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合集下载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开封市第二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开封 475000我国教育学家夏丐尊先生认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如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为池塘,没有了感情,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全国劳动模范林学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

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因为,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爱的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所以说,教师的灵魂在师德,师德的灵魂在于教师对学生的爱。

一、尊重,是爱的最高境界热爱学生的前提是尊重学生。

渴望得到尊重是人们的内在要求。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有力保障。

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关爱学生。

就职专学生来说,他们大多15-19岁之间,世界观已初步形成,自我意识接近成熟,独立性和自觉性已达到较高水平。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思想的解放,市场经济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增强,无不对学生产生深刻影响。

进入职专后,学生生活已不同于初中时期,知识的丰富,视野的拓展,使他们显得更“成熟”,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更强。

这个时期尤其渴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理解和尊重。

教师只有深入全面了解学生,掌握其丰富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激发出爱生之情,爱才之心。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能感受到教师是在时时处处关心爱护自己,她就会乐于亲近教师并质疑问难,坦露自己的真实思想,接受教师的教育。

反之,如果得不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就不可能亲近教师,不可能在教师面前敞开自己的思想,甚至对教师敬而远之。

所以,教师应树立教学新概念,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个性,注意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培养,为学生营造自由的学习空间。

尊重学生其次表现在对学生要宽容。

著名作家雨果说过:“世界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心灵。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中国著名心理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观点,意味着教育和学习都离不开爱和兴趣的培养。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动力。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他们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和动力源泉。

只有父母对子女的深深的爱和关怀,才能激发出孩子内心的潜能,培养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爱是孩子成长的温室,只有在这个温暖、关爱的环境中,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并通过教育得到更好的发展。

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

有了兴趣,孩子才会对学习感兴趣,才会主动去参与和探索。

在学习兴趣的驱动下,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学习的动力也更加持久。

而没有兴趣的学习,只是机械的记忆和模仿,难以形成深入的理解和应用。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学习的热情。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基石,它们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爱是教育的落脚点,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前提条件。

而兴趣则是学习的起点,是学习的动力和引导。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仅仅是知识面灌输,所以爱和兴趣在教育中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孩子的爱,不仅包括物质上的供养和生活的照顾,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关爱和引导。

父母应该真正地理解和尊重孩子,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只有在父母的爱中,孩子才能形成良好的心理结构,有一个稳定的情感基础,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

学校教育也应该注重激发孩子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学习。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和培养孩子的特长和潜能,给他们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让孩子在丰富多彩的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

教育者也应该积极开展师生关系的建设,以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为基础,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动力和源泉,是培养人全面发展的关键。

只有在爱的关怀下,孩子才能茁壮成长;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学生才会有持久的学习动力。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方寸天地更显拳拳爱心略谈“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可连柯这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在教书育人中,育人是最根本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有知识和学问,更有堪为人师的人格和品德,有着对学生的一种无私奉献的爱,至死不渝的爱。

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祥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按真人的规范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催化,或促进,每一施教又无不浸透着期望和成功的喜悦。

没有对学生爱,即使教学也没有激情。

没有课堂上师生间心与心的相通、情与情的交融,也就不可能产生教学所需的智慧和吸引学生的技巧。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

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

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学生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学生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

孩子是纯真的,他也要求获得纯真爱,也只有这种爱才能教育他们健康成长。

每一个学生就是一棵成长的幼苗,教师对学生如同农民对弱苗一样,给它多一点保护,多一点浇灌,它就能茁壮成长;教师又是船长,他用目光和爱叠成跳板,引学生们上船,船儿离岸,他用如弓的脊梁做桨,忘情地为学生引渡。

没有爱,哪有幼苗的茁壮成长?没有爱,哪有航帆的风雨漂泊?然而,只爱一部分学生,意味着对另一部分学生冷漠,那是偏爱,偏爱是一种非理智的情感。

爱还应表现在对学生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

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

由此我想我们现代教师做学生“亲人、朋友和导师”三个角色,这是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教育思想的实践,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为学生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学生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道路。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需要教育,教育更需要爱。

我国现代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情感历来被人们视为一种神奇的力量,是维系人们生存、追求和发展的动力之一。

爱就像空气,每天在我们身边,因其无影无形就总被我们忽略,其实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

师爱是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它既是一种高尚的情感,又是一种强大的教育力量和手段。

用爱的健康情感去滋养和感化学生,用爱的高尚情操去塑造和促进学生,引导学生在懂得什么是爱的基础上,去进一步明白怎么样付出爱、获取爱、创造爱和享受爱,从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使他们成为一个具有爱的素养的全面发展的高尚的人。

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

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

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求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

这种爱是神圣的。

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

”关爱学生,一方面表现在对所有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偏袒、不歧视、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另一方面表现在能敏锐地洞察学生的心理变化、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到老师在时刻关注着自己,从而让他们提高自我意识。

我经常找学生谈话,谈话能真正架起师生之间理解与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关爱学生的具体体现。

谈话要相准时机,同时要在适当的氛围中进行。

在学生遭遇挫折倍感无助时、在学生家庭遭遇变故惶恐不安时、在学生百无聊赖不思学业时、在学生面临情感上的困惑不知所措时,都是老师应该找学生个别交谈、倾注关爱的最佳时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爱是一缕温暖的阳光,有人说,爱是一阵及时的雨露,有人说爱是一把打开心扉的钥匙。

我国著名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

教育没有了爱,就成了无水之池。

任你四方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了一个空虚。

”从高中到初中的教学着实让我感到是一次脱胎换骨,面对的不是成熟而长大的脸,相反是顽皮而稚气的脸。

在课堂上他们会肆无忌惮地发问,这也没什么,解答清楚就可以了。

最让我感到吃惊的是他们会因为借纸借笔这样的小事争论不休,会因为别人碰了自己、看了自己而动手和恶语相击,这些我始料未及,也许我习惯了高中的成熟教育,对此我采取的是用时间淡化和绥靖政策。

说实在的,那段时间我真的缺少一个老师应有的耐心,随着日子一天天流逝,这种情况亟待解决,面对他们的吵闹,一个学生说:“老师你必须狠狠地揍他们,要掐他们,要不你准备个狼牙棒。

”我吃了一惊,我说我从未打过学生。

他“啊”了一声,一脸的怀疑。

我知道我必须要用从未有过的耐心去对待他们,用我内心深处的爱去感化他们。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把他们当作工作中的一个一个难关,我决定开始一个一个攻破。

【案例】有一个同学的个子和年龄不相符,个头过矮,但是老爱惹事,因为他小,所以有些学生就想制服他,一个胖胖的男生就老想收拾他,针对此,我就专门找这个胖男生谈话。

“你能告诉我你的志向吗?”“我没想过这个问题。

”他有点不好意思。

“那么你现在想一下,你将来想做什么工作呢?”“我想当法官。

”他怯怯地望着我。

“能告诉我为什么吗?”“法官可以断案,可以为人打抱不平,惩治坏人。

”我一下子看到了希望,觉得找到了突破口,我急忙说:“你说得很对,法官不但可以公正断案,还可以调解人和人之间的纠纷,让人与人和睦相处,制裁不一定是最好的办法,人还需要宽容,允许别人改正错误,正如我们学习《论语》中讲的‘恕’,‘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所以同学之间应该互相原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你说呢?”“老师,我明白你的意思了,我再也不找他麻烦了。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顾明远: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顾明远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学家,他提出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的名言。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教育和学习的本质。

顾明远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这是因为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品质。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爱护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独特性,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兴趣。

只有真正关心和呵护学生,才能建立起和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促进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参与和投入。

爱是教育的基础,只有爱才能让教育真正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顾明远说“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

这是因为学习需要动力,而兴趣是最好的动力。

当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感兴趣时,他们会主动地去探索、学习和理解。

相反,如果学生对某个课程或主题缺乏兴趣,即使再好的教学方法,再丰富的教学资源也会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通过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在学习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

爱和兴趣是教育和学习的双重关键因素。

只有通过爱来启迪和培育学生的灵魂,才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只有通过兴趣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动力,才能让学习成为一种自发、自愿和自主的行为。

教育应该成为一种有爱心的引导和激发,而学习应该成为一种充满兴趣和乐趣的探索和成长。

我们也不能简单地将爱和兴趣等同于宠溺和浮躁。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有严谨的学习环境和严格的学习要求。

教育者需要在培养学生爱和兴趣的注重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

只有这样,爱和兴趣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和学习的动力,推动学生不断进步和成长。

顾明远的这句名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非常有道理。

它警示我们,在教育和学习的道路上,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和兴趣,让他们在温暖和愉悦的环境中成长,从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和人生的追求。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爱和兴趣中获得快乐和成长。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不是索取,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

这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因为爱才崇高,无私地爱,是教育的魂!
有爱就有温暖,有温暖就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成功。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能教育好孩子。

”教师应该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孩子,让我们用慈爱呵护纯真;用智慧孕育成长;用真诚开启心灵;用希冀放飞理想,我将用自己的双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教师的职责就是让他们在生活这片温暖的阳光里绚丽绽放”。

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必须是普遍而广泛的,不应该以社会原因、家庭背景及平时表现而有所偏爱,应该一视同仁。

对于调皮生,我从来就没有放弃他们,任其破罐子破甩,而是给予特别的关爱。

只有这样,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认同你,快乐地融合到集体当中去,充分地扮演主人公的角色,才能创造一个融洽的、温暖的、团结的集体。

师爱还必须要有耐心,这是由教育的长期性与反复性决定的。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用滚烫的心温暖孩子们的心灵,用真心去感动孩子,只有真心对待孩子,才能使他们健康成长。

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良好的形象做好表率,促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
和道德品质的提升。

爱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为师者应该热爱、关心、善待每一个孩子,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一个孩子的心门,不能让任何一个孩子成为遗憾。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1.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读苏霍姆林斯基《爱的教育》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什么是我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呢?可以毫不犹豫地回答,就是热爱儿童。

”对!教育的源泉乃应为:“师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基础和前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育首先是人学,不了解孩子,不热爱儿童,不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就谈不上教育。

爱,是教育儿童最自然最直接的方法与手段,是父母与孩子、教师与学生之间情感联系的纽带和精神生活上的体现,也是培养学生远大志向和高尚行为的肥沃土壤。

我们身边就有许多成功的教育工作者,他们对学生都持有一种自觉和纯真的、持久和普通的爱。

身为人师的我们,要爱生,要对每一个学生都倾注深厚的教育爱,爱生如子,爱生胜子,能为人之师,作人之表。

这就需要我们具有“红烛”一样的高尚情操,保持“春蚕”一般的伟大胸怀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

要有现代化的科学的教育方法,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教学规律。

但这一切都应以爱为出发点。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2.你是如何理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这句话的。

语出《论语•述而》愤:心里想求通而又未通。

悱:想说又不知道怎么说。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举出一个角为例来告诉学习的人,而他不能推断其他三个角如何,就不用再教他了.因为他不用心思考。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地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

如果学生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这是孔子论述启发式教学的重要名言,对后世影响非常深远。

孔子介绍了他在教育方面的体会,他并不觉得一个老师一言堂地给学生灌输就能有好的教学效果,而是觉得关键在于怎样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

不是让老师替学生去举一反三、反复列举,而是启发学生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不要轻易地把答案告诉学生,也不要过多地替学生思考,更不要给学生灌输标准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谈班级管理中的情感教育
班级管理中,情感激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

所谓情感激励,指班主任通过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保护学生、信任学生和肯定学生的优点与成绩,中肯地批评学生的错误或给予适当的处罚,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等手段,使学生产生归属感和向心力,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朝着班级所预定的目标前进,从而实现管理的效能。

那么,在实际操作中,班主任又该从那几方面入手呢?
一、发挥班主任情感的主导作用
班主任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的影响。

一个人格高尚、威信崇高的班主任,本身就是学生的楷模,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应主要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置身于平等、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真诚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积极思考、培养能力、磨练意志、不断进取的良好学习习惯。

第一方面,班主任要有“不耻下问”的精神,而不是板着面孔,居高临下。

学生对新鲜的事物非常敏感和有强烈的好奇心,拥有永远满足不了的求知欲望,班主任要向学生学习,学习学生知道而教师不了解的知识,这样才有利于平等、和谐、欢松、融洽的师生关系。

第二方面,教书一定要与育人相结合。

我认为学生的成绩可以有差距,但却不能以此把学生划分等级,但不能歧视差生。

成绩差距只能说明一方面的问题,而且不是绝对的。

对优生,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有提出新的要求,如进一步培养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避免盲目骄傲;对差生,除帮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外,还要尽力去发现其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例如:我班的王辉同学刚入学的时候很顽皮,学习不够认真,喜欢对同学动手动脚。

有一次,上体育课排队时,把一位女同学推倒弄伤了。

后来通过我的耐心教育,他先向这位女同学道歉,承认自己的不对。

到现在他上课十分专心,认真听老师讲课,积极发言,没有对同学动手动脚了。

通过这样的教育从而调动了他的学习态度,还增强其他同学的学习信心。

还让同学们知道同学之间要团结、要互相帮助等道理。

只要让同学们懂得道理,就能在不同程度上促进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善于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
在班级的管理中,班主任必须根据不同的时期,学生的不同的特点,不失时机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积极情绪,这是发挥情感作用作好铺垫。

首先,作为班主任必须了解学生的各种情感因素,善于引导和利用学生这些因素。

学生中各种类型的情感因素,原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就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分为智力情感,即学生对智力活动的情感、兴趣、自信、厌恶、消极、惧怕等情绪;道德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善恶表现出来的喜欢、追求、反对、等情绪;审美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产生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

这些情感因素,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产生是综合的,我们班主任必须注意观察和利用好这些情感因素的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如:我班的吴梓林同学,我刚接手的时候,发现他的心理素质不够好,有报复心理,经常因小小事就与同学争吵,几天的事都记在心里,要报复。

我知道了就多次耐心地跟他谈心,教育他做人要有健康的心理,有健康的心理,才能健康地成长,同学之间要互相包容、互相礼让等。

到现在他有了很大的改变,能跟同学和谐相处。

其次,要把握和运用好主体性原则。

1、让学生有形成良好行为规范空间。

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我们班主任的引导的学生的自我评价结合起来。

可以让学生如实地写好周记,并将自己日常的行为对照《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进行自我评价,每月进行每八小组的评价,发挥同学之间互相的监督作用。

班主任除了对周记进行批改,将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过外,还要对同学的评价进行准确评估,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2、让学生创造班级教育活动的空间。

班级教育活动的空间,从微观上看是教室的空间,教室内的净化和美化,桌椅的摆放和地面清洁等,对师生关系,教育效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比如,我班举行班会课时,充分考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讨论的需要,努力创造一种民主、平等,热烈的教室空间氛围,效果就会更佳。

而课室的墙壁栏,可以开辟学生个人学习成果专栏,展示他们的看图写话、美术作品、周记等,创设教育的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鼓励学生培养个性,发展特长。

从宏观上来看,教育活动的空间包括图书馆、文娱场所、公园、乃至整个社会。

鼓励学生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培养学生自主获得知识与经验能力;到校外开展各项活动,如:学生多与家长出外旅游或与参加学校组织的
秋游活动等。

通过这些活动能扩展学生视野,磨练学生意志,培养学生能力,增强集体凝聚力等目的,这样能提高学生自我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发挥班主任期望的作用
在班级里,老师希望在测验中发现有很多天才的学生,其实班里有很多同学的成绩高于其他同学。

老师的期望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也从而使他们自己提高了对自己的要求,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老师的期待对学生的成才有重大的影响。

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要发挥期待的效应。

第一,班主任的期待是一种信任,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

我认为班主任要对学生要一视同人,成绩好的学生要表扬,后进生有一点进步,老师也有及时表扬,使后进生感受到胜利的喜悦,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第二、班主任的期待是一种激励。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以身乐观、奋发向上的精神去感染学生,以真诚的期待去激励学生。

可以说,班主任的期待不仅能使学生精神开心、乐观。

而且能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发展欲望和自信心,从而不断激励自己进取、坚强,克服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取得优秀的成绩和完美的人格。

第三、班主任的期待是一种要求。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通常是已做出成绩的学生容易受到教师的信任,而从来没有做出成绩的学生往往因不受重视而产生自卑心理。

如果教师对还未做出任何成绩的学生予以信任和期望,情况必将会发生较大的转变,许多学生就会由于受到期望和信任迈上成功之路,还有一些违法乱纪的学生也会因受到信任和期望而改邪归正。

如:我班的陈志鸿同学,我刚接手的时候,他上课经常开小差,喜欢跟同学说悄悄话,从来不听老师讲课。

我就把握时机找他谈心,教育他如果上课不认真听就学不到知识,就辜负老师和家长的期望。

通过多次的教育,他现在上每科的课都能认真去听,得到老师的表扬,成绩也进步了。

班级管理是充满人性和挑战的,很值得所有的班主任去思考、探索,让学生能从情感上真正接受老师心底的爱,让情感在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相互传递,就一定会建设成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

一位教育家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一位没有感情的老师,不是一位优秀的老师,一位没有感情的班主任,更不能是
一位优秀的班主任。

班主任只有通过适当的情感交流,才能走进学生心中,班主任工作开展起来才能游刃有余,取得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