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第五单元单元测试卷(解析版)

乡土中国练习题(四)一、选择题1.没有语病、语意明确的一项是( )A.我国首座自主建造、设计、开发的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在我国南海海域正式开钻,标志着我国海洋石油工业深水战略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
B.如今选择出国留学的人越来越多,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C.茹志鹃著作颇丰,佳作甚多,其中尤以《百合花》最为著名,《百合花》曾入选中学课本和大学文科教材。
D.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答案】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
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等。
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
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A项,“自主建造、设计、开发”语序不当,从逻辑上看,应该是先“开发、设计”,然后才谈得上“建造”,因此“建造、设计、开发”应调整为“开发、设计、建造”;B项,“因为国外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在教育理念、教学设施上比较先进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结构混乱,选项把“因为”和“是……的主要原因之一”两句杂糅,二者留一;D项,“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不合逻辑,前面“是否”“能否”是两种情况,后面“推动……健康发展”是一种结果,两面对一面。
故选C。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史记》体大思精,_____________通过描写起伏跌宕的情节,展示了_____________的社会历史画卷。
3000多年历史,风起云涌的时代,宏大壮阔的场面,纷繁复杂的史事,林林总总的人物,汇聚三寸笔端。
《史记》一书最有文学价值的是人物传记。
在编排人物传记时司马迁表现出高超的技巧,生动地体现了历史和逻辑的统一,造成自己独特的叙事脉络。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苏州园林》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某某园林》文本解读某某园林以其诗情画意的独创性受到历代文人墨客的垂青,诗文、绘画、影集,各种体裁的版本大量问世。
叶圣陶先生的《某某园林》是叶老在75岁高龄,为某某一家介绍某某园林的摄影集写的一篇序文,后来摄影集没有出版,这篇序文被《百科全书》杂志社发表在刊物上。
题目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某某园林》,发表的时候删去了文章最后的几句话。
后来在编入语文课本时又删去了文章的第一段,题目也改成了《某某园林》。
从“寄深眷”的标题来看,文中包含着作者对故乡浓浓的眷恋,单纯按说明文的思路去理解显然是不足的,在阅读中不要忽视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家乡美景的赞美之情。
既然是“谈某某园林”,那么就要涉及到园林鉴赏问题,我认为引领学生赏析某某园林的艺术美,让他们懂得一点鉴赏园林方法也应该是本文的一个学习重点。
俗话说:“江南园林甲天下,某某园林甲江南。
”按叶老的话说:“某某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要受到某某园林的影响。
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某某园林就不该错过。
”某某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是“胸中有丘壑”的人,能诗善画,所以造园之时多以画为本,通过凿池堆山、栽花种树创造出具有诗情画意的景观,在园林中游玩,犹如在品诗,又如在赏画……徜徉其中,可得到美的享受。
那么,在叶老的《某某园林》中,到底体现出中国园林的那些艺术美呢?1.和谐之美。
整体和谐是中国建筑园林的美学理想。
某某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一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那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可见在建筑园林设计方面,宏观调控,整体把握,追求和谐至关重要。
2.自然之美:某某园林的自然之美亦称“图画美”。
有别于“图案美”。
其特点就是不对称、不整齐。
“某某园林是艺术不是技术”,追求的是“独创性”。
首先,亭台轩榭的布局不要求对称,讲究自然之趣;假山设计使游人“觉得身在山间”,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桥梁安排“绝不雷同”,石岸高低曲直任其自然;花草树木的映衬“着眼在画意”。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第1卷 (选择题22分)一、基础知识积累(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A.轩.榭(xiān) 编撰.(zhuàn) 龟.裂(guū) 遨.游(áo)B.池沼.(zǎo) 喧嚣.(xiāo) 悖.论(bó) 拓.宽(tuò)C.镂.空(1òu) 硕.大(shuò) 潋.滟(1iǎn) 倏.忽(shū)D.提倡.(chàng) 斟酌.(zhuó) 愚氓.(méng) 繁衍.(yǎn)2.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旱季的一组是( )A.因地制宜如火如茶脍灸人口受益匪浅B.自出心载司空见贯退辟三舍难能可贵C.琳琳总总重峦叠障无瑕顾及吏无前例D.毛骨悚然别具匠心责无旁贷图文并茂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加强学习是因为在激烈的竞争中打下坚实的基础。
B.他匆匆赶向大会堂,一进门就感觉到了紧张的气氛。
C.通过调查,使专家们了解到了减轻学生课业沉重负担的问题。
D.游览者必然也不会不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案美。
4.下列旬中标点符号有误的一项是( )A.四扇,八扇,十二扇,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B.“明天下雨,”老师说,“所以大家还是留在家里吧,活动取消了。
”C.在假期里,我看了鲁迅的《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书。
D.明天我们准备去看电影,你想看战斗片呢?还是想看武侠片?5.将①。
一④句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漓江的水,是出奇的清,恐怕没有一条河流能有这样清。
,顺着水流的方向向前漂移。
①河底的水草,十分茂密②看到河底的鹅卵石,石上的花纹,沙的闪光,沙上小虫爬过的爪痕③长长的、像蒲草一样的叶子,闪着碧绿的光④清到不管多么深,都可以看到底A.④②①③ B.④①③② C.②④①③ D.②①③④6.选出说法有误的一项( )A.季羡林,北京大学教授、学者、作家。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散步》同步练习(含解析)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试题

第22课《背影》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选出下列划线字读音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散步 B.散文 C.懒散 D.散漫答案:A解析:分析:A项“散”读sàn,其他都读sǎn。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2.为下面加粗的多音多义字注音无误的是()a①散()步②一盘散()沙b①随意地铺()着②店铺()c①强()壮②勉强()d①严重()②重()新A.①①sàn②sǎnB.②①pū②pùC.③①qiáng②qiǎngD.④①zhòng②chóng答案:ABCD解析:分析:以上四项多音字字音均拼写正确。
故选ABC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多音字字音的掌握情况。
3.下列句中的“熬”字和“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中的“熬”字意义不相同的一句是()A.写好报告,他又熬了一个通宵。
B.小米熬成的稀饭,吃起来真香!C.小媳妇熬成婆。
D.回头想想,那年岁还不知怎么熬过来的。
答案:B解析:分析:B项是指用火加工小米成粥。
其余三项和例句一样是“艰难的度过”的意思。
故答案选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4.选出下面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 )改正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
①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②我想折散一家人,终不愿意。
()③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④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A.①密②拆③竟④决B.①秘②拆③竟④决C.①密②拆③境④决D.①密②拆③竟④掘答案:A解析:分析:正确的修改为:密、拆、竟、决。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的书写。
5.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是()A.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好像我小时侯很听她的话一样。
B.山这边,梯田里的庄稼,像绿海里卷来的一道道浪头。
C.像这样的事情还很多。
D.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答案:AC解析:分析:虽然AC有“好像、像”,但是没有本体、喻体,构不成比喻句的关系。
故选AC。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班级:姓名:考号:.一、语言文字运用(1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个雕塑作品的构思真是自出新裁.(cái),那玲珑的造型.(xínɡ),让人叹为观止,上面的花朵可谓是俯仰生资。
B.中国智能制造产品高端大气,引领科技潮流,备受世人推崇.(chónɡ),客商纷至沓.(tà)来,让厂商应接不遐。
C.元宵夜,在公园里赏花灯的人磨肩接踵.(chǒnɡ),络绎.(yì)不绝,节日氛围十分浓厚。
D.卢沟桥的桥面用石板铺砌.(qì),两旁有石栏石柱,柱头上的石头狮子被雕刻得惟妙惟肖.(xiào),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观赏。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2分)世园会北京园里,上演了一场花艺音乐秀,四位歌手化身花艺模特,带来《北京记忆》等歌曲,歌声在胡同里荡漾回旋。
花影、树影、云影,风声、水声、曲声,还有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______,成为世园会里一道别样的风景。
相比于______的歌声,歌手身上的配饰更是______,那些配饰不是______的钻石玛瑙,而是与世园会主题______的花艺。
A.此起彼伏高山流水别有用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B.相映成趣高山流水别具匠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C.相映成趣耳熟能详别具匠心珠光宝气相辅相成D.此起彼伏耳熟能详别有用心花枝招展因地制宜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大国点名,没你不行”。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广泛推进,普查员们逐户逐人现场登记。
B.在萍乡创建文明城市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建理念,积极打造便民15分钟生活圈,极大提升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C.赵州桥不朽的技术水平和高超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苏教版八年级(上)语文同步评价与测试附答案

苏教版八年级(上)同步评价与测试同步评价与测试第一单元一、七律长征·同步评价与测试*课前预习一、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wēiyí()pángbó()岷.山()云崖.()二、填空。
1、七律是按照一定的格律来写的诗,它每首句,每句字。
两句一联,偶句押韵,中间两联一般须。
2、”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三军指的是。
3、这首诗中描写山和水的对偶句分别是;4、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描绘的五幅“征难图”。
课内练习七律长征毛泽东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哪两个事件?请各用一个短语概括。
2、诗的中间四句承上句分别从哪两个方面写红军如何战胜困难的?你认为诗句中哪些字用得精炼形象?请任选两个加以赏析。
3、这首诗表现了红军战士的什么精神?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这首诗运用高度概括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长征途中威武雄壮的“征难图”,请展开想象,运用描写的手法,用60字的篇幅将其中的一幅画面展现出来。
课后评价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1935年2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这首词记述了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前的娄山关行军和娄山关战斗。
上阕描写拂晓行军的景色。
这两句诗调动了哪些感觉来描写典型环境的?这个环境具有怎样的特点?有什么作用?2、词中侧面描写红军战士日夜兼程行军艰苦的句子是。
3、下阕写红军豪迈地越过娄山关天险的情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这两句诗遒劲有力,将全词推向高潮,它具有什么深刻含义?4、“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体会这句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5、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件大事,关于它的诗有很多,请你从平时的积累中搜索出写长征的诗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2课《幽径悲剧》教学设计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幽径悲剧》一、教材分析《幽径悲剧》是八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精读课文。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记叙了北大燕园内幽径上的一棵古藤萝的悲剧,作者将其视为整个幽径的悲剧,燕园的悲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文章语言精练、纯粹、通俗而又雅致,在描写的基础上作者走进藤萝,借藤萝之口哀鸣、控诉、呼号。
严厉谴责了那些无情无义的毁灭美的“愚氓”,含泪带哭的抒发之中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悲情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不可阻挡,文章感染力极强。
编者将其安排在第五单元,人与环境单元,旨在让学生体会文中对藤萝所流露的真情,对愚氓恶行的谴责,从而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明确人与自然应该和谐相处的道理和意义。
二、学情预估1、文中的一些词语,尤其是一些文言语汇和成语,学生理解不一定到位,更何况是在具体语境中。
例如:漠然、潋滟、诛伐、疾趋、焉知、愚氓、奈何、司空见惯、等闲视之、曲径通幽、鲁殿灵光、闲情逸致等等,需要课前做些预习。
2、文中提到的“十年浩劫”、“修正主义”,对八年级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需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以便学生进一步理解悲剧的深层含义。
3、八年级学生主要还处在形象思维阶段,他们喜欢生动可感的文章。
如何让学生走进这篇散发着理性光辉的散文,如何让学生接受作者要传达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就是教师所要致力解决的问题。
三、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文章中悲剧指什么,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2、学习课文精练、通俗而又雅致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反复朗读,从有效诵读出发,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领会文章深邃的思想内涵。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作者矢志维护真、善、美的决心,树立善待生命、关注自然、优化生存环境的现代意识。
学习重点体会文章强烈的悲剧效果。
学习难点领会文章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
四、教学构想在这篇课文中,对什么是悲剧,文章是怎样表现这个悲剧的,学生是陌生的;对作者要传达的的关于“人与环境”的深邃思想,学生是难以理解的。
四年级第五单元测试卷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第五单元测试题一、看拼音,写词语。
(6分)tú dì zhī zhū wēi xiǎn quē fá qiáo liáng shì hé()()()()()()duān xiáng fù kuǎn shāo wēi zhǐ chǐ lù chéng jiān kǔ()()()()()()二、给下面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2分)轮廓.(kuò guō)行囊.(náng láng)禁.止(jìng jìn)毫不气馁.(něi tuǒ)三、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4分)功()名()()富()车温()尔()()水()山博()通()()富()彩()行()宿()惊( )喜四、用“_____”画出句中的错别字,再把正确的写在括号里。
(4分)1、庞宪从行囊中拿出笔墨砚台,又般来几块砖磊成桌子。
()2、悠杨的二胡声,悦耳的提琴声,交织在一起,让人听了心旷神贻。
()3、慢步在这花的海洋中,我仿佛变成了一只五彩班斓的蝴蝶,正翩翩起舞呢!()4、高尔基座在院子里,在傍晚的霞光中欣赏着儿子为他载种的花。
()五、选词填空(6分)奇妙奇迹奇怪奇异1、最近小明的言行让人觉得()。
2、()的国际互联网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3、哥伦布把船员起死回生的()讲给医生们听。
勤奋振奋发奋1、青少年应该()向上,做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
2、我们只有()好学,才能获得广博的知识。
3、澳门回归祖国了,这是多么令人()的事啊!六、修改病句。
(10分)1、他很顽强,从不肯接受大伙儿的意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他今天没来上课,可能也许是生病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我们必须勤查字典的好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第一部分 (26分)1.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4分)脸(jiá)______ (qī)______息自出新(cái)_____ 好(yì) 恶劳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
(4分)桥是了解姑苏风土人情最好的地方,伫立桥头,看榜水人家,绿树掩印。
水巷女子在河旁浣衣,一杵起落声音远远传来,慢了半个节拍,如空谷回音,使人晃如隔世。
看苏州姑娘上桥来了,对襟小衫几尽是3分)(1),决眦入归鸟。
(杜甫《望岳》)(2),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3)不畏浮云遮望眼,。
(《登飞来峰》)(4),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6),灵旗空际看。
(《别云间》)4.筑路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重要情节,在筑路过程中,除了肃反、下雨和泥泞外,保尔他们还遇到了哪些困难?(3分)5.语文实践活动。
(5分)(1)为漫画拟一个形象..的题目,并结合画面内容阐述标题的含义。
(3分)题目(1分):《》含义(2分):(2)针对这幅漫画中的现象,请你给父母们提些建议。
(2分)建议:第二部分 (44分)古诗阅读(4分)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注】陆游写此诗时,已是68岁,且体弱多病。
6.这首诗第一句中的“僵卧孤村”表现了陆游怎样的生活处境?这样写对表现陆游的爱国心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自然界的“风雨大作”之声和陆游的“铁马冰河”之梦有什么关系?(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8~11题。
(13分)【甲】治水之法,既不可执一,泥于掌故,亦不可妄意轻信人言。
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21教育网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缓带,冒雨冲风,往来于荒村野水之间,亲给钱粮,不扣一厘,而随官人役亦未尝横索一钱。
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
如好逸而恶劳,计.利而忘义,远.嫌而避怨,则事不举而水利不兴矣。
(《治水必躬亲》)【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
举.乡试,署南平教谕。
迁淳安知县。
布袍脱粟①,令老仆艺②蔬自给。
总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
瑞曰:“囊胡公按部③,令所过无供张④。
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
”发橐⑤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选自《明史·海瑞传》)【注】①布袍脱粟:穿粗布的衣服,吃粗粮糙米。
②艺:种植。
③按部:巡查部属。
④供张:奉献招待,意思是铺张浪费。
⑤橐(tuó):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
(5分)(1)必如是而后事可举.也()(2)远.嫌而避怨()(3)市.肉二斤矣()(4)举.乡试()(5)计.利而忘义()9.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4分)(1)非相度不得其情,非咨询不穷其致。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甲】【乙】两文主要写到了海瑞的哪些事迹?【甲】文中用到海瑞事迹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甲】【乙】两文中海瑞的形象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苏州园林》选文,回答12~16题。
(14分)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
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
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
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
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12.这两段文字说明的内容分别是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选文第一段中所说的“画意”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段中“这是不足取的”中的“这”具体指代什么?(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一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中的“也”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
(13分)蓝色村庄宋丽萍这时的村庄,像慵懒的少妇,长发披散,衣襟半掩,轻启朱唇,打着哈欠推开柴门。
清凉的薄雾立刻在她的脸上施了一层淡淡的脂粉。
是淡蓝色。
一半温润,一半朦胧。
松树的枝叶间也慢悠悠飘着轻柔的纱衣,浓绿变淡绿又成淡蓝,还在淡。
仿佛一个镜头悄然隐去,新的画面正要切开。
山野与村庄都清静着。
人们也静悄悄起床,静静打开大门,静静升起浅蓝的炊烟,吃饭,收拾农具出门。
正春耕时候。
淡烟疏雨。
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几畦小葱碧绿着,未开的杏树更显枯瘦。
河滩上散乱着秸秆,一两头肥硕油亮的毛驴,甩着尾巴嚼得正香,偶尔扬起长脸“刚刚”地吹几声喇叭。
坡上新翻的黄土软软的,微温着,仿佛怀孕的女人,充满慈爱的光辉。
田埂已然泛青了,像成熟男人刮不净的胡茬。
雨,丝柔般滑下,衰草也惬意着,吐出新鲜的呼吸,如释重负。
路上散着些椭圆的驴粪蛋儿,和着新生的青草野蒿香,是春天独特的气息。
喜欢的牛粪香已变得稀有,耕牛遍地怕要成了传说。
想着多年前那一卷卷油亮的牛粪,简直是上等厨师的手艺呢,屎壳郎成群钻进去,热闹成一座宫殿。
晒干后扔进灶膛里,哧,铁锅上的油饼便吱吱欢叫,口水瞬间就流下了。
如今已没有人家养牛。
河滩上不再有成群的牛羊呼啦啦穿过,不再有浓烈的腥膻味扑鼻而来,也不见了当年背着破旧军挎,走在牛群中的落魄书生——因了女学生的绯闻,教鞭换作了牛鞭儿,灰暗的教室变成蓝亮的天空,山野桃源听不尽风声雨声。
丰满妖娆的女学生早已如一只蝶儿,忽悠悠飞出墙外,成就了邻家春色。
转身那一眼犹如这山谷里的清泉,幽幽蓝蓝。
蒲公英黄灿灿逶迤满径,山樱花一树树燃烧着用不完的热情,映山红早倾倒了半面山坡,牛儿自管自撒野顶架。
书生盘膝在青石上,读一本破旧的诗话,想着那妩媚的眸子。
寂寞也是幽蓝的。
没有了牛羊的啃噬,山野更绿更幽,少有山洪暴发,动物越发多起来。
野鸡野兔自不必说,早已消失的狐狸和狼又出没了,上山采蘑菇的大婶随着香艳艳的蘑菇线越走越远,差点成了野狼的腹中餐。
而村东鸳鸯山颇多灵气,阳坡是红艳艳的杜鹃,阴坡则生满奇异而绝美的芍药,或紫或白,若空谷佳人。
一日,竟飞来两只仙鹤,双宿双飞,银白的羽翅在天空掠过,众人驻足,惊喜非常。
不料其中一只被人偷猎,暗喜卖了大价钱。
可怜孤单的一只彻夜寻找,哀号,行人也跟着落泪。
“三月三,曲娘菜钻天”,因了除草剂,当午锄禾少见了,曲娘菜也只能在田埂上硬钻,没了它嫩白肥胖的脑袋,少了许多采挖的惊喜。
但庄稼是更好了!村庄也更鲜亮而富裕了。
旧时的村庄,村庄里的旧人旧事,都被一抹淡蓝轻轻刷过,渐渐淡入村庄深处。
有些,早已懒得提起,懒得再去嚼,去触痛。
只有回忆还牛一样悠闲在田野上,啃着青草,饮着山溪。
17.联系全文看,如何理解“蓝色”的具体含义?(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选文共写了哪几种蓝色事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含意。
(4分)(1)旧时的村庄,村庄里的旧人旧事,都被一抹淡蓝轻轻刷过,渐渐淡入村庄深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只有回忆还牛一样悠闲在田野上,啃着青草,饮着山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本文在语言和结构上都具有显著特色,请就其中一点举例分析。
(4分)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部分 (60分)21.泰戈尔说:“世界以痛吻我,要我回报以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