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
风水学对中国寺庙选址及其景观的影响研究——以牛首山佛顶寺为例

48基金课题1 风水学与牛首山佛顶寺的历史1.1 风水学的演变风水学是我国的一门传统学问,“福寿之人居于风妙境”,风水的核心思想是通过人与大自然之间和谐共处,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1]。
风水学最早主要用在房屋的朝向、宫殿的建造等处[2]。
关于风水的理论流传至今,经过一代又一代的流传,有些经过民间术士的炒作被夸张化、神话化[2]。
发展到现在,原本传承的传统文化变成了玄学,被少数人垄断,误解成“迷信”[3]。
郭璞的著作《葬书》中说到有关埋葬的理论,认为埋葬人的地方,有风会让葬者的生“气”散去,但是水会锁住“气”,因此得到水的辅助为上乘,得到风的辅助次之,由此看出古人对于风水学的理解就是用于相地选址,希望选择的环境能谋求安吉,避开灾难[4]。
风水学在早期其实与建筑活动密不可分,它贯穿整个设计建造的过程中,从最初的用地规划选址到建筑的建造,再到园林小品设置和室内外的装修设计[5]。
现代的房地产品牌也会对居住区的布局进行风水规划,“风水宝地”是现代住宅区的一大卖点[6]。
1.2 牛首山佛顶寺的历史牛首山佛顶寺是供奉释迦牟尼佛在2500年前涅槃后留下的佛顶骨舍利的寺庙,这是牛首山佛顶寺最珍贵的宝物[7]。
古书中说,见到佛的舍利等同于见到佛。
南京牛首山佛顶寺以保护遗迹为主,供奉佛宝为主旨,在最大程度上保护牛首山的历史文化遗存的同时,修复牛首山原本的天然生态景观[8]。
在保护自然时,创造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成为南京标志性的寺庙建筑之一[9]。
牛首山佛顶寺在牛首山主峰的西南侧[10],佛顶寺历史悠久,在历史的更迭中几经波折,唐朝时期寺庙的发展极其繁荣,全国各地兴建寺庙,当时名为佛窟寺,到了北宋时改名为宏觉寺。
南宋时期战乱被毁,明代重新修复[11]。
到1856年,由于洪杨之乱,寺庙再毁,香火中断百年。
随着文化建设的加强,佛顶寺在2015年重新完成建设,坐落于南京江宁区,寺庙的名字取山顶供奉舍利之意,名为佛顶寺,寺院的整体呈现唐代建筑的风格[12]。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的内容
中国风水学是关于“理”“数”“气”“形”的 理论体系。这一体系遵循如下法则:
自然的法则(The laws of Nature) 自然的数值比(The Numerical Proportions of Nature) 自然的气息(The Breath of Nature) 自然的外形(The Forms and Outlines of Nature)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 古代环境选择思想的产生
• 早在六、七千年前的中华先民们对自身居住环境的选择与认识已达相当高 的水平。仰韶文化时期聚落的选址已有了很明显的“环境选择”的倾向。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对中国古建筑的影响
• 中国风水学是我国建筑,景观等建造法式的知道思想。同 时,我国的传统建筑,园林建造处处体现着风水学的思想。
PPT文档演模板
中国风水学与传统建筑
中国风水学的历史地位及其价值
•
风水蕴含着自然知识、人生哲理以及传统的美学、伦理观念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
容。实际上,风水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神圣的环境理论和方位理论。风水理论,在景
者把居室建成采光、通风、温度、湿度都很糟的人工环境,任凭多强壮的人,住久了
也是要生病的。从环境建筑学的角度来看,这些都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也是值得认
真地加以研究和借鉴的。在文化环境、文化方位上,风水理论则是以河图、洛书、八
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作者:刘道纯黄玉杰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第15期摘要风水又称堪舆、相地,风水文化的产生源于人们对理想环境的一种追求。
在其发展的漫长过程中,对中国园林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了对风水的认识,并从园林选址、建筑朝向和园林绿化3个方面分析了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
关键词风水文化;园林;应用中图分类号TU-05;TU98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5-0229-02一提到“风水”二字,人们第一反应认为是封建迷信,其实任何事物都有其双面性。
古代风水相士们为了保持这个行业的神秘性,为其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形成了独特的语言系统,为风水文化增添了些许的迷信色彩。
至今,这种迷信思想还影响着人们对风水文化的看法。
抛去风水中的迷信成分,从科学的角度去认识它,不难发现其中所蕴含的玄机,如能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便可从中受益。
1风水文化简介风水,又称堪舆、相地术、阴阳术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源于古老的相地术。
在古代人们根据长期对自然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及实际生活经验,而形成的一种有关住宅、村镇及城市等居住环境的基址选择及规划设计的学说,称之“风水术”或“堪舆学”。
其实质就是在选址方面,对地质、水文、日照、风向、气候、气象等一系列自然地理环境因素作出评价和选择,以及针对不同的地理环境采取的相应措施,从而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寻找到适宜居住或其他用途的良好环境。
在风水文化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风水学的三大原则,即“天人合一原则”、“阴阳平衡原则”、“五行相生相克原则”。
这些文化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典园林,塑造了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追求意境的中国传统古典园林风格,使得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别具特色[1-3]。
2风水文化在园林中的应用风水学中强调环境的整体性,清代姚延銮在《阳宅集成》卷中曾提及,要从整体的角度处理人与环境的关系。
在园林的应用中,也充分考虑到整体布局,各个园区的功能与整体的关系,结合所在地的地形特点、风俗习惯等,合理利用周围地理环境,营造观赏价值高,又具有实用功能的园林景观。
环境景观风水学ppt课件

编辑版pppt
11
环境·景观设计
黄帝陵
编辑版pppt
12
环境·景观设计
武侯墓
编辑版pppt
13
环境·景观设计
中国古代
理想地景格局模式
编辑版pppt
14
环境·景观设计
左青龙右白虎 前朱雀后玄武
编辑版pppt
15
环境景观设计 三.环境景观设计理论
(2)风水选址与自然灾害
古代风水先生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是能观察出山水、水文地理上潜伏着的 灾害和隐患。如查看断山、崩陷坑垫的水文地理现象,是为防止造成地震灾 害、滑坡灾害等。所以说风水相地是一门科学知识,它的首要任务是保证人 们能安居乐业(吉表示安全,凶表示灾害)。不要不加以区别地认为风水就 是迷信。研究风水相地因素需要多学科知识和较高的科学素养,否则危害无 穷。
编辑版pppt
25
环境景观设计 三.环境景观设计理论
紫禁城
北京故宫,旧称紫禁城,位 于北京中轴线的中心,是明清两 个朝代的皇宫,是世界上现存规 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木质结 构的宫殿型建筑。
编辑版pppt
26
环境·景观设计
编辑版pppt
27
环境·景观设计
紫禁城背后有山,有座景山;前面有条河叫金水河,位于山水之间。
编辑版pppt
16
环境·景观设计
承编德辑避版暑pp山pt 庄
17
环境·景观设计
全编国辑金版属pp分pt 布区域图
18
环境·景观设计
承德避暑山庄
风水模式
编辑版pppt
19
环境·景观设计
六千年前半坡人生境选址
编辑版pppt
20
环境·景观设计
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风水理论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园林建设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常被世界誉为“园林之周”。
我国独特的园林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古老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上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比较深刻。
本文对风水理论、风水理论坚持的基本原则和风水理论喜爱现实园林建设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风水理论园林建设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灿烂文明,园林建设也是我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通常被世界誉为“园林之周”。
我国的园林设计和规划相关方面的理论非常丰富,我国独特的园林规划和设计理念的形成与发展都受到我国古老传统文化的影响。
在园林规划和设计上受风水理论的影响比较深刻。
作为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一部分的风水理论,就是中国古人研究如何营造优良环境并把环境质量与人生幸福问题相结合的科学,相当于中国古代的景观规划设计。
我国从古到今的园林规划设计都蕴含了风水理论的相关内容,正是源于风水理论的影响,我国古代园林才形成了“天人合一”、“返朴归真”的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意境。
1 风水理论的概述风水理论通常被称为卜宅,青乌等,是古老时代所形成的山水之术,这种古代形成的风水理论中掺杂了许多封建迷信和玄学的成分和色彩。
进入近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封建迷信思想被现代化的思潮所取代,在长期的园林建设中,风水理论被当做糟粕,为人们所舍弃。
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于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的深入研究,学者们发现风水理论在长期的园林建设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通过理论思维,汲取并融汇了古代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
风水理论在古代园林建设中的成功应用以及长期实践所积累起来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人类文明史,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园林景观,在我国传统的园林建设中,不论是皇家园林、贵族的园林还是普通老百姓的园林都受到风水理论的影响。
园林造景过程中的植物风水与象征意义及其运用

园林造景过程中的植物风水与象征意义及其运用发布时间:2023-02-01T07:12:35.971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18期作者:郝维刚[导读] 中国传统的文化,认为植物都是具有灵性的,Botanic Feng Shui and Symbolic Significance in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its application郝维刚天津市山水堂建筑环境设计有限公司300000摘要:中国传统的文化,认为植物都是具有灵性的,对人的各方面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所以也就延伸出了植物风水学一说。
直到今天,风水学说依然可以作为选择绿化植物的标准之一。
许多植物在风水学说中有自己的特殊的含义,同时风水学说也有其独特的植物配置理论。
当然风水理论是中国古人通过实践积累而形成的空间环境优化方法理论,与现代生态学环境评价理论有异曲同工的模型概念。
这其中的植物配置原理不仅符合植物的生态特性、美化居住环境,同时对人心理和生理方面产生影响,从而产生疗愈的效果。
关键词:风水、植物风水学、植物造景、植物的征象性Abstract: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it is believed that plants are spiritual and can play a certain role in all aspects of people, so it extends the theory of plant Feng Shui. Even today, feng shui theory can still be used as one of the criteria for selecting green plants. Many plants have their own special meanings in Feng Shui theory, and feng shui theory also has its own unique plant configuration theory. Of course, Feng shui theory is the spatial environment optimization method theory formed by the ancient Chinese through the accumulation of practice, and has the same model concept as the modern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theory. The e principle of plant configuration not only conforms to the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plants and beautifies the living environment, but also has an impact on people's psychology and physiology, thus producing a healing effect.Keyword: Feng shui,Botanic Feng Shui, Plant Landscape,Symbols of Plants,1、风水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鸟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理念。
建筑方案风水学

建筑方案风水学
建筑方案风水学,是指以风水学理论为基础的建筑方案设计。
风水学是古代中国的一种传统学术,认为地理环境和建筑布局对人的运势和福祉有着重要影响。
在建筑方案中应用风水学理论,旨在通过合理的布局和环境设计,达到增强建筑物的吉利和平衡能量的效果。
在建筑方案风水学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地势选址:根据风水学的理论,选择合适的地势作为建筑的选址,可以提升建筑的吉祥能量。
如选择平缓的地势,避免选择坡地或沟谷,以免积聚不吉利的能量。
2. 建筑布局:风水学认为建筑物的布局能够影响人的运势和福祉。
在建筑方案中,应注意建筑物的朝向、房间的位置和大小等。
如主要的活动区域应设置在阳光充足的位置,客厅和餐厅等重要房间的位置应合理,以利人的生活和活动。
3. 环境设计:环境对人的健康和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
选择合适的植物和景观设计可以为建筑增添吉祥的气场。
如在建筑周围种植一些绿色植物,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生气和活力。
4. 色彩选择:风水学认为颜色对人的情绪和能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建筑方案中选择合适的色彩,可以使建筑物更加和谐和吉祥。
如在客厅和卧室使用温暖的色彩,可以增加人的温馨和舒适感。
综上所述,建筑方案风水学是以风水学理论为基础的建筑方案设计。
通过合理的选址、布局、环境设计和色彩选择等,旨在增强建筑物的吉祥和平衡能量,为人们提供一个健康和幸福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园林风水格局

园林风水布局风水,又名堪舆、相地术、阴阳术、青乌术和青囊术,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
其主要内容是如何确立民居、村落和坟墓的位置、布局、朝向,以求为自己和后代获得好运的理论和方法。
它是中国古代人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而成的关于“环境选择”的学问。
近十多年来风水理论研究不断升温,在建筑学、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显著。
但风水对中国传统造园理论的影响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而这正是风水理论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容之一,也是中国传统园林理论研究中必须涉及的重要问题,对今天的园林建设及保护工作也极具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拟对此进行探讨,敬请方家指正。
一、园林选址园林选址是造园的首要工作,也就是“相地”,进行造园前的园林环境选择。
中国传统园林的选址理论无疑受风水理论的支配和影响,深得其精要。
北宋时著名皇家园林“艮岳”的选址就是按风水理论来进行的。
南宋张淏《艮岳记》记载宋徽宗刚登上皇位时,没有皇子,于是询问擅长风水的堪舆家,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但形势稍下,倘少增高之,则皇嗣繁衍矣。
”[1] 八卦中东北方为“艮”,据《易经》,“艮”与子孙宗族的兴旺相关。
由低变高,唯一的办法是筑山,一座以堆山为主的皇家园林开始兴筑,精于绘画的宋徽宗亲自规划,园成题名“艮岳”,并引开封城中的景龙江水入园,使之成为一座具有诗情画意的山水园林。
从明代造园理论巨著《园冶》书中关于园林选址(相地)的理论,可以看出风水思想的影响,书中写道:“园基不拘方向,地势自有高低;涉门成趣,得景随形,或傍山林,欲通河沼。
探奇近郭,远往来之通衢;选胜落村,藉参差之深树。
村庄眺野,城市便家。
新筑易乎开基,袛可载杨移竹;旧园妙于翻造,自然古木繁花。
如方如园,似扁似曲;如长弯而环壁,似扁阔以铺云。
高方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卜筑贵从水面,立基先就源头,疏源之去由,察水之来历。
……架桥通隔水,别馆堪图;聚石垒围墙,居山可擬。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
”[2] 从这些文字可知,园林选址是因地制宜,依地势高低曲直布置园内景致;依山带水,以山水为基本结构,山因水活,水随山转;遵从风水理论厌宅“卜筑”的原则,选择一种“天时、地利、人和”的理想环境,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风水学说在景观规划中的意义
摘要:
风水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它是中国传统园林设计的指导思想。
本文通过对传统风水学和现代风水的论述,从风水理论入手,以及现代人们对风水学说的普遍认识和重视程度,分析风水学说对景观规划设计的影响,阐明风水在当今的景观设计当中的重要性,进一步探讨风水文化在现代景观规划设计中的意义。
关键词:风水、景观、景观设计、园林
1.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
首先,什么是风水?风水原是一种相地之术,也就是现场对地理进行勘察的一种方法,古代又称之为地相、堪舆之术,是一门研究环境和宇宙规律之间规律和关系的哲学。
相传风水学说的创始人是九天玄女,比较完善的风水学问起源于战国时代。
风水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与大自然的和谐”,早期的风水学说主要关于宫殿、住宅、村落以及墓地的选址、座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法和原则。
天津大学建筑系的教授王其亨认为:“风水之术的核心,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精华。
风水术实际上就是集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建筑规划设计理论。
它与营造学、造园学构成了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三大支柱。
”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风水学说的认识已经开始从传统意义上的认识了解上升到了科学的去利用、去研究风水。
现在的人们无论是从关于风水的书籍上,还是道听途说,对风水的认识却都在日益加深,再加上一些房地产商为了寻求卖点,打造更加高级的住宅区,也将风水理念炒得火热,对于国人来说,几乎人人都知道一些关于风水的认识,虽说不上多么深刻,但也足以看出风水的确是越来越受到重视。
景观设计师作为自然的改造者,更是要了解风水的理论和内涵,用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并结合时代的要求,利用新的技术,去更好的研究它,利用它,将之赋予新的时代意义,把风水理论科学的和大自然相结合。
2.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
风水理论的基本原则包括有整体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依山傍水原则、观形查势原则、坐北朝南原则、地质检验原则、水质分析原则、适中居住原则、顺乘生气原则、改造风水原则。
其中,因地制宜原则和依山傍水原则对园林的影响是最大的。
(1)因地制宜原则:
所谓因地制宜,就是根据环境的客观现实,采取适合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国地域辽阔且南北气候差异非常大,地质情况、建筑形式、水质差别,甚至是居住方式都有所不同,西南多雨湿润,蛇虫鼠蚁甚多,故居住以杆栏式的住房为主;西北干旱少雨,多以窑洞形式居住,不仅防火防寒且冬暖夏凉;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则采用蒙古包为住宅形式,以方便不断的迁徙……这些不同的建筑形式都是先人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而创立的。
这正是因地制宜的务实体现,人与建筑适于自然,才会被自然所接受。
这正是园林设计的真谛。
(2)依山傍水原则:
所谓依山傍水原则,就是指选址地理位置需要靠近山岭和水流。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的城市都是从大山大河之间发展起来的。
商代的都城在河南安阳,这里被群山环绕,北面有漳水,东面临着黄河,中间被恒水贯穿;六朝古都南京,亦是被群山环绕,滨临长江。
且依山傍水对于古代的军事来说具有重大意义。
进可攻、退可守。
昔日秦朝古都咸阳,依山傍水,凭着这片军事要地,秦朝完成了统一的大业。
唐朝诗人杜甫云:“富含西岭千秋雪,门有东吴万里船”;王继也曾作诗一首:“隔窗云雾生衣上,卷幔山泉入镜中”。
由此可见,依山傍水是人们居住环境的首选。
3.风水理论对景观园林规划的影响
风水学的宗旨是缜密的考察周围的环境,了解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人和。
这些思想正好与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不谋而合,也是现代原理所追求的内容。
(1)园林的选址
园林建造,选址是首要工作。
选址,用古代的词语来说就是风水学中的“相地之术”,用现代的语言来解释则是建造园林之前对于园林环境的选择。
不同的是:对于风水学来说选择自然天成的山水宝地才是最终目的,且选址是更多的是追求幽静的空间,草木繁茂,山水环抱以到达“藏风聚气”;而园林则是在选择自然形成的环境基础上,加以更多的人工修饰,以添加更多的意境在其中,如果是
小型的园林,还会造出假的山水景观,以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北京著名的颐和园、畅春园、圆明园等大型的皇家园林皆是以风水思想为基础,加之以人工修葺而建成的。
(2)造景手法
中国传统园林总体上属于由建筑物、道路、景观、山水所围合形成的内向空间。
中国园林景观要素富含意境,在于把自然的天空、日月光华、云雾霭霭等引入园中供人欣赏。
对于造景的手法更是层出不穷:借景、对景、点景、补景、虚实对比等,所谓奇妙在曲,欲露先藏,造成园林空间丰富层次和景深,空间布局的曲折变化也十分重要,往往是随着行进方向逐步展开的,代表性的有苏州留园的入口处理,就是欲露先藏的典范之作。
水是分隔景观空间的重要元素之一,江南园林的空间有限,但水面分割的手法却丰富多变,曲折幽深,将园林水景发挥到极致。
园林中水面、镜面的反射映衬,伴随着月光便有可能产生“水中月镜中花”的美妙幻境。
苏州网师园中的植物种植使四季皆有变化,朝夕午晚各有不同,不仅有实景,水中还有幻境,其中美妙非亲自置身于内才行,不可谓外人道也。
将空间按照功能和自然条件进行划分,整体协调局部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形成主次分明,变化统一的空间序列也是十分重要的。
4.结论
风水理论由于其文化宗旨,本身就包含有一定的佛学、道家思想,难免会使一知半解的人们将其和宗教、玄学甚至是巫术、迷信联系起来,但了解之后,会发现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有许多完全凭借着感觉或者是经验的推论和说法能够得到一定的科学数据支持,从而是风水学说迈上了一个新的更大的舞台。
顺应自然、利用自然、装饰自然,这些都是几千年来中国堪舆学家所总结出的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一贯主张。
风水学最难能可贵的一点就是在于它从不急功近利,不已地形复杂为恶,而是抓住山水做改变,通过山水而建筑,用建筑美化山水,通过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
保护山水,就等于保护了环境,保护了生态,“天人合一”、“顾其自然”等理论是现代生态建设、绿色建筑活动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原型。
我认为,当论及风水文化时,我们既要充分的理解并吸收新的研究成果,也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
风水既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种民俗,虽是一种术数,但也是一门有关人与环境的学问,更是先人们长期实践总结的文化积淀。
但由于时代与历史的局限性,传统的风水学说必然有存在着许多虚幻而不实的成份。
只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利用科学的理念去阐释传统的思想,才能更好的将仙人们的文化传承下去并服务于社会,这也正是从事中国传统文化、景观学、建筑学、规划学的专家学者们所共同面临的一个重大任务。
参考文献
【1】俞孔坚.风水的文化意义.[J].北京:中国环境报,2005.
【2】楼庆西.中国园林[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3.
【3】王其亨.风水理论研究[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
【4】俞孔坚.景观·文化·生态与感知. [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5】张岱年.天人合一自然观是一种全面的观点[J].北京:北京大学学报,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