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 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案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探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和特点。例如,通过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功案例,使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设定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如:“为什么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组织课堂讨论,让学生在探讨中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内涵、特点及优越性,掌握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具体表现。
2.掌握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3.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实际问题,如市场失灵、贫富差距、经济结构调整等。
在此基础上,教学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学生的认知水平:高中一年级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需要通过具体案例、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经济学概念。
2.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关注社会热点、时事政治是高中学生的特点,教师应结合时事案例,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兴趣。
3.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教学过程:
-通过讲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内涵,使学生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结合。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如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等。
-阐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如能够更好地发挥国家、市场、企业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介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包括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收入分配制度等。
高中政治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理念】坚持以生为本,突出人性养育。
根据“三贴近〞原那么,建构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协作探究,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教材内容分析】从理论上说,我国改革开放后确立的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存在根本区别,为此必须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内容上说,本框内容是《经济生活》第一模块的落脚点,我国的任何经济生活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进行的,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具有缺陷和不足,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并为我国的小康社会的建设提供体制保障;从作用上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确认识公有制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利于培养学生理解和把握社会现象的能力与创造精神。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识记:宏观调控的目标和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结合现代化建设伟大成就中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证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过程与方法在平等、开放的教学环境中,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开展探究活动,促进学生运用归纳演绎的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的优势等方面感悟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发现式教学法、讨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前准备】全班分3个小组,课前搜集整理相关的知识资料,老师制作成ppt。
第一组:2009年中国空调品牌企业的销售情况,近几年国家投资的重大工程。
第二小组:近几年,为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出台的惠民政策。
第三小组: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国家采取了哪些调控措施.【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复兴之路》剪辑片段,设置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导入。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一9.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3.能够针对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对策;
4.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5.形成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相结合,感受课堂参与与共享收获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
2.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理解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3.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把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处理好市场和政府的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思想政治①必修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经济生活》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目标、手段;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实例,说明社会主义宏观调控的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教师启发、引导,自主探究等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辨证的、全面的认识问题的能力,针对事实说明问题的能力,正确分析、观察社会经济现象的能力和调查研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框学习,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国家宏观调控手段中的经济政策。
[教学时数]1-2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活动:展示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图片,感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成就。
从而引导学生思考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什么样的?它具有哪些特点?它与其他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否完全一样?学生活动:积极思考,展开讨论。
教师引导:既然是市场经济,我国的市场经济肯定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由于它是同我国的社会经济制度联系在一起的,也一定具有我国的特点。
下面我们就认识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课教学请问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起基础性配置作用的经济。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有市场经济的共性,由于自己的鲜明特征。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专家点评”,熟悉一下市场经济配置资源的共性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积极思考教师点拨:共性特征概括为:经济关系市场化,企业行为自主化,宏观调控间接化,经济运行法制化。
我国的市场经济除了具有这些共性外,还有自己的特点。
(2)基本特征1)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建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高中政治 9_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问题和不良现象,能创新性的应用所学内容,对政府工作进行评价及进一步提出合起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优越性的坚定信念。
□复习
知识拓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异同。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
师生互动:一起对本课内容做总结,引导学生根据知识结构复习所学内容。
市场
落实和完善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义市场经济
A.能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B.要把“有形的手”与“无形的手”有机结合
C.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D.国家宏观调控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2.为应对通胀,继央行2010年10月19日宣布自三年以来的首度加息后不到一个月,
决定自11月1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是中
国
今年以来对主要商业银行准备金率的第五次上调。
这说明
①我国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②央行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
工具
③国家运用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④我国实行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A.①②B.①②③C.②③D.②③④
3、我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宏观调控继续改善,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下列行为属于
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是()
A.国家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 B.物价部门核准公共交通的价格
C.国家修订个人所得税法 D.严把土地闸门,严肃查处违法用地行为
②属
日,公安部破获一团伙生产销售食用地沟油案件,一条集掏捞、粗炼、获地沟油大案,这起案件也暴露了我国在地沟油监管。
高中政治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

九(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课型
新授课
知识清单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国家宏观调控必要性、主要目标、手段
重点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难点
国家宏观调控手段的判断
教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明确学习目标:
2、自主学习: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结合在一起的。(1)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以为根本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3)能够实行。
三、合作探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需要健全国家的宏观调控。
(1 )简要分析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既要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又要国家科学的宏观调控?
了解学习目标
读书填空,把握相关知识点
探究分析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个案调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2)填表:
手段
主要措施
经济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4、课堂训练:
1、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国家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A.B.C.D.
7、自2013年1月1日起实施的《缺陷汽车产品召回管理条例》加大了对汽车厂商隐瞒产品缺陷的处罚力度。这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是()
A. 法律行政B.法律经济C.经济行政D.法律政治
23、下列措施中属于政府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的是()
A实施楼市调控的限购令,抑制高房价B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流通量C对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进行反垄断调查D通过加息刺激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 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案第四单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九课走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第二课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目标。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3)能够针对宏观经济运行问题,提出合理的建议,能够从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角度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经济生活的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的信念;通过学习国家的宏观调控,感悟社会主义能够实施科学的宏观调控,认同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举措。
自主预习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结合在一起的。
2.优点:既具有市场经济的 ,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既可以发挥的长处,又可以发挥制度的优越性。
3.基本特征(1)坚持地位。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为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的宏观调控。
二、科学的宏观调控1.为什么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科学的宏观调控是发挥的内在要求。
(2)宏观调控是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1)含义: 综合运用对国民经济进行和。
(2)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 、、、。
3.宏观调控手段?(1)(2)(3)总之,宏观调控,应该以和为主,辅之以必要的 ,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的总体功能。
拓展深化正确理解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控的关系市场调节宏观调控调节手段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进行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优势①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配置;②能够促使市场主体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③能够实现优胜劣汰等①宏观调控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和预见性,可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20172018学年人教版必修一9.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教案.doc

第二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情景导入学习目标自党的十四大提出并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以来,中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人均GDP迈进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关的“中国经验”“中国模式”正成为国际经济专家研究的热门课题。
那么,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国家为什么要科学宏观调控?其目标和手段有哪些?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课堂。
1.识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宏观调控的含义。
2.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重点]3.明确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和手段。
4.理解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的关系。
[重点+难点]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具有市场经济的共性,又具有自己鲜明的特征。
教材P82“探究问题1”提示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市场经济既可以与资本主义私有制结合,也可以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结合。
公有制应当寻求合适的实现形式,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基本标志: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2)根本目标:共同富裕。
(3)内在要求: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教材P82“探究问题2”提示 (1)取消农业税、保护农产品价格、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等。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教材P83“探究问题”提示我国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
3.我国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能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既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又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1.(1)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提示(1)×(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又有自己鲜明的特征,不能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看作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宏观调控的含义,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了解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目标及其手段。
过程与方法:针对市场调节的局限性,提出合理化的政府干预与宏观调控对策的应用能力。
通过学习市场经济的共性与特性,准确把握事物共性与根本特性的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难点: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
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
思考:我们可以从邓小平的论断中明白什么道理?
师:市场经济是一种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市场经济可以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存在,它可以为资本主义所利用,也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经济。
过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里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
这也就决定了它还是市场经济,具有其他市场经济所具有的共性,同时它还有自己的个性,这使得它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那么它的个性有哪些呢?
2.基本特征
探究一:中国十大空调排行榜。
思考:反映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公有制占主体地位。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了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这就将它与资本主义区别开来。
那么,我国发展市场经济也要贴上自己的标签。
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基础之上,而我国市场经济建立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它是它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基本标志
过渡:前面讲以公有制为主体决定了怎样的分配制度呢?按劳分配为主体,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要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是进一步地拉大社会收入差距。
接下来我们看探究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当还有哪些特征呢?
探究2:见教材P82
(1)图表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提示看表方法:横纵结合,都得看)
(2)近几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
(3)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提示:收入逐年增长,但分配不均,差距仍较大。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重要措施:家电下乡,免费义务教育、取消农业税、农产品价格保护、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乡镇企业、建设新农村。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什么?实现共同富裕。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如果偏离了这个原则,我们发展的市场经济就失去了意义。
社会主义有两条根本原则不能偏离,一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另一条是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探究3:四大新世纪工程
开发建设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四大工程,被称为"中国新世纪四大工程",其中除南水北调工程外,其它三项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举措。
“西气东输”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西电东送”总投资规模将达5265亿元以上;青藏铁路达262亿元;南水北调第一期投资达1548亿元。
问题:我国为什么能进行这么大的工程建设?这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提示: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宏观调控分不开。
(3)能够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
问题:为什么能实行科学的宏观调控呢?
因为公有制经济下人们的根本利益的一致性,国家可以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使国家对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问题: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呢
案例看一只虾如何伤害一座城
材料一:10月5日上午9点45分,在一家名为“善得活海鲜烧烤家常菜”的大排档吃饭,顾客结账的时候发现大虾不是38元一份,而是38元一只!善德烧烤店"附近不少饭店生意惨淡,有的甚至停止营业。
附近店铺老板曾当面劝诫,但烧烤店老板并不以为然。
不少青岛市民觉得此事严重影响青岛的城市形象,给青岛抹黑,让人气愤。
材料二:“天价虾”事件爆发超过12小时以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一条的规定,对该店作出九万元罚款行政处罚,并责令其立即改正价格违法行为。
思考:以上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材料一说明市场的自发性,材料二说明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对市场予以调节。
过渡:接下来我们来看宏观调控的相关知识,首先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刚刚材料中讲到了市场的弱点,还有哪些原因?
二、宏观调控
1.必要性
(1)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社会主义性质决定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要求
过渡:因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
那么什么是宏观调控呢?
2.含义
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调节和控制。
过渡: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主要目标是什么?
探究:李克强政府工作报告
问题:从中可以看出,国家宏观调控要实现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呢?
3.主要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实现国际收支平衡。
过渡:国家可以采取哪些手段来实现目标呢?
4.主要手段
(1)经济手段
含义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
该手段包括两方面,一是国家制定经济计划,如五年计划,我们现在正处于十二五规划时期。
另一方面,通过制定经济政策来调整经济。
这是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
因此,这样的一种手段对市场经济的调节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具体来说,经济政策又包括两方面,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属于经济政策,都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方式,但是二者又有不同。
财政政策由谁制定呢?国家财政部。
货币政策谁制定?中国人民银行。
财政政策,包括扩张性、紧缩性还有稳健性政策,具体通过财政支出和税收两种手段调节,目的是为了达到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
货币政策,它是国家控制货币供应量、信贷量、银行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措施,相对来说,它发挥作用的过程要慢一些,但是它的影响可能更加地深远,比如利率调整,老百姓把钱从银行取出来,自己拿出去投资。
这两种手段要综合起来运用。
(2)法律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没有法,寸步难行市场竞争是竞争经济,竞争离不开规则,而规则中最稳固的就是法律,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首先是立法,要有法可依,确定和规范经济行为,哪些行为是国家允许的,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这是立法。
在我国,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市场立法也是逐步地完善,有了立法,更重要的还要司法,即执法,在有法可依的同时还要执法必严。
通过司法活动,来保证正当的经济利益,一定要打击不正当的利益,所以法律的特点是强制性,必须坚决依照法律来执行。
(3)行政手段国家通过行政机构来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管理经济的手段,特点是直接、快速、强制。
哪里发现制假售假窝点,马上端掉。
而采用经济手段就太慢了,而且是杀鸡用牛刀。
但是这种方式虽然很快,但能不能经常使用呢?干扰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所以它只是必要的辅助手段。
宏观调控时,要综合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进行调节。
形成科学的宏观调控体系,发挥宏观调控的总体功能
练习:区分三大手段。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