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总结要点
高中语文答题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高中语文答题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学习语文,答题技巧是很重要的。
许多面对语文答题时都会产生紧张情绪,或者不知道该如何作答。
所以,正确的答题方法和技巧是很重要的。
一般来说,在高中语文答题中,可以归纳如下几点技巧:
一、分析答案要求
在做语文题目时,首先要分析答案要求,了解其要求。
比如,有的题目是求填空,要求你根据上下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给出答案;有的要求你应用你的文字知识,比如求解汉字的意义、古文材料的说明等。
无论是什么答案要求,都需要仔细分析,之后才能够更好地作答。
二、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阅读文章时,一定要用有效的阅读方法,比如先阅读文章的大意,然后推导文章的细节,再提取有用的信息和细节,再将细节综合归纳总结,最后再全文把握,形成有效的答题思路。
运用有效的阅读方法,能够更好地了解文章,从而更好地回答问题。
三、要掌握必备知识和技巧
在答题时,需要掌握一些必备的知识和技巧。
比如对汉字的音义性知识、古文材料的分析、课文内容的理解等都是很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的掌握是不可缺少的,因为它们是在答题中的基础知识,要掌握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练习和回答问题。
四、注意回答技巧
答题时,要注意回答技巧。
比如在求填空时,要注意对语言规范
的要求,把握词汇语法的正确性;在写作时,注意文体、文章结构与写作技巧,可以运用比喻、排比、借代等修辞手法;在解释文章时,要给出清楚的理由,尽量使用实例分析,并附上解释的有力的例证,以表明自己的观点。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答题的方法技巧归纳总结。
希望大家在练习和答题时,一定要注意运用这些技巧,不断提高语文水平,获得更高的分数。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

中学语文答题技巧总结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沟通思想的汉文及汉语工具。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学语文答题技巧,仅供参考,宠爱可以保藏共享一下哟!中学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有哪些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解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常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正确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解除,对词语的运用,必需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运用场合上的搭配。
留意接受解除的方法,将最简洁辨析的词语先解除,慢慢削减选项。
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说明熟语,运用成语构造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留意不能望文生义;其次,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调;第三,要留意熟语运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拟,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留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状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留意陷阱。
特别生疏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构造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定病句用解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记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索,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留意以下几种状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留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留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留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留意歧义及内在逻辑依次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附属关系。
⑤前半句运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留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语文高中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

语文高中答题技巧和方法总结导言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高中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在高中阶段,语文考试时常会成为考生们的头号难题。
因此,掌握一些答题技巧和方法对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总结一些高中语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1. 精心阅读题目在语文答题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就是精心阅读题目。
理解清楚题目的要求对于正确作答至关重要,不要草率地看题目就开始写作,这样往往容易偏离题意。
2. 抓主线,不要跑题在作答过程中,要抓住文章或题目的主线,不要跑题。
避免在答题过程中离题太远,保持答题的主题一致性。
3. 多读范文,积累写作技巧阅读优秀的范文对提高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
多读一些优秀的文章、散文,积累写作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 细心审题,掌握答题要求在答题之前,仔细阅读试题,了解答题要求。
例如,如果是书面表达,要明确主题、文体等要求;如果是选择题,要注意每个选项的细微区别。
5. 充分备考,掌握知识点在备考阶段,要充分掌握语文知识点,包括诗歌、散文、修辞手法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对知识点有深刻的理解,才能更好地应对考试。
6. 注重语句结构和修辞手法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语句的结构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通过合理的语句结构和修辞手法,能够增加作文的表现力和说服力。
7.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阅读文章或作答问题时,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因作者的观点而盲从,要学会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语掌握好高中语文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是每个高中生努力的方向。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积累,相信大家一定能在语文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本文所总结的技巧和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在高中的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以上是关于语文高中答题技巧和方法的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全套及模板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全套及模板一、现代文阅读答题技巧1. 阅读理解对于记叙文,一定要先搞清楚文章的人物、情节、环境这三要素。
比如说文章写了几个人呀,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故事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发生的。
像在做那种概括文章内容的题,就把这三要素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起来说就好啦。
要是遇到问文章主旨的题,就多从人物的性格、行为,还有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及故事的发展走向去想。
有时候作者会在文章里直接表达自己的想法,那这种句子可一定要抓住,那很可能就是主旨句哦。
对于议论文,论点很重要。
一般文章开头或者结尾就会有论点,要是没有的话,就从每段的开头或者结尾找那种表达作者观点的句子,然后把它们串起来就是论点啦。
论据呢,就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在回答论据有什么作用的题时,就说这个论据是怎么证明论点的,是提供了具体的事例还是权威的理论。
说明文的话,说明对象要先明确。
是事物说明文还是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就是介绍某个东西,事理说明文就是解释某个道理。
说明顺序也有三种,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就比较复杂,像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之类的。
2. 选择题做选择题的时候,一定要把选项里的内容和原文仔细对比。
有些选项会把原文的话换个说法,但是意思变了,这种陷阱可不能掉进去。
比如说原文说“大部分人喜欢蓝色”,选项说“所有人都喜欢蓝色”,这就是错误的。
还有那种看起来很对但是和题目要求不相符的选项也要注意。
比如题目问的是关于文章第一段的内容,选项里说的是文章第二段的内容,即使这个选项本身没错,也不能选。
3. 主观题如果是分析句子的含义,就不能只看句子表面的意思。
要联系上下文,看看这个句子在文章里的作用,是表达人物的情感,还是揭示文章的主旨。
比如说“他的笑容像冬日里的暖阳”,不仅仅是说他笑起来像太阳,可能还表示他的笑容给人温暖、让人感觉很舒服,或者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他的笑容有特殊的意义。
要是要求分析人物形象,就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这些描写入手。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高中语文阅读理解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语文阅读题答题技巧(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3.议论文: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怎样,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做阅读的注意事项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2篇)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总结高中语文试卷答题技巧有哪些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⑥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
6.【标点符号题】答题技巧: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的使用,重点审查这类标点的使用正确性,逐一辨析排除。
高中语文考试答题必背一、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①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高中语文考试答题技巧1.书写这个不多说了,硬件。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

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一;1、审题:;①说说某词语、某句子丰富含意,答题侧重内容(抓关;①说说某词语、某句子的表现力,答题侧重手法(如修;①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①“在文中”或“结合文本内容”是关键所在,命题者;①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要记得关键词的替换理解,修辞句;●《3年高考2年模拟》p18—19《给书虫当夫人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思路的归纳总结一、重要词语的含义(一)答题方法1、审题:① 说说某词语、某句子丰富含意,答题侧重内容(抓关键词语,思考作者用意或读者的理解;理解表层意思、深层意思、言外之意);① 说说某词语、某句子的表现力,答题侧重手法(如修辞、结构作用)。
2、方法:① 对使用了比喻、象征等手法的词语和含蓄、抽象的词语的理解,需要弄清手法上的特点和借助前后文来界定该词语的含义。
① “在文中”或“结合文本内容”是关键所在,命题者既然出了这个题,那答案就一定在原文中。
词不离句是理解词语的基本原则。
一般来说,一个涵义丰富的词语的出现,就在它的前面或后面作者都要做具体的阐释,换一种说法揭示他的内涵。
答题时要找准原文中相关的句子,一般在词语出现的附近或者前后找答案即可。
① 答题时的语言表达要记得关键词的替换理解,修辞句子还原真实意思并说作用与情感,抽象含蓄句子具体化,具体生动句子概括抽象化,复杂句子化为简单句子再体会。
3、词语含义分析题的答题模式:这个词语表达了……内容,有……作用(词语本身的准确性、生动性,联系段落中心或文章中心回答)(二)参考例题● 《3年高考2年模拟》p18—19 《给书虫当夫人》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
① 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参考答案:“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① 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高中语文高分必背的120个答题技巧总结

高中语文高分必背的120个答题技巧总结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字音辨析题】答题技巧: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方法。
2.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
生僻字一般不会错。
平时多积累。
3.【词语运用题】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含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第一,逐字解释熟语,运用成语结构特点把握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的褒义贬义中性等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陷阱。
特别陌生的熟语往往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
答题技巧: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
回忆以前做的常见病句的标志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是否缺成分→ → 推敲词语运用,是否搭配→→ 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 综合思考,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主语的残缺。
②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也可能是句式杂糅。
③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是否宾语残缺。
④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
⑤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语文答题技巧、答题思路总结 常见名词解释
一、表达技巧,又叫艺术手法,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 三、说明文分类: 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程序说明文 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也叫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 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历史顺序、年代顺序、四季交替顺序、早晚(先后)顺序 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 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等 打比方:生动形象说明了……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举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把……和……相互比较, 突出强调了……的……特点。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六、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七、人物描写的方法: 1、肖像(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活动描写 2、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 八、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 九、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答题技巧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修辞手法本身作用+句子语境) 1、比喻:……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形象生动。 2、拟人:……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赋予人的情感与性格来写,表现了作者对„„的感情,十分形象,生动(或栩栩如生,逼真)。 3、夸张:……采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联想奇特,富于形象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问:……采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用反问的句式把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语气更强烈,表达的思想也更强烈。 5、排比:……采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的情景,集中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情,节奏明快,增强了语言的气势。 6、对偶:……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抒发了作者对……的感情,节奏明快,富于音乐美。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答:不行。(动词)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不行。(形容词)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不行。(副词:都、大都、非常、只有等)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答: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答题思路 诗歌鉴赏题 【模式一】分析意象、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答题示例: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模式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达技巧?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怎样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模式三】分析语言特色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答题步骤: (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春怨(金昌绪)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请分析此诗的语言特色。 答:此诗语言特点是清新自然,口语化(步骤一)。“黄莺儿”是儿化音,显出女子的纯真娇憨。“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为它惊扰了自己思念丈夫的美梦(步骤二)。这样非常自然地表现了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步骤三)。 【模式四】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 南浦别(白居易)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前人认为,“看”字看似平常,实际上非常传神,它能真切透露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答:同意。看,在诗中指回望(步骤一)。离人孤独地走了,还频频回望,每一次回望,都令自己肝肠寸断。此字让我们仿佛看到抒情主人公泪眼朦胧,想看又不敢看的形象(步骤二)。只一“看”字,就淋漓尽致地表现了离别的酸楚(步骤三)。 【模式五】一词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步骤: (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答题示例: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折柳”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的寓意是“惜别怀远”,而诗歌的主旨正是思乡之情(步骤一)。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步骤二)。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模式六】情感、主旨型 提问方式: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提问变体:这首诗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情趣?或者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一句某一联发问 答题步骤: (1)诗歌各句(或相关的句子)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运用了何种表达技巧; (3)抒发什么情感。 答题示例1: 南柯子(王炎) 山冥去阴重,天寒雨意浓。数枝幽艳湿啼红。莫为惜花惆怅对东风。 蓑笠朝朝出,沟塍处处通。人间辛苦是三农①。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 (注:①三农:指春耕、夏耘、秋收。) 试分析下阙的内容,以及作者在词中所抒发的思相感情。 答:描写了农民不避风雨、辛勤劳作的生活,发出了“人间辛苦是三农”的感叹(步骤一),(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表达技巧,所以步骤二跳过)表达了农民盼望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心情(步骤三)。 答题示例2: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全国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