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合集下载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分析摘要: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我国医疗技术进步飞快,医疗器械作为推动医疗行业发展的关键,被广泛用于医院临床诊疗环节,提高了患者治愈的概率。

如果医疗器械出现问题,往往会对整个医疗行业以及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带来巨大的威胁。

因此,本文主要就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展开讨论,并分析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等内容,希望可以给相关的医疗器械从业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价值,提高医疗器械管理的有效性,降低风险的存在,助力医疗行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引言医疗器械是为患者提供人性化诊疗服务的重要设备,一旦出现故障会对使用人员或者患者造成巨大的伤害,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

因此,在医疗行业飞速发展的进程中做好医疗器械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但是目前我国医院医疗器械在管理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增加了医疗器械使用的风险。

作为医疗企业生产厂家或者单位应该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提高医疗器械管理的有效性,让医疗器械可以在诊疗服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一、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一)有助于提高医疗器械的使用效率医疗器械是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合理运用医疗器械能够使医院医疗工作顺利开展,也可以提高医院运营质量。

当前如果医疗器械开发工程师能够严把产品设计关口,比如对医用一次性防护服进行产品风险识别、风险控制、风险验证,同时做好对生产环节的把握,能够从很大程度上降低医用一次性防护服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也可以提高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的使用效率[1]。

(二)有助于促进医疗器械企业的发展随着医疗行业的发展,医疗器械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如果医疗企业产品设计的质量难以保障,不仅会降低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同时也会影响医疗器械企业的品牌形象,从而降低医疗器械企业的竞争力。

而医疗器械开发工程师在产品研发阶段,如果能够加强对产品设计,结合医院以及患者对医疗器械的需求进行优化升级,能够让医疗器械更加符合其医院和消费者的需求,这样医疗器械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同时建立广泛的消费者群体,这样医疗器械企业将会朝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风险管理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研究摘要:目前,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是保障医疗器械应用安全和稳定的重要前提,甚至影响着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做好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工作,寻找相关策略就极为重要。

对此,本文首先阐述了医疗器械风险管理概念,然后分析了完善风险管理和质量控制的组织建设策略,最后提出了推进医疗器械信息化管理建设策略,希望有助于医疗器械的风险管理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风险管理;医疗器械管理;应用引言目前,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管理可分为预防性干预和矫正性处理两种模式。

预防性干预是通过日常监测和预防性维护等措施,保障设备功能正常,使用操作规范,预防风险事件的发生;矫正性处理则是根据医疗设备运行中安全问题或故障现象,组织开展人员培训、制度修订、设备维护维修或升级改造等活动,及时制止安全风险的发展。

医疗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医院既要保障矫正性处理的及时高效,也要保障预防性干预的科学有效。

1医疗器械风险管理1.1医疗器械的定义医疗器械是指通过人体表面或者体内的物理、化学、生物等方式来诊断、治疗、监测或者缓解疾病、损伤或者残疾的设备、器具、用品、材料或者其他类似物品,包括相关的软件。

在我国,医疗器械的管理归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为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

医疗器械按照其技术复杂度和风险等级的不同,分为三类和四类医疗器械,其中四类医疗器械风险最高,需要特别的监管和管理。

1.2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国内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现状相对滞后,存在着风险评估不完善、风险控制不力、监测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首先,一些医疗机构存在对医疗器械风险评估的认识不足和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方法,导致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

其次,一些生产厂家对医疗器械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不足,可能会导致产品存在隐患,对患者造成危害。

最后,监测机制不健全也是导致不良事件发现和处理不及时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的理念宣传,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监测体系,并加强厂家的质量管理和临床研究,以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

152例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管理屏障的应用

152例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管理屏障的应用

的发 生原 因, 为防范护理风险事件提供依据 。方法 回顾性分析金川集 团公 司医院 2 0 0 4年 1月至 2 0 1 1 年l 2月护理风险报
表。 护理不良事件登记表, 护理缺陷、 隐患a _ g, 共1 8 1 份, 其中 1 5 2 份被风险管理小组确认为护理风险事件, 对其进行同类
消毒隔离方面 映倒 管理 问题 合计
7 ( 4 . 6 : l 7 ( 4 . 6 ’ I 6 ( 4 . 0 ’ } 1 5 2 ( 1 0 0 . 0 I
3 3 4 3 9
2 . 2 护理风险事件当事人 学历、 职称、 科室及发生时 间( 见表 到位 病情观察方面 标本采集 问题 操作不 当 仪器设施故障 烫伤 发生压疮
风险事件
3 4 ( 2 2 . 4 l 2 6 ( 1 7 . 1 l 1 8 ( 1 1 . 8 l 1 6 ( 1 0 . 5 1 1 ( 7 . 2 1 0 ( 6 . 6 ’ I S ( 5 . 3 l 9 ( 5 . 9 }
护 理风险事件是 指 医院内患者在护理 过程 中有可能 发生 的一切不安全事 ̄ q J , l 。随着公众维权 意识 的增强 , 医院风险无处 不在 已成为共识 , 护理 工作 中任何一个环 节的失误 , 都会 危及 患者健 康。护理 风险管理 是指对 现有 或潜在护理 风险的识别 、
( 2 ) 护理部不定期巡查各科室护理质量 , 查看安全讨论记录 ; 护士长每周 3次夜查 房。针对 发现 的护理隐患 , 每月 召开 1 次 护士长安全讨论 会 , 对各类问题进行分析 , 对全院共性问题 , 经
1 1 7 —

表 2 护理风 险事件 当| . 【 人学历 、 职称、 科室及发生时间[ n ( %) 】

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作用

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作用

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作用医疗设备管理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现代医疗技术越来越成熟,医疗设备在医院中的应用也日益重要。

医疗设备是医院中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之一,是现代医学基础保障之一。

因此,医疗设备管理成为医院管理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管理流程及实施方法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性1.保障患者安全:医疗设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

因此,必须对医疗设备进行严格的管理以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2.提高诊疗效果:好的医疗设备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痛苦。

因此,通过合理的医疗设备管理,可以较大程度地提高医院诊疗水平。

3.节约费用:对医疗设备进行管理,可以防止设备损坏、丢失、浪费等情况的发生,进而节约费用,提高医院效益。

二、医疗设备管理流程1.设备采购:医院应该根据需要,制定设备采购计划,并对供应商进行评估。

选定设备后,应该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程序进行采购。

2.设备验收:医院应该对所采购的设备进行验收,检查设备是否符合规定的品质和技术参数,并对设备进行档案管理和编号。

3.设备维修:医院应该制定设备维修计划,并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

对于发现问题的设备及时对其进行修缮,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4.设备保洁:医院应该保持设备的清洁卫生,对于经常使用的设备需要定期清洁、消毒,并制定清洁计划及相应地记录。

5.设备计量:医院应该按照规定,定期对医疗设备进行计量和检测。

对超过计量标准的设备,应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三、医疗设备管理实施方法1.制定管理制度:医院应该根据各种医疗设备的实际情况,制定医疗设备管理制度。

制度中应包括采购、验收、维修、保洁、计量等方面的内容。

2.人员培训:对于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其具备管理、维护、保养、计量和应急抢修能力。

3.建立档案:建立医疗设备档案,记录设备的名称、型号、厂家、规格、编号、采购日期、检验日期、使用记录等。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

医疗设备的安全风险管理及预防性维护分析62研究与探索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生产管理与维护中国设备工程 2023.01 (上)服务质量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1 预防性维护的基本概述与传统维护相比,“预防性维护”不仅限于设备的维修和保养,更强调对设备在使用中的评估和检测。

通过系统评估,建立完整、系统的管理方法。

预防性维修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通过从特定的角度对医疗设备故障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预防设备故障,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

医生的作用在生命安全和产业可持续发展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众多研究数据分析,在当前科技不断发展、应用广泛的新工业时代背景下,一方面,传统维修模式的实施不仅难以满足发展需要,而且现代社会和医院的使用周期,设备的使用周期除了缩短使用程度外,还增加了设备故障的发生率,将严重损害医院的经济利益和患者的权益。

另一方面,如果在医疗设备管理过程中合理地进行预防性维护,采取预防性措施,能够有效完成设施的维护工作,为设施的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护的主要意义人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积极开展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无论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都是保证医疗设备的正常运行、降低事故风险的关键。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主要称为医疗设备无故障时的定期检查,特别是要明确预防性维护与整体维护的区别,预防性维护预防是本质,是及时发现和解决隐藏问题的重要保证,提高设备利用率。

此外,在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和维修过程中,一方面,应遵循预防的基本原则,积极消除隐性缺陷,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强度。

另一方面,医疗设备出现故障,不但影响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而且影响测试结果,而维修是影响医院正常运作的时间成本补偿行为。

但是,预防性维护可以有效地促进这些现象的改善,减少外部因素造成的故障,提高工作效率。

当然,为了进一步提高预防性服务的效率,医院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则,大大提高医疗设备的管理和维修效率。

护理安全屏障的建立及其实施效果

护理安全屏障的建立及其实施效果
力 。
核 表 为 4 , 2 对 于各 项 胜 任 素 质 上 的评 分 一 样 视 为 无 效 , 份 有 人 对 于 员工 考 核 部 分 采 取 去 掉 1 最 高 分 和 1 最 低 分 计 算 平 均 个 个 分 的 方法 。三 者 分 数 相 加 得 出最 后 的胜 任 力 素 质 部 分 的得 分 。
任 力 特 点 进行 逐 级 分 析 , 出确 定 的分 值 等 级 范 围进 行 打分 。 得 1 2 3 4 素 质绩 效 考 核 主 体 及 权 重 对 于 护 理 人 员 的 考 核 包 .. .
括 3个考 核 主体 , 护士 长 考 核 : 重 为 4 , 3名 ; 士 自评考 权 O 共 护 核 : 重 为 1 ; 士 互 评 : 重 为 5 , 6名 。其 中 有 效 考 权 O 护 权 O 共
考 核 , 负 责 跟踪 督 查 各 科 室 安 全 改 进 项 目的实 施 效 果 ; 理 安 并 护 全 委 员 会 由护 理 部 主 任 及 7名 护 士 长 组 成 , 要 负 责 季 度 安 全 主 质 量 检 查 及 安 全 信 息 的 收集 、 析 、 总 , 理 部 主 任 每 月 组 织 分 汇 护 护 士 长 召开 安 全 会 议 及 病 例讨 论 会 , 享管 理 经 验 , 不 良事 件 分 对 进 行根 源分 析 , 出持 续 改 进 项 目及 相 关 意 见 。护 理安 全 三 级 提 监 控 网 络注 重 对 环 节 质 量 和 终 末 质 量 的 管 理 , 施 安 全 反 馈 机 实
护 理 及 管 理 工作 , 丁作 单 位 :0 0 3 北 京 市 宣 武 医 院 ; 莘 、 玲 工 作单 10 5 , 杨 王
位 :0 0 3北 京 市 宣 武 医 院 。 105,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的构建与实施

急诊护理安全管理屏障的构建与实施
所有成员都能从差错 中得 到警 示 , 吸取教训 。护理管理 者鼓 励公开分析护理差错原 因 , 将 有益 于发 现和上报护理不 安全 因素 , 促进从差错 中学习 , 从而保证患者安全。
Th e d e s i g n a nd a pp H c a io f n o f nu r s i n g s a f e t y ma na g e me n t b a r l  ̄ e r s i n e me r g e nc y d e p a r t me nt
全目 标 管理及小组 目标管理、 高危管理等管理屏 障。结果 : 护理人员临床研究思路拓宽 , 护理工作 流程改善 , 护理 不良事件发生率下降 , 患者不 安全 风险达到预控。结论 : 建立 护理 管理屏 障可有效提高患者安全系数 。
关键词 护理 ; 安全管理 ; 屏障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2- 9 6 7 6 . 2 0 1 3 . 0 5 . 0 4 8
i n c l u d i n g t h e s a f e y t m a n a g e me n t s y  ̄ e m, q u a l i t y s u p e r v i s i o n s y s t e m,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s a f e y t c u l t u r e , s a f e y t g o a l ma n a g e me n t nd a t e a m g o a l m a n a g e me n t , h i g h i r s k y ma t na g e me n t ; B a nt e r
护理 安全是护理质 量管理 的核心 内容 , 急诊科 作为 医院 的高风险科室 , 具 有 患者病 情危 重 以及 不可 预见 性 、 风 险性 者安全 , 急诊科 将屏 障技 术应 用到护理安全管理 中, 针对 急诊 护理工作 中的关键点 , 建立 了多角 度 、 多 层次 、 循环式 的护理 安全管理屏障 , 在 降低 护理不 安全 事件发生 率等方 面取得成 效, 现将具体做法报道如下。 l 安全管理屏障 屏 障…是指 用来 保护 目标 免受 伤 害的措 施 。护 理安全 管理屏 障是指通过各 种护理制 度 、 操作流 程 、 监 控体 系、 人员 培训 等方法 , 降低护理不安全事件发生率。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

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随着医学技术和医疗设备的快速进展,医疗设备在临床诊疗中扮演着越来越紧要的角色。

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与安全管理是保障医疗设备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紧要保障。

本文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入手,探讨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标准、管理体系等方面。

首先,我将介绍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其次,从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标准入手,阐述如何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再次,介绍医疗设备应用安全管理制度及其管理体系,以保证医疗设备的安全运行。

最后,总结医疗设备应用质量及安全管理制度的紧要性。

一、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制度的相关政策法规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制度是医疗设备行业的紧要构成部分之一,其目的在于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我国对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制度的规定重要由《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和《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定》两个法律法规来管控。

1.《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订立于2002年,其中第十四条规定:“生产者、经营者、使用者都要遵从产品质量管理系统的规定,对医疗器械的包括设计、生产、运输、储存、使用在内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质量掌控。

”2.《医疗器械质量管理规定》订立于1999年,其中第五章是《质量管理体系》,规定了生产企业需要实行的质量管理体系。

其要求企业建立质量管理的条例、制度和程序,保证生产质量的可追溯性、稳定性和牢靠性、建立质量信息系统等。

以上两个法律法规,明确了医疗设备的质量管理原则和实在的质量掌控措施,为医疗设备应用质量管理制度的建立供给了政策和法规的支持。

二、如何确保医疗设备应用质量?为了确保医疗设备的应用质量,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标准有ISO13485:2016《医疗器械——质量管理体系——特别要求》、ISO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等。

在这些质量标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医疗设备应用质量掌控流程:1. 销售前的质量掌控在销售前,生产企业要对产品实施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掌控措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7月 第21卷 No.3351 本次研究当中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检测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分析。

2.结果经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联合“烧火山”法治疗,观察组44例风寒型面瘫患者,痊愈者有37例,痊愈率为84.09%(37/44),病情好转者有6例,好转率为13.64%(6/44),无效者有1例,总有效率为97.73%(43/44)。

对照组经单纯“烧火山”法治疗,44例患者,痊愈者为16例,痊愈率为36.36%(16/44),好转者为23例,好转率为52.27%(23/44),无效者为5例,总有效率为86.63%(39/44)。

3.讨论在中医中风寒型面瘫属于中风的范畴,《内经》中对风寒型瘫的描述为:”足阳明之筋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2]。

在西医中,则将风寒型面瘫又称为周围性面神经炎,将其主要的患病机理认为是经乳突孔内面神经急性病毒感染,面部神经受压或局部血液循环障碍[3]。

由此可见,风寒型面瘫主要是由于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受风寒而发生痉挛,造成面神经组织缺血、缺氧、水肿,引起面神经髓鞘脱失,甚至变性,从而产生面肌运动障碍[4]。

在临床治疗中,所接收的大多数风寒型面瘫患者,均为受寒冷刺激、过度劳累,导致机体免疫能力下降而发病,这也说明了且不论是风寒还是风热,面瘫的发病机制是由于本虚,因而对其治疗应以补虚泻实为原则,扶助正气,祛除病邪[5]。

为患者予以“烧火山”法治疗,经过操作会使患者针下或远端体会到热感,而合谷、手三里也会有炙热的感觉,这些热感向面部传导,从而达到散寒温补的效果。

而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通过照射患者的患部,使患部的血管扩张,从而使患者患部的血液循环加强,并且起到了改善血管通透性的功能,从而促进治疗效果。

本文以2014年3月3日至2015年3月25日我院收治的88例风寒型面瘫患者为例,进行了分组治疗,对照组予以单纯“烧火山”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治疗。

经观察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73%,痊愈率为84.09%;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6.63%,痊愈率为36.36%。

不难看出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特别是痊愈率上观察组较对照组有很大优势。

因而特定电磁波谱治疗仪联合“烧火山”法对风寒型面瘫的治疗能够获得满意疗效,具有临川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1] 薄云.烧山火法联合患侧TDP照射治疗风寒型面瘫60例[J].西部中医药,2013,26(7):99-100.[2] 晓霞,黄丽萍.中药熏蒸加针剌治疗风寒型面瘫65例[J].陕西中医,201l,32(9):1226-1227.[3] 秀丽.针灸配合中药熏蒸治疗周围性面瘫60例[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5):798-799.[4] 邹学敏,程维芬,郭洪,应征,顾 .不同中药熏蒸方法在风寒型面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J].护理研究,2013,27(6):534-535.[5] 张稀“烧山火”针刺法治疗风寒型面瘫临床观察[学位论文].硕士,2012.安全屏障在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张凤珠 (福建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 福建南平 353100)【中图分类号】R8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6586(2015)07-0351-01【摘要】 目的:总结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实施安全屏障管理法,探讨其效果。

方法:成立相关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护理小组,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器械设备的重要性,分类管理。

对比实施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安全屏障管理法实施前后效果相比较:实施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7%,实施后为0.015%,前后对比具有差异(P<0.05)。

结论:安全屏障医疗器械护理管理方案的实施,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保证了器械使用的安全性,也提高了整体的管理质量和水平,具有积极的推广意义。

【关键词】 安全屏障;医疗器械;护理管理应用效果 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是指质量合格、已在临床使用与医疗活动相关仪器、器具、设备、材料等正常使用情况下导致或可能导致人体受到伤害的事件[1]。

医疗器械由于使用的特殊性,经长期运用存在着发生潜在危害的因素,另外,设备操作、保养不当也会影响临床诊断与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因此,临床只有加强医疗器械管理,才可避免或降低不良事件发生几率[2]。

为了探讨医疗器械管理有效方法,本文将安全屏障管理法应用于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效果颇为满意,现汇报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1年—2014年临床护理中出现并上报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进行归纳与总结,将其分为两个阶段:2011年—2012年为安全屏障管理实施前阶段,该阶段我院共接待诊疗患者18324人次;2013年—2014年为安全屏障管理实施后阶段,该阶段我院共接待诊疗患者21426人次。

1.2安全屏障管理方法(1)成立相关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护理小组,实行三级制管理模式:第一,最高层为护理部,其中护理部主任为小组长,3名组员由责任心强、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部成员担任,其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安全情况进行统计、调查与分析,并为一些发生不良事件较高设备或器械设计安全屏障;管理小组采用抽查方式对医疗器械使用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检查。

第二,设备科做为二级管理层,其中设备科长任小组长,并下设组员2名。

其主要负责严格把好产品质量关,并定期对设备或器械进行维修、保养、检测等。

若设备或器械一旦发生不良事件时,依护理部要求可在第一时间做到及时处理,如产品换货、入库封存等。

第三,使用科室为第三级管理层,其中护士长为管理小组组长,并下设2名小组成员。

其负责设备或器械使用时安全性能检查、监测及不良事件信息上报等工作。

(2)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进行分类,根据不同器械设备的重要性,分类管理:第一,我院按医疗器械使用风险程度将其分为三大类:使用风险程度较低(一类)的有体温计、血压计等;使用风险程度一般(二类)的有输液泵、心电监护设备等;使用风险程度较高(三类)的有植入物、呼吸机等。

并根据使用风险程度不同将其用不同颜色标识进行区分:一类采用蓝色标识;二类采用红色标识;三类采用黄色标识。

第二,医疗器械实行专人负责制,同时给予分类管理。

对于一类医疗器械要求管理人员一个月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检查与保养;对于二类医疗器械要求管理人员一周进行一次安全质量检查与保养;对于三类医疗器械要求给予患者检查或治疗前均应对其安全质量进行检查,若管理人员发现问题后,应及时与设备科、护理部进行沟通,以保证问题在短时间内得到有效解决。

1.3观察指标观察并对比两个阶段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行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行t检验,检验水准取a=0.05,即:当P<0.05时被认定检验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安全屏障管理法实施前后效果相比较:实施前,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07%,实施后为0.015%,前后对比具有差异(P<0.05),详见表一。

表一: 安全屏障管理法实施前后效果比较(n,/%)时期诊疗患者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发生率管理前183241290.070管理后21426320.015χ24.89PP<0.053讨论医疗器械生产、使用、检验等国家对其均有严格要求,并予以法规实施[3]。

各类医疗器械上市前,均通过各实验机构进行过有效性、安全性、质量等测试与效果评价,既使医疗器械被检验通过后,在其使用过程中仍存在着隐性风险,只有在长时间使用中才可暴露出其缺陷,因此,医疗器械出现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及时发现问题并有效解决才是控制医疗人身损害及保证护理安全的关健[4]。

本次研究通过安全屏障管理,使护理人员及管理部门在进行医疗器械管理时做到了有章可循,成立相关医疗器械临床安全使用管理护理小组,实行三级制管理模式,在加强监管同时,也明确了各层管理小组的职责,对于医疗器械可做到定期检查与维护,当医疗器械一旦出现问题后,各管理小组可按要求做到及时上报、及时处理,有效避免了医疗器械对患者造成伤害。

另外,对临床使用的医疗器械采用标识进行分类,并根据不同器械设备的重要性,进行分类管理,其不但让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对医疗器械风险性做到了一目了然,同时也起到了提示作用,使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前能够自觉检查设备、器械的安全性能,另外,医疗器械管理人员可也根据标识很快找到自己所管理的设备或器械,既缩短了管理人员工作时间,也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综上所述,将安全屏障管理应用于医疗器械护理管理中,其不仅能够提高医疗器械的管理水平,而且还能够降低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几率,对保证患者治疗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1] 李世俊,黄鑫,李长兴等.医疗器械管理关键指标的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4,35(5):117-118,141.[2] 郭晓伟,段丹丹.QR码在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5,24(3):137-138,58.[3] 郑骏,王吉鸣,吴韬等.风险管理在医院医疗器械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5):365-367.[4] 蔡梅华.浅谈医院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三级制安全管理[J].中国医疗设备,2013,13(10):91-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