作品时,通过巧妙运用语言,创造了许多有特殊含义的词语,后来这些词语逐渐被固定为成语。

这些成语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例如,"身世淹淹"就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长至论》。

3. 典故成语:一些成语源于古代典籍中的故事和典故,这些故事和典故讲述了古人的智慧和经验,并通过口口相传的方式作为教育材料广泛传播。

这些成语通常有着明确的寓意和教育意义,成为人们共同的文化语汇。

例如,《左传》中的“杯弓蛇影”,后来被引申为“杞人忧天”,形容人多疑或过分担心。

总之,成语的起源多源于古代人们的生活、文学创作和典籍故事等方面,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和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汉语成语的来源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神话传说,如夸父追日、精卫填海;二是寓言故事,如刻舟求剑、狐假虎威;三是历史典故,如负荆请罪、破釜沉舟;四是文人作品,如老骥伏枥、青出于蓝;五是外来文化,如功德无量、火中取栗. 【解释】:偷取炉中烤熟的栗子。

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

【出自】:十七世纪法国寓言诗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与猫“载:猴子骗猫取火中栗子,栗子让猴子吃了,猫却把脚上的毛烧掉了。

【例如】:我们目前自顾不暇,成功不来就是天主保佑了,我们还好去惹他么。

我们不能为别人~。

◎郭沫假设“成功“第五章【近义词】:代人受过、为人作嫁【反义词】:坐享其成【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定语;比喻受人利用,冒险出力却一无所得构造关系:1.主谓关系2.并列关系3.动宾关系4.偏正关系5.补充关系请按上面的来源分类以下成语:1画龙点睛2 图穷匕见 3三顾茅庐4 不耻下问 5举一反三6任重道远7 春风得意8一帆风顺 9纸上谈兵 10朝三暮四 11空中楼阁 12集思广益 13逃之夭夭14 锦上添花15想入非非 16落井下石17中流砥柱 18可歌可泣 19天衣无缝 20百感交集21 痛改前非22画饼充饥 23哗众取宠24 战无不胜一扫而光 25孤芳自赏 26居心叵测 27放虎归山 28循规蹈矩29恨铁不成钢 30自欺欺人 31语重心长宁左勿右32 水深炽热1、神话传说:19天衣无缝,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

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么毛病,没有一点破绽。

也比喻诗文浑然一体,没有雕琢的痕迹。

出处五代·前蜀·牛峤“灵怪录·郭翰“:“天衣本非针线为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补语;含褒义;指周密完善。

2、历史典故:1画龙点睛〔原形容南北朝画家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容生动有力。

唐·彦远“历代名画记·僧繇“:僧繇于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于壁,不点睛。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的特点、来源

成语的特点、来源成语:即长期以来形成的形式上像短语或小句但有了定型的语言备用单位。

1、特点:结构的稳固性,不可改动,如:背信弃义、移风易俗。

意义的整体性,并非字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特定的、不可分割的完整意义。

如:胸有成竹、三人成虎、水中捞月、快马加鞭、得寸进尺、斩草除根、下落不明、口耳相传、心如刀割、不义之财。

古代神话寓言,如:八仙过海、精卫填海、开天辟地、夸父追日、女娲补天、叶公好龙、愚公移山、朝三暮四、黔驴技穷、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刻舟求剑。

历史故事,如:负荆请罪、卧薪尝胆、破镜重圆、请君入瓮、闻鸡起舞、望梅止渴、四面楚歌、曲高和寡、举案齐眉、东山再起、败军之将、韩信将兵。

古代典籍、诗文,如:文质彬彬《论语·雍也》、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切磋琢磨《诗经·卫风》、闻过则喜《孟子·公孙丑》、洋洋大观《庄子·天地》。

群众的口头语言,如:狼子野心《左传·宣公四年》、敝帚自珍《典论·论文》、唇亡齿寒《左传·僖公五年》、一干二净、三长两短、拐弯抹角、分秒必争、爱财如命、安家落户、白纸黑字、百年大计、人山人海、指手画脚、直来直去、大男大女。

3、作用:恰当运用成语,可以使文章言简意赅,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愚公移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使文章生动形象,如:“掩耳盗铃”喻自欺欺人、“口蜜腹剑”喻嘴甜心狠、“异想天开”喻想法不切实际、“千言万语”喻话语很多。

能够协调句式,增强节奏感,如: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

华而不实,脆而不坚。

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

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

——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附录一:成语中易写错的字(括号中为正确)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乌和之众(合)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退化变质(蜕)文过是非(饰)无耻滥言(澜)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心浮气燥(躁)形消骨立(销)修茸一新(葺)修养生息(休)宣宾夺主(喧)诩诩如生(栩)暇思迩想(遐)一张一驰(弛)一愁莫展(筹)言简意该(赅)挺而走险(铤)叹为观只(止)世外桃园(源)如法泡制(炮)磬竹难书(罄)轻歌漫舞(曼)前踞后恭(倨)迫不急待(及)破斧沉舟(釜)披星带月(戴)披肝历胆(沥)篷筚生辉(蓬)沤心沥血(呕)奴颜卑膝(婢)弄巧成绌(拙)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白璧无暇(瑕)别出新裁(心)病入膏盲(肓)并行不背(悖)不加思索(假)草管人命(菅)层峦迭嶂(叠)缠绵悱测(恻)陈词烂调(滥)穿流不息(川)惮精竭虑(殚)耳儒目染(濡)飞扬拔扈(跋)愤发图强(奋)蜂涌而至(拥)斧底抽薪(釜)富丽堂黄(皇)肝脑途地(涂)感人肺腹(腑)膏梁子弟(粱)功亏一匮(篑)鬼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汗流夹背(浃)好高鹜远(骛)和霭可亲(蔼)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涣然一新(焕)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坚如盘石(磐)金榜提名(题)金壁辉煌(碧)精神焕散(涣)苦心孤旨(诣)口干舌躁(燥) 烂竽充数(滥)离经判道(叛)礼上往来(尚)历兵秣马(厉)历精图治(励)缭原烈火(燎)留芳百世(流)流言非语(蜚)龙盘虎据(踞)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貌和神离(合)美玉无暇(瑕)明辩是非(辨)名列前矛(茅)明火直仗(执)名记不忘(铭)摸糊不清(模)莫不关心(漠)默守成规(墨)目不交捷(睫)脑羞成怒(恼)凤冠霞佩(帔)振人心魄(震)民生凋弊(敝)不温不火(瘟)坐想其成(享)前扑后继(仆)兵慌马乱(荒)融汇贯通(会)巾国英雄(帼)日新月益(异)背景离乡(井)如洪气势(虹)空空如野(也)淋漓尽至(致)蛋丸之地(弹)怨天由人(尤)无可非异(议)洁然一身(孑)直言不诲(讳)锋芒必露(毕)故名思义(顾)相反相承(成)事得其反(适)劳役结合(逸)占了上峰(风)包罗万项(象)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状)道貌暗然(岸)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不可就药(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争争日上(蒸)功不可抹(没)致关重要(至)应辨能力(变)珊珊来迟(姗)人至义尽(仁)义气用事(意)余勇可估(贾)永保青年(葆)举旗不定(棋)无则加免(勉)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辛辛学子(莘)腆不知耻(恬)彼彼皆是(比)苇编三绝(韦)百孔千窗(疮)炉火纯清(青)自名得意(鸣) 胜气凌人(盛) 一本万历(利)势均利敌(力)悬梁刺骨(股)名思苦想(冥)珠丝马迹(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一獗不振(蹶)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精兵减政(简)委屈求全(曲)棉里藏针(绵)合盘托出(和)举止安祥(详)大名顶顶(鼎)立案侦察(查)勾通南北(沟)纷至踏来(沓)以老卖老(依)口密腹箭(剑)山青水秀(清)不及不离(即)一泄千里(泻)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卑躬曲膝(屈)岂人忧天(杞)吊以轻心(掉)震聋发聩(振)惩前必后(毖)坐地分脏(赃)装黄门面(潢璜)。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表达方式,通过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出丰富的含义。

在汉语中,有许多成语来自历史典故,这些成语既是文化的精髓和智慧的结晶,又是一种重要的传统知识和文化遗产。

本文将从历史角度出发,介绍几个来自历史典故的成语。

一、画蛇添足这个成语最初来自于古代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邯郸城内。

有一个画蛇的人,画得十分惟妙惟肖,但是他却在勾勒蛇的腰部时,突然发现蛇已经完整,他为了增加画的难度,竟然在蛇的脚上添加了一些图案。

结果,这幅画虽然十分精美,但是却失去了原本的意义和价值。

后来,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不必要的努力,或者自讨苦吃的行为。

二、落井下石这个成语也来自战国时期,故事发生在秦襄王即位之后不久。

当时,一个名叫邓析的小官员被流放远方,在路上他偶然发现一只蛤蟆掉到了井里,邓析心思机灵,特地将一块石头扔进井里,结果将蛤蟆打了死。

邓析这样的行为是出于报复心理,他曾经替反对秦襄王的官员说话,结果被秦朝专政,这次他趁机报复。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恶意攻击,趁人不备,落井下石的卑劣行径。

三、弄巧成拙这个成语的故事来自于《庄子》的《逍遥游》中。

故事讲述了墨子和庄子一起去垂钓,而其中墨子为了防止鱼跑掉,动了一些心思。

他采用细绳绕钩的方法,结果鱼咬上勾后,墨子拉得太紧,细绳绕钩使鱼脊椎折断,无法再利用,得不偿失。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在处理事物时,过于追求巧妙而导致事与愿违,最终害了自己。

四、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当时鲁国的乐师仅有三个人,但是参加宴会的时候必须配备五个乐师。

于是官方通过招揽一些素质相对较差的人,来满足凑够五个的规定。

这些人并没有真正的音乐才华,他们只是学习了一些表面功夫,因此在演奏时,他们往往会弹的很差,影响了其他演奏者。

这个故事被用来比喻靠人数来凑数,而非靠才华博得青睐的做法。

五、四面楚歌这个成语出自历史上著名的战争——楚汉战争。

当时楚国被汉国包围,四面都是敌军,楚国的军队被迫在艰苦的环境下奋勇抗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关于成语的来源(小学生应该了解的)应从这几方面入手:1,寓言成语,如杞人忧天,愚公移山,(主要出现在我国古代文献,如《庄子》井底之蛙,《列子》愚公移山,《韩非子》滥竽充数,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等)2神话传说中的成语,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海市蜃楼,天衣无缝,牛郎织女等3历史故事成语,汉语成语中,来源于历史事件名人传闻佚事的有很大的比例,如《左传》《史记》《后汉书》有许多著名战争或历史事件概括而来的成语,如草木皆兵,完璧归赵,纸上谈兵,破釜沉舟,指鹿为马,这类成语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主人公,考试会考到,(后面有专门练习)4 名言警句成语(可做了解)如,自强不息,天行健君子一自强不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切磋琢磨,5 来源于宗教的成语:(佛)立地成佛,借花献佛,降龙伏虎,当头棒喝,(道)鸡犬升天点石成金,灵丹妙药,脱胎换骨,长生不老6来源于民谚俗语的:投鼠忌器,唇亡齿寒,城门失火,秧及鱼池二、从构词形式分析及内容特点分,1 最普通的格式是上下两截用对对子的办法,联在一起,如远走高飞,四分五裂低三下四惊心动魄2数字成语从一到十到百千万(含有夸张性)关于二打头的补充如下“二分明月二三其德二桃杀三士二姓之好,不二法门,接二连三一石二鸟天无二日心不二用”3重叠成语,(1)AABB式大都是形容词和动词的重叠:郁郁葱葱战战兢兢吞吞吐吐(2)ABAC式间隔式的重叠成语1、3 字重叠2、4 同义近义或反义相关的词善始善终戒骄戒燥(3 )AABC 式首字重叠对后面的词语起修饰限制的作用:蒸蒸日上欣欣向荣滔滔不绝摇摇欲坠(4)ABCC式后面两字重叠对前面的陈述与说明,如文质彬彬得意洋洋威风凛凛生气勃勃(5)其他重叠成语数量不多仅列举ABCB心服口服以牙还牙倚老卖老微乎其微ABBC不了了之4成语中的近义词与反义词反义词深入浅出前俯后仰舍近求远、前仰后合、前俯后仰、大同小异近义词甜言蜜语想方设法胡思乱想、争分夺秒、翻山越岭、奇形怪状5成语中的修辞(1)比喻如鱼得水如胶似漆稳如泰山似水流年固若金汤(2)夸张度日如年归心似箭一日千里日里万机闻风丧胆天崩地裂云消雾散雾里看花冰清玉洁(3)借代汗马功劳巾帼须眉(了解)三个字的成语鸿门宴安乐窝铁公鸡冷不丁6 容易写错的成语换然一新(焕)变本加利(厉)再接再励(厉)不记其数(计)走头无路(投)汗流夹背(浃)挤挤一堂(济)鬼计多端(诡)轻歌慢(曼)舞来势凶凶(汹汹)免为其难(勉)弱不经风(禁)舍生取(身)义奋不顾生(身)名落深山(孙)迫不急待(及)山青水秀(清)随声附合(和)永往直前(勇)仗义直言(执)星罗其布(棋)名符其实(副)如火如茶(荼)半徒而废(途)惹事生非(是)7、生肖成语(动物成语)鼠目寸光牛刀小试虎口余生兔死狐悲龙飞凤舞画蛇添足老马识途亡羊补牢闻鸡起舞狗仗人势猴年马月8、成语中的人体知识:心想事成三头六臂9、成语中的花草树木;桃红柳绿10、成语中的颜色红颜薄命灯红酒绿赤胆忠心青红皂白黄粱美梦洁白无暇万紫千红11、成语中的天文气象知识(天文)天长地久日新月异天经地义月落星沉大步流星(气象风雨雷电云雾冰雪)风尘仆仆雨过天晴雷厉风行电闪雷鸣12、成语中的广告应用(活用成语)1一毛不拔(某牙刷广告)2臭名远扬香飘万里(某臭豆腐广告)3停电24小时依旧冷若冰霜(上海某冰箱广告)4闲妻良母(台湾海龙洗衣机的广告)5 一笔勾销(某涂改笔广告)6千军万马难抵名笔一挥(派克金笔广告)7默默无“蚊”的奉献(某电蚊香广告)8金狮牌自行车(乐在骑中)13、成语中的人物主角()四面楚歌初出茅庐入木三分煮豆燃萁破釜沉舟纸上谈兵背水一战指鹿为马围魏救赵草船借箭完璧归赵卧薪尝胆负荆请罪毛遂自荐闻鸡起舞三顾茅庐望梅止渴图穷匕见14、含“手”的成语形容极为兴奋:手舞足蹈形容情谊深如兄弟:情同手足形容医术高明:妙手回春形容做事机警、敏捷:眼疾手快形容重归于好:握手言和形容心思灵敏、手艺精巧:心灵手巧形容十分喜爱:爱不释手形容技艺娴熟或做事顺手:手到擒拿15、祝福老人:长命百岁、寿比南山、长命富贵进步:更进一竿、更上一层楼生意:日升月恒、金玉满堂鼓励:再接再厉、坚持不懈其它:心想事成、一帆风顺、一路顺风、万事大吉、万事亨通【联句成段记成语】:那里风和日丽,山青水秀叫人留恋忘返;那里姹紫嫣红,奇花异草叫人目不暇接;那里生机勃勃,珍禽异兽叫人耳目一新;那里还有至理名言,读了让人受益匪浅。

【描写人物神态的词】:垂头丧气没精打采愁眉苦脸大惊失色漫不经心神采奕奕眉飞色舞昂首挺胸炯炯有神惊慌失措【描写人物品质的词】:肝胆相照忠贞不渝誓死不二威武不屈贪生怕死厚颜无耻永垂不朽奋不顾身舍己为人坚强不屈赤胆忠心不屈不挠克己奉公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见利忘义顶天立地豁达大度兢兢业业卖国求荣恬不知耻舍生忘死【描写学习的词】:只争朝夕自强不息笨鸟先飞闻鸡起舞学无止境学而不厌真才实学好学不倦不学无术披荆斩棘力争上游勤学好问发奋图强废寝忘食争分夺秒孜孜不倦全力以赴不甘示弱【描写谦虚的词】:不骄不躁大智若愚功成不居戒骄戒躁洗耳恭听谨言慎行自知之明虚怀若谷【描写骄傲的词】:班门弄斧孤芳自赏居功自傲目空一切目中无人自鸣得意自命不凡恃才傲物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唯我独尊自高自大【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词】:忐忑不安心惊肉跳心神不安心猿意马心慌意乱心急如焚七上八下【描写人的语言】:豪言壮语夸夸其谈花言巧语口若悬河对答如流滔滔不绝谈笑风生高谈阔论【描写人容貌体态的词】:卓约多姿其貌不扬蓬头垢面瘦骨嶙嶙闭花羞月沉鱼落雁出水芙蓉明眸皓齿美如冠玉容光焕发落落大方倾国倾城国色天香鹤发童颜眉清目秀和蔼可亲弱不禁风大腹便便心慈面善张牙舞爪愁眉苦脸冰清玉洁雍容华贵面黄肌瘦如花似玉文质彬彬威风凛凛虎背熊腰老态龙钟【描写说的词】:闲言碎语绘声绘色对答如流自圆其说大言不惭娓娓动听直言不讳无所顾忌拐弯抹角故弄玄虚侃侃而谈振振有词肆无忌惮唠唠叨叨滔滔不绝虚情假意推心置腹旁敲侧击喋喋不休慢条斯理含糊其辞【描写高兴的词】:喜上眉梢喜从天降谈笑风生笑容可掬兴高采烈眉开眼笑喜笑颜开相视而笑捧腹大笑眉飞色舞手舞足蹈如获至宝【描写友情的词】:促膝谈心情深似海拔刀相助海誓山盟心心相印风雨同舟亲密无间推心置腹肝胆相照情同手足志同道合同甘共苦关怀备至盛情款待荣辱与共【与写作有关的】:(1)带数字的成语。

①“一”字开头的②“二字开头的一五一十二话不说一分为二二人同心一目了然二虎相斗一丝不苟二龙戏珠一团和气二八女郎③“三”字开头的④“四”字开头的三五成群四面八方三更半夜四舍五入三令五申四体不勤三心二意四海为家三言两语四通八达⑤“五”字开头的⑥“六”字开头的五花八门六月飞霜五光十色六亲不认五谷丰登六神无主五彩缤纷六朝金粉五味俱全六韬三略⑦“七”字开头的⑧“八”字开头的七嘴八舌八仙过海七零八落八面玲珑七窍生烟八面见光七手八脚八音齐奏七言八语八病九痛⑨“九”字开头的⑩“十”字开头的九霄云外十万火急九死一生十拿九稳九天揽月十指连心九九归一十全十美九流三教十载寒窗“百”字开头的“千”字开头的:百折不挠千人一面百年大计千家万户百花齐放千方百计百发百中千军万马百炼成钢千变万化“万”字开头的:带“千、万”字的万无一失千言万语万马奔腾千秋万代万水千山千变万化万古长青千真万确万事大吉千军万马(2)带常用字的成语例:①带“人”字的人才济济助人为乐好为人师人山人海任人为贤不近人情人之常情引人入胜舍己为人人定胜天成人之美以理服人人欢马叫诲人不倦平易近人(此类有200多个)②带“天”字的天长地久人定胜天翻天覆地天伦之乐无法无天谢天谢地天昏地暗欢天喜地惊天动地天理良心冰天雪地顶天立地天府之国铺天盖地改天换地③带“不”字的不足为奇赞不绝口攻无不克不计其数微不足道战无不胜不劳而获奋不顾身出其不意不由自主身不由己言行不一不远万里漫不经心一尘不染④带“而”字的公而忘私挺身而出不谋而合视而不见扬长而去半途而废华而不实不约而同知难而进学而不厌乘虚而入不欢而散望而生畏量力而行适可而止⑤带“之”字的(以下两类就有300多个)持之以恒无价之宝总而言之言之有理井底之蛙取而代之置之度外千里之行敬而远之来之不易不义之财兼而有之当之无愧小人之心等而下之⑥带“如”字的如饥似渴称心如意坚如磐石如获至宝心急如火了如指掌如闻其声表里如一势如破竹如鱼得水度日如年心如刀割如临大敌一见如故恰如其分(3)带动物名称的成语:鸦雀无声守株待兔千军万马莺歌燕舞惊弓之鸟叶公好龙龙腾虎跃井底之蛙一丘之貉牛鬼蛇神瓮中之鳖盲人摸象狼狈为奸打草惊蛇太公钓鱼(4)带同义词的成语歌功颂德移风易俗左顾右盼山穷水尽冥思苦想胡思乱想呼风唤雨足智多谋察颜观色鸣冤叫屈(5)带反义词的成语以少胜多公而忘私忆苦思甜去伪存真扬长避短大公无私声东击西推陈出新口是心非因小失大(6)还有一类结构特殊的成语不是四个字组成的,是由上下两部分构成的,或上三字,下三字;或上四字,下四字;或上五字,下五字;也有上七字,下七字的。

这类成语其实大多数是脍炙人口的诗句民谚,有的广为流传,成了人们的熟语。

例:①吃一堑,长一智。

②听其言,观其行。

③求大同,存小异。

④雷声大,雨点小。

⑤挂羊头,卖狗肉。

⑥前怕狼,后怕虎。

⑦既来之,则安之。

⑧言必信,行必果。

例:①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②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⑤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⑦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⑧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⑨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⑩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例:①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③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④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