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高一语文学科综合训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乐安一中高一语文学科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选出读音无误的一项()
A.夜缒(zhuì)而出逢(féng)孙秦伯说(yuè) 共(gōng)其乏困
B.三饩(xì) 妻孥(nǔ) 絜(jié)其居宸(chén)宇
C.朝(zhāo)服衣冠(guàn) 形貌昳(yì)丽期(jī)年时时而间(jiàn)进 D.盛气而揖(yī)之大臣强(qiǎng)谏色少(shāo)解膏腴(yú)之地
2.给下面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
A.像 B.比得上 C.如果 D.你
(2)因.人之力而敝亡,不仁( )
A.因为 B.凭借 C.依仗 D.把
(3)恣.君之所使之( )
A.任凭 B.放纵 C.肆、横 D.豪放不拘
(4)期年
..之后()
A.满一年 B.约定 C.期望一年 D.预料
(5)王之蔽.甚矣( )
A.遮盖 B.挡住 C.隐藏 D.受蒙蔽
3.从下面四项中找出意义相同的两个加点字:
A.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B.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虎兕出于柙,…是.谁之过与
D.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4.下边句子加点的词语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危险颠簸辅助
B.危害仆倒辅助
C.危险仆倒辅助的人
D.危害颠簸辅助的人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
A.是寡人之过.也
B.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
D.求!无乃尔是过.与
6.选出没有通假字的一组( )
A.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C.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必勿使反
7.选出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 )
A.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B.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
C.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D.秦伯素服郊次
8.选择与例句中加点词词性活用特点相同的一项:
(1)闻.寡人之耳者( )
A.将军身披坚.执锐 B.焉用亡.郑以陪邻
C.登东山而小.鲁 D.失期,法皆斩
(2)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
A.面.山而居 B.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C.箕畚
..运于渤海之尾 D.既东封.郑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
A.越国以鄙.远 B.阙秦以利.晋
C.渔人甚异.之 D.春风不绿.江南岸
9.选出停顿正确的一项( )
A.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B.岂非计久长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
C.今齐/地方千里
D.有夏/言令长安君为质者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养生
..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
..衣帛矣.
C.夫颛臾,昔者先五以为
..东蒙主.
D.忠之属也,可以
..一战.
11.下列句子与“忌不自信”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勾践说于国人
D.微斯人,吾谁与归
12.选出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D.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13.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
(1)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A.展示兵力,严阵以待,无能的人就望而止步。
B.有陈述能力的人,就让他担任官职,不能的,就应辞去。
C.陈列兵力,摆好阵势,无能的人就望而却步。
D.能施展才能,就担任官职;若不能胜任,就应辞去。
(2)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A.这是国家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B.这是掌管国家祭祀的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C.这是国家的臣属,所以要攻打它。
D.这是掌管祭祀的人,所以要攻打它。
14.下面的句子内容与其作者出处都正确的是()
A.吾长见关于大方之家—庄周—《庄子·逍遥游》
B.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孔丘—《孟子·颛臾》
C.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孟轲—《孟子·梁惠王上》
D.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荀况—《荀子·劝学》
15.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为之辞。
(痛恨)
B.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发丧)
C.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同“智”)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鼓动翅膀)
二.填空、问答:
1.秦秋时期有、、、、、五等爵位。
2.在古代,“王、君、寡人。
执事、臣、子、老妇、媪、贱息”等均可用于称谓,其中属谦称的有、、、。
3.在古汉语里,“慢走”用,“走”用,“快走”用,“跑”用。
4.父母之爱子,。
5.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由此观之,。
6.《季氏将伐颛臾》选自,主要记录时期我国著名家及其言行的书。
7.丘也闻,不患寡而患不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孟子》是记载_____时期思想家________言行的书。
共_____篇,每篇分上下,是_______家经典之一。
9.《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
本文具体体现了孟子的_______思想。
10.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王无罪岁,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
阅读下文,并判断选择下列各题:
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也。
”言圣贤大难得,疏阔
..如比。
傥遭不世
..,闻见已多,....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手?吾生于乱世,长于戎马,流离播越
所值.名贤,未尝不心醉魂速向慕之也。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熏渍陶染,言关雀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艺能,较明易习者?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墨子悲于染丝,是之谓矣。
君子必慎交游焉。
孔子曰:“无友.不知已者。
”颜、闵之徒,何可世得!但优于我,便足责之。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傥:假如
B.所值.名贤值:价值
C.无友.不知已者友:结交
D.如入鲍鱼之肆.肆:店铺
(2)对下列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疏阔
..如此疏阔:远隔
B.傥遭不世
..明达君子不世:不在世上
C.流离播越
..播越:流亡
D.何况操履
..艺能操履:操行
(3)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①长于戌马②是之谓矣()
A.①在战争期成长②这样说的
B.①在战争期成长②指的就是这类事情
C.①擅长于打仗②指的就是这类事情
D.①擅长于打仗②这样说的
(4)颜、闵之徒,何可世得!()
A.颜渊、闵子骞这类人,哪能每个朝代都有!
B.颜渊、闵子骞的门徒,哪能每个朝代都有!
C.颜渊、闵子骞的门徒,哪个朝代才能得到!
D.颜渊、闵子骞这类人,哪个朝代才能得到!
(5)但优于我,便足贵之。
()
A.只要优待我,就值得敬重
B.只要优厚对待我,就要充分重视
C.只要比我强,就要充分重视
D.只要比我强,就值得敬重
(6)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B.交友必须慎重
C.乱世出贤才
D.要与贤人交友
四.试题解答:
(一)选择题:
1.D(A项中féng中应为páng;B项中nǔ应为nú;C项中guàn应为guān)
2.(1)C (2)C (3)A (4)A (5)D
3.A、C(A和C项的“是”均作“这”讲,B项的“是”为判断词,D项的“是”为正确) 4.C
(A、B、C三项的“过”均为“过错”意,只有D项的“过”作责备讲。
)
6.C(A项中的“共”通“供”,B项中的“阙”通“缺‘,D项中的”反“通”返“)
7.B(A项中“面“,名词做状语,C项中”美”为意动用法,“私”是形容词做动词,D 项中的“素服”活用为动词,意思是穿着丧服。
)
8.(1)B(例句中“闻”是使动用法,“使……听到”之意,A项中“坚”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C项中“小”是意动用法,D项中“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只有B项中的“亡”是使动用法。
)
(2)C(例句的“面”是名词作状语,A项中的“面”是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中的“恚”是“愤怒、发怒”之意,D项的“封”是使动用法,只有C项中的“箕畚”是名词作状语。
)(3)C(例句中的“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美”之意,A项中的“鄙”是名词的意动用法,B项中“利”为使动用法,D项中的“绿”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只有C项中
的“异”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
9.B(A项应在“为”后停顿,因为“以为”是一个词;C项应在“地”后停顿,因为“地方”在这里是两个词,是“土地方圆”之意,属古今异义;D项应在“言”后停顿,因为“复言”是一个词,联系紧密,不能分开。
)
10.B(A项中的“养生”在句中是“供养活着的人”之义;C项中“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译为“把它当作”的意思;D项中的“可以”在句中是“可以用来”的意思,B项的“可以”和现代汉语意思一样。
)
11.D(例句“忌不自信”,是宾语前置句,A项是主谓倒装句,B项是判断句,C项是状语后置句,只有D是宾语前置句)
12.C(A项为定语后置句,B项和D项都是介词结构后置)
13.(1)D (2)A
14.D(A项中出处应是,《庄子·秋水》;B项中的出处应是《论语·季氏》;C项的作者应是荀况,出处应是《荀子·劝学》D项正确)
15.B(“发”应解释为“打开粮仓济民”。
)
(二)填空、问答:
1.公、侯、伯、子、男
2.寡人、臣、老妇、贱息
3.步、行、趋、走
4.则为之讲深远
5.朝延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王之蔽甚矣
6.《论语》、春秋、思想、孔丘、弟子
7.有国有家者,不患贫而患不安
8.战国、孟轲、七、儒
9.孟子、梁惠王上、仁政
10.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知
11.斯天下之民至焉
(三)阅读:
(1)B(值、遇到)(2)B(不世:世上少有)
(3)B(长:成长);(“是之谓也”宾语前置)
(4)A(亡:这些,这类);(何可:哪能)
(5)D(优:好,强;足:值得)
(6)C(A项可联系“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臭也“等句来理解,B项可联系“君子必慎交游焉”来理解,D项可联系“傥遭不世明达君子,安可不攀附景仰之乎”“但优于我,便足贵之”等句来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