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济宁市水稻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解析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与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解析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与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

解析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与提高产量的技术措施【摘要】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无法离开农业生产的。

正因为如此,我国高度重视农业的发展。

济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是山东省的重要农业生产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加强对其农作物的栽培管理,进一步完善其农作物生产技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关键词】农作物;产量;措施;整地0.引言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支撑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与此同时,农业也是保证我国人民生存的重要基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是根本无法离开农业生产的。

作为重要的农作物生产区,山东省为我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非常突出的贡献。

济宁市是山东省重要的作物产区,其在山东省的农业生产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也正因为如此,进一步强化济宁市的农业管理,重视对该地区的农作物栽培管理并完善其生产技术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本文就对济宁市的农作物栽培管理的现状进行论述,并以此来提出提高其产量技术的措施。

1.济宁市农作物栽培管理现状分析目前,山东省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为我国农业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济宁市作为山东省最重要的农作物产区,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济宁市的地理区位优势明显,这里可以种植多种重要的农作物,像小麦、玉米、水稻以及大豆等,都在我国作物生产中占据着非常大的比重。

不仅如此,济宁市非常重视农作物栽培的管理,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机械化水平,经过不断的发展完善,济宁市的农作物种植面积逐步增大,单产也越来越高,其综合生产能力是山东省当之无愧的第一,为山东省农业发展乃至我国农业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随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济宁市及其周边地区更加重视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其在对农作物的栽培管理中非常注重科学管理,以此来带来单产面积提升的目标,同时还十分重视挖掘农作物的高产潜能,并进行相应的技术研发。

不仅如此,济宁市还非常重视对农作物的优质以及高效生产技术领域的开发。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2014年全国及各省(市、区)粮食及水稻播种面积和产量
34;#$%&'()*+,-$./0123456
.
`a
$d
)* [\]^ -bc bc [\]^ -bc
!_ !"#" !_ 0" !123!"#" !_ !"#" !_ 0"
+,-. $$%#&#'#(% (*%&*#)( -%+.- +%*+*)// #*%(-*)&
+*()&& $%-+,), -%**# #*#)(# $%$(()$
AI
+/),* $.()( ,%&+( +$)## $--),
LM
##,)#- $%$,,)- -%$*, (.)/& -*+)#
NO
(,()&, +%+&,)/ -%#$. $//)$. $%-#()-
PQ
+$+)., $%$+.)- +%(#. (.)#* ,*+)#
!"#$%&'()*+,-./012345
IE6VV7E8$FV_FX
!"#$%&'& () *$'+,-. /.&(012.& 3-'$'4,-'(" 5))'2'."2% () 6,-. 7(8'"9 /'2. '" :'"%,"9 ;1.,
!"#$ %&'( )*$+ ),&-,&( ./ ),&0&1( 23 .4&56'7( )*$+ 8&96,49( :./$ ;9&,6'7 !8&'<9'7 #=9>1?< 6@ #7A&=45B4A95 )=&1'=1C( 8&'<9'7( .1'9' DEFGGG( ;,&'9H ICB 94B,6AJ >49'KLIEMN=6?" !<&-1,2-J %9C1> 6' 756K95 C659A A9>&9B&6'O >9&5< 9P1A971 B1?Q1A9B4A1C 9'> A9&'@955 &' A&=1 7A6RB, Q1A&6> >4A&'7 B,1 Q9CB MG <19AC !ISTI UVGIG" &' 8&'<9'7 ;&B<( B,1 <&15> 6@ W XGG Y7Z,?V( 4C&'7 B,1 QA1>1=1CC6AC[ A1C19A=, =5&?9B1 A1C64A=1 4B&5&-9B&6' 9'95<C&C ?1B,6>O B,1 =5&?9B1 A1C64A=1 4B&5&-9B&6' R1A1 =95=459B1> 9@B1A >159<1> C6R&'7 6@ A&=1\ ],1 A1C45BC C,6R1> B,9B B,1 4B&5&-9B&6' 1@@&=&1'=< 6@ C659A 1'1A7< &'=A19C1> K< GNGM Q1A=1'B971 Q6&'BO B,1 4B&5&-9B&6' 1@@&=&1'=< 6@ B,1A?95 1'1A7< &'=A19C1> K< INWF^O 9'> B,1 4B&5&-9B&6' 1@@&=&1'=< 6@ QA1=&Q&B9B&6' &'=A19C1> K< IGNTX^ 9@B1A >159<1> C6R&'7 6@ A&=1 &' 8&'<9'7 ;&B<N =.% 8(1>&J A&=1H 59B1 C6R&'7H =5&?9B1 A1C64A=1 4B&5&-9B&6' 1@@&=&1'=<H 8&'<9'7 ;&B<

水稻生产调研调研报告范文

水稻生产调研调研报告范文

水稻生产调研调研报告范文水稻生产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意义水稻是中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

为了推动水稻生产的持续发展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了解当前水稻生产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次调研的目的在于全面了解水稻生产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为农业决策部门提供参考依据。

二、调研方法与过程1. 调研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以广泛了解水稻生产的实际情况。

2. 调研过程:- 首先,我们组织了一次调研前的会议,明确了调研的目标和任务,并进行了相关背景资料的收集和研究,为调研提供理论基础。

- 其次,我们制定了调研问卷,包括水稻种植的面积、品种选择、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情况、水稻耕种技术、病虫害防治等。

然后,我们在水稻种植区域随机选择了几个农户进行实地调研,填写问卷,并进行访谈,获取更多的信息。

- 最后,我们总结和分析了收集到的数据和信息,形成了本次调研报告。

三、调研结果1. 水稻种植面积:根据我们的调查,水稻种植面积在逐年下降,主要原因是土地流转和农业结构调整。

2. 品种选择:调研结果显示,高产稳产的水稻品种受到农户的普遍青睐,其中优良品种“越优416”被广泛种植。

3. 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情况:绝大多数农户都使用化肥和农药,过度的使用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和环境污染。

4. 水稻耕种技术:调研结果显示,水稻机械化程度较低,大多数农民仍然在使用传统的人工耕作方式,劳动强度大且效率低下。

5. 病虫害防治:农民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重视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的防治措施,导致病虫害的发生率较高,产量受到严重影响。

四、调研结论和建议1. 加大科技投入:加强水稻育种研究,培育更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优质品种。

推广种植适用的优良品种,提高水稻产量。

2. 优化农业结构:鼓励农民进行特色农业种植,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

引导部分水稻种植户转种其他作物,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生产效益。

3. 推广绿色耕种技术:引入水稻机械化技术,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

一亩水稻的种植成本和利润分析

一亩水稻的种植成本和利润分析

稻米产业是山东省鱼台县的特色农业产业。

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增加农民收入,鱼台县物价局工作人员近期对稻米产业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一)地理位置优越。

鱼台县位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界处,东濒我国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

地形平坦,平均海拔35米,境内年平均气温为13.7℃,最高年平均气温14.1℃,最低年平均气温13℃,空气年绝对湿度为16.3%。

境内土壤肥沃,光热充沛,四季分明,气候宜人,誉有“江北鱼米之乡”的美称。

县内水资源条件得天独厚,河道纵横,有大小河流17条,全长267公里,其中东西流向9条,南北流向8条,闻名世界的京杭大运河从东部穿流而过。

(二)种植历史悠久。

新中国成立后,鱼台县在治水的同时就开始种植水稻,1964年12月,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变水患为水利。

从1965年开始,县内大力推广临沂水稻栽培技术,当年实际栽种水稻35.35万亩。

1966年,全县水稻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水稻亩产由1963年的69斤提高到357斤。

如今,鱼台县水稻面积稳定在35万亩左右,“鱼台大米”已作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成了全国优质大米的代名词,鱼台县也成为“北国江南·鱼米之乡”。

(三)水稻种植成本与收益分析1、优质水稻。

2015年鱼台县优质水稻生产总体上产量增加、产值减少,成本上升、利润降低。

2015年鱼台县水稻产量为平均每亩631.6公斤,比2014年的615.6公斤,增加16公斤,增幅为2.6%。

水稻每50公斤的平均销售价为135.50元,比2014年的148.20元减少12.70元,下降8.57%。

每亩平均产值为1711.64元,比2014的年1824.64元减少113元,下降6.19%。

2015年亩平均净收益为766.64元,比2014年的899.64元减少133元。

基本种植成本需用945.00元/亩,主要包括:种子40.00元/亩;化肥230.00元/亩;农药90.00元/亩;机械作业费200.00元/亩(耕地和收割);水费60.00元/亩;人工成本(包括家庭用工折价及雇工费用含插秧、打肥料、打药、拖谷、晒谷、卖谷等工序)325.00元/亩。

济宁市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济宁市农业现状分析报告

济宁市农业现状分析报告1. 引言济宁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中国的农业大市之一。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济宁市农业现状的分析,了解其发展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2. 济宁市农业发展现状2.1 农业产业结构济宁市农业产业结构主要以粮食、蔬菜、水果、畜牧养殖为主导,其中粮食种植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和农民收入的增加,蔬菜、水果和畜牧业也得到了迅速发展。

2.2 农业技术水平济宁市农业技术水平较高,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农民普遍采用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方式。

此外,农业科技研究也有不断的创新,农药、化肥的使用合理化程度也在提高。

2.3 农业生产效益济宁市农业生产效益年年提高,粮食产量稳定增长。

同时,畜牧业、蔬菜和水果业的产量也在逐年攀升。

农产品销售渠道不断拓宽,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3. 济宁市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3.1 资源环境压力济宁市农业发展受限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限制,尤其是水资源短缺。

土地逐渐减少,土地质量下降,造成了农业生产中的困扰。

3.2 产品市场竞争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其他地区的农产品竞争日益激烈。

济宁市农产品在市场上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在价格方面。

3.3 农民收入问题尽管农业生产效益提高了,但是农民收入仍然相对较低。

农民普遍面临土地流转问题,农业收入不稳定的情况下,应对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

4. 济宁市农业发展策略4.1 资源环境保护与治理济宁市应加大力度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高灌溉水利和节水技术的利用率,确保农作物灌溉的稳定性。

4.2 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大农业科技研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推广先进的农业管理技术和种植技术,提高农作物质量和产量。

4.3 发展特色农产品济宁市应通过发展特色农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

开展品牌建设,加强农产品的宣传推广。

4.4 加强农民培训与产业扶持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和管理水平。

通过发展农业产业,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

粮食生产情况调研报告一、引言粮食是人类的生存之本,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了解我国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本次调研主要通过实地走访、实地调查以及相关数据的分析,对我国粮食生产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二、粮食生产总体情况1.生产总量:根据统计数据,我国粮食生产总量逐年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XXXX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XXX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X%。

2.主要粮食品种:我国主要粮食品种包括水稻、小麦、玉米等。

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年粮食产量一直稳居第一位。

三、粮食生产区域调研1.华北地区:华北地区以小麦生产为主,年均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X%。

然而,近年来,受气候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小麦产量逐渐下降,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粮食生产技术的推广,提高生产效率。

2.江苏、浙江、福建等沿海地区:这些地区主要种植水稻,由于受益于丰富的水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水稻产量一直稳步增长。

同时,这些地区也推广了稻田综合种养殖农业模式,提高了农田综合利用率,保护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3.黑龙江、吉林、辽宁等东北地区:这些地区主要种植玉米,年均产量占全国玉米总产量的X%。

同时,这些地区还发展了农业产业化,提高了玉米加工的能力,并逐步向农产品的深加工转变,增加了附加值和农民收入。

四、粮食产量与粮食需求对比1.粮食生产过剩:尽管我国粮食生产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人口增加和农业供给结构的调整,我国粮食产量与需求之间尚存在一定的缺口。

根据统计数据,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为XXX万吨,而粮食需求量为XXX万吨,缺口为XXX万吨。

2.农业供给结构调整:为了解决粮食供需矛盾,我国加大了粮食生产的投入,调整了农业供给结构,逐步实现了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

通过推广高产稳产的粮食新品种、优化耕地利用结构、提高种植技术等措施,有效提高了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

五、粮食生产的问题与对策1.农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投入相对较低,限制了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

种植水稻调研报告种植水稻调研报告一、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它具有耐寒、耐涝、耐盐碱等优点,适应性强,生长迅速,稳定产量高。

由于其重要性,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水稻种植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二、调研目的本次调研的目的是全面了解水稻种植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提供建议。

三、调研方法1. 实地走访: 我们采用实地走访的方式,深入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基地,与农民进行交流,了解他们的种植方式、种植技术、面临的问题等。

2. 问卷调查: 我们针对水稻种植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产情况、资金支持、种植设备使用情况等。

四、调研结果1. 水稻品种:调研结果表明,目前脱散稻种基本上是主要种植的水稻品种。

少数农民试种了一些新的水稻品种,但由于缺乏相关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效果有限。

2. 种植管理:由于大部分农民缺乏相关种植知识和技术指导,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较低。

一些农户使用过量的农药和化肥,导致土壤污染,同时增加了生产成本。

3. 资金和技术支持:调研结果显示,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农民面临着资金和技术支持不足的问题。

他们很难获得相关的贷款和政府支持,以提高水稻种植的效益。

4. 种植设备:由于缺乏适当的种植设备,许多农民仍然使用传统的人力和牲畜耕作方式,效率低下。

5. 水稻病虫害:部分农民反映他们遭受了水稻病虫害的损失。

他们缺乏相应的防治技术和知识,对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不佳。

五、改进措施1. 技术培训:加强农村地区水稻种植者的技术培训,提高他们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水平,减少使用农药和化肥的量。

2. 资金支持:政府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或农村地区的水稻种植的资金支持力度,提供适当的贷款和补贴,鼓励农民扩大种植规模和改进种植方式。

3. 种植设备更新:引导农民更新种植设备,提高种植效率,减少劳动力成本。

4. 病虫害防治:加强对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培训和推广,提供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支持。

济宁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调查研究

济宁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调查研究

济宁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发展调查研究根据省农机办《关于开展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与需求调查的通知》精神和济宁市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的实际,5月中旬开始,我们组织开展了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与需求的调查工作。

市农机局调研组重点选取种植面积较大的花生、棉花、大蒜等经济作物,分赴泗水、邹城、金乡、汶上等地进行了实地调查,拍摄了照片,并组织召开座谈会,进行了认真科学的汇总分析,形成调查报告。

一、我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一)经济作物种植的基本概况济宁市位于山东省的西南部,黄淮海平原与鲁中南山地交接地带,辖12个县市区,南北长167公里,东西宽158公里,面积10685.7平方公里,人口812万,耕地面积750万亩,东部是丘陵山区,中西部是平原、洼地,处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花生、棉花、大豆、大蒜、马铃薯、蔬菜等为主。

经济作物种植分布广泛,全市十二个县市区都有种植,种植面积476万亩。

其中花生、马铃薯主要集中在东部曲阜、邹城和泗水的丘陵山区。

花生常年种植面积60万亩,马铃薯种植面积14万亩。

棉花、大豆主要集中在西部、西北部和南部的嘉祥、梁山、汶上、金乡和鱼台,常年种植面积130万亩。

大蒜主要集中在金乡、嘉祥和鱼台,常年种植面积90万亩。

随着产业政策的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将会进一步增加。

(二)经济作物机械化现状据调查,我市经济作物生产作业的各个环节(包括育苗、播种、管理、收获)基本上以人力为主,机械化程度较低。

全市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播种面积为14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09%。

其中花生机播面积13.7万亩,占种植面积的22.8%。

主要经济作物机械化收获面积为2.8万亩,占种植面积的0.6%。

经济作物机械装备程度低下,全市拥有经济作物机械数量为1141台。

其中花生播种机、收获机械637台,棉花拔柴机186台,田园管理机122台,其他机械类196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成本较低(表 1)。 表 1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栽培经济效益分析
物料种类 咖啡壳 刨花 麸皮 石灰
物 料 数 量∥kg/hm2 34 560 34 560 2 880 720
单 价∥元/kg 0.3 0.5 2.5 0.8
成 本∥ 元/hm2 10 368 17 280 7 200 576
注:投料量按照 16 kg/m2 计算;产量以鲜品 4.24 kg/m2 计算;产值以鲜 菇 批 发 价 平 均 8.0 元/kg 计 算 ;其 他 包 括 人 工 费 (整 地 开 坑 、拌 料 翻堆、铺料播种、覆土、发菌、出菇采收加工等)、水费、运输费,共 22 500 元/hm2,栽培种费用 16 200 元/hm2,硬件投入(水管)15 750 元/hm2。总产值 152 640 元/hm2,纯收入 62 766 元/hm2。
规 划 ,2012 ,37 (6) :23-26. [2] 张传利,李学俊,杨发军,等.用咖啡壳在咖啡园复合栽培彩云菇研究
与 综 合 效 益 分 析 [J].热 带 农 业 科 学 ,2014 ,34 (1) :22-26 ,53. [3] 张 传 利 ,杨 发 军 ,桂 雪 梅 ,等.普 洱 地 区 白 参 菌 栽 培 试 验[J].热 带 农 业
与常规施肥相比,减少化肥用量,为农民节省肥料投入,节本增收 减少用药次数,节省农药费用,提高产量,大米质量安全性提高
注:防虫网隔离育秧、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产量分别为增加的产量。
3 2014 年济宁市水稻病虫害及自然灾害发生现状 3.1 水稻病虫害发生情况
5 月灰飞虱不仅直接吸食水稻秧苗,还是传播水稻黑条 矮缩病等病毒病的传毒媒介[1-2],1 代灰飞虱在水稻秧田中等 偏轻发生。据市县植保部门近日调查监测,稻茬麦田有灰飞 虱若虫 90 万~225 万头/hm2,较常年减少 80%以上。6 月经调 查得 出 ,济 宁 市 水 稻 秧 田 有 虫 25~30 头/m2,防 治 不 及 时 的 达 50 头/hm2 以上。
雾来驱杀菇蚊菇蝇等害虫,用白蚁粉做好白蚁防治,适时早
采,做好间歇期管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产量和生物学转化率分析
据 测 定 ,试 验 林 下 有 效 套 种 大 球 盖 菇 空 地 约 有 4 500 m2/hm2,林 下 套 种 栽 培 大 球 盖 菇 约 0.67 hm2,实 际 有 效 面 积 为 3 000 m2,共采收大球盖菇鲜品 12 720 kg,其中,第 1~4 潮
根据市县植保站田间调查基数、两迁害虫(稻纵卷叶 螟、稻飞虱)外地虫源及气象条件等因素综合分析,预报水 稻 纹 枯 病 中 等 发 生 ,防 治 适 期 7 月 29—31 日 ;稻 飞 虱 中 偏 轻发生,防治适期 8 月 20—23 日。叶瘟病病田率 64%,略高 于 2013 年 同 期 ,全 部 为 慢 性 病 斑;水 稻 纹 枯 病 病 墩 率 5%~ 8%;稻飞虱(以白背飞虱为主)数量平均为 46 头/百墩,重发 地块 80 头/百墩以上。
管理相对更粗放、人力投入相对更少有关。
2.2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综合经济效益分析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时间长达 8 个月(9 月至翌年 4 月), 年投入 89 874 元/hm2,可 得 净 收 入 62 766 元/hm2,投 入产 出
比接近于 1.4∶1.0,较之传统大棚或菇房设施化栽培食用菌,
林下可节省出菇棚等固定资产投资等一次性资金投入,栽
2.3 林下套种大球盖菇生态社会效益分析
林下食用菌间作套种,不仅充分利用了空间、时间,而
且形成了合理的生物群落结构,发挥了物种间互惠互促作 用[5]。林下套种大球盖菇模式比单一种植树木经营能更有 效
地改善生态环境,更容易实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性。同时复
种指数的提高,其利用和产出效率大大提高。在林下套种大 球盖菇的过程中,一方面林下空间为大球盖菇提供了阴凉 的生长场地和覆土材料;另一方面通过挖畦、浇水等一系列 技术操作,增加了土壤的通透性和土壤水分,改善土壤理化 结构,同时大球盖菇菌丝在生长过程中可产生多种酶,发生 一系列生化作用,使留在土壤中的菌糠变成了养分较高的有 机肥料,增加了土壤肥力,促进了林木的生长,提高了林木 生长量,因此林下仿野生套种大球盖菇,可相互促进,具有 较好的生态效益。
菇产 量 分 别 为 2 518.56、4 426.56、3 879.6、1 895.28 kg,前 3
潮产量约占 总 产 量 的 85.1%,总 生 物 学 转化 率 为 26.5%,研 究 结 果 略 低 于 张 传 利 等[2]在 咖 啡 园 复 合 栽 培 大 球 盖 菇 的 研
究结果(生物学效率约 36.5%),这可能是由于林下栽培出菇
科 技 ,2010 ,33 (2 ) :19-22. [4] 王 增 信 ,秦 清 军 ,袁 静 ,等.食 用 菌 与 猕 猴 桃 高 效 组 合 模 式 研 究[J].西
北 农 业 学 报 ,2001 ,10 (4) :103-106. [5] 佘 冬 芳 ,樊 卫 国 ,徐 彦 军 , 等 .大 球 盖 菇 栽 培 技 术 研 究 进 展[J].种 子 ,
该林下套种食用菌栽培模式能否广泛推广,还涉及到 具体的栽培灌溉条件、土壤微生态环境、养分循环利用状 态、物种关系、劳动力、市场等各个方面,有必要进行深入相 关的基础研究。目前,林下食用菌复合栽培模式无论在试验 研究还是生产中都面临着资金投入大、资金启动难的困难, 希望引起政府和相关林下企业的关注,对林下套作项目予 以更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将食、药菌类开发与林下产业建 设 结 合 起 来 ,促 进 产 业 发 展 和 壮 大[6]。 4 参考文献 [1] 王 学 花 ,杨 红 艳.云 南 省 林 下 经 济 现 状 分 析 及 发 展 对 策[J].林 业 调 查
技术 常规育秧人工插秧 塑盘育秧机械插秧 直播栽培技术 防虫网隔离育秧
测土配方施肥 病虫害综合防治
面积∥万 hm2 3.53 0.35 0.83 0.53
2.00 3.67
产 量 ∥kg/hm2 9 300 9 000 8 250 450
750 525
应用效果 产量稳定,劳动力成本高、面积呈下降趋势 今后一段时间主要发展方向,对育种、插秧技术要求较高 农民乐于接受、发展较快,缺点是野生稻危害加重,没有审定的严重的适播品种应用于生产 通过覆盖在棚架上的防虫网构建人工隔离屏障,有效控制各类病虫害发生,减少化学农药 施用量,为发展生产无污染绿色水稻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证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年第 1 期
农艺学
2014 年济宁市水稻生产情况调查分析
高发瑞 1 黄信诚 1 * 杜中民 2 王绪营 1
(1 山东省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济宁 272100; 2 山东润农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摘要 阐述了 2014 年济宁市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及综合表现,分析各项技术的推广面积 、产量及应用效果,总结济宁市水稻病 虫害及自然灾害的发生现状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 水稻;推广应用;效果;山东济宁;2014 年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01-0095-01
为了解济宁市水稻生产现状,提高该市水稻产量和机 械 化 水 平 ,加 强 病 虫 害防 治 ,对 2014 年 济 宁 市 水 稻 生 产 的 品种、种植面积、病虫害发生情况、机械化水平等进行了调 查,以对 2015 年济宁市水稻生产提供依据。 1 不同地区各水稻品种的种植面积、产量及综合表现
2007(1):84-87. [6] 赵洁.大球盖菇优化栽培技术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10.
(上接第 95 页) 4 各类农业机械的应用情况及应用效果
全市 水 稻 插 秧 机 保 有 量 684 台 ,完 成 机 插 秧 面 积 0.35 万hm2,机 插 率 达 到 8%。水 稻 联 合 收 获 机 保 有 量 830台 ,小 型 割 晒 机 逾 2 600 台,完 成 机 械 化 收 获 3.37 万 hm2,水 稻 机 收率突破 80%,联合收获面积 1.63 万 hm2。但是,与小米 、玉 米 机 械化 水 平 相 比 ,水 稻 生 产 的机 械 化 发 展 明 显 滞 后 ,特 别 是 栽 植 环 节 ,远 远 低 于 全 国 28%的 平 均 水 平 。济 宁 市 水 稻插秧使用的主要是久保田和井关洋马公司生产的水稻 插秧机,水稻收获有久保田和井关、国产陵锋水稻收割机。
建设林下—草腐型食用菌生态栽培,推广以食用菌为 纽带的生态林下栽培技术,可产出品种多样、特色明显、数 量充足、质优价廉的食用菌,带动农村及食用菌相关产业和 其他行业关联产业的发展,为周边劳动力增加就业机会,对 增加农民收入、增进农民生活富足、促进社会安康起到重要 作用。同时,也可为咖啡、食用菌产品的开发研究提供保障, 促进咖啡产业生产高效化、生态化。 3 结论与讨论
8 700~9 300 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好、米质优
9 750
高产、抗病、米质一般
10;搭配品种:山农 601。直播稻面积 0.80 万 hm2,主推品种 : 屉优 267;搭配品种:津原 85。 2 各种技术的面积、产量及应用效果
各种技术推广面积及应用效果见表 2。
表 2 各种技术推广面积及应用效果
2014 年 济 宁 市 水 稻 总 面 积 4.77 万 hm2。其 中 , 鱼 台 县 2.15 万 hm2,任城区 1.58 万 hm2,嘉祥县 0.41 万 hm2,微山县 0.44 万 hm2,金 乡 县 0.10 万 hm2,梁 山 县 166.67 hm2,北 湖 区 320 hm2,曲阜市 413.33 hm2。2014 年济宁市各水稻品种种植 情况见表 1。
稻瘟病主要指穗颈瘟、叶瘟、谷粒瘟、枝梗瘟等。其中, 以穗颈瘟危害程度最大,侵染水稻穗颈部和穗轴,后沿穗颈 向上、下扩展蔓延,病部呈黑褐色,发病早易形成白穗,发病 晚 谷 粒 不 饱 满[3-4]。流 行 年 份 一 般 减 产 10%~20%,严 重 的 达 50%以上[5-6]。自 9 月 8 日以来,济宁市阴雨天气较多,空气湿 度大,稻瘟病菌的侵染危害发生较多。2014 年稻瘟病发生严 重,发病面积大。 3.2 自然灾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