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9).doc
中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完整版附带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课外文言文完整版附带答案2010年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1.(2010·武汉市,9-11,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1题。
全品中考网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
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
富人病且死,尽以家财付孝基。
孝基与治后事如礼。
久之,其子丐于途。
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
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
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
”孝基使管库。
其子颇驯谨,无他过。
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9.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斥逐之追赶B.富人病且死将要C.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多么D.不复有故态原来的10.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A.何以战B.不以物喜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全品中考网D.以塞忠谏之路11.下列对张孝基的评价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张孝基信守承诺,把岳父的丧礼操办得很风光。
B.张孝基心地善良,见妻弟乞讨,顿生怜悯并积极给予帮助。
C.张孝基助人有方,让妻弟灌园管库,在劳动中促其转化。
D.张孝基为人厚道,把全部财产归还给悔过自新的妻弟。
【答案】9.A 10.C 11. A2.(2010·江苏省南京市,9—12,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2题。
(12分)顾恺之,字长康,晋陵无锡人也,博学有才气。
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梢至根。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①,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每图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尤信小术②,以为求之必得。
人尝以一柳叶绐③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专题09 爱莲说(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9 爱莲说(2023·湖南怀化·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甲文】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文】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①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架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②而出,遇伏③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④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⑤,而列于堂隆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受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节选自《王阳明散文选译》)【注】①阳明子:即王守仁,明代哲学家,被贬至贵州龙场,自建居所,命名为何陋轩。
②蛰: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③伏:暑天。
④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⑤正笏:恭敬地拿着上朝的笏板。
1.用“/”给乙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限两处)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2.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濯.清涟而不妖(洗)B.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四季)C.陶后鲜.有闻(新鲜)D.无所不宜.(合适)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1)香远益清,亭亭净植(2)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4.甲乙两文都提到了君子,请用自己的语言谈一谈你心目中的君子应该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至少提出三点)【答案】1.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2.C 3.(1)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
江苏省各地中考语文 文言文试题汇编

文言文阅读试题汇编【一】(xx中考·江苏扬州卷·15分)阅读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藩国名臣[明]朱国桢赵准,藁城人,长身美髯,性刚毅方严,终日无惰容,不轻言笑。
年二十余,始读书。
时有敏少年,日记数千言,赵先生耻居其下,日所诵书必与之埒。
日不足,竟夜读忘寝。
举顺天乡试,为学官。
王令诸郡王皆受经,为讲说甚详恳,门弟子常数十。
矩矱严,诸生步立皆有则。
尤重背诵,以身先之,无倦,诸生侍侧凛凛。
时太守有十子,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一日,闻赵先生严,自领其子来,且遗一朴,广二寸,厚半寸,书其面曰:“专治五子,毋及余生。
”诸子一望见,即凛然,皆折节受学守规。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1)日.记数千言___________ (2)赵先生耻.居其下___________(3)诸生侍.侧凛凛___________ (4)且遗.一朴___________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2分)A.日所诵书必与之.埒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B.为.讲说甚详恳二虫尽为.所吞C.以.身先之太医以.王命聚之D.书其.面曰其.真无马邪3.翻译句子。
(6分)(1)五子骄纵甚,虽守无如之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求剑若此,不亦惑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为学官,赵准有哪些特点?请概括出三点。
(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xx中考·江苏苏州卷·11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5~7题。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

最新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真题精选及答案(江苏南京)古镜(宋)沈括[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而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③厚,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选自《梦溪笔谈》,有删节)[注释]①鉴:镜子。
②原:推究。
③差:略微。
9.下列给【乙】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加标点正确的一项是()(2分)A.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B.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C.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D.唯此鉴光透。
其他,鉴虽至薄者莫能透。
10.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收人而今.小令.初下,群臣进谏(《邹忌讽秦王纳谏》)B.予.观之同予.者何人(《爱莲说》)C.又见.他家所藏才美不外见.(《马说》)D.文画铭字无纤异.者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3分)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12.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下面题目(4分)(1)古人制镜,使镜面略凸,能收到“”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填空,1分);制造的透光镜,能在日光下透射出背面的花纹和文字。
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用一个词语概括,1分)(2)有人推究透光镜能透光的原因,作者原先赞同,后来产生了怀疑。
他怀疑的依据是什么?(2分)9.(2分)A10.(2分)B11.(3分)花纹(文字)虽在背面,但镜面上有隐隐约约的痕迹,所以在日光下就显现出来了。
(每小句1分)12.(4分)(1)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1分)精湛(高超)(1分)(2)别的形制相同的镜子都不能透光,只有这面透光(2分)(江苏苏州)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第10题。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

2023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15套试题文言文阅读汇编1.2023年安徽省中考语文试卷word+答案+逐题解答【三】(15 分)【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乙】立身成败,在于所染①。
陛下贞观之初,砥砺名节,不私于物,唯善是与②,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今则不然,轻亵小人,礼重君子。
重君子也,敬而远之;轻小人也,狎③而近之。
近之则不见其非,远之则莫知其是。
(节选自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注】①染:熏陶,沾染。
②与:赞许。
③狎:亲昵,亲近。
13.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5分)(1)此后汉所以..痛恨: ..倾颓也所以: (2)未尝不叹息痛恨(3)愿.陛下亲之信之愿: (4)不私.于物私: (5)今则不然.然:[三] (15分)13. (5分) (1)这里表示原因(2)感到痛心、遗憾(3)希望(4)用私情(5)这样(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1)此系贞良死节之臣。
(2)亲爱君子,疏斥小人。
14. (4分) (1) 这些都是坚贞可靠、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
(2)亲近爱戴君子,疏远排斥小人。
(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15.【甲】文段中,“亲贤臣,远小人”是为了追求“____________”,【乙】文段中,对待“君子”和“小人”的不同态度则关系到“_____________”。
(用原文语句填空)(2分)15. (2分)汉室之隆立身成败(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16.请结合【甲】【乙】两个文段,指出“唯善是与”中的“善”主要包含哪两个方面的意思。
(4分)16. (4 分)①品行端正,有名声,有气节②对朝廷忠诚,以死来报效国家。
(每点2 分,意思对即可)2.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考试(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4题。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9篇(含答案与翻译)(截至2021年)

黑龙江牡丹江历年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截至2021年)庞仲达为汉阳太守。
郡人任棠者,有奇节①,隐居授教。
仲到达郡先候②之棠不交言,但✓\Z'w*KZ\Z*Z\Z\Z'w*\Z5Z'w/\ZSZ<Z\Z>^w*\Z\Z</V/*.以迷③一大钵,水一盂,置户屏前,自抱孙儿伏于户下。
主簿④白以为倨⑤。
仲达思其微⑥意, 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水者,欲吾清,拔大钵迷者,欲吾击强宗⑦,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⑧孤也。
”叹息而还。
.*注释:①节:气节,节操。
②候:看望,问候。
③迷: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
④主簿: 官名。
掌管文书、办理事务的属官。
⑤倨:傲慢。
⑥微:深奥,微妙。
⑦强宗:豪门大族。
⑧恤:救济。
.13.解释以下语句中的加点词。
.(1)但以殛一大钵(2)叹息而还.♦♦1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良久曰:“棠是欲晓太守也。
.15.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仲到达郡先候之棠不交言.16.庞仲达从任棠的行为中获得怎样的启示?(请用原文语句回答).17.读完本文,你认为庞仲达是一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3. (1)只;(2)回去.14.过了很久(庞仲达)说:“任棠是想让我明白(道理)啊。
”.15.仲到达郡/先候之/棠不交言.16.水者,欲吾清,拔大钵瘫者,欲吾击强宗,抱儿当户者,欲吾开门恤孤也。
.17.他虚心求教,礼待贤才,求贤假设渴,同时智慧过人、悟性强,也是一个想要励精图治,造福百姓的清廉官员。
.13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1)句意为:只把一大钵瘫。
但:只。
.(2)句意为:于是叹息着回去了。
还:回去。
.【14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
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本句重点字词:良久,过了很久;欲,想要;晓,使……明白.【15题详解】.此题考查文言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答案

中考语文九年级文言文试题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管仲夷吾者,颍上①人也。
少时尝与鲍叔牙游②,鲍叔知其贤。
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
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③,管仲事公子纠④。
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
鲍叔遂进管仲。
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
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
吾尝三仕三见逐⑤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
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
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注】①颍上:地名。
②游:交游,交往。
③小白:齐桓公的名字,他是“春秋五霸”之一。
④纠:齐襄公之弟,公子小自的异母哥哥。
⑤见逐:被赶走。
(1)下列句子中“于”字的用法和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A.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B.任政于齐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D.公与之乘,战于长勺(2)结合句意,解释句中划线的词。
①公子纠死,管仲囚焉________②尝与鲍叔贾________③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________④子孙世禄于齐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
②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
(4)请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鲍叔牙这一形象:________。
(5)文段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突出鲍叔牙的特点?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送东阳马生序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

语文中考九年级文言文试卷带答案一、文言文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节选)《孟子》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蹴尔而与之蹴:________②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得:________③乡为身死而不受乡:________④是亦不可以已乎已:________(2)下列各组划线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呼尔而与之潭西南而望B.是亦不可以已乎颓然乎其间者C.得之则生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D.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足为外人道也(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②此之谓失其本心。
(4)这篇文章论证了什么观点?节选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9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文言文阅读精选
(9)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2分)
①王之蔽甚矣②时时而间进
10.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11.邹忌劝谏齐威王的高明之处在哪里?(2分)
(三)
鲁人有好钓者,以桂为饵,锻黄金之钩,错①以银碧,垂翡翠之纶②,其持竿处位即是③,然其得鱼不几矣。
故曰:钓之务不在芳饰,事之急不在辩言。
【注释】①错:镶嵌。
②纶:钓鱼绳。
③是:正确。
12.下列语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以桂为饵B.皆以美于徐公C.错以银碧D.醒能述以文者
13.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然其得鱼不几矣。
14.读了这则寓言,你受到什么启发?(2分)
7.答案:颜色浅黄,形态纤长、轻柔。
评分:每个要点1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8.答案:引字照应了百尺一词,描绘出一幅柳条和水中倒影相连的画面,优美而有动感。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9.答案:①受蒙蔽②间或评分:每小题1分,共2分。
10.答案:全国的老百姓没有不有求于您的。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1.答案:邹忌以日常生活小事设喻,由己及君,由家事到国事,以小见大,说服力强,让人易于接受。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2. 答案:B评分:答对得2分。
13.答案:即使这样钓到的鱼也不多。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
14. 答案:做事情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要讲究实效。
评分:共2分。
意思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