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路勘测设计试题2

合集下载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库2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库2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库(填空题)1.我国行业标准JTJ001—9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定:公路根据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个等级。

2.各级公路中所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均指_____的交通量。

3.公路路线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行车_____、_____、_____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4.路线设计最基本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公路的平、纵、横三方面应进行综合设计,做到平面_______、纵坡_______、横面______。

6.公路的交通量是指在______内通过公路上_________处的往返车辆数折合成________的车辆总数。

7.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航空及管道等。

8.我国《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设计车辆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三种。

9.计算行车速度是确定公路________的基本依据。

10.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汽车折合成______的交通量。

11.二级及其以下各级公路能适应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指各种车辆折合成______的交通量。

12.计算行车速度与行车速度是不同的,行车速度是指汽车在公路上的______行驶速度。

13.公路建设必须重视环境保护,修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以及其它有特殊要求的公路时,应做出_______评价及________设计。

1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________;二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_________。

15.三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________;四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一般为________。

16.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________、__________行驶并_________出入的干线公路。

17.干线公路主要是指________;集散公路主要是指__________;地方公路主要是指_______。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选择题)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选择题)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库(选择题)1.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容许的交通组成是()。

A. 专供汽车行驶;B专供小客车行驶;C混合交通行驶2.《技术标准》中规定的各级公路所能适应的交通量是指()。

A. 年平均昼夜交通量;B.日平均小时交通量;C.最大日交通量3.公路设计交通量是指()。

A. 公路设计时的交通量;B.公路竣工开放交通时的交通量;C.设计年限末的交通量4.二级公路所适应的折合成中型载重汽车的年平均昼夜交通量为()。

A. 1000~4000辆;辆以下;~7500辆5.确定公路等级的重要依据是()。

A.设计车辆;B.交通量;C.计算行车速度6.公路的计算行车速度是指在该设计路段内()行车速度。

A.最小;B.最大;C.受限制部分所能允许的最大7.在计算行车速度较高的公路上,平均实际行车速度()计算行车速度。

A. 大于;B.等于;C.小于8.在现代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

A. 铁路;B.公路;C.航空;D.水运9.计算行车速度是决定公路()的基本要素。

A. 平面线形;B.纵面线形;C.横面线形;D.几何线形10.横向力系数的定义为()。

A.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B.横向力与竖向力的比值;C. 横向力与垂向力的比值11.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时,f值取,超高横坡度采用,则圆曲线的一般最小半径值应为()。

A. 1417m;B.280m;C.380m12.超高附加纵坡度(即超高渐变率),是指超高后的()纵坡比原设计纵坡增加的坡度。

A. 外侧路肩边缘;B.外侧路面边缘;C.路面中心13.无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缓和段上的超高,绕内边轴旋转时,是指()的路面内侧边缘线保留在原来的位置不动。

A. 路基未加宽时;B.路面未加宽时;C.路面加宽后14.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若µ=,f=,b/2h=,则()。

A. 倾覆先于滑移;B.滑移先于倾覆;C.滑移于倾覆同时发生15.汽车停在不设超高的弯道外侧路面上,其横向力系数µ为()。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二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二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小格2分,共20分)1.公路路线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行车、、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2.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的控制,和的决定。

3.越岭线的布局主要是解决:选择、确定和拟定垭口两侧。

4.中间带由及两条左侧组成。

5.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和。

6.公路定线有定线、定线和定线三种方法。

7.公路与或公路与等相交形成交叉,交叉的地方称。

8.横断面一般是指与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9.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和。

10.相交路线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1. 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2.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3.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C外距4、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定()。

A.第一个曲线半径; 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5、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A.有可能等于零;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D.永远小于零6.《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7.在公路的交叉口,为了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应设置()。

A.指示标志;B.指路标志;C.警告标志;D.禁令标志8.公路在急转弯路段前应设置()。

A.警告标志; B.禁令标志; C.指示标志; D.指路标志9.公路的某一路段不允许车辆通行,则在该路段前应设置()。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选择题)

线路勘测设计试题(选择题)
80.平原区布线应合理考虑路线与城镇的关系,一般是
( )。
A.穿过城镇;B.离开城镇;C.靠近城镇
81.沿河线应保证不受洪水威胁,其选线的要点首先在
于()。
A.横断面;B.平面与纵面;C.地质与土质
82.已知越岭娅口两侧的纵坡均为5%当娅口两侧的纵
坡不变,过岭标高降低5m时,路线可缩短()。
A.50mx B.100m; C.200m
A.1:1:1 ; :2:1 ; :2:3 ; :2:1
29.汽车转弯行驶时的理论轨迹为()。
A.二次抛物线;B.高次抛物线;C.双纽线;
D.回旋曲线
30.要满足平曲线中三类最小半径不同要求的安全性 和舒适性,关键在于()值的选用。
A.V;;;
31.《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 的是()。
()设置一处开口。
A.1km; B.2km; C.3km; D.4km
73.路基填方用土采取“调”或“借”的界限距离称
为()。
A.免费运距;B.平均运距;C.超运运距;D.
经济运距
74.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右侧硬路肩的宽度小于
()时,应设应急停车带。
A.1.50m; B.2.00m; C.2.25m;D.2.50m
57.在平原区,纵断面设计标高的控制主要取决于
( )。
A.路基最小填土高度;B.土石方填挖平衡;
C.最大纵坡和坡长;D.路基设计洪水频率
58.在纵坡设计中,转坡点桩号应设在()的整数
倍桩号处。
A.5rm B.10m; C.20m; D.50m
59.《设计规范》中规定,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当纵坡 大于4%寸,可沿上坡方向车道右侧设置()。
()来确定。

国开形成性考核《道路勘测设计》 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道路勘测设计》 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

国开形成性考核《道路勘测设计》形考任务(1-3)试题及答案(课程ID:50095,整套相同,如遇顺序不同,Ctrl+F 查找,祝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第一次形考一、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题目:1、测角组作分角桩的目的是(C)。

【A】:便于测角组提高精度【B】:便于施工单位放线【C】:便于中桩组敷设平曲线中点桩【D】:便于选择半径题目:2、平面交叉设计的形式不包括(D)。

【A】:环形交叉【B】:渠化平面交叉【C】:非渠化交叉【D】:垂直交叉题目:3、根据设计规范的规定,不需设置缓和曲线时,其圆曲线半径应大于等于(C)。

【A】:临界半径【B】:一般最小半径【C】: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D】:极限最小半径题目:4、公路弯道加宽一般在(C)进行。

【A】:中侧【B】:外侧【C】:内侧题目:5、通常为一般公路所采用的测设程序是(C)。

【A】:一阶段测设【B】:三阶段测设【C】:二阶段测设【D】:四阶段测设题目:6、路肩的作用不包括(A)。

【A】:对于车辆荷载提供支承作用【B】:增加路幅的富余宽度【C】:为填方地段通车后的路基提供宽度损失【D】:有利于诱导驾驶员的视线题目:7、不采用任何措施的平面交叉口上,产生冲突点最多的是(C)车辆。

【A】:右转弯【B】:直行【C】:左转弯题目:8、空气阻力大小的主要影响因素是(B)。

【A】: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条件【B】:汽车车速【C】:道路质量题目:9、不属于纵断面设计的控制指标是(D)。

【A】:最短坡长【B】:平均纵坡【C】:最大纵坡【D】:坡度角题目:10、公路纵断面设计主要是指____和____设计。

(A)【A】:纵坡、竖曲线【B】:横坡、竖曲线【C】:纵坡、平曲线【D】:横坡、竖曲线题目:12、某断链桩K2+100=K2+150,则路线(B)。

【A】:短链25 米【B】:短链50 米【C】:长链50 米【D】:长链25 米题目:13、行车视距不包括(D)。

【A】:停车视距【B】:会车视距【C】:错车视距【D】:发车视距题目:14、以下关于竖曲线半径的说法错误的是(B)。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第 1 页 共6页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称为______阻力。

2.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横向力系数取为______。

3.竖曲线的线形有______两种。

4.选线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实地定线的两种放坡方式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7分) 1.高速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为( )。

A.60km/h B.80km/h C.100km/h D.120km/h 2.关于汽车的稳定行驶,正确的是( )。

A.在每一排挡,当汽车行驶速度大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时,为稳定行驶B.在每一排挡,当汽车行驶速度小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时,为稳定行驶C.在每一排挡,只有当汽车行驶速度等于该排挡的最大速度时,才为稳定行驶D.在每一排挡,只有当汽车行驶速度等于该排挡的最小速度时,才为稳定行驶 3.汽车上坡时,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是( )。

A.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 B.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的2倍 C.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D.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汽车后轮法向反作用力4.设ϕ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 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

A.G/ϕB.G ϕC.ϕG 21D.ϕ/G 215.会车视距约等于( )。

A.停车视距B.停车视距的一半C.停车视距的4倍D.停车视距的2倍6.在交点JD 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两相同缓和曲线的可能条件为( )。

A.α=β B.α<βC.α≥2βD.α<21β7.在交点JD 处设置的圆曲线半径为R ,缓和曲线长度为L s ,则圆曲线内移值p 的近似公式为( )。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试题样卷(二)答案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试题样卷(二)答案

《公路勘测技术》试题样卷(二)答案班级学号姓名一、填空(每小格2分,共20分)1.公路路线设计的总原则是满足行车迅速、安全、舒适和美观的要求。

2.纵断面线型的布置包括设计标高的控制,纵坡设计和转坡点位置的决定。

3.越岭线的布局主要是解决:选择垭口的位置、确定过岭标高和拟定垭口两侧路线展线。

4.中间带由中央分隔带及两条左侧路缘带组成。

5.越岭线展线方式主要有自然展线、回头展线和螺旋展线。

6.公路定线有纸上定线、实地定线和纸上移线三种方法。

7.公路与公路或公路与其他道路等相交形成交叉,交叉的地方称交叉口。

8.横断面一般是指横断面设计线与地面线所围成的图形。

9.选线一般要经过的三个步骤是总体布局、逐段安排和具体定线。

10.相交路线在同一平面上的交叉称为平面交叉,相交路线分别在不同平面上的交叉称为立体交叉。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1. 汽车下坡减速行驶时,其行使阻力中( C )为负值。

A.空气阻力与惯性阻力; B.滚动阻力与惯性阻力;C.惯性阻力与坡度阻力2. 凸形竖曲线最小长度和最小半径的确定,主要根据( A )来选取其中较大值。

A.行程时间、离心加速度和视距; B.行程时间和离心力;C.行程时间和视距;D.视距和离心加速度3. 两个相邻的反向曲线间应保留一定的直线段长度,其半径应根据( B )来确定。

A.曲线长; B.切线长;C外距4、复曲线半径的选择应先选定( B )。

A.第一个曲线半径; B.受地形控制较严的那个半径;C.第二个曲线半径5、汽车行驶在设有超高的弯道上,汽车所受到的横向力( C )。

A.有可能等于零;B.不可能等于零;C.永远大于零;D.永远小于零 6.《技术标准》规定各级公路最大容许合成坡度的目的是( A )。

A.控制急弯和陡坡的组合;B.控制最大超高横坡度;C.保证冰雪路面的行车安全; D.比纵坡指标更科学合理7.在公路的交叉口,为了传递道路方向、地点、距离等信息,应设置( B )。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2套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试卷及答案2套

道路勘测设计综合习题及答案2.圆曲线的极限最小半径是路线设计中的极限值,一般情况下均可采用。

(错)3.汽车转弯时受到的横向力,可以衡量不同重量的汽车在弯道上的稳定程度。

(对)4.某二级公路设计速度V=60Km/h,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Ls min=50m ,则不论平曲线半径的大小,缓和曲线长度均可取50m。

(对)5.对于不同半径弯道最大超高率i h的确定,速度V为实际行驶速度,横向力系数μ为零。

(错)6.各等级公路最小纵坡的规定,是从减少工程量的角度考虑。

一般最小纵坡不小于3% (对)7.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大小应保持均衡,是指平曲线与竖曲线的半径大小应相等。

(错)8.纵断面的设计线,直坡段的长度是指其水平长度,竖曲线的长度是指实际曲线长度。

(错)9.越岭线路线的长度和平面位置主要取决于路线纵坡的安排,因此,越岭线的选线中,须以路线纵断面为主导。

(错)9.环形交叉口,对于环道上的车道数应是越多越好,以提高通行能力。

(错)四、简答题(5×5=25分)1.路线设计中对同向曲线、反向曲线、S型曲线的线形设计要求。

2.竖曲线的最小半径或最小长度的限制因素。

3.沿河线路线布设要点。

4.环行交叉口圆形中心岛半径、环道宽度的确定,考虑了那些因素。

5.路线平、纵线形组合设计中,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五、计算题(共25分)1.某公路纵断面有一变坡点,其桩号里程为K25+400 ,高程为420.00m,变坡点前后的纵坡分别为i1= -5%,i2= -3%,变坡点处有一构造物,要求其设计标高不低于420.8 m。

试确定并计算:(8分)①竖曲线的半径R、曲线长L、切线长T;②K24+200 、K24+300 、K24+500的设计高程。

2 . 某公路设计速度V=60Km/h,路面宽度B=7.0m,路拱横坡i G=2%,Ls min=50m。

有一弯道半径R=200m,超高率i y=7% ,若取缓和曲线长度L S=50m,超高采用绕路中线旋转,渐变率p=1/17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第 1 页 共6页道路勘测设计试题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5分)1.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力称为______阻力。

2.计算不设超高的圆曲线最小半径时,横向力系数取为______。

3.竖曲线的线形有______两种。

4.选线的三个步骤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5.实地定线的两种放坡方式是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5分,共27分) 1.高速公路的最大设计车速(计算行车速度)为( )。

A.60km/h B.80km/h C.100km/h D.120km/h 2.关于汽车的稳定行驶,正确的是( )。

A.在每一排挡,当汽车行驶速度大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时,为稳定行驶B.在每一排挡,当汽车行驶速度小于该排挡的临界速度时,为稳定行驶C.在每一排挡,只有当汽车行驶速度等于该排挡的最大速度时,才为稳定行驶D.在每一排挡,只有当汽车行驶速度等于该排挡的最小速度时,才为稳定行驶 3.汽车上坡时,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是( )。

A.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 B.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车重的2倍 C.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零D.汽车前轮法向反作用力等于汽车后轮法向反作用力4.设ϕ为轮胎与路面间的附着系数,G 为传到制动轮上的车重力,则作用在汽车上的最大制动力为( )。

A.G/ϕB.G ϕC.ϕG 21D.ϕ/G 215.会车视距约等于( )。

A.停车视距B.停车视距的一半C.停车视距的4倍D.停车视距的2倍6.在交点JD 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两相同缓和曲线的可能条件为( )。

A.α=β B.α<β C.α≥2β D.α<21β7.在交点JD 处设置的圆曲线半径为R ,缓和曲线长度为L s ,则圆曲线内移值p 的近似公式为( )。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第 2 页 共6页A.p ≈R 24L 2s B.p ≈RL 242sC.p ≈RL 2s D.p ≈s2L 24R8.关于二、三、四级公路超车视距的规定,正确的是( )。

A.只需要在路线起点有一定长度保证超车视距的要求 B.只需要在路线中部有一定长度保证超车视距的要求 C.只需要在路线终点有一定长度保证超车视距的要求 D.全线应有一定比例的路段保证超车视距的要求9.设凸形竖曲线范围内中桩的设计高程Z 、切线高程T 和纵距y 的单位均为m ,则下列计算公式正确的是( )。

A.Z=T+yB.Z=T -yC.Z=T+2yD.Z=T -2y10.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8%,竖曲线半径R 为3000m ,则竖曲线的外距E 为( )。

A.2.4m B.2m C.4.8m D.3.8m11.关于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正确的是( )。

A.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只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的要求B.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只需要满足行车视距的要求C.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D.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不需要满足离心加速度(或离心力)和行车视距的要求 12.设计车速为100km/h 的一级公路最小坡长为( )。

A.50m B.250m C.500m D.100m13.在土石方调配中,采用人力挑运土方,一“级”为10m 。

设L 和L 免分别为平均运距和免费运距,单位均为m ,则平均运距单位n 为( )。

A.n=10L L 免+ (级) B.n=(L+L 免) 10(级) C.n=10L L 免- (级)D.n=( L -L 免)10(级)14.关于用航测方法绘制地形图,正确的是( )。

A.只能测绘小比例尺地形图 B.只能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C.只能测绘比例尺小于1∶5000的地形图D.可测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15.某转坡点处坡度角ω为6%,竖曲线半径为2000m,转坡点桩号为K1+200,则该竖曲线起点桩号为( )。

A.K1+260B.K1+140C.K1+080D.K1+32016.竖曲线最小长度是以汽车按设计车速行驶时间T来计算的,其中T为( )。

A.1秒B.0.5秒C.3秒D.6秒17.一条车道的最大宽度为( )。

A.3mB.3.5mC.4mD.3.75m18.一级公路的远景设计年限为( )。

A.10年B.20年C.15年D.5年三、双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1.汽车在任何行驶条件下都存在的行驶阻力有( )。

A.空气阻力B.坡度阻力C.滚动阻力D.惯性阻力E.制动力2.在某交点JD处设置对称基本型平曲线,其中圆曲线半径为R,缓和曲线长度为L s,JD桩号为S,算得切线总长为T h,圆曲线长度为L c,则主点桩号计算正确的有( )。

A.直缓点(ZH)的桩号为(S+L s)B.直缓点(ZH)的桩号为(S-T h)C.直缓点(ZH)的桩号为(S+L c)D.缓直点(HZ)的桩号为(S+T h)E.缓直点(HZ)的桩号为(S+2L s+L C-T h)3.关于合成坡度,正确的有( )。

A.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0.5%B.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1%C.各级公路最小合成坡度不宜小于1.5%D.当合成坡度小于0.5%,则应采取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E.当合成坡度小于1%,则应采取排水措施,保证路面排水畅通4.关于沿溪线、越岭线和山脊线,正确的有( )。

A.沿溪线不便于施工和养护,往往成为方案选择中放弃沿溪线的因素B.沿溪线城镇居民点多,便于为工农业生产服务,常成为山区选线中优先考虑的方案C.大体沿分水岭布设的路线称为越岭线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第3 页共6页D.大体沿山脊布设的路线称为山脊线E.越岭线的展线形式有匀坡线展线和直连线展线两种5.关于公路与环境的关系,正确的有( )。

A.公路的建设和营运会对周边沿线环境和自然景观产生影响和破坏B.环境和自然景观不会对公路产生重要的作用C.公路设计只考虑自然环境,不考虑社会环境D.公路布线应注意合理利用和改良环境,使行车有良好的景观,为行车安全和舒适服务E.一条设计良好的公路只需要满足技术和经济的基本要求即可6.在S型曲线中,设R1、R2分别为大小圆半径,A1、A2分别为大小圆的缓和曲线参数,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6~1/5为宜B.两圆曲线半径之比不宜过大,以R2/R1=1~1/3为宜C.A1和A2之比应小于3.0,有条件时以小于2.5为宜D.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以径相连接为宜。

当受地形或其他条件限制而不得不插入短直线时,其短直线长度L≤(A1+A2)/40E.S型的两个反向回旋线必须径相连接,中间不能插入直线四、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2分)1.关于汽车的动力特性图及动力因数,正确的有( )。

A.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满载的情况下绘制的B.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空载的情况下绘制的C.动力特性图系按海平面及汽车半载的情况下绘制的D.对不同海拔、荷载下的动力因数D,应乘以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又称为“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E.海拔越高,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越小2.圆曲线最小半径的种类有( )。

A.特殊最小半径B.极限最小半径C.一般最小半径D.不设超高的最小半径E.设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3.关于纵坡与坡长,正确的有( )。

A.对陡坡长度必须加以限制B.对于高速公路,即使纵坡为2%,其坡长也不宜过长C.二、三、四级公路,当连续纵坡大于5%时,应在不大于规定的长度处设置缓和坡段D.坡长是指纵面线形上两个变坡点之间的长度E.缓和坡段的纵坡应不大于1%4.应设中央分隔带的公路等级有( )。

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第4 页共6页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第 5 页 共6页A.三级公路B.高速公路C.二级公路D.一级公路E.四级公路5.关于丘陵区采用的匀坡线和直连线,正确的有( )。

A.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地面点的连线 B.匀坡线是两点间顺自然地形以均匀坡度所定的纵断面设计线 C.匀坡线是指全线纵坡均一D.直连线是指两相邻控制点间以直线相连E.横坡较缓的起伏地带,路线宜走匀坡线和直连线之间 6.关于数字地面模型,正确的有( )。

A.数字地面模型简称MDT B.数字地面模型简称DTMC.数字地面模型有很多形式,如散点式、矩形格网式等D.借助数字地面模型可实现数据采集、处理和公路CAD 系统的集成,完成公路勘测设计自动化,这正是目前人们研究的方向之一E.数字地面模型在公路路线设计中尚未得到重视和应用 五、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定线 2.平均纵坡 3.设计车速六、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5分)1.为什么要避免在竖曲线的顶部、底部插入小半径的平曲线?2.沿溪线的高线和低线的主要优缺点各是什么?3.路肩的作用是什么?七、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某汽车在公路上以IV 档作上坡行驶,已知驶入坡道的速度V 1=60km/h ,坡道上的滚动阻力系数f=0.025,坡道的坡度为i,IV 档的动力特性曲线方程为D=-1.4778×10-5V 2+8.8668×10-4V+0.0367,其中D 为动力因数,V 为车速(km/h),动力因数D 的“海拔—功率—总重”修正系数(又称海拔荷载修正系数)λ=0.95。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不换档,试计算:(1)今欲不换档以动力上坡,坡道的坡度为6%,驶出坡道的速度V 2为该档位的临界速度,则此坡段长度可设多少?已知坡长L 计算公式为L=)i f 2D D (254)V V (08.1212122--λ+λ-(m),其中D 1和D 2分别为相应于V 1和V 2的动力因数;(2)若要求行驶速度不过分降低,驶出坡道的速度V 2=40km/h ,并已知坡道长度为300m ,则此坡段可设多大的坡度?2.如图1所示,在直线和圆曲线之间插入的回旋曲线的参数为A ,以回旋曲线起点(即ZH 点)为坐标原点,以ZH 点处回旋曲线切向为x 轴正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回旋曲线上任意一点p02405# 道路勘测设计试题 第 6 页 共6页距ZH 点的距离为L ,p 点处的缓和曲线角为β,p 点处曲率半径为ρ,试根据图示关系推导公式:(1)22A2L=β;(2)p 点坐标(x,y)为x=βββ⎰βd cos 2A和y=βββ⎰βd sin 2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