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大管棚在罗汉坡隧道洞口软弱围岩段的应用
浅谈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中的应用

浅谈管棚超前支护在隧道洞口中的应用摘要:管棚一般是沿隧道工程断面的一部分及全部,以一定的间距环向钻设与隧道轴线基本平行的设置,而后插入大直径的钢管,并向管内注浆固结周边围岩,从而在预定范围内形成钢管棚护的支护形式。
管棚超前支护是为了在特殊的地质条件下确保进行安全开挖,预先提供增强地层承载力的支护方法。
主要适用于软弱地层、软岩、岩堆和破碎地段。
隧道进、出口及浅埋地段较多。
关键词:超前支护管棚软弱夹层分析:因桂三高速公路工程起点为桂林、终点为柳州三江县,本项目全部隧道根据走向均命名为桂林端、三江端,以广西桂三高速公路工程龙胜四号特长隧道为例左洞3095m、右洞3115m,洞口段均向洞内延伸较远,具体分析如下:隧道桂林端洞口段稳定性评价:隧道桂林端洞口段地形坡度35°~40°,为Ⅴ级围岩,无自稳能力;隧道三江端洞口段稳定性评价:三江端洞口地处山间冲沟边部,洞口段为Ⅴ级围岩,无自稳能力。
综上所述,本隧道洞口段桂林端左洞长185米、右洞长170 米,三江端左洞长60米、右洞长145米。
全部为Ⅴ级围岩,属较破碎岩,无自稳能力,且向洞身延伸较远。
如果单单依靠喷锚支护、小导管注浆,一旦发生坍塌、滑坡后果不堪设想,工程施工中不仅要考虑简化工艺,降低造价,更要考虑安全、质量、进度,特别隧道施工重点考虑的是施工安全,为此洞口段在施工中以参照设计要求,把超前支护作为重点控制工序,以管棚支护(注浆)为主,以超前小导管注浆、锚杆、喷射混凝土为辅进行施工过程中支护控制。
管棚施工技术: 1、长管棚技术参数:(1)钢管规格:热轧无缝钢管φ108mm,壁厚6mm,节长3m、6m;(2)管距:环向间距40cm;(3)倾角:仰角1°(不包括路线纵坡),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行;;(4)隧道纵向同一横断面内的接头数不大于50%,相邻钢管的接头至少须错开1m。
2、长管棚施工质量过程控制:(1)配备电动钻机,钻进并顶进长管棚钢管;(2)本隧道采用C25钢筋混凝土套拱作长管棚导向墙,套拱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施作;(3)管棚必须按设计位置施工,钻机立轴方向必须准确控制,以保证孔口的孔向正确,每钻完一孔便顶进一根钢管,钻进中应经常采用测斜仪量测钢管钻进的偏斜度,发现偏斜超过设计要求,及时纠正;(4)钢管接头采用丝扣连接,丝扣长15cm。
长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铁路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

, 《 i { i l l l I l i i l , 《 , 《 , 麓
l l
管 棚
裂面
<
核心土 未开挖 土
2 管棚受力原理与计算模型
Va l ue Eng i n e e r i n g
・1 6 5・
长大管棚超前支护在铁路 隧道洞 口施工 中的应用
Ap p l i c a t i o n o f Lo n g a n d La r g e Pi p e Ro o f Ad v a n c e d S u p p o r t i n Ra i l Tu n n e l Ho l e Co n s t r u c t i o n
2 . 1受 力 原 理 一 般 会 在 隧 道 洞 口段 施 工 时采 用 大 管 棚超前支护法 ,这种 方法能够有效 的支撑和加 固围岩 , 很
大程度 的防止软 弱围岩下沉 、 松 弛和坍塌 等。它的工作 原
图 2 管棚支 护计算模型 ( 洞 内)
有关资料显示 , 在计 算洞 口段和 洞内段 的开挖 进尺尺 理是 : 一是可 以通过管棚注 浆使拱顶预 先形 成加固 的保护 度的时候 采用悬臂梁和 简支梁 的计 算模 型是科 学的。 环。这个保护环 能够 为隧道施工创造 良好 的开挖条件 , 因 3 大管棚施工设计 为其可 以发挥 “ 承载拱 ” 的作 用 , 有效 的减少拱 内部 围岩 的
摘要 : 通 过介 绍超 前大管棚支护在不 良地质 隧道施 工中的受力原理 、 大管棚设计与施 工要 点及适用 范围等 内容 , 并结合新 凤凰 二号 隧道进 出口洞 口 段 长大管棚超前 支护施工 实例 , 总结了长大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在通 过软弱 围岩时的作 用。
长大管棚施工技术在隧道洞口施工中应用

长大管棚施工技术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介绍了双丰隧道进出口浅埋段采用长大管棚超前支护的施工工艺,并且介绍了长管棚的工作原理、参数确定、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等,对该项施工工艺进行了评价。
通过对隧道洞口地表下沉、拱顶沉降等项目的监控量测数据来看,监测值均在允许范围内,该项施工技术适用于隧道洞口等各种特殊困难地段,是隧道新奥法施工的一项有效辅助施工工艺。
关键词:隧道进出口长大管棚施工工艺长大管棚施工技术在隧道洞口施工中的应用中图分类号:u45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c)-0120-01双丰隧道位于黑龙江省东宁县,穿越剥蚀丘陵区。
隧道进口位于东宁县绥阳镇太岭工区四队范围内,线路跨东沟后进入隧道,出口位于绥阳镇双丰附近,隧道钱长7237m,为双线隧道;隧道内最大埋深约140m。
隧道出口离301国道很近,交通便利用;隧道中部及斜井附近的农田区有土路自双丰村南侧盘延而至,亦可通至隧道进口,路况较差。
隧区早期构造运动强烈,断裂构造发育,接触带岩体完整性差,受水流的剥蚀、搬运作用形成沟谷、河流、组成了现代地表水系。
受地质构造活动影响,隧道区内沟壑纵横。
设计文件中对双丰隧道的岩石分级如下:入口段和出口段均为ⅴ级围岩,洞身段为ⅱ级、ⅲ级、ⅳ级和ⅴ级围岩,整体隧道岩性较坏。
该隧道ⅴ级、ⅳ级围岩共长3364m,占隧道全长46%。
该隧道进出口覆盖层最薄段仅有2m左右,洞口段地质为粉质粘土、细圆砾土、花岗闪长岩强风化层,含水、遇水后易软化,发生流失,工程地质差,容易发生坍塌冒顶。
根据该隧道进出口围岩类别较差的特点,设计采用了40m长大管棚的洞口段超前支护方案。
1 长管棚工作原理长大管棚支护是在隧道开挖外轮廓周边上,间隔一定的距离,沿洞轴方向以一定的外插角钻孔、安设钢管,然后进行管内注浆固结软弱围岩的一种预支护措施。
通过注浆,钢管与围岩紧密固结,使隧道拱顶预先形成加固的保护环,加固的保护环可以承受拱部的地面荷载和岩层重量,在岩体开挖后架设拱型钢架支撑,支撑拱架相互连接,形成一个牢固的棚状支护结构。
管棚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薛丽君

管棚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中的应用薛丽君摘要:软弱围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根据管棚的具体情况,调整管棚超前支护效果。
以科学、合理的支护方法,逐步加强整体的支撑力,明确实际有效控制问题的实施方案。
根据管棚技术的操作标准要求,以有效的方法,提升管棚在软岩隧道施工中的具体应用,分析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工程技术特点和标准要求。
本文将针对管棚在软弱围岩隧道施工的技术操作标准,实施有效的技术问题分析,调整管棚隧道施工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软弱围岩;管棚;隧道施工引言隧道管棚施工过程中,需要依照其地质条件,分析隧道的技术含量和技术水平。
本文以长寿山的隧道为例证,分析北岸至福民村段的隧道施工,历全长12500m,属于枢纽隧道打通节点工程。
隧道地质条件较差,难度技术高,线路长。
岩体呈现松散结构,洞口边坡稳定性差。
隧道自准备开始进洞,清除洞口的土层后,边坡表面产生裂缝。
需要采用有效的施工技术方法,对洞口进行固定处理,保证洞口埋段经济安全的合理。
一、管棚注浆施工的工艺原理分析注浆管棚填充围岩的裂缝,围岩的强度和刚度效果。
按照围岩的整体承载标准,实施围岩注浆结构的加固处理。
按照内部的围岩、支护系统进行承载力水平的分析,判断隧道变形压力。
根据管棚施工的标准进行分析,调整钢管的厚壁。
沿着隧道轮廓周边进行密度分布分析,调整加固可能产生的变形问题。
隧道支护结构中需要根据承受的载荷量关系,逐步控制。
在管棚进口端设置合理的导向墙,对另外一端设置隧道围岩,确保完整效果合理。
根据上部的破损情况,调整围岩支护,形成稳定的支撑结构标准。
对支护梁进行承受上部压力的处理,调整上部载荷的形成作用,通过注浆将破碎围岩的裂隙与围岩形成一个整体作用。
管棚在隧道施工中,根据不同的围岩适当的调整土质地层,砂卵石头地层,膨胀软流,硬塑装置黏土地层,裂缝岩土、断层破损。
二、管棚注浆施工工艺基本原理1管棚注浆基本方法。
管棚地下结构工程施工中,暗挖需要采用超前的支护施工技术,以合理的拟开挖方式,对地下隧道结构进行加固处理,确定预埋的线标。
长大管棚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应用

长大管棚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应用背景软弱围岩是一种常见的隧道工程困难,因为它们不能承受大量的力量。
长大管棚是一种新型的加固结构,使用钢弹性装置并打制特殊型材。
本文将探讨长大管棚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应用。
长大管棚的优势长大管棚是一种新型的隧道加固结构,在软弱围岩施工中具有以下优势:1.承载能力强长大管棚有很强的承载能力,可以经受很高的压力。
以下是关于长大管棚的性能指标:•具有较高的极限荷载。
它可以承受比传统钢支撑更高的荷载,因为它是由钢套筒和强度较高的钢组成的。
•良好的刚度特性。
长大管棚可以保证围岩的刚度特性,可以更好地支撑隧道的运营。
•相对较小的应变量。
长大管棚具有良好的应变特性,可以比较少地造成变形。
2.施工方便与其他替代方案相比,长大管棚的施工效率更高。
因为它是组装好的,所以长大管棚是单个单位的,可以更快、更安全地安装。
3.灵活性长大管棚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隧道,可以在不同类型的围岩中使用。
因此,使用长大管棚的隧道可以更加灵活。
案例分析下面是一些曾经使用长大管棚进行施工的隧道的案例分析:1.某大型公路隧道某大型公路隧道是一座双向四车道的高速公路隧道,并有大量的交通流量。
这个隧道传统上使用钢支撑, 但是由于巨大的压力和围岩的不稳定性,传统的钢支撑不能有效地支撑路面。
在使用长大管棚进行支撑的情况下,隧道的切割速度提高了,而长大管棚的固有刚度特性可以有效地支撑随后的切割工作。
2.某地铁站某地铁站的入口是在老城区的挤压点(软弱地质)中。
传统的方法是使用高支撑来防止顶部下沉。
这种方法显然很麻烦,而且成本非常高。
在使用长大管棚后,隧洞的支撑更加均匀,提高了隧道的稳定性,同时施工时间也得到缩短。
总的来说,长大管棚是一种非常适合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加固结构。
在施工效率和施工成本方面比传统的钢支撑都具备优势。
虽然长大管棚价格高于传统的钢支撑,但优势在于稳定性和切割速度的提高,可以证明长大管棚在施工中的优越性。
长大管棚论文:长大管棚在高速公路隧道口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

长大管棚论文:长大管棚在高速公路隧道口预支护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地介绍了长大管棚在高速公路隧道口预支护施工中的设计及施工方法,该施工技术作为在不良地质情况下隧道施工的预支护措施,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长大管棚预支护设计施工一、前言随着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公路隧道项目,公路隧道具有跨度大,结构受力复杂,施工难度大的特点,给设计和施工带来诸多困难。
尤其公路隧道经常遇到浅埋松散软弱层及破碎围岩带等不良地质段,由于围岩自稳能力差,加之施工对围岩的破坏扰动,极易造成塌方事故,加大了施工难度。
此类特殊地质经常出现在隧道洞口端,因此能否确保安全、可靠、顺利、及早的进洞施工,是前期隧道施工的关键所在。
通常采用的开挖辅助支护措施是“超前长管棚+注浆”预支护措施。
超前长管棚支护能有效的加固围岩,起到良好的支护效果。
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一隧道采用108mm×6mm长大管棚,长度达42m,其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具有典型性,本文介绍了该隧道的长大管棚施工实践及采取的施工技术措施,并对长管棚超前支护技术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二、工程概况位于京珠高速公路粤北段的某隧道,近东西走向,隧道长度近两公里。
该隧道地质情况复杂多变,施工段围岩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较大,节理发育,岩石破碎,隧道围岩稳定性差。
隧道区水文条件较复杂,地下水丰富,对隧道施工形成重大影响。
经设计单位设计采用洞口长大管棚注浆加固措施,对隧道进、出口进行管棚预支护后,方可进行隧道开挖。
三、长大管棚的设计针对隧道进、出口端特殊不良地质段,优先采用“长大管棚+注浆”超前预支护辅助措施,设计如下:①管棚设计长度:隧道进口端为38m,出口端为42m,如遇基岩,则以入岩2m即可终孔。
②环向间距40cm,仰角1.50,保证适当的上抬量,防止钢管侵入断面。
③钢管规格:ф108mm×6mm,节长3~4m,热扎无缝钢管,抗屈服力大于200mpa。
软弱围岩隧道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工程施工233软弱围岩隧道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的实际应用研究刘金山(中铁十二局集团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湖南 长沙 410000)中图分类号:TU7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6344(2019)04-0233-01摘要:文章以实际高速公路为基本背景,围绕其G 标段的隧道开挖支护施工展开探讨,由此提出了长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将该技术应用于软弱围岩地形后,所带来的支护效果较为良好,显著提升了软弱围岩的强度,良好地避免了传统技术下所存在的各类问题。
总体来说,长管棚超前支护施工技术可行性较高,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软弱围岩;隧道工程;超前支护受软弱围岩强度的影响,在此地质环境下修建隧道时极容易出现失稳坍塌现象,对此需要在施工之前以开挖轮廓线为基准做好超前支护工作。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超前支护工作所涉及到的技术方案较多,诸如超前锚杆、超前小导管注浆等均是工程中常见的方法,尽管其具有操作简单的特性,但所带来的支护长度普遍≤5m。
这意味着所设置的锚杆或是小导管只能在施工区域进行一段距离极短的滑动,此时开挖循环进尺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就浅埋松散地层而言仅为15~17m,对应循环次数大幅增加,工序之间的交叉也变得尤为明显,加之围岩结构的稳定性较弱,最终带来的超前支护效果欠佳的局面,工作面失稳现象发生的概率较高。
对此,更为适宜的是引入长管棚超前支护技术,将其应用于某穿山软岩隧道开挖支护工作中,进一步增强隧道的自稳能力,创造出足够安全的施工环境。
1 软弱围岩概念和变形特征就隧道工程而言,受开挖施工的影响,周边岩土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应力状态变化,而这一部分结构便可称之为围岩,依据围岩变形量的多少,可以进一步得出围岩稳定性水平。
结束隧道开挖施工后,便会对围岩结构的初始应力造成影响,进而导致二次应力分布变形的现象,总结大量施工检验,可以将其细化为如下3种类型:(1)掌子面因挤压而出现变形现象;(2)位于掌子面前方的围岩结构出现沉降现象,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将进一步产生沉降槽;(3)隧道周边出现了收敛变形现象。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超长管棚施工技术探讨

公路隧道软弱围岩的超长管棚施工技术探讨作者:蒋海鹏来源:《广东科技》 2014年第8期蒋海鹏(陕西路桥集团有限公司,陕西西安 710075)摘要:我国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公路建设事业的快速进步,公路建设中要面临更多的隧道项目。
公路隧道是修建在地下供汽车行驶的专用通道,通常还兼作管线和行人通道。
公路隧道结构复杂,施工难度比较大。
隧道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软弱松散的土层或破损的围岩带,一旦发生塌方,将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不稳定的围岩结构通常出现在隧道洞口处,目前采用超长管棚施工技术作为软弱围岩部位的支护,在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公路隧道;软弱围岩;超长管棚施工技术0 引言管棚施工技术作为公路隧道施工最常见的超前支护方法,施工周期较短、工艺安全,并凭借其高效的施工为公路建设节省了大量的经济成本,也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长期以来,管棚施工广泛应用在各国的公路建设中,成为最重要的地下工程施工辅助工艺。
受施工设备以及工艺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管棚施工长度长期被局限在25~30m左右。
但随着施工设备的不断改进,近些年来一次性管棚施工长度大幅提升。
由于公路隧道自身的施工特点,过长的管棚容易出现上翘下陷、偏斜堵塞等问题,给工程建设带来更多不可控的风险和较大的成本支出。
本文将以国内某公路隧道工程为例,深入探究管棚施工技术在软弱围岩施工中的应用。
1 工程实例1.1 工程简介本文介绍的公路隧道工程为双线隧道,隧道中线间距为45m,隧道总长1500m。
隧道断面为单心圆设计,纵向设置人字坡。
最大开挖高度9.5m,宽度16m,最浅埋深不足6m。
本工程隧道采用的管棚长度达到50m,是目前该省公路隧道采用的最长管棚,施工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对其施工技术要求特别高。
本文将就本公路隧道实际施工过程采用的超长管棚施工技术,结合目前我国相关领域的施工工艺,对管棚支护措施进行简单的介绍并分析,以期该技术能在我国有进一步的推广和广泛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大管棚在罗汉坡隧道洞口软弱围岩段的应用
摘要:管棚因采用钢管作纵向预支撑,又采用钢拱架作环向支撑,其整体刚度加大,对围岩变形的限制能力较强,且能提前承受早期围岩压力。
本文通过对岩内隧道洞口软弱围地段的管棚施工论述了长大管棚在隧道浅埋段的施工技术,对今后的类似施工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长大管棚软弱围岩注浆
1工程概况
罗汉坡隧道为独山至平塘高速公路上重点工程之一,罗汉坡隧道为双向分离式隧道,左隧道长为1560m,右隧道长为1546m。
隧道左右线均按双车道设计,车行道宽度2×3.75=7.5 m,建筑限界总宽10.75m(每座隧道)。
隧道进口围岩上覆粘土、黑色钙质页岩,覆盖层厚3~8m,围岩级别为Ⅴ级,按新奥法设计和施工,为了确保施工安全,采用40m长大管棚对洞口段施工进行超前支护。
2管棚设计
(1)钢管环向间距为40cm;
(2)管心与衬砌设计外廓线间距为35cm;
(3)仰角1°,方向与路线中线平衡;
(4)钢管施工误差:径向不大于20cm;
(5)管棚长度为40m,热轧无缝钢管Φ108 mm,壁厚6mm,节长3m、6m;
(6)管棚接长采用管箍丝口连接。
钢管应在专用的管床上加工好丝扣,棚管四周钻Φ15注浆孔(外端3m的棚管不钻孔);管头焊成圆锥形,便于入孔。
3管棚施工
采用偏心钻具扩孔同步带进钢套管的跟管钻进技术,提高管棚的顺直度,防止锚孔坍孔,加快管棚的钻进速度。
3.1 管棚工作室的修建
⑴施工洞口仰坡防护,然后拉槽开挖管棚工作平台。
⑵施作钢架混凝土套拱导向墙:套拱在明洞外轮廓线以外施作,在套拱内埋设三榀钢拱架,浇灌混凝土前预埋导向管,导向管采用Φ127钢管,壁厚4mm,长2.0m。
3.2 钻孔施工步序及说明[2]
施工步序见下图:
⑴把组装好的偏心钻具联结在钻杆上,将第一节带有套管靴的钢套管套入钻具,使偏心钻头露出到套管外,将偏心钻具的钻杆联接在动力头上。
⑵钻机正转偏心扩孔带管钻进,自动力头行至最大行程为止。
⑶钻机反转收偏退钻,卸杆,动力头退至尾端。
⑷联接第二节钢套管和钻杆。
⑸再次跟管钻进,推送第二节钢套管入孔。
⑹重复第三步。
⑺重复第四步。
⑻重复第五步至设计的管棚深度为止,然后反转偏心钻具,退杆卸出所有钻杆后,取出偏心钻具。
⑼插入排气管,封闭管口注浆。
3.3 钻进方法及注意事项
⑴安设钻机:采用MGJ—50型锚杆工程钻机,无伸缩臂功能,钻机升降采用在底架上用千斤顶升降,加设枕木垛调节所需高度。
⑵开孔:开孔前必须检查设备,保证设备状况良好,对组合好的钻具要检查丝扣联结是否紧密,偏心扩孔器转动是否灵活。
在架设好钻机、调整好孔位的水
平位置及仰角后,采用大于钢套管直径1~2级的潜孔锤,钻凿2~3m深的孔口,然后退出潜孔锤。
⑶钻进:将第一节带有套管靴的钢套管套入钻具,使偏心钻头露出到套管外,检查扶正器、导正器、钻杆三者是否同轴,以避免在钻进中钢套管歪斜,导致发生孔斜和加不进钻杆和钢套管的困难。
钻机加压进入正常钻进作业后,要注意排屑是否正常,要经常调整钻压,力求保持一个恒定的排屑速度。
⑷加接钻杆和钢套管:当跟管钻进至钢套管尾端距导向墙墙面约30cm时停钻,然后反转收偏退钻、卸杆,动力头后退至尾端加接钻杆或钢套管,此时应先拧紧钻杆,然后再拧紧联接套管。
为提高加接套管的效率,可制作专用工具。
⑸退钻:在退钻倒换钻具或退出孔口之前,冲击器应后退进行吹孔或注水清洗,把环状空间的岩屑清除干净后,再把钻杆及钻具退出。
反转钻具时不要太猛,防止钻杆或冲击器脱扣。
⑹灌注水泥砂浆:待整个拱部管棚支护施工完成后,从两侧拱脚起,向拱顶方向,向管棚钢管内安放塑料排气管至孔底附近,然后封闭孔口灌浆,当排气管出浆时,即可停止灌浆。
2.4 管棚注浆[1]
按固结管棚周围内有限围岩设计。
注浆采用孔口封闭一次性注浆,先对有孔钢花管注浆,在钻进无孔钢花管时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查。
注浆机械采用SN系列注浆机(能注水泥浆和砂浆),浆液材料采用纯水泥浆,水灰比1:1~1:1.5注浆初始压力为0.5~0.6Mpa,终止压力为0.7~1.0Mpa;持压15min后停止注浆。
2.5 施工工艺框图
施工工艺框图见下图:
施工工艺流程见《长管棚施工工艺流程图》
4 机具选择
5 质量控制
⑴钻孔前,精确测定孔的平面位置、倾角、外插角,并对每个孔进行编号。
⑵钢架安装垂直度允许偏差为±2°,中线及高程允许偏差为±50mm。
⑶钢管采用逐节接长,一般按孔位编号偶数第一节用3m,奇数第一节用6m,以后各节均采用6m,以确保在每一个截面钢管接头数不大于50%。
⑷在钢架上沿隧道开挖轮廓线纵向钻设管棚孔,钻孔顺序由高孔位向低孔位进行。
管棚外插角以不侵入隧道开挖轮廓线越小越好,相邻的钢管不得相撞和立交。
⑸经常量测孔的斜度,发现误差超限及时纠正,至终孔仍超限者应封孔,原位重钻。
⑹掌握好开钻与正常钻进的压力和速度,防止断杆。
⑺在遇到松散的堆积层和破碎地质时,在钻进中可以考虑增加套管护壁,确保钻机顺利钻进和钢管顺利顶进。
6 结束语
⑴对于隧道洞口的软弱破碎围岩地段、浅埋地段采用长大管棚施工工艺,提前发挥超前支护作用,增加了施工和运营的安全度,提高隧道的长期稳定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⑵在管棚支护下开挖,可大减少围岩变形量。
⑶管棚钻孔可作为地质预探预报,地质资料可指导洞身开挖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段贵安华蓥山隧道涌水、涌泥、涌砂原因分析与综合整治措施[J].铁道建筑技术,2001(1),36-39.
[2]铁路工程施工技术手册隧道.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3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