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一、引言。
测量系统是工程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产品质量的保证和改进。
为了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需要进行系统分析和规划。
本文将就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一些参考和指导。
二、目的。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测量系统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以确定其准确性、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分析计划的制定,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测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三、分析内容。
1. 确定测量系统的类型和特点。
首先需要确定测量系统的类型,包括直接测量系统和间接测量系统。
同时还需要了解测量系统的特点,如测量范围、精度要求、稳定性要求等。
2. 收集测量数据。
收集测量系统的历史数据,包括测量结果、测量设备的使用频率、维护记录等。
这些数据可以帮助分析人员了解测量系统的运行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3. 进行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通过对测量系统的稳定性进行分析,可以确定其长期稳定性和短期稳定性。
这有助于找出测量系统中存在的误差和偏差,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4. 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
对测量系统的准确性进行评估,包括对测量结果的误差分析和对测量设备的校准情况进行检查。
只有准确的测量系统才能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5. 制定改进计划。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测量系统的改进计划,包括设备更新、人员培训、测量方法优化等方面。
改进计划需要具体可行,能够有效提高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四、分析方法。
1. 数据分析法。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可以找出测量系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为改进提供依据。
2. 统计分析法。
采用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找出异常数据和偏差。
3. 实地调研法。
对测量系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和维护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五、分析报告。
分析报告是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重要成果之一,它需要包括对测量系统的分析结果和改进建议。
报告内容需要准确、清晰,能够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指导。
MSA作业指导书

MSA作业指导书1目的对测量系统变差进行分析评估,以确定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规定的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控制计划中所要求的和/或顾客要求的测量设备的测量系统分析。
3职责实验室负责测量系统分析,包括对再现性、重复性、稳定性、线性和偏倚的研究。
4工作程序4.1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4.1.1常规产品:每年年初制定《年度测量系统分析计划》,实验室审核后并经副总经理批准后实行。
4.1.2新产品开发过程中,按APQP进程安排。
4.1.3顾客有要求时。
4.2测量分析的方法公司对测量设备进行测量分析的方法目前有6种(计量型:偏倚、重复性、再现性、稳定性、线性;计数:小样法)。
每次测量时可任选其中一种或几种。
4.3分析准备4.3.1样本:取已确定特性的10个样件,并编号;4.3.2操作人员:专业从事测量的人员2~3名。
编号为A、B、C;4.3.3已校准合格的量具。
4.4数据收集4.4.1操作人员A随机顺序测量10个样件,由另一人将结果填写在“量具重复性和再现性数据表”中。
B、C如上测量和记录。
4.4.2重复2次以上操作,各自随机顺序测量10个样件一次,结果填写在表中相应空格。
4.4.3各测量者的测量数据避免给测量者得知,避免造成测量结果互相影响。
4.5数据计算结果分析:经过计算得出该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R&R,并按通用经验规则判定该测量系统是否可接受:a)当测量系统%R&R<10%时,表示测量系统可接受;b)当测量系统10%≤%R&R≤30%时,考虑到经济性,尚可使用;c)当测量系统%R&R≥30%时,表示该测量系统不符合要求,计量员应及时进行原因分析,并按《纠正和预防措施程序》提出纠正措施,限期整改、验证和重新进行分析,直至符合要求。
d)当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趋近于允许接收上限时,实验室应及时将测量结果通知相关部门,采取预防措施。
4.6计数型量具4.6.1把各个零件与某些指定限值比较,如果满足限值则接受该零件,否则拒收;4.6.2选取10~20个零件进行,二位评价人以一种能防止评价人偏倚的方式两次测量所有零件,结果记录于计数型量具研究表格,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OK”,不符合规范限值的零件,记“NG”。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中的量检具选配,是做控制计划时进行的,普遍的选配原则是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或被测特性制造过程变差的1/10——这个变差一般要等初始能力研究之后才得到,因此在做控制计划时,用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比较普遍)。
按此普遍原则选配的测量系统,是否满足再现性(操作者)和重复性(量具)10%以下的要求,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结果:1、双性在10%以下表明此测量系统可用于此过程的分析;数值分级大于2可用于过程控制。
2、若双性在10%到30%之间,不能用于过程分析;数值分级大于2可用于过程控制(等于2为计数型数据)。
3、若双性大于30%不能用于过程分析,数值分级小于2,不能用于过程控制。
过程策划的目的是开发出能力充分、稳定产品的过程,以生产出符合图样要求(其中含有顾客的要求)的产品。
当过程能力不充分、不稳定时,最起码要能将合格、不合格的产品能分辨出来(数值分极等于2)。
按“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这个量检具选配原则,从我们进行的MSA结果来看,按此原则来选配量检具,数值分级大于2机会很多。
因此这次我们要进行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首先,了解各生产线有多少个特性满足按“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这个量检具普遍选配原则来选配量检具的。
其次,是对特性分类——初步分为轴类和孔类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按公差值大小分档,暂分三档:如≥0.2;0.1~0.2;0.01~0.1。
再次,量检具也按用途进行分类(轴用类和孔用类)和分辨力分档0.02:0.01:0.001或0.0001。
最后选轴类同一分档公差值内最小的特性,用同档次分辨力的轴类量检具(或孔类同一分档公差值内最小的特性,用同档次分辨力的孔类量检具)进行量检具的双性研究。
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请大家完成下面表1、表2的内容填写。
XXX生产线不符合特性(产品最终尺寸)公差值1/10选配量检具的特性统计表(当中间工序按被测尺寸的公差的1/5来统计,请在备注中注明) 表1XXX生产线符合特性公差值1/10选配量检具,同档(如≥0.2;0.1~0.2;0.01~0.1)中特性精度最高特性的统计表表2附录:7月中、下旬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试验的总结测量系统分析试验后总结2005年7月中、下旬,我处与冷工厂、二发厂、质量部一起,结合最近学习MSA的经验,进行了一次计量型特性的测量系统分析试验,结果见附录1~6。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AG和绝缘左右套版偏差 0.64+/-0.15μm
5
手摇硬度计
OHO
---
丝印PQC
---
油墨硬度测试
目视
6
数显卡尺
UPM300mm
联思精密
后段PQC
0-300mm
TP 宽度
62.96±0.05mm
7
二次元
SRN2020 深圳鑫瑞仪器 后段PQC
200x200mm
听筒宽度
1.60+/-0.05mm
8
偏倚 15-Mar
线性 15-Mar
稳定性 15-Mar
2
高度计
TC-101A 尼康/C00123 丝印PQC
0-10mm
印刷厚度
4+/-1μm
3
二次元
YF-3020
億辉仪器 /YF0007315
丝印PQC
200x200mm
银浆线宽
30+/-6mm
4
二次元
SRN2020 深圳鑫瑞仪器 丝印PQC
200x200mm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目标完成时间
NO
仪器编号
仪器名称
制造商
型号
可接受, R&R <10%
位置
范围
1
方块电阻测试仪 广州探针科技
ST-21
丝印PQC
0-500Ω;R&R >10% & 可
R&R>30%不 能接受
产品规格 150+/-70Ω
G R&R 15-Mar
GO-NOGO 15-Mar
数显推拉力计
SH-200
温州山度仪器 后段PQC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分析计划(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 Plan,简称MSA)是APQP(Advanced Product Quality Planning,高级产品质量策划)的一个重要要求。
APQP是一种全面的、标准化的产品质量管理方法,致力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预防和消除质量问题。
而MSA则是APQP的一部分,旨在确保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保证产品质量。
MSA的目标是评估测量系统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确定系统的可接受性。
通过MSA,可以分析测量系统的误差源和变异源,以及它们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程度。
通过量化测量系统的能力,可以判断测量系统是否满足产品质量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MSA计划应包括以下几个主要部分:1.目标和范围:明确MSA的目标和范围。
例如,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2. 测量系统分析方法:描述所采用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
常用的方法包括Gage R&R(重复性与再现性)分析、稳定性分析、线性度分析等。
对于Gage R&R分析,需要说明使用的数据收集方法、样本数量和评估标准等。
3.测量设备:列出用于测量系统分析的各种测量设备和工具,并说明其规格、测量能力和校准周期等。
还需要说明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以及如何保证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4. 数据收集和分析:说明数据收集的方法和过程,以及如何分析测量系统数据。
对于Gage R&R分析,需要指明样本数量和测量重复次数,并说明如何计算重复性、再现性和引起变异的因素。
5.结果评估和改进措施:根据测量系统分析结果,评估测量系统的能力,并确定改进措施。
例如,如果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和再现性不达标,可以考虑校准设备、培训操作人员或更换测量方法等。
6.跟踪和验证:说明如何跟踪测量系统改进措施的实施情况,并进行验证。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和控制图等工具,监控测量系统的稳定性和准确性。
6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6测量系统分析计划一、引言测量系统是指通过一定的测量方法和测量设备对其中一特定对象或现象进行测量的系统。
测量系统的分析对于确定测量系统的精度、可靠性和准确性等指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测量系统分析计划进行详细阐述。
二、测量系统分析的意义1.确定测量数据的可靠性:通过测量系统分析,可以确定测量结果的可靠性,从而评估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
2.发现测量系统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发现测量设备的误差、不确定性等问题,进而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
3.确定测量设备的合适使用范围:测量系统分析可以确定测量设备的适用范围和限制条件,从而合理安排使用不同的测量设备进行测量。
4.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通过测量系统分析,可以找出并修正测量误差,进而提高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可靠性。
三、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制定1.确定测量系统的目标:明确测量系统分析的目的和意义,确定要达到的分析结果。
2.收集测量数据:收集与所需测量对象或现象相关的数据,包括测量设备的参数、被测量对象的特性等。
3.制定分析方法:根据测量的具体要求和现实情况,制定合适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例如数据统计分析、误差分析等。
4.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根据制定的分析方法对收集到的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得到有关测量系统的相关指标和性能参数。
5.评估分析结果:将分析得到的结果与测量系统的使用需求进行比较和评估,判断测量系统是否满足要求。
6.提出改进方案:根据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方案,以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和精度。
7.实施改进措施:根据制定的改进方案,对测量系统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包括改进测量设备、提高测量方法和完善测量流程等方面。
8.验证改进效果:对实施改进措施后的测量系统进行验证和评估,检查改进效果是否能够满足测量要求。
9.整理分析报告:根据测量系统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撰写分析报告,总结分析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测量系统分析工作计划

测量系统分析计划测量系统中的量检具选配,是做控制计划时进行的,普遍的选配原则是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或被测特性制造过程变差的1/10——这个变差一般要等初始能力研究之后才得到,因此在做控制计划时,用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 比较普遍)。
按此普遍原则选配的测量系统,是否满足再现性(操作者)和重复性(量具)10%以下的要求,需要对测量系统进行分析。
测量系统进行分析的结果:1、双性在10%以下表明此测量系统可用于此过程的分析;数值分级大于 2 可用于过程控制。
2、若双性在10%到 30%之间,不能用于过程分析;数值分级大于 2 可用于过程控制(等于 2 为计数型数据)。
3、若双性大于 30%不能用于过程分析,数值分级小于2,不能用于过程控制。
过程策划的目的是开发出能力充分、稳定产品的过程,以生产出符合图样要求(其中含有顾客的要求)的产品。
当过程能力不充分、不稳定时,最起码要能将合格、不合格的产品能分辨出来(数值分极等于2)。
按“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这个量检具选配原则,从我们进行的 MSA 结果来看,按此原则来选配量检具,数值分级大于 2 机会很多。
因此这次我们要进行的测量系统分析工作,首先,了解各生产线有多少个特性满足按“被测特性公差值的1/10”这个量检具普遍选配原则来选配量检具的。
其次,是对特性分类——初步分为轴类和孔类两大类,在此基础上按公差值大小分档,暂分三档:如≥0.2;0.1~0.2;0.01~ 0.1。
再次,量检具也按用途进行分类(轴用类和孔用类)和分辨力分档0.02:0.01: 0.001 或 0.0001。
最后选轴类同一分档公差值内最小的特性,用同档次分辨力的轴类量检具(或孔类同一分档公差值内最小的特性,用同档次分辨力的孔类量检具)进行量检具的双性研究。
为了完成上述工作,请大家完成下面表1、表 2 的内容填写。
XXX 生产线不符合特性(产品最终尺寸)公差值 1/10 选配量检具的特性统计表(当中间工序按被测尺寸的公差的1/5 来统计,请在备注中注明) 表 1序号特性名称特性值现用的量检具/分辨力备注XXX生产线符合特性公差值 1/10 选配量检具,同档(如≥ 0.2; 0.1~ 0.2; 0.01~ 0.1)中特性精度最高特性的统计表表 2序号特性分类精度分级≥0.2 0.1~ 0.2.1 0.01~ 0.11 孔类特性特性名称特性值2 轴类特性特性名称特性值附录: 7 月中、下旬进行测量系统分析试验的总结测量系统分析试验后总结2005 年 7 月中、下旬,我处与冷工厂、二发厂、质量部一起,结合最近学习MSA 的经验,进行了一次计量型特性的测量系统分析试验,结果见附录 1~6。
MSA测量系统分析计划

MSA测量系统分析计划MSA(测量系统分析)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和优化实验室、生产线或其他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
MSA的目标是确定并纠正测量系统的任何缺陷,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以下是一个MSA测量系统分析计划的示例,将帮助您实施和执行MSA 项目。
1.项目背景和目的:-对测量系统的准确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进行评估。
-鉴定并纠正测量系统中的任何缺陷,以提高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确保测量系统符合内部和外部质量要求。
2.项目团队:-项目经理:负责项目的规划、执行和监督。
-测量专家:负责测量系统的评估和分析。
-相关岗位人员:包括实验室技术人员、操作员等。
3.项目流程:-确定所需的测量系统:定义所需的测量仪器、设备和测试方法。
-收集数据:通过随机抽样或其他适当的方法,收集一定数量的测试数据。
-分析数据:使用统计工具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例如方差分析、直方图等。
-评估测量系统:确定测量系统的重复性、准确性和稳定性,并评估是否符合预定要求。
-识别问题:发现测量系统中的任何缺陷或问题,并确定其根本原因。
-推出改进措施: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以解决已识别的问题,并提高测量系统的性能。
-验证改进:验证改进措施是否有效,并确保测量系统的性能得到改善。
4.资源需求:-人员:确定所需的项目人员和他们的职责。
-时间:估计项目的执行时间,并创建一个时间表。
-设备和工具:确保项目所需的测量仪器、设备和工具的可用性和适用性。
-费用:评估项目所需的各种费用,并为其预留预算。
5.计划和时间表:-制定一个详细的项目计划,指明每个阶段的任务、期限和交付物。
-确定项目的关键里程碑和里程碑评估。
-验证测量系统的改进是否有效,并确保其符合内部和外部要求。
-审查和记录项目的执行过程和结果。
-确保项目的整体有效性和传递性。
7.沟通和报告:-在项目的不同阶段进行沟通,并确保项目的相关信息得以有效传达。
-编写并提交项目的最终报告,总结项目的目标、方法和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螺纹规M5-6g
004
通/止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6
螺纹规M5-6H
002
通/止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7
角度尺0—320
FK2-3
角度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8
游标卡尺0-300×0.02
LS015007
序号
装置名称/编号
测量产品及特性
分析项目
分析时间/月份(P为计划,d为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
千分尺0-25×0.01
FA1-25
电线结构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2
游标卡尺0-125×0.02
FC2-29
电线结构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6
游标卡尺
0012222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7
游标卡尺0-200×0.02
LSO714004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8
游标卡尺0-150×0.02
FC3-29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9
齿形检具
ZD72-2
齿形尺寸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9
游标卡尺0-125×0.02
LS012091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20
两螺栓距离检具
BC-01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21
两螺栓距离检具
BC-02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3
游标卡尺0-125×0.02
LSO12095
橡胶件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4
游标卡尺0-125×0.02
LSO012060
剥头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பைடு நூலகம்
□小样法□大样法
5
游标卡尺0-125×0.02
FC2-42
剥头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0
游标卡尺0-150×0.02
FC3-39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1
三孔位置检具
ZD72-1
重要特性尺寸88/50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2
游标卡尺0-150×0.02
FC3-52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13
洛式硬度计HR150
1538
重要特性
硬度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序号
装置名称/编号
测量产品及特性
分析项目
分析时间/月份(P为计划,d为完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4
游标卡尺0-500×0.02
LS016003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22
千分尺0-25×0.01
FA1-57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23
高度尺0-300×0.02
QFV0220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
24
四孔位置检具
ZD72-4
尺寸
□GRR □偏倚
□线性 □稳定性
□小样法□大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