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
马鞍溪调研报告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2.1、现状
2.1.2、植被
在觃划区的西南部,植被以多种落叶阔叶树种组成,郁闭度较 大,面积约占觃划面积的48.7%。主要包括以下乡土树种:极树、盐 肤木、刺桐、乌桕、复羽叶栾树、无患子、香樟、桉树、慈竹、硬头 黄等。觃划区的西北部,多为岩石裸露的山体,植物主要有当地乡土 灌丛,也有少量的乑木。旱地主要分布于觃划区的东南部,多为一些 园枃苗木和农作物。觃划区的溪流边,多为野生杂草。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目录
1 2 3 4
觃划背景 现状调查 综合分枂
觃划展望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一、觃划背景
1.1区位 规划区域位于重 庆市北碚区,贯 穿北碚城南城北 的一条以马鞍溪 为主体的带状绿 地。绿地西起龙 滩子水库,沿东 北方向至嘉陵江, 位于城北新区与 西南大学之间, 是北碚城区中的 一片狭长形沟谷 地带。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3.2、案例分枂
3.2.2、上海后滩公园生态工程案例
后滩公园简介 后滩公园位于上海世博园C片区的黄浦江畔 西起倪家浜 东至打浦路 隧道 面积约 14公顷 用地岸线长约 1.8公里。该区域是受黄浦江水流冲积 和潮汐作用 自然形成的一片泥沙堆积区域。 改造前状况 改造前这里的天空是灰茫茫的 雾气、粉尘交织混合在一起。几乎就是 工业废渣和建筑废物的堆积场 狭长的地带垃圾遍野、污水横溢 一片狼藉 。
马鞍溪,让北碚更美好!
马鞍溪规划前期调研报告
3.2、案例分枂
3.2.1、厦门岛外5条溪流改造案例
改造背景 厦门虽然没有大江大河,但中小河道丰富,这些河道大部分没有得到有 效的整治开发利用,部分已整治的水岸采用传统的硬质护岸,景观效果显得 生硬单调。另外一些河流受到丌同程度的工业、农业以及生活污水的污染, 使这些溪流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改造目的 对岛外5条主要溪流和一条景观溪流,开展流域污染综合整治及景观觃划 设计,要在污染综合整治的基础上,实现溪流景观不城市公园绿地、慢行系 统的结合,形成人工不自然和谐统一的休闲旅游风光带。
漳州旅游

这是我大概写的.黑体字是我自己已经差不多弄好的.红体和黑体是搜来后凑起来的.我个人觉得这些差不多改改就行了.我个人觉得这些就差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前景的一些内容(网上找找再加上我找的这些内容套一套).然后再补充一点点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类型、特征差不多就可以了.但是这些都是我从网上找的.可能会被老师发现.你可以把我弄来的这些作为参考看看.写的也不怎么好.你自己在看看..根据你自己的意愿修改修改.然后结尾在写一写............漳州市旅游业发展的类型、前景、特征旅游业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关联性强、牵涉面广的外向型经济产业,也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强劲的综合性产业。
在中国,随着政局的稳定,改革与开放的进一步放宽,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赚钱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旅游业在其他行业的带动下,也是得到了绝佳机会,获得了蓬勃发展。
漳州位于福建省东南部,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邻近香港,与台湾隔海相望,是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以及海峡两岸(漳州)农业合作实验区,也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居地,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滨海风兴独特,素有“花果之乡”的美称。
全市现有3个省级风景名胜区、1个省级旅游经济开发区、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森林公园和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是一处集观赏农业、观光朝圣、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胜地,发展旅游业具有明显优势和巨大潜力。
漳州市旅游业更是利用自身优势,异军突起。
当然,在漳州市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因仍处于摸索阶段,故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前景还是可观的。
提到漳州,人们就会想起水仙,这块美丽的土地是水仙的故乡,故将其命为漳州的市花。
漳州城有1300多年的历史,它是福建省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居地,也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漳州是凌波仙子水仙花的故乡,这里山川秀美,人文荟萃,民俗风情,千姿百态。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2.22•【字号】黔府函〔2024〕32号•【施行日期】2024.02.2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4〕32号贵阳市人民政府:你市《关于报请批复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的请示》(筑府报〔2024〕15号)收悉。
经研究,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息烽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3—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由你市认真组织实施。
二、息烽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66.60平方公里,划分为乌江、西望山、温泉等3个景区及多缤洞独立景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16.69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峡谷奇石、岩溶洞穴、温泉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
东白山生态旅游总体规划

东白山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编制项目组成员项目顾问:魏小安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吴喆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行业专家项目组长:张晓军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首席分析师中国城市经济学会休闲旅游产业委员会秘书长黄金星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MBA 总监项目组成员:匡林博士国家旅游局驻澳大利亚办事处副主任汪洋注册规划师中国城市规划与建设研究院德村志成教授日本国际观光学者陈玉舒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李飞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侯洁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孙万真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规划师杨晓丹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崔文龙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刘昱北京世纪唐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景观设计师吴琼清华大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研究院项目协调员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 1第二章现状研判和SWOT分析------------------------------------------- 2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4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5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6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9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10第九章市场营销----------------------------------------------------- 12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14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16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17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19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20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21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22第十七章附则 ------------------------------------------------------ 23说明书第一章规划总则---------------------------------------------------- 24一、规划性质 (24)二、规划期限 (24)三、规划范围 (24)四、规划依据 (24)五、规划原则 (25)第二章现状研判---------------------------------------------------- 26一、中国旅游发展宏观态势 (26)二、长三角旅游发展现状 (26)三、东阳市旅游发展现状 (27)四、东白山旅游发展背景 (28)五、东白山旅游发展概况 (29)六、东白山与相关景区竞合概况 (29)七、东白山旅游发展SWOT分析 (31)第三章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 34一、旅游资源分析 (34)二、旅游资源评价 (36)第四章发展目标和战略---------------------------------------------- 38一、战略定位 (38)二、战略目标 (38)三、战略选择 (39)第五章空间分区发展规划-------------------------------------------- 40目录一、分区原则 (40)二、分区规划 (40)第六章功能区规划及项目策划----------------------------------------- 41一、“天上人间”七夕文化体验区 (41)二、“惜缘谷”香榧生态度假区 (47)三、“绿野谷”农业休闲娱乐区 (49)第七章旅游产品体系------------------------------------------------- 53一、旅游产品开发原则 (53)二、旅游产品开发思路 (53)三、旅游产品体系规划 (53)四、专项旅游产品规划 (55)第八章旅游交通与游线组织规划--------------------------------------- 56一、规划目标 (56)二、规划原则 (56)三、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56)四、旅游线路组织规划 (57)第九章市场营销----------------------------------------------------- 59一、市场分析 (59)二、市场定位 (61)三、形象策划 (62)四、营销规划 (63)第十章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68一、现状及评价 (68)二、规划原则 (68)三、规划目标 (68)四、环境保护分区与措施 (68)五、生态容量测算 (69)六、规划要点 (69)第十一章服务设施规划---------------------------------------------- 71一、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系统 (71)二、住宿设施规划 (71)三、旅游餐饮规划 (73)四、旅游购物规划 (73)五、旅游娱乐规划 (74)六、解说系统规划 (74)第十二章基础设施规划---------------------------------------------- 75一、给排水规划 (75)二、供电规划 (75)三、电信规划 (76)四、环卫设施规划 (76)五、防灾规划 (76)第十三章居民社会调控规划 ----------------------------------------- 78一、居民社会现状 (78)二、规划原则与目标 (78)三、规划内容 (78)第十四章景区经营-------------------------------------------------- 80一、树立绿色管理和生态运营理念 (80)二、建立标准化管理体系 (80)三、采用合理营销方式 (80)四、发展多种产业,实现产业共融 (80)五、协调利益相关者,实现权责利平衡 (80)六、托管经营,加速东白山发展 (81)七、做好人才储备,实施人才战略 (81)第十五章项目开发时序及投资估算------------------------------------- 83一、项目分期建设时序 (83)二、投资估算 (83)第十六章实施保障--------------------------------------------------- 86一、完善规划体系,推进法制化管理 (86)二、理顺管理体制 (86)三、健全法律法规制度 (86)四、创新投融资体制 (86)五、实施旅游人才战略 (87)图纸目录1、区位分析图2、市场分析图3、三维分析图4、高程分析图5、坡度分析图6、坡向分析图7、重点资源分析评价8、道路交通现状图9、水系村落现状图10、太白峰周边地区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1、绿野谷山水形态及用地选址12、乡村景观视觉安全格局13、总平面图14、功能分区图15、“天上人间”平面图16、“绿野谷”平面图17、“惜缘谷”平面图18、重点项目布局图19、局部平面图20、入口效果图21、东白胜境效果图22、茶林物语效果图23、茶屋会议酒店24、茶园别墅区25、东白禅寺效果图26、同心锁效果图27、服务设施分布图28、交通规划图29、区域交通规划图30、主要交通建设规划图31、徒步游线规划图32、游线组织规划图33、标识系统应用34、标识系统设计一35、标识系统设计二文本第一章规划总则第1条规划性质本规划为旅游区总体规划。
“花样漳州”十佳旅游线路

“花样漳州”十佳旅游线路山海深度游福建土楼(南靖、华安)旅游区——漳浦(翡翠湾、火山岛、欢乐岛)——东山岛(风动石、东门屿、马銮湾)南靖土楼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位于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村、首批中国最佳景观村落的南靖县书洋镇、梅林镇。
南靖素有“土楼王国”的美誉,其土楼以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规模宏大、造型奇异、风格独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神话般的山区建筑”。
田螺坑土楼群“四菜一汤”系福建土楼形象标志。
华安土楼旅游区世界文化遗产、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安大地土楼群景区位于仙都镇,由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等三座土楼组成;上坪土楼群位于沙建镇,由齐云楼,昇平楼和日新楼组成。
其中二宜楼,是我国圆土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
风动石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位于东山县铜陵镇。
东山风动石,以奇、险、悬而居全国60多块风动石之最,被古代文人誉为“天下1/ 13第一奇石”;东山关帝庙,选址精妙、结构精巧、工艺精湛,是中国四大关帝庙之一,也是台湾众多关帝庙的香缘祖庙。
铜山古城,明代抗倭名城,是当年闽海重要的军事防御地之一。
翡翠湾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漳浦县六鳌半岛鳌西村,是中国大陆架最美的海滩之一,你可以尽兴地在翡翠湾这个集滨海浴场、沙雕艺术、冰雪娱乐、神兽观赏、风电奇观、海景酒店为一体的滨海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区踏浪戏水,沐风听涛,在慢时光中体验到“温柔六鳌海、天堂翡翠湾”的乐趣。
漳浦火山岛国家4A级旅游景区,保存着世界罕见的滨海火山地质遗迹。
景区包括香山、林进屿、南碇岛三大景区和崎沙湾、江口湾、后蔡湾等三个海水浴场,即“一山两岛三海湾”。
其中拥有140万根柱状节理玄武岩的南碇岛火山奇观名列滨海火山世界之最。
康养度假游长泰(古山重、格林美、福友生态农场、半月山温泉)——漳州市区(云洞岩、古城、林语堂文化园、佰翔温泉)——云霄(金汤湾)——常山(天窗坪)——诏安(南门村、祥麟塔)古山重的油菜花□ 何也视野一片金黄2/ 13油菜花一开就开到天际在青山绿水间在蔚蓝的天幕下痴迷花丛的蜜蜂嗡嗡奔忙花蝴蝶风起霓裳阡陌沟渠隐没于花的虚幻举一把小花伞的娉婷女子衣裙晃白如雪在回眸交睫的一瞬金黄与蔚蓝就定格在天地间云洞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省级风景名胜区。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公示: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环评报告四川白马王朗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4-2030)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简本)规划单位:四川白马王朗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评价单位:北京中环博宏环境资源科技有限公司2016年06月目录1 规划背景及概况 ..................................................................... .. (1)1.1 规划背景 ..................................................................... .. (1)1.2 规划概况 ..................................................................... .. (2)1.3 环境保护目标 ..................................................................... .................................11 2 现状调查与评价 ..................................................................... ....................................... 14 3 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 ..................................................................... . (20)3.1 游客容量及规模预测 ..................................................................... . (20)3.2 水资源承载力分析 ..................................................................... . (21)3.3 地表水环境承载力及总量控制 ..................................................................... .. (21)3.4 大气环境承载力及总量控制 ..................................................................... .. (21)3.5 土地资源承载力分析 ..................................................................... . (21)3.6 生态承载力分析 ..................................................................... ............................. 22 4 环境影响分析 ..................................................................... . (22)4.1 水环境影响分析 ..................................................................... .. (22)4.2 大气环境影响分析 ..................................................................... . (23)4.3 声环境影响分析 ..................................................................... .. (23)4.4 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 ..................................................................... . (24)4.5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 ..................................................................... . (24)4.6 主要保护对象的影响 ..................................................................... . (26)4.7 社会环境影响分析 ..................................................................... ......................... 27 5 规划方案综合论证 ..................................................................... (28)5.1 规划方案合理性分析 ..................................................................... . (28)5.2 规划方案可持续发展分析 ..................................................................... ............... 31 6 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32)6.1 建设方案优化措施 ..................................................................... . (32)6.2 环境保护措施 ..................................................................... .. (32)6.3 植物保护措施 ..................................................................... .. (35)6.4 动物保护措施 ..................................................................... .. (36)6.5 水生生物保护措施 ..................................................................... . (37)6.6 景观生态体系保护措施 ..................................................................... (37)6.7 主要保护对象保护措施 ..................................................................... (38)6.8 生态风险防控措施 ..................................................................... ......................... 42 7 环境影响跟踪评价 ..................................................................... .................................... 42 8 规划环评总结论及优化调整建议 ..................................................................... (42)8.1 总结论 ..................................................................... . (42)8.2 规划方案优化调整建议 ..................................................................... (43)I1 规划背景及概况1.1 规划背景度假区旅游活动始于1997年,世界自然基金会在平武启动综合保护和发展项目(ICDP),当时其主要目的在于保护大熊猫免受偷猎和栖息地破坏等主要威胁,同时帮助当地居民寻找可持续的经济来源,首先在王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验区内开展生态旅游,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后带动了周边社区的发展。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贵州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3.04.03•【字号】黔府函〔2023〕46号•【施行日期】2023.04.0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旅游综合规定正文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批复黔府函〔2023〕46号黔东南自治州人民政府:你州《关于审批〈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的请示》(黔东南府呈〔2023〕34号)收悉。
经研究,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锦屏三板溪—隆里古城风景名胜区总面积为169.31平方公里,划分为瑶白侗寨景区、三板溪景区、隆里古城景区、乌下江峡谷景区等4个景区,其中核心景区面积为23.99平方公里。
要按《规划》确定的风景名胜区及其核心景区范围标桩定界,建立档案,加强管理。
三、要根据《规划》确定的原则和规划结构、规划布局及专项规划,抓紧编制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
同时,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逐步完善风景名胜区的交通、供水、供电、电信、环卫等基础设施,并加强各景点的环境整治。
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确保风景名胜区的各项建设符合规划要求。
风景名胜区内各项设施的体量、风格、色彩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建设破坏景观的项目。
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出让或变相出让风景名胜资源及景区土地使用权。
四、要认真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落实保护责任,切实加强对风景名胜资源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管理。
按照《规划》确定的分级保护要求,严格保护风景名胜区内田园耕地、河流水体等资源。
积极开展风景名胜区的生态恢复工作,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对环境产生污染的工程项目,严禁在风景名胜区内乱砍滥伐、开山取石、毁林开荒,严禁超容量接纳游客。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结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等相关规定,《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环境影响评价应征求公众意见,兹将有关事宜公示如下:一、规划概要规划名称:莫干山国际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
规划范围及面积: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西部,环莫干山风景名胜区,涉及武康镇、莫干山镇和筏头乡三个乡镇的10个行政村,即五四村、高峰村、燎原村、劳岭村、紫岭村、何村村、仙潭村、兰树坑村、庙前村、后坞村,总面积约58.77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2018-2035年,包括近期(2018-2022年)、中期(2023-2027年)和远期(2027-2035年)。
总体定位:依托莫干山地区良好的山地自然生态资源基底,以悠久的避暑度假基因、深厚的人文历史资源、特色的精品民宿集群、乡野田园、生态农业、宗教文化资源等为依托,以诗意栖居度假方式为理念,打造集特色山居度假、户外山地运动、康疗养生、文化休闲、商务会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具有世界水准、中国高度、浙江风格、德清特色的中国国际乡村度假旅游目的地。
发展目标: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球高端旅游典范区、世界级风景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规划实施可能产生的主要环境影响生态环境:度假区在运营实施后,对植物多样性、动物、水生生物的影响并不大。
度假区对区内的高峰水库、阜溪溪流,区外的对河口水库、莫干山风景名胜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内。
度假区建设以生态保护为重点,在环境容量许可条件下,适度进行风景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配套设施建设。
规划项目以现有建筑设施进行改造提升为主,以诗意栖居度假方式为理念,打造乡村山地型国际旅游度假区。
大气环境:度假区大气污染主要为燃气污染源、机动车尾气、餐饮业油烟。
规划区内燃气采用液化石油气等清洁能源,度假区内鼓励采用电瓶车、自行车、步行等慢行交通方式,汽车尾气排放对度假区影响不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页脚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
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
页脚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个马洋溪流域)。 本次规划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围,东邻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港镇,南接龙文区、龙海市,北毗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市区17公里,距离市沧海大桥39公里,距离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围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
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 页脚 水文: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688mm左右。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年降水量有75%以上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两季降水量较小,而且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土壤和植被:规划区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的砖红壤性红壤和沙壤,土层深厚,PH值为5—6,有机质含量为1—2%。以马尾松、相思树、铁芒萁、杜鹃花等为主,植被茂盛,覆盖率达66.9%。 2、人口、经济产业状况 规划区总人口11439人:其中十里村4393人、旺亭村985人、山重村3664人、后坊村2267人、林果场130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比例,城市化水平8%,与全国45%差距很大。 通过对区域人口社会构成(劳动构成、文化素质构成等)的分析,在2004年前,规划区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居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全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 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居民收入少。 规划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适应性广。农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经济作物油、茶、蔗、果、蔬发展步伐加快,比重上升。 规划围马洋溪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长泰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已有马洋溪漂流、生态博览园、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12家旅游企业落户该区,投资总额达10多亿元,初步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品牌。2005年马洋溪旅游区税收收入86万元,2006年税收收入275万元,土地收益及城市配套费收入2800万元。 3、土地利用状况 规划区现状城镇(含农村)建设用地约为4.56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村镇住宅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道路用地等组成。
住宅用地 规划区的住宅多以独门独户式的农宅形式为主。大多 . 页脚 数位于村庄中部的住宅破旧,多为 土石墙体加坡顶结构,富有闽南建筑风格;建筑质量较好的村宅分布在村庄外围,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建筑风格趋多样化。 对于城镇文化程度较高的管委会中心区及较大部分新开发的高级商用住房,如天成生态博览园等,以点式低层的住宅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建设层次普遍较高,用地量也占整个生态旅游区相当一部分。 行政办公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新成立的辖区,本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较少。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区的商业设施不发达,大部分的商业集中在十里村,并沿角泰公路的两侧发展。商店的规模普遍较小,购物环境和商品档次都不高。 从商业设施的分布上看,现状商业用地多位于中心区或车流交通量较大的交通要道上,对城镇交通产生影响,同时商业部的交通制约问题比较明显。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大型、综合性文化中心,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跟不上时代要求;文艺演出缺乏专业性场所;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全区缺乏室外文化活动广场或文化主题公园,使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难以开展。 体育设施用地 公共体育设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的体育设施皆为旅游项目。如漂流、皮划艇训练、攀岩、野营、高尔夫球场、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在建设过程当中。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现状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只有一所卫生院,医疗设施严重匮乏。 . 页脚 教育设施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现有小学2所,为十里小学和马洋溪中心小学(山重小学与后枋小学合并)。 市政设施现状 为不断完善旅游区路网框架建设,管委会加大对旅游区水泥路和景区道路建设的投入。两年来,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水泥路建设27公里。在全区推行十里村自然村主道路由群众投工投劳,村委会统一规划、埋设下水管道并铺设水泥路的典型做法,由旅游区补贴水泥在四个村进行自然村水泥路建设。 规划中的一条穿山隧道和两条高速公路,使得与两个城市都在长泰县的半个小时通勤圈,将极改善长泰现有交通能力。同时,还将投入435万元对4公里110伏高压线进行改造。目前全区四个村的水、电、通讯、道路基本能满足下一步开发建设需要。 全区已投入17万元购置了一部垃圾车及三个拉圾箱,补助给四个村15万元购置垃圾保洁车12辆,垃圾箱100个,保洁桶1800个;在四个村建立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池40口,有效确保卫生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美化整个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4、土地批租、基本农田及森林植被分布 土地批租现状 规划区是长泰县近期建设的重点,建区以来土地批租已逐渐增多。批地总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7.78%。土地批租分为已批已建、已批在建、已批未建三类。
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规划区的基本农田大多沿马洋溪两侧分布,东北部量少、西南部量多。基本农田总用地为1541.78公顷。 森林植被情况
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比例
已批已建用地966.55%
已批在建用地535.3836.56%
已批未建用地833.1656.89%
总批地1464.54100%
土地批租情况表 .
页脚 规划区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1.78公顷,林地10934.83公顷,香蕉果树746.63公顷。林地面积10934.83公顷,森林覆盖率79.2%,保证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较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但森林的综合作用有待利用。香蕉果树746.63公顷,占全区面积的确5.1%,大面积连片果园覆盖了不少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坡面,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00年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森林中的茶果园为主的其他林地类水土流失率达28.8%,问题十分突出。 5、土地利用状况统计
第三章 相关规划汇总及分析评价 一、已编规划汇总 1、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2020)
序号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备注1R370.062.68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174.64中小学用地R211.75三类居住用地R3193.672C2.750.0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1商业金融业用地C22.653S102.580.744U0.545G10934.8379.246E2390.5617.32其中水域E1102.15耕地E21541.78林地E3746.63713800100%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总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山体用地水域和其它用地 .
页脚 2、厦—漳“东西发展轴城镇群”规划(2000-2020) 3、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5、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
页脚 6、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6、长泰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8) 7、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区概念规划 .
页脚 二、已编规划分析评价 1、原规划体系支路系统缺失,易造成日后的交通问题
2、各片区规划理念不统一,路网不成体系 3、城市扩速度快,用地布局零碎,城市用地不够集约,同时也给规划改造制造难度。 4、高速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公共设施用地预留不充分。 5、未考虑城市发展快速交通发展的可能性
第四章 规划重点、原则及目标体系 一、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1、《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